利率市场化论文利率论文
《利率市场化对商业银行盈利能力的影响研究》范文

《利率市场化对商业银行盈利能力的影响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经济全球化和金融市场的不断深化,利率市场化已成为金融改革的重要方向。
利率市场化对商业银行的盈利能力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文旨在探讨利率市场化背景下,商业银行盈利能力的变化及其应对策略。
二、利率市场化的背景及意义利率市场化是指央行放宽对金融机构的利率管制,允许市场供求关系决定利率水平。
这一改革有助于优化资源配置,提高金融市场的竞争性和效率。
然而,对于商业银行而言,利率市场化带来了更大的经营压力和挑战。
三、利率市场化对商业银行盈利能力的影响(一)影响机制1. 竞争加剧:利率市场化使得商业银行之间的竞争更加激烈,为了吸引客户,银行可能降低贷款利率或提高存款利率,导致净息差收窄。
2. 风险增加:利率波动性加大,商业银行面临更大的利率风险和信用风险。
3. 业务结构调整:利率市场化促使商业银行调整业务结构,发展中间业务和表外业务,以降低对传统存贷业务的依赖。
(二)具体表现1. 净息差收窄:在利率市场化的背景下,商业银行的净息差呈现出收窄的趋势。
这是因为银行为了争夺客户,不得不降低贷款利率或提高存款利率,导致存贷利差缩小。
2. 资产质量和盈利能力下降:由于风险增加,商业银行的资产质量和盈利能力受到一定影响。
不良贷款率上升,利润增长速度放缓。
3. 业务结构调整成效显现:随着业务结构的调整,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和表外业务收入占比逐渐提高,为银行提供了新的盈利增长点。
四、商业银行应对策略(一)优化资产负债结构1. 调整存贷款结构:商业银行应通过优化存贷款结构,提高高收益资产的占比,降低低效或不良资产的比重。
2. 加强流动性管理:建立健全的流动性风险管理体系,确保资金来源的稳定性和流动性。
(二)发展中间业务和表外业务1. 扩大中间业务收入:通过发展理财、托管、咨询等中间业务,提高非利息收入占比。
2. 拓展表外业务:积极开展担保、承诺等表外业务,拓宽收入来源。
(三)加强风险管理1. 建立完善的风险管理体系:包括风险评估、监测、预警和处置等环节,确保风险得到有效控制。
利率市场化对我国商业银行的影响及对策探讨论文

利率市场化对我国商业银行的影响及对策探讨论文利率市场化对我国商业银行的影响及对策探讨全文如下:摘要:随着我国现代社会的飞速发展,经济体制的改变,利率市场化改革的进程在逐渐推进,使我国市场经济模式更加的完善。
但利率市场化所带来的影响并非都是有利的,它同时也会产生一些消极的作用,对此,我国应该做出准确的分析,将负面影响降至最低。
利率市场化是指中央银行放松对商业银行利率的直接控制,将利率的生成机制、利率的传导途径、利率的风险和期限结构以及利率的管理方式都交由市场决定,市场主体可以在市场利率的基础上,根据不同金融交易和各自的特点自由决定利率。
尽管我国的利率市场化已经高喊了很多年,但直到2021年7月20日,才终于有了实质性的进展央行为贷款利率松绑,不再设定贷款利率下限。
这标志着我国的利率市场化已开始向最核心的领域迈进,金融生态环境即将发生根本性的改变,商业银行将在新的环境中面临多方面的机遇和挑战。
一、利率市场化给商业银行带来的机遇一利率市场化有利于银行公平竞争一方面,银行公平竞争表现在银行间的公平竞争。
利率管制背景下,银行间的竞争焦点只限于对存款规模的追求和对贷款质量的把握,而缺乏价格竞争这一基本手段,这种不完全的银行竞争导致了银行服务局部过剩。
而利率市场化让国内商业银行拥有了全面竞争的价格手段,构建了一个优胜劣汰机制,促进了国内商业银行间的公平竞争。
另一方面,银行公平竞争表现在银行与非银行金融机构之间的公平竞争。
在分业经营的前提下,银行作为存贷款的主体必然面临严格的利率管制,而非银行金融机构却可以使用较大浮动范围的利率标准。
在利率市场化之后,银行有权根据具体市场需求和经济成本决定利率,使银行在竞争上的自主权得以扩大。
银行可以通过利率扩大资金的来源,从而扩大银行经营规模。
二利率市场化有利于银行业的金融创新利率市场化使得利率风险成为市场主体关注的焦点,这为以规避利率风险为主要目的的金融衍生产品的创新创造了环境。
关于利率市场化对商业银行的影响论文

关于利率市场化对商业银行的影响论文利率不仅表示的是金融产品的价格,也是金融市场的主导因素。
从发达国家的金融市场的改革经验能够看出,利率市场化对于银行业,是一场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大变革。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利率市场化对商业银行的影响论文,供大家参考。
利率市场化论文范文一:关于利率市场化与商业银行风险防范论文摘要:利率市化是我国人世后融入国际经济的必由之路,也是加快我国金融改革和金融深化的根本举措。
本文较深入地阐述了利率市场化的效用传导机制及其对我国商业银行的影响,在全面分析利率风险的基础上,提出了商业银行防范风险的基本对策。
论文关键词:商业银行;利率市场化;金融深化;利率风险20多年的改革开放使中国基本摆脱了商品匮乏的时代,商品市场己日益完善。
但在金融市场方面,其价格一利率仍旧主要由中央银行计划确定。
2001年12月11日,中国正式成为世界贸易组织的一员,由此也加快了我国金融市场不断完善并同世界接轨的步伐。
一、利率市场化的效用传导机制利率市场化发挥效用的传导机制是利率放开一利率上升一储蓄增加一投资增加一经济增长。
可见,以上传导机制得以实现并达到预期效果则必须满足(1)利率放开后,利率一定要升高,否则储蓄不会增加;但又不能太高,否则就会导致成本推进型通货膨胀,进而演变成金融危机。
那么,这个储蓄的增加一定要转化为投资,如果储蓄不能得到充分利用,则其对经济增长的效果就要打折扣了。
(2)投资增加一定要是实物投资,如果大量投资用于证券市场,则只会吹起经济泡沫。
(3)实物投资一定要排除那些报酬率较低的项目,以提高资金使用效率,进而促进经济增长。
二、对理论的实证检验金融抑制和深化理论自提出后,受到了发展中国家的广泛关注,不少国家已开展了实证研究。
如A—IanH.Gelb(1989)的研究结果表明:20世纪70年代实际利率低于一5%的国家,其经济增长率比保持正实际利率的国家平均低1.4%;MaxwellFry(1989)认为,实际存款利率每提高一个百分点,经济增长率就提高0.5%。
推进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论文

推进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思考【摘要】目前各个商业银行之间的存款争夺大战,以及持续的数月的cpi攀升导致的负利率都引发了激烈讨论,直指利率市场化改革。
利率市场化是我国金融发展的客观要求,本文立足于我国当前利率市场化改革的现状,借鉴国外的利率政策及相关经验对推进我国利率市场化做出试探性的分析。
【关键词】利率市场化;改革;监管利率作为资金的价格,是国家调节经济的有力杠杆,其微小变动就可能对经济造成巨大影响。
目前中国仍采用直接控制方式进行利率管理。
现今中国的利率是由国务院决定的,中国人民银行根据国务院的要求和发展经济和实施货币政策的需要,对各层次利率统一赋值,并根据物价变动进行相应调整。
利率的高低不能反映资金市场的松与紧,因而也不能代表货币资金的真实价格。
这就在客观上亟待推进了中国利率市场化改革。
一、利率市场化的内涵及特征利率市场化是指货币管理当局将利率的决定权交给市场,由市场主体自主地决定利率,其核心内容是利率形成机制的市场化,包括利率决定、利率传导、利率结构和利率管理的市场化。
上个世纪70、80年代世界范围内掀起了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浪潮,美国、日本等国家和地区都经历一个较长的时间跨度。
由于经济和金融体制的一些特性,中国的利率市场化改革可能要经历一个更长的时期。
利率市场化包括以下两个主要特征:1、利率水平由市场决定利率市场化的最大特点是利率的决定权在市场,由市场主体根据各种市场因素,通过一定的定价机制,确定资金的价格。
在一定时期和一定区域内,社会存在着资金富裕部门、平衡部门和紧缺部门。
资金的买卖双方置身于市场,在市场机制的作用下,通过竞争形成双方都能接受的价格水平。
不但利率确定的过程是市场化的,利率水平也是由市场力量决定的,利率的价格结构、数量结构、期限结构和风险结构均是市场选择的结果。
2、货币当局对利率进行间接调控货币当局可以通过多种形式对利率进行调控,但调控的方式是间接的。
利率的市场化并不意味着利率的完全自由化,货币当局对利率拥有宏观调控的权利。
利率市场化相关毕业论文

利率市场化相关毕业论文摘要:利率市场化是市场经济的本质要求,在当前我国经济发展“增速适度、结构优化”的新常态下,对我国完善市场经济体制和深化金融改革有着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目前我国已先后放开了货币市场和债券市场等利率市场化的有关规定但人民币存款利率未放开,已进入利率市场化的初始阶段。
市场基准利率的构建与完善是推进利率市场化的核心问题,存款利率市场化是利率市场化的难点和最终目标,建立存款保险制度是推进利率市场化的核心。
关键词:利率;利率市场化;同业拆借利率;市场基准利率全球范围的利率市场化是在凯恩斯的货币利率理论受到质疑,罗纳德•麦金农和爱德华•肖提出的金融抑制和金融深化论的基础上提出来的,是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完成的。
而我国于1996年启动了利率市场化,在近二十年的时间里,我国对利率市场化的内容、利率市场化的运行机制等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同时利率市场化对我国金融业的改革与发展也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而今深化利率市场化的改革研究,既要梳理总结实施利率市场化取得的成果,更要分析实施利率市场化存在的问题,同时结合我国金融业的快速发展和国际金融业的实际,来探索利率市场化带来的新问题。
如市场基准利率的确定、如何建立人民币存款保险制度、利率市场化的管理与监督及世界各国利率市场化对我们的启示和作用等。
一、利率市场化对我国经济运行新常态下的意义1.对利率市场化的理解利率是资金的价格,也称可贷资金的价格,利率市场化就是使市场在利率决定中起决定性作用,即资金的供求关系在利率决定中起决定性作用。
经济学意义上的利率决定,不是指简单地确定利率水平,而应该包括更广泛的内容。
准确地说,利率市场化就是指利率水平、利率体系、利率结构、利率管理和利率传导等都由资金供求关系决定。
由于资金是一个广泛的范畴,资金的价格———利率种类繁多,如固定利率与浮动利率,市场利率与官方利率,一般利率与优惠利率,实际利率与名义利率,年率、月率和日率,长期利率与短期利率以及单利与复利等。
利率市场化的相关论文范文

利率市场化的相关论文范文利率在金融中一直是研究的热门问题。
如今,利率市场化成为我国金融系统深化改革的重点,其作用、意义对经济发展相当之大。
下面是店铺给大家推荐的利率市场化的相关论文范文,希望大家喜欢!利率市场化的相关论文范文篇一《利率市场化》【摘要】当前国内商业银行内外部经营环境已经发生深刻的变化,在利率市场化条件下,国内商业银行的传统发展模式已难以为继,必须进行战略转型。
本文探讨了我国当前的利率市场化程度,及其对我国商业银行的影响,最后给出利率市场化背景下商业银行战略转型的策略。
【关键词】利率市场化;商业银行;利率风险管理;战略转型一、利率市场化概述(一)利率市场化的内涵利率市场化是指金融机构在货币市场经营融资的利率水平。
它是由市场供求来决定,包括利率决定、利率传导、利率结构和利率管理的市场化。
实际上,它就是将利率的决策权交给金融机构,由金融机构自己根据资金状况和对金融市场动向的判断来自主调节利率水平,最终形成以中央银行基准利率为基础,以货币市场利率为中介,由市场供求决定金融机构存贷款利率的市场利率体系和利率形成机制。
(二)我国当前利率市场化的程度利率市场化是我国金融改革的一个既定目标。
2005年以来,人民银行相继发布了《稳步推进利率市场化报告》,下调了存款准备金利率和超额准备金利率,批准部分企业发行短期融资券,利率市场化进程大大提速。
2012年6月8日和7月6日,我国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及其浮动区间经历了两次调整。
目前,金融机构人民币1年期存款基准利率累计比调息前下降0.5个百分点,上浮区间扩大到基准利率的1.1倍;1年期贷款基准利率累计比调息前下降0.56个百分点,下浮区间扩大到基准利率的0.7倍。
这两次利率调整是我国利率市场化的重要步骤。
经过这两次调整,我国贷款利率市场化接近完成。
更重要的是,允许存款利率上浮完成了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惊险一跃”。
二、利率市场化对我国商业银行的影响(一)传统业务将受到巨大冲击我国商业银行传统的业务模式就是吸收存款,发放贷款,其利润来源也主要来自于存贷利差收入。
利率论文

13705班赵昀学号1307534106浅谈利率市场化摘要: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要求,保证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利率市场化将是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的方向。
加速我国的利率市场化改革的进程中,人们往往将注意力集中在利率改革的重大意义而忽视了改革所可能带来的种种风险。
客观地来分析,我国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的风险和阻碍还是很大的。
利率市场化改革的作用发挥程度是以完整健全的市场机制为前提的,因此在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同时,我们应该注意相关配套措施的同步推进。
本文从利率市场化的内涵、我国利率市场改革的必要性、利率市场化的影响、利率改革的进程、以及改革中面临的障碍和对应策略几个个方面分析了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发展状况,并结合我国具体现状阐述了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优良契机和未来的改革路径。
关键词:利率;利率市场化;改革利率市场化的风险和阻碍利率市场化的措施利率市场化是一个世界性的问题,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对经济转轨中包括利率市场化在内的金融体系市场化就作为“不得不玩的一个游戏” (the only game in town)风行全球,并正在中国大地上蓬勃进行。
中国利率的决定和传导机制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改革已进入到存贷款利率市场化的最后攻坚阶段,利率市场化改革的阶段性目标基本得以实现。
一、利率市场化的内涵利率市场化是一个国家金融深化质的标志,是提高金融市场化程度的重要一环,它不仅是利率定价机制的深刻转变,而且是金融深化的前提条件和核心内容。
利率市场化首先是一个过程,是一个逐步实现利率定价机制由政府或货币当局管制向市场决定的转变过程,是一个利率体制和利率决定机制变迁的过程,随着这一过程的不断深化,整个利率体系由借贷双方根据市场供求关系决定的利率的比例越来越多,由政府或货币当局直接干预的成分越来越小。
从范围过程来看,即是从部分利率市场化向全部利率市场化过渡的过程;从程度过程来看,即是从较低程度的利率市场化向较高程度的利率市场化转变的过程;从阶段过程来看,完整的利率市场化过程包括利率市场化准备、利率市场化进展和利率市场化成熟三个阶段。
美国利率市场化及对我国启示

美国利率市场化及对我国启示论文报告:美国利率市场化及对我国启示标题一:美国利率市场化的历史背景和发展美国历史上的利率市场化始于20世纪70年代。
随着政府的干预减少,市场力量的影响越来越大,银行间市场上的利率也逐渐成为了由市场供求关系决定的自由定价机制。
此后,美国利率市场化进一步加速,国债市场和商品市场的开放也加速了利率市场化的进程。
特别是随着退休基金、机构投资者的增加,利率市场化不断推进。
标题二:美国利率市场化带来的利与弊利率市场化使得利率更趋于市场化,更加灵活,因此可以更好地反映市场的需求和供给情况。
此外,利率市场化也有利于提升风险定价的效率,促进风险分散,促进金融市场的发展。
同时,利率市场化也带来了一些弊端,比如市场风险增加,利率波动较大,以及对金融机构盈利能力等方面的影响。
标题三:美国利率市场化的启示美国利率市场化的成功经验,提供了一些有价值的启示。
首先,必须坚持市场化的改革方向,并注重市场机制的建立,使市场力量更加灵活;其次,要重视金融风险管理,在保证市场活力的同时也要做好风险防范工作;最后,要建立强有力的监管机制,保障市场的健康和稳定。
标题四:美国利率市场化对中国的启示对于中国而言,利率不断丰富市场化改革的目标与内容,因此可以借鉴美国的市场化经验,实现优化金融结构,提升金融市场的活力,强化对外开放的效果等目的。
此外,还可以通过大力发展机构投资者,提高投资者的风险意识,加强风险管理,推进市场化改革的发展。
标题五:未来利率市场化发展的展望未来,将会有越来越多的金融工具和金融产品涌向市场,培养更多理性的投资人和机构投资者,提高了个人和机构的风险管理水平。
此外,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和监管稳健性的维持和发展将对市场起到更大的指导和支配作用,预计这一领域将会是短期内的主要发展方向。
案例一:1982年美国利率市场化的制度改革以及经济的发展1982年,美国政府进行了利率市场化的制度改革,允许银行机构在自由市场上交易贷款,完全放松了利率限制,将利率定价完全交由市场供求关系决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利率市场化论文利率论文实际汇率的变动趋势分析摘要:人民币汇率问题一直是学术界重视的一个问题。
特别是在金融危机以来,我国的经济增长仍然保持着较高的速度,越来越多的发达国家开始指责人民币存在低估问题,人民币升值的压力受到了严重的挑战。
文章利用简化巴拉萨—萨缪尔森效应和利率平价假说来研究实际汇率的变动趋势,试图寻找到人民币汇率是否低估的证据。
我们利用协整V AR模型的MA表示形式,对中、美两国2000年1月至2010年9月的数据进行了分析。
实证结果表明,人民币实际汇率的变动趋势来源于美国利率的累积冲击,我国利率的累积冲击,以及调整的实际汇率的累积冲击。
其中,调整的实际汇率的累积冲击影响最大。
关键词:实际汇率;简化巴拉萨—萨缪尔森效应;利率平价;协整V AR的MA模型一、引言2005年7月21日起,我国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
几年来,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有序推进,取得了预期的效果,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从汇率改革至今,人民币汇率逐渐升值,已经由汇改前的元兑一美元升值到现在已经突破了元兑换一美元的关口。
目前,人民币汇率是否会继续升值已经成为了国内外学者讨论的焦点。
Faria和Leon-Ledesma(2000)用相对平均产出和相对边际产出与实际汇率的关系来替代传统的巴拉萨—萨缪尔森效应,得出了巴拉萨—萨缪尔森效应不成立的结论。
高海红(2003)采用1980年~2000年七国集团的数据,运用“边限检验”法对简化的巴拉萨—萨缪尔森效应进行了检验,结果发现,英国、德国、日本和加拿大四国存在长期关系。
而意大利和法国的实际汇率与经济增长之间是否存在长期关系则依赖于回归式中趋势项的设定。
Canzoneri et al.(1999)对该理论的前提假设进行了检验,结果认为在长期相对价格能够反映相对劳动生产率。
但是Strauss(1998)却得出了相反的结论。
我国对利率平价假说的检验起步较晚。
黄小蓉、李娥(2009)从利率平价理论的角度研究了利率和汇率的联动效应。
文章指出,由于中国现实条件诸多对利率平价的不利因素,汇率和利率的联动效应也受到影响。
范立夫、周继燕(2010)把资产价格套利因素引入到利率平价模型中,对利率平价理论的套利方式进行修正和扩展,认为该扩展模型可以为中国金融体制的改革提供依据,还能够为货币政策的制定提出一定的政策指导。
本文试图利用协整V AR模型MA表示形式,联合巴拉萨—萨缪尔森效应和利率平价理论来研究实际汇率的变动问题。
协整V AR模型是由Johansen(1988)以及Johansen和Juselius(1990)提出的,该模型的MA表示是由Juselius(2006)总结出来的。
二、简化巴拉萨—萨缪尔森效应效应和利率平价理论我们主要采用Faria和Leon-Ledesma(2000)的简化巴拉萨—萨缪尔森效应理论,来对人民币实际汇率进行实证分析和检验。
Faria 和Leon-Ledesma(2000)他们假设存在两个国家,在不变的技术规模收益下用劳动力生产可贸易品和不可贸易品。
根据假设条件,劳动力在一国内部可以自由流动,所以可贸易和不可贸易部门的名义工资相等,且等于商品价格乘以边际收益:PTf′(LT)=w=PNg′(LN),PT*F′(L*T)=w=P*NG′(L*N)(1)将价格水平表示为非贸易和贸易部门价格的几何加权平均:在技术规模收益不变的假设下,边际生产率等于平均生产率,简化的巴拉萨-萨缪尔森效应可以表示为:公式(6)表示实际汇率可以表示为相对人均产出的函数。
两国人均产出差异的变动将直接影响实际汇率的水平。
利率平价假说则分析了汇率与利率之间的关系。
抛补利率平价可以表示为:?籽t=i-i*(5)其中,?籽t表示即期汇率与远期汇率之间的升(贴)水率为?籽,i为利率,i*为外国利率。
它的经济含义是:汇率的远期升贴水率等于两国利率之差。
如果本国利率高于外国利率,则意味着本币将在远期贬值;反之,则本币在远期升值。
两国利率之间的差异通过汇率的变动来消除,从而达到金融市场的平衡状态。
三、人民币实际汇率的变动趋势分析本文利用协整V AR模型来研究实际汇率问题,所以需要首先创建V AR模型。
根据上述理论和2001年~2010年9月的中美两国的月度数据,我们建立向量Xt=(?驻Pt,?驻Pt*,it,it*,rert,syt)′,其中?驻Pt和?驻Pt*CPI分别为两国CPI计算的通货膨胀率,it和it*为两国的利率水平。
rert为实际利率,计算公式如下:rert=lnSt+lnP*t-lnPt(6)其中,St为中美两国的即期汇率,P*t和Pt分别为两国的GDP 平减指数。
syt中美实际人均产出的差异,用yt和y*t分别表示中美的实际人均产出,则计算公式如下:sy=y*-y(7)1. 协整V AR模型形式的确立和协整关系个数的确定。
通过无约束的V AR模型,我们将向量自回归模型的滞后阶数确定为k=2,并引入常数项C作为模型的确定性成分。
对初步回归后残差中出现的离群值设定虚拟变量,用以化解它们对正态性分布的影响。
具体做法是将|?着t/?滓e|的残差定义为离群值,然后在对应的时点上设定虚拟变量。
按照这个标准,我们找到了13个离群值,他们所在的时间点分别为:2001年1月,2002年1月,2005年2月和7月,2006年9月,2007年9月,2008年2月、10月和11月,2009年1月和4月,2010年1月。
由于本文中各变量的差分后的均值为零,我们可以确定常数项只进入协整关系,不进入各变量的差分方程。
至此,我们完成了无约束V AR模型的确立。
我们接下来利用特征迹检验来确定协整关系的个数。
该检验的统计量为:该统计量的原假设是至少存在p-r个单位根。
表1是特征根迹检验的结果,其中,?姿i为特征根,?子(p-r)为特征根迹检验的统计量,为显著性水平为5%的临界值,最后一列表示?子(p-r)的P值。
根据特征迹检验结果我们可以把协整关系的个数确定为r=3。
2. 变动趋势和权重矩阵的确定。
在确定了模型协整关系的个数以后,我们就可以对协整V AR的移动平均表示形式进行估计了。
其中,?琢′⊥为模型系统的p-r个变动趋势,?茁⊥为变动趋势的权重矩阵。
在我们的研究系统中,C、?琢′⊥和?茁⊥矩阵的秩均为p-r=3。
为了估计矩阵?琢′⊥和?茁⊥,需要先识别?琢和?茁。
首先,我们通过对三个协整关系施加约束来对进行识别。
我们施加的约束如下:利用极大似然估计,我们可以得到各个长期关系?茁i的估计值。
通过LR统计量,我们可以检验约束条件是否成立。
表2是长期关系的估计值和LR检验的P值。
从表2中我们可以看出,三个长期关系通过了各自的平稳性检验。
也就是说,我们施加的约束是成立的。
从该约束条件我们还可以看出,在r=3的情况下,美国的通货膨胀率?驻Pt*是平稳序列,所以该序列不存在趋势变动成分,在趋势变动的权重矩阵中,?茁⊥对应于?驻Pt*的行向量应为零向量。
确定了约束的协整关系后,我们需要进一步确定系数调整矩阵?琢。
为了确定?琢,我们对各变量的弱外生性进行检验。
一个变量对系统中所有协整关系的调整系数均为零,那么该变量即为弱外生变量。
我们利用似然比检验来确定各个变量的弱外生性。
结果如表3所示。
似然比检验服从卡方分布,自由度为?自=rm=3,其中r为协整关系个数,m为检验的弱外生变量个数。
,中美两国的利率是弱外生变量,这说明系统中其他变量的长期关系受到两国利率的影响,但是两国利率的长期关系不受系统其它变量的影响。
由于it和it*的弱外生性,系数调整矩阵?琢对应于这两个变量的行向量为零,由此我们可以确定?琢⊥具有两个单位向量,并且单位1所在的位置分别对应于我国利率变量和美国利率变量。
由以上的分析我们确定了变动趋势?琢⊥中的两个单位向量和权重矩阵?茁⊥对应于?驻Pt*的零向量。
下面,我们利用计量软件Cats来对?琢⊥和?茁⊥进行估计。
从表4中,我们可以从?琢⊥的估计值得出三个变动趋势(Driving Trends),将他们记为DT1、DT2和DT3:这三个变动趋势分别为经过两国通货膨胀率和人均产出差异调整的实际汇率的累积冲击,美国利率的累积冲击,我国利率的累积冲击。
由权重矩阵?茁⊥的估计,我们可以得到上述三个变动趋势在各个变量回归中的系数。
其中,美国通货膨胀率?驻Pt*的变动趋势的回归系数为零。
四、基本结论本文利用2000年1月至2010年9月的样本数据,运用协整向量自回归模型在简化的巴拉萨—萨缪尔森效应和利率平价家说框架下分析了实际汇率的变动趋势。
通过实证检验和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首先,人民币实际汇率的增长动力主要来自于三个变动趋势的影响,即:美国利率的累积冲击,我国利率的累积冲击,和经过两国通货膨胀率和人均产出差异调整的实际汇率的累积冲击。
其次,从这三个变动趋势的影响程度来看,人民币实际汇率的增长趋势主要受到调整实际汇率的累积冲击的影响,其次受到两国利率的累积冲击影响。
再次,美国的通货膨胀率是平稳序列,因此不存在增长动力。
除此外,三个变动趋势对系统中的其他变量都产生不同的影响。
我国通货膨胀率的增长动力主要来自调整实际汇率的累积冲击;我国利率的增长动力受三个变动趋势的影响强度接近;美国利率和两国相对人均产出的增长都主要受调整的实际汇率影响。
参考文献:1. 范立夫,周继燕.利率平价理论评析.经济与管理,2010,(8).2. 高海红.实际汇率与经济增长——运用边限检验方法检验巴拉萨—萨缪尔森假说.世界经济,2003,(7).3. 黄小蓉,李娥.利率平价视角下的利率—汇率联动.中国商界(下半月),2009,(1).4. Canzoneri, ., Cumby, ., Diba, B., Relative labor productivity and the real exchange rate in the long run: Evidence for a panel of OECD countries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Economics,1999,(47):245-266.5. Johansen, S., Statistical analysis of co- integration vectors, Journal of Economic Dynamics and Control,1988,12(213):231-254.6. Johansen, S. and K. Juselius, Maximum li- kelihood estimation and inference on cointegra- tion with application to the demand of money, Oxford Bulletin of Economics and Statistics,1990,52(2):169-210.7. Juselius, K., The Cointegrated V AR Model: Methodology and Application, Advanced Texts in Econometrics,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Oxford,2006.8. Strauss, J., Relative price determination in the medium run: The influence of wages, productivity, and international prices, Southern Economic Journal,1998,(65):223-244.9. 周宏山,李琪.中国货币需求函数的边限协整检验分析.统计与决策,2007,(10).10. 苏应蓉.东亚地区盯住汇率制度与外向型经济发展.华中科技大学,2006.11. 刘凤娟.人民币汇率、国际贸易与经济增长的理论与经验研究.湖南大学,2007.12. 汪茂昌.盯住汇率制度不可维持性与退出策略的研究.复旦大学,2006.13. 张敏.汇率决定理论研究与人民币汇率实证分析.上海海事大学,2007.14. 田进,影响人民币汇率变动因素的研究,四川大学,2007.15. 向俊.基于购买力平价的人民币汇率实证研究.重庆大学,2007.16. 刘耀宗.汇率调整的产业效应.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7.17. 孟振.中国对外贸易结构的变动及影响因素研究.大连理工大学,2006.18. 夏凡.人民币升值对我国对外贸易的影响.吉林大学,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