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妇产科护理风险及防范措施

合集下载

妇产科护理工作中的风险和管理

妇产科护理工作中的风险和管理

妇产科护理工作中的风险和管理妇产科护理工作是一项具有挑战性和风险的工作。

由于妇产科患者的特殊性,护理工作存在着一系列的风险,包括身体伤害、感染、心理压力等。

为了保障患者的安全和健康,妇产科护士需要正确识别和管理这些风险。

妇产科护士需要正确认识自然分娩和手术分娩的风险。

自然分娩中,有可能出现产妇出血、感染、羊水栓塞等并发症,护士需要及时判断和处理,防止病情进一步恶化。

手术分娩中,可能发生麻醉意外、手术刀具伤害、术后感染等情况,护士需要密切配合医生进行手术操作,确保手术过程的安全。

妇产科护士需要关注感染风险。

由于分娩是一项特殊的生理过程,护士接触到大量的分泌物和血液,容易感染病原体。

为了避免交叉感染,护士需要做好个人防护工作,如正确佩戴手套、戴口罩、定期洗手等。

护士还要确保分娩器械的消毒和床铺的清洁,以减少患者感染的风险。

妇产科护士还会面临心理压力。

分娩是一项具有高度情绪性的过程,患者往往会出现疼痛、恐惧和焦虑等情绪。

护士需要耐心倾听和安慰患者,并及时提供心理支持。

护士还要保持积极的心态,并与同事进行有效的沟通,以减轻工作压力。

为了管理妇产科护理工作中的风险,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 牢记操作规范和技术要求。

妇产科护士需要深入理解和熟练掌握相关操作规范和技术要求,确保操作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2. 加强专业培训和继续教育。

妇产科护士要定期参加相关培训和学习,提升专业水平,了解最新的护理理念和技术。

3. 建立科学的工作制度和流程。

妇产科护理工作需要高度的组织性和协调性,可以建立科学的工作制度和流程,明确各项工作的分工和责任,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

4. 强化团队合作和沟通。

妇产科护士需要与医生、其他科室和患者及其家属进行有效的沟通和合作,共同制定和执行护理方案,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和治疗效果。

5. 加强安全管理。

妇产科护士需要关注患者的安全问题,如防止跌倒、滑倒等事故的发生,确保患者的人身安全。

谈妇产科护理常见风险的预防及其处理措施

谈妇产科护理常见风险的预防及其处理措施

谈妇产科护理常见风险的预防及其处理措施妇产科护理是一项极为重要的医疗工作,因为这项工作关乎到母婴的生命安全。

但是由于人为因素和其他原因,妇产科护理中常常存在风险。

为了提高母婴的安全保障级别,需要在实践中预防和处理妇产科护理中可能产生的风险。

一、预防措施1.固定脐带和监测仪器的放置位置,减少移动。

在监测胎心率和宫缩的时候,由于乱动、灵敏度设置不当等原因,往往会导致胎心率监测仪器错误发生。

因此,使用胎心监护仪时应将导联劣质、缺乏稳定性的导联等设备予以剔除。

同时,应加强对患者的教育,告知患者随时保持安静,防止脐带滑落或胎儿心率监测仪器失灵。

2.加强产妇的宣教。

在孕期结束,到分娩之前,产妇要明确知道自己的妊娠史,并且在分娩时,产妇应明确告知医生有无过敏史,有无传染病等疾病史,以防止分娩过程中药物过敏、感染等意外情况的发生。

3.规范药物管理。

护士要了解产妇的过敏史和药物使用情况,对于处方药物加强监管。

避免出现药物过敏、药物不慎掉落、药物配伍错误等情况。

4.加强干燥性前列腺炎的预防。

干燥性前列腺炎是一种常见的感染病,女性患者在分娩期间容易感染上这种疾病。

因此,必须做好产科室的清洁工作,防止感染。

5.定期检查设备的功能和状态。

对产科室的设备定期进行保养,检查其功能和状态是否正常。

二、应对措施1.阻止产妇意外分娩。

护理人员在进行分娩过程中,要密切监测妇女的每一项指标,并查看是否出现异常情况,如宫缩来得太快、阵痛异常、胎位异常等,都需采取立即处理措施。

2.积极治疗产后出血。

在产妇体内容易出现抑制凝血等情况,容易出现产后出血。

当发生出血时,应立即采取止血措施,在保证产妇舒适的情况下,确定输血和吸氧等必要的辅助方法减轻出血现象。

3.处理产后高血压。

对于产后高血压的患者,应加强对产妇的监测,并采取有效措施控制血压升高,以避免出现意外情况,同时,及时配合医生诊治,给予相应的药物治疗。

4.避免使用错误的孕妇体位,特别是在孕妇分娩后,应采用正确的体位来加快产程并避免产妇受到压迫,从而防止产妇出现瘀伤和床垫压疮。

妇产科护理常见风险预防及其处理

妇产科护理常见风险预防及其处理

妇产科护理常见风险预防及其处理妇产科护理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领域,需要护士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细致的护理技能。

然而,由于妇产科护理的特殊性,存在一些常见的风险,需要护士们重视并采取预防措施。

本文将探讨妇产科护理中常见的风险和预防措施,并介绍相应的处理方法。

一、感染风险的预防和处理在妇产科护理中,感染是一种常见但又十分危险的风险。

为了预防感染的发生,护士需要遵循严格的无菌操作规范,确保手术器械、病床、床单等物品的彻底消毒和清洁。

此外,护士还需要监测患者的体温、心率等指标,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如及时更换患者的湿床单和衣物、调整室温等。

对于已经发生感染的患者,护士需要采取积极的治疗措施,如合理应用抗生素,加强护理措施,提高患者的免疫力等。

二、药物应用风险的预防和处理妇产科护士在护理过程中,常常需要给患者使用药物。

然而,由于患者个体差异和药物剂量计算的复杂性,药物应用风险也相对较高。

为了减少药物应用风险,护士需要掌握药物的适应症、禁忌症及副作用等知识,仔细核对药物的标签和患者的身份信息,确保用药前后患者的生命体征稳定。

如果在药物应用过程中发生了不良反应或药物过敏等情况,护士需要立即停止药物的使用,并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如给予抗过敏治疗、进行心肺复苏等。

三、手术护理风险的预防和处理在妇产科护理中,手术是一项重要的治疗方法。

然而,手术护理风险也较高,需要护士们严谨执行手术准备、手术操作和手术后的护理。

在手术准备过程中,护士需要核对手术器械、药物和患者身份信息,确保手术的顺利进行。

在手术操作过程中,护士需要配合医生做好手术准备工作,保持手术器械的无菌状态,及时交换使用的器械,确保手术过程的安全性和顺利性。

掌握手术前后的护理技巧,如合理安排患者的卧位,提供必要的镇痛和抗生素预防等。

四、产褥期风险的预防和处理产褥期是指产妇分娩后至康复期的一段时间。

在产褥期护理中存在一些常见的风险,如产后出血、感染等。

谈妇产科护理常见风险的预防及其处理措施

谈妇产科护理常见风险的预防及其处理措施

谈妇产科护理常见风险的预防及其处理措施妇产科护理是一项高风险的专业,因为它涉及到孕产妇和新生儿的健康和生命。

以下是谈论妇产科护理常见风险的预防和处理措施的一些考虑:1. 产前风险预防和处理:- 孕产妇定期接受产前检查和筛查以监测胎儿的健康状况,并及时发现和处理任何异常。

- 孕期孕妇应该遵循合理的饮食和运动指导,以预防妊娠糖尿病、贫血和其他疾病。

- 孕妇应避免烟草、酒精和其他有害物质的暴露,以降低胎儿发育畸形的风险。

- 准备接产团队和设备,以处理紧急情况,如出血、胎儿窘迫等。

2. 产时风险预防和处理:- 在分娩过程中,提供充分的监测和支持,避免产程延长和宫口扩张不充分的风险。

- 提供准确的无痛分娩技术,以减轻产妇的疼痛,并减少分娩过程中的并发症。

- 在高风险情况下,准备好应对产妇和胎儿的突发状况,如胎儿窘迫、羊水栓塞等。

- 产房设备和药品应保持良好的维护和管理,以确保其可靠性和安全性。

3. 产后风险预防和处理:- 监测产后妇女的生命体征,并识别和处理任何异常,如出血、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等。

- 在产后提供妇女和新生儿的全面护理,包括喂养指导、情绪支持和基本的新生儿健康状况监测。

- 帮助产妇恢复身体和心理状态,提供合适的康复计划和协助,以避免产后抑郁和其他心理问题的发生。

- 提供良好的家庭健康教育,包括母乳喂养、新生儿护理和家庭计划等方面的知识。

妇产科护理中的常见风险还包括感染、手术并发症和药物不良反应等。

为了预防和处理这些风险,护理人员应做到以下几点:- 严格遵守手卫生和感染控制措施,包括正确使用无菌技术和监测感染指标。

- 在手术和操作过程中,采用正确的无菌和安全操作,以避免手术并发症和医源性食品中毒。

- 对药物的选择和使用要审慎,遵循正确的用药剂量和途径,以避免药物过敏反应和不良药物反应。

妇产科护理中的风险可以通过全面的预防措施和及时的处理措施来降低。

护理人员应具备专业的知识和技能,始终关注孕产妇和新生儿的安全和健康,并与团队合作以提供最佳的护理。

妇产科护理工作中的风险和管理

妇产科护理工作中的风险和管理

妇产科护理工作中的风险和管理妇产科护理工作是医护人员需要面对的一项重要工作之一,其内容涵盖了孕期护理、产前产后护理、新生儿护理等多个方面。

但是在进行妇产科护理工作时,医护人员也需要面临各种潜在的风险,比如感染风险、手术风险、心理压力等。

对妇产科护理工作中的风险进行管理和防范是十分重要的。

一、感染风险妇产科护理工作中,医护人员与产妇和新生儿的接触频繁,容易受到各类传染病的感染风险。

尤其是在接触病原体较多的产褥期病人时,更容易受到感染。

而且,产妇在分娩时身体状况较弱,免疫力下降,容易感染各种疾病。

新生儿由于抵抗力差,也容易感染各类疾病。

在妇产科护理工作中,医护人员需要重点关注感染风险,并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针对感染风险,医护人员可以采取以下措施进行管理和防范:1. 做好个人防护。

在接触产妇和新生儿时,医护人员需要佩戴口罩、手套等防护用具,避免直接接触病患体液,减少感染的可能性。

2. 定期进行健康体检。

医护人员需要定期进行健康体检,确保自己的身体状况良好。

一旦发现身体不适或患上传染病,要及时进行治疗,避免传染给产妇和新生儿。

3. 做好环境消毒。

妇产科病房和诊室等环境需要定期进行消毒,降低病原体的传播风险。

4. 加强教育宣传。

医护人员需要加强对产妇和家属的宣传教育工作,提高他们的健康意识和个人卫生意识,减少感染的可能性。

二、手术风险在妇产科护理工作中,医护人员需要参与和协助各种手术操作,比如剖宫产手术、子宫肌瘤切除手术等。

而手术风险是医护人员工作中的一大挑战,不仅需要面对手术本身的风险,还需要应对手术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意外情况。

在手术护理工作中,医护人员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 做好手术准备。

在进行手术护理工作之前,医护人员需要认真准备手术器械、药品等物品,确保手术过程的顺利进行。

2. 规范操作流程。

在手术进行过程中,医护人员需要严格按照操作规范进行,避免出现操作失误或意外情况。

3. 加强团队合作。

手术过程中需要医生、护士、麻醉师等多个人员的密切配合,医护人员需要加强团队合作,确保手术顺利完成。

谈妇产科护理常见风险的预防及其处理措施

谈妇产科护理常见风险的预防及其处理措施

谈妇产科护理常见风险的预防及其处理措施妇产科是一个高风险的领域,在此领域中,护士需要采取一系列预防措施来降低风险,保证患者的安全和健康。

本文将会讨论妇产科护理中常见的风险,以及预防和处理这些风险的措施。

1. 感染风险感染是妇产科护理中最常见的风险之一。

产科手术和分娩是感染的最主要来源。

预防感染的措施主要包括以下几点:(1)手卫生:手卫生是预防感染的基本措施。

在与患者接触前、接触期间和接触后,护士应该严格遵守洗手程序,使用洗手液或洗手消毒剂。

(2)无菌操作:在进行产科手术时,护士应该使用无菌手套和器具,严格遵守清洁和无菌操作规程。

(3)消毒和清洁:产房、手术室和产科器械应该进行定期的消毒和清洁。

2. 出血风险(1)预防和控制出血的原因:诊断并及时治疗导致出血风险的疾病,如子宫肌瘤、贫血等。

(2)监测血量和出血量:在分娩或剖宫产手术过程中,护士应该密切关注患者的出血量。

出血量超过正常范围,需要立即采取措施。

(3)备好输血血液:在分娩和手术中,护士应该预先备好血库血液,以应对患者可能的大出血情况。

3. 宝宝窒息的风险分娩中,胎儿窒息是妇产科护理中的严重风险。

在分娩中预防胎儿窒息:(1)评估产程:评估宝宝胎位、胎心监测,以及宫缩情况等因素,判断宝宝是否有窒息的风险。

(2)促进宝宝新陈代谢:在出生之后,护士应该及时清洗宝宝,刺激宝宝的呼吸和循环系统,以促进宝宝的新陈代谢。

(3)采取抢救措施:在宝宝窒息时,护士应该立即采取抢救措施,如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呼吸等。

4. 药物误用的风险在妇产科护理中,药物误用是一种常见的错误类型。

预防药物误用的措施主要包括以下几点:(1)正确的药物剂量和用途:护士应该对常用的妇产科相关药物的用途和剂量进行熟悉,以减少误用的风险。

(2)严格遵守药物管理规程:护士应该严格按照药物管理规程进行药物管理,包括开药、配药、验收药品、给药,以及记录药品使用情况等。

(3)定期进行药品清点:护士应该定期进行药品清点,确保药品的储存和使用安全。

妇产科护理工作中的风险和管理

妇产科护理工作中的风险和管理

妇产科护理工作中的风险和管理在妇产科护理工作中,存在着许多风险,如患者的生命安全、医疗误操作、感染传播等问题,然而这些风险都可以通过科学的管理来有效地减少甚至避免。

本文将从风险的角度出发,探讨妇产科护理工作中的风险及其管理措施。

风险一:患者生命安全妇产科病人多为孕妇和新生儿,他们的生命安全是护理工作的首要任务。

由于孕妇和新生儿本身具有一定的生理特点和生理状况,因此可能面临更高的生命风险。

急诊产科患者的突发状况也极易导致患者生命危险。

管理措施:- 建立健全的应急处理机制,包括各种紧急状况的处理流程和抢救设备的配置。

- 加强护士和医生的技术培训,提高团队应对紧急情况的能力。

- 定期进行紧急演练,检验应急处理机制的有效性。

风险二:医疗误操作妇产科护理工作中存在医疗误操作的风险,如输液过量、药物过敏反应、手术文书错误等问题,这些错误可能会导致患者的健康受损甚至危及生命。

管理措施:- 建立严格的医疗操作规程,确保每一项医疗操作都符合规范。

- 强化团队沟通和协作,减少因沟通不畅导致的误操作。

- 强化护理工作者的责任心和注意细节的能力,确保每一项医疗操作都得到妥善处理。

风险三:感染传播由于妇产科护理工作的特殊性,病人本身的生理特点以及手术、分娩等操作容易导致感染传播的风险。

如果感染得不到控制,可能会对患者造成严重的健康威胁。

管理措施:- 加强手卫生、器械消毒与环境清洁工作,阻断感染传播的途径。

- 严格执行标准的隔离措施,确保感染病人的有效隔离。

- 定期开展感染监测,加强对患者和环境的感染控制。

在妇产科护理工作中,护理人员需要接触患者的隐私信息以及敏感部位,一旦患者的隐私信息泄露,将对患者的身心健康造成不良影响。

管理措施:- 建立健全的患者隐私保护制度,规范护理工作人员的行为,禁止擅自泄露患者隐私信息。

- 加强护理工作者的职业道德培训,树立正确的医德医风。

- 强化患者教育,让患者了解自己的权利,并且可以随时向医院进行投诉。

妇产科护理工作中的风险和管理

妇产科护理工作中的风险和管理

妇产科护理工作中的风险和管理【摘要】妇产科护理工作中存在着各种风险因素,包括感染风险、误操作风险、工作强度大等。

常见的妇产科护理工作风险主要包括手术风险、放射线暴露、职业暴露等。

为了有效管理这些风险,我们可以采取个人防护措施如佩戴防护设备、遵守操作规程,同时组织管理措施也尤为重要,包括健康教育、定期体检等。

建议加强妇产科护理工作风险管理水平,提高护士的风险意识和应急处理能力,同时组织方也应该提供培训和支持,建立完善的风险管理机制,以确保护理质量和工作安全。

通过共同努力,我们可以保障患者和护士的健康与安全。

【关键词】妇产科护理工作、风险、管理、风险因素、防护措施、组织管理、建议、提高水平1. 引言1.1 妇产科护理工作概述妇产科护理工作是医院中一项重要的工作内容,主要负责孕妇、产妇和新生儿的护理工作。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妇产科护理工作变得越来越重要,对护士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妇产科护理工作涉及到许多方面,包括产前护理、产时护理和产后护理等,需要护士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和不断更新的技能。

在妇产科护理工作中,护士需密切关注产妇和新生儿的生理状况,及时发现并处理突发情况,确保母婴的安全。

护士还需要与医生、其他护士和家属等密切合作,共同为患者提供全面的护理服务。

妇产科护理工作虽然充满挑战,但也是一项令人满足的工作,能够为孕妇、产妇和新生儿带来健康和快乐。

在这个特殊的领域中,护士的责任重大,需要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和护理技能,以更好地保障患者的健康与安全。

2. 正文2.1 妇产科护理工作中的风险因素妇产科护理工作中的风险因素包括多种因素,主要涉及到患者的病情特点、护理操作的复杂性以及工作环境的特殊性等方面。

妇产科患者的病情特点是影响护理工作风险的重要因素。

妇产科患者可能面临产后出血、子宫收缩不良、产褥感染等严重并发症,这些病情的突发性和严重性都会给护士的工作带来一定的风险。

妇产科护理工作的复杂性也是一个重要的风险因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妇产科护理风险及防范措施
发表时间:2017-08-30T15:25:29.587Z 来源:《医药前沿》2017年8月第22期作者:王红艳朱雅莉
[导读] 随着社会的进步、医疗技术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健康的需求和服务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

(昌吉市建国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新疆昌吉 831100)
【摘要】妇产科是发生医疗纠纷风险较高的科室之一,妇产科护理安全也愈来愈受到大家的重视,必须强化法律意识、安全意识、质量意识,遵守各项操作规程,改善服务态度,增进护患沟通,维护患者就医权利,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切实做到以患者为中心,才能减少和避免护理安全隐患的发生。

【关键词】妇产科护理;安全隐患;防范措施
【中图分类号】R473.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7)22-0329-02
随着社会的进步、医疗技术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健康的需求和服务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

妇产科是发生医疗纠纷风险较高的科室之一,妇产科护理安全也愈来愈受到大家的重视,必须强化法律意识、安全意识、质量意识,遵守各项操作规程,改善服务态度,增进护患沟通,维护患者就医权利,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切实做到以患者为中心,才能减少和避免护理安全隐患的发生。

1.妇产科护理中的安全隐患探讨
1.1 技术因素的影响
1.1.1护理队伍的年轻化,处理问题综合能力差、缺乏实际工作经验,他们在实际工作中普遍缺乏与产妇家属的沟通能力,应急抢救及特殊事件的处理能力不强,处理问题综合能力差。

1.1.2基本功不扎实,护理技术操作不熟练这在年轻护士中尤为多见。

由于近年护理人员缺少编制,多数学校护理专业学员招收条件放宽,系统学习、临床实习的时间明显缩短,导致护理队伍的整体素质明显降低。

1.1.3对护士教育培训不够,由于妇产科工作繁忙,忽视了护士的在职培训提高,对护士的专科护理知识、职业道德、核心制度及沟通技巧等培训不到位。

平时业务学习、政治学习考试考核搞形式走过场,未认真落实到位,存在安全隐患。

1.2 法律意识淡薄、风险意识不强
一些医院的护理人员,在日常的护理中缺少相应的法律意识,没有意识到护理风险可能导致的法律责任。

因此在护理中比较随意,没有觉察到护理过程中潜在的安全隐患,忽略了患者的心理需求,没有能够充分的尊重患者的权益。

进而引发护患之间的冲突和矛盾,影响到医院工作的正常开展。

1.3 责任心不强
护理人员在工作时没有高度责任感,不严格执行各项规程、制度,出现用错药、抱错新生儿或新生儿滑落、跌伤及新生儿沐浴水温过热导致烫伤等;在工作较忙时,忽略了巡视病房或巡视病房不到位,导致更换液体不及时;不能及时发现输液不良反应,不能及时发现突发病情变化等,这些都是引发护患矛盾的主要因素,会对患者的治疗造成一定的影响。

1.4 科室管理不到位
由于临床任务繁重,护理资源短缺,护士长忙于应付临床工作,疏于科室管理,没有及时发现护理过程中的安全隐患,没有定期对护理过程进行分析、总结,没有制定相应应急预案流程,科室护理质量控制标准等,使护士在日常护理工作中缺乏有章可循。

还有的管理者是不敢管理,导致一些安全隐患苗头得不到及时制止,引发更大的安全隐患。

1.5 医院硬件设施因素
由于孕妇和术后患者,行动不便,应急能力差而易发生各种意外情况。

如卫生间内缺少扶手,地面过滑、地上有水时均易滑倒,床旁无护栏造成坠床,热水瓶放置不当、热水袋使用不当导致烫伤等,另外,乳母在夜间喂哺婴儿或如厕时,若光线不足也可引起母婴的意外发生。

所有这些在设施方面的不安全因素,都是护理工作中需要重视的问题。

1.6 患者因素
基层医院大部分患者来自农村,文化素质不高,有的不能正确理解、执行医嘱(如告知手术前禁食,有的患者却怕饿肚子瞒着医护人员进食,增加手术风险);有的不听医嘱固执坚持农村习俗,如母婴房必须保持通风,但由于对农村传统习俗“产妇忌风”的误解;有的对护士出言不逊或出现不尊重行为,引发护患矛盾;有的无视住院患者管理制度,擅自离院外出,造成胎膜早破、胎心异常、阴道流血过多而得不到及时诊治和抢救等异常情况,也增添诸多护理安全隐患。

1.7 护患沟通欠缺
良好的护患关系建立在有效的沟通基础上。

在进行治疗护理过程中,部分人员缺乏与孕产妇及家属的沟通技巧和方法,对孕产妇及家属提出的问题回答简单、生硬,引起家属的反感,同时对孕产妇在分娩过程的疼痛、焦虑、恐惧等未能及时给予心理疏导、指导和人文关怀,引起病人和家属的不满,从而导致医疗纠纷。

2.针对目前护理风险的处理措施探讨
2.1 加强护理人员的专业培训
良好的护理技术是防范护理事故的基础和保证,医学的高速发展要求护理人员必须终身学习。

我们聘请有丰富妇产科护理经验的护理人员讲解相关知识,并传授给孕产妇、家属交流的技巧。

定期对护理人员进行专科知识、急救技术等的培训、考核,锻炼和提高护理队伍的急救技术水平和应急能力。

严格执行考核管理办法,督促护士强化练习,提高护理技能。

我们鼓励护士参与短期进修培训、院外专题讲座和学历教育等继续教育,推进护士对新理论新技术的运用和掌握。

2.2 增强护士法律和安全意识,增强护士的责任心,树立“以患者为中心”的理念。

法律是人们日常生活中都需要坚持的准绳,对于医院的护理人员和患者来讲,都应该遵守国家的相关法律。

通过经常性理论学习和医疗纠纷案例分析,增强护士“安全重于泰山,安全重在防范”的安全意识,在护理过程中自觉严格执行操作规程,遵守各项核心制度,如分级护理制度、交接班制度、查对制度等护理核心制度和各项护理工作流程、应急处理程序等,增强护士自身法制观念,明确责任,强化意识,指导自己的护理行为,让护士认识到自己违规行为导致的不良法律后果,加强责任感,维护患者的合法权益;同时学会用法律的思维
书写护理记录,从法律的角度规范护理文书,使护理人员不但要有保证患者安全的意识,同时也有自我保护的意识。

2.3 提高科室管理者能力,加强督导考核力度。

科室护士长要加强业务技能和管理能力培训,不但在业务技术上要精益求精,同时管理上也要敢抓敢管、善于管理,在下属中树立威信,要制定专科护理质量标准,做好缺陷管理,定期检查、严格管理,加强考核力度。

2.4 加强护患沟通技巧培养
行之有效的沟通工作,可以增加患者的安全感和责任感,让护理人员的护理工作能够有效的开展。

首先,护理人员要注意与患者的沟通技巧,采用合理的说话方式和和蔼的态度。

其次,护理人员在与患者交谈过程中应该尽量使用患者能够理解的语言,避免出现专业术语。

而且要注重反向思维的方式回答患者问题,适当给以鼓励,让患者采用积极态度配合治疗。

2.5 保证医院硬件设施安全针对性防范措施。

检查病区设施,保证孕产妇和术后病人的安全。

要保证地面干燥,无油迹和水迹,照明设施的工作正常。

要善于观察及时发现问题,避免发生意外的不安全情况,以保证病人在院期间的安全。

2.6 做好住院期间的宣教。

加强入院宣教,不定期组织公休会,向病员及家属进行安全意识、风险意识、科学护理、科学喂养等方面的培训,使他们能正确认识医疗风险,以及科学的护理、婴幼儿喂养知识,主动配合护士的工作。

3.结论
完善的妇产科护理,不仅可以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而且对于降低医疗纠纷起到十分关键的作用。

医院应该针对性地提出解决措施,改进完善妇产科护理工作体系。

【参考文献】
[1]王艳秋,蒲凤萍,董娟,等.产科护理中潜在的法律问题与预防措施.护理学杂志,2003,18(4):314-31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