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水灌溉原理

合集下载

农业节水灌溉的六种灌溉方法

农业节水灌溉的六种灌溉方法

农业节水灌溉的六种灌溉方法一、滴灌技术1. 原理和特点滴灌技术是以滴水的方式将水分直接输送到植株根部的一种灌溉方法。

其主要特点是节水、节能、减少病虫害和杂草的生长,同时提高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2. 实施步骤•建设滴灌系统:包括水源、水泵、滴灌管、滴灌装置等。

•水肥一体化管理:通过滴灌系统,将水和肥料混合供给作物,实现高效土壤肥力的利用。

•控制灌溉量:根据作物的生长需水量和土壤湿度,合理控制滴灌量,避免水分浪费和作物生长不良。

3. 应用范围滴灌技术适用于各种农作物的灌溉,特别是适合果树、蔬菜、花卉等作物的种植。

二、喷灌技术1. 原理和特点喷灌技术是将水通过喷头雾化成细小水滴,均匀地喷洒在作物上的一种灌溉方法。

其主要特点是节水、节能、冷却作用和充分利用雨量。

2. 实施步骤•建设喷灌系统:包括主管道、支管道、喷头等。

•定期维护喷头:清洗和更换喷头,避免堵塞和水滴大小不一的问题。

•控制喷灌时间和强度:根据作物的需水量和土壤湿度,合理设定喷灌时间和强度,避免浪费水资源。

喷灌技术适用于各种农作物的灌溉,特别是适合大田作物和果树的种植。

三、微喷灌技术1. 原理和特点微喷灌技术是将水通过微喷头均匀喷洒在作物根区的一种灌溉方法。

其主要特点是节水、经济、操作简便和适用于各种形状土地。

2. 实施步骤•建设微喷灌系统:包括微喷头、支管道、过滤器等。

•定期检查系统:检查喷头是否堵塞或损坏,及时清洗和更换。

•控制灌溉时间和频率:根据作物的需水量和土壤湿度,合理设定微喷灌时间和频率,避免水分的过多或不足。

3. 应用范围微喷灌技术适用于各种农作物的灌溉,特别是适合大田作物和旱地果树、蔬菜等的种植。

四、旱田水分管理技术1. 原理和特点旱田水分管理技术是在旱地农田进行节水灌溉的一种方法。

其主要特点是根据作物对水分的需求,合理管理土壤水分,提高灌溉水利用效率。

2. 实施步骤•轮作和间作:通过合理安排不同作物的种植顺序和组合,控制土壤湿度和避免水分浪费。

节水灌溉概论与技术

节水灌溉概论与技术

节水灌溉概论与技术讲稿主讲刘增进第一章节水灌溉概论第一节节水灌溉的内涵及研究内容一、定义节水灌溉是根据作物需水规律及当地供水条件,为了有效地利用降水和灌溉水获取农业的最佳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环境效益而采取的多种灌溉措施,如喷灌、滴灌、膜上灌等。

节水灌溉在我国多用,特别是水利部门。

“高效用水”,国外多用,我国农业部门也用,其意义有所差异。

应该说明的是,节水灌溉或高效用水都是一个相对的概念,不同的农业发展阶段,不同的技术水平,不同的农业生产水平,其含义是随之而变的(如喷灌耗能、不节水问题),不同国家、不同的地区有不同的节水标准。

二、从水源到形成作物实物产量经过的环节三个环节:工程节水水源(输配)→田间(灌溉净水量)农艺节水田间(入渗、蒸发渗漏)→土壤计划湿润层(土壤水) 管理节水土壤(蒸腾蒸发)→作物实物产量(生理需水) 农艺节水:节水抗旱品种,保墒技术(桔杆、地膜覆盖),节水栽培耕作技术,化控节水(保水剂)、农业结构调整。

三、节水灌溉的研究内容1、节水灌溉工程技术2、节水灌溉理论及灌溉利度水分生产函数需水规律植物水分生理水分胁迫SPAC 充分或非充分灌制度节水机理3、节水灌溉的管理问题预报、优化配水、环境评价、经济评价,节水灌溉管理模式(农民参与管理模式)4、高新灌溉技术新方法,新技术,规划设计、施工管理5、大型灌区改造问题第二节节水灌溉的主要技术措施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技术措施、节水灌溉工程措施、节水灌溉农艺措施、节水灌溉的管理措施一、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技术措施1、水资源优化分配技术2、多种水源联合运用技术地下水、地上水、土壤水联合调度3、雨水汇集利用技术集流场(设计、集流面材料)、水窖,人工降雨4、地下水利用技术(开采、补给、打井,旧井改造、提高泵装置效率)5、劣质水资源化劣质水: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微咸水、灌溉回归水、海水淡化。

污水资源化及污灌技术还处于试验研究阶段(1)污水处理(2)水质监测(3)污水灌溉技术(4)污灌环境影响评价体系(立法) (5)技术的推广应用。

智能节水灌溉系统的设计原理及使用方法

智能节水灌溉系统的设计原理及使用方法

智能节水灌溉系统的设计原理及使用方法智能节水灌溉系统也叫智能农业物联网精细农业自控系统,是托普云农物联网为保证农业作物需水量的前提下,实现节约用水而提出的一整套解决方案。

智能节水灌溉系统简单的说就是农业灌溉不需要人的控制,系统能自动感测到什么时候需要灌溉,灌溉多长时间;智能节水灌溉系统可以自动开启灌溉,也可以自动关闭灌溉;可以实现土壤太干时增大喷灌量,太湿时减少喷灌量。

一、智能节水灌溉系统的功能设计智能节水灌溉系统要实现上述功能就要充分利用可编程控制器的控制作用。

系统要实现自动感测土壤湿度的功能必须要有土壤湿度传感器。

要实现灌溉水量的多与少的调节,必须要有变频器。

在可编程控制器内预先设定50%—60%RH为标准湿度,传感器采集的湿度模拟信号经A/D模块转换成数字信号。

针对灌溉水利用系数较低,文中提出一种基于嵌入式智能灌溉控制系统。

依托无线传感器网络采集灌区作物需水信息,汇聚到网关节点发送给主控中心,中心主机根据信息确定灌溉状态并计算灌水量,控制灌溉设备工作实现智能灌溉;依托Internet管理员有权对系统远程管理,满足了规模化灌溉的需求。

根据示范区观测,灌溉水利用系数由原来的0.6提高到0.9。

系统结合了无线传感、计算和网络通信技术,解决了精确农业亟待解决的关键技术问题。

智能节水灌溉系统涉及到传感器技术、自动控制技术、计算机技术、无线通信技术等多种高新技术,这些新技术的应用使我国的农业由传统的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转变奠定了重要的基础。

智能节水灌溉系统可以根据植物和土壤种类,光照数量来优化用水量,还可以在雨後监控土壤的湿度。

有研究现实,和传统灌溉系统相比,智能节水灌溉系统的成本差不多,却可节水16%到30%。

加州出台的新法案要求2012年起新公司必须使用智能节水灌溉系统。

二、智能节水灌溉系统的设计背景灌溉造成水资源大量浪费美国每年浪费掉的水资源高达8,520亿升,而若安装一种智能节水灌溉系统则可有效地控制水流量,达到节水目的。

农田水利工程中节水灌溉技术分析

农田水利工程中节水灌溉技术分析

农田水利工程中节水灌溉技术分析随着我国人口的不断增长以及经济的不断发展,水资源日益匮乏,农业用水越来越难以保障。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各地政府在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中积极推广和应用节水灌溉技术。

本文将从技术原理、适用范围和效果三方面进行分析。

一、技术原理节水灌溉技术的基本原理是将水运用到最佳状态,同时降低水分蒸发损失,减少农田土壤水分流失,从而节水增效。

其具体技术特点包括:1. 种植方案:应根据实际农田情况,科学选择作物品种、密植度、种植结构等,实现产量和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2. 土壤改良:加强农田土壤的深松、改良以及施肥,提高土壤保水能力,增强灌溉水的渗透性和持水能力。

3. 灌溉方式:采用水肥一体化和滴灌、喷灌等高效灌溉方式,减少农田土壤水分蒸发和流失损失。

4. 技术管理:强化农田水利建设的信息管理,开展监测预测、灌溉排水管理等技术服务,提升灌溉管理水平。

二、适用范围节水灌溉技术适用于各类农田水利工程,也可根据灌溉水量变化量,对农田进行合理划分和利用,进而提高农业生产水平和效益。

但是,不同的区域、环境以及农作物类型可能会对节水灌溉技术的应用效果产生差别,需要根据当地实际情况进行选择应用。

三、效果分析节水灌溉技术在农田水利工程中应用具有显著的效果,不仅能够提高水利效益,还能够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具体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 节约水资源:采用植物滴灌、微喷灌等高效节水灌溉技术,能够最大程度的减小水分蒸发和土壤水分流失,从而节约水资源。

2. 减少施肥量:将灌水与施肥相结合,通过高效节根和根际施肥等方式,能够减少化肥的使用量,提高了肥效。

3. 提高经济效益:采用节水灌溉技术能够提高农田的水利效益,同时能够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从而提高了农业的经济效益。

综上所述,随着我国水资源逐渐减少,在农田水利工程中广泛应用节水灌溉技术是非常必要的。

虽然节水灌溉技术的效果在不同的区域和农作物类型上可能会存在差别,但是其卓越的效益已经得到了各地农民和政府的普遍认可,因此我们有理由相信,这项技术的进一步推广和应用,将会成为我国农业生产中不可或缺的一项重要技术。

农田水利节水灌溉技术

农田水利节水灌溉技术

农田水利节水灌溉技术汇报人:2024-01-01•节水灌溉技术概述•农田水利节水灌溉技术原理•农田水利节水灌溉技术的应用目录•农田水利节水灌溉技术的优势与局限性•农田水利节水灌溉技术的发展趋势与展望•案例分析01节水灌溉技术概述节水灌溉技术的核心在于提高灌溉水的利用效率和效益,通过合理配置水资源,优化灌溉制度,降低作物水分蒸腾蒸发损失,提高水分利用效率。

喷灌技术喷灌技术是通过喷头将压力水喷洒到空中,形成细小的水滴均匀地洒落在农田,达到灌溉的目的。

喷灌技术具有节水、省工、调节土壤湿度和温度等优点,但设备投资较大,受风力影响较大。

滴灌技术滴灌技术是将压力水通过管路和滴头,将水缓慢地滴入土壤中,使水分缓慢渗透至作物根部,达到节水、节能、增产的效果。

滴灌技术适用于干旱缺水的地区,但设备投资和维护成本较高。

微喷灌技术微喷灌技术是介于喷灌和滴灌之间的一种灌溉方式,通过微喷头或微喷带将压力水以细小的水滴或雾状喷洒在作物叶面或根部,具有节水、节能、调节土壤湿度和温度等优点。

微喷灌技术适用于需要精细灌溉的作物和地区。

节水灌溉技术的发展历程•节水灌溉技术的发展经历了从传统地面灌溉到现代高效节水灌溉的转变。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应用,节水灌溉技术不断创新和完善,提高了灌溉水的利用效率和效益,为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

02农田水利节水灌溉技术原理喷灌技术是通过水泵加压或自然落差形成的水流,经过管道输送至灌溉区域,再通过喷头将水均匀喷洒到空中,形成细小的水滴,均匀地覆盖在农作物表面,从而达到节水灌溉的目的。

喷灌技术能够根据农作物的需水要求,适时、适量地进行灌溉,有效提高水的利用率,同时还能改善农田的小气候,促进农作物生长。

滴灌技术是通过管道将水输送到灌溉区域,并通过滴头将水均匀地滴在农作物根部,使水分能够直接被吸收利用。

滴灌技术能够精确控制水量和灌溉时间,最大限度地减少水分的蒸发和流失,从而达到节水的目的。

同时,滴灌还能有效提高土壤的透气性和养分利用率,促进农作物生长。

节水灌溉渗灌原理

节水灌溉渗灌原理

节水灌溉渗灌原理
今天咱们来聊聊节水灌溉里的渗灌原理。

渗灌啊,简单来说呢,就是让水慢慢地渗到土壤里去,就像给植物根部偷偷送水一样。

那它是怎么做到的呢?
首先呢,有个水源。

这个水源可以是多种多样的,像井水啊,池塘水啊之类的。

当然,这水得先处理一下,可不能有太多杂质啥的,不然堵住了管道就麻烦啦!我觉得这一步还挺重要的,要是水源不干净,后面的事儿可就不好办咯。

然后呢,得有一套渗灌的系统。

这个系统主要就是管道啦。

管道一般是埋在地下的,离植物的根部有一定距离哦。

为啥要埋地下呢?这是为了减少水的蒸发呀!你想啊,如果水都暴露在外面,太阳一晒,不就没了嘛。

不过,这个距离的确定也不是那么死板的,根据不同的植物和土壤情况,可以稍微调整一下。

比如说吧,有些根系比较浅的植物,管道就可以埋得浅一点,我是这么想的哈。

水渗到土壤里之后呢,就会慢慢地向四周扩散。

这时候土壤就像一块大海绵一样,把水吸住啦。

植物的根呢,就可以在这片湿润的土壤里尽情地吸收水分。

刚开始可能会觉得这个渗灌的设置有点麻烦,但习惯了就好了!而且,当你看到植物茁壮成长的时候,就会觉得一切都是值得的呢!。

《节水灌溉工程》课件——第二章 节水灌溉理论基础

《节水灌溉工程》课件——第二章 节水灌溉理论基础
• (2)土壤条件:沙性土比黏性土上的农作物需水量大,土 壤含水率大的土壤,作物需水量也大。
• (3)作物种类:不同作物需水量不同。叶大、生长快、根 系发达的作物需水量大。水稻、麻类、豆类需水量大;麦 类、玉米、棉花需水量中等;高粱、谷子、甘薯需水量较 小。
• (4)农业技术措施:中耕松土、覆盖等农业技术措施可减 小作物需水量。
• 伤流(bleeding)从植物茎的基部把茎切断,由于根压作用, 切口不久即流出液滴,这种现象称为伤流。
• 利用伤流可测出根压。
三、作物对水的吸收
• 2)根系吸水的动力——根压和蒸腾拉力
• 吐水:没有受伤的植物如处于土壤水分充足、天气潮湿的环 境中,叶片尖端或边缘也有液体外泌的现象,称为吐水。
• 根压是一种主动吸水,根压吸水对幼小植株、早春未吐芽 的树木的水分运转起到一定作用。
三、作物对水的吸收
• 蒸腾拉力:由于蒸 腾作用产生的一系 列水势梯度使导管 中水分上升的力量。
• 蒸腾拉力是由枝叶 形成的力量传到根 部而引起的被动吸 水
• 蒸腾拉力是蒸腾旺 盛季节植物吸水的 主要动力
三、作物对水的吸收
• 3)影响根系吸水的主要因素
1、土壤水分 2、土壤通气状况 3、土壤温度 4、土壤溶液浓度
三、作物对水的吸收
• 2)根系吸水的动力——根压和蒸腾拉力
• 根压:植物根系的生理活动使液流从根部上升的压力,
称为根压。 • 根压把根部的水分压到地上部,土壤中的水分便不断补充
到根部。
• 大多数植物的根压为 0.05-0.5 MPa。 • 根压的典型证明是伤流和吐水
三、作物对水的吸收
• 2)根系吸水的动力——根压和蒸腾拉力
即认为作物需水量就等于植株蒸腾量和棵间蒸发量之和, 即所谓的“蒸发蒸腾量”

高标准农田节水灌溉流程讲解

高标准农田节水灌溉流程讲解

高标准农田节水灌溉流程讲解高标准农田节水灌溉是一种先进的农田灌溉技术,旨在提高农田灌溉效率、降低水资源浪费,实现农田节水目标。

本文将从高标准农田节水灌溉的定义、原理、流程和技术特点等方面进行详细讲解。

一、高标准农田节水灌溉的定义高标准农田节水灌溉是指通过科学技术手段,在改善农田基础设施和提高农田灌溉管理水平的基础上,实现农田灌溉水平精细化、高效化、节水化的一种农田灌溉方式。

二、高标准农田节水灌溉的原理1. 科学配置灌溉设施:通过科学规划和配置灌溉设施,包括灌溉管道、喷灌器等,实现灌溉水资源的精准供给,减少浪费。

2. 精准灌溉管理:采用先进的灌溉管理技术,如定量喷灌、滴灌等,实现对农田灌溉水量的精准控制,满足不同作物生长需求。

3. 优化土壤保水保肥能力:通过改良土壤结构,提高土壤持水和保肥能力,减少灌溉水分流失和养分流失。

三、高标准农田节水灌溉的流程1. 调查评估:对农田进行水资源和土壤条件的调查评估,明确灌溉所需水量和作物生长条件。

2. 规划设计:根据调查评估结果,制定灌溉系统规划设计方案,包括灌溉设施的配置和布局。

3. 施工建设:按照规划设计方案进行灌溉设施的施工建设,确保设施的质量和稳定性。

4. 灌溉管理:通过对土壤湿度、作物需水量等因素的监测和分析,实施科学的灌溉管理,调整灌溉水量和频次。

5. 效果评估:定期对灌溉效果进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调整,不断优化灌溉管理流程。

四、高标准农田节水灌溉的技术特点1. 精准供水:根据作物需水量和土壤水分情况,实现灌溉水的精准供给,避免过量浪费。

2. 多元化灌溉方式:采用滴灌、喷灌等多种灌溉方式结合使用,以适应不同作物生长需求。

3. 智能控制:采用自动化灌溉设备,实现对灌溉水量和频次的智能控制。

4. 节水高效:通过土壤改良和灌溉管网优化,实现节水高效灌溉,降低能耗成本,提高农业生产效益。

高标准农田节水灌溉是一种重要的农田灌溉技术,对于应对水资源紧缺、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具有重要意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近年来,节水灌溉开始走进我国的灌溉领域中,不断出现的节水灌溉其实就是指以较少的灌溉水量取得较好的生产效益和经济效益。

节水灌溉的基本要求,就是要采取最有效的技术措施,使有限的灌溉水量创造最佳的生产效益和经济效益。

一般来说节水灌溉的基础是渠道防渗和平整土地是节约用水。

通过各种渠道将灌溉水引入田间,是实现地面灌溉的一个重要环节。

但在渠道输水过程中,通过渠侧、渠底的各种漏洞、裂隙所渗漏而损失掉的水量极为严重。

通过测量大概有50%~80%的灌溉水在引入田间之前就因为渗漏而损失掉了。

渠道防渗技术就是防止灌溉水在渠道渗漏损失所采取的措施,包括管理措施和工程措施。

工程措施主要是采用砌石、混凝土、沥青、塑料薄膜等防渗材料,修建渠道防渗层及其保护层等,是防止渠道渗漏最根本的技术措施。

按其特点可以分为三大类,即:在渠床上加做防渗层(衬砌护面),改变渠系土壤的渗漏性能和新酌防渗渠槽结构形式。

平整土地是保证灌水质量,提高灌水劳动生产率,节约灌溉用水的一项重要措施。

平整土地涉及到山、水、田、林、路、渠、井、村等各个方面的安排,必须适应农田基本建设规划的要求。

畦灌要求的地面坡度以0.001~0.003为宜,最大不宜超过0.01;沟灌要求地面坡度以0.003~0.008为宜,最大不宜超过0.02。

田块内的横方向,一般要水平没有坡度。

平整土地时应尽量保留表土,通常挖方处应保留表土厚度20~30厘米。

根据我国北方地区的经验,节水灌溉制度的关键是,需要抓作物需水临界期灌水,减少灌水次数;适当降低土壤适宜含水量的下限,减少灌溉定额。

例如在黄淮海平原和关中地区,小麦和玉米一年两作,茬口衔接很紧,为兼顾前后茬,节水节能,在小麦收割前10天左右浇一次麦黄水,定额为每公顷600立方米,既可提高小麦抗旱能力,减轻干热风的危害,又有利于夏玉米及时播种,促进快长、早发,一水两用。

以上是对节水灌溉的相关介绍,下面介绍一家生产节水灌溉系统的公司。

南京淋达智能技术有限公司(LD future),是中国科技团队联合美国洛杉矶加州大学(UCLA)清洁能源研究中心共同推进技术创新,并与国内风险投资机构共同投资成立的物联网高科技企业。

公司专注于通过物联网与移动互联网的技术创新实现全球水资源、能源的高效利用,致力于推动智慧城市中的智慧园区灌溉、智慧小区灌溉物联网智能技术产业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