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外测温系统

合集下载

智能红外系统测温

智能红外系统测温
总结词
快速、无接触、高精度
详细描述
在医疗领域,智能红外系统广泛应用于人体测温、病灶定位以及手术中的实时温度监测。其非接触式 测温方式有效避免了交叉感染的风险,同时高精度测温为医生提供准确的诊断依据,提高医疗质量和 安全性。
案例三:其他领域应用案例
总结词
便捷、实时、智能化
详细描述
除了工业和医疗领域,智能红外系统还在安全监控、科学研究、环保监测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例如,在安全监 控中用于火灾预警和人员搜救;在环保监测中用于气体泄漏和森林防火等。智能红外系统为这些领域提供了便捷、 实时和智能化的温度测量解决方案。
红外测温的优势
非接触测温
红外测温系统可以在一定距离内测量 物体的温度,无需直接接触物体,因
此可以避免对物体造成损伤。
响应速度快
红外测温系统的响应速度很快 ,可以在短时间内测量大量物 体的温度。
测量范围广
红外测温系统的测量范围很广 ,可以测量从零下几十度到数 千度的温度。
抗干扰能力强
红外测温系统不易受到环境光 和气体等因素的干扰,测量精
红外辐射的强度与温度有关, 温度越高,红外辐射的强度越 大。
测温原理简介
红外测温系统通过接收物体发射的红外辐射,经过光学系统聚焦到探测器上,探 测器将接收到的红外辐射转换为电信号,再经过信号处理电路的处理,最终显示 出物体的温度。
红外测温系统的测温精度和稳定性主要取决于探测器的性能和信号处理电路的设 计。
医疗测温领域
人体测温
智能红外系统在医疗领域中广泛 应用于人体温度快速无接触测量, 如医院、机场、车站等人流密集 场所,提高测温效率和防控效果。
医疗设备温度监测
智能红外系统用于监测医疗设备 运行时的温度,确保设备正常工

红外测温仪结构组成

红外测温仪结构组成

红外测温仪结构组成
红外测温仪是一种测量物体表面温度的设备,主要由以下几个部分组成:
1. 光学系统:包括镜头、滤光片和反射镜等,用于接收和聚焦红外辐射信号。

2. 接收传感器:接收光学系统中聚焦后的红外辐射信号,将其转换为电信号。

3. 前置放大器:对接收传感器输出的信号进行前置放大处理,增强信号的强度。

4. 处理器:对前置放大器输出的信号进行数字信号处理,将其转换为温度值,并进行校准和补偿等处理。

5. 显示器:显示测量结果,通常为数字显示屏或液晶显示屏。

6. 供电系统:提供电源供给,通常为电池或交流电源。

红外测温仪的结构组成比较简单,但是其技术含量较高,需要采用先进的光学和电子技术,才能实现高精度和高稳定性的测量。

- 1 -。

红外成像测温方法介绍

红外成像测温方法介绍

红外成像测温方法介绍随着科技的进步,红外成像测温技术在各行各业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该技术通过检测物体所发出的红外辐射来测量其表面温度,具有非接触、快速、准确的优点。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红外成像测温方法。

一、红外测温原理红外成像测温的基本原理是物体受热后会发出热辐射,其中包括了红外辐射。

红外相机能够将红外辐射转化为热图像,通过分析热图像的颜色和亮度来确定物体表面的温度分布情况。

二、热像仪法热像仪法是最常见的红外成像测温方法之一。

它利用红外相机捕捉物体发出的红外辐射,将其转化为热图像。

热图像以不同的颜色来表示物体的温度,通常采用热色谱图来显示。

热像仪可以快速扫描大面积,适用于工业生产线上的温度检测以及建筑结构的热损失分析等。

三、红外测温仪法红外测温仪是一种手持式温度测量设备,可以单点或多点测温。

它通常包括一个红外探测器和一个显示屏。

其原理是通过接收物体表面所发出的红外辐射,转化为温度数值并显示出来。

红外测温仪可以实时测温,非常适用于工业领域中的温度监测,如电力设备、管道、锅炉等的故障诊断。

四、红外测温系统红外测温系统是一种集成了红外成像和温度测量功能的设备。

它通常由红外相机、控制器和显示屏组成。

红外相机负责捕捉物体的红外辐射,并转化为热图像。

控制器负责对热图像进行分析处理,计算出物体表面的温度。

显示屏则显示热图像和温度数值。

红外测温系统可以用于大范围的温度监测,如火灾报警系统、医疗诊断等。

五、红外测温的应用领域红外成像测温技术在各个行业中都有广泛的应用。

在工业领域,它可以用于故障诊断、设备运行状态监测等;在医疗领域,它可以用于体温检测、疾病诊断等;在建筑领域,它可以用于检测建筑结构的热损失情况等。

此外,红外测温技术还可以应用于夜视、安防等领域。

总结:红外成像测温技术以其非接触、快速、准确的特点,被广泛应用于各个行业中。

热像仪法、红外测温仪法以及红外测温系统等几种常见的测温方法,能够满足不同领域对温度测量的需求。

基于自动校准的人体红外测温系统研制

基于自动校准的人体红外测温系统研制

基于自动校准的人体红外测温系统研制摘要:本文对人体红外测温系统的误差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并设计了基于高精度黑体进行温度校准的测温系统。

通过识别黑体所在区域,计算并校准温度偏差,系统可在无人操作情况下,实时自动完成温度校准。

使测温系统的使用更为便捷,提高了系统的测温准确率。

关键词:红外成像;人体测温;自动校准人体红外测温系统可以实现无接触式快速测温,使用方便、快捷。

但是红外测温系统易受到环境温度等因素的影响,造成温度测量不准确。

使用过程中,随着天气或气温的变化,往往需要专门安排人员,进行温度偏差校准,造成很大不便,也影响了温度测量的准确性。

本文首先分析了标准黑体的灰度测量值与设定温度之间的关系,以及环境温度对红外测温结果的影响,建立温度值-灰度值拟合关系。

进而设计了一种自动校准算法,可在图像中自动识别黑体所在区域,并完成温度校准。

一、系统硬件设计本文设计的基于自动校准的人体红外测温系统,以红外传感器为核心,结合外置高精度校准黑体、视频采集卡、显控计算机组成。

由系统硬件完成视频采集功能,由系统软件实现视频显示、人脸识别、温度测量、自动校准、超温报警、数据记录等功能。

实现无接触、高精度、智能化的人体红外测温方案。

高精度黑体安装于三脚架上,并放置于红外传感器的视场中。

红外传感器采集图像数据,并通过cameralink视频线将视频输出到视频采集卡。

视频采集卡与显控计算机通过雷电3接口连接,显控计算机上的综合处理软件可通过采集卡SDK接口获取图像数据。

二、系统关键算法设计2.1灰度映射温度红外传感器可以获取原始图像数据,即传感器采集到的灰度值。

为了获取灰度值到温度值的映射关系,需要进行数据采集、数据拟合和误差分析。

2.1.1灰度值与黑体设定温度的关系环境温度不变,将黑体设置到不同温度,记录红外传感器采集的灰度值。

测量并拟合出红外传感器采集灰度值与黑体设定温度之间的关系。

因人体的辐射率大约为0.98左右,因此分别采集辐射率为1.0以及辐射率为0.97的黑体数据。

经典:OTP-538红外测温系统

经典:OTP-538红外测温系统
M (T)(T)M 0(T)
其 中 ,M 0(T)为 黑 体 在 温 度 T时 的 光 谱 辐 射 出 射 度 ; M (T)为 非 黑 体 在 温 度 T时 的 光 谱 辐 射 出 射 度 。
f(T)=M0(T)
基尔霍夫定律:在同样的温度下,各种不同物体对相同波 长的单色辐射出射度与单色吸收比之比值都相等,并等于 该温度下黑体对同一波长的单色辐射出射度。
红外测温系统
1
本章学习重点
1. 红外测温原理; 2. 红外测温系统传感器opt-538u介绍; 3. 红外测温系统的放大电路分析 4.红外测温系统的总体设计思路 5.红外测温系统的软硬件设计
2
1 红外测温原理
温度测量分为接触式和非接触式两大类。 1. 接触式测温 测温元件直接与被测对象相接触,两者之间进行充分 的热交换达到热平衡,这时感温元件的某一物理参数 的量值就代表了被测对象的温度值。 优点:直观可靠。 缺点: 感温元件影响被测温度场的分布; 接触不良等带来测量误差; 高温和腐蚀性介质影响感温元件的性能和寿命。
3
1 红外测温原理
2、非接触式测温 • 感温元件不与被测对象相接触,而通过热辐射进行热
交换; • 具有较高动物体的
温度和快速变化的温度。
4
红外测温原理
• 简介
1800 年,赫胥尔首先发现了红外辐射,经过几代科学家100 多年的探索、实验与研究,总结出了正确的辐射定律,为成功地 研制红外辐射测温仪奠定了理论基础。20 世纪60 年代以后, 由于各种高灵敏度红外探测器、干涉滤光片以及数字信号处 理技术的发展,大大促进了红外技术应用的进程。近几十年来, 比色测温仪、光纤测温仪、扫描测温仪等满足各种需要的红 外测温仪相继出现和不断改进,使红外技术的研究与应用有了 新的飞跃。虽然红外测温技术问世的时间并不很长,但是它安 全、可靠、非接触、快速、准确、方便、寿命长等不可替代 的优势,已被越来越多的企业与厂家所认识和接受,在冶金、石 化、电力、交通、水泥、橡胶等行业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成为 企业故障检测、产品质量控制和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手段。

OTP-538红外测温系统

OTP-538红外测温系统

2. 红外温度传感器opt-538u
• • • • • 热电堆传感器,具116种热电偶元素 红外线入射角<30度 响应时间16ms(典型值),最大输出电压5mV 滤光片中心波长5-14um(透过率>50%) TO-46 封装
• 据称精度达0.1 。
温度与电压曲线图:
3. 系统总体框图
单片机最小系统包括电源、晶振、复位;而且 A/D是内嵌在单片机里的。
4 M ( T ) T (二) 斯忒潘-玻耳兹曼定律 T 0 M 0 (T ) (三)普朗克定律 L (T )
(四)维恩位移定律 mT 2897增加;
总辐射能量增加;
峰值波长减小。
每一条曲线下的面积 表示该温度下物体辐 射能量的总和,与温 度的四次方成正比。
LCD显示 红外温度传感器
单片机 最小系统
放大、滤波 A/D
4. 信号的获取与放大 参考电路
5. ADC与MCU
• 英飞凌的XC866单片机,是一款小巧而强大的8 位单片机,集成了丰富的片上资源。P2口可作8 通道10位ADC输入, 方便数据采集。
• 采用TL431作为 基准电压芯片
数据处理与显示
人体红外测温系统
jaro 西电 生医 2013年
概要
1. 红外测温原理; 2. 红外温度传感器opt-538u介绍;
3. 系统总体框图
4. 信号获取与放大
5.ADC与MCU
6.数据处理与显示
1. 红外测温原理 ----热辐射基本定律
0 f ( T ) = M (一) 基尔霍夫定律 (T )或 (T )= (T )
• 根据V-T数据表格,采用分段函数 • LCD1602,显示灵活而丰富

红外热像在线测温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讲解

红外热像在线测温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讲解

红外热像在线测温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讲解红外热像在线测温系统是一种利用红外热像仪进行温度测量的系统。

该系统可以广泛应用于工业、医疗、安防等领域,可以实现对目标物体的非接触式温度监测,并通过可视化界面显示测量结果。

下面将对红外热像在线测温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进行详细讲解。

首先,红外热像在线测温系统的设计需要明确需求和目标。

需要考虑的因素包括:测温范围、测温精度、测温速度、实时显示和记录功能等。

其次,系统设计需要选取合适的红外热像仪。

选择红外热像仪时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指标:像素分辨率、测温范围、测温精度、测温速度、镜头类型、系统接口等。

根据具体需求和预算情况选择合适的红外热像仪。

接下来是系统的硬件设计。

系统硬件包括:红外热像仪、显示屏、控制主板和其他相关电路。

红外热像仪通过接口与控制主板连接,将采集到的红外图像数据传送给主板处理。

显示屏用于实时显示测温结果。

控制主板负责数据处理、界面控制和数据传输等功能。

然后是系统的软件设计。

软件设计主要包括测温算法的实现和界面设计。

测温算法设计要考虑实时性、准确性和效率。

常见的测温算法包括最大值、最小值和平均值等。

界面设计要直观易用,可以显示测温结果、调整参数和保存数据等功能。

最后是系统的实现和测试。

根据设计方案完成系统的搭建和调试。

包括硬件的连接和软件的安装与配置。

测试要验证系统的测温精度、测温范围和实时性等指标,同时进行界面操作和数据保存等功能的测试。

总结起来,红外热像在线测温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过程主要包括明确需求和目标、选择合适的红外热像仪、进行系统硬件设计、实现测温算法和界面设计、最后完成系统的搭建和测试。

在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具体需求进行改进和优化,满足不同场景下的测温需求。

红外测温系统

红外测温系统

一.系统功能:监控机车车轮对的实时温度并自动记录在u盘或存储卡上,为技术人员根据历史数据分析判断出轮对工作状态是否正常。

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历史数据设定出轮对正常工作温度范围,当轮对温度超出即可报警二.系统组成系统由P L C,人机界面,红外测温传感器组成。

系统框图如下:机车红外测温监控系统采用D E L T A P L C通过R S-485通讯方式采集各个红外测温传感器的状态,经过P L C对采集回来的数据判断和运算来对机车轮对的运行状态进行监控。

并将接收到的各检测量的数据保存在大容量存储介质中为技术人员科学系统的分析机车轮对的温度运行趋势提供帮助。

1.采用D e l t a S S系列P L C主机,其主要功能为(1)采用R S485通讯的方式来采集各红外温度传感器的检测值,通讯协议采用为通用的M O D B U S R T U模式。

(2)通过D e l t a S S P L C对各红外温度传感器的检测值进行运算和判断,当温度超出设定范围则报警输出至人机界面显示。

2.采用D e l t a D O P B系列人机界面与P L C通讯显示,(1)实时显示各轮对工作温度。

(2)在D e l t a D O P-B系列人机界面增加数据存储介质:U盘或S D卡,便于转储信息,可对检测到的数据进行保存,为实现轮对进行的运行趋势判断提供必要的历史数据。

现在系统设定为每个月在工作状态下自动存储一次,并形成E X C E L文件。

(3)技术人员可根据历史经验和轮对的具体工作环境对轮对的温度范围进行设定。

(4)当轮对的工作温度超出设定上限,人机界面根据P L C 的判断输出报警画面,显示温度异常的轮对位置。

3.采用H B I R系列在线式红外测温传感器。

(1)测试温度范围为-20°C--300°C,距离系数为5:1。

(2)测试精度为设定范围的±2%。

(3)输出形式为R S485,通讯协议为M O D B U S R T U.三.系统特点本系统特点有以下几方面1.采用通讯方式来采集检测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普朗克定律(单色辐射强度定律)
描述辐射能量在各波长上的分布关系
温度为T的单位面积元的绝对黑体,在半球面方向所辐射 的波长为λ 的辐射出射度为
0 M (T ) 2hc25 (e hc kT
1)1 C15 (e
C2 T
1)1
式中, c―光速; h―普朗克常数,6.626176×10-34J· s; k―波尔兹曼常数,1.38066244×10-23J/K; C1―第一辐射常数,3.7418×10-16W· 2; m C2―第二辐射常数,1.4388×10-12m· K; T―绝对温度。 0 也可以用辐射亮度来表示:
d ( , T ) (T ) d ( )
式中, ( , T )为被物体吸收的辐通量; d ( ) 为照射到物 d 体单位面积上的辐通量。
基尔霍夫定律
(T ) 1: 黑体--能全部吸收辐射到其上
能量的物体(理想)。
(T ) 1: 非黑体--只能部分吸收辐射到其
• 扫描式:即行扫描测温仪,用于测量90 度视场内一条线的温度分布, 每行可测256 个点,利用软件,在监视器上形成目标的热图像,它能 更直观、更清晰、更快捷地进行温度监测,尤其适用于传送带、旋 转窑、滚筒等连续运动的目标。 • 光纤式:由于光纤直径小、可弯曲,适合在狭小、弯 • 曲的通道及环境温度很高的恶劣环境中进行测量。 • 双色(比色) 测温仪:利用两个很窄的相近波段测量 • 同一物体,取较短波段信号与较长波段信号的比值,这 • 个比值随温度的升高而加大,这种根据比值测温的测温 • 仪叫比色测温仪或双色测温仪。由于这两个波段靠得 • 非常近,当被测物在这个很窄的波长内,发射率没有变 • 化时,则发射率和气氛吸收对两个信号的衰减相同,不 • 会影响比值。所以,双色测温仪抗干扰能力强,对发射 • 率、烟雾、灰尘、水气不敏感,可以测量部分被遮挡的目标,测量 感应线圈缝隙内加热工件的温度,更显其卓越 • 性能。美国Raytek 公司的双色测温仪,性能优越,哪怕 • 目标只占视场的5 % ,也能精确测量。
光谱发射率 (T):实际物体与黑体在温度T 时的光谱辐射出射度之比。 M (T ) (T ) 0 M (T )
结论:
(T )= (T )
则:物体的光谱发射率等于其光谱吸收率。
吸收辐射能力强的物体,受热后向外辐射的能力也强;
(二)斯忒潘—玻耳兹曼定律
物体辐射出射度与温度间的关系 • 温度为T的绝对黑体,单位面积元在半球方向上 M 所发射的全部波长的辐射出射度 0 (T ) 与温度T的 四次方成正比。
热平衡时物体向四周的辐射功率等于它能吸收的功率。
0 M (T ) (T )M (T ) 0 其中, M (T )为黑体在温度T时的光谱辐射出射度;
M (T )为非黑体在温度T时的光谱辐射出射度。
f (T )=M (T )
0
基尔霍夫定律:在同样的温度下,各种不同物体对相同波 长的单色辐射出射度与单色吸收比之比值都相等,并等于 该温度下黑体对同一波长的单色辐射出射度。
M 0 (T ) T 4 对于非黑体的一般物体: M (T ) T T 4 式中:
T 为温度为T时全波长范围的材料发射率,也称为黑度系数; 为斯忒潘-玻耳兹曼常数;=5.67032 10-8W m2 K 4 T 为物体的热力学温度 辐射式温度计测温的理论根据。
缺点: 感温元件影响被测温度场的分布;
接触不良等带来测量误差; 高温和腐蚀性介质影响感温元件的性能和寿命。
1 红外测温原理
2、非接触式测温 • 感温元件不与被测对象相接触,而通过热辐射进行热 交换; • 具有较高的测温上限; • 热惯性小,可达千分之一秒,故便于测量运动物体的 温度和快速变化的温度。
红外测温系统
本章学习重点
1. 红外测温原理;
2. 红外测温系统传感器opt-538u介绍;
3. 红外测温系统的放大电路分析
4.红外测温系统的总体设计思路
5.红外测温系统的软硬件设计
1 红外测温原理
温度测量分为接触式和非接触式两大类。
1. 接触式测温 测温元件直接与被测对象相接触,两者之间进行充分 的热交换达到热平衡,这时感温元件的某一物理参数 的量值就代表了被测对象的温度值。 优点:直观可靠。
2 红外测温系统传感器opt-538u 介绍
• otp-538u是一个热电堆传感器,具116种 热电偶元素,传感器芯片经由微细加工, 可快速反应环境里的温度改变,导致输 出端电压响应,
2 红外测温系统传感器opt-538u 介绍
• 红外温度传感器:OTP-538U
传感器的特性 :
温度与电压曲线图:
红外测温原理
• 简介
1800 年,赫胥尔首先发现了红外辐射,经过几代科学家 100 多年的探索、实验与研究,总结出了正确的辐射定律,为成 功地研制红外辐射测温仪奠定了理论基础。20 世纪60 年代以 后,由于各种高灵敏度红外探测器、干涉滤光片以及数字信号 处理技术的发展,大大促进了红外技术应用的进程。近几十年 来,比色测温仪、光纤测温仪、扫描测温仪等满足各种需要的 红外测温仪相继出现和不断改进,使红外技术的研究与应用有 了新的飞跃。虽然红外测温技术问世的时间并不很长,但是它 安全、可靠、非接触、快速、准确、方便、寿命长等不可替 代的优势,已被越来越多的企业与厂家所认识和接受,在冶金、 石化、电力、交通、水泥、橡胶等行业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成 为企业故障检测、产品质量控制和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手段。
L (T )
0
M (T )

(四)维恩位移定律
最大辐射波长与温度的关系
• 热辐射光谱中包含着各种波长,从实验 可知,物体峰值辐射波长 m与物体自身的 绝对温度T成以下关系
mT 2897m K
温度升高:
单色辐射强度随温度 升高而增加;
总辐射能量增加;
峰值波长减小。
每一条曲线下的面积 表示该温度下物体辐 射能量的总和,与温 度的四次方成正比。
红外测温仪的性能特点及分类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 • • • • • • • • • • 红外测温仪的种类很多,可分为便携式、在线式、扫 描式,并有光纤、双色等测温仪。 便携式(手持式) :体积小、重量轻、电池供电,适合 随身携带,可随时进行温度的检测和记录,有光学瞄准 或激光瞄准装置,操作非常简单,只需轻轻一扣扳机,就 能进行测量。美国Raytek 公司最新推出的MX 系列, 可将被面积用环形激光显示出来,更为直观、方便。 在线式(固定式) :固定安装在工业现场,可以24 小 时连续监测,和计算机相连,闭环控制,打印输出。加装 保护及风冷、水冷装置,可以在恶劣环境及315 ℃的高 温下工作。
上能量的物体(实际)。
基尔霍夫证明了:
辐射出射度:从辐射源表面单位面积发射出的辐通量, 某一特定波长的辐射出射度称为单色辐射出射度。
物体的单色辐射出射度M (T )与单色吸收比 (T ) 的比值为一普适函数f (T ) M (T ) f (T )= (T ) f (T )与温度及波长有关。
3. 红外测温系统的放大电路分析
1、信号获取电路:该电路使用到的元件有otp-538u,电 阻1k,10k,电容47uf
2、电压放大电路:采用高阻抗差动放大器,电路放大差模信号,抑 制共模信号。选用元件有集成运放LM324,,电阻R1=10k , aR1=bR2=100k ,1/c R=10k, R= 1m 。电压的放大倍数:C= 100 , a=b=10 , Uo = C (1+a+b) Ui =2100 Ui电路的连接方式:10脚接地, 12脚接信号输入,14脚和8脚一级放大后输出,分别接入5脚和6脚, 最后7脚输出。
一、热辐射基本定律
(一) 基尔霍夫定律 (二) 斯忒潘—玻耳兹曼定律 (三)普朗克定律 (四)维恩位移定律
(一) 基尔霍夫定律
1. 出射辐射能与吸收辐射能的一致性
辐通量:单位时间内通过某一截面的辐射能, 又称辐射功率,SI单位为瓦。
光谱吸收率 (T ) :
----表示物体对辐射到其上的辐通量可吸收的比例。
• • • • •
• • • • • • •
从图9-11 曲线中可以看出: (1) 随着温度升高,辐射能量增加,这是红外辐射理 论的出发点,也是单波段红外测温仪的设计依据。 (2) 随着温度升高,辐射峰值波长向短波方向移动, 其规律符合维恩位移定律,即: T· λm = 2897. 8 (μm· , K) 其中T 为热力学温度,λm 为峰值响应波长。这个公式 告诉我们为什么高温测温仪多工作在短波处,低温测温 仪多工作在长波处。 (3) 辐射能量随温度的变化率,短波处比长波处大, 即短波处工作的测温仪相对信噪比高(灵敏度高) ,抗干 扰性强。测温仪应尽量选择工作在峰值波长处,特别是 低温小目标的情况下,这一点显得尤为重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