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必学的成语故事
小学生成语故事大全

小学生成语故事大全小学生成语故事大全1.孔融让梨的故事孔融小时候聪明好学,大家都夸他是奇童。
孔融很懂礼貌,父母非常喜爱他。
一天,父亲的朋友带了一盘梨子,给孔融兄弟们吃。
父亲叫最小的小弟挑,小弟挑走了一个最大的。
父亲让孔融挑,孔融挑了个最小的梨子。
孔融说:“我年纪小,应该吃小的梨,大梨该给哥哥们。
”父亲听后十分惊喜,又问:“那弟弟也比你小啊?” 孔融说:“因为弟弟比我小,所以我也应该让着他。
” 孔融让梨的故事,很快传遍了中国。
小孔融也成了许多父母教育子女的好例子。
孔融让梨的寓意:孔融让梨是指人们懂得谦让、礼貌和尊重他人,具有尊老爱幼和尊长的好习惯!2.刻舟求剑的故事古代有个楚国人,带着一把剑要乘船渡江。
一不小心,他的剑掉进了江水里。
他没有跳下水找剑,却在船沿上做了个记号。
他说:“这就是我的剑掉下去的地方。
”等船靠岸了,他才沿着记号跳下水里找剑。
他找了很久,结果呢?当然是什么也没有找到。
船已经走了这么远,而剑却还留在原来掉下去的地方呢。
所以用刻舟求剑的办法找剑,真是太糊涂了。
如果要找到剑,应该在掉下去时立刻跳到水里。
刻舟求剑的寓意:刻舟求剑的意思是说世界上所有事情都是不断变化的,要用变化的眼光来看待事物。
3.滥竽充数的故事古时候,齐国的国君齐宣王很喜欢听人吹竽,他有300个乐师。
他很爱热闹,总是叫这300个人一起吹竽给他听。
有个南郭先生听说了齐宣王的这个爱好,就想通过吹竽来赚钱。
他跑到齐宣王那里说:“大王啊,我是个很有名的乐师,吹竽吹得很好。
” 齐宣王听了很高兴,马上把他编进了那支300人的吹竽队中。
其实南郭先生根本就不会吹竽,他混在300人里面,每次都装成很会吹的样子。
就这样,南郭先生骗过了齐宣王,赚了很多钱。
不久,齐王当上了国君,他喜欢300个人单独吹竽给他听。
南郭先生听了后,觉得这次再也混不过去了,只好收拾行李逃走了。
滥竽充数的寓意:比喻没有本事的人冒充有本事,可是却不能骗一辈子。
4.盲人摸象据古代印度佛经中讲,古时印度有一个小国,国王名叫镜面王。
小学生必读成语故事

小学生必读成语故事(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范文,如工作总结、策划方案、演讲致辞、报告大全、合同协议、条据书信、党团资料、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 summary, planning plan, speeches, reports, contracts and agreements, articles and letters, party and group materials, teaching materials, essay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different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of the model essay!小学生必读成语故事小学生必读成语故事在平平淡淡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许多人都接触过一些比较经典的成语吧,成语在语句中是作为一个整体来应用的,承担主语、宾语、定语等成分。
小学生必读成语故事(10篇)

小学生必读成语故事(10篇)古代汉语词汇中特有的一种长期相沿用的固定短语,来自于古代经典或著作、历史故事和人们的口头故事。
成语的意思精辟,往往隐含于字面意义之中,不是其构成成分意义的简单相加。
它结构紧密,一般不能任意变动词序,抽换或增减其中的成分。
其形式以四字居多,也有一些三字和多字的,大由四字组成。
简单的说,成语就是,说出来大家都知道,可以引经据典,有明确出处和典故,并且使用程度相当高的用语。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内容,希望能为大家提供到帮助!小学生必读成语故事1泰然自若宋金交战时,金人羊艾在进攻汴梁的战斗中牺牲,他才气无双的弟弟颜盏门都继承了哥哥的事业,开始了军旅生涯。
金朝都统完颜杲准备进攻饶风关,派门都带六十名骑兵做先遗队。
作为侦察员,门都出色地完成了任务、展露了他的军事才华。
完颜杲非常欣赏他的临危不惧。
金朝天眷初年(公元1138年),宋朝定国军节度使李世辅与他的父亲被金军俘虏,父亲被杀,李世辅投靠西夏,伺机报杀父之仇。
一次,李世辅设下家宴,邀请完颜杲来做客,为了不打草惊蛇席间以献甲胃为名劫持了完颜杲。
门都看到情形危如累卵,冒死逃了出来,带援军救出了完颜杲。
门都性情忠厚,谨小慎微,制订作战计划特别缜密周到。
他遇事沉着冷静,有敌人突然进犯,即使矢箭如雨落下,他仍泰然自若,像平时一样布置计划发出命令。
门都又有豪侠心肠,对待士兵宽宏大量,因此他的队伍军心稳定,任何情况下都有良好的秩序,士兵们也死心塌地跟随着他。
小学生必读成语故事2少见多怪东汉时期,有一个人从来没有见过骆驼,有一天,他外出时偶然看见一头牲口,背上长着两个好大的肉疙瘩,觉得非常的不可思议,然后他便情不自禁地大声叫道:“啊哟,大家都来看哪!瞧这匹马,他的背肿得多高呀!”其实他看到的是一头很普通的骆驼。
骆驼的本身,并没有什么可奇怪的,只不过这人没有见过,才觉得奇怪罢了。
因为他只看到过马,还认为那是匹“怪马”呢。
所以,东汉的牟融在赫赫有名的《牟子》一书中说:“牟子曰:“谚云‘少所见,多所怪,睹骆驼言马肿背。
小学生必读成语故事集锦

1、嗟来之食战国时期,各诸侯国互相征战,不得太平,如果再加上天灾,老百姓就没法活了。
这一年,齐国大旱,穷人眼看着都要被饿死了。
一个名叫黔敖的富人在路上放了食物,施舍给过往的饥民们。
有个人饿得很厉害,用衣袖蒙着脸面,拖着鞋子,踉踉跄跄地走来。
黔敖见了,摆出一副救世主的架子,左手拿着饭菜,右手端着汤,吆喝道:喂,过来吃!只见那饥民突然精神振作起来,瞪大双眼看着黔敖说:收起你的东西吧,我宁愿饿死也不愿吃这样的嗟来之食!黔敖没料到这个饥民竟如此维护自己的人格尊严,内心深感惭愧,连忙跟在后面表示歉意。
但是这个人始终不肯吃,最后活活饿死了。
2、宁为玉碎,不为瓦全南北朝时,高洋废掉了魏孝静帝元善见,建立了北齐朝廷,当上了文宣帝。
高洋为了培植自己的势力,肆意杀戮元帝的近亲,这使得大臣元景安感到十分惶恐。
为了保全性命,他串联了几个人向高洋请求将自己的姓氏改成高,以讨他的喜欢。
元景安有位堂弟,名叫元景皓,他听说了这件事非常气愤,说道:怎么能抛弃本姓,随人家的姓呢?大丈夫宁为玉碎,不为瓦全呀!第二天,元景安把堂弟的这番话告诉了高洋,高洋立即将元景皓斩首,并且把他的家属遣送到彭城。
元景安因此受到高洋的赏识,官越做越大,一直做到领军大将军。
3、投笔从戎班超是东汉一个很有名气的将军,他从小就很用功,对未来也充满了理想。
有一天,他正在抄写文件的时候,写着写着,突然觉得很闷,忍不住站起来,丢下笔说:大丈夫应该像傅介子、张骞那样,在战场上立下功劳,怎么可以在这种抄抄写写的小事中浪费生命呢!傅介子和张骞两个人,生在西汉,曾经出使西域,替西汉立下无数功劳。
因此,班超决定学习他们俩,为国家奉献自己。
后来,他当上一名军官,在对匈奴的战争中,取得胜利。
接着,他建议和西域各国来往,以便共同对付匈奴。
朝廷采纳了他的建议,就派他带着数十人出使西域。
在西域的三十多年中,他靠着智慧和胆量,度过各种各样的危机。
班超一生总共到过五十多个国家,与这些国家保持和平,也同时宣扬了汉朝的国威。
小学生成语故事(简短10篇)

小学生成语故事(简短10篇)1.小学生成语故事篇一画饼充饥三国时期,有一个人叫卢毓,在魏国做官,由于他为魏文帝曹丕出了许多好主意,因此,受到朝廷器重,升为侍中、中书郎。
有一次,魏文帝对卢毓说:”国家能不能得到有才能的人,关键就在你了。
选拔人才,不要取那些有名声的,名气不过是在地上画一个饼,不能吃的。
”卢毓回答说:”靠名声是不可能衡量才能的人,但是,可以发现一般的人才。
由于修养高,行为好,而有名的,是不应该厌恶他们。
我以为主要的是对他们进行考核,看他们是否真有才学。
现在废除了考试法,全靠名誉提升或降职,所以真伪难辩,虚实混淆。
”魏文帝采纳了卢毓的意见,下令制定考试法。
释义:画个饼来解除饥饿。
比喻用空想来安慰自己。
2.小学生成语故事篇二卧薪尝胆春秋时,越国被吴国打败,越王勾践被俘虏。
勾践被扣押了三年,他遭受了常人难以忍受的屈辱。
被释放回国后,他发誓要报仇血恨。
为激励斗志,他睡在柴草上,还在旁边挂了一个苦胆,每天都要尝一尝胆的苦味。
经过长期准备,越国终于打败了吴国。
[注释]薪:柴草。
胆:苦胆。
[提示]形容人刻苦自励,发奋图强。
3.小学生成语故事篇三守株待兔相传在战国时代宋国,有一个农民,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遇到好年景,也不过刚刚吃饱穿暖;一遇灾荒,可就要忍饥挨饿了.他想改善生活,但他太懒,胆子又特小,干什么都是又懒又怕,总想碰到送上门来的意外之财。
奇迹终于发生了。
深秋的一天,他正在田里耕地,周围有人在打猎。
吆喝之声四处起伏,受惊的小野兽没命的奔跑。
突然,有一只兔子,不偏不倚,一头撞死在他田边的树根上。
当天,他美美地饱餐了一顿。
从此,他便不再种地。
一天到晚,守着那神奇的树根,等着奇迹的出现。
【释读】成语“守株待兔”,比喻亡想不劳而得,或死守狭隘的经验,不知变通。
4.小学生成语故事篇四画龙点睛南北朝有个画家叫张僧繇。
传说他在一所佛寺的墙壁上画了四条龙,都没画眼睛。
大家问他:“为什么?”他回答:“有了眼睛,龙会飞走的。
小学生简短成语故事(通用45则)

小学生简短成语故事(通用45则)小学生简短成语故事(通用45则)导语:成语是汉学精髓,但具有古韵的成语对于小学生来说在理解上还是有些难度的,不妨将成语故事化,通过故事的形式教导孩子学习成语了解成语!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小学生简短成语故事,欢迎大家参考!小学生简短成语故事11、沆瀣一气唐僖宗时,有个叫崔沆的主考官,录取了一个叫崔瀣的考生。
由于两人都姓崔,而他们的单名“沆”和“瀣”连在一起,又恰恰是表示夜间水气的“沆瀣”两字,于是有人就开玩笑说他们是“沆瀣一气”。
沆瀣一气:比喻彼此气味相投。
2、不自量力春秋时,弱小的息国与较大的郑国相邻。
一次两国发生争执,息国国君不仅不承认自己的错误,反而出兵侵略郑国,被郑国军队打得大败。
当时有见识的人就认为息国不仅无理,而且还“不量力”,是走在死亡的道路上。
果然,没有多久,息国就被楚国灭亡了。
不自量力:指不能正确估计自己的力量。
3、乐不思蜀三国时,蜀主刘备死后,由昏庸无能的儿子刘禅继位。
后来蜀国灭亡,刘禅投降司马昭后被带到洛阳,一次,司马昭请刘禅饮酒,席间让人表演了一些蜀国的娱乐节目。
当时跟随刘禅投降的蜀国人看后都产生了亡国的伤感,唯独刘禅嬉笑自如。
后来司马昭问他是否怀念故国刘禅却回答说:“此间乐,不思蜀”。
乐不思蜀:比喻乐而忘本或乐而忘返。
4、从善如流春秋时,楚国攻打郑国,晋军元帅栾书率军前去救援。
楚军一见晋军,就撤回去了。
栾书于是转而攻打依附楚国的蔡国。
楚国急忙派出两个县的兵力,前来援救。
这时,晋军上下斗志高昂,准备迎战楚军。
只有知庄子、范文子、韩献子三人劝栾书退兵,避开楚军的锋芒。
栾书采纳了他们的意见。
后来晋军趁楚军回国之际,出兵攻克了蔡国。
从善如流:比喻乐于接受别人的正确意见。
5、多难兴邦春秋时,楚灵王为了称霸,想与诸侯会盟,派椒举前去邀请晋平公参加。
晋平公想拒绝,司马侯劝他去。
晋平公说:“晋国地势险要,战马多,而楚国又多灾多难。
我们完全用不着怕它。
小学生必读成语故事

小学生必读成语故事小学生必读成语故事11.愚公移山太行、王屋两座山,方圆七百里,高七八千丈,原来在冀州的南边,黄河的北边。
北山一位叫愚公的人,年纪将近九十岁,面对着山居住。
他苦于山的北面交通堵塞,出来进去都要绕路,就聚集全家来商议说:“我跟你们尽全力铲除险峻的大山,使道路始终通向豫州的南部,到达汉水南岸,可以吗?”大家纷纷表示赞成。
他的妻子提出疑问说:“凭借您的力气,连魁父这座小山都不能铲平,又能把太行、王屋这两座山怎么样呢?况且把土石放到哪里去呢?”众人纷纷说:“把它扔到渤海的边上去,隐土的北面。
”于是愚公率领子孙中能挑担子的三个人上了山,凿石掘土,用箕畚装了土石运到渤海的边上,邻居姓京城的寡妇有个孤儿,才七八岁,也跳跳蹦蹦前去帮助他们。
冬夏换季,他们才来回一次。
河曲智叟知道这件事后讪笑并阻挡愚公,说:“你太不聪慧了!就凭你残余的年岁和剩下的力气,甚至不能毁掉山上的一棵草木,又能把山上的泥土、石头怎么样呢?”北山愚公长叹说:“你思想顽固,顽固到了不行变更的地步,还不如寡妇、孤儿。
即使我死了,我还有儿子在;儿子又生孙子,孙子又生儿子;儿子又有儿子,儿子又有孙子;子子孙孙没有穷尽,然而山却不会增加高度,何必担忧挖不平?”河曲智叟没有话来回答。
手里拿着蛇的山神听说了这件事,怕他不停地干下去,向天帝报告了这件事。
天帝被他的诚意所感动,吩咐大力神夸娥氏的两个儿子背负着两座山,一座放在朔东,一座放在雍南。
从今,冀州的南部,到汉水南岸,没有高山阻隔了。
2.凿壁偷光匡衡勤奋好学,但家中没有蜡烛照明。
邻家有灯烛,但光亮照不到他家,匡衡就把墙壁凿了一个洞引来邻家的烛光,让烛光照在书上来读。
同乡有个大户人家叫文不识,家中有许多书。
匡衡就到他家去做雇工,又不要酬劳。
主子对这件事感到很惊奇,问他为什么这样,他说:“我希望能得到诵读一遍你家的书的机会。
”主子听了,深为感叹,就把书借给他读。
匡衡最终成了高校问家。
3.废寝忘食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的思想家、政治家和教化家,是儒家的创始人。
经典成语故事小学生

经典成语故事小学生成语故事包涵着我国从古代到此时此刻的大道理大才智,通过描写生活的一些简洁的事,让我们感觉到好玩从而明白须要知道的,成语故事是我国历史的一局部,成语是历史的积淀,下面为大家细心整理了一些关于经典成语故事小学生,欢送查阅。
经典成语故事小学生1晋代的祖逖是个胸怀坦荡、具有远大理想的人。
可他小时候却是个不爱读书的调皮孩子。
进入青年时代,他意识到自己学问的贫乏,深感不读书无以报效国家,于是就发奋读起书来。
他广泛阅读书籍,谨慎学习历史,于是就发奋读起书来。
他广泛阅读书籍,谨慎学习历史,从中吸取了丰富的学问,学问大有进步。
他曾几次进出京都洛阳,接触过他的人都说,祖逖是个能辅佐帝王治理国家的人才。
祖逖24岁的时候,曾有人引荐他去做官司,他没有容许,仍旧不懈地努力读书。
后来,祖逖和幼时的好友刘琨一志担当司州主簿。
他与刘琨感情深厚,不仅时时同床而卧,同被而眠,而且还有着共同的远大志向:建功立业,复兴晋国,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
一次,半夜里祖逖在睡梦中听到公鸡的鸣叫声,他一脚把刘琨踢醒,对他说:“别人都认为半夜听见鸡叫不吉利,我偏不这样想,咱们干脆以后听见鸡叫就起床练剑如何?”刘琨欣然同意。
于是他们每天鸡叫后就起床练剑,剑光飘舞,剑声铿锵。
春去冬来,寒来暑往,从不连续。
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长期的刻苦学习和训练,他们最终成为能文能武的全才,既能写得一手好文章,又能带兵打胜仗。
祖逖被封为镇西将军,实现了他报效国家的愿望;刘琨做了都督,兼管并、冀、幽三州的军事,也充分发挥了他的文才武略。
经典成语故事小学生2春秋时期,虢国屡次侵扰晋国,晋献公便确定灭掉虢国。
大夫荀息想了一个计谋:“虢国与虞国唇齿相依,我们可以先从虞国借道讨伐虢国,等灭了虢国,就能顺道灭掉虞国。
”晋献公认为虞公未必会容许借道。
荀息说:“虞公很贪心,假如我们把垂棘的美玉和屈地的良马送给他,他势必见利忘义,痛快地容许我们的要求。
”晋献公也很珍爱美玉和良马,不愿轻易予人,因而沉吟不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生必学的成语故事
导读:具有古韵的成语对于小学生来说在理解上还是有些难度的,不妨将成语故事化,通过故事的形式教导孩子学习成语了解成语!下面是小学生必学的成语故事,欢迎阅读:
1、沆瀣一气
唐僖宗时,有个叫崔沆的主考官,录取了一个叫崔瀣的考生。
由于两人都姓崔,而他们的单名“沆”和“瀣”连在一起,又恰恰是表示夜间水气的“沆瀣”两字,于是有人就开玩笑说他们是“沆瀣一气”。
沆瀣一气:比喻彼此气味相投。
2、不自量力
春秋时,弱小的息国与较大的郑国相邻。
一次两国发生争执,息国国君不仅不承认自己的错误,反而出兵侵略郑国,被郑国军队打得大败。
当时有见识的人就认为息国不仅无理,而且还“不量力”,是走在死亡的道路上。
果然,没有多久,息国就被楚国灭亡了。
不自量力:指不能正确估计自己的力量。
3、乐不思蜀
三国时,蜀主刘备死后,由昏庸无能的儿子刘禅继位。
后来蜀国灭亡,刘禅投降司马昭后被带到洛阳,一次,司马昭请刘禅饮酒,席间让人表演了一些蜀国的娱乐节目。
当时跟随刘禅投降的蜀国人看后都产生了亡国的伤感,唯独刘禅嬉笑自如。
后来司马昭问他是否怀念故国刘禅却回答说:“此间乐,不思蜀”。
乐不思蜀:比喻乐而忘本或乐而忘返。
4、从善如流
春秋时,楚国攻打郑国,晋军元帅栾书率军前去救援。
楚军一见晋军,就撤回去了。
栾书于是转而攻打依附楚国的蔡国。
楚国急忙派出两个县的兵力,前来援救。
这时,晋军上下斗志高昂,准备迎战楚军。
只有知庄子、范文子、韩献子三人劝栾书退兵,避开楚军的锋芒。
栾书采纳了他们的意见。
后来晋军趁楚军回国之际,出兵攻克了蔡国。
从善如流:比喻乐于接受别人的正确意见。
5、多难兴邦
春秋时,楚灵王为了称霸,想与诸侯会盟,派椒举前去邀请晋平公参加。
晋平公想拒绝,司马侯劝他去。
晋平公说:“晋国地势险要,战马多,而楚国又多灾多难。
我们完全用不着怕它。
”他劝晋平公把眼光放远点,同意楚灵王的邀请。
“多难以固其国”后多作“多难兴邦”。
邦:国家。
多难兴邦:指多经困难,反而可以促使上下团结奋斗,使国家强盛起来。
6、买椟还珠
春秋时代,楚国有一个商人,专门卖珠宝的,有一次他到齐国去兜售珠宝,为了生意好,珠宝畅销起见,特地用名贵的.木料,造成许多小盒子,把盒子雕刻装饰得非常精致美观,使盒子会发出一种香味,然后把珠宝装在盒子里面。
有一个郑国人,看见装宝珠的盒子既精致又美观,问明了价钱后,就买了一个,打开盒子,把里面的宝物拿出来,退还给珠宝商。
7、守株待兔
从前有个农夫,有一天在地里干活的时候,突然看到一只兔子撞到田边的树桩上死了,他什么都不用做,白拣了一只兔子吃,很高兴。
从此,他就不再种田,干农活了,天天坐到树桩上等兔子,结果就饿死了。
寓意:不要把偶然的幸运,当成长久的依靠。
8、揠苗助长
从前宋国一个农夫担心自己田里的禾苗长不高,就天天到田边去看。
三天过去了,禾苗没见动静。
他想出一个办法,就急忙奔到田里,把禾苗一棵棵拔高一些。
回去对儿子说禾苗长高了一大截,儿子跑到田里一看,禾苗全都枯死了。
寓意:做事做人不忍急于求成,最终适得其反!
9、天衣无缝
徐视其衣并无缝,翰问之,曰:‘天衣本非针线为也。
’前蜀·牛峤《灵怪录·郭翰》。
神话传说,仙女的衣服没有衣缝。
比喻事物周密完善,找不出什么毛病。
传说古代太原人郭翰在夏夜里乘凉,见一个仙女从天上下来,她身穿白衣,美丽绝伦。
她告诉他她名叫织女。
郭翰仔细欣赏织女的衣裳浑然一体,竟看不出一丝线缝,好奇问织女。
织女答道:“天衣本
非针线为也。
”
10、解衣衣人
汉王授我上将军印,予我数万众,解衣衣我,推食食我。
西汉·司马迁《史记·淮阴侯列传》。
楚汉相争时期,项羽手下的韩信因得不到重用就投靠刘邦。
刘邦认为韩信是一个很好的人才,就把他的衣服送给韩信,还给韩信送去精美的食物、兵马。
韩信带兵灭掉齐国。
项羽派武涉去劝韩信自立为王,被韩信拒绝。
【小学生必学的成语故事】
1.小学生必读必知的成语故事
2.中小学生必知成语故事
3.十个小学生必知的成语故事
4.小学的必背古诗大全
5.睚眦必报的成语故事及解释
6.儿童必知成语故事汇总
7.古人求学的成语故事汇编
8.求学的成语故事有哪些
上文是关于小学生必学的成语故事,感谢您的阅读,希望对您有帮助,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