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简短成语故事,小学生必备成语故事大全

合集下载

儿童成语故事大全【5篇】

儿童成语故事大全【5篇】

【导语】成语故事是中国历史的⼀部分,成语是历史的积淀,每⼀个成语的背后都有⼀个含义深远的故事,是中国⼏千年以来⼈民智慧的结晶。

下⾯是整理分享的⼉童成语故事⼤全,欢迎阅读与借鉴,希望对你们有帮助!1.⼉童成语故事:得⼼应⼿ 古时,匏巴弹琴,鸟⼉会随着乐声⽽舞,鱼⼉跃出⽔⾯倾听。

郑国的师⽂听说后,就去拜师襄为师学琴。

师⽂学了三年,柱指钧弦,却弹不出⼀⾸完整的曲⼦。

师襄⽆奈地说:“你可以回家去了。

”师⽂扔掉琴,叹息道:“我不是不会指法,也不是不能完整地弹⼀⾸曲⼦。

⽽是我⼼不在琴弦上,⼼⾥也没有⾳乐。

由于内⼼找不到⾳乐的感受,所以⼿指就不能和琴弦相配合了。

你再给我⼀些时间,让我找⼀找⾳乐的感受。

” 过了不久,师⽂回来见师襄。

师襄说:“你的琴炼得如何?”师⽂告诉他:“我已找到⾳乐的感受,请听我弹⼀曲。

” 当春天时叩击商弦弹南吕调,凉风突起,草⽊都结出了果实。

秋天时叩击⾓弦弹夹钟调,和风徐徐地吹起,花草树⽊都开花发芽了。

夏天时叩击⽻弦弹黄钟调,霜雪交下,河塘⾥都结冰了。

冬天时叩击徵弦弹蕤宾调,阳光变得炽热,厚厚的冰块⼀下就融化了。

⼀曲将终时,则以宫弦为主与其它四弦⼀并奏起,这时吹来了和丽的风,天空中漂着吉祥的云朵,降下了⽢露,地下涌出了清清的泉⽔。

师襄抚⼼⾼蹈说:“你的弹奏真是妙啊!即使师旷之清⾓,邹衍之吹律,也⽐不上你。

我得挟琴执管向你学琴了。

”2.⼉童成语故事:以⾝试法 西汉时,⾼阳出了⼀位廉洁奉公的官员,叫王尊。

王尊从⼩死去⽗亲,由他的伯⽗抚养长⼤。

伯⽗家⾥⽐较贫穷,王尊每天要赶⽺群到野外去放牧。

这孩⼦最爱读书,放牧时总要带些书阅读。

渐渐地,他对书上提到的那些秉公执法的官吏⼗分崇敬,希望⾃⼰将来也成为这样的⼈物。

⼀天他向伯⽗央求,为他在郡的监狱⾥谋⼀份差使。

这时王尊才⼗三岁,伯⽗听后惊讶他说:“你还是个孩⼦啊,⼜不懂刑律,怎么能到监狱去做事呢?”王尊说:“孩⼉已从书中见到过很多。

以后再跟狱长多学学,不就⾏了吗?” 伯⽗经不住王尊⼀再央求,便备了礼托⼈找狱长说情。

10个小学生必读的经典成语故事

10个小学生必读的经典成语故事

10个小学生必读的经典成语故事成语是从人们日常使用的大量成语中精选出来的,这些故事的语言生动、通俗易懂,能够帮助孩子了解历史、学习知识,感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10个小学生必读的经典成语故事,欢迎大家阅读!成语故事(一)井底之蛙【典故】《庄子秋水篇》讲了一个浅井的虾蟆和东海之鳖的故事。

一日,一只浅井的青蛙见到一只东海大鳖,便兴致勃勃地对它说:“我可快乐啦!出来就在井栏边跳来跳去,进去就在井壁砖缝中休息;跳入井中,水就泡着我的两腋和腮;游到浅处,泥汤就没了我的脚。

我独占一井之水,螃蟹和蝌蚪都没法跟我相比,你何不也下来看看?”东海之鳖来到井边,左脚还没进去,石膝已经被卡住了。

东海之鳖慢慢退了出去,然后对这只浅井青蛙讲述了大海的样子:“用千里之遥这样的字眼儿,不足以说明大海的广阔;用千仞之高这样的词,不足以量尽它的深度。

大禹时十年九涝,海水没显出增加了多少;商汤时八年七早,海水也并不见减少多少……”浅井的青蛙听得目瞪口呆,惊恐万分,茫茫然若有所失,它何尝想到还有比它的一方水井更大的世界呢!【所属朝代】春秋战国时代【出处】《庄子·秋水》:“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

”【释读】井底的蛙只能看到井口那么大的一块天。

比喻见识狭窄的人。

成语故事(二)叶公好龙【典故】鲁哀公经常向别人说自己是多么地渴望人才,多么喜欢有知识才干的人。

有个叫子张的人听说鲁哀公这么欢迎贤才,便从很远的地方风尘仆仆地来到鲁国,请求拜见鲁哀公。

子张在鲁国一直住了七天,也没等到鲁哀公的影子。

原来鲁哀公说自己喜欢有知识的人只是赶时髦,学着别的国君说说而已,对前来求见的子张根本没当一回事,早已忘到脑后去了。

子张很是失望,也十分生气。

他给鲁哀公的车夫讲了一个故事,并让车夫把这个故事转述给鲁哀公听。

然后,子张悄然离去了。

终于有一天,鲁哀公记起子张求见的事情,准备叫自己的车夫去把子张请来。

车夫对鲁哀公说:“他早已走了。

小学生成语故事10则

小学生成语故事10则

小学生成语故事10则小学生成语故事10则听听故事是小学生都爱做得事情,同时好的成语故事也会有助于孩子的成长和学习。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小学生成语故事,希望对你有帮助!篇1:坐井观天一只青蛙坐在井里,一只小鸟飞来,落在井沿上。

青蛙问小鸟:“你从哪儿飞来呀?” 小鸟回答说:“我从远处飞来。

我在天空中飞了一百多里,口渴了,下来找点水喝。

”青蛙说:“朋友,别说大话了!天不过井口那么大,还用飞那么远吗?” 小鸟说:“你弄错了,天无边无际,大得很哪!” 青蛙笑了,说:“朋友,我天天坐在井里,一抬头就看见天。

我不会弄错的。

”小鸟也笑了,说:“朋友,你是弄错了。

不相信,你跳出井口来看一看吧。

”篇2:揠苗助长宋国有一个农夫,他担心自己田里的禾苗长不高,就天天到田边去看。

可是,一天、两天、三天,禾苗好象一点儿也没有往上长。

他在田边焦急地转来转去,自言自语地说:我得想办法帮助它们生长。

一天,他终于想出了办法,急忙奔到田里,把禾苗一棵棵地拔,从早上一直忙到太阳落山,弄得精疲力尽。

他回到家里,十分疲劳,气喘吁吁地说:今天可把我累坏了,力气总算没白费,我帮禾苗都长高了一大截。

他的儿子听了,急忙跑到田里一看,禾苗全都枯死了。

篇3:杞人忧天从前在杞国,有一个胆子很小,而且有点神经质的人,他常会想到一些奇怪的问题,而让人觉得莫名其妙。

有一天,他吃过晚饭以后,拿了一把大蒲扇,坐在门前程量,并且自言自语的说:“假如有一天,天塌了下来,那该怎么办呢?我们岂不是无路可逃,而将活活地被压死,这不就太冤枉了吗?”从此以后,他几乎每天为这个问题发愁、烦恼,朋友见他终日精神恍惚,脸色憔悴,都很替他担心,但是,当大家知道原因后,都跑来劝他说:“老兄啊!你何必为这件事自寻烦恼呢?天空怎么会塌下来呢?在说即使真的塌下来,那也不是你一个人忧虑发愁就可以解决的啊,想开点吧!”可是,无论人家怎么说,他都不相信,仍然时常为这个不必要的问题担忧。

后来的人就根据上面这个故事,引伸成“杞人忧天”这句成语,它的主要意义在唤醒人们不要为一些不切实际的事情而忧愁。

小学生成语故事(精选16篇)

小学生成语故事(精选16篇)

小学生成语故事小学生成语故事(精选16篇)小学生成语故事篇11.愚公移山太行、王屋两座山,方圆七百里,高七八千丈,本来在冀州的南边,黄河的北边。

北山一位叫愚公的人,年纪将近九十岁,面对着山居住。

他苦于山的北面交通堵塞,出来进去都要绕路,就聚集全家来商量说:“我跟你们尽全力铲除险峻的大山,使道路一直通向豫州的南部,到达汉水南岸,可以吗?”大家纷纷表示赞成。

他的妻子提出疑问说:“凭借您的`力量,连魁父这座小山都不能铲平,又能把太行、王屋这两座山怎么样呢?况且把土石放到哪里去呢?”众人纷纷说:“把它扔到渤海的边上去,隐土的北面。

”于是愚公率领子孙中能挑担子的三个人上了山,凿石掘土,用箕畚装了土石运到渤海的边上,邻居姓京城的寡妇有个孤儿,才七八岁,也跳跳蹦蹦前去帮助他们。

冬夏换季,他们才往返一次。

河曲智叟知道这件事后嘲笑并阻止愚公,说:“你太不聪明了!就凭你残余的年岁和剩下的力量,甚至不能毁掉山上的一棵草木,又能把山上的泥土、石头怎么样呢?”北山愚公长叹说:“你思想顽固,顽固到了不可改变的地步,还不如寡妇、孤儿。

即使我死了,我还有儿子在;儿子又生孙子,孙子又生儿子;儿子又有儿子,儿子又有孙子;子子孙孙没有穷尽,然而山却不会增加高度,何必担忧挖不平?”河曲智叟没有话来回答。

手里拿着蛇的山神听说了这件事,怕他不停地干下去,向天帝报告了这件事。

天帝被他的诚心所感动,命令大力神夸娥氏的两个儿子背负着两座山,一座放在朔东,一座放在雍南。

从此,冀州的南部,到汉水南岸,没有高山阻隔了。

2.凿壁偷光匡衡勤奋好学,但家中没有蜡烛照明。

邻家有灯烛,但光亮照不到他家,匡衡就把墙壁凿了一个洞引来邻家的烛光,让烛光照在书上来读。

同乡有个大户人家叫文不识,家中有很多书。

匡衡就到他家去做雇工,又不要报酬。

主人对这件事感到很奇怪,问他为什么这样,他说:“我希望能得到诵读一遍你家的书的机会。

”主人听了,深为感叹,就把书借给他读。

匡衡最终成了大学问家。

简短儿童成语故事10篇

简短儿童成语故事10篇

简短儿童成语故事10篇简短儿童成语故事10篇成语故事中经常隐蔽着肯定的才智和哲理。

通过故事情节的绽开和人物的经受,可以激发读者的思索力量,关心他们从不同的角度端详问题,培育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力量。

今日我在这给大家整理了一些简短儿童成语故事,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简短儿童成语故事精选篇1【不以向学问或地位比自己低的人请教为可耻,形容虚心好学。

例﹔一个人只要不耻下问﹐就能从别人那里学到许多东西。

】春秋时,卫国大夫孔圉(yu3)死了,被大家称为“文”,孔子的同学子夏问孔子道﹔”孔圉天资聪慧而又勤奋好学,他不认为向地位比自己低﹑学问比自己差的人请教,是件耻辱的事,所以他死后给他这个称号。

”出自《论语》简短儿童成语故事精选篇2战国时代,相互攻伐,为了使大家真正能遵守信约,国与国之间通常都将太子交给对方作为人质。

“战国策”:“魏策”有这样一段记载:魏国大臣庞葱,将要陪魏太子到赵国去作人质,临行前对魏王说:“现在有个一人来说街市上消失了老虎,大王可信任吗?”魏王道:“我不信任。

”庞葱说:“假如有其次个人说街市上消失了老虎,大王可信任吗?”魏王道:“我有些将信将疑了。

”庞葱又说:“假如有第三个人说街市上消失了老虎,大王信任吗?”魏王道:“我当然会信任。

”庞葱就说:“街市上不会有老虎,这是很明显的事,可是经过三个人一说,似乎真的有了老虎了。

现在赵国国都邯郸离魏国国都大梁,比这里的街市远了很多,谈论我的人又不止三个。

盼望大王明察才好。

”魏王道:“一切我自己知道。

”庞葱陪太子回国,魏王果真没有再召见也了。

市是人口集中的地方,当然不会有老虎。

说市上有虎,明显是造谣、哄骗,但很多人这样说了,假如不是从事物真相上看问题,也往往会信以为真的。

这故事原来是讽刺魏惠王无知的,但后世人引伸这故事成为“三人成虎”这句成语,乃是借来比方有时谣言可以掩盖真相的意思。

例如:推断一件事情的真伪,必需经过细心考察和思索,不能道听途说。

否则“三人成虎”,有时会误把谣言当成真实的。

经典儿童成语故事(通用34篇)

经典儿童成语故事(通用34篇)

经典儿童成语故事经典儿童成语故事(通用34篇)成语故事是我国历史的一部分,成语是历史的积淀,每一个成语的背后都有一个含义深远的故事,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经典儿童成语故事(通用34篇),欢迎阅读!经典儿童成语故事篇1相传在战国时代宋国,有一个农民,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遇到好年景,也不过刚刚吃饱穿暖;一遇灾荒,可就要忍饥挨饿了.他想改善生活,但他太懒,胆子又特小,干什么都是又懒又怕,总想碰到送上门来的意外之财。

奇迹终于发生了。

深秋的一天,他正在田里耕地,周围有人在打猎。

吆喝之声四处起伏,受惊的小野兽没命的奔跑。

突然,有一只兔子,不偏不倚,一头撞死在他田边的树根上。

当天,他美美地饱餐了一顿。

从此,他便不再种地。

一天到晚,守着那神奇的树根,等着奇迹的出现。

经典儿童成语故事篇2从前宋国有一个农夫,嫌自已田里的秧苗长得太慢,因此整天忡忡忧忧。

有一天,他又荷着锄头下田了,他觉得稻苗似乎一点也没长大,于是苦心思索着有什么办法可以使稻子长高一点。

忽然,他灵机一动,毫不犹豫的卷起裤管就往水田里跳,开始把每一棵秧苗拉高一点。

傍晚,农夫好不容易才完成他自以为聪明的杰作,得意洋洋的跑回家,迫不及待的告诉他太太说:“告诉你一件了不起的事,我今天想到一个好点子,让咱们田里的稻苗长高了不少。

”农夫太太半信半疑,就叫儿子到田里去看,究竟是怎么回事。

儿子听到家里的稻子长高了,兴奋地飞也似的跑到田里去看。

这时,他发现稻苗是长高了,但是却一棵棵低垂着,眼看着就要枯萎了。

经典儿童成语故事篇3一个楚国人,他有一颗漂亮的珍珠,他打算把这颗珍珠卖出去。

为了卖个好价钱,他便动脑筋要将珍珠好好包装一下,他觉得有了高贵的包装,那么珍珠的“身份”就自然会高起来。

这个楚国人找来名贵的木兰,又请来手艺高超的匠人,为珍珠做了一个盒子(即椟),用桂椒香料把盒子熏得香气扑鼻。

然后,在盒子的外面精雕细刻了许多好看的花纹,还镶上漂亮的金属花边,看上去,闪闪发亮,实在是一件精致美观的工艺品。

小学生成语故事(通用20篇)

小学生成语故事(通用20篇)

小学生成语故事小学生成语故事(通用20篇)成语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大特色,有固定的结构形式和固定的说法,表示一定的意义,在语句中是作为一个整体来应用的,承担主语、宾语、定语等成分。

成语有很大一部分是从古代相承沿用下来的,它代表了一个故事或者典故。

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小学生成语故事作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小学生成语故事1传说黄帝要到具茨山去拜见一位叫大隗的神。

他遇到一个牧马儿童,就问:你知道具茨山往哪走吗?牧童答到:知道。

黄帝感到这小孩不简单,就问他如何治理天下。

牧童答到:治理天下跟牧马一样,只要去其害马者(除掉害群之马)就行了。

黄帝一听,赶忙叩头致谢,称牧童为天师。

小学生成语故事2韩愈,字退之,是唐代中叶时的伟大文学家。

他两岁时就死了父亲,不久他的母亲又死去。

幼时依靠他哥哥韩会和嫂嫂郑夫人过活。

韩会有一个嗣子(韩愈次兄介之子,出继与长兄为嗣)叫老成,排行十二,所以小名叫十二郎,年纪比韩愈小一点。

后来韩会四十二岁的时候,因宰相元载的事,贬为韶州刺史,不到几个月就病死在韶州,这时韩愈只有十一岁,十二郎也很小。

韩愈虽然有三个哥哥(会、弁、介),但都很早离开了人世。

这时,继承祖先后代的,只有韩愈和他的侄子十二郎两个人,零丁孤苦,没有一天离开过。

韩愈十九岁时自宜城前往京城,以后十年的时间中,只和十二郎见过三次面。

当他正打算西归和十二郎永远生活在一起的时候,不幸十二郎就在这时死去了。

韩愈知道了这消息,悲痛欲绝,写了一篇祭十二郎文,叫建中备了一些时下的物品从老远的地方去致祭他。

这篇祭文,一字一泪,令人读来心酸。

祭文中有一在天之涯,一在地之角的句子,后人便把它引伸成天涯海角这句话,用来比喻极其遥远的地方。

小学生成语故事3邯郸学步据说,赵国的首都邯郸的人走路的姿态很好看,动作非常优雅、轻快。

燕国有一个少年听到这个传说,非常羡慕邯郸人,就走了很远的路去赵国,想学习邯郸人走路的方法。

刚开始,他整天站在街头,仔细研究每个人走路的姿态,再慢慢模仿他们,可是都没有成功。

小学必学经典四字成语故事(100篇)

小学必学经典四字成语故事(100篇)

小学必学经典四字成语故事(100篇)成语故事以深刻形象的故事典故讲述一些道理,是历史的积淀,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小学必学经典四字成语故事(100篇),希望能帮助到大家!1、专心致志古时候有个围棋高手,名叫秋,人们称他弈秋。

他有两个徒弟,其中一个专心好学,棋艺提高很快;另一个虽然也天天听课,但很不专心。

他看着老师,心里却想着天上有没有大雁飞来,老师的话一句也没听进去,棋艺自然也没有丝毫提高。

[注释]致:尽,极。

志:志趣,心意。

[提示]指用心专一,注意力不分散。

2、哄堂大笑宋朝时候,有个叫冯相的官员。

有一天,他穿着一双新靴子走进办公的衙门。

一个同僚问他:“您买这双新靴子花了多少钱?”他抬起一只脚说:“九百。

”那个同僚惊奇地说:“怎么我这双靴子花了一千八百呢?”冯相又抬起另一只脚说:“这只也是九百。

”满屋的人都大笑起来。

[提示]形容屋子里的人同时都大笑起来。

3、双管齐下唐朝有一位著名的画家名叫张璪,他擅长画山水、松石,特别是画松树尤其叫人称绝。

张璪作画的时候,有与众不同的地方,能左右手各握一管笔,可以同时在纸上作画。

一管笔画苍翠的松枝,另一管笔画枯干虬枝,画出的松树惟妙惟肖,谁看了他的画都感到惊奇,人们都说他是神笔。

张璪还有两个画画的绝招:一是用无笔头的秃笔绘画;二是用手指画画。

他拿一块白绢,用手指蘸上颜料,左抹右涂,一会儿就作成一幅山水树木的作品。

[注释]管:指笔。

[提示]比喻两件事情同时进行。

4、栩栩如生我国古代哲学家庄子在自己著作中曾经写出了这样一个故事:“昔者庄周梦为蝴蝶,栩栩然蝴蝶也,自喻适忘与!”意思是说,庄周做了一场梦,梦见自己变成一只美丽的蝴蝶,比真的蝴蝶还美,活灵活现,在空中翩翩起舞。

他觉得非常快活得意,简直忘记了世界还有庄周这么一个人。

襄王听了庄辛的话,感到十分振奋,封他为阳陵君,采用了他的计谋,收复了不少失地。

[注释]栩栩:活泼生动的样子。

[提示]形容文学、艺术作品对人和其他生物的形象,表现得非常逼真,好像活的一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生简短成语故事,小学生必备成语故事大全
成语是汉学精髓,但具有古韵的成语对于小学生来说在理解上还是有些难度的,不妨将成语故事化,通过故事的形式教导孩子学习成语了解成语!
1、沆瀣一气
唐僖宗时,有个叫崔沆的主考官,录取了一个叫崔瀣的考生。

由于两人都姓崔,而他们的单名沆和瀣连在一起,又恰恰是表示夜间水气的沆瀣两字,于是有人就开玩笑说他们是沆瀣一气。

沆瀣一气:比喻彼此气味相投。

2、不自量力
不自量力的故事
春秋时,弱小的息国与较大的郑国相邻。

一次两国发生争执,息国国君不仅不承认自己的错误,反而出兵侵略郑国,被郑国军队打得大败。

当时有见识的人就认为息国不仅无理,而且还不量力,是走在死亡的道路上。

果然,没有多久,息国就被楚国灭亡了。

不自量力:指不能正确估计自己的力量。

3、乐不思蜀
三国时,蜀主刘备死后,由昏庸无能的儿子刘禅继位。

后来蜀国灭亡,刘禅投降司马昭后被带到洛阳,一次,司马昭请刘禅饮酒,席间让人表演了一些蜀国的娱乐节目。

当时跟随刘禅投降的蜀国人看后都产生了亡国的伤感,唯独刘禅嬉笑自如。

后来司马昭问他是否怀念故国刘禅却回答说:此间乐,不思蜀。

乐不思蜀:比喻乐而忘本或乐而忘返。

4、从善如流
春秋时,楚国攻打郑国,晋军元帅栾书率军前去救援。

楚军一见晋军,就撤回去了。

栾书于是转而攻打依附楚国的蔡国。

楚国急忙派出两个县的兵力,前来援救。

这时,晋军上下斗志高昂,准备迎战楚军。

只有知庄子、范文子、韩献子三人劝栾书退兵,避开楚军的锋芒。

栾书采纳了他们的意见。

后来晋军趁楚军回国之际,出兵攻克了蔡国。

从善如流:比喻乐于接受别人的正确意见。

5、多难兴邦
春秋时,楚灵王为了称霸,想与诸侯会盟,派椒举前去邀请晋平公参加。

晋平公想拒绝,
司马侯劝他去。

晋平公说:晋国地势险要,战马多,而楚国又多灾多难。

我们完全用不着怕它。

他劝晋平公把眼光放远点,同意楚灵王的邀请。

多难以固其国后多作多难兴邦。

邦:国家。

多难兴邦:指多经困难,反而可以促使上下团结奋斗,使国家强盛起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