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100个成语故事(十)
成语故事大全100篇100字

成语故事大全100篇100字成语故事大全100篇100字一、鹤立鸡群古代有一只孤傲的鹤,它不愿意和小伙伴一起玩耍、捉追,总是一把独立于众鸟之间。
有一天,鹤爱美地扬起了羽毛,在众鸟面前展示自己的美丽,引起了众鸟的倾慕和羡慕。
从此,这只孤傲的鹤就成了万众瞩目的焦点,鹤立鸡群。
二、鼠目寸光有一只鼠,它觉得自己特别聪明,认为凭借着自己的小巧灵活,就可以轻易地穿过所有的陷阱。
于是,它毫不犹豫地冲过去,不想却被陷阱夹得粉身碎骨。
这就是因为它过于自大,眼光短浅,只能看到眼前的一点点,而无法看到更远的未来,因而导致鼠目寸光。
三、锦上添花从前,有一位家境富裕的公主,过着无忧无虑的生活。
有一天,她从窗户看到一位英俊的画家正在为她的父亲画一幅美丽的山水画,于是她想到了一件事情,就是在这幅画上添加花朵,让画更加美丽。
于是,她用了自己的手帕,绣上了漂亮的花,画家看到后觉得更加地完美,就把这幅画作为礼物送给了公主,这时公主变得更加欣喜若狂。
锦上添花的美好同时也化解了公主的孤寂。
四、井底之蛙有一个小青蛙住在一口井里,它认为这个井已经是最大的空间了,但是一次,它跳到了地面,才发现世界是如此的广大。
井底之蛙就是比喻那些目光短浅、看不到更大世界的人,他们不知道世界上还有更多发展和进步的机会,因此自己就造就了一个井口之限。
五、画龙点睛孔子当年在鲁国任职,一天他看到有两个人在秦楼玉殿的墙上画龙,两个人的画龙虽然都很完美,但是在龙的眼睛上都没有点睛。
于是,孔子指出其中一个人的画龙没有点睛,并且指示他在龙的眼睛上勾勒出明亮的金色,一举把画龙点睛的任务完成了,使整个画面更加生动有趣。
后来,画龙点睛成了比喻在有些场合中,一个细节可以成为成功的关键。
六、画蛇添足有一位画家在画一条蛇的时候,他觉得这条蛇还不够完美,于是他在画上加上了蛇腹上的斑点来使画蛇更加美观。
但这样蛇就变成了图中的异形,不再像蛇卷起来似的穿过竹林。
这个姿态,就好比一个人企图在某些方面强行添加东西,却不知道这样做往往会令整件事情走向失败。
成语故事100

成语故事1001. 画蛇添足。
从前,有一个画家非常擅长画蛇,他的画蛇栩栩如生,栩栩如生。
有一天,他画了一条蛇,觉得不够完美,于是在蛇身上加上了腿。
别人看到后都觉得奇怪,认为这是画蛇添足。
2. 杯弓蛇影。
有一个人走在山林中,突然看到一条蛇从草丛中游过,他吓得连忙逃跑。
后来他觉得自己太过胆小,原来只是杯弓蛇影。
3. 杀鸡焉用牛刀。
有个人为了解决一个小问题,却动用了很大的力量,就像杀鸡用牛刀一样,太过浪费。
4. 画龙点睛。
有一个画家画了一幅龙的画,但觉得还差点什么,于是在画的眼睛上点了一下,顿时龙活了过来。
这就是画龙点睛的故事。
5. 一箭双雕。
有一个射箭的高手,他一箭射中了两只鸟,正中要害,一箭双雕。
6. 杞人忧天。
古时候,有个人整天担心天会塌下来,别人都说他是杞人忧天。
7. 胸有成竹。
有一个书法家,每次写字之前都已经在心中构思好了,所以他写字的时候总是胸有成竹。
8. 守株待兔。
有一个农夫种了一棵树,每天守在树旁,希望能够等到兔子撞上来。
这就是守株待兔的故事。
9. 鹤立鸡群。
有一个人非常出色,总是在人群中脱颖而出,就像鹤立鸡群一样。
10. 青出于蓝。
有一个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取得了很大的进步,老师说,这就是青出于蓝。
11. 望洋兴叹。
有一个人站在海边,看到辽阔的海洋,感慨万分,望洋兴叹。
12. 画蛇添足。
从前,有一个画家非常擅长画蛇,他的画蛇栩栩如生,栩栩如生。
有一天,他画了一条蛇,觉得不够完美,于是在蛇身上加上了腿。
别人看到后都觉得奇怪,认为这是画蛇添足。
13. 杯弓蛇影。
有一个人走在山林中,突然看到一条蛇从草丛中游过,他吓得连忙逃跑。
后来他觉得自己太过胆小,原来只是杯弓蛇影。
14. 杀鸡焉用牛刀。
有个人为了解决一个小问题,却动用了很大的力量,就像杀鸡用牛刀一样,太过浪费。
15. 画龙点睛。
有一个画家画了一幅龙的画,但觉得还差点什么,于是在画的眼睛上点了一下,顿时龙活了过来。
这就是画龙点睛的故事。
16. 一箭双雕。
中小学语文100个成语故事

中小学语文100个成语故事语文学习最重要的就是基础和积累,成语作为孩子语文学习中的重点之一,在孩子们的平常考试中也不可避免,无论是小学,还有初中或高中,都会用到。
今天就给大家整理了100个常用的成语,并且附上了故事讲解,家长可以收藏起来,平时的时候多让孩子记一记,相信一定会对孩子的学习有所帮助!1.专心致志古时候有个围棋高手,名叫秋,人们称他弈秋。
他有两个徒弟,其中一个专心好学,棋艺提高很快;另一个虽然也天天听课,但很不专心。
他看着老师,心里却想着天上有没有大雁飞来,老师的话一句也没听进去,棋艺自然也没有丝毫提高。
[注释]致:尽,极。
志:志趣,心意。
[提示]指用心专一,注意力不分散。
2.哄堂大笑宋朝时候,有个叫冯相的官员。
有一天,他穿着一双新靴子走进办公的衙门。
一个同僚问他:“您买这双新靴子花了多少钱?”他抬起一只脚说:“九百。
”那个同僚惊奇地说:“怎么我这双靴子花了一千八百呢?”冯相又抬起另一只脚说:“这只也是九百。
”满屋的人都大笑起来。
[提示]形容屋子里的人同时都大笑起来。
3.双管齐下唐朝有一位著名的画家名叫张璪,他擅长画山水、松石,特别是画松树尤其叫人称绝。
张璪作画的时候,有与众不同的地方,能左右手各握一管笔,可以同时在纸上作画。
一管笔画苍翠的松枝,另一管笔画枯干虬枝,画出的松树惟妙惟肖,谁看了他的画都感到惊奇,人们都说他是神笔。
张璪还有两个画画的绝招:一是用无笔头的秃笔绘画;二是用手指画画。
他拿一块白绢,用手指蘸上颜料,左抹右涂,一会儿就作成一幅山水树木的作品。
[注释]管:指笔。
[提示]比喻两件事情同时进行。
4.栩栩如生我国古代哲学家庄子在自己著作中曾经写出了这样一个故事:“昔者庄周梦为蝴蝶,栩栩然蝴蝶也,自喻适忘与!”意思是说,庄周做了一场梦,梦见自己变成一只美丽的蝴蝶,比真的蝴蝶还美,活灵活现,在空中翩翩起舞。
他觉得非常快活得意,简直忘记了世界还有庄周这么一个人。
襄王听了庄辛的话,感到十分振奋,封他为阳陵君,采用了他的计谋,收复了不少失地。
儿童成语故事大全100篇

儿童成语故事大全100篇1. 画蛇添足。
从前,有个人画了一条蛇,觉得还不够,就在蛇的腹部再加上了一双脚,结果画得太多了。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做事要有度,不要画蛇添足。
2. 掩耳盗铃。
有个人偷了一口铃,藏在自己的耳朵里,却偏偏听不到铃声。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欺骗别人最终会害了自己。
3. 杯弓蛇影。
一个人在山林中行走,看见了杯子和弓箭的倒影,却以为是蛇。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不要被自己的想象所迷惑。
4. 狐假虎威。
有只狐狸假扮成老虎,吓唬其他动物。
但最后被真正的老虎发现了。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不要用虚假的力量去威胁别人。
5. 守株待兔。
有个农夫坐在树下,等着兔子撞树而死。
结果一只兔子真的撞死在了树上。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不要指望别人的幸运,要靠自己的努力。
6. 井底之蛙。
有只蛙住在井里,以为整个井就是世界。
后来看到了其他地方的蛙,才知道原来世界很大。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要有开阔的眼界,不要被狭隘的环境所束缚。
7. 画龙点睛。
一个画家画了一条龙,但觉得缺少了点什么。
最后在龙的眼睛上点上了一点,龙就栩栩如生了。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做事要有一个恰到好处的点睛之笔。
8. 鹤立鸡群。
一只鹤和一群鸡在一起,鹤觉得自己和鸡不一样,但鸡却觉得鹤和它们一样。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有时候不同的人注定要孤独一些。
9. 对牛弹琴。
有个人对着一头牛弹琴,牛当然听不懂。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要做事要有一个合适的对象。
10. 杞人忧天。
有个人害怕天会塌下来,结果活得很辛苦。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不要为了虚无的事情而烦恼。
11. 隔岸观火。
有个人看见对岸的房子着火了,却只是站在那里看热闹。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面对别人的困难不要袖手旁观。
12. 胸有成竹。
有个人在心中已经有了成竹,所以最后做事很成功。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要做事要有充分的准备。
13. 一箭双雕。
有个人一箭射中了两只鸟,非常厉害。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做事要一举多得。
14. 顺手牵羊。
有个人趁着别人不注意的时候,偷了一只羊。
小学生成语故事大全

小学生成语故事大全(一)如释重负【典故】春秋时,季孙、叔孙和孟孙三个家族掌握了鲁国的军政大权。
鲁昭公为夺回权利,派兵去攻打季孙氏。
叔孙氏和孟孙氏知道后,立刻前来救援。
三家联合起来,把昭公的军队打得大败,昭公只得逃亡齐国。
因为他原来已经失去了民心,百姓反而感觉像放下沉重的负担。
【释读】释:放下。
负:负担。
形容人们解除了负担后的轻松心情。
(二)如鱼得水【典故】东汉末年,刘备请到诸葛亮做军师后,经常得到诸葛亮的指点,对天下形势的理解和认识有了很大的提高。
他与诸葛亮的关系十分亲密。
开始时,关羽和张飞很不服气。
刘备说:我得到诸葛亮,就像鱼得到了水一样,你们应该理解。
【释读】比喻得到与自己很投合的人或很适合自己的环境。
(三)千钧一发【典故】西汉著名的文学家枚乘,擅长写辞赋。
他在吴王刘濞那里做谋士时,反对吴王反叛朝廷。
他劝吴王:用一缕头发系上千钧之重的东西,下边是深渊,头发丝一断,那东西你就别指望重新得到了。
你谋反朝廷,危险的程度就像这头发丝一样。
刘濞不听,其兵反叛,最终被朝廷的大军消灭。
【释读】钧:古代重量单位,三十斤(即十五千克)为一钧。
比喻形势或情况已极其危急。
(四)手不释卷【典故】三国时,吴国大将吕蒙,善于领兵作战,立下不少战功。
但他有一个毛病:不愿读书。
吴王孙权对他说:你掌管军政大权,应该多读兵书和史书。
他回答:抽不出时间。
孙权说:光武帝领兵打仗时,手都从来不离开书,你比他还忙吗?从此,吕蒙努力学习,成了一个有学问的将领。
【释读】释:放开。
卷:书本。
形容勤奋学习或看书入迷。
(五)天衣无缝【典故】古时候,有个年轻人名叫郭翰。
盛夏的一个晚上,他在大树底下乘凉。
突然间,一个美丽的仙女从天上飘然而来。
郭翰发现仙女的漂亮衣裙竟然连一条衣缝也没有,他惊奇地问道:你的衣服怎么没有衣缝呢?仙女笑道:我穿的是天衣,天衣不是用针缝的,怎么会有衣缝呢?【释读】比喻事物非常自然完美,无任何纰漏破绽可寻。
(六)铁杵磨针【典故】唐朝著名大诗人李白小时候不喜欢念书,常常逃学,到街上去闲逛。
二年级小学生成语故事十篇

【导语】成语故事是我国历史的⼀部分,成语是历史的积淀,每⼀个成语的背后都有⼀个含义深远的故事,是我国⼏千年以来⼈民智慧的结晶。
其特点是深刻隽永,⾔简意赅。
以下是整理的《⼆年级⼩学⽣成语故事⼗篇》相关资料,希望帮助到您。
1.⼆年级⼩学⽣成语故事 胸有成⽵ 北宋画家⽂同,字与可。
他画的⽵⼦远近闻名,每天总有不少⼈登门求画。
⽂同画⽵的妙诀在哪⾥呢?原来,⽂同在⾃⼰家的房前屋后种上各种样的⽵⼦,⽆论春夏秋冬,阴睛风⾬,他经常去⽵林观察⽵⼦的⽣长变化情况,琢磨⽵枝的长短粗细,叶⼦的形态、颜⾊,每当有新的感受就回到书房,铺纸研墨,把⼼中的印象画在纸上。
⽬积⽉累,⽵⼦在不同季节、不同天⽓、不同时⾠的形象都深深地印在他的⼼中,只要凝神提笔,在画纸前⼀站,平⽇观察到的各种形态的⽵⼦⽴刻浮现在眼前。
所以每次画⽵,他都显得⾮常从容⾃信,画出的⽵⼦,⽆不逼真传神。
当⼈们夸奖他的画时,他总是谦虚地说:“我只是把⼼中琢磨成熟的⽵⼦画下来罢了。
” 有位青年想学画⽵,得知诗⼈晁补之对⽂同的画很有研究,前往求教。
晃补之写了⼀⾸诗送给他,其中有两句:“与可画⽵,胸中有成⽵。
” 2.⼆年级⼩学⽣成语故事 千载难逢 唐代的⽂学家韩愈,⼩时候就成为孤⼉由他的嫂⼦抚养。
他刻苦⾃学。
年轻时代就博览群书,在学问⽅⾯打下了坚实的基矗35岁到京城,担任国⼦监博⼠,后来⼜被提升为刑部侍郎。
当时佛教盛⾏,连唐宪宗也很祟尚佛教。
他听说有所寺院⾥安放着⼀块佛祖释迎牟尼的遗⾻,便准备兴师动众,把它迎进宫⾥礼拜。
韩愈对此很反感,写了⼀篇《谏迎佛⾻表》加以反对。
其中提到,佛教传⼈中国后,帝王在位时间都不长;想拜佛求保佑的,结局必然是悲惨的。
唐宪宗看了这表。
⼗分恼怒,认为韩愈不只是故意与⾃⼰作对,⽽且⽤历史来影射⾃⼰活不长。
为此,要将韩愈处死,亏得宰相为他说情,才改为贬职,到潮州任刺史。
唐朝中期,中央统治权⼒⽇益削弱。
宪宗执政后,改⾰了前朝的⼀些弊政,因此中央政权的统治有所加强。
小学生成语故事(简短10篇)

小学生成语故事(简短10篇)1.小学生成语故事篇一画饼充饥三国时期,有一个人叫卢毓,在魏国做官,由于他为魏文帝曹丕出了许多好主意,因此,受到朝廷器重,升为侍中、中书郎。
有一次,魏文帝对卢毓说:”国家能不能得到有才能的人,关键就在你了。
选拔人才,不要取那些有名声的,名气不过是在地上画一个饼,不能吃的。
”卢毓回答说:”靠名声是不可能衡量才能的人,但是,可以发现一般的人才。
由于修养高,行为好,而有名的,是不应该厌恶他们。
我以为主要的是对他们进行考核,看他们是否真有才学。
现在废除了考试法,全靠名誉提升或降职,所以真伪难辩,虚实混淆。
”魏文帝采纳了卢毓的意见,下令制定考试法。
释义:画个饼来解除饥饿。
比喻用空想来安慰自己。
2.小学生成语故事篇二卧薪尝胆春秋时,越国被吴国打败,越王勾践被俘虏。
勾践被扣押了三年,他遭受了常人难以忍受的屈辱。
被释放回国后,他发誓要报仇血恨。
为激励斗志,他睡在柴草上,还在旁边挂了一个苦胆,每天都要尝一尝胆的苦味。
经过长期准备,越国终于打败了吴国。
[注释]薪:柴草。
胆:苦胆。
[提示]形容人刻苦自励,发奋图强。
3.小学生成语故事篇三守株待兔相传在战国时代宋国,有一个农民,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遇到好年景,也不过刚刚吃饱穿暖;一遇灾荒,可就要忍饥挨饿了.他想改善生活,但他太懒,胆子又特小,干什么都是又懒又怕,总想碰到送上门来的意外之财。
奇迹终于发生了。
深秋的一天,他正在田里耕地,周围有人在打猎。
吆喝之声四处起伏,受惊的小野兽没命的奔跑。
突然,有一只兔子,不偏不倚,一头撞死在他田边的树根上。
当天,他美美地饱餐了一顿。
从此,他便不再种地。
一天到晚,守着那神奇的树根,等着奇迹的出现。
【释读】成语“守株待兔”,比喻亡想不劳而得,或死守狭隘的经验,不知变通。
4.小学生成语故事篇四画龙点睛南北朝有个画家叫张僧繇。
传说他在一所佛寺的墙壁上画了四条龙,都没画眼睛。
大家问他:“为什么?”他回答:“有了眼睛,龙会飞走的。
小学语文100个成语故事

小学语文100个成语故事语文学习最重要的就是基础和积累,成语作为孩子语文学习中的重点之一,在孩子们的平常考试中也不可避免,无论是小学,还有初中或高中,都会用到。
今天就给大家整理了100个常用的成语,并且附上了故事讲解,家长可以收藏起来,平时的时候多让孩子记一记,相信一定会对孩子的学习有所帮助!1、专心致志古时候有个围棋高手,名叫秋,人们称他弈秋。
他有两个徒弟,其中一个专心好学,棋艺提高很快;另一个虽然也天天听课,但很不专心。
他看着老师,心里却想着天上有没有大雁飞来,老师的话一句也没听进去,棋艺自然也没有丝毫提高。
[注释]致:尽,极。
志:志趣,心意。
[提示]指用心专一,注意力不分散。
2、哄堂大笑宋朝时候,有个叫冯相的官员。
有一天,他穿着一双新靴子走进办公的衙门。
一个同僚问他:“您买这双新靴子花了多少钱?”他抬起一只脚说:“九百。
”那个同僚惊奇地说:“怎么我这双靴子花了一千八百呢?”冯相又抬起另一只脚说:“这只也是九百。
”满屋的人都大笑起来。
[提示]形容屋子里的人同时都大笑起来。
3、双管齐下唐朝有一位著名的画家名叫张璪,他擅长画山水、松石,特别是画松树尤其叫人称绝。
张璪作画的时候,有与众不同的地方,能左右手各握一管笔,可以同时在纸上作画。
一管笔画苍翠的松枝,另一管笔画枯干虬枝,画出的松树惟妙惟肖,谁看了他的画都感到惊奇,人们都说他是神笔。
张璪还有两个画画的绝招:一是用无笔头的秃笔绘画;二是用手指画画。
他拿一块白绢,用手指蘸上颜料,左抹右涂,一会儿就作成一幅山水树木的作品。
[注释]管:指笔。
[提示]比喻两件事情同时进行。
4、栩栩如生我国古代哲学家庄子在自己著作中曾经写出了这样一个故事:“昔者庄周梦为蝴蝶,栩栩然蝴蝶也,自喻适忘与!”意思是说,庄周做了一场梦,梦见自己变成一只美丽的蝴蝶,比真的蝴蝶还美,活灵活现,在空中翩翩起舞。
他觉得非常快活得意,简直忘记了世界还有庄周这么一个人。
襄王听了庄辛的话,感到十分振奋,封他为阳陵君,采用了他的计谋,收复了不少失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生100个成语故事(十)
46、如释重负
春秋时,季孙、叔孙和孟孙三个家族掌握了鲁国的军政大权。
鲁昭公为夺回权利,派兵去攻打季孙氏。
叔孙氏和孟孙氏知道后,立刻前来救援。
三家联合起来,把昭公的军队打得大败,昭公只得逃亡齐国。
因为他原来已经失去了民心,百姓反而感觉像放下沉重的负担。
[注释]释:放下。
负:负担。
[提示]形容人们解除了负担后的轻松心情。
47、如鱼得水
东汉末年,刘备请到诸葛亮做军师后,经常得到诸葛亮的指点,对天下形势的理解和认识有了很大的提高。
他与诸葛亮的关系十分亲密。
开始时,关羽和张飞很不服气。
刘备说:我得到诸葛亮,就像鱼得到了水一样,你们应该理解。
[提示]比喻得到与自己很投合的人或很适合自己的环境。
48、千钧一发
西汉著名的文学家枚乘,擅长写辞赋。
他在吴王刘濞那里做谋士时,反对吴王反叛朝廷。
他劝吴王:用一缕头发系上千钧之重的东西,下边是深渊,头发丝一断,那东西你就
别指望重新得到了。
你谋反朝廷,危险的程度就像这头发丝一样。
刘濞不听,其兵反叛,最终被朝廷的大军消灭。
[注释]钧:古代重量单位,三十斤(即十五千克)为一钧。
[提示]比喻形势或情况已极其危急。
49、手不释卷
三国时,吴国大将吕蒙,善于领兵作战,立下不少战功。
但他有一个毛病:不愿读书。
吴王孙权对他说:你掌管军政大权,应该多读兵书和史书。
他回答:抽不出时间。
孙权说:光武帝领兵打仗时,手都从来不离开书,你比他还忙吗?从此,吕蒙努力学习,成了一个有学问的将领。
[注释]释:放开。
卷:书本。
[提示]形容勤奋学习或看书入迷。
50、天衣无缝
古时候,有个年轻人名叫郭翰。
盛夏的一个晚上,他在大树底下乘凉。
突然间,一个美丽的仙女从天上飘然而来。
郭翰发现仙女的漂亮衣裙竟然连一条衣缝也没有,他惊奇地问道:你的衣服怎么没有衣缝呢?仙女笑道:我穿的是天衣,天衣不是用针缝的,怎么会有衣缝呢?
[提示]比喻事物非常自然完美,无任何纰漏破绽可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