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成语故事合集

合集下载

小学生成语故事(精选16篇)

小学生成语故事(精选16篇)

小学生成语故事小学生成语故事(精选16篇)小学生成语故事篇11.愚公移山太行、王屋两座山,方圆七百里,高七八千丈,本来在冀州的南边,黄河的北边。

北山一位叫愚公的人,年纪将近九十岁,面对着山居住。

他苦于山的北面交通堵塞,出来进去都要绕路,就聚集全家来商量说:“我跟你们尽全力铲除险峻的大山,使道路一直通向豫州的南部,到达汉水南岸,可以吗?”大家纷纷表示赞成。

他的妻子提出疑问说:“凭借您的`力量,连魁父这座小山都不能铲平,又能把太行、王屋这两座山怎么样呢?况且把土石放到哪里去呢?”众人纷纷说:“把它扔到渤海的边上去,隐土的北面。

”于是愚公率领子孙中能挑担子的三个人上了山,凿石掘土,用箕畚装了土石运到渤海的边上,邻居姓京城的寡妇有个孤儿,才七八岁,也跳跳蹦蹦前去帮助他们。

冬夏换季,他们才往返一次。

河曲智叟知道这件事后嘲笑并阻止愚公,说:“你太不聪明了!就凭你残余的年岁和剩下的力量,甚至不能毁掉山上的一棵草木,又能把山上的泥土、石头怎么样呢?”北山愚公长叹说:“你思想顽固,顽固到了不可改变的地步,还不如寡妇、孤儿。

即使我死了,我还有儿子在;儿子又生孙子,孙子又生儿子;儿子又有儿子,儿子又有孙子;子子孙孙没有穷尽,然而山却不会增加高度,何必担忧挖不平?”河曲智叟没有话来回答。

手里拿着蛇的山神听说了这件事,怕他不停地干下去,向天帝报告了这件事。

天帝被他的诚心所感动,命令大力神夸娥氏的两个儿子背负着两座山,一座放在朔东,一座放在雍南。

从此,冀州的南部,到汉水南岸,没有高山阻隔了。

2.凿壁偷光匡衡勤奋好学,但家中没有蜡烛照明。

邻家有灯烛,但光亮照不到他家,匡衡就把墙壁凿了一个洞引来邻家的烛光,让烛光照在书上来读。

同乡有个大户人家叫文不识,家中有很多书。

匡衡就到他家去做雇工,又不要报酬。

主人对这件事感到很奇怪,问他为什么这样,他说:“我希望能得到诵读一遍你家的书的机会。

”主人听了,深为感叹,就把书借给他读。

匡衡最终成了大学问家。

中小学语文100个成语故事

中小学语文100个成语故事

中小学语文100个成语故事语文学习最重要的就是基础和积累,成语作为孩子语文学习中的重点之一,在孩子们的平常考试中也不可避免,无论是小学,还有初中或高中,都会用到。

今天就给大家整理了100个常用的成语,并且附上了故事讲解,家长可以收藏起来,平时的时候多让孩子记一记,相信一定会对孩子的学习有所帮助!1.专心致志古时候有个围棋高手,名叫秋,人们称他弈秋。

他有两个徒弟,其中一个专心好学,棋艺提高很快;另一个虽然也天天听课,但很不专心。

他看着老师,心里却想着天上有没有大雁飞来,老师的话一句也没听进去,棋艺自然也没有丝毫提高。

[注释]致:尽,极。

志:志趣,心意。

[提示]指用心专一,注意力不分散。

2.哄堂大笑宋朝时候,有个叫冯相的官员。

有一天,他穿着一双新靴子走进办公的衙门。

一个同僚问他:“您买这双新靴子花了多少钱?”他抬起一只脚说:“九百。

”那个同僚惊奇地说:“怎么我这双靴子花了一千八百呢?”冯相又抬起另一只脚说:“这只也是九百。

”满屋的人都大笑起来。

[提示]形容屋子里的人同时都大笑起来。

3.双管齐下唐朝有一位著名的画家名叫张璪,他擅长画山水、松石,特别是画松树尤其叫人称绝。

张璪作画的时候,有与众不同的地方,能左右手各握一管笔,可以同时在纸上作画。

一管笔画苍翠的松枝,另一管笔画枯干虬枝,画出的松树惟妙惟肖,谁看了他的画都感到惊奇,人们都说他是神笔。

张璪还有两个画画的绝招:一是用无笔头的秃笔绘画;二是用手指画画。

他拿一块白绢,用手指蘸上颜料,左抹右涂,一会儿就作成一幅山水树木的作品。

[注释]管:指笔。

[提示]比喻两件事情同时进行。

4.栩栩如生我国古代哲学家庄子在自己著作中曾经写出了这样一个故事:“昔者庄周梦为蝴蝶,栩栩然蝴蝶也,自喻适忘与!”意思是说,庄周做了一场梦,梦见自己变成一只美丽的蝴蝶,比真的蝴蝶还美,活灵活现,在空中翩翩起舞。

他觉得非常快活得意,简直忘记了世界还有庄周这么一个人。

襄王听了庄辛的话,感到十分振奋,封他为阳陵君,采用了他的计谋,收复了不少失地。

100个经典儿童成语故事精选

100个经典儿童成语故事精选

100个经典儿童成语故事精选成语故事是中国传统文化流传下来的宝贵财富,因其具有趣味性,又富有寓意,一直备受儿童们的喜欢。

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100个经典儿童成语故事精选,希望能帮助到大家!1. 专心致志古时候有个围棋高手,名叫秋,人们称他弈秋。

他有两个徒弟,其中一个专心好学,棋艺提高很快;另一个虽然也天天听课,但很不专心。

他看着老师,心里却想着天上有没有大雁飞来,老师的话一句也没听进去,棋艺自然也没有丝毫提高。

[注释]致:尽,极。

志:志趣,心意。

[提示]指用心专一,注意力不分散。

2. 哄堂大笑宋朝时候,有个叫冯相的官员。

有一天,他穿着一双新靴子走进办公的衙门。

一个同僚问他:“您买这双新靴子花了多少钱?”他抬起一只脚说:“九百。

”那个同僚惊奇地说:“怎么我这双靴子花了一千八百呢?”冯相又抬起另一只脚说:“这只也是九百。

”满屋的人都大笑起来。

[提示]形容屋子里的人同时都大笑起来。

3. 双管齐下唐朝有一位著名的画家名叫张璪,他擅长画山水、松石,特别是画松树尤其叫人称绝。

张璪作画的时候,有与众不同的地方,能左右手各握一管笔,可以同时在纸上作画。

一管笔画苍翠的松枝,另一管笔画枯干虬枝,画出的松树惟妙惟肖,谁看了他的画都感到惊奇,人们都说他是神笔。

张璪还有两个画画的绝招:一是用无笔头的秃笔绘画;二是用手指画画。

他拿一块白绢,用手指蘸上颜料,左抹右涂,一会儿就作成一幅山水树木的作品。

[注释]管:指笔。

[提示]比喻两件事情同时进行。

4. 栩栩如生我国古代哲学家庄子在自己著作中曾经写出了这样一个故事:“昔者庄周梦为蝴蝶,栩栩然蝴蝶也,自喻适忘与!”意思是说,庄周做了一场梦,梦见自己变成一只美丽的蝴蝶,比真的蝴蝶还美,活灵活现,在空中翩翩起舞。

他觉得非常快活得意,简直忘记了世界还有庄周这么一个人。

襄王听了庄辛的话,感到十分振奋,封他为阳陵君,采用了他的计谋,收复了不少失地。

[注释]栩栩:活泼生动的样子。

[提示]形容文学、艺术作品对人和其他生物的形象,表现得非常逼真,好像活的一样。

1-6年级的成语故事(10篇)

1-6年级的成语故事(10篇)

1-6年级的成语故事(10篇)成语就是既成之语,大部分是四字的.后人觉得前人说的某句话语词精炼,表意恰到好处,就会把这句话拿过来用.一个成语一般开始是在读书人之间使用,因为大家都知道出典何处,自然能领会别人的意思.到后来用的久了,所有人都这么用,就成了汉语里的固定词汇了.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内容,希望能为大家提供到帮助!1-6年级的成语故事1曳尾涂中【成语故事】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庄子很有才学,楚威王想请他来辅佐朝政,派两个使者带上许多珍珠玉帛,在濮水岸边见到隐居在此钓鱼的庄子,庄子对使者打比方说他愿意像保全性命曳尾涂中的乌龟,过着隐居生活。

使者只好悻悻而去。

1-6年级的成语故事2颐指气使【成语故事】唐朝末年,朱温杀了宰相崔胤,强迫唐昭宗迁都洛阳,朱温不放心,派李振到洛阳去监视唐昭宗及百官。

李振仗着朱温的权势,趾高气扬,目空一切,他经常用动动下巴和盛气凌人的态度去指使别人,遇到不顺眼的就训斥。

1-6年级的成语故事3言之成理【成语故事】战国时期,郑国大夫邓析能言善辩,聚众讲学,倡导法治,帮助老百姓打官司,与传统的礼治唱反调。

他的见解与主张都是言之成理,创立新刑书《竹刑》,主张刑法改革,施行法治,遭到郑国当权的贵族们的强烈反对。

1-6年级的成语故事4自顾不暇【成语故事】春秋时期,孔子带领弟子们周游列国,在陈国闲居时,弟子冉求从鲁国回来,说鲁国宗庙失火之事,孔子说一定烧了桓公、僖公的庙。

冉求说夫子料事如神,季桓子刚死,季府乱成一片,自顾不暇,根本不会去救火。

1-6年级的成语故事5为富不仁【成语故事】战国时期,诸侯滕国国君想实行仁政,手下人把孟子推荐给他,他虚心请教怎样实行仁政。

孟子说想一心发财的人是不能实行仁政的就是说“为富不仁,为仁不富”,实行仁政的君主征收赋税是有限度的,只有老百姓富了国家才能富强。

1-6年级的成语故事6同舟共济【成语故事】春秋时期,有人问孙武怎样用兵才能不败,孙武回答说用兵布阵应该像蛇一样反击猎手,蛇形阵能够首尾兼顾成为一个整体,孙武说吴国人与敌对的越国人同舟遇到风浪都能同舟共济,何况这些无仇的士兵呢?1-6年级的成语故事7作威作福【成语故事】11岁汉顺帝继位后,大权落在宦官孙程手中。

小学成语故事15篇

小学成语故事15篇

小学成语故事15篇小学成语故事1(一)【买椟还珠】传说楚国有个珠宝商到郑国去卖珍珠,为了吸引顾客,他做一个很漂亮的用名贵木料做成的盒子,匣子还镶嵌着宝石和翡翠,看起来十分华贵。

一个郑国的买主抱着珍珠匣子便以高价买下,打开匣子取出珍珠还给楚国商人。

比喻没有眼力,取舍不当。

(二)【疑邻盗斧】从前有个乡下人,丢了一把斧子。

他以为是邻居家的儿子偷去了,于是处处注意那人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越看越觉得那人像是盗斧的贼。

后来,丢斧子的人找到了斧子,原来是前几天他上山砍柴时,一时疏忽失落在山谷里。

找到斧子后,他又碰见了邻居的儿子,再留心看看他,怎么也不像贼了。

疑邻盗斧:不注重事实根据,对人、对事胡乱猜疑。

(三)【拔苗助长】春秋时期,宋国有一个农夫,他总是嫌田里的庄稼长得太慢,今天去瞧瞧,明天去看看,觉得禾苗好像总没有长高。

他心想:有什么办法能使它们长得高些快些呢?有一天,他来到田里,把禾苗一棵一棵地往上拔。

一大片禾苗,一棵一棵地拔真费了不少的力气,等他拔完了禾苗,已经累得筋疲力尽了,可是他心里却很高兴。

回到家里还夸口说:“今天可把我累坏了,我帮助禾苗长高了好几寸!”他儿子听了,赶忙跑到田里去看,发现田里的禾苗全都已经枯死了。

(四)【不可救药】周朝有位卿士叫凡伯。

凡伯不但有诗才,而且善于治理国事。

后来,他在周厉王身边辅佐朝政。

可是,周厉王飞横跋扈,枉法断事。

奸臣则百般诌媚讨好。

凡伯直言相劝,列数朝政弊端,奸臣却在周厉王耳边说他的坏话。

周厉王对凡伯十分厌烦,从此,奸臣出入宫廷,不把凡伯放在眼里。

凡伯十分愤慨,写了一首诗,后来收入《诗经》。

诗中抨击奸臣说:“作恶多端,不可救药!”“不可救药”:病重到不能用药救活。

后比喻事物坏到无法挽救的地步。

(五)【黔驴技穷】从前贵州一带没有毛驴,有一个好事者从北方运来一头毛驴放到山脚下吃草,山上的老虎发现了这个怪物,开始只有远远的望着,然后慢慢地靠近毛驴,被毛驴大叫吓了一跳,最后发现毛驴只能用蹄踢,再也没有别的本事就跳上去饱餐一顿。

少儿成语故事大全100篇

少儿成语故事大全100篇

少儿成语故事大全1、滥竽充数战国时期,齐宣王非常喜欢听人吹竽,而且喜欢许多人一起合奏给他听,所以齐宣王派人到处搜罗能吹善奏的乐工,组成了一支三百人的吹竽乐队。

而那些被挑选入宫的乐师,受到了特别优厚的待遇。

当时,有一个游手好闲、不务正业的浪荡子弟,名叫南郭。

他听说齐宣王有这种嗜好,就一心想混进那个乐队,便设法求见宣王,向他吹嘘自己是一名了不起的乐师,博得了宣王的欢心,把他编入了吹竽的乐师班里。

可笑的是,这位南郭先生根本不会吹竽。

每当乐队给齐宣王吹奏的时候,他就混在队伍里,学着别的乐工的样子,摇头晃脑,东摇西摆,装模做样地在那儿吹奏。

因为他学得维妙维肖,又由于是几百人在一起吹奏,齐宣王也听不出谁会谁不会。

就这样,南郭混了好几年,不但没有露出一丝破绽,而且还和别的乐工一样领到一份优厚的赏赐,过着舒适的生活。

后来,齐宣王死了,他儿子齐潜王继位,潜王同样爱听吹竽。

只有一点不同,他不喜欢合奏,而喜欢乐师门一个个单独吹给他听。

南郭先生听到这个消息后,吓得浑身冒汗,整天提心吊胆的。

心想,这回要露出马脚来了,丢饭碗是小事,要是落个欺君犯上的罪名,连脑袋也保不住了。

所以,趁潜王还没叫他演奏,就赶紧溜走了。

2、 画蛇添足战国时楚国有位管祠堂的人,在祭祀后把酒分给底下办事的人,但酒不够分,于是他们想出一个办法来:大家在地上画蛇,画得最快的人就可以喝酒。

其中一人画得最快,正打算拿酒来喝,因见其它人还未画好,他就再为蛇添上脚,此时另一人刚好画好了,便从他的手上把酒抢过来,并说:“蛇本来没有脚,你为甚么要为它添上脚呢?”说完就把酒喝掉了。

3、守株待兔春秋时代有位宋国的农夫,他每天早上很早就到田里工作,一直到太阳下山才收拾农具准备回家。

有一天,农夫正在田里辛苦的工作,突然却远远跑来一只兔子。

这只兔子跑得又急又快,一个不小心,兔子撞上稻田旁边的大树,这一撞,撞断了兔子的颈部,兔子当场倒地死亡。

一旁的农夫看到之后,急忙跑上前将死了的兔子一手抓起,然后很开心的收拾农具准备回家把这只兔子煮来吃。

儿童成语故事30则

儿童成语故事30则

儿童成语故事30则
成语故事--亡羊补牢
成语故事--尸位素餐
成语故事--井底之蛙
成语故事--天涯海角
成语故事--内助之贤
成语故事--火树银花
成语故事--买椟还珠
成语故事--不入虎穴,不得虎子
成语故事--司空见惯
成语故事--巧取豪夺
成语故事--四面楚歌
成语故事--一鸣惊人
成语故事--狐假虎威
成语故事--名落孙山
成语故事--杞人忧天
成语故事--月下老人
成语故事--一饭千金
成语故事--一字千金
成语故事--一钱不值
成语故事--一丘之貉
成语故事--一败涂地
成语故事--一暴十寒
成语故事--一事无成
成语故事--一发千钧
成语故事--一木难支
成语故事--一网打尽
成语故事--入吾彀中
成语故事--九牛一毛
成语故事--三生有幸成语故事--三折其肱成语故事--三人成虎成语故事--三顾茅庐成语故事--三令五申成语故事--口蜜腹剑成语故事--大公无私成语故事--士别三日成语故事--上行下效成语故事--上下其手成语故事--小时了了。

四字成语故事大全版_著名成语典故

四字成语故事大全版_著名成语典故

四字成语故事大全版_著名成语典故中国历史悠久,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成语的存在为汉语增添了一丝精彩。

下面给大家带来一些关于四字成语故事大全版,供大家参考。

四字成语故事1数典忘祖(鲁昭公十五年)十二月,晋国的荀跞到成周,安葬穆后,籍谈作为副使。

安葬完毕,除去丧服。

周天子和荀跞饮宴,把鲁国进贡的壶作为酒杯。

周天子说:“伯父,诸侯都有礼器进贡王室,唯独晋国没有,为什么?”荀跞向籍谈行礼请他来回答。

籍谈回答说:“诸侯受封的时候,都接受了王室赏赐的宝器,用来镇抚国家,所以能把彝器晋献给天子。

晋国处在深山,与戎狄为邻,而远离王室。

天子的福分感受不到,拜谢戎狄还来不及,怎么能进献彝器呢?”周天子说:“叔父,你忘了吗?叔父唐叔,是成王的同母兄弟,难道反而没有得到赏赐吗?密须的名鼓和它的大辂车,是文王所用来检阅军队的。

阙巩的铠甲,是武王用来攻克商朝的。

唐叔接受了,把它们放置在晋国的土地上,境内有着戎人和狄人。

这以后襄王所赐的大辂、戎辂之车,斧钺、黑黍酿造的香酒、红色的弓、勇士,文公接受了,保有南阳的土田,安抚和征伐东边各国,这不是得到的赏赐还是什么?有了功勋而不废弃,有了功劳而记载在书策上,用土田来奉养他,用彝器来安抚他,用车服来表彰他,用旌旗来显耀他,子子孙孙不要忘记,这就是福。

这种福不给予叔父,还给谁呢?而且从前你的高祖孙伯黡掌管晋国典籍,参与国家大政,所以称为籍氏。

等到辛有的第二个儿子董到了晋国,于是就有了称作董氏的史官。

你是司典的后氏,为什么忘了呢?”籍谈回答不出。

客人退出去以后,周天子说:“籍谈恐怕会没有后代吧?举出旧典却忘记了祖宗。

”四字成语故事2首鼠两端灌夫,汉初颍阴(今河南许昌市)人。

父亲灌孟,本姓张,在“颍阴侯”灌婴家作门客,后来就改姓灌。

汉景帝时,讨伐吴、楚七国叛乱,灌夫父子同时从军,共同属窦婴麾下。

在这次战事中,灌孟阵亡,灌夫也因深入敌阵,奋不顾身,受了重伤。

灌夫的勇名,当时传遍天下,大将军窦婴很赏识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小学成语故事合集
土崩瓦解
商纣王是商朝的末代君主,是一个暴虐无道的昏君。

他贪恋酒色、荒淫无度,整日花天酒地,寻欢作乐,不理朝政。

他听信谗言,重用奸臣,残害忠良,戮杀无辜,他强征暴敛,动用巨资,强迫百姓为自己修建宫苑,他惨无人道,制造种种酷刑,以观看人受刑后的痛苦为乐。

在他暗无天日的统治下,百姓无不怨声载道,苦不堪言。

虽说商朝的国土辽阔广袤,左起东海,右至杳无人烟的沙漠,南从五岭以南的交趾,北至遥远的幽州,军队沉着关一直驻扎到蒲水。

士兵不下数万,但打起仗来,因为兵士不愿意为纣王战死,所以“倒矢而射”把兵器扔在一边。

商朝军队士气如此低落,商朝的政权自然是岌岌可危了。

所以,当周武王左手擎着用黄金作装饰的大戟,右手节用牦牛尾装饰的白色旌旗、坐着战车,势不可挡地杀来时,所到之处,无不披靡,讷纣王军队的溃败,商纣王政权的倒台,就如瓦片的碎裂,泥上倒塌,迅速而无法挽救。

刮目相看
三国时期,吕蒙是吴国有名的大将军,因为家里很穷,没有规定让他念书,所以,常常被人笑说吴国的吕蒙只不过是会打仗而已,其
实也没多了不起。

为了这句玩笑话,他一直非常生气。

有一天,吴国的君主孙权庄重地说:“你现在已经是吴国的大将军,拥有很高的权利,假如只有一身武功是不够的,还希望你可以多读点书。

”刚开始,吕蒙还说自己太忙,想要推掉孙权的要求,最后受到孙权的鼓励,发奋图强。

后来,当他和鲁肃一起讨论军事的时候,鲁肃不免觉得吕蒙已经有了很大的改变,跟过去完全不同。

吕蒙听到鲁肃的话,也快乐地说:“只要过了三天,人也是会变的,应该要用不一样的眼光对待啊!”
同甘共苦
战国时,燕国太子姬平继承了王位,史称燕昭王。

怎么治理,才能富民强国,燕昭王真感到束手无策。

一天,他听说郭隗善出点子,很有计谋。

于是赶紧派人去把郭魄请来,对他说:“你能否替我找到一个有本领的人,帮我强国复仇?”郭魄说:“只要你广泛选拔有本领的人,并且要亲自去访问他,那么,天下有本领的人就都会投奔到燕国来。

”“那么我去访问哪一个才好呢?”郭隗答复说:“先重用我这个本领平平的人吧!天下本领高强的人看到我这样的人都被您重用,那么,他们肯定会不顾路途遥远,前来投奔您的。


燕昭王立即尊郭隗为教师,并替他造了一幢华美住宅。

消息一传开,乐毅、邹衍、剧辛等有才能的人,纷纷从魏、齐、赵等国来到燕国,为燕昭王效力。

燕昭王很快乐,都委以重任,开关备至;无论谁家有婚丧娶等事,
他都亲自过问。

就这样,他与百姓同事安泰,共度苦难二十八年,终于把燕国治理得国富民强,受到举国上下的一致拥护。

出尔反尔
战国时,有一年邹国与鲁国发生了战争。

邹国吃败仗,死伤了不少将士。

邹穆公很不快乐,问孟子道:“在这次战争中,我手下的官吏被杀死了三十三个,可是老百姓却没有一个为他们去拼命的,他们眼看长官被杀,而不去营救,可恨得很。

要是杀了这些人吧,他们人太多,杀也杀不完;要是不杀吧,却又十分可恨。

您说该怎么办才好呢?”
孟子答复说:“记得有一年闹灾荒,年老体弱的百姓饿死在山沟荒野之中,壮年人外出逃荒的有千人之多,而大王的粮仓还是满满的,国库也很充足,管钱粮的官员其实不把这严重的灾情汇报给您。

他们高高在上,不关心百姓的疾苦,而且残害百姓。


孟子在回忆了这辛酸的往事后,接着又说:“您记得孔子的弟子曾子说过的话吗?他说,要警觉呀!你怎样对待别人,别人也如何对待你。

如今百姓有了一个报复的时机,就要用同样的手段来对待那些长官了。

”孟子最后告诉邹穆公说:“所以,大王不要去责怪他们、惩罚他们。

假如实行仁政,您的百姓就会爱护他们的长官,并且愿意为他们献出生命。


探骊得珠
很久很久以前,有一户人家住在黄河边上,靠割芦苇、编帘子簸
箕为生,日子过得非常贫困。

有一天,儿子在河边割芦苇,烈日当空,晒得他头昏眼花,于是他就坐下来休息。

他望着眼前的河水在阳光下闪耀着粼粼波光,想起父亲说过,在河的最深处有许多珍宝,可是谁也不敢去,因为那里住着一条凶猛的黑龙叫骊龙,他想,要是潜到河底,找到珍宝,我们一家人就用不着像现在这样一天干到晚,三顿还吃不饱,不如豁出去试一试。

他把心一横,三下两下脱了衣服,一头扎进冰冷的河里。

开始他还看得见四周的小鱼在游来游去,再往深处,光线变得越来越暗,水也越来越凉,最后,他什么都看不见了,四周一团乌黑。

他心里有点害怕,不知该往哪儿游。

就在这时,不远处有一个圆圆的物体在闪闪发光,定睛细看,啊,原来是明珠!他憋足一口气游过去,双手抱住明珠,使劲一拽,明珠就到了他怀里。

他迅速浮出水面,上岸后撒腿就往家跑。

父亲一见明珠,就问他是从哪儿得到的。

他把经过一五一十地向父亲讲述一遍。

父亲听了说:好险哪!这颗价值千金的明珠是长在黑龙下巴底下的,你摘它的时候黑龙必定是睡着了。

它要是醒着,你可就没命了。

后来居上
汲黯是西汉武帝时代人,以刚直正义、敢讲真话而受人尊重。

他为人和做官都不拘小节,讲务实效。

虽然外表上不那么轰轰烈烈,却能把一个郡治理得有条不紊,因此,朝廷把他从东海太守调到朝廷当主爵都尉一种主管地方吏任免的官职。

有一次,汉武帝说要实行儒家的仁义之政,为老百姓办好事了。

没等皇帝把话说完,汲黯就说:陛下内心里那么贪心多欲,外表上却要装得实行仁政,这是何苦呢?一句话把皇帝噎了回去。

汉武帝登时脸色大变,宣布罢朝,满朝文武都为汲黯捏着一把汗,担忧他会因此招来大祸。

武帝回到宫里以后,对身边的人说精选作文人网你也可以投稿,汲黯这个人也不免太粗太直了。

从此以后,汲黯的官职再也没有提升。

他当主爵都尉的时候,公孙弘、张汤都还是不起眼的小官,后来,他们一个劲儿住上升,公孙弘当上了丞相,张汤做上了御史大夫,可他汲黯还蹲在原地没动窝。

有一天,汲黯对武帝说,陛下使用群臣,跟码劈柴一样,是后来者居上啊!汉武帝当然听得出这是发牢骚。

于是,转脸对臣下们说:人真是不能不学习啊!你们听汲黯说话,越来越离谱了!
[中小学成语故事合集]相关文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