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像摄影的光比

合集下载

人像摄影用光

人像摄影用光

A
2
测光控制光比
A
3
测光控制光比
A
4
光比
A
5
光比
A
6
控制人像光比的方法
A
7
控制人像光比的方法
A
8
人像摄影的光线造型
主光:它是布光中占支配地位的光,常称为“基调光”或 “造型光”。
补光(辅助光):就是通常位于或邻近相机轴心线的、对被摄 对象作总体照明用的光源,其目的在于使阴影部的细节能获 得恰当的曝光。
17
各种方向光线下的人像造型效果
• 正面平光人像 • 侧光人像 • 侧逆光人像 • 逆光、轮廓光人像 • 顶光人像 • 散射光人像 • 高调和低调效果
A
18
正面平光人像
A
19
正面平光人像
A
20
正面平光人像
A
21
正面平光人像
A
22
正面平光人像
A
23
正面平光人像
A
24
正面平光人像
A
25
正面平光人像
A
26
正面平光人像
A
27
侧光人像
A
28
侧光人像
A
29
侧光人像
A
30
侧光人像
A
31
侧光人像
A
32
侧光人像
A
33
侧逆光人像
A
34
侧逆光人像
A
35
侧逆光人像
A
36
侧逆光人像
A
37
侧逆光人像
A
38
侧逆光人像
A
39
逆光、轮廓光人像
A

人像摄影的光质与光位讲解

人像摄影的光质与光位讲解

人像摄影的光质与光位讲解光是摄影的基础,在人像摄影中,光线的光质与光位都对画面有着很大的影响,特别是人像写真。

以下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一些关于人像摄影的光质与光位介绍,欢迎大家参阅。

光线的强度和光线的性质光线的强度光线的强度是指被摄体表面的受光程度,即照度。

照度是确定曝光的重要依据,它与光源的发光强度成正比,与距离的平方成反比,斜射面上的照度还与光线入射角的余弦函数有关。

摄影中光线的强度常用照度计量的EV(Exposure Value)值进行表述。

在外景婚纱的拍摄中时,可利用测光表或机内测光系统分析主光强弱,控制光比,强则削弱主光或在暗面进行补偿,弱则适度提高画面亮度或用新的光源替代主光。

光线的性质光线性质用硬(直射光)与柔(散射光)来表示。

如光线照射物体后有明显的阴影,则为硬光,如没有明显的阴影轮廓,则为柔光。

需要指出的是,光线的硬、柔与光线的强度没有直接的关系,柔光的光强也可以大过硬光。

阴天下的太阳光照度可以大大超过一只小功率的直射闪光灯。

自然光效与戏剧光效在人像摄影中,符合客观物理逻辑,有统一光源出处的照明风格,我们称之为自然光效,自然光效拍摄出的作品自然、清新,真实可信。

除了自然光效外还有另一种用光风格,即戏剧光效。

举例来说,如两位新人彼此注视对方,一方处于侧顺光位置,则在现实的视觉习惯中,另一方会处于侧逆光位置,这是符合日光照明实际特点的。

另一种情况,如两位新人彼此注视对方,一方处于侧顺光位置,另一方通过补光也处于侧顺光位置,虽然不符合自然情况下的光源逻辑,但两者面部都得到了较好的层次,这种注重照明效果,弱化逻辑关系的用光方式称之为戏剧光效。

两种光效各有特点,没有优劣之分。

使用反光板时,如只是适度补偿日光产生的暗部阴影,使层次更好,则可认为符合自然光效的用光风格。

如通过补偿使两人在对视时逆光部分亮度大幅度提升,两方均受到均匀照明,则符合戏剧光效的用光风格。

不同光质与光位拍摄人像写真的技巧一、用硬光拍摄所谓硬光,是指那些能够在景物表面产生明暗对比的阴影光线形成。

人像摄影用光技巧:高光-主光-阴影的光比

人像摄影用光技巧:高光-主光-阴影的光比

人像摄影用光技巧:高光-主光-阴影的光比光比不管对一名摄影师还是对一名摄影助理来说,在日常拍摄和具体陈述中,最难以理解和混淆概念的摄影理论,就是如何正确地表述光比--关于一种光和另一种光之间形成的综合传递关系。

我们化繁就简,从懂得如何用数字表述f光圈值,以及如何把它们列出一个逻辑序列入手,来帮助你清晰地描述出一个场景的用光,以便能让其他人可以重新复制它,或使你能够积累经验建立起自己的创作模式。

首先,记住一个重要的概念:每加大一级f光圈值,就意味着落在感光胶片表面或相机感光元件上的光量会成倍地增长。

当你改变镜头孔径,从f11开大到f8时,将有两倍的光通量通过镜头落到胶片上;相反,如果把光孔降低一级,从f11减到f16,那么通过的光量则会减少一半。

于是需要用改变数字的方式来描述这种变化。

我们先将每一个成倍的数字列成一个等比序列,每一个数字代表一挡(级)光量的变化,这样形成的数列是:1、2、4、8、16、32、64……再把这个序列稍加修整,加入一些1/2挡,变成下面的序列(其中带*号的是加入的1/2挡):1、1.5*、2、3*、4、6*、8、12*、16、24*、32、48*、64……对你来说,所有的布光方案中都有一个被称为“主光”或“关键光”的光源,它提供了针对这一场景和拍摄对象而设计的基本照明条件。

你应该根据这一光源来设置你的照相机的镜头光孔,并基于这一读数进一步设置其他灯光的曝光值(如高光点和辅助光等)。

正如我们在课程开头中讲到的一些例子,假如你为你的拍摄对象布置了一个主光,然后你用测光表测出从主光发出的光投射到拍摄对象身上的读数正好是f11,那么这个读数就是你的布光方案中主光的曝光值。

在整个布光设计中,主光值总是被设置为1。

要注意,一旦确定了主光的读数后,第一个要明确的就是阴影区(暗区)的曝光值。

它永远是紧跟着主光而定的。

而且阴影区的光比依主光而定,并且阴影的光比值要写在 1的右边。

从主光到阴影的光比所有的摄影布光方案都要求有暗光区(阴影区),它可以衬托出主体轮廓,并且提高画面的视觉兴趣,它会随着你对它的认识而变得更有价值。

人像摄影的光比

人像摄影的光比

人像摄影的光比摄影师采用适当的光比,就能充分利用彩色负片乳剂固有的曝光宽容度。

照明良好的人像照,因有讨人喜欢的光照效果和较好的色彩质量,顾客容易接受,通常能收到满意的效果。

光比:两只用来照明某一被摄对象的灯光,就其产生的总效应来说,它们之间的强度差,就称为光比。

这通常可用数字比来表示。

例如:3:1比率是指受到两支光总效应的被摄对象的部位,其亮度三倍于只受到一支光的部位.这也可以用光度单位来表示.例如:高光部位为300英尺/烛光,阴影部位为100英尺/烛光.但“3:1”表示式并不意味着光圈级差为3:1,正如下面要指出的。

通常,形成光比的两种光线,就是补光和主光。

补光:所谓补光,就是通常位于或邻近相机轴心线的、对被摄对象作总体照明用的光源,其目的在于使阴影部的细节能获得恰当的曝光。

仅有补光,其提供的照明相当平淡。

因为来自摄影光轴的照明,无法显示一个立体对象的令人满意的轮廓或造型。

这种光线不能产生重要的高光,所以许多摄影师采用一种相对柔和的,或者比较漫散的光源。

白色反光伞,天光装置,或大范围的漫射光线常被用作补光。

主光:它是布光中占支配地位的光,常称为“基调光”或“造型光”。

这两个术语都对,因为主光确实决定着景物的“调子”(高调或低调),而其位置会产生高光和阴影所形成的造型轮廓。

相对地说,如将较柔软和的光源选作为补光,则较“刺目”的光线常被选作为主光。

抛物面反射器、小型银色反光伞以及会产生闪烁高光的灯,均可选作为主光。

比数:光比概念的混淆不清,源自说明光比的那些数字。

应当记住:主光只是用来照明被摄对象的高光部位或明亮部位,它不能照明被摄对象的阴影部位。

还应当记住:补光如位于相机轴心线之上,可照明镜头所能见到的一切,即高光部分和阴影部分。

以数字表示的光比,是指照射在高光部位的总光量,与阴影部位的光量之比。

高光部分能同时接受主光和补光所造成的总效应,而阴影部分则只能接受到补光的效应。

如能理解平方反比定律,则控制正确的光比就不是一件难事了。

线上考试——人像摄影

线上考试——人像摄影

一、单选题(共5题,80.0分)1、当模特开始时因为紧张,最好先采用_________姿势。

双手抱臂单手叉腰手部用力做出造型手部自然垂放标准答案:A2、一般在布光计划中,首先需要做的是布______。

辅光主光背景光轮廓光标准答案:B3、摄影过程中通常使用的虚化技巧不可以通过以下_______的方式实现。

改变光圈改变物距可以改变角度进行遮挡调高感光度标准答案:D4、拍摄舞台上的人时,要使拍摄主体人物面部曝光正确就必须要采用_________。

中央平均测光局部测光点测光分割测光标准答案:C5、1839年,发明了第一台照相机的是______。

布列松塞尚达盖尔爱迪生标准答案:C二、多选题(共1题,20.0分)1、彩色低调人像的影调组成应以_______为主。

中等明度的颜色黑色明度低的深色中灰标准答案:A,B,C一、单选题(共5题,80.0分)1、躺姿一般可分为_____。

侧躺和正躺侧躺和背躺正躺和背躺侧躺和卧躺标准答案:A2、拍摄舞台上的人时,在光圈的处理上,一般会选择_________。

F5、6F4FF16标准答案:A3、镜头的最佳光圈一般位于____左右。

F2.8F16F4F8标准答案:D4、在进行重彩人像拍摄时,加深画面颜色的方法为______。

减少曝光量加大光圈提高快门速度使用蓝色滤色纸标准答案:A5、布修饰光属于布光计划的第______步。

二三四五标准答案:D二、多选题(共1题,20.0分)1、在进行室外暖调人像拍摄时,可选择______时段来选择合适的光线。

日出中午黄昏夜晚标准答案:A,C一、单选题(共5题,80.0分)1、柔调人像光比一般可掌握在_________。

1:1-2:13:1-4:11:1-3:12:1-4:1标准答案:A2、拍摄儿童时光线尽量选择_________。

散射光直射光AB都可AB都不对标准答案:A3、拍摄坐姿人像时,如果背景是大面积的暗色,应该适当_________。

户外人像摄影闪光灯使用技巧

户外人像摄影闪光灯使用技巧

户外人像摄影闪光灯使用技巧只会利用自然光拍照片的人不见得会利用闪光灯,而能够很好掌握闪光灯的人一定懂得自然光。

下面就让带大家一起了解下吧。

户外人像摄影闪光灯使用技巧一、白天户外人像补光——闪光灯作为补光不要以为只有在光线较暗的情况下才需要使用闪光灯,有时在光线充足的情况下,也必须使用闪光灯进行补光。

一种情况是在进行逆光拍摄时,主体与背景的反差很大。

如果顾及主体进行曝光,那么背景必然曝光过度,而正常还原了背景,主体又曝光不足,这时就需要用闪光灯进行补光了。

如下图,当时拍摄环境是下午四点半的阳光下,环境光虽然随着日落暗了下来,但是逆光的冲击,光线依然很亮。

人物逆光,脸部偏暗,拍摄这张照片时,先对环境测光,测光数据是光圈F3.5,快门是1/250,测光完成后,把相机切换到M档,设定好光圈快门,打开闪光灯,TTL模式,减1.5档输出,最终拍摄完成的图片,人物脸部曝光正常,环境氛围也得到了较好的体现。

逆光在女生的头发和毛衣周围勾勒出一圈温暖的线条,与背景隔离开来,同时也突出了人物主体,正面闪光灯补光。

拍摄构图时,注意用拍摄对象稍微挡住部分太阳的主体,以免眩光太厉害。

拍摄参数:尼康D3数码相机尼克尔85/1.4镜头若是以人像的脸部为测光的依据,则背景会过曝,没有细节。

若是以蓝天为测光的依据,则人像的脸部会曝光不足,甚至成为剪影。

使用TTL 闪光灯或自动闪光灯对主体补光是一个有效的方法:1. 先针对背景来做测光。

然后切换至M 模式,将光圈、快门值设定在方才的测光结果( 需要注意快门必须是在闪光灯的同步快门范围内) 。

2. 使用TTL 闪光灯或自动闪光灯对准拍摄主体进行补光。

拍摄参数:尼康D3数码相机尼克尔24-70/2.8镜头光圈F3.2 快门1/200秒情侣片的拍摄,运用逆光的拍摄技巧突出画面温暖温馨的情感氛围.闪光灯减弱1档输出.注意项:逆光摄影时,为了丰富画面层次和获得良好的色彩还原,需用闪光灯作补光。

摄影基础光比

摄影基础光比

摄影基础光比
光比是指摄影作品中明暗关系的强度对比。

在摄影中,光比是拍摄出优秀作品的必要因素之一。

下面就简单介绍一下摄影基础知识中的光比。

1. 定义
光比是指在照片中,最明亮和最暗的区域之间的差异程度。

光比可以影响照片的明暗关系,同时也能够决定照片表现的效果。

2. 分类
光比可以分为低光比、中光比和高光比三种类型。

低光比指明暗度梯度较小,画面更加柔和。

中光比则是指明暗度梯度适中,画面呈现自然效果。

而高光比则指明暗度梯度较大,画面会出现明显的对比。

3. 应用
在摄影中,不同的拍摄场景需要使用不同的光比。

在拍摄人像或风景等画面明显的场景时,适当的中高光比能够表现出更鲜明的主题,加强画面效果。

而在拍摄食物、室内等场景时,低光比能够让画面更柔和自然。

4. 控制
光比可以通过不同的控制方式来达到理想的效果。

通过曝光时间、光圈、ISO等参数的调整可以控制拍摄场景的明暗情况。

另外,运用反光板、补光灯、调整拍摄角度等手法也能够达到控制光比的目的。

5. 注意事项
在拍摄中,过分追求高光比可能会造成画面过黑或过白。

过分追求低光比则可能会使画面缺乏表现力。

因此,摄影师需要根据不同场景进行仔细的拍摄规划,以达到理想的光比效果。

总之,光比是影响拍摄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

在拍摄中,摄影师需要根据不同的场景选择合适的光比方式,才能够达到优秀摄影作品的效果。

人像摄影的基本布光方法

人像摄影的基本布光方法

人像摄影的根本布光办法派拉蒙式布光:蝴蝶光一.柔光又称“妖艳光”,主光光源在人物的前上方,以45度角照明被摄对象,使其鼻子下方消失一个垂直的暗影(根本位于鼻子与上唇的中央地位),样子有点象展翅暂停的蝴蝶.蝴蝶光的应用:(1)鹅蛋脸型的年青女子头像(2)可以表示眼睛(3)可以填补皮肤上的毛孔瑕疵,皱纹(4)可以正面拍摄或拍摄3/4面(5)不太合适男性我们在布蝴蝶光时,主光光质可所以柔光的.柔光照耀面积大.光质严厉.反差小.蝴蝶光的平日的布光方法是主光源在镜头光轴上方,也就是在被摄者脸部的正前方,由上向下45°偏向投射到人物的面部,在鼻子下方形成的暗影似蝴蝶的外形,使人物脸部有必定的层次感.因为光在人物的前上方,往往会导致人物没有眼神光,所以,我们要在人物的下方放置一块反光板,如许既可以给人物补光削减反差增长层次,又可以形成人物的眼神光.蝴蝶光:主灯前上偏向下打,鼻子正下方留下蝴蝶似的暗影蝴蝶光的重点在于灯位的高度与距人物的远近,高下与远近的不合变更会影响鼻子下面的投影的长短和浓淡.如光位过高并且距人物过近,会导致人物的鼻影过大.过重,轻易损坏人物的面部构造并且使人物的脸型过于瘦削.如光位过低并且距人物过远,导致人物的鼻影根本消掉,根本是平光的后果,没有了蝴蝶光的特点,如许就不是影视光的特点了.留意事项1.蝴蝶光的应用要留意合营反光板的应用,如许才干包管唯美的后果.2.主光光质是柔光时,人物的立体感偏强.3.主光光质是柔光时,因照耀面积大,合适拍摄五官.脸型较尺度的人像.4.因为蝴蝶光的重要特点是在鼻子下方形成暗影,所以对所拍摄人物的鼻型请求较高.二.硬光我们在布蝴蝶光时,主光光质上还可以斟酌应用硬光的.硬光照耀偏向性强.光质硬.反差大.主光在被摄者脸部的正前方由上向下45°偏向照耀人物的面部 ,在鼻子下方形成的蝴蝶状的暗影浓厚.界线显著.人物脸部反差较大.立体感强.因为主光光质是硬光的,所以必定要留意应用多块反光板进行补光来均衡反差,丰硕层次.留意事项1.硬光蝴蝶光的应用更要留意合营反光板的应用,如许才干包管唯美的后果.2.硬光蝴蝶光光线相对生硬,不适于拍摄颧骨过于立体的人.不然,颧骨的投影过重,损坏唯美的后果.(3)光比大,如许对我们的测光.曝光请求更高.传统的蝴蝶光一般比较合适表示人物的正面形象,但随著攝影技巧和攝影不雅念的进步,也会衍生出多种不合的蝴蝶光,但主光位相对于被攝人物的臉部來說是不变的.蝴蝶光有硬光和软光之分,拍攝時要多用反光板为被攝人物补光,這样才干确保拍下唯美后果.二.伦勃朗布光法:主光光源充分照明背向镜头的那部分脸部,被摄人物脸部对着镜头的这部分消失暗影.其特点是:(1)改正圆或胖的脸型.(2)一般拍摄3/4的人脸.(3)合适拍摄低调人像.(4)不太合适女性,但可以加反光板以帮助补光.伦勃朗光线得名于世界有名的荷兰画家伦勃朗.天然界中它多指雨天或阴天乌云遮住阳光时,阳光从乌云中的缝细或边沿中以放射状照向地面,光线如光柱状,又有如神明或神使降临般的华美光线;而绘画.摄影等作品中,伦勃朗光线依附强烈的侧光照明使被摄者脸部的随意率性一侧呈现出三角形的暗影,它可以把被摄者的脸部一分为二,而又使脸部的两侧看上去各不雷同.假如用平均的整体照明,就会使被摄者的脸部两侧显得一样了.这种用光技巧相当有用,因为它凸起了每副面貌上的奥妙之处,即脸部的两侧是各不雷同的.其用光后果还可依据摄影者的意愿用帮助光随意率性调节.固然伦勃朗式用光的高反差情势令人感兴致,但恰当应用反光板和帮助光,尽量削减反差,能取得加强全部肖像的后果,从而拍出不合凡响的作品.一般采取伦勃朗式用光须要两盏灯照明,经改良后再加用第三盏灯用以调节反差.两盏照明灯中,一盏650瓦的石英主灯(A)置于摄影师左上方,直接照在被摄者脸部的右边,就像他正面的一盏柔光帮助灯(B)一样,只是后者置于摄影师的左例C白色的长条形反光板置于被摄者的左侧.它能把一些光线反射到脸部没有照明的一例.而头发灯(C)能经由过程反光板把光射到被摄者的脸上,减弱了显著的伦勃朗三角,并加亮了肖像的总体色调.男性单灯伦勃朗布光伦勃朗式用光,出自油画大师伦勃朗作品的用光方法,是一种前侧光,昏暗面的面颊处有一小块受光.“伦勃朗布光”亦称三角光布光,主光光线从人物斜上方射下,使人物的鼻子产生一道投影,并融入暗部,这就使人物的一边面颊上形成一块三角形亮区,我们日常平凡在太阳下会看到鼻子下有投影,这道投影会跟着太阳的地位逐渐拉长,三角光就是这个道理,只不过请求投影不克不及间断.这种光效可所以人物面部产生显著的立体感,并且依据不合的人物特点可以加强或减弱光比反差.这种光影构造,荷兰有名画家伦勃朗在创作中经常应用,并成为他的绘画特点,故有“伦勃朗光”之称.这种光效在描绘人物皮肤质感.表示人物形态和共性.神志方面都很好,是人像摄影中经常应用的用光办法.伦勃朗布光,同样的有硬光和软(柔)光之分.A.前三角光三角形亮区面根本是对着镜头偏向,我们可以称之为前三角光.如许的布光可以使被摄者脸部的随意率性一侧呈现出三角形的暗影.它可以把被摄者的脸部一分为二,而又使脸部的两侧看上去各不雷同,凸起了人物面貌上的奥妙之处.下面分离从三种不合的光质和不合的脸部角度来剖析.下面材料起源于:北京名人摄影化装文字:向诚摄影:邢亚辉材料供给:北京名人摄影化装艺术黉舍(一)硬光正面:1.硬光前三角光光效.光位图如下:硬光强度大.质感好,在前三角光中,硬光位于人物的前侧偏高的地位,可以产生高反差情势,暗影较重.边沿显著,如许一般合适男士或共性的表示,但恰当应用反光板和帮助光,尽量削减反差,能取得既立体又通亮的后果,从而拍出相符不合顾客的不合凡响的唯丽人像作品.同时人物的正面角度也会凸起眼睛,润饰脸型的感化.2.应用反光板补光,如图:[补光下降了反差,也合适女性了]因为是硬光照明,应用反光板对暗部进行补光,尽量接近人物,提亮暗部削减反差,下降感光刚性,恰当的保存反差和较强的立体感.3.应用灯光补光光效.光位如下图应用闪光灯(或摄影灯)对暗部进行补光,提亮暗部削减反差.经由过程调剂补光的强度使反差减弱,达到既立体又通亮的后果,使人物的正面形象得到充分的表示,从而相符顾客的唯美请求.留意事项1.硬光作为前三角光的主光源,人物的质感会得到加强.反差大,留意合理的均衡测光.2.应用反光板对暗部进行补光时,我们可以选择不合材质的反光材料和布光距离,以取得不合的后果.3.应用闪光灯对暗部进行补光,提亮暗部削减反差时,补光闪灯不克不及过强,以免使暗部的三角变更消掉,产生平光的后果.正面1.硬光前三角光光效.光位如下图正面硬光前三角光光效使人物反差大.大部分的暗部对着镜头,产生神秘.瘦削的感到.异常轻易使人物变瘦,但是因为大部分暗部朝向镜头,所以要留意合理的补光,女性需留意明暗反差不宜太强.2.应用反光板补光光效.光位如下图:因为是硬光照明,大部分暗部朝向镜头,应用反光板对暗部进行补光,尽量接近人物,提亮暗部削减反差,恰当的保存反差和较强的立体感.3.应用灯光补光光效.光位如下图应用闪光灯对暗部进行补光,提亮暗部削减反差.使人物的正面形象得到充分的表示,从而充分表现出人物的五官立体感使鼻梁挺立.留意事项1.鼻梁较低或面部较平的人用这种光拍照,可以在视觉上适量填补他们的缺点.2.对五官和脸型的请求较高.3.暗部的面积较大,所以应加大补光的感化.4.留意闪光灯的光不宜过强,需经常演习加以掌控.(二)柔光正面1.柔光前三角光光效如图人物正面在柔光主光源,照耀面积大.过度天然,肌肤优美.细腻,清纯.暗面眼下的一个倒三角形,天然地向下延长并以严厉的深暗的影调过渡,组成了明暗错落有序.立体感较强的光效.2.应用反光板补光如图3应用反光板对暗部进行补光,进步层次减弱反差.合理的选择反光板的材料和距离,依据主题控制反差.不雅察取景器中的影像以调剂反光板的地位.3.应用灯光补光光位图柔光做主光源照明时,帮助光根本也要应用柔光,如许才不会掠夺主光的照明光效.调节帮助光的输出功率,控制暗部的通亮层次,如下面上图暗部较亮,反差小.而下图暗部通亮,反差很小.通亮中稍有三角光的陈迹,如许即立体又通亮相符大众顾客的口胃.留意事项:1.光位不克不及过高,不然会导致三角拉长损坏嘴部的构造,过低则形成不了三角光的特点,所以要合理的选择灯的地位和高度.2.补光不克不及过强,不然损坏三角光的构造.3.人物正面拍摄,要留意面部的神色和机位的合理性.正面1.柔光前三角光光效.光位图人物正面时,面部轮廓显著.五官立体感强,尤其鼻子.鼻梁特殊凸现.所以,应用柔光三角光更能加强这种立体变更,同时也可以对人物的形体进行掩盖,使人物的形体变瘦.2.应用反光板补光光效.光位图人物正面三角光的大部分暗部对着相机,所以暗部过重.光比过大,不合适对唯丽人像的表示.应用反光板补光可以削减明暗反差.增长暗部的层次.柔光照耀面积较大,如许也请求反光板的面积要稍大,才会整体对人物进行平均补光.3.应用灯光补光光效.光位图为了相符影楼人像的唯美.靓丽,但是还要有立体和质感的请求,所以应用闪光灯或摄影灯对暗部进行平均的补光是很便利的.如图,画面通亮并有立体的光影后果.留意事项1.人物正面应用三角光,请求人物的轮廓.鼻梁等比例要尺度.2.暗部补光要合理,不克不及太甚掠夺主体.3.鼻梁较低或面部较平的人用这种光,可以在视觉上适量填补他们的缺点.(三)中断光[中断光比闪光灯更好控制]正面1.中断光前三角光光效.光位图人物正面,主灯位于人物的前侧方稍高的地位.应用1000W的中断光照明,光质严厉过渡细腻,立体感严厉,色温偏暖,合适拍摄画意人像作品.2.应用反光板补光光效光位图合营中断光应用反光板补光比较合适,光质都较为严厉,反差适中.层次丰硕.细腻.严厉,但又有立体的变更.3.应用灯光补光光效光位图主光应用中断光,那么我们还可以应用中断光对人物的暗部进行补光,控制补光的距离.合理的调剂明暗的反差.中断光的优势在于我们可从相机取景器中不雅察到光线在人物面部的散布情形.留意事项1.中断光光质较软,对人物的质感表示较弱,所以我们要包管中断光的强度以及要应用三角架.2.中断光色温偏低,所以我们要合理的选择数码相机的白均衡.3.合理的选择三角光可以对脸型较宽的人物进行合理的润饰.侧面1.中断光前三角光光效.光位图人物正面应用中断光照明,呈现出三角光的后果,光影后果显著.过渡严厉.立体感强.对人物的形体轮廓都有很好的表示.2.应用反光板补光光效.光位图应用反光板进行对暗部补光,提亮暗部凸起人物的五官.3.应用灯光补光光效.光位图应用灯光补光要留意和主光的色温一致,如许才干包管人物的亮部与暗部的颜色还原正常.留意事项1.在角度选择上,人物3/4的面部角度比较合适三角光的塑造.2.留意三角区下面的点,要根本与鼻子端部对齐,假如过长就会损坏脸型和五官构造.B.后三角光三角形亮区面在人物脸部的正面,根本是和镜头相向的,我们可以称之为后三角光.如许的布光可以使被摄者脸部的后面一侧呈现出三角形的暗影.因为大部分的脸的亮部对着镜头,所以它可以凸起人物面部的丰硕神色变更,增能人物的立体变更.下面分离从三种不合的光质照明来进行剖析.(一)硬光1.硬光后三角光光效.光位图应用硬光来塑造后三角光光效,面部的质感得到很好的加强.人物的明暗比较强,空间感好.但是一般情形下我们要应用补光对象进行合理的调节.拍摄男性人物,更显阳刚.应用反光板合营硬光补光,提亮暗部的层次,减弱反差,合适对五官的立体塑造,凸起眼神.如下图:3.应用灯光补光光效.光位图应用灯光补光,我们可以经由过程光明输出,便利的控制明暗反差和光比.从下面两张比较图,可以看出,不合强度的补光后果,可以依据主题灵巧选择.留意事项1.明暗光比不克不及过大,不然不合适唯美的顾客请求.2.依据人物的五官控制光比,如五官过平我们的光比可以稍大.3.反差大在测光和曝光上要严谨,包管高光的层次.(二)柔光1.柔光后三角光光效.光位图应用柔光来塑造后三角光光效,面部的皮肤层次得到很好的表示.人物的明暗比较较强,空间感较好.但是一般情形下我们要应用补光对象进行合理的调节.2.应用反光板补光光效.光位图应用反光板合营柔光补光,提亮暗部的层次,减弱反差,合适对五官的立体塑造以及皮肤的细腻表示,凸起神志.3.应用灯光补光光效.光位图应用柔光补光,我们可以经由过程光明输出或柔光布,便利的控制明暗反差和光比.如下图两张的比较,可以看出,不合强度的补光后果,可以依据主题灵巧选择.留意事项1.留意人物朝向镜头的脸庞假如过于肥胖,那么不合适应用这种三角布光.2.明暗光比较小时,则须要人物五官的立体感要强.(三)中断光1.中断光后三角光光效.光位图应用中断光来塑造后三角光光效,面部的皮肤层次得到很好的表示.光质较软合适皮肤较好的顾客,同时请求应用较强的大功率的中断光照明,包管较高的快门速度和小光圈.2.应用反光板补光光效.光位图应用反光板合营中断光补光,提亮暗部的层次,减弱反差,合适对五官的立体塑造以及皮肤的细腻表示,凸起神志.3.应用灯光补光光效.光位图应用中断光补光控制明暗反差和光比,同一色温是包管颜色还原的前提.也可以应用中断光的低色温的特点转变补光的色温达到混杂光的三角光后果.留意事项1.中断光后三角光的布光,要留意灯光的强度要有所包管.2.中断光后三角光的布光照明要留意人物的脸型的选择,不然会夸大脸庞产生肿大的现象.附:邢亚辉小我简介有名人像摄影师,美国PPA职业摄影师协会会员.北京名人摄影高等讲师,《人像摄影》杂志摄影教室特约撰稿人,《拍照机》杂志摄影宝典栏目特约撰稿人,作品曾揭橥于国表里多家摄影媒体.小我博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摄影师采用适当的光比,就能充分利用彩色负片乳剂固有的曝光宽容度。

照明良好的人像照,因有讨人喜欢的光照效果和较好的色彩质量,顾客容易接受,通常能收到满意的效果。

光比:两只用来照明某一被摄对象的灯光,就其产生的总效应来说,它们之间的强度差,就称为光比。

这通常可用数字比来表示。

例如:3:1比率是指受到两支光总效应的被摄对象的部位,其亮度三倍于只受到一支光的部位.这也可以用光度单位来表示.例如:高光部位为300英尺/烛光,阴影部位为100英尺/烛光.但“3:1”表示式并不意味着光圈级差为3:1,正如下面要指出的。

通常,形成光比的两种光线,就是补光和主光。

补光:所谓补光,就是通常位于或邻近相机轴心线的、对被摄对象作总体照明用的光源,其目的在于使阴影部的细节能获得恰当的曝光。

仅有补光,其提供的照明相当平淡。

因为来自摄影光轴的照明,无法显示一个立体对象的令人满意的轮廓或造型。

这种光线不能产生重要的高光,所以许多摄影师采用一种相对柔和的,或者比较漫散的光源。

白色反光伞,天光装置,或大范围的漫射光线常被用作补光。

主光:它是布光中占支配地位的光,常称为“基调光”或“造型光”。

这两个术语都对,因为主光确实决定着景物的“调子”(高调或低调),而其位置会产生高光和阴影所形成的造型轮廓。

相对地说,如将较柔软和的光源选作为补光,则较“刺目”的光线常被选作为主光。

抛物面反射器、小型银色反光伞以及会产生闪烁高光的灯,均可选作为主光。

比数:光比概念的混淆不清,源自说明光比的那些数字。

应当记住:主光只是用来照明被摄对象的高光部位或明亮部位,它不能照明被摄对象的阴影部位。

还应当记住:补光如位于相机轴心线之上,可照明镜头所能见到的一切,即高光部分和阴影部分。

以数字表示的光比,是指照射在高光部位的总光量,与阴影部位的光量之比。

高光部分能同时接受主光和补光所造成的总效应,而阴影部分则只能接受到补光的效应。

如能理解平方反比定律,则控制正确的光比就不是一件难事了。

假如一支特定光源与被摄体距离10英尺,被摄体受光为100英尺。

烛光照度,那么距离20英尺时,被摄体受光度是多少?
如果你回答时设想距离增加了一倍,即认为亮度就是一半--50英尺/烛光,那么,你也许得复习复习平方反比定律了,因为你错了!一切光在某种程度上所遵循的平方反比定律指出,光能的递减)递增也然),是以距离平方的变化为依据的。

平方,是指一个数字自身相乘。

举例来说,如果灯光离被摄对象一英尺,被摄体受光度的计算方法是:一乘一等于一,再求其倒数即一分之一,或一除以一,此时被摄体受光度为X(以光度单位表示)。

把灯光朝后移至二英尺处,运用公式,二乘二等于四,求其倒数,一除以四,即被摄体受光度仅为1/4X。

把灯光朝后移至三英尺处,三乘三等于九--即受光度只有1/9X。

现在再回到前面所讨论的问题,套用平方反比定律公式--距离自身相乘,再求其倒数--你就能确定,在10英尺处,被摄体接受光源的1/100光量,而在20英尺处,就只接受光源的1/400光量了。

这就是说,当距离增加一倍时,被摄体接受的光量只为原来的1/4。

光圈级数和距离许多摄影师发现,平方反比定律是和一些很重要的数字,即光圈级数密切相关的。

由于光圈级数通常是要记住的,所以这种关系很是重要。

请考虑下列事实:经试验,发现位于离光源4英尺处的被摄对象,受光量为100光度单位;离至5.6英尺处,受光量为50个光度单位;如果再离至8英尺处,则受光量只有25个光度单位了。

这不是有些似曾相识吗?这些用于光圈级的数字,当变换为距离时,就可以使你洞察平方反比定很的奥秘了。

你可以将光圈级的数字转换成任何距离测量单位,并且可确定在那些距离处的光度。

请考虑以下说明。

如果某一灯光在4英尺处能产生100个光度单位,则在不同“光圈级”距离时的下降率为:4英尺等于100个光度单位,5.6英尺等于5 0个光度单位,8英尺等于25个光度单位,11英尺等于12.5个光度单位,16英尺等于6.25个光度单位。

现测验一下你对这个原理的认识--上述灯光在2英尺处的光度单位是多少?在22英尺时又是多少?你可以用英尺、米、英寸,或者其他任何距离单位来测定某一灯光的反比下降效应。

光比计算方法为了进行这项练习,首先假定有二支灯光,其光输出和光质完全一致。

例题一,在4英尺处为主光,5.6英尺处为补光,问最后的比值是多少?主光比较近,其投射在被摄体上的光量要比补光大一级光圈,即其光量为补光的二倍。

阴影部位接受来自补光的光量为一个单位,高光部位接受来自补光的光量为一个单位。

但高光部位还接受了来自主光的二个单位的光量。

现在比值是多少?高光部位等于接受来自主光的二个单位和来自补光的一个单位,合计等于三个单位的光量。

阴影部位等于接受来自补光的一个单位的光量,故比值为3:1。

例题二;主光在4英尺处,补光在8英尺处,比值多少?恰如f/4光圈镜头所传入的光量为f/8的4倍,在4英尺处的光的强度为8英尺处的4倍。

这时,阴影和高光部位都同时接受一个单
位光度--高光部位又另外接受4个单位光度。

结果光比是5:1。

这就是光比形成的过程。

景物反射比
对某些人说来,这也许是一个新名词,然而在考虑光比时却是至关重要的,每一个景物或被摄对象都有其反射范围。

例如,一个新娘穿一身白礼服,其反射的光量达到90%,新郎所穿的黑西服,其反射的光量仅为10%,当他俩出现在同一张照片上时,两者对光线的反射比为9:1。

另一例,一个白肤金发碧眼女郎,身穿粉红色裙子。

这个被摄对象的最明亮的部分(也许是好的白肤)可能反射的光为60%,而最暗的部分(也许是她的裙子)可能反射的光为30%。

在这种场合,女郎所提供的反射比只有2:1。

如果仅用补光拍摄,或者在照相机上装一只简易的闪光装置,软片将会记录下真实的被摄对象的反射比,照片调子很软。

负片的亮度记录范围什么是一张负片能够记录的被摄对象的最大亮度范围?整个负片一照片系统所能再现的亮度范围又有多少?这对于那些想获得最好质量效果,希望能揭示所有重要阴影细节和高光细节的摄影师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问题。

通过对彩色负片试验能够看到,它们对超过150:1亮度比的景物,能够记录其可分辨得出的细节层次。

彩色负片在这方面显示了它有显著的宽容度。

然而,对这个系统有实际限制的却是彩色相纸。

印制彩色负片的彩色相纸,在确定其再现的景物亮度范围,即其最明亮的白色部分和最幽暗的黑色部分之间可达到怎样的程度时却是都有限制。

测定相纸的密度范围(从高光细节到阴影细节),证明了相纸的这个限制。

一般可测出其亮度比是40:1。

最暗色所能反射的光线只是最白色所反射的光的1/40,从而限制了摄影师的调色板。

那么,彩色反转片的情况又是如何呢?试验表明,大多数彩色反转片,对这种超过40:1的亮度比,是无法记录和再现的。

同样,黑白底片如洗印适当,虽有可能记录原始景物的200:1的亮度比,然而,用来印制最后照片的相纸,却只能再现原始景物的40:1部分。

当然,在黑白洗印中,通过对相纸反差度的选择和显影时间的改变,可以使亮度比扩大或缩小。

不过你尽管可以扩大或者缩小这个范围,但景物理学影调层次却要受到一定损失。

一些因素可以证明上述说明,例如镜头眩光系数、背景亮度范围、光学眩光以及洗片中的变化,可以改变最终再现范围。

总景物亮度范围镜头和负片用来记录总的景物亮度范围,或者说负片所企求的是尽量把明暗部都记录下来。

总景物亮度范围,就是光比乘以景物反射比所得的比例。

光比乘以景物反射比的例子如下:被摄对象:一个妇女,身穿白色花边的外套,头戴灰黑帽子。

景物中最亮部分是她的外套,反射的光线为90%,灰黑帽子反射的光线为10%,她本身的反射比为9:1。

目标:要求获得的照片,其外套在高光部细节清晰,帽子的阴影部仍然有可交代的层次。

公式:光比*被摄对象反射比=总景物亮度范围。

假设所用的为4:1光比,则为:光比4:1*反射比9:1=36:1。

4:1光比结合9:1被摄对象的反射范围,能使总景物亮度范围扩大到36:1。

由于36:1易于记录在负片上--并且正好再现在彩色相纸上--一切就很保险!在上面例子中,应该考虑这个亮度范围是怎样再现的。

景物中最亮的部分恰是同时受补光和主光照射的白色外套部位,而景物中最暗的部分,恰是只有补光照射所及的灰黑帽子的阴影部倍位。

高光部位所受到的光量为阴影部位所受到的光量的4倍。

4乘9等于36。

1乘1等于1。

光比加在了原始被摄对象的反差--这就是所发生的一切的原由。

有效地应用适当的光比,强以用来扩大或者缩小被摄
对象的固有亮度范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