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自然光、人造光与现场光的用光技巧
摄影用光的技巧6种光线运用你会几个

摄影用光的技巧6种光线运用你会几个摄影中,合理运用光线是非常重要的技巧之一、光线的选择和运用可以大大影响照片的效果和表现力。
下面将介绍六种常见的光线运用技巧。
1.自然光:自然光是指来自太阳或室外环境的光线。
在户外拍摄中,使用自然光可以带来明亮、自然的效果。
照射角度和光线的强度会随着天气、季节和时间的变化而不同,摄影师需要准确把握光线的特点,根据需要选择不同的曝光方式和拍摄角度。
2.反射光:反射光是指光线反射到物体上后再次散射出来的光线。
与直接光相比,反射光更柔和。
常见的反射光有阳光反射在水面上的光线、反射在墙上的侧光等。
摄影师可以利用反射光创造阴影和温暖的氛围,增强照片的立体感和层次感。
3.背光:背光是指光源直接照射在被摄物体的背面。
背光的特点是造成被摄物体的轮廓与背景形成鲜明对比,使照片给人以神秘、梦幻的感觉。
背光需要仔细控制曝光,尽可能避免光线过度亮或暗。
4.侧光:侧光是指光源照射在被摄物体的侧面。
侧光的特点是会产生明暗交错的效果,强调被摄物体的纹理和表面细节。
侧光可以增加照片的层次感和立体感,适合拍摄风景、人物和静物等。
5.散射光:散射光是指通过云层、雾霭、窗户或透明材质等物体散射出来的光线。
散射光非常柔和,可以减轻强烈光线的影响,创造柔和的氛围。
在拍摄人像或静物时,可以利用散射光来消除阴影、减少反差。
6.人工光:人工光是通过闪光灯、灯光等人工照明设备产生的光线。
人工光可以提供稳定、可控的光源,使照片更加明亮和清晰。
摄影师可以根据需要调整光线的位置、强度和色温,实现各种特殊效果,如填光、艺术照明等。
总结起来,摄影中光线运用的技巧包括自然光、反射光、背光、侧光、散射光和人工光。
摄影师需要根据被摄物体的特点和拍摄目的选择合适的光线运用方式,以提升照片的表现力和艺术性。
摄影棚常见的五种打光方法,简单实用

摄影棚常见的五种打光⽅法,简单实⽤“光”是决定摄影作品成败的关键要素。
⼀名合格的⼈像摄影师需要有能⼒把握好⾃然光与环境光,并且合理适时地加⼊⼈造光摄影灯来进⾏拍摄。
我们来了解⼀下有关⽤光的基础词汇有哪些⼀、正⾯光正⾯光是摄影中常⽤的光,它常⽤来照亮主体,有增强主体光效的作⽤。
我们通常看到的时装模特照⽚,其使⽤的光多为正⾯光。
在证件照⽚拍摄时,必须使⽤正⾯光。
在⼀般情况下,特别是在⼈像摄影中,正⾯光常常是作为主光使⽤的,⽤它来展现主体的细节和⾊彩。
然⽽,单独使⽤正⾯光,会使画⾯产⽣单调、刻板的感觉,缺乏⽴体感。
这也是有些摄影⼈在室外单独使⽤阳光做正⾯光,光效不够⽣动的原因。
⼆、侧光侧光也常常被⽤于辅助光源,拍照时,凡是⾃被摄物的左右侧⾯45°?90°⾓打来的光源,都可以泛称为侧光。
侧光能够依据被摄物的型态特征,营造出丰富的光影变化,因此在各式各样的摄影领域中应⽤甚⼴。
即使是看似平淡⽆奇的拍摄对象,都能利⽤侧光创造的阴影表现出戏剧张⼒,或是藉由光影对⽐增加⾊彩的层次感。
⼀般说来,侧光适合应⽤在表现被摄物的质感、轮廓、形状或纹理,或是⽤来强调甚⾄夸⼤被摄物的⽴体感与深度,因此⾮常适合在⿊⽩摄影中使⽤。
四、蝴蝶光蝴蝶光是⼀种⼈像摄影中经典的布光⽅式,即将主灯置于被摄者的正上⽅,在⼈像⿐⼦下⽅形成美丽的类似蝴蝶状的阴影,也是好莱坞经典电影中常⽤的极富魅⼒的布光⽅式。
蝴蝶光在拍摄⼤头照的时候,⾮常实⽤和常见;也是⼤家鉴别摄影师的最基础的问题。
五、轮廓光和造型光轮廓光是⼀种辅助光源,它的作⽤是在被摄体的边缘勾勒出轮廓,使⽤此光源时,背景应较暗,例如在舞台摄影、艺术摄影、静物摄影中,常常见到轮廓光。
在⾃然环境下,有些摄影师也常常利⽤斜阳,为逆光拍摄的⼈物勾勒出轮廓光。
在轮廓光使⽤上,常见的有整体轮廓光和局域轮廓光。
造型光来⾃斜上⽅的光,⽤于照射头顶,令发质健康亮泽,附有活⼒,同时跟轮廓光⼀样,在主体和背景影调重叠的情况下,起到分别⾊块的作⽤。
光线运用:儿童摄影的自然光与人造光技巧

光线运用:儿童摄影的自然光与人造光技巧摄影是一门艺术,它通过捕捉光线来记录和传达人们眼中看到的世界。
而对于儿童摄影来说,光线的运用更是至关重要的因素之一。
无论是自然光还是人造光,在儿童摄影中都有其独特的技巧和应用方式。
本文将探讨自然光与人造光在儿童摄影中的运用技巧,帮助摄影师们更好地记录和展现孩子们的瞬间美好。
第一章:自然光的运用技巧在摄影中,自然光是最常见也是最受欢迎的光源之一。
它具有柔和、自然的特点,能够营造出温暖、舒适的氛围。
而对于儿童摄影来说,自然光的运用尤为重要。
1.1 利用自然光的方向自然光的方向对于照片的效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当拍摄儿童照片时,我们可以选择早晨或傍晚的时段,这时的阳光更加柔和,光线的方向也更加侧面。
这样可以使光线从侧面照射到孩子的脸上,形成柔和的阴影和明暗对比,突出孩子的五官轮廓,使照片更有层次感和立体感。
1.2 利用自然光的强度自然光的强度也是影响照片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
在阳光明媚的日子里,直接暴露在阳光下的照片可能会产生过曝的效果,导致细节丢失。
因此,我们可以选择在有些遮蔽的地方拍摄,或者利用树荫等自然遮挡物来调节光线的强度,确保照片的细节和色彩更加丰富。
1.3 利用自然光的色温自然光的色温也是儿童摄影中需要考虑的因素之一。
不同时间的自然光色温存在差异,早晨和傍晚的自然光色温较低,呈现出暖色调;而中午的自然光色温较高,呈现出冷色调。
我们可以根据拍摄的主题和氛围,选择合适的时间和自然光色温,来营造出照片所需要的色彩氛围。
第二章:人造光的运用技巧除了自然光,人造光也是儿童摄影中常用的光源之一。
与自然光相比,人造光更加可控,能够在任何时间和地点使用。
下面将介绍几种常见的人造光源及其运用技巧。
2.1 闪光灯闪光灯是最常见的人造光源之一,它能够在低光条件下为照片提供足够的光线。
然而,在使用闪光灯时,我们需要注意避免直接对着儿童的脸部拍摄,以免产生过曝或者刺眼的效果。
可以将闪光灯对着天花板或者墙壁反射,使光线更加柔和均匀,照亮整个场景。
自然光、人造光、顺光、逆光,超全用光教学只看这一篇

自然光、人造光、顺光、逆光,超全用光教学只看这一篇光线不止决定了画面的明暗,同时还决定照片的效果、基调与氛围。
光线的方向决定画面中各元素所呈现的纹理与形态,而光线的色彩与软硬性质等则能够彻底改变作品的整体表现。
光线的重要意义无需多言,在这一期的专题里,我们将告诉大家一些简单的技术与技巧,帮助大家掌控光线,拍摄出更加精彩的照片。
这其中,既包括户外使用自然光拍摄时如何选择最佳光线时机,也包括室内使用闪光拍摄时如何对光线进行全面控制。
另外大家也会学习到如何使用柔光板、反光板等设备改变光线的性质与反差。
看完这一期专题大家就会明白,掌控光线并不神秘,更多取决于前期的认真规划。
用光三要素想要掌握光线,我们首先得弄明白不同性质的光线会对我们的照片造成什么样的影响。
光线的软硬程度、方向与色彩是决定我们照片表现的三大基本要素。
学会如何去驾驭光线,先要学会判断光线这三个要素,然后再去不断完善照片的布光。
通过阴影判断光线的特性比通过高光判断光线的性质来得更容易。
方向性明显的硬光会在画面中留下边缘清晰、影调浓厚的阴影;而柔和的光线会让阴影也跟着柔和起来。
影子永远位于光线的另一侧,所以它们能为我们揭示光源的方向。
光源位置光线的软硬程度取决于光源与被摄对象之间的距离及相对大小。
光源越小,光线越硬、越集中;光源越大,光线越柔和、越分散。
记住,这儿所指的大小并非发光物体的实际尺寸,而是与我们拍摄对象之间的相对大小。
例如说太阳本身体积巨大,但由于和拍摄对象之间的距离太遥远,因此在拍摄时被我们视作点光源。
光线的方向决定了阴影的位置,两者的结合则决定了被摄对象的纹理与形态表现。
来自相机方向或相机后方的光线会将阴影留在被摄对象后方,使其在画面中显得扁平。
这样的光线很适合表现细节,但无法表现物体的纹理或形状。
来自被摄对象一侧的光线能营造更加有趣的拍摄结果。
这种光线被称为侧光,阴影位于被摄对象的另一侧,能充分展现被摄对象的纹理质感与外形轮廓。
摄影中的自然光与人工光源控制大全

摄影中的自然光与人工光源控制大全摄影是通过捕捉光线来记录影像的艺术。
在摄影中,光线的选择和控制是至关重要的,它可以决定照片的效果和氛围。
在摄影中,常见的光源有自然光和人工光源。
本文将为您介绍如何有效地控制自然光和人工光源,以获得理想的摄影效果。
一、自然光的控制自然光是指来自自然界的光线,它可以是太阳光、月光等。
下面是几种有效控制自然光的方法:1.拍摄时间选择光线的强弱和颜色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改变。
在摄影中,选择适当的拍摄时间可以获得不同效果的照片。
比如,黄昏时分的光线柔和而温暖,适合拍摄风景和人物;正午时分的阳光强烈而明亮,适合拍摄高对比度的场景。
因此,根据所拍摄的主题和效果需求,选择合适的拍摄时间十分重要。
2.利用自然遮挡物自然界中存在很多可以遮挡光线的物体,如树木、建筑物等。
这些遮挡物可以起到调节光线强度和方向的作用。
在摄影中,通过选择合适的角度和位置,可以将遮挡物作为构图元素,增加照片的层次感和立体感。
3.使用反射板和散光罩反射板和散光罩可以帮助摄影师更好地控制自然光。
反射板可以反射光线,调节影像的明暗程度;散光罩可以软化光线,减少影像的过曝或阴影。
在拍摄人像或静物等场景时,使用反射板和散光罩可以有效地改善光线条件,获得更好的效果。
二、人工光源的控制人工光源是指由人工设备提供的光线,如闪光灯、灯光等。
下面是几种常见的人工光源控制方法:1.使用闪光灯闪光灯是一种常见的人工光源装置,它可以为照片增加亮度和色彩效果。
在使用闪光灯时,需要注意光线的强度和角度。
过强的闪光灯会导致照片过曝,而角度不当则会产生阴影。
因此,在使用闪光灯时,要根据具体拍摄需求调整光线的强度和角度,以获得理想的照片效果。
2.利用人工灯光在摄影工作室等场景中,摄影师常常利用人工灯光来控制光线。
人工灯光包括主灯、补光灯和背景灯等,可以通过调整灯光的亮度、位置和角度,改变照片的明暗和氛围。
利用人工灯光可以创造各种灯光效果,例如明亮清晰的效果、柔和温暖的效果等,可以根据具体需求进行选择和调整。
产品拍摄有哪些技巧

产品拍摄有哪些技巧产品拍摄是一种重要的营销工具,可以帮助企业将产品展示给消费者,并促使他们购买。
然而,要想获得优质的产品照片,需要掌握一些技巧。
以下是一些在产品拍摄过程中应用的技巧:1.照明技巧-选择合适的照明条件很重要。
自然光是拍摄产品照片的理想选择。
如果使用人造灯光,要注意光线的强度、角度和颜色温度。
-使用漫射光照射产品可以减少阴影,并展示产品的细节和材质。
-使用反光板或散射器来调整光线的强度和方向,以便获得最佳的照明效果。
2.背景和布局-选择简洁而干净的背景,避免太过繁杂的元素分散了消费者的注意力。
-考虑拍摄角度来突出产品的特点和功能。
在必要时,使用适当的道具和人造背景来增强产品的展示效果。
-避免使用闪光灯,因为它可能产生反射和阴影。
3.焦距和深度-使用合适的镜头和焦距来凸显产品的细节和特点。
广角镜头可用于拍摄整体视角,长焦镜头可用于突出细节。
-控制合适的景深来实现产品的焦点。
在拍摄近摄物体时,使用较小的光圈来实现更好的景深效果。
4.细节和纹理-高品质的产品照片应凸显产品的细节和纹理。
使用适当的光线和角度来突出产品的独特之处。
-对于纹理丰富的产品,可以使用侧光来增强细节。
使用适当的镜头和焦距来凸显细节。
5.拍摄角度和透视-多个角度的拍摄可以展示产品的不同特点和功能。
从顶部、底部、侧面和45度角尝试不同的角度。
-考虑产品的大小和比例,适当选择拍摄的距离和角度来突出产品的优势。
6.后期处理产品拍摄是一门艺术和技术的结合,需要不断练习和探索。
通过灵活运用上述技巧,可以帮助企业获得高质量的产品照片,吸引消费者的眼球,并增加销售。
公务摄影技巧知识

公务摄影技巧知识一、光线运用正确运用光线是公务摄影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
不同的光线环境可以营造出截然不同的氛围和效果。
在拍摄时,要结合场景和拍摄需求选择合适的光源和光线条件。
自然光与人造光:在户外拍摄时,尽量利用自然光线,如晨光和傍晚的夕阳。
当在室内或光线不足的环境中拍摄时,应使用人造光源来补足光线。
软光与硬光:软光(散射光)在拍摄人像时能够使画面更加柔和,减少反差;硬光(直射光)则可以突出轮廓和质感,适用于拍摄风景和建筑。
光线的方向:正面光可以表现被摄体的细节和色彩;侧光可以增强立体感;逆光可以勾勒出被摄体的轮廓。
二、构图技巧构图是公务摄影中关键的一环,它决定了画面的主题和视觉焦点。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构图技巧:三分法:将画面分为三等分,让重要的元素位于交点或线条上,这样可以增加画面的平衡感和视觉吸引力。
引导线:利用线条引导观众的视线,如道路、河流等,可以将视线引向画面中的重要元素。
重复与对称:通过重复使用相似的元素或创建对称布局,增强画面的节奏感和和谐感。
负空间:在画面中留出一定的空白,使主体更加突出,同时增强画面的空间感。
三、拍摄角度选择合适的拍摄角度对于公务摄影同样至关重要。
不同的角度可以带来截然不同的视觉效果。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拍摄角度:平视角:以与被摄体平行的角度进行拍摄,能够真实地还原场景和人物形象,适用于拍摄建筑、风景等。
俯视角:从上向下进行拍摄,可以突出被摄体的立体感和层次感,适用于拍摄城市风光、山脉等。
仰视角:从下向上进行拍摄,可以使被摄体显得高大挺拔,适用于拍摄建筑物、人物等。
斜视角:从侧面进行拍摄,可以展现出被摄体的侧面轮廓和线条,适用于拍摄人物、建筑等。
四、色彩搭配色彩是公务摄影中不容忽视的一个方面。
不同的色彩搭配可以营造出不同的氛围和情感。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色彩搭配技巧:冷暖对比:将冷色调和暖色调并置,可以增强画面的对比度和视觉冲击力。
色相调和:将相似色相的颜色搭配在一起,如蓝色和紫色、绿色和黄色等,可以营造出和谐、柔和的氛围。
环境人像拍摄的六个技巧

环境人像拍摄的六个技巧环境人像拍摄具有一定的技巧,下面就是六个环境人像拍摄技巧:一、充分利用光线。
充分利用光线来尽可能地表达人物的生动性和情感,是拍摄出佳作的关键。
因此,首先应该考虑的是保证光线的正确性和质量。
对于自然光,需要恰当地把握太阳的位置,以及使用偏挡板来改变光线的强弱,以达到更好的效果。
对于人造的灯光,应该考虑使用较小的光源,也可以使用闪光灯,使环境人像拍摄更加丰富。
二、选择合适的镜头。
选择合适的镜头是拍摄环境人像照片的关键,通常使用广角镜头或者长焦镜头来拍摄。
广角镜头可以放大背景的细节,让照片更加丰富,长焦镜头可以使你拍摄远距离的画面,也可以让你将有趣的背景夹杂在照片中。
三、考虑前景和背景。
除了考虑光线和选择合适的镜头之外,还要注意前景和背景的搭配。
为了突出主体,建议将背景的密度降低,这样就不会干扰主体。
如果可以,可以选择景观更加宁静的地方,可以突出主体的情绪和表情。
四、多拍几张。
即使环境条件有限,也不要忘记给自己留下几张照片的机会,这样就可以让你有机会在照片中捕捉不同的表情,从而可以拍出一张更加完美的照片。
五、接近拍摄。
接近拍摄可以从更精细的角度将人物拍摄出来,让照片更加高难度,也可以更好地展示人物的细节,充分表达他们的个性和情感。
六、增加活动。
增加活动时,可以更有效地将人物拍摄出来,通过不同形式的动作,可以穿越时间,让照片充满活力。
通过此方法可以拍出更有个性的照片,也能够展现出更多的情绪。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摄影自然光、人造光与现场光的用光技巧
段文亚2010年5月
摘要:
每一种艺术形式都有它自己特有的表现手段。
摄影家的表现手段是光,如果没有光,他们就会像雕塑家没有粘土或者画家没有颜料那样一事无成。
光本身是以多种不同的形式表现的,摄影家可以从中选择最合适的形式来达到特殊的目的。
光是照片产生不同的明亮强度并在照片上通过这三种方式表现出来:被摄体的明暗度,被摄体的反差范围,彩色照片的被摄体的色彩再现。
摄影中最为常用的光有自然光,人造光和现场光。
每种光都通过不同的应用形式来表现照片的效果。
关键词:
摄影自然光人造光现场光用光
人们形象的把摄影师的照相机称作“画笔”,那么光线就是他的“彩釉”。
当摄影师光来涂抹照片,就像画家挑选他的油彩一样,会仔细地选择所要用的光。
由此可见,无论哪方面光对照片的重要性。
一、自然光
光是有多种不同形态的,例如:正午灿烂的阳光下的灼热光;多云天气里天鹅绒般柔软的光;透过树叶间隙闪烁的斑斓的日光;部分灿烂耀眼,而部分被云遮挡的阳光;以及富鹅戏剧性神秘怪异的月光。
光就在身边,要真正的观察光,就会发现,光的世界也是多彩的。
所有的光,无论是自然光还是人造光,都有着以下几个基本特征:
1.明暗度
明暗度表示光的强弱。
它随光源能量和距离的变化而变化。
在拍摄时,要准确把握光线的强弱,它关系到,我们是否有必要增加人造光来做辅助。
2.方向
光都是直线传播,因此方向很容易确定,尤其是在只有一个光源的情况下,方向很快就能确认。
如果光源很多,甚至光线杂乱时,便很难找到光的方向,甚至完全迷失。
3.色彩
自然光在肉眼下是白色的,事实上却是有七种不同颜色的光混合而成的。
光随不同的光的本源,并随它穿越的物质的不同而变化出多种色彩。
自然光与白炽灯光或电子闪光灯作用下的色彩不同,而且阳光本身的色彩,也随大气条件和一天时辰的变化而变化。
在拍摄过程中,根据相机、被摄体和光源所处的方位,可从任何-面捕捉到被摄体。
当主光源很强时---如明亮的阳光---从相机来看光落在被摄体不同部位,
会产生出不同的效果。
可分为四种基本类型的光线:正面光、45°侧光、90°测光、逆光。
1.正面光
正面光使被摄体对象没有一点阴影。
被摄体的所有部分都直接沐浴在光线中,朝向相机部分全有光。
其结果是展现出一个几乎没有色调和层次的影像。
由于深度和轮廓靠光和阴影的相线互作用来表现,正面光制造出一种平面的二维感觉。
因此通常被称为平光。
2. 45°侧光
45°侧光能产生良好的光和影的相互作用,比例均衡。
形态中丰富的影调体现出一种立体效果,表面结构被微妙地表现出来。
为此,45°侧光被看作是"自然"光。
3. 90°侧光
这是用来强调光明和黑暗强烈对比的戏剧性光线。
被摄体朝向光线的一面沐浴在强光之中;而背光的那一面掩埋进黑暗之中。
阴影深重而强烈。
表面结构由于每一个微小突起而突出地表现出来。
因此,这种光有时被称作"结构光线"。
4.逆光
当光从相机对面被摄物的后面照过来时,会获得极具艺术效果的逆光。
如果你就此曝光,被摄物就会变成一个黑色的剪影。
如果采用兼顾曝光,尽管被摄物与背后的光反差强烈,你仍然可以捕捉到影像的细节。
如果光源处于高位,就会在被摄对象的顶部勾勒出一个明亮的轮廓一例如模特儿的头发一制造出一种戏效果。
被叫做"轮廓光"。
采用逆光,背对光的剪影物体,可以创造出既简单又有表现力的高反差影像。
在室外,借助自然光拍摄人像时,初学者往往选择从身后直接照射过来的明亮阳光,直接照射被摄物的正面光。
但很不幸,被摄对象不得不痛苦地眯起眼睛。
如果太阳所处的位置低,眯眼的脸上的光线是扁平的。
如果太阳所处的位置高,那么眼睛和鼻子下面就会产生黑影。
不管哪个角度,都不尽如人意。
其实,这种问题很容易解决。
比如,不要让被摄者身处直射阳光下。
确切地说,应置被摄对象于温和的漫射日光中。
这点可通过几种办法达到。
你可以等待一个阴云天气,正像人们所知道的那样,拍摄室外人像,许多行家宁可选择多云的阴天,而不是阳光明媚的日子。
或者你可以等待一个云遮住直射阳光的机会。
事实上,这与阴云天气是一样的。
再者你可以移动被摄对象的脸部,直到太阳光不再直射到眼睛,从而避免眯眼。
但在背对太阳那侧的脸上会留下很深的阴影,因此需要借助反光板来加光。
对与摄影师来说,最大的乐趣在于旅行中随即拍摄的大量照片。
当然,最令人失望的是发现一些照片,曝光失误,焦距不准,即使构图在美的照片也变得毫无意义。
拍摄旅行照片,最主要的是拍摄的照片只有一个主题。
要明确所拍者的主题,
不要很多,一旦混杂,也就失去了原有的美感。
抓住一个景物,充分的利用光影关系,来展现他特有的含义。
因为是外出旅行,便不会带过多冗沉的东西,所以要充分借助自然光来达到需要的拍摄效果。
二、人造光。
许多专业摄影师都离不开室内摄影,他们从事的大部分拍摄,如婚纱摄影、广告摄影、人像摄影和宠物摄影都是在摄影室或其他室内环境中完成的。
在室内影棚拍摄时,人造光起着关键的作用,无光无影,有了光才能体现出照片的影调。
泛光灯和闪光灯是两种可供选择的最基本的人造光源,但不同光源产生的光的性质,即它的强度、持续照明的时间、方向和颜色却因光源的不同而不同。
室内拍摄最主要的是布光,布光的正确与否关系到照片的影调,影响照片的质量。
1.放置主灯
主灯是关键灯,他的位置取决于要表达的效果。
一般与被摄者(物)成45°角,但并不确定。
不同的布灯位置会产生不同的效果。
主灯的位置一旦选定,照片的基本影调便得以确定和控制。
2.添加辅助灯
辅助灯可以使主灯造成的阴影区的细部突显出来,辅助灯的强度一般闭主灯弱一些。
辅灯的位置一般都放在离相机较近的地方。
有时甚至可以以反光板来代替辅助灯来达到同样的效果。
3.添加背景灯
背景灯主要用于照亮主体身后的背景,目的是使主体从背景中分离出来。
通过灯的不同表现形式,可以用光来表现出物体的外形,制造柔和的阴影来使主体产生立体感。
通过布光,还可以展现物体的质感和透明度。
照明反差和光比高光和阴影之间的反差是由主灯和辅助灯两者的相对亮度决定的。
辅助光越强,反差越弱,反之亦然。
1:1的光比主灯、辅助灯距主体的距离相同。
照明效果平淡,无立体感。
4:1的光比辅助灯与主体的距离是主灯与主体间距离的两倍。
照明效果令人满意,并且很"自然",可达到造型目的。
4:1和3:1的光比是专业摄影师在拍人像、静物、广告或产品目录时最常用的。
9:1的光比辅助灯与主体的距离是主灯与主体的距离的3倍。
由于辅助光对画面几乎起任何作用,所以,这种布光可产生较暗的、富有戏剧性的效果。
不同的光比布光,及辅助光在不同位置时产生的照明效果不同,但有时这种大反差的光比却是最能表现照片的内涵。
三、现场光
现场光摄影只使用场景中存在的光,而不是户外的日光。
与户外日光或摄影室人工照明相比,现场光通常要暗一些,因此要注意正确的曝光。
现场光不仅能传达出真实感,而且还可以传达出一种情调。
场景可以是幽暗的,同时强调灰暗的阴影部分,或者它可以是明亮和高调的。
它也可以是忧郁的、明快的、生动的、昏暗的或欢快的。
现场光使用起来方便自如,可以从不同角度和不同位置拍摄。
现场光摄影的一个根本目的是捕捉场景的自然状态------真实感。
为了得到真实的照片,常常需要牺牲对技术上完美的照片的追求。
当然,可以使用闪光灯或溢光灯来改进暗弱的照光条件,但是,这会破坏场景的自然感。
实际上,正是照明不足才使得现场光照片显得具有真实感。
在暗弱光线下拍摄,常常会发现,根本不可能把最暗的阴影部分,中间色调部分直到强光部分的细节都记录下来。
例如,常见的现场光条件是,光线从一侧的窗户进入房间。
人或物朝向窗户的一侧沐浴在亮光中,而背着窗户的那一侧则处于浓重的阴影中。
而恰恰不能够同时讲强光部分和一男婴部分的细节都表现出来,那么要牺牲哪一部分的细节呢?通常是阴影部分的细节。
假如强光部分和中间色调部分能够讲明这个故事,那么在这里并没有损失什么。
没有细节的阴影部分可以提供一种实实在在的真实感。
拍摄这种照片时,细心观察和理解要比技巧显得重要多了。
在昏暗的光线条件下,眼睛可以自行调整以适应光线,结果看到的细节要比最后照片显示出来的细节多得多。
总之,要充分了解光的特性,用好自然光,会用人造光,利用现场光,充分表现影像所要表现的内弄。
利用光制造阴影,控制色温,选择正确的曝光,在光的应用上有所创新,达到光影表现的效果,是每个摄影师必备的基础课。
参考文献:魏学礼译《摄影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