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基础及技巧色温和自然光详解.
如何拍摄出柔和的光影效果

如何拍摄出柔和的光影效果拍摄是一门艺术,不仅需要良好的构图和技术,还需要用光来创造独特的氛围和效果。
柔和的光影效果能够给照片增添柔美、温暖的感觉,让观者产生舒适、愉悦的心情。
本文将介绍如何通过合适的拍摄技巧和光源选择,拍摄出柔和的光影效果。
一、光源选择光源是拍摄出柔和光影效果的重要因素。
以下是几种常见光源的特点和如何使用它们来创造柔和光影效果的方法。
1. 自然光:自然光是拍摄中最常见且最具有表现力的光源之一。
在室外拍摄时,选择在阴天或日落时分进行拍摄,可以获得柔和的光影效果。
阴天的天气会使光线更加均匀,没有明显的高光和阴影。
日落时分的阳光角度较低,光线经过较长的路径,能产生柔和的光影。
2. 人工光源:人工光源通常包括闪光灯和灯具。
要想拍摄出柔和的光影效果,可以通过以下方法来处理人工光源:a. 闪光灯:使用闪光灯时,可以通过添加柔光罩或反射板来扩散光线,减少直接光的亮度和硬度。
柔光罩是一种软性的材料,能够将光线更均匀地散布出去,从而减少阴影的明暗对比度。
反射板则可以反射和扩散光线。
b. 灯具:使用灯具时,可以选择较为柔和的灯泡,如白炽灯或LED灯。
此外,还可以使用灯罩、柔光箱或软盒来扩散光线,使光线更加均匀柔和。
二、拍摄技巧除了选择合适的光源,还需要掌握一些拍摄技巧,以保证拍摄出柔和光影效果。
1. 控制曝光:在拍摄中,合适的曝光是保证照片色彩和细节完整性的关键。
柔和的光线往往较弱,因此要注意控制曝光时间和ISO值,以避免照片过暗或过曝。
2. 选取合适的背景:背景是照片氛围的重要组成部分。
选择光线较柔和的环境,并注意背景与拍摄主体的协调性。
避免过于复杂和杂乱的背景,以保证照片的整体柔和感。
3. 利用反射:利用反射物体来增加光线的柔和度是一种常用的技巧。
可以使用白纸、反光板或者墙壁等作为反射物体,将光线反射到主体上,从而软化阴影和光线硬度。
4. 使用适当的软件后期处理:后期处理是拍摄过程中的重要环节。
摄影基础及技巧色温和自然光详解.

摄影基础及技巧色温和自然光详解•什么是色温人们在进行彩色摄影时,要求光源提供一个相对稳定及准确的色温,以求得物质世界真实的还原。
色温对光源而言。
“当实际光源的光谱成分与完全辐射体(既不反射也不透射, 能全部吸收它上面的辐射的黑体在某一温度时的光谱成分一致时,就用完全辐射体的”绝对温度“表示实际淘汰的光谱成分。
”所谓“完全辐射体”是科学家理想中的物体,这种特殊的炽热物体的辐射率几乎达到100%。
这种完全辐射体在连续加热的情况下,随着加热温度的升高,加热体的辐射出来的光谱成分会发生一系列的光色变化,随着温度的变化辐射光的光谱成分也发生变化。
色温用绝对温标标示,单位为K( 开尔文。
色温与光谱成分之间既有区别又有一定的联系,色温是计算完全辐射体的“温度”。
•自然光、人工光的色温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发现一些有意思的事,例如到商店去买布料,有时对布料的颜色看不准,要拿到靠近窗户处去观察,这是因为光线暗或光源色温不对而影响了人的视觉对色的判断。
无论在高色温或低色温的情况下,都会使布料的“本色”发生变化。
还有,在晚上我们发居民楼里有的窗户透出黄橙色的光,有的窗户透出浅蓝色的光。
这是有的家用了普通白炽灯照明,有的家用的是“日光灯”照明,由于这两种光源的色温不同,所以它们的光谱成分也不同,于是产生了色光的差异。
再有,在早晨日出或傍晚日落时刻,天空和大地都会被染上一层金黄色,美丽无比。
这是由于此时太阳光的色温比较低,光谱中含的长波光比较多的缘故⋯⋯由此可见,光源的色温影响着人的日常生活,同样也极明显地影响着彩色摄影。
为了获得物质世界色彩的真实还原,现代彩色感光材料分成高色温的日光型和低色温的灯光型两大类。
它们对色温的要求分别是5400K 和3200K。
自然光的色温自然光是指大自然中固有的淘汰。
日光和天空光是自然光最主要的淘汰。
由于宇宙运动的规律发生着地球自转运动,这样使自然光每时每刻都在发生着变化,它要受到时间、季节、气候、地理等条件的影响。
摄影基本灯光知识点总结

摄影基本灯光知识点总结在摄影中,灯光是至关重要的因素,它能够影响照片的色彩、对比度和氛围,甚至直接影响拍摄主题的情绪表达。
因此,了解和掌握基本的灯光知识是每个摄影师都必须具备的技能。
在本文中,将总结摄影基本灯光知识点,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摄影中的灯光应用。
一、自然光和人工光在摄影中,灯光可以分为自然光和人工光两种。
自然光指的是来自太阳的光线,其强度和色温随时间和天气变化而变化。
而人工光则是由人工灯具发出的光线,可以根据需要进行控制。
了解自然光和人工光的特性对于摄影师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它们会直接影响照片的效果和拍摄手法。
二、灯光的种类和特性1. 硬光和软光硬光是指光线聚集在一点上的光线,产生清晰的明暗对比,适合强调形状和纹理。
而软光是指光线均匀地照射在物体上的光线,产生柔和的过渡和低对比度,适合拍摄人像和静物。
2. 主光和补光主光是指照射在主题物体上的主要光线,控制主光的强度和方向可以改变物体的表面光泽和立体感。
而补光是指辅助主光的光线,通常用于减轻主光的阴影或者强化主光的反射。
3. 冷光和暖光光的色温可以分为冷光和暖光两种类型,冷光偏蓝色,暖光偏黄色。
不同的色温会影响照片的色彩效果和氛围,摄影师可以根据拍摄主题的需要选择合适的光源和灯泡。
4. 前光和背光前光是指光线从摄影主体的前方照射,可以强化物体的表面细节和纹理。
而背光是指光线从摄影主体的背后照射,可以产生剪影效果和增加物体的立体感。
5. 定向光和散射光定向光是指光线从一定方向照射,产生明暗对比和阴影效果。
而散射光是指光线被散射到周围环境中,产生柔和的光线效果。
三、灯具的选择和摆放在使用人工光进行拍摄时,摄影师需要选择合适的灯具和进行正确的灯具摆放,以达到最佳的拍摄效果。
1. 选择灯具常见的摄影灯具可以分为闪光灯、织光灯和LED灯等。
闪光灯是便携式的光源,适合户外拍摄和快速补光。
织光灯是固定式的光源,适合室内拍摄和专业摄影工作室。
LED灯则是近年来新兴的光源,具有便携性好、节能环保等优点,适合小型化拍摄器材。
摄影的知识点

摄影的知识点摄影是一门艺术,通过摄影师运用光线、构图和色彩等要素来捕捉和呈现特定主题或场景。
想要成为一名优秀的摄影师,除了掌握基本的摄影技巧外,还需要了解一些关键的知识点。
本文将介绍一些摄影中常用的知识和技巧,帮助读者提升自己的摄影水平。
一、光线知识光线是摄影中最基础的元素之一,它直接影响着照片的质量和效果。
以下是一些与光线相关的知识点:1.1 自然光和人工光:自然光是指来自太阳和月亮等自然光源的光线,而人工光则是指室内照明等人为产生的光线。
摄影师需要了解如何利用这两种光源来创造出不同的拍摄效果。
1.2 光源的方向和角度:光源的方向和角度影响着物体的明暗程度和阴影效果。
摄影师可以通过调整拍摄角度和改变光源位置来塑造出不同的光影效果。
1.3 曝光:曝光是指摄影中光线投射在感光介质(如相机胶片或数字传感器)上的时间。
合理的曝光可以保证照片色彩还原准确、细节清晰。
二、构图知识构图是指摄影师在拍摄过程中选择和安排元素的方式,以表达主题或创造美感。
以下是一些与构图相关的知识点:2.1 画面元素:摄影师应该关注画面中的主体、背景、线条和形状等元素,合理安排它们的位置和比例。
2.2 黄金分割:黄金分割是一种构图原则,将画面分割为三等分,将主体放置在黄金分割点上,有助于创造出更具吸引力和平衡感的照片。
2.3 前景与景深:通过加入适当的前景元素,可以增加画面的层次感和立体感。
同时,合理调整光圈大小来控制景深,可以使照片中的物体得到清晰的呈现。
三、色彩知识色彩是摄影中表达情感和氛围的关键要素之一。
以下是一些与色彩相关的知识点:3.1 色温:不同光源的色温不同,摄影师需要了解不同光源下的色彩特点,以便进行正确的白平衡调整,确保照片色彩还原准确。
3.2 对比度:对比度是指画面中明暗部分的差异程度。
合理调整对比度可以使照片更富有层次感和视觉冲击力。
3.3 色彩搭配:色彩的搭配可以影响照片的整体效果和情感表达。
摄影师需要学会选择和运用适合主题的色彩组合。
摄影灯光知识点总结大全

摄影灯光知识点总结大全摄影灯光是摄影中非常重要的技术之一,它能够影响照片的色彩、明暗及立体感,能够突出主题,增加摄影作品的艺术性。
在摄影创作中,摄影师需要充分了解摄影灯光的基本知识,掌握不同灯光类型的使用方法,以及如何通过灯光的调节来表现主题和情感。
本文将从摄影灯光的原理、基本类型、使用技巧、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法等方面进行详细介绍,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摄影灯光知识。
一、摄影灯光的原理1. 光的三要素光的三要素是光的颜色、亮度和方向。
了解光的三要素对摄影师来说至关重要,因为它们决定了摄影作品的色彩、明暗及构图效果。
2. 光的角度光的角度决定了主体的明暗关系和立体感。
经常使用的光线角度包括45度角光、侧光、背光、逆光等。
3. 光的色温光的色温是指光的颜色,也是决定摄影作品色彩效果的重要因素。
常见的色温包括暖色调(如日光)、冷色调(如白炽灯光)等。
4. 光的亮度光的亮度是决定照片明暗关系的因素,不同亮度的光能够产生不同的阴影效果,影响照片的质感和立体感。
5. 光的扩散光的扩散能够影响照片的柔和度和对比度,扩散光产生的阴影更加柔和,能够突出主体,使照片更加立体。
6. 光的补光光的补光是指在光线不足的情况下使用辅助灯光对主体进行照射,以补充光线不足的情况。
以上是摄影灯光的基本原理,摄影师需要了解光线的特性和影响,才能更好地控制光线,创作出满意的作品。
二、摄影灯光的基本类型1. 连续光源连续光源是指能够持续发光的灯具,常见的有白炽灯、荧光灯、LED灯等。
连续光源便于摄影师实时观察光线效果,调整灯光的角度和强度,是拍摄视频和静态照片时常用的灯光类型。
2. 闪光灯闪光灯是指在摄影过程中瞬间发出高强度光线的灯具,常用于室内外拍摄、肖像摄影、人物拍摄等。
闪光灯能够提供强烈的光线,使得主体清晰明亮,同时也能够产生柔和的阴影效果。
3. 灯具组合灯具组合是将多个灯具进行组合,通过不同灯具的角度、强度和颜色来达到多种光效,常用于商业摄影、广告摄影、影视拍摄等场景。
摄影曝光知识:曝光控制技巧——利用色温及亮度控制曝光

摄影曝光知识:曝光控制技巧——利用色温及亮度控制曝光摄影中最基本的要素之一就是曝光控制。
曝光控制就是指在摄影过程中控制摄像机镜头的光圈大小、快门速度和ISO灵敏度,以控制光线在底片或传感器上的作用时间和量。
正确的曝光控制会让照片的色彩饱满、细节清晰、亮暗适中。
本文将介绍利用色温及亮度控制曝光的技巧。
一、色温对曝光的影响色温指的是光线的色彩,即反映光线颜色性质的一个物理量。
我们常说的“暖光”和“冷光”就是指颜色温度。
不同的光线颜色温度有着不同的影响,对曝光也有所影响。
如果拍摄的场景中有大量的“暖光”,比如傍晚的黄昏、日出或者室内灯光等,此时如果不进行色温的控制,相机就会将光线误认为较暗,并会增加曝光时间,导致照片过亮。
因此,在这种情况下,要适当进行曝光补偿,调低曝光时间或者关闭自动曝光控制。
反之,如果拍摄的场景光线色温较低、比较“冷”,例如寒冷的冬天、阴天或者室内荧光灯照明下,此时相机容易将光线误认为较亮,过度降低曝光时间,导致照片过暗。
因此,在这种情况下,要适当进行曝光补偿,调高曝光时间或者打开自动曝光控制。
二、亮度对曝光的影响光线的亮度也是曝光的重要因素之一。
当于拍摄的环境中光线比较暗时,通常需要加大曝光时间,增加光圈或者提高ISO来增加感光度。
而当于拍摄的环境中光线比较亮时,通常需要减少曝光时间或者减小光圈来控制曝光。
此外,在拍摄金属、玻璃、水面等有明显反光的物体时,照片会失去细节。
这时,调整曝光量可以减少反光的影响,让照片更加清晰。
具体来说,需要调高曝光量来强化光线的影响,因为金属、玻璃、水面周围的环境通常比较暗。
三、综合运用色温与亮度控制曝光在实际拍摄过程中,我们需要综合运用色温与亮度控制曝光。
这样可以更加有效地控制曝光量,让照片随时都能达到理想的效果。
举个例子,如果要拍摄黄昏时的城市夜景,此时光线显得比较暖。
为了达到更好的效果,我们需要将相机的ISO值设置在较低的数值,这样可以减少噪点的产生;同时将相机曝光时间设置在相对长的时间范围内,以充分利用暖光,使之更加明显。
相机调色参数知识点总结

相机调色参数知识点总结在摄影中,调色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它可以帮助我们将原始的影像调整得更加符合我们的审美需要,甚至可以通过调色来给照片增添一些特殊的艺术效果。
相机调色参数是一个不可忽视的技术细节,它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拍摄并后期处理照片。
下面将对相机调色参数进行总结,以便更好地了解和掌握它。
1. 相机调色参数的基本概念相机调色参数包括了曝光、白平衡、饱和度、亮度、对比度、色温、色彩等多个方面。
这些参数可以通过相机的设置或者后期调色软件来进行调整,以达到更加理想的效果。
曝光是指相机对于光线的控制,它通过快门速度、光圈大小以及ISO感光度来实现。
曝光正确与否将直接影响照片的亮度和细节表现。
白平衡是指相机对白色参考点的校准,它可以使照片中的白色达到真实的色彩。
在不同的光线环境下,正确的白平衡设定可以保证照片中的颜色真实和自然。
饱和度是指照片中颜色的饱和程度,它可以影响到照片中颜色的深浅和艳丽程度。
亮度是指照片整体的明亮程度,它可以通过调整曝光、对比度以及亮度等参数来实现。
对比度是指照片中明暗色调的对比程度,通过对比度的调整可以使照片更富有层次感。
色温是指照片中整体的色调,它可以通过设置相机的白平衡参数或者后期调整来实现。
色彩是指照片中各种颜色的表现,通过色彩的调整可以使照片更加生动和丰富。
2. 相机调色参数的使用方法相机调色参数可以通过相机的设置菜单来进行调整,也可以在后期处理软件中进行修改。
下面将分别介绍这两种方法的具体步骤。
2.1 相机的设置菜单在大多数相机中,都会有一个调色菜单,可以通过这个菜单来设置曝光、白平衡、饱和度、亮度、对比度、色温以及色彩等参数。
曝光的调整可以通过调节快门速度、光圈大小以及ISO感光度来实现。
通常情况下,可以通过光圈优先、快门优先或者手动模式来实现曝光的调整。
白平衡的调整可以通过选择预设的白平衡模式或者手动设置来实现,常见的白平衡模式包括日光、阴影、白炽灯、荧光灯等。
摄影技术——光源种类不同光质及光位的应用

摄影技术——光源种类不同光质及光位的应用摄影技术中光源的种类、不同光质及光位的应用对于创造出高质量的照片非常重要。
不同的光源和光质可以带来不同的照片效果,而不同的光位则可以改变照片的视觉效果和意义。
下面将介绍一些常见光源种类、不同光质及光位的应用。
一、光源的种类1.自然光:自然光是指来自太阳的光线。
它是最常见和自然的光源,可以在白天和晴朗的天气下提供强烈的光照。
自然光的色温因时间和天气条件而有所变化,对于户外摄影来说非常重要。
2.闪光灯:闪光灯是一种人造光源,通过放电产生强烈的光线。
它通常用于室内摄影或需要补光的情况下,可以提供足够的光照强度。
3.摄影灯:摄影灯是专门设计用于摄影和视频拍摄的灯具,可以提供连续均匀的光照。
摄影灯通常有不同的功率和调光功能,可以根据需要调整光照强度。
二、光质的种类及应用1.硬光:硬光是指光线的方向性强,光斑呈明显的边缘。
硬光通常由小面积的光源或远离被摄物体的光源产生。
硬光可以产生强烈的投影和明暗对比,适合创造夸张和有立体感的照片效果。
2.软光:软光是指光线的方向性较弱,光斑呈模糊的边缘。
软光通常由大面积的光源或近距离的光源产生。
软光可以产生柔和、平滑和具有光晕效果的照片。
3.中光:中光是介于硬光和软光之间的光质。
它的光斑边缘有些明显,但又不像硬光那么锐利。
中光适合大部分摄影场景,既能显示物体的细节,又能保持柔和的视觉效果。
三、光位的种类及应用1.正面光:正面光是指光源位于被摄物体前方,与镜头视角保持一致。
正面光可以直接照亮被摄物体的表面,使其呈现鲜明的细节和明亮的外貌。
这种光位适合拍摄静物或需要突出被摄物体细节的场景。
2.侧面光:侧面光是指光源位于被摄物体侧面,与镜头视角成90度左右。
侧面光可以产生明暗对比,并突出被摄物体的轮廓和纹理。
这种光位适合拍摄肖像或需要强调形状和质感的场景。
3.背光:背光是指光源位于被摄物体背后,与镜头视角相反。
背光可以产生逆光效果,使被摄物体呈现出轮廓和光晕效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摄影基础及技巧色温和自然光详解●什么是色温人们在进行彩色摄影时,要求光源提供一个相对稳定及准确的色温,以求得物质世界真实的还原。
色温对光源而言。
“当实际光源的光谱成分与完全辐射体(既不反射也不透射,能全部吸收它上面的辐射的黑体在某一温度时的光谱成分一致时,就用完全辐射体的”绝对温度“表示实际淘汰的光谱成分。
”所谓“完全辐射体”是科学家理想中的物体,这种特殊的炽热物体的辐射率几乎达到100%。
这种完全辐射体在连续加热的情况下,随着加热温度的升高,加热体的辐射出来的光谱成分会发生一系列的光色变化,随着温度的变化辐射光的光谱成分也发生变化。
色温用绝对温标标示,单位为K(开尔文。
色温与光谱成分之间既有区别又有一定的联系,色温是计算完全辐射体的“温度”。
●自然光、人工光的色温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发现一些有意思的事,例如到商店去买布料,有时对布料的颜色看不准,要拿到靠近窗户处去观察,这是因为光线暗或光源色温不对而影响了人的视觉对色的判断。
无论在高色温或低色温的情况下,都会使布料的“本色”发生变化。
还有,在晚上我们发居民楼里有的窗户透出黄橙色的光,有的窗户透出浅蓝色的光。
这是有的家用了普通白炽灯照明,有的家用的是“日光灯”照明,由于这两种光源的色温不同,所以它们的光谱成分也不同,于是产生了色光的差异。
再有,在早晨日出或傍晚日落时刻,天空和大地都会被染上一层金黄色,美丽无比。
这是由于此时太阳光的色温比较低,光谱中含的长波光比较多的缘故……由此可见,光源的色温影响着人的日常生活,同样也极明显地影响着彩色摄影。
为了获得物质世界色彩的真实还原,现代彩色感光材料分成高色温的日光型和低色温的灯光型两大类。
它们对色温的要求分别是5400K和3200K。
自然光的色温自然光是指大自然中固有的淘汰。
日光和天空光是自然光最主要的淘汰。
由于宇宙运动的规律发生着地球自转运动,这样使自然光每时每刻都在发生着变化,它要受到时间、季节、气候、地理等条件的影响。
这些变化都会影响着自然光的色温,各种不同变化状态下自然光色温见下表:自然光色温日光5500K阳光(中午及中午前后5400K日出、日落时刻2000~3000K日出后日落前1小时3000~4500K薄云遮日7000~9000K阴天6800~7500K晴朗的北方天空10000K以上以上表中,我们基本上看出一天之中由于地球的自转运动带来的太阳光变化形成的色温变化,同时也看出气候变化对光源色温的影响。
需要说明的日光和阳光之间的区别。
日光是指在晴天下阳光和天空反射光之和。
阳光是指太阳的直射光。
天空光是大气层散射阳光并透射大气层的光,所以天空光是一种散射形态的光。
人工光的色温人工光是指各类由人工制造的照明灯具发射的光。
按性能可分聚光灯、散光灯,按色温可分成高色温和低色温,按用途可分成日常照明和影视照明专用等等。
由于用途、功能的不同,各类人工光的色温也千变万化。
常见人工光色温见下表:人工光色温火柴光1700K蜡烛光1850K家用白炽灯(100-250W2600~1900K家用白炽灯(500W2900K卤钨灯3200K镝灯55500K目前我国用于电影、电视和照相用的人工光源相当一部分是卤钨灯系列。
这类型光源在使用过程中色温比较稳定,当然还有体积些耐用等等优点。
彩色感光胶片由感红、感绿、感蓝三层乳剂组成(当然是根据日光型和灯光型胶片对色温要求设计。
由于各种光源色温的不同而使光的光谱成分也不同,即光源的光谱中含有的红、绿、蓝三种光波成分也不一样。
正由于这样的原因,使彩色感光胶片对光源的红、绿、蓝光的感光比例不一样而造成正像色彩效果的不同。
第一,光源不同,光源中红光和蓝光含量比例发生变化。
随着色温的下降,长波光的成分增加,短波光的成分下降,因此,画面就会偏暖色。
第二,光源色温的变化,但绿光的含量比例基本不变。
光的三原色含量相近,就含有白光的性质。
●影响色温的因素无论是自然光还是人工光,它们的色温并不是绝对不变化的,相反,它们受到自然规律和人工的因素或技术因素影响,使光源的色温有时发生变化。
1.大自然天体运动规律影响自然光的色温。
由于地球的自转运动,使自然光在一天的时间内色温不断地在变化中。
早、午、晚、日出和日落时它们的色温是不同的。
一般地说来是这样的一种有节奏的变化:日出时色温<早晨<中午,中午时色温>傍晚>日落时分。
2.大自然的气候变化。
气候变化包括为晴、阴、昙、晦等。
一般来说阴天的色温比晴天要高些,多云的蓝天时色温也比日光高,但是到夜里时,由于自然光已很弱,有时甚至暗到伸手不见五指,此时也就没有色温了。
3.在人工光的照明情况下,由于电压的变化,使光源的色温变化,电压偏高,光源的色温也偏高,电压偏低,光源的色温也偏低。
4.在人工光源前加上透明的色纸后使光源原有的光谱成分改变了,使透射的光色温发生变化,如果加上暖色的透明灯光纸,则光源的色温偏低,光源偏暖色;如果加上冷色的透明灯光纸,则光源色温就偏高,光源偏浅蓝色。
外景自然光的处理什么是光线处理?或者说什么是光的造型处理?光的处理主要包括些什么内容?所谓光线处理,就是摄影师根据作品主题思想(或内容的要求,运用光线的表现手法塑造人物形象或景物形象,使之达到作品内容所要求的艺术效果,即要完成造型的任务和表现戏剧气氛等表象和表意的任务。
摄影师对外景自然光的处理饮食着以下的内容,我们逐一进行分析。
●掌握光的照度和色温变化在上一节中我们分析了太阳光运动的基本规律,从中我们看到了由于地球的自转运动以及大气层中云、雾等等的天气变化,使太阳光通过大气层投射到地球表面时,发生了许多的景象,在一般的情况下,太阳光的照度约为10万勒克斯,色温为5400K。
太阳光在经过大气层时,其中一部分光线被吸收,一部分光线被散射,一部分光线投射到地球表面。
所以,投射到地球表面的阳光,受到大气层的成分的影响,即太阳光的照度、色温受到大气层的密度、厚度和混浊度的影响。
所谓大气层密度,指大气层中氮、氧等气体层,密度随着空间高度增加而减弱。
在摄影艺术的观念中,我们把“云”、“雾”的现象纳入大气层“密度”范围。
所谓大气层厚度,是指太阳光透过大气层的厚度。
所谓大气层的混浊度,是指大气层中所包含的水分子尘埃及微小介质的状况。
大气层的浑浊度对太阳光的照度及色温的影响人的眼睛对大气浑浊度的感觉和光的投射方向有关系。
太阳光投射方向不一样,大气浑浊度的表现也会有差异,这就会影响景物的造型效果,在逆光、侧逆光下,大气的浑浊度的表现要比顺光下明显强些,这是由于在侧逆光、逆光的条件下,空气中的微小介质、尘埃都将有受光面、背光面、阴影等明暗关系,颗粒性反映得较强。
视觉效果感到浑浊度强些。
傍晚时分,大气层的浑浊度要强些,这是由于人类的社会活动如工厂排出的废气、车辆行驶的尘埃飞扬等等使空气中的微小介质增加,从而增加了大气层的浑浊度。
早晨时刻,由于地面上的水分子还没有来得及被太阳光所蒸发,往往有雾状的效果,这时空气中的浑浊度也大,随着水分子的蒸发,浑浊度也减少。
结论:大气浑浊度大,太阳光的照度就小,光的色温有所偏高如浑浊度过大,较大地影响太阳光的投射性质,则光的色温会偏高些,但在黄昏、晨光下,由于此时光中含有长波光成分很多,色温又偏低,故此时刻大气的混浊度对光的色温影响就大些;大气浑浊度小,太阳光的照度就大,色温正常。
掌握这些特征后,在光线处理时可根据造型的需要,进行有效的选择,或利用其长处或避免其不利的因素。
大气层的厚度对太阳光的照度及色温的影响我们把太阳光投射到地球表面的情况分有三个方面:平射时期、斜射时期和顶射时间。
(1太阳光在平射时期:在这一时期太阳光通过的大气层比较厚,阳光被散射和遮挡的也比较多,所以照度就小些。
另外,这一时期,阳光中的短光波被吸收、散射的也比较多,而长波光被吸收或散射的少,所以此时投射到地球表面的阳光含有长波光的多,而色温偏低。
(2 太阳光在斜射及顶射时期:太阳光透射空气层的距离要比斜射时期要小得多,所以照度就高。
另外,此时太阳光中各种波长的光比较均衡,所以它呈白光性质,色温正常,为5400K。
结论:大气层厚度大,太阳光的照度小,色温偏低;大气层厚度小,太阳光的照度就大,色温趋向正常。
大气层的密度对太阳光的照度和色温的影响大气层中云、雾层越厚,密度就大,太阳光的照度就偏低,而色温偏高。
大气层中云、雾层越薄,照度偏大,色温趋向正常。
大气层中晴空万里,照度最高,色温正常。
●掌握太阳光的投射角度太阳光的投射角度在一天之内是由低(日出到最高(正午又到低(日落不断地变化着。
随着阳光投射角度的变化,一方面决定了光的性质,更为重要的是改变着被照明的景物的亮度范围、明暗反差和气氛,而这些变化和摄影创作有着密切的关系:改变着天空与地面亮度的关系如果将地面作水平线,随着太阳光的投射角度由平射、斜射和顶射再到斜射又到平射的变化,就不断地改变着天空与地面景物的亮度关系。
平射时期(日出、日落:由于太阳光的投射方向与地平线几乎平行,所以地平面受光量较少,显得较暗,而天空则显得亮,所以天空和地面的亮度间距很大,在逆光、侧逆光的情况下,亮度间距更大。
这是一个很有特色的亮度关系,它有着丰富的造型特色。
摄影师面对这种情况,要选择国面造型特色,集中强调最主要的东西,而简化不须强调的东西,从而构成这一时间的独有造型效果。
由于亮度间距大,给曝光控制也会带来一定的困难。
曝光控制除了使画面获得正常的曝光量之外,还要根据画面气氛及创作意图的要求,灵活控制曝光,以获理想的画面效果。
斜射时期:太阳光几乎处在垂直照明的情况之下,地面亮度和天空亮度之间的亮度间距就比较小。
改变着景物的明暗反差平射时期太阳光比较弱,照度偏小,所以景物的明暗反差就显得柔软。
斜射时期太阳光的照度大,景物被阳光照明后,就会形成明确的明暗反差关系。
顶射时期太阳光照度更大些,景物在阳光下显示的明暗反差就更强烈,即反差大。
改变景物水平和垂直面的亮度平射时期,景物垂直面的亮度比水平面的亮度要高。
随着太阳光投射角度的变化,到斜射时期,景物垂直面和水平面的亮度就比较接近。
而到顶射时期,景物的水平面的亮度往往会高于垂直面的亮度,如在顶射时期,人物头部的头发、额头的亮度就大,而大致垂直面的面部亮度就些顶光造成的照明效果使人物面部光线显得不正常。
改变着景物的色调和影调我们在前面已经讨论过,不同的太阳光的投射方向,有着不同的造型效果,自然也有着不同的色调和影调。
平射时期,太阳光的色温偏低,被照明的景物都会在偏暖色的阳光下显得浅浅的橙黄色。
另外,阳光的照度也显得比较低,景物的反差小,影调、色调显得柔和。
斜射时期:这时太阳光是白光,它的色温也正常。
所以在白光照明下的景物,能正好地表现景物表面的固有色。
另外,斜射时期景物的明暗反差适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