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长性思维与固定性思维
心理健康辅导中的成长性思维培养

心理健康辅导中的成长性思维培养心理健康是人们追求幸福和全面发展的重要指标之一,而成长性思维则是培养个体实现心理健康的重要途径之一。
心理健康辅导不仅关注解决当前的心理困扰,还应致力于培养个体的成长性思维,促进其全面发展。
本文将从理论与实践两个方面探讨心理健康辅导中的成长性思维培养。
一、成长性思维的概念和特点成长性思维是心理学领域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强调个体对待挑战和困难的态度与观念。
相对于固定性思维,成长性思维更倾向于将挫折和失败视为学习和成长的机会,追求持续进步和个体潜力的发展。
成长性思维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 导向未来:成长性思维注重个体的成长与进步,不局限于当前的成就水平。
个体通过设定有挑战性的目标,并努力实现它们,以推动自身的发展。
2. 乐于接受挑战与反馈:成长性思维鼓励个体主动承担挑战,并乐于接受来自他人的反馈和建议。
个体通过面对困难和错误,不断改进和提高自己。
3. 培养自信和自尊:成长性思维认为个体的能力是可培养和发展的,个体应该对自己保持信心和自尊。
即使在面临困难和挫折时,个体依然相信自己具备克服困难的能力。
4. 学习与合作:成长性思维强调学习和持续的努力对于个体发展的重要性。
个体应该通过学习新知识和技能,并与他人合作,共同解决问题和实现目标。
二、心理健康辅导中的成长性思维培养理论在心理健康辅导中,培养个体的成长性思维是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的重要任务之一。
以下是几种理论和方法来实现这一目标:1. 成长型心态理论:该理论由心理学家卡罗尔·德韦克于20世纪90年代提出。
成长型心态理论认为个体的思维方式和信念对其成长和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心理健康辅导师可以通过引导个体改变其思维方式,从而培养其成长性思维。
例如,帮助个体将挑战视为机会,鼓励其不断努力和学习。
2. 自我决定理论:自我决定理论认为个体在行动和追求目标时需要满足三个心理需求,即自主性、能力感和归属感。
心理健康辅导师可以通过满足这些需求来促进个体的成长性思维。
心理学视角下的成长性思维培养

心理学视角下的成长性思维培养成长性思维是指一种积极的心态和思维方式,人们通过相信自己的能力可以不断发展和成长,从而面对挫折和困难更具有韧性和动力。
在心理学领域,成长性思维被认为是个体获得成功、幸福和自我实现的重要基石。
本文将从心理学的视角探讨成长性思维的概念、培养方法及其在个人成长和教育中的重要性。
一、成长性思维的概念成长性思维的核心理念是相信能力和智慧是可以通过努力和学习得以发展的,与之相对的是固定性思维,即认为智力和能力是固定不变的。
成长性思维强调个体通过努力、追求个人发展、接受挑战和克服困难来实现自己的潜力。
相反,固定性思维则认为个体的智力和能力是固定的,无法改变。
成长性思维能够激发人们的动力,使他们更有可能实现自己的目标,并在面对困难时保持积极的心态。
二、成长性思维的培养方法1. 意识到自己的潜能:培养成长性思维的首要步骤是认识到自己的能力和潜力是可以发展的。
个体应该反思自己的成就,并认识到这些成就是通过努力和学习而达到的,而不是天生具备的。
2. 设定可行的目标:成长性思维要求个体设定具体、可衡量和可行的目标。
通过设定目标,个体可以明确自己的方向,并为实现目标而付出努力。
3. 接受挑战和面对困难:成长性思维鼓励个体主动接受挑战和面对困难。
挑战和困难是个人成长的机遇,通过克服困难,个体可以学到更多的知识和技能,并提高自己的能力。
4. 着重过程而非结果:成长性思维强调个体应该专注于学习和持续发展的过程,而不仅仅是结果。
过程中的经验和教训都是宝贵的财富,可以帮助个体更好地适应未来的挑战。
5. 积极对待批评和反馈:成长性思维鼓励个体积极对待他人的批评和反馈。
把他人的意见视为改进自己的机会,从中汲取有益的建议并改正自己的不足之处。
三、成长性思维在个人成长中的重要性成长性思维对于个人的成长和成功具有重要作用。
首先,它能够激励个体更加积极主动地寻求机会和挑战,从而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和技能。
其次,成长性思维使个体更具有抗挫折和适应困难的能力,能够保持积极的心态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思维方式有哪些塑造学生成长型思维方式

塑造健康的思维方式——成长型思维一、什么是成长型思维?“成长型思维”最早源于斯坦福心理学教授卡罗尔•德韦克(Carol Dweck)及其研究团队的研究结果。
他把思维模式分为两类:“成长型思维模式”和“固定型思维模式”,我们可以通过下图了解到这两种思维模式的差别:图片截取自卡罗尔•德韦克所著《终身成长》通过上图我们可以清晰了解到这两种思维模式的差别,不知道你是属于哪一种呢?首先是认知层面,固定型思维的人认为智力是固态的,人是“完成品”;而成长型思维的人认为智力是动态和发展的,人是“未完成的”,努力和练习是可以改变和提升的。
其次是自我管理层面,成长型思维的人具有长期目标,注重成长的过程。
他们更看重自身能力的提升和自我的长期发展,在长期目标的引领下,对于挫折有更加积极的态度。
他们善于总结经验、善于反思,能够朝着自己想要的方向不懈努力,显示出强大的心理韧性,不轻言放弃。
而固定型思维的人则相反,他们不能从挫折中反思自己,不能获得成长,停滞不前,总是放弃挑战,喜欢一直呆在自己的“舒适区”。
最后,是与他人和社会的关系层面,成长型思维的人具备更开放的态度,能够坦然地面对来自他人的批评,不会认为别人的成功是对自己的威胁。
因此,他们在遇到困难的时候,能够积极调动身边的资源,寻求帮助。
而固定型思维的人更倾向于封闭自己,充满敌意地对待他人的批评,不能从中获得成长和支持。
二、为什么要学习成长型思维?(一)学生的思维方式会影响其在面对新问题或难题时的积极性。
研究显示,思维过程对一个人的情感、动机、行为都起着关键作用。
成长型思维引导学生凝聚动力,不断从经验中学习,为成就更好的自我而努力。
这种思维方式会帮助学生在日后遇到困难(如学业困难、社会挫折时)时,积极应对,获得成长。
(二)“成长型思维”是一种权威的先进教育理念。
《2018年美国教育趋势》报告展示了美国教育工作者最为关注的 20个教育发展问题,其中,“成长型思维”以超高的关注度位居榜首。
德韦克的思维模式量表

德韦克的思维模式量表摘要:1.德韦克的思维模式量表简介2.德韦克思维模式量表的内容3.德韦克思维模式量表的应用4.德韦克思维模式量表的优点与局限性正文:1.德韦克的思维模式量表简介德韦克的思维模式量表(Dweck"s Mindset Theory)是由美国心理学家卡罗尔·德韦克(Carol Dweck)提出的一种心理学理论。
这一理论主要关注人们的思维模式,认为人们的思维模式对其行为和心理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德韦克将思维模式分为两种:固定型思维模式(Fixed Mindset)和成长型思维模式(Growth Mindset)。
2.德韦克思维模式量表的内容(1)固定型思维模式固定型思维模式的人认为,智力、才能和天赋是与生俱来的,不会随着时间和努力而改变。
他们倾向于避免挑战,因为挑战可能会暴露自己的不足。
在面对失败时,他们往往认为是自己能力不足,而不是努力不够。
因此,他们容易放弃,缺乏持续努力的动力。
(2)成长型思维模式成长型思维模式的人认为,智力、才能和天赋可以通过努力和学习不断发展。
他们乐于接受挑战,把挑战当作是锻炼和提高自己的机会。
在面对失败时,他们认为是自己需要更加努力,从而不断学习和进步。
因此,他们具有较强的适应能力和抗压能力,更容易取得成功。
3.德韦克思维模式量表的应用德韦克思维模式量表广泛应用于教育、人力资源管理等领域。
教育工作者可以通过量表了解学生的思维模式,从而更好地指导学生,培养其成长型思维;人力资源管理者可以利用量表评估员工的思维模式,以此作为员工培训和发展的依据。
4.德韦克思维模式量表的优点与局限性优点:(1)提高了人们对思维模式的认识,有助于培养成长型思维;(2)为教育、人力资源管理等领域提供了有益的评估工具。
growth mindset常用词

growth mindset常用词【原创实用版】目录1.概述2.growth mindset 的含义3.growth mindset 的常用词汇4.培养 growth mindset 的重要性5.结论正文1.概述“growth mindset”(成长型思维模式)是一种积极心理学的概念,强调人们可以通过努力和学习来提高自己的能力。
这种思维模式与“fixed mindset”(固定型思维模式)相对立,后者认为人们的能力是固定的,无法改变。
拥有成长型思维模式的人更容易取得成功,因为他们相信自己可以通过努力克服困难,不断进步。
2.growth mindset 的含义成长型思维模式认为,智力、才能和技能是可以通过学习、练习和挑战来提高的。
这种思维模式鼓励人们积极面对挑战,把失败看作是学习和成长的机会。
与此相反,固定型思维模式的人认为,能力是天生的,无法改变,他们往往害怕失败,避免挑战,因此很难取得大的成就。
3.growth mindset 的常用词汇与成长型思维模式相关的常用词汇包括:努力、学习、进步、挑战、成长、机会等。
这些词汇反映了这种思维模式所倡导的核心价值观,即通过不断努力和学习,人们可以提高自己的能力,不断进步。
4.培养 growth mindset 的重要性培养成长型思维模式对于个人和社会的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拥有成长型思维模式的人更容易取得学业和职业上的成功,因为他们相信自己可以通过努力克服困难,不断进步。
其次,成长型思维模式有助于提高人们的心理健康水平,因为它鼓励人们积极面对生活中的挑战,减轻压力,增强心理韧性。
最后,在教育领域,培养成长型思维模式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5.结论总之,成长型思维模式是一种积极向上的心理状态,它强调人们可以通过努力和学习来提高自己的能力。
成长性思维的故事和案例

成长性思维的故事和案例成长总在不经意间。
成长性思维与固定型思维不一样,它遵循这样的逻辑前提:如果你相信天赋、智力和能力可以提升或衰减,那么将努力视为成功的途径是有意义的。
具有成长性思维的学生相信,智力、天赋和能力是可以提升和衰减的,为此他们会付出更多的努力。
如果老师抓住教育的契机,对孩子进行适时地引导、鼓励,让孩子看到自己的进步,感受到被认可,逐渐建立对学习的信心,以往的固定型思维转化为成长性思维,孩子就会有长足的学习动力。
我的班上就有这样一个孩子,暂且称他为小方。
小方的父母曾和我坦言,孩子在其他科目上成绩都不好,懒惰,不肯主动学习,也不愿意记忆。
他在六年级的科学课上也是平平无奇,还有一点呆呆的,从来不举手回答问题,就是那一类在班级里最没有存在感的孩子,这样的状态持续了很久。
有一次他报名参加了我的兴趣拓展课,和其他班级的同学一起完成了《一个持久、漂亮的生态瓶》项目化活动,在这个活动中,很多同学选择在网上购买材料进行生态瓶的组装,他是为数不多的,用生活中常见材料亲手制作生态瓶的学生之一。
我特地表扬了他,而且在后续的实验中证明他的生态瓶确实是运转较为持久的。
在学期末的展示活动上,他表现得非常积极,来得最早,干活也很卖力,来回搬运展板,大声吆喝,提问、分发奖品,吃苦耐劳的精神再一次受到同学们的肯定和我的表扬。
可以看出,他在这次拓展课中玩得非常开心。
有的孩子可能开心开心就过去了,但是小方不一样。
他看见了自己的努力,获得了同伴们的关注,还有老师的肯定。
他的思想发生了变化。
从那个学期开始,我在科学课上也尤其关注这个孩子,做实验时经常会邀请他上台帮忙。
在一次公开课上,我就选了他和课代表上台做实验小助手,他表现得非常认真,一个小小的呼吸动作都要和我确认好几遍。
从此,小方非常努力得学习科学。
后来,连他妈妈都给我传来了积极的反馈。
他妈妈说:“宋老师,孩子这段时间状态有好转,每次回家都很兴奋得说科学课很有趣味,也时常提及最喜欢的老师就是您,很感谢您让他在科学课上体会到了学习的乐趣。
协助一名员工从固定型思维转变为成长型思维的例子

协助一名员工从固定型思维转变为成长型思维的例子
以下是一种协助员工从固定型思维转变为成长型思维的例子:
1. 了解员工的固定性思维:首先,必须理解员工的固定思维是如何影响其行为和态度的。
可以通过与员工进行面对面的交流,或通过员工自我评估工具来获取这些信息。
这将帮助你了解员工的潜在固定思维模式和对自身能力的看法。
2. 教育员工关于成长型思维的概念:向员工解释成长型思维的概念和优势,并提供相关的学术研究和实例来支持这种观点。
让员工明白成长型思维是一种相信自己的能力可以通过努力和学习不断发展的心态。
3. 促进积极的自我对话:鼓励员工与自己进行积极的自我对话,并提醒他们要避免过度关注自己的固定观点和能力。
提醒员工意识到每个人都可以通过努力和实践来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
4. 设定目标和制定行动计划:与员工一起制定具体的目标,以便更好地发展他们的能力和技能。
确保这些目标是具体、可衡量和可追踪的,并与员工共同制定行动计划,以帮助他们实现这些目标。
5. 提供支持和反馈:通过定期的一对一会议,与员工讨论他们在实现目标和行动计划方面的进展情况。
提供积极的反馈,并鼓励员工继续努力和学习。
同时,根据员工的具体需求,提供适当的培训、学习机会或资源支持。
6. 建立积极的文化和环境:为员工创造一个积极、支持和鼓励成长的工作环境。
鼓励员工分享他们的学习和成长经验,以及面对挑战时的反思和学习。
同时,有效地表达对员工的认可和赞赏,以鼓励他们持续发展成长型思维。
通过以上的例子和方法,你可以协助员工从固定型思维转变为成长型思维,促进他们的个人和职业发展。
成长性思维和固定式思维观后感

成长性思维和固定式思维观后感看了关于成长性思维和固定式思维的东西,那可真是让我脑洞大开,就像脑袋里突然开了一场辩论赛一样热闹。
先说说这个固定式思维吧。
这就像是给自己画了个小圈圈,然后就蹲在里面死活不肯出来。
那些有着固定式思维的人啊,就觉得自己的能力啊、才华啊啥的都是天生的,就像老天爷给你定好了套餐,不能改也没得加菜。
要是在某件事上失败了,那简直就像天塌了一样,觉得自己就是不行,而且这种“不行”是根深蒂固的,永远也改变不了。
就好比有个同学数学考试没考好,他就想“我就是没数学脑子,以后再努力也白搭”。
这不是自己把自己的路给堵死了嘛,多可惜呀。
这种思维就像个紧箍咒,把人限制得死死的,一点点的挫折就能把他们打趴下,而且还趴在那儿起不来,一个劲儿地唉声叹气。
再看看成长性思维,这可就像是魔法棒一样神奇。
拥有这种思维的人就像超级赛亚人一样,永远都在升级打怪的路上。
他们觉得自己的能力是可以通过努力不断提高的,就像小树苗一样,只要浇水施肥晒太阳,就会茁壮成长。
失败在他们眼里啊,根本就不是事儿,而是一次超棒的学习机会。
比如说另一个同学数学也没考好,他就会想“这次没考好,肯定是哪个知识点没掌握好,我要好好研究研究,下次一定能进步”。
他们不怕犯错,因为每一个错误都是通往成功的小阶梯。
这种思维的人总是充满活力,勇往直前,就像开着挂的游戏主角,不管遇到什么挑战,都觉得是在给自己涨经验值呢。
我就想啊,要是我们都能像拥有成长性思维那样活着,那得多带劲啊。
就像爬山一样,固定式思维的人看到陡峭的山路就说“我不行,我爬不上去”,然后就坐在山脚下干瞪眼;而成长性思维的人呢,看到山路就两眼放光,想着“这是个锻炼我爬山能力的好机会啊”,然后就一步一步朝着山顶前进,哪怕摔了几个跟头,也能拍拍屁股继续往上爬。
我感觉我们生活中很多时候都在这两种思维之间摇摆。
有时候不小心就掉进了固定式思维的陷阱里,比如说想减肥的时候,跑了两天步没瘦就想“我就是这种易胖体质,减不下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成长性思维与固定性思维学霸是怎样养成的——成长型思维什么是学霸?什么是成功的人?近年来,心理学家做了很多研究。
他们对那些能在西点军校严苛残酷的训练、筛选中坚持到最后的毕业生、医学院预科生(因为入学考核难度很大)、拼字大赛获胜者等等人群进行研究。
他们想要发现,究竟是哪些特质,使得他们中的一些人能够成功,另一些人却不能。
结果,专家们发现有一种素质是成功的关键——坚毅(grit)!坚毅是什么?坚毅是对长期目标的持续激情及持久耐力。
也就是说,向着长期的目标,坚持自己的激情,即便历经失败,依然能够坚持不懈地努力下去,这种品质就叫做坚毅。
最终成功的人,是那些面对困难、挑战和逆境,拥有激情并努力、坚持去战胜的人!成功的重要的三个素质:努力、坚持、坚毅。
那么,究竟如何可以培养出坚毅品质呢?目前专家们对此所知不多,唯一有确切的结论,那就是——培养“成长型思维模式”!一、什么是成长型思维?成长型思维的概念在斯坦福教育理念中,有一个叫“成长型思维(growth mindset)”的概念,它是相对固定型思维的一种心智模式,这是斯坦福大学心理学教授卡罗尔·德维克所提出的理论,她的关于“心智模式”(Mindset)的研究,被公认为近几十年里最有影响的心理学研究之一。
成长性思维(growth mindset)是相对于固定思维的一种思维模式。
固定型思维的人认为,人的智商和聪明程度是一个固定不变的属性,不会随着时间的变化和经验的积累而改变。
成长型思维的人则认为,这个世界充满了帮助我们去学习和去成长的有趣的挑战,他们往往能在面临挑战时充满激情,充分享受解决困难的过程,从解决困难的过程中学习一项新的技能。
研究表明,拥有成长型思维的孩子做事不易放弃,更能从过程中享受到乐趣,更容易寻求帮助,复原力更强,也就是更加坚毅(grit)。
他们会更在意自己从一件事中是否真正学到了东西,而不仅仅是能够通过考试。
二、成长型思维与固定型思维(一)美国学校的“九个改变”成长型思维对孩子非常重要,所以这个概念近几年风靡了整个美国教育界,几乎每个学校都用各种方式在日常教学中融入这一思想。
非常有趣的是,大多数学校都不约而同地在最显眼的地方张贴着这样一幅anchor chart(要点图)。
仔细观察可以发现,这些海报虽然样式各异,但内容几乎都是一样的,那就是:“Change Your words, change your mindset”(换个说法,换个思维),也就是培养成长型思维里最经典的“九个改变”。
1 关于理解换个说法:I don’t understand. 我就是不懂。
➙ What am I missing? 我忽略了什么吗?也就是换了种思维:这对我来说太难了,根本没法理解。
➙只要把我漏掉的、忽略的找出来,肯定能搞明白。
2 关于放弃换个说法:I give up. 我放弃了。
➙I'll use some of the strategies I've learned. 我得试试我学过的(别的)方法。
也就是换了种思维:我的能力达不到,只有放弃了。
➙问题没有方法多,此路不通,换个方法就好了。
3 关于错误换个说法:I made a mistake. 我犯错误了。
➙Mistakes help me improve. 犯错能让我变得更好。
也就是换了种思维:我做错了,我很沮丧。
➙虽然这次错了,但以后我就知道这么做是错的,又get一招,yeah!4 关于困难换个说法:This is too hard. 这太难了。
➙This may take some time and effort. 我可能需要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才能搞定)。
也就是换了种思维:这太复杂了,我不可能完成。
➙只要花足够的时间和精力,一切皆有可能。
5 关于足够换个说法:It's good enough. 已经挺好的了。
➙ Is this really my best work? 这真的是我的最好成绩吗?也就是换了种思维:我做得足够好了,已经达到我的上限了。
➙没有最好只有更好,也许再努力一些,我就能再提高一点儿。
6 关于聪明换个说法:I'll never be as smart as her. 我不可能像她一样聪明。
➙ I'm going to figure out what she does and try it. 她是怎么做的,我也要试试看。
也就是换了种思维:别人比我聪明,没办法了,我就是不如她。
➙只要学**她的方法,然后认真去做,我也有戏!7 关于完美换个说法:I can't make this any better. 我不能做得更好了。
➙ I can always improve. I'll keep trying! 我还能做得更好,我要继续试试!也就是换了种思维:我的能力只能做这么多,这件事这样就足够完美了。
➙我还要看看这件事有什么可以完善的,只要不断尝试和努力,肯定还能再提高!8 关于否定换个说法:I can't read. 我阅读不太好。
➙I'm going to train my brain in reading. 我要训练我的阅读能力。
也就是换了种思维:我没有“阅读”这根筋儿,我就是个书盲。
➙呵呵,只是训练不够而已,不如坚持练习一段时间看看!9 关于能力换个说法:I'm not good at this. 我不擅长这个。
➙ I'm on the righttrack. 我正在提高。
也就是换了种思维:我做不了这些。
➙我现在可能做不好,但没关系,慢慢往这个方向努力,我就会越来越擅长啦。
常用正面的、积极的语言会影响到我们的思维习惯,这就是播种行为,收获习惯。
美国学校把这9句话非常有“仪式感”地张贴出来,为的就是时刻提醒所有老师和同学们,要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把要到嘴边的话换个说法,其实就在悄悄地培养你的成长型思维,让你拥有坚毅“Grit”。
(二)成长型思维与固定型思维的表现1、成长型思维模式的表现:他们有“掌握目标”(目标明确),是“能力渐进论者”。
他们所关心的是——进步!他们相信自己这方面的能力可以得到提升。
他们关注发展自己,在意跟自己的过去比较,是一种发展的、进取的状态。
他们做事的特点是——不易放弃,更能从过程中享受到乐趣,更容易寻求帮助,复原力更强。
他们不怕错误和失败,因为反正哪里也不是终点,也没有盖棺定论,我的能力还在随时提高呢,继续努力就好了,发现错误,能改进了,就能进步,这才是我真正想要的!事实上,他们越是感觉糟糕时,就越是加速行动,去做更多的事情。
比如说,有这种想法的学生,他们比较在乎自己是否学到了东西,而不仅仅是考试能够通过。
老师很容易就会辨别出这些人来——他们是那些下课会问感兴趣、但不会考的问题的学生!2、固定型思维模式的表现:他们有“表现目标”,而不是“掌握目标”。
就是说,他们更在乎自己看起来怎样,是否显得聪明,而不关心是否真的掌握了。
事情是这样的——如果我们相信,我们只有固定量的智力或其他能力,那么,具体拥有多少、特别是能向外界证明自己到底拥有多少,这就变成了头等重要的事!所以,相比进步,他们更在乎的是——外界的标准,以及如何证明自己。
这种想法的结果就是,他们会避免挑战和冒险,免得显得自己不聪明;他们常说自己其实没怎么费劲,这样也可以显得自己聪明;他们不肯付出太多努力,因为那样也说明自己很笨;急于为错误辩解找借口;不愿寻求帮助,因为那意味着自己能力不足;对待挫败,很容易放弃,因为他们认为反正能力是固定的有限的,所以不必努力……实验表明,有固定型思维模式的人、实体论者,他们在奖惩激励下,可能表现更好。
但是,当有难度、有障碍和干扰时,他们轻易会放弃。
而成长型思维模式的人,这时受到的影响则更少,他们更能继续努力,更能保持乐观。
也就是说,他们表现出了更强的抗挫力、韧性。
并且他们也有更多的积极情绪,能从克服困难中享受到更多乐趣。
在那些有固定型思维模式的人看来,成功来源于证明你自己有多棒。
努力是一个不好的预兆——假如你需要努力尝试,还要不断地问问题,那显然说明你不够优秀。
而当这些人找到了自己能够做好的事情时,他们就会想着重复它,以显示自己对这东西有多么在行。
而在那些有成长型思维模式的人看来,成功来源于成长,而这当中的精髓就是努力——因为只有努力你才会成长。
当你对某件事情已经非常擅长的时候,你就会把它放在一边,并继续找那些更有挑战性的事情,因为这样你才能持续成长。
具有固定型思维模式的人会在自己不犯错误的时候觉得自己很聪明,而有成长型思维模式的人会在自己为某件事苦苦挣扎,并最终找到解决方案时觉得自己很聪明。
当事情不顺利的时候,前者会埋怨整个世界,而后者会想着改变自己。
前者会害怕非常努力地去尝试,因为一旦他们失败了,就说明他们是一个loser,而后者永远不会惧怕尝试。
三、如何让孩子有成长型思维模式?先引用《社会性与人格发展》中的一段话:研究表明:“年幼儿童持有能力增长观,他们相信能力是可以改变的而非稳定的,通过更多努力和大量练习,他们可以变得更聪明、更有能力。
”我想,或许,每个孩子头脑中的默认模式,本是成长型模式,大概这是进化的功劳,他们需要靠这个来成长!然后,在长大过程中,他们才慢慢地学到了固定型思维模式!我们成人常常需要练习才能改回来。
而对于孩子来说,只要在成长过程中,老师清楚这一点,做得恰当,那么孩子们就会比较容易做好。
Dweck还发现,一个人的思维模式是可以改变的。
即便是一些很小的干预——比如说告诉学生做得很好,而且,不是因为他们很聪明,而是因为他们在很努力地尝试,诸如此类的做法影响非常大。
而随着投入的加大,她还发现自己可以将那些原本有固定型思维模式的人改变成积极的,具有成长型思维模式的人。
那么老师具体可以怎样做呢?对于孩子来说,这取决于我们如何表扬孩子,如何对待错误和失败,如何对孩子的行为恰当反馈,如何跟孩子总结每个事件,如何解释现象和孩子的感受!(一)如何表扬:1、真诚、如实地表扬。
有研究说:夸大的表扬,对于本来就高自尊的孩子或许有些好处,可以给他们足够强的动力,但是,对低自尊的孩子会使他更加低自尊。
我的想法始终是,老师要对孩子真诚、如实地沟通。
2、过程表扬——表扬他为形成有效的解决办法而付出的努力,并侧重表扬孩子的可控因素,而不是环境或外界因素。
这样可以提升孩子的自我效能感。
实验表明:仅仅告诉孩子,努力比基因遗传更重要,就导致了大脑有积极改变。
3、常常鼓励、欣赏,而不仅仅是表扬。
更多关注具体行为,而不是结果。
对孩子做得好的地方,老师具体描述,然后提问,引导孩子来总结,并表达自己的感想。
或许这是最好的表扬方式!让孩子自己总结自己的成功之处,这会鼓励他独立思考、也强化了他的自主感受——他并非因别人的评价而感觉好!这时得出的结论和经验,才真的是他自己的,他以后才会更好地去利用这些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