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茶文化论文之浅谈
浅谈中国茶文化传播论文

浅谈中国茶文化传播论文茶是世界三大饮料之一,我国是茶的故乡,是茶树的原产地,也是世界上最早发现茶树和利用茶树的国家。
以下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浅谈中国茶文化传播论文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
摘要:茶是世界三大饮料之一,我国是茶的故乡,是茶树的原产地,也是世界上最早发现茶树和利用茶树的国家。
而第一位确定茶树学名是一由瑞典科学家林奈和德国植物学家孔采。
1950年我国植物学家钱崇澍根据国际命名和茶树特性研究,确定茶树学名为[Camellia sinensis(L.)0.Kuntze]。
关键字:中国,茶文化,传播一、茶的起源茶是世界三大饮料之一,我国是茶的故乡,是茶树的原产地,也是世界上最早发现茶树和利用茶树的国家。
而第一位确定茶树学名是一由瑞典科学家林奈和德国植物学家孔采。
1950年我国植物学家钱崇澍根据国际命名和茶树特性研究,确定茶树学名为[Camellia sinensis(L.)0.Kuntze]。
最早发现茶树是在100万年前,在我国西南部云贵高原和四川一带的深山密林中,由不少的原始型的野生大茶树。
人类发现茶树和广泛利用茶树经过了相当长的时间,据文字记载表明,我们祖先在3000多年前已经开始栽培和利用茶树。
这充分的表明,茶出自中国,源于中国,中国是茶的原产地。
二、茶在国内外的传播(一)茶在国内的传播中国茶叶的发展和传播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在战国时期,巴蜀一带已形成一定规模的茶区,随着地质变迁及人为栽培,经过代代相传,饮茶慢慢从局部地区开始逐步普及全国。
西汉时,不仅饮茶成风,而且出现了专门用具,茶叶已经商品化;三国时期,崇茶之风进一步发展,长江中游或华中地区逐渐取代巴蜀地位;到了魏晋南北朝,长江下游和东南沿海茶业的发展,茶已成为日常饮料;唐代是茶业大发展的时期,由于贡茶设置在江南,促进了江南制茶技术的提高,也带动了全国各茶区的生产和发展;宋代茶叶生产空前发展,饮茶之风非常盛行,茶已传播到全国各地,基本上已与当代茶区范围相符;明清,饮茶之风达到高峰,清代后期,茶叶生产由盛而衰;当代,茶叶再现辉煌,茶叶消费开始向多元化和健康方向发展。
中国茶道文化论文

中国茶道文化论文中国茶道文化兴于中国唐代,盛于宋、明代,衰于清代。
下面是店铺精心为你整理的中国茶道文化论文,一起来看看。
中国茶道文化论文1浅析中国茶道中“和”文化特性摘要:“和”是中国茶道最重要的特性,茶道本身的构成要素茶叶、茶水、茶具体现了“和”文化特性。
从茶道自身发展看,在唐、宋、明、清茶道文化的发展中儒释道文化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而儒释道精神中蕴含着“和”文化特性。
从中日茶道比较看,“和”文化也是日本茶道精神重要的一部分,但它与中国茶道文化“和”的含义有所不同。
中国茶道“和”思想始终根植于中国传统思想之中,是中国传统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关键词:和茶道儒释道传统文化茶道是中国茶文化的核心,“和”是中国茶道的灵魂。
陈文华先生认为“茶道精神是茶文化的核心,是文化的灵魂。
”庄晚芳先生把“廉、美、和、敬”概括为中国茶道的基本精神。
陈香白先生在《中国茶文化》一书中提出了“‘和’是中国茶道精神的核心”这一观点。
研读历代茶学大家的论著,我对中国茶道精神的认识更加深入,并引发了新的思考。
我认为“和”字包含了中国茶道的一切精神内涵,中国茶道的其他精神都不可或缺地受到“和”文化的影响。
一、茶道本身的“和”文化特征品茶悟道最基本的是品茗茶水,而品茗茶水离不开茶叶、茶水、茶具这三者之间的融合,茶道的“和”也恰恰是这三者相互作用的表现。
陆羽在《茶经》中最早给茶下了定义“茶者,南海嘉木也。
”宋徽宗赵佶这位风雅的帝王在其茶学专著《茶论》中描绘茶“擅瓯闽之秀气,钟山川之灵禀,祛襟涤滞,致清导和”,茶本身就是天地阴阳和气而生的高洁珍贵之物。
“茶者水之神,水者茶之体。
非真水莫显其神,非精茶曷窥其体。
”由此可见,茶与水关系之密切。
明代张源《茶录?品泉》一文中明确了水的重要性,即茶是水的灵魂,水是茶的体魄,只有好水能体现好茶之妙,只有好茶能展现好水之精。
历代茶人所用的水如泉水、雪水、雨水等,大致都是自然孕育或天降之水。
中国茶文化的论文三篇

中国茶文化的论文三篇1片茶叶,看起来是那样细小柔弱,那样的无足轻重,却又是那样的奥妙。
第1文档网为大家整理的相干的,供大家参考选择。
中国茶文化的论文1中国茶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为中华名族之国粹。
中国在茶业上对人类的贡献,主要在于最早发现并利用茶这类植物,把它发展成我国的1种灿烂独特的茶文化。
中华茶文化是我国传统饮茶风习和品茗技艺的结晶,具有东方文化的深厚意蕴。
茶文化之核心为茶道,中国器物文化能上升到道的层次的惟有茶文化,茶道是茶与道的融会与升华。
对茶道的阐释有助于我们深入地理解茶文化,更有益于我们掌控和宏扬底蕴深厚的中华传统文化。
希望通过我们的论文,让你更加的了解茶文化。
1、中国茶文化的产生与发展茶的利用最初是孕育于野生收集活动当中的。
西汉时已有饮茶之事的正式文献记载,饮茶的起始时间则比这更早1些。
茶以文化面貌出现,是在汉魏两晋南北朝时期。
唐朝是中国茶文化的构成期,是中国茶文化史上划时期的时期。
从5代至宋辽金,是茶文化的拓展期。
自元朝后,茶文化进入了曲折发展期。
明朝中期以后,精细的茶风再次出现,为其中坚者是清雅文人,学人的个性茶艺充分张扬,茶风则更趋柔弱。
清末明初,中国多难难,有志文人忧国忧民,已无雅兴和心情去悠闲品茶,中国传统茶文化的历史也因之完结。
2、茶文化的作用茶文化对现代社会的作用主要有5个方面:1.茶文化以德为中心,重视人的群体价值,提倡忘我奉献,反对见利忘义和利欲熏心。
主张义重于利,重视调和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系,提倡对人尊重,重视修生养德,有益于人的心态平衡,解决现代人的精神困惑,提高人的文化素质;2.茶文化是应付人生挑战的益友。
在剧烈的社会竞争,市场竞争下,紧张的工作、应酬、复杂的人际关系,和各类依附在人们身上的压力不轻。
参与茶文化,可使精神和身心放松1番,以应付人生的挑战,香港茶楼的这个作用10分显著;3.有益于社区文明建设。
经济上去了,但文化不能落后,社会风气不能污浊,道德不能沦丧和丑陋。
关于茶文化的论文(5篇范文)

关于茶文化的论文(5篇范文)第一篇:关于茶文化的论文大学生素质教育与茶文化摘要:茶文化为中华传统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内涵丰富。
在大学生素质教育中推广茶文化,利用茶文化的功能作用提升大学生素质教育的文化品位和精神内涵对丰富素质教育内容和弘扬茶文化本身都有一定积极作用。
关键词:茶文化;素质;教育;学生茶,是中国的国粹之一。
中国的茶业,最早发源于巴蜀地区,其后向南部和东南部蔓延发展,最后发展至全国。
到了唐代,又传到了日本以及朝鲜等东亚国家;在16世纪,传至西方国家。
中国对茶的发现以及发展,最终形成了茶文化。
茶文化作为我国古老悠久的传统文化,涉及社会、伦理、政治、文学、美学、音乐、绘画、书法、民俗、哲学、礼仪、历史等诸多方面,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并与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相结合,增加学生的技能,拓宽就业渠道。
“茶”字的起源,最早见于我国的《神农本草》一书,它是世界上最古的第一部药物书。
据有关专家考证,该书为战国时代(公元前5年-一公元前221年)的著作。
我国茶圣一-唐代陆羽于公元758年左右写成了世界上最早的茶叶专著《茶经》,系统而全面地论述了栽茶、制茶、饮茶、评茶的方法和经验。
根据陆羽《茶经》推论,我国发现茶树和利用茶叶迄今已有四千七百多年的历史。
茶树原产我国西南地区,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发现茶树和利用茶树的国家,我国茶史的发展经历了五个阶段:一,野生药用阶段;二,少量种植供寺僧、贵族引用阶段;三,大量发展阶段;四,衰落阶段;五,解放后我国茶叶生产大发展阶段。
对于当今社会,茶文化已经不仅仅只是一种饮食文化,而是我国五千年文明的精髓的体现,学习我国的茶文化,对于当今大学生的各方面素质的培养具有积极地促进作用。
大学是人才培养的场所,是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培养的主阵地.因此对高校学生进行人文素质教育和创新能力培养显得尤为重要。
茶文化是祖国传统文化优秀代表之一,融合了儒、释、道各家思想,是东方哲学和智慧的集中体现。
浅谈中国茶文化的1000字论文

浅谈中国茶文化的1000字论文中国的茶文化研究已经进入到新的阶段,那么有关于中国茶文化的论文有哪些呢?下面是店铺精心为你整理的浅谈中国茶文化的论文,一起来看看。
浅谈中国茶文化的论文1浅谈中国茶文化的发展历程【摘要】茶的历史悠久。
饮茶从古至今都是中国人的一大习惯之一。
茶文化在发展过程中对国民精神的塑造也发挥了不可忽视的作用。
【关键词】茶文化;发展;精神俗话说,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
饮茶作为作为开门七件事之一,在古代中国十分普遍。
中国从何时开始饮茶,众说不一。
六朝以前的茶史资料表明,中国的茶业最初兴起于巴蜀。
几千年来中国不但积累了大量关于种植和生产茶叶的物质文化、更积累了有关茶的丰富、深厚的精神文化。
中国的茶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
几千年来,茶的精神渗透了中国社会,在中国的诗词、绘画、书法、宗教等众多领域都打下了深刻的烙印。
中国茶文化的内容主要是茶在中国精神文化中的体现,与“茶风俗”、“茶道”相比,“茶文化”的范畴要深广的多。
茶以文化面貌出现,应是在魏两晋南北朝时期。
有关茶的诗词歌赋随着文人饮茶的兴起,开始逐渐问世。
茶开始脱离作为一般形态的饮食,带有了一定得文化内涵,对社会起着一定的精神作用。
在魏晋南北朝时期,由于门阀制度的形成,上至帝王、贵族,下至一般官吏乃至士人,都聚敛成风,皆以夸豪斗富为荣。
对此,一些有识之士便提出了“养廉”的问题。
于是,陆纳、桓温以茶代酒之举在这样的情况下便出现了。
在陆纳、桓温手中,饮茶已不完全是人为地使用它的自然使用价值,而是带有精神文化的内涵,进入了精神的层面。
由此开始,饮茶并不仅仅为了提神解渴,它开始成为以茶待客、用以祭祀并表示一种精神、情操的手段,具有了独特的社会功能。
除此之外,魏晋南北朝时期,各种文化思想交融碰撞。
在众多思想中,玄学独树一帜,十分流行。
而玄学家们,大多是所谓的名士,爱好虚无玄远的清淡。
因此,在东晋、南朝时,出现了许多清谈家。
后来,清谈之风渐渐发展到一般文人。
浅谈中国茶文化美学研究论文

浅谈中国茶文化美学研究论文中国茶文化是一种古老而独特的文化现象,它通过对茶叶的种植、加工、煮泡和品尝等环节,展示了我国人民对生活艺术的追求和对自然之美的崇尚。
茶文化美学是对中国茶文化中蕴含的美学价值进行研究,探讨茶文化对人们审美情趣的培养与提高,以及对个体心灵的净化和启迪。
茶文化美学的研究从茶的品质和茶的外在形式入手,通过观察、品鉴、品评茶叶的香气、味道、色泽等方面,揭示茶叶与人的感官之间的互动关系。
茶的色、香、味被赋予了独特的审美意义。
例如,茶叶的香气被认为是茶文化美学中最重要的元素之一,不同种类的茶叶散发出的香气可使人们在品茶的过程中感受到自然的馨香、芬芳,从而达到一种身心愉悦的状态。
此外,茶叶的色泽也是茶文化美学的研究对象之一,茶叶的色泽与其品种、产地、制作工艺等因素密切相关,颜色的变化可以让人们感受到茶叶的丰富性和变化性,从而增加了人们欣赏茶叶的乐趣。
除了茶叶本身的品质外,茶具和茶席也是茶文化美学研究的重要内容。
作为茶文化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茶具的设计与工艺直接关系着茶文化的氛围和品位。
茶具的外形、色彩、纹饰等方面都能够体现茶文化的独特之美。
茶席则是茶文化美学的重要环境,一个富有艺术感的茶席不仅可以营造出一种静谧、舒适的氛围,还能够让人们沉浸在茶文化的美好世界中。
茶文化美学的研究还涉及到茶道的实践和精神层面。
茶道是茶文化的核心,它是通过制茶、泡茶、品茶等一系列仪式和规矩,使茶叶的美学价值得以最大程度地展现出来。
通过茶道的实践,人们能够培养出对茶叶的细腻情感和对生活美学的追求,从而提高自身的品味和修养。
而茶道的精神层面则是通过茶道的实践过程中,使人们心境平和、心灵舒畅,从而提高人们的心理素质和生活质量。
总之,茶文化美学研究是一项具有重要意义的研究工作,它旨在深入挖掘中国茶文化中蕴含的美学价值,探索茶文化对人们审美情趣的培养与提高,以及对个体心灵的净化和启迪。
通过对茶叶品质、茶具茶席、茶道实践和精神层面等方面的研究,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感受茶文化美学的魅力,进一步推动中国茶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浅谈中国茶文化论文2500字(通用6篇)

浅谈中国茶文化论文2500字浅谈中国茶文化论文2500字(通用6篇)中国的茶文化悠香而深远,小小的茶蕴含着中国文化的气息。
以下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浅谈中国茶文化论文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
浅谈中国茶文化论文2500字篇1摘要:中国作为茶的故乡,茶文化也是被许多的了解和认可的。
本文就茶与中国文化做了认真的分析和探究,也介绍了茶的起源与茶功效等,中国茶文化是值得弘扬和发展的。
关键词:饮料;茶文化;中国文化;茉莉花茶茶和可可、咖啡被列为是世界三大饮料,作为世界三大饮料之一,茶的好处数不胜数,并且其中蕴含的文化韵味更是值得品评的。
中国作为茶的故乡,茶文化更是原汁原味。
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对茶也是有独特感情的:当有客人来到家中时,沏上一杯热茶是热情和礼貌;周末和好友一起喝一杯清茶是轻松更是快乐;独自一人时沏一杯好茶看一本好书是精神的收获更是身体的享受。
那么,我们就来谈一谈中国的茶文化。
一、茶的起源对于茶的起源有许许多多不同的说法,有人说起源于汉代,也有人说起源于唐代,而更有学者研究说早在神农时代就已经有茶的出现了。
不管怎样,茶都是中国文化的产物,在中国发展和成熟,之后又流传到日本韩国等地区,而如今随着中国的发展和国际交往的扩大,中国茶文化更是备受关注。
茶文化悠久而绵长,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很重要的一部分。
茶出现的初期是作为药材来使用的,因为它有许多特别的功效,是一种很重要的药材,如今也是如此。
后期经过长期的发展,茶才演变为今天的传统饮料。
茶在中国人的日常生活中也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有些人离不开的茶,我们的生活也离不开茶。
中国有许多俗语中也时常出现茶的身影,如“清晨一杯茶,饿死卖药人”,“饭后一杯茶,老来不眼花”,“若想百岁翁,与茶打交道”等等。
这些俗语也充分证明了人们对茶的重视程度。
二、茶的种类茶分许多种,有红茶、绿茶、花茶等等。
绿茶是最原本的茶,是种植茶树然后采摘、晒干等工序之后制作而成的。
对于茶的采摘也是非常有讲究的,据说好茶采摘的必须女孩而且是未婚的妙龄女子,采摘什么样的叶子,用怎样的手法,怎样晾晒等都是非常有讲究的。
《浅谈中国茶文化[共5篇]》
![《浅谈中国茶文化[共5篇]》](https://img.taocdn.com/s3/m/27db42129ec3d5bbfc0a74b6.png)
《浅谈中国茶文化[共5篇]》第一篇:浅谈中国茶文化浅谈中国茶文化摘要茶是世界三大饮品之首。
茶在我国有很悠久的历史,我国发现茶树和利用茶叶迄今已有四千七百多年,茶在中国不仅仅是一种饮品,更是一种文化的象征,茶文化指的是人文科学,即以茶为载体,并通过这个载体来传播各种文化,是茶与文化的有机融合,这包含和体现一定时期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
关键字起源;发展;茶艺;品饮正文茶的起源关于茶的起源有很多种说法,但是多数人认为茶最早见于我国的《神农本草》一书,神农本草经》中说:“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荼(茶)而解之。
”这是一则关于茶的传说,可信性有多大,尚不可知。
据有关专家考证,该书为战国时代(公元前5年-一公元前221年)的著作。
而中国饮茶起源于神农的说法也因民间传说而衍生出不同的观点。
有人认为茶是神农氏在野外以釜锅煮水时,刚好有几片叶子飘进锅里,煮好的水,其色微黄,和入口中生津止渴,提神醒脑,这是有关中国饮茶起源最普遍的说法。
从上面的话中我们知道,茶最早是一种药用植物,它的药用功能是解毒。
第二篇:感悟中国茶文化感悟中国茶文化中国饮茶文化起源于上古时期,有“神农氏尝百草,遇毒,以茶解之”的说法作证。
经几千年的发展,形成了自己的文化。
日本茶道是于我国唐代传入日本,而现在提起茶道,人们却只知日本茶道,不禁使我们不得不做些什么以弘扬中华这一宝贵的传统文化。
所以我们呼吁:中国人喝中国茶,发扬传统文化,再造民族雄风。
我国是茶的故乡,悠悠五千年前,“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从而发现了茶的药用价值。
从此,茶从我国西南莽莽原始森林中走向世界。
多少年来,中华茶文化植根于源远流长的华夏文明,吸取了民族优秀传统中丰涵无比的给养,融宗教、哲学、医学、格律、乐理、绘画、美学、建筑学等各家之长,发展成为我国文化宝库中弥可珍贵的遗产,在历史的长廊中熠熠生辉。
“茶”字的起源,最早见于我国的《神农本草》一书,它是世界上最古的第一部药物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茶文化——茶道与茶艺摘要:茶文化是中华传统优秀文化的组成部分,其中内容十分丰富。
涉及科技、教育、文化艺术、医学保健、历史考古、经济贸易、餐饮旅游和新闻出版等学科与行业,包涵茶业专著、茶业期刊、茶与诗词、茶与歌舞、茶与小说、茶与美术、茶与婚礼、茶与祭祀、茶与禅教、茶与楹联、茶与谚语、茶事掌故、茶与故事、茶与习俗、茶艺表演、陶瓷茶具、茶馆茶楼、冲泡技艺、茶食茶疗、茶事博览和茶事旅游等。
中国茶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为中华民族之国粹。
中国茶业,最初兴于巴蜀,其后向东部和南部逐次传播开来,以致遍及全国。
到了唐代,又传至日本和朝鲜,16世纪后被西方引进。
中国在茶业上对人类的贡献,主要在于最早发现并利用茶这种植物,并把它发展形成为我国和东方乃至整个世界的一种灿烂独特的茶文化。
茶文化之核心为茶道,中国器物文化能上升到道的层次的唯有茶文化,茶道是茶与道的融合与升华。
对茶道的阐释有助于我们深入地理解茶文化,更有利于我们把握和弘扬底蕴深厚的中华传统文化。
一.中国四大茶道中国的茶道大致可概括为四大茶道:雅士茶道、世俗茶道、禅宗茶道、贵族茶道。
1雅士茶道中国古代的士和茶有不解之缘,可以说没有古代的士便无中国茶道。
雅士茶道是已成大气候的中国茶道流派。
茶人主要是古代的知识分子,以"入仕"的士主体,还包括未曾发迹的士,一定文化艺术修养的名门因秀、艺坛伶人等。
对于饮茶,主要不图止渴、消食、提神,而在乎导引人之精神步入超凡脱俗的境界,于闹情雅致的品茗中悟出点什么。
茶人之意在乎山水之间,在乎风月之间,在乎诗文之间,在乎名利之间,希望有所发现,有所寄托、有所忘怀。
“雅”体现在下列几个方面:一是品茗之趣二是茶助诗兴三是以茶会友四是雅化茶事正因为文人的参与才使茶艺成为一门艺术,成为文化。
文人又将这门特殊的艺能与文化、与修养、与教化紧密结合从而形成雅士茶道。
2世俗茶道茶是雅物,亦是俗物。
茶叶进入家庭,便有家居茶事。
清代查为仁《莲坡诗话》中有一首诗:书画琴棋诗酒花,当年件件不离它;而今七事都更变,柴米油盐酱醋茶。
茶已是俗物,日行之必需。
客来煎茶,联络感情;家人共饮,同享天伦之乐。
茶中有温馨。
茶道进入家庭贵在随意随心,茶不必精,量家之有;水不必贵,以法为上;器不必妙,宜茶为佳。
富贵之家,茶事务求精妙,可夸示富贵、夸示高雅,不足为怪;小康之家不敢攀比,法乎其中;平民家庭纵粗茶陶缶,只要烹饮得法,亦可得茶趣。
3禅宗茶道僧人饮茶历史悠久,因茶有“三德”,利于丛林修持,由“茶之德”生发出禅宗茶道。
僧人种茶、制茶、饮茶并研制名茶,为中国茶叶生产的发展、茶学的发展、茶道的形成立下不世之功劳。
茶神陆羽就出身佛门。
他的作品《茶经》系统地总结了当时的茶叶采制和饮用经验,全面论述了有关茶叶起源、生产、饮用等各方面的问题,传播了茶业科学知识,促进了茶叶生产的发展,开中国茶道的先河而且,多数名茶都与佛门有关。
如有名的西湖龙井茶,陆羽《茶经》说:“杭州钱塘天竺、灵隐二寺产茶。
”明代冯时可一《茶录》记载:“徽郡向无茶,近出松萝茶最为时尚。
是茶始于一比丘大方,大方居虎丘最久,得采制法。
其后于松萝结庵,来造山茶于庵焙制,远迹争市,价倏翔涌,人因称松萝茶。
”以及毛峰中的极品——黄山毛峰,铁观音、普陀佛茶等。
4贵族茶道贵族茶道由贡茶演变而来。
贵族茶道的茶人是达官贵人、富商大贾、豪门乡绅之流的人物,不必诗词歌赋、琴棋书画,但一要贵,有地位,二要富,有万贯家私。
于茶艺四要“精茶、真水、活火、妙器”无不求其“高品位”,用“权力”和“金钱”以达到夸示富贵之目的,似乎不如此便有损“皇权至上”,有负“金钱第一”。
贵族茶道有很多违情背理的地方,比如太看中金钱名,失去了茶本身高洁、清雅的品性。
但因其有着深刻的文化背景,这一茶道成为重要流派香火绵延。
作为茶道应有一定仪式或程序,贵族茶道走出宫门在较为广泛的上层社会流传,其富贵气主要体现在程序上。
其变种即源于明清至今仍在流传的闽潮功夫茶。
二、茶道与茶艺茶道是茶艺与精神的结合,并通过茶艺表现精神。
兴于中国唐代,盛于宋、明代,衰于清代。
中国茶道的主要内容讲究五境之美,即茶叶、茶水、火候、茶具、环境。
陆羽将唐代的煮茶技艺总结为:“一曰造,二曰别,三曰器,四曰火,五曰水,六曰炙,七曰末,八曰煮,九曰饮”(《茶经·六之饮》),就是茶叶采造、鉴别、茶具、用火、用水、炙茶、碾末、煮茶、饮用等九个方面。
中国茶道的具体表现形式有两种。
1.煎茶。
把茶末投入壶中和水一块煎煮。
唐代的煎茶,是茶的最早艺术品尝形式。
2.斗茶。
古代文人雅士各携带茶与水,通过比茶面汤花和品尝鉴赏茶汤以定优劣的一种品茶艺术。
斗茶又称为茗战,兴于唐代末,盛于宋代。
最先流行于福建建州一带。
斗茶是古代品茶艺术的最高表现形式。
陆羽提倡的这套煮茶程序是:炙茶、碾茶、罗(筛)茶、烧水、一沸时加盐、二沸时舀水、环击汤心、倒人茶粉、三沸点水、分茶人碗、敬奉宾客。
整套程序是相当完整的,其技术要求也是颇为明确、具体。
陆羽特别重视煮茶时要培育出美丽的“沫饽”。
称之为“汤之华”,华者花也。
指的是茶汤表面上浮泛的一层细密均匀的白色泡沫:“沫饽,汤之华也。
华之薄者曰沫,厚者曰饽,细轻者曰花。
如枣花漂漂然于环池之上,又如回潭曲渚青萍之始生,又如晴天爽朗有浮云鳞然。
其沫者若绿钱浮于水湄,又如菊英堕于尊俎之中。
饽者以滓煮之。
及沸,则重华累沫,皤皤然若积雪耳。
”不过,在唐代茶艺发展进程中,除了陆羽等人之外还有一位茶人的贡献值得注意,这就是临淮县(今江苏洪泽县西)的常伯熊。
据唐代封演《封氏闻见记》卷6记载:楚人陆鸿渐为茶论,说茶之功效,并煎茶、炙茶之法。
造茶具二十四事,以都统笼贮之。
远近倾慕,好事者家藏一副。
有常伯熊者,又因鸿渐之论广润色之,于是茶道大行。
王公朝士无不饮者。
从史料中可以看出:(1)早在唐代,茶艺的基本程式已经形成,而且可以在客人面前进行表演。
(2)常伯熊在表演茶艺时已经有一定的服饰、程式、讲解,具有一定的艺术性和观赏性,成为一项艺术形式。
(3)茶艺的基本程式虽然是陆羽制定的,但却是经过常伯熊进行很大加工之后才在社会上流行起来。
因此,常伯熊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茶艺表演艺术家。
三、中国茶道的意义喝茶、品茶、茶艺与最高境界——茶道喝茶:将茶当饮料解渴。
品茶:注重茶的色香味,讲究水质茶具,喝的时候又能细细品味。
茶艺:讲究环境、气氛、音乐、冲泡技巧及人际关系等。
最高境界——茶道:在茶事活动中融入哲理、伦理、道德,通过品茗来修身养性、品味人生,达到精神上的享受。
小结:茶是需要用心去品的。
品茶是一种艺术,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可以得到精神上的熏陶和升华,达到修身养性的目的。
客来敬茶,以茶会友,以茶代酒,自古就是中华民族的良风美俗。
茶道是东方文化的精华,其核心为和,具有深远的哲思。
有人说,中国人性格像茶,总是清醒、理智的看待世界,不卑不亢,执着持久,强调人与人相助相依,在友好、和睦的气氛中共同进步。
在中国茶文化中,处处贯彻着和谐精神。
茶文化渊远流长,是当之无愧的中华国饮。
浅析中国茶文化和法国咖啡文化之比较[论文关键词]中国茶文化法国咖啡文化比较分析[论文摘要]中国是茶文化的发源地,茶在人们日常生活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咖啡对法国人的重要性也正如茶对于中国人一样,绝对是有过之而无不及。
它们有很多相似性,但也有不同点,本文就从不同的方面对茶和咖啡做了详尽的比较。
众所周知,茶和咖啡如今已成为风靡世界的两大重要饮品,茶的清香沁人心脾,喝茶时清新淡雅的意境让人陶醉;咖啡的香醇更是令人如痴如醉,让人在忘我的境界里回味无穷。
中国是茶文化的发源地,茶在人们日常生活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俗话说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同样,咖啡对法国人的重要性也正如茶对于中国人一样,绝对是有过之而无不及。
法国人说,我不在咖啡馆,就在咖啡馆的路上,看似简单的一句玩笑话,却是法国人生活的真实写照。
因为咖啡已经真正成为了法国人生活的必需品,早饭时,吃着香喷喷的羊角面包,来一杯香甜的牛奶咖啡真是一种极致的享受;中午休息时,工作之余,来一杯咖啡提提神儿,精神振奋地继续工作;晚上一顿大餐之后喝一杯expresso帮助消化对身体健康也是很有好处。
中法两国两个伟大的民族,对美好的事物都有着执着的追求,不断地探索使其升华成文化,中国人的品茶讲究的是茶道,而法国人品咖啡讲究的是环境和情调,如今,茶和咖啡已经被衍生为茶文化和咖啡文化,都追求一种优雅,放松,静心,享受生活,注重品位的一种生活文化。
饮茶可以修身养性,陶冶情操,品位人生,参禅悟道,达到精神上的享受;喝咖啡是体验优雅的情趣,浪漫的格调和诗情画意般的境界。
然而除了它们之间的相似性之外,还有什么不同的方面么?我们今天先在以下几个方面做个比较吧!一、从茶和咖啡的起源谈起关于茶的起源众说纷纭,至今都没有统一的说法,所提到的证据都不能证明哪种说法是绝对正确的,茶的发源地很多人认为是直接或间接从中国传到世界各国的,认为饮茶和种植茶叶是中国人首创的,但也有证据表明印度和非洲等地也有可能是茶的发源地。
甚至在国内,关于最早原产地也有好几种说法,西南说,四川说,云南说,川东鄂西,江浙说等,尤其是发源时间更是众说不一,分别有神农说,西周说,秦汉说,六朝说等,而且民间流传的神农水晶肚,达摩眼皮变茶树神话故事更是为茶的起源增添了神秘的色彩。
关于咖啡的起源同样是这样,在无数的咖啡发现传说中,其中基督教发现说《牧羊人的故事》和伊斯兰教说《阿拉伯僧侣》是流传最广的。
不过比较说法一致的是历史学家们都同意咖啡的诞生地是衣索比亚的咖发。
1669年由土耳其大使把咖啡传入了法国,这之后就咖啡文化便在这片热土上生根发芽,发展壮大,可以说法国虽然不是咖啡的发源地,但法国人却把咖啡的文化浪潮推上了最高峰,可以说是法国人把咖啡喝到了极致。
关于起源之说,两者都有着扑朔迷离的传奇故事和神话色彩,都有着各种猜测和说法,不同的是中国在茶的起源里似乎一直是主角,而法国在咖啡的起源中就有点喧宾夺主的意味了。
二、从种类、制作方法、品尝方法和功效读起中国人喝茶已经有几千年历史了,种类繁多,主要有绿茶,红茶,乌龙茶,花茶,白茶,黄茶等;根据不同场合中国有不同的泡法,比如绿茶需要用较冷的水冲泡,红茶和乌龙茶要用传统式的泡法即可。
喝茶时,要注意茶叶适当拼配,要随喝随添,让茶水浓度基本保持前后一致,水温适宜,可适当配着糖果,点心,干果等一起味道更佳。
茶有健身、治病等药物疗效,还具有修身养性、陶冶情操等功效。
法国人在传承别国的咖啡制作和种类的同时也进一步推动了咖啡的制作工艺,在法国,人们能喝到的咖啡种类很多,各种纯咖啡和各种花式咖啡,其中皇家咖啡,用白兰地调制成最具特色。
各种咖啡的制作方法区别很大,有高压蒸馏法、冲泡法和虹吸法等;喝咖啡时,加入糖和牛奶之前先小饮一口,品尝一下纯咖啡的香气,将糖、牛奶等与咖啡混合后,轻轻地搅拌液体,然后饮用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