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面活性剂
表面活性剂概述、结构特点、分类

03 亲水基团的性质和数量对表面活性剂的离子类型、 溶解度和性能有重要影响。
连接基团
01
连接基团是连接疏水基团和亲水基团的桥梁,通常为
碳链或芳香环。
02
连接基团的性质和长度对表面活性剂的聚集状态和性
能有重要影响。
03
连接基团的设计和优化是表面活性剂分子设计中的关
短链表面活性剂
疏水基团较短的表面活性剂,具有较 低的表面张力和较好的润湿性。
长链表面活性剂
疏水基团较长的表面活性剂,具有较 高的表面张力和较好的渗透性。
按亲水基团分类
羧酸盐型
以羧酸及其衍生物作为亲水基团的表面活性剂, 具有较好的耐酸、耐硬水能力。
硫酸酯盐型
以硫酸酯作为亲水基团的表面活性剂,具有较好 的耐碱、耐硬水能力。
磺化法
用浓硫酸或氯磺酸等强酸处理有机物,引入磺 酸基团,形成表面活性剂。
酯化法
通过醇和酸的酯化反应,生成酯类表面活性剂。
绿色合成方法
生物发酵法
利用微生物发酵产生表面活性剂,具有环保、可持续 的优点。
酶催化法
利用酶催化反应合成表面活性剂,选择性高、条件温 和。
绿色氧化还原法
利用环保的氧化剂和还原剂合成表面活性剂,减少对 环境的污染。
亲水亲油平衡值(HLB)
总结词
亲水亲油平衡值是衡量表面活性剂亲水性和亲油性平衡程度的指标。
详细描述
HLB值越大,表面活性剂的亲水性越强;反之,HLB值越小,表面活性剂的亲油性越强。选择合适的 HLB值的表面活性剂对于发挥其应用性能至关重要。
泡沫性能与去污力
总结词
泡沫性能和去污力是衡量表面活性剂在 洗涤、清洁等领域应用效果的性能参数 。
17种常见的表面活性剂

月桂基磺化琥珀酸单酯二钠(DLS)一、英文名:Disodium Monolauryl Sulfosuccinate二、化学名:月桂基磺化琥珀酸单酯二钠三、化学构造式:ROCO-CH2-CH(SO3Na)-COONa四、产品特性1 .常温下为白色细腻膏体,加热后(>70βC)为透亮液体;2 .泡沫细密丰富;无滑时感,格外简洁冲洗;3 .去污力强,脱脂力低,属常见的温存性外表活性剂;4 .能与其它外表活性剂配伍,并降低其刺激性;5 .耐硬水,生物降解性好,性能价格比高。
五、技术指标:1 .外观(25βC):纯白色细腻膏状体2 .含量(%) :48.0—50.03 .Na2SO3 (%) :≤0.504 .PH 值11 %水溶液): 5.5—7.0六、用途与用量:1 .用途:配制温存高粘度高度清洁的洗手膏(液)、泡沫洁面音、泡沫洁面*、泡沫剃须膏, 也可配制爽洁无滑腻的泡沫沐浴露、珠光香波等。
2 .推举用量:10—60%。
脂肪醵聚氧乙烯醒(3)磺基琥珀酸单酯二钠MES一、英文名:Disodium Laureth(3) Sulfosuccinate二、化学名:脂肪醇聚氯乙烯酸(3)磺基琥珀酸单酯二钠三、化学构造式:RO(CH2CH2O)3COCH2CH(SO3Na)COONa四、产品特性:1 .具有优良的洗涤、*化、分散、润湿、增溶性能;2 .刺激性低,且能显著降低其他外表活性剂的刺激性;3 .泡沫丰富细密稳定;性能价格比高;4 .有优良的钙皂分散和抗硬水性能;5 .复配性能好,能与多种外表活性剂和植物提取液(如皂角、首乌)复配,形成格外稳定的体系,创制自然用品;6 .脱脂力低,去污力适中,极易冲洗且无滑腻感。
五、技术指标:1 .外观(25℃):无色至浅**透亮粘稠液体2 .活性物(%) :30.0±2.03 .PH 值(1%) : 5.5-6.54 .色泽(APHA) :≤505 .Na2SO3 (%):≤0.36 .泡沫(mm) :≥150六、用途与用量:1、用途:制造洗发香波、泡沫浴、沐浴露、洗手液、外科手术清洗及其它扮装品、洗涤日化产品等,还可作为*化剂、分散剂、润湿剂、发泡剂等。
表面活性剂介绍

表面活性剂的分类
01
按化学结构分类
阴离子型、阳离子型、非离子型和 两性离子型等。
按应用分类
洗涤剂、化妆品、食品工业、医药、 农药等专用表面活性剂。
03
02
按来源分类
天然表面活性剂和合成表面活性剂。
表面活性剂能够降低固体表面与液体的接 触角,提高固体表面的润湿性,有利于物 质的分离和制备。
在泡沫体系中,表面活性剂可以控制泡沫 的大小和稳定性,发泡和消泡在日化、食 品、医药等领域有广泛应用。
03
表面活性剂的应用领域
工业清洗
总结词
表面活性剂在工业清洗中发挥重要作用,能够降低水的表面张力,使污渍和油 脂更容易被去除。
THANKS
感谢观看
石油工业
总结词
表面活性剂在石油工业中用于提高采收率和油水分离效果。
详细描述
表面活性剂能够降低油水界面张力,改善原油的流动性,提高采收率。同时,它 们在油水分离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能够将水和原油有效分离,提高油品质量和 产量。
食品工业
总结词
表面活性剂在食品工业中用于食品加工、乳化、增稠和稳定食品体系。
04
表面活性剂的发展趋势与展望
新材料与新技术的应用
纳米材料的应用
表面活性剂在纳米材料制备中发 挥重要作用,如纳米颗粒、纳米 纤维和纳米膜等。
高分子材料的应用
高分子表面活性剂在胶束、乳液 、微乳液等领域具有广泛应用, 可提高材料的性能和稳定性。
绿色环保与可持续发展
生物可降解表面活性剂
随着环保意识的提高,生物可降解表 面活性剂成为研究热点,如脂肪酸酯 、烷基多糖苷等。
表面活性剂的定义

表面活性剂的定义
表面活性剂:定义和用途
表面活性剂,也称为界面活性剂,是一种化学物质,具有表面活性性质,能够调节液体间的相互作用,改善液体的界面性质,并具有良好的洗涤能力。
表面活性剂可以将液体分成脂肪族、非脂肪族和非水溶性组分。
它们的主要作用是使液体的界面活性性增强,使液体表面的粘着性降低,从而改善液体的洗涤能力。
表面活性剂的种类繁多,主要有极性表面活性剂、非极性表面活性剂、离子性表面活性剂、非离子性表面活性剂等。
不同的表面活性剂具有不同的性能,可以根据不同的应用需求来选择适当的表面活性剂。
表面活性剂有多种用途,主要用于清洁剂、润滑剂、染料、防结垢剂、抗结垢剂、抗氧化剂、医药中间体、各种洗涤液和洗衣粉的制备以及液体的分散、悬浮和乳化等。
举例来说,洗洁精中的表面活性剂可以改善洗洁精的洗涤能力,使污渍更容易清除;润滑剂中的表面活性剂可以减少摩擦,提高润滑性;防结垢剂中的表面活性剂可以阻止水中的沉淀物结块,防止水垢的形成等。
总之,表面活性剂是一种具有优良界面活性性质的物质,它可以改善液体的洗涤能力,并被广泛应用于清洁剂、润滑剂、染料、防结
垢剂、抗氧化剂、医药中间体、各种洗涤液和洗衣粉的制备以及液体的分散、悬浮和乳化等方面。
表面活性剂

1.表面活性剂定义:在加入量很少时即能明显降低溶剂表面张力,改变物系的界面状态,能够产生润湿,乳化,起泡,增溶及分散等一系列作用,从而达到实际应用的要求的一类物质。
2.表面活性剂的分类:按离子类型:1.阴离子表面活性剂2.阳离子表面活性剂3.两性表面活性剂按亲水基结构:1.羧酸盐类2.磺酸盐类3.硫酸酯盐类4.磷酸酯眼泪5.胺盐类6.季铵盐7.鎓盐类8.多羟基型9.聚氧乙烯型3.表面活性,表面活性物质,表面活性剂:表面活性:使溶剂表面张力降低的性质表面活性物质:具有表面活性的物质表面活性剂:一类表面活性物质,其在浓度极低时能明显降低溶液表面张力的物质4.表面活性如何表征:溶质在表面发生吸附,使溶液表面张力降低5.表面活性剂的两大性质:1.降低表面张力2.形成胶束6.什么是临界胶束浓度及其测定方法:临界胶束浓度:开始形成胶束的最低浓度测定方法:1.表面张力法2.电导法3.增溶作用法4.染料法5.光散射法7.什么是表面活性剂的HLB值,有什么意义HLB值:亲水亲油平衡值意义:HLB值越大,亲水性越强;HLB只越小,亲油性越强8.影响表面活性剂性能的结构因素包括哪些方面?表面活性剂分子形态,分子量和其润湿去活能力的关系?因素包括:亲水基;疏水基;分子形态;分子大小。
分子形态的影响:1.亲水基位于分子中间时,润湿性能比位于分子末端强,亲水基在末端的去活力强;2.亲油基团中带分子结构的具有较好的润湿和渗透性能,但去活力较小分子大小的影响:分子量大的洗涤,分散,乳化性能好;分子量少的润湿,渗透作用好。
9.表面张力的定义:作用在表面单位长度边缘上的力。
10.表面张力的测定方法:滴重法;毛细管上升法;环法;吊片法;最大气泡法;滴外形法。
11.表面活性剂的结构特征:由一部分疏水基团和一部分亲水基团构成,这两部分处于表面活性剂分子两端形成不对称的结构,疏水基团由疏水亲油的非极性碳氢链构成,亲水基团由亲水疏油的极性基团构成。
表面活性剂

一、名词解释1.表面与界面:界面是指物质的相与相之间的交界面(约几个分子厚的过渡区)。
若其中一项为气体,这种界面通常称为表面。
2.表面活性剂:表面活性剂是这样一种物质,它活跃于表面和界面上,具有极高的降低表、界面张力的能力和效率。
在一定浓度以上的溶液中形成分子有序组合体,从而具有一系列应用功能。
3.表面活性:这种因表面正吸附而使液体表面张力降低的性质称为表面活性。
表面活性剂所具有的润湿和反润湿,渗透和防水,乳化和破乳,分散和凝聚,起泡和消泡,洗涤,抗静电,润滑以及增溶等一系列作用称为表面活性。
4.临界胶束浓度(cmc):表面活性剂在水中随着浓度增大,表面上聚集的活性剂分子形成定向排列的紧密单分子层,多余的分子在体相内部也三三两两的以憎水基互相靠拢,聚集在一起形成胶束,这开始形成胶束的最低浓度称为临界胶束浓度(critical micelle concentration, cmc)。
5.Krafft点与浊点:对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在温度较低时,表面活性剂的溶解度一般都较小,当达到某一温度时,表面活性剂的溶解度突然增大,这一温度被称为Krafft点。
对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则不同,它存在浊点(cloud point),即一定浓度的表面活性剂溶液在加热过程中,表面活性剂突然析出使溶液浑浊的温度点。
6.特劳贝(Traube)规则:在稀水溶液中,当c很小时,γ-c略成直线,每增加一个一CH2一基团时,其负斜率约为原来的三倍。
7.效率和有效值:表面活性剂的效率(efficiency)由测定表面活性剂使水的表面张力明显下降至一定值时的所需浓度来度量的。
有效值(effectiveness) 是表面活性剂能使溶液的表面张力降低到可能达到的(一般在cmc附近)最小值(γcmc)。
8.酸值:是指中和1克脂肪中的游离脂肪酸所需的氢氧化钾的毫克数。
9.皂化值:是指水解1克油脂所需要氢氧化钾的克数。
10.冰山结构(iceberg sturcture):表面活性剂溶于水后,使水中原来的氢键结构重新排列,亲油基周围也形成一“整齐结构”,即所谓“冰山结构”。
表面活性剂的基本性质及作用

新型绿色表面活性剂的研究与开发
1
新型绿色表面活性剂是指具有环保、低毒、生物 可降解等优点的表面活性剂,如糖基表面活性剂、 磷脂表面活性剂等。
2
新型绿色表面活性剂的合成方法主要包括化学合 成和生物合成两种,其中生物合成方法具有环境 友好、生产成本低等优点。
3
新型绿色表面活性剂在应用过程中需注意其性能 与其他传统表面活性剂的差异,以及大规模生产 和应用的可行性问题。
选择合适的润湿剂需要考虑其润湿性能和稳定性,同时还需要考虑其与其他化学品的兼 容性。
起泡和消泡作用
起泡作用
表面活性剂能够降低液体的表面张力,使气体更容易在液体中形成气泡。在泡 沫灭火器、泡沫混凝土、泡沫清洗等领域中,起泡作用是表面活性剂的重要应 用之一。
消泡作用
在一些工业过程中,如纸浆制造、石油开采等,会产生大量的泡沫,影响生产 效率和产品质量。表面活性剂可以作为消泡剂,有效抑制泡沫的产生和稳定, 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详细描述
农药和医药中间体中的表面活性剂能够增加药物的溶解度,使其更好地分散在水中或穿透细胞膜,从而提高药物 的生物利用度和治疗效果。此外,表面活性剂还可以作为药物的载体,帮助药物在体内更好地分布和吸收。
05
词
磺化法是一种常用的表面活性剂合成方法, 通过将芳香族化合物与硫酸反应,引入磺酸 基团,从而制备出阴离子型表面活性剂。
总结词
化妆品中添加表面活性剂是为了提高产品的稳定性、润湿性和乳化效果。
详细描述
在化妆品中,表面活性剂可以作为乳化剂、润湿剂和分散剂,有助于将油性成分和水性成分混合在一 起,形成稳定且易于涂抹的质地。同时,表面活性剂还能帮助增加皮肤的水合作用,使皮肤更加柔软 光滑。
农药和医药中间体
表面活性剂

商品名为苄泽(Brij),平平加O (Perogol O)是一类聚氧乙烯 蓖麻油化合物,HLB值在12-18间,具有较强的亲水性质, 常用作增溶剂及o/w型乳化剂
(四)聚氧乙烯-聚氧丙烯共聚物
又称泊洛沙姆(poloxamer),商品名为普流罗尼克(pluronic)。 Poloxamer 188(Pluronic F68)作为一种水包油型乳化剂,是目前 用于静脉乳剂极少数合成乳化剂之一,用本品制备的乳剂能够耐 受热压灭菌和低温冰冻而不改变其物理稳定性。
制剂中存在多种组份时,对主药的增溶效果取决于各组份 与表面活性剂的相互作用。当多种组份与主药竞争
同一增溶位置或某一组分吸附或结合表面活性剂分子 而使主药的增溶量减小,若某些组份可扩大 胶束体积从而增加主药的增溶。
例如:苯甲酸增加羟苯甲酯在聚氧乙烯脂肪醇醚
溶液中的溶解,而二氯酚则减少其溶解
4、抑菌剂的增溶
本章重点
• 掌握表面活性剂的定义及结构特点 • 掌握表面活性剂的分类:阴离子表面活性剂,阳离
子表面活性剂,两性离子型表面活性剂,非离子型 表面活性剂 • 掌握表面活性剂的性质:胶束,HLB值,起昙,配 伍,应用 • 熟悉表面活性剂的生物学性质:对药物吸收的影响, 与蛋白质的相互作用,毒性,刺激性
第三节 表面活性剂的基本性质和应用
一、表面活性剂胶束
当表面活性剂在溶液表面的正吸附达到饱和时,如继 续增加表面活性剂的浓度,不能在表面定向排列的表面活 性剂分子则转入体相。这些过剩的表面活性剂分子依赖 范德华力聚集在一起形成亲油基团向内亲水基团向外在 水中稳定分布的胶束(micelle)。
表面活性剂分子缔合形成胶束的最低浓度称为临界 胶束浓度(CMC)。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表面活性剂:是一种加入很少即能明显降低溶剂(通常为水)的表面(或界面张力),改变物系的界面状态,能够产生润湿、乳化、起泡、憎溶及分散等一系列作用,从而达到实际应用的要求的精细化学品。
在结构上至少存在亲水基和疏水基两种基团,一个分子中可以同时存在多个亲水基,多个疏水基。
分类:(1)按离子类型分类:1)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2)离子型表面活性剂:阴离子、阳离子、两性(2)按表面活性剂的特殊性分类:碳氟表面活性剂、含硅表面活性剂、高分子表面活性剂、生物表面活性剂、冠醚型表面活性剂。
常见阴离子、阳离子、两性表面活性剂的中英文名、简写及结构(1)阴离子:十二烷基苯磺酸钠:Sodium dodecyl benzene sulfonate (SDBS或LAS);(2)阳离子:苄基三甲基氯化铵:Benzyltrimethylammonium Chloride (TMBAC)(3)非离子:脂肪醇聚氧乙烯醚:Primary Alcobol Ethoxylate (AE或AEO)R-O-(CH2CH2O)n-H(4)两性:十二烷基甜菜碱:Dodecyl dimethyl betaine (BS-12)C12H25-N+(CH3)2CH2COO-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的合成:(1)烷基苯磺酸盐——烷基芳烃的生产过程:a.以烯烃为烷基化试剂合成长链烷基苯:反应历程:(质子酸做催化剂)R-CH=CH2 +H+=R-+CH-CH3(以AlCl3作催化剂)HCl + AlCl3 = Hδ+-Clδ-·AlCl3RCH=CH2 + Hδ+-Clδ-·AlCl3 = R-+CH-CH3…AlCl4-之后反应:1b. 以氯代烷为烷基化试剂、三氯化铝为催化剂合成长链烷基苯:c. 烷基芳烃的磺化:(2)α-烯烃磺酸盐(3)氧磺化法生产烷基磺酸盐:(4):氯磺化法制备烷基磺酸盐RH + SO2 + Cl2 → RSO2Cl + HCl↑RSO2Cl + 2NaOH → RSO3Na + H2O + NaCl2(5)琥珀酸酯磺酸盐:(6)Aerosol OT的合成(7)硫酸酯盐型:C12H25OH + H2SO4 → C12H25OSO3H + H2O(8)磷酸酯盐型:4ROH + P2O5 → 2 (RO)2PO(OH) + H2O2ROH + P2O5 + H2O → 2ROPO(OH)23ROH + P2O5 → (RO)2PO(OH) + ROPO(OH)2(9)羧酸盐型:磺酸型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的结构与性能关系:(1)烷基苯磺酸钠:溶解度:1烷基取代基碳原子数越少,烷基链越短,疏水性越差;2.随烷基碳原子数的增加,达相同溶解度所需温度(Krafft点)越高;3.随烷基链的增长,cmc呈下降趋势。
表面张力:烷基链中带有支链的表面活性剂的表面张力较低。
随着C原子数增加,r下降,CMC 下降。
润湿力:随着直链烷基苯环酸钠烷基碳原子的增加,润湿力下降趋势。
起泡性:带有十四烷基的直链烷基苯磺酸钠发泡性能最好,泡沫度最高。
洗净性:随着直链烷基碳的原子数增加,洗净力逐渐提高。
(2)α-烯烃磺酸盐:溶解性:疏水基碳链越长,溶解度越低。
18个碳的产品溶解度最低。
表面张力:当碳氢链含有15-18个碳原子时,其溶液的表面张力较低。
去污力:碳原子数16的活性剂去污力最高。
在硬水中也较强。
3起泡力:14-13个碳原子时起泡力较好。
硬水中起泡力保持良好。
生物降解性:较强,比直连烷基苯磺酸盐快而且降解更完全,只需5天而不污染环境。
毒性:比直连烷基苯磺酸盐低,刺激性较小。
(3)琥珀酸脂磺酸盐:临界胶束浓度:随碳原子数增加,其cmc降低;润湿力:当烷基碳链所含碳原子数小于7且不带分支链时,随正构烷基碳链的增长,润湿力提高,而且随支链数的增加,润湿力减弱。
当碳原子数大于7个时,随正构烷基碳链长度的增加,润湿力下降,而且随支链数的增加,润湿力增加。
(4)烷基磺酸盐:溶解度和临界胶束浓度随烷基链碳原子数的增加而降低,在硬水中也具有良好的润湿、乳化、分散和去污能力。
季铵盐、铵盐型阳离子表面活性剂的合成:(1)烷基季铵盐:a.高级卤代烷与低级叔胺:b.甲醛-甲酸法:42)含杂原子的季铵盐:(a.含氧原子:b.含醚基的季铵盐:c.含氮原子:d.含硫原子:(3)含有苯环的季铵盐:例子——洁尔灭:5(4)含杂环的季铵盐:例子——N-甲基-N-十六烷基吗啉甲基硫酸酯盐:(5)胺盐型:a.长链烷基伯胺盐酸盐:→RNH2·HCl HCl RNH2 +b.仲胺盐:c.叔胺盐:(6)咪唑啉盐:阳离子表面活性剂的性质特点及应用:(1)溶解性:一般情况下阳离子表面活性剂的水溶性很好,但随着烷基碳链长度的增加,水溶性呈下降趋势;(2)krafft点:C原子数越多,krafft点温度越高;;(3)表面活性:1.随着烷基碳链长度的增加,表面活性剂的张力逐渐下降;2.分子结构相同时,其大小与溶液的浓度有关。
通常情况下,在一定范围内,表面张力随表面活性剂溶液的升高而降低,降到一定数值又随浓度升高而增加;(4)临界胶束浓度:随C的增加,其浓度降低。
应用:a.消毒杀菌剂:阳离子SA 最突出的作用是消毒杀菌作用。
常用于医药、原油开采等的消毒杀菌。
b.腈纶匀染剂.c.抗静电剂:阳离子SA可以将其分子的非极性部分吸附于高分子材料上,极性基团朝向空气一侧,形成离子导电层,从而使电荷得以传导起到抗静电的作用。
d.矿物浮选剂:阳离子表面活性剂一般用作捕集剂,其特点是与矿物反应迅速,有时不需要搅拌槽,在短时间内可浮选完毕。
e.相转移催化剂:相转移催化剂是指用少量试剂作为一种反应物的载体,将次反应物通过界面转移至另一相,使非均相反应顺利进行。
f.织物柔软剂:向织物中加入柔软剂后,柔软剂通过化学作用和物理作用吸附在织物上,能够降低织物表面的静电积累,改善纤维-纤维的相互作用,使得纤维躺倒与纤维束平行消除“倒钩”,并通过覆盖和润滑纤维束,减少了纤维间的摩擦,得到更柔软,易弯曲的纤维。
6氧乙基化反应的机理及影响反应的主要因素:反应机理:(1)采用LiOH、NaOH、KOH等碱作催化剂的氧乙基化反应:(2)采用BF3、SnCl4、SnCl5及质子酸作催化剂的氧乙基化反应:影响因素:1原料的影响:(1)环氧化物的影响:结构不同,反应活性不同,R越大,反应速率越低。
(2)含活泼氢原料:给出氢原子的能力越强,反应活性越高。
2.催化剂的影响:a.用酸做催化剂比用碱做催化剂快80到100倍。
b.碱催化剂的碱性越强,反应越快。
c.一般催化剂浓度越高,反应越快,且随浓度增高,在低浓度时反应速率的增加7高于高浓度。
d.采用不同催化剂会影响产物的组成。
3.温度的影响:一般随温度的升高,反应速率加快,不同范围内,加快程度不同。
4.压力的影响:随反应体系压力的增加,反应加快。
聚氧乙烯类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的性质特点及应用:(1)HLB:HLB值越高,亲水性越高。
(2)浊点及亲水性:环氧乙烷加成数量愈多,亲水性就越好。
浊点越高,亲水性越好。
(3)临界胶束浓度:浓度较低。
(4)表面张力:疏水基官能团的不同,表面张力不同;随长度的增加,表面张力增加;温度的升高,表面张力下降。
(5)润湿性:浓度越低,润湿性越高;随碳及亲油基碳链长度的增加,润湿性降低;疏水基相同时,环氧乙烷EO加成数越多,亲水性越强,润湿性越差。
(6)起泡性和洗涤性:低温洗涤性较好。
(7)生物降解和毒性:毒性较低,生物降解性一般一般以支链烷基为好,烷基酚类则较差,EO 加成数越多,生物降解性越差。
应用:洗涤剂、乳化剂、均染剂、泡沫稳定剂、增稠剂、起泡剂等。
小结甜菜碱类两型表面活性的合成:1.(1)氯乙酸钠法合成羧酸甜菜碱:(2):卤代烷和氨基酸钠反应合成羧酸甜菜碱(3)卤代烷与氨基酸酯反应再经水解合成羧酸甜菜碱:8:4)(溴代脂肪酸与叔胺反应合成羧酸甜菜碱α-(5):长链烷基氯甲基醚与叔氨基乙酸反应合成羧酸甜菜碱:6()不饱和羧酸与叔胺反应合成羧酸甜菜碱92.:磺酸甜菜碱的合成ClCH2CH2Cl+Na2SO3 —— ClCH2CH2SO3Na3.:硫酸酯甜菜碱的合成4.:含磷甜菜碱的合成含氟表面活性剂的合成、性质特点及应用:合成:1.电解氟化法:C7H15COCl+16HF ——C7F15COF+HCl+15H2 C8H17SO2Cl+18HF ——C8F17SO2F+HCl+17H2 102.:调整法a.全氟碘化物的合成:11b.氢碳氟化合物的合成:ω-c.含氧杂原子的氟烷基碘的合成::3.离子齐聚法:a.六氟丙烯聚合产品12b.:由六氟环氧丙烷制备的碳氟中间体及表面活性剂阴离子13阳离子非离子)溶解性:随链长的增加而降低,疏水疏)良好的化学稳定性和热稳定性;(2性质特点:(1之3)表面活性:碳氟链的憎水性比碳氢链强,所以表面活性较强,一般15~20mN/m油;(10~100倍。
间;(4)临界胶束浓度:与结构相似的碳氢表面活性剂低织物整理电镀方面的应用:镀鉻的电镀槽;3.应用:1.高效灭火剂的应用:蛋白灭火剂;2. 感光材料方面的应用。
方面的应用:防水防油;4.高聚物添加剂方面;5.高分子表面活性剂的合成及特点和应用:合成:聚皂:1.2.:由对烷基苯酚和甲醛制得的高分子表面活性剂系列3.:由丙烯腈及丙烯酰胺制得的高分子表面活性剂系列2)由对烷基苯酚和甲醛制得(1 ()由丙烯腈及丙烯酰胺制得)表面活性:通常较弱,表面张力要经很长时间才能达到恒定,降低表面、界性质特点:(1 面张力的能力不显著;随着相对分子质量的提高而急剧下降;)乳化性:乳化能力较好,多形成稳定乳液,良好的乳化稳定性,用作稳泡剂;(2 (3)胶束性质:一般不具备该性质;4()分散性和絮凝性:都较好;14(5)增稠性:恶劣条件下降低;(6)此外,渗透性较差,去污力和起泡力较低,毒性小。
应用:乳化剂、分散剂、洗涤剂等,如水溶性蛋白质、树胶、聚丙烯酸盐等等。
表面张力及测试方法:1.表面张力:(1)从分子运动的角度来看,气相中分子浓度低于液相,液体内部的分子从各个方向所受的引力相互平衡,合力为0.液体表面分子的合力不为0,所以液滴自动收缩。
(2)从力的角度来看,是作用于表面单位长度边缘上的力。
(3)从能量角度来看,表面张力是单位表面的表面自由能,是增加单位表面积液体的自由能的增值,也是单位表面上的液体分子处于液体内部的铜梁分子的自由能过剩值。
2.测定方法:1滴重法:自一毛细管滴头滴下液体时,液滴的大小与液体的表面张力有关,即表面张力越大,滴下的液滴也越大。
γ=VρgF/R2毛细管上升法:用干净的毛细管插入液体时,若此液体能润湿毛细管,则因表面张力的作用液体会沿管壁上升或下降一定的高度h,测定h并按照公式计算表面张力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