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内部审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事业单位内部审计浅析

摘要:内部审计工作是事业单位内部管理机制中的重要组成部门,在审查、揭露违法违纪行为,及时发现和解决组织本身存在的问题,发挥了重要作用。本文分析了目前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和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关键字:事业单位内部审计

内部审计在一个单位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可以促使相关人员遵守财经法规和财务制度,预防经济范围发生和防止财务出现漏洞,起着经济监督和经济评价的职能。

一、事业单位内部审计的重要作用

内部审计是审计监督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门,它是一种独立、客观的保证和咨询活动,可以保障事业单位及其内部各单位健康运作,并且是各部门各单位运作完全符合事业单位的目标及发展战略,更好的实现事业单位价值最大化。事业单位的收入来源多渠道,为了取得收入所造成的资金耗费或损失即支出也是种类多样,内部审计的主要职能是通过对事业单位各项资金和资产、收支及其收支结果进行审计、监督,确认预算资金的集中分配使用是否合理,各项收支是否真实、可靠。

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工作还可以为本单位领导决策提供意见。事业单位可以利用自己的资源优势,自行组织收入,因此要受到外界市场经济的影响,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工作具有风险预警器作用,内部审计机构和人员通过对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完善程度的测试,及时发现事业单位在经营活动中存在的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能够让经营管理者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规避各种风险。

总之,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工作是促进事业单位建立健全内部约束机制,维护国家的财经法规和事业单位规章制度贯彻落实的必要保证。

二、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对内部审计工作认识不足,内部审计机构设置不到位。内部审计是独立监督和评价本单位及所属单位财务收支等经济活动的真实、合法和效益的行为。因此,内部审计机构能够发挥作用的关键在于保持其独立性。没有独立的内审机构,内部审计工作就无法顺利开展。但是,目前大多数行政事业单位内审机构设置不是附属于办公室、纪委,就是附属于监察部门、会计部门或会计部门合署办公。甚至有些内部审计人员由会计或其他人兼任。这种状况导致了内部审计机构和人员受各方面利益牵制,难以开展独立的经济监督活动。究其原因主要还是事业单位的领导对于内审的职能和作用认识存在误区,认为内部审计部门的设立只是为了应付上级检查而设置的,甚至于将内部审计等同于纪检监察。

2、内部审计的权威性、独立性和有效性得不到保障。内部审计工作的性质特征决定其领导愈高、内部审计的权威性、独立性、有效性愈有保障。但是,目前我国多数事业单位内部审计机构的领导层次较低,有的受所属财会、办公室、纪委或监察部门的负责人领导;有的受主管财务领导领导。由于内部审计的领导层次较低,缺乏应用的权威性,导致内部审计的结果处理、审计建议的落实等受到较大程度的制约。从而使得内部审计工作难以进行,独立也行也难以保证,内审的工作流于形式。

3、内审人员的素质不能适应内审的要求。内部审计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按照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的要求,内部审计旨在监督和评价内部控制、组织治理和风险管理。所以,内部审计人员不仅要通晓财经知识、审计理论、法律、税收、金融、统计等知识,还必须熟练掌握信息技术和外语知识,具有较强的综合分析能力及文字表达能力。但是目前,内审人员还不能适应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工作的需要,一方面,内审人员,多数是年龄较大的财务人员,年龄结构不合理;另一方面,内审人员大部分是由长期担任财会工作或纪检监察工作的人员转任或兼任,这些人员虽然具有一定的财会知识及经验或纪检监察工作阅历,但还是缺乏其他知识能力,因此对审计工作还不胜任。

4.内部审计工作内容缺乏更新。按审计目的不同划分为:财务收支审计、经济效益审计、内部控制制度审计和国有资产增值保值审计。财务收支审计的目的是为了维护国家的财经法规和财会制度的全面执行;经济效益审计是为了评价事业单位利用自筹资金办企业组织经营活动所带来的经济效益情况;内部控制制度审计的目的为了促使各单位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国有资产增值保值审计的目的是通过审计,防止国有资产流失,提高国有资产的使用效果。目前,事业单位内部审计的工作内容存在着单一陈旧的现象,缺乏实质性的更新或替换。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事业单位体制改革的延续,其内部审计工作的内容也应该给予充分的革新以便适应新形势的要求,但是就目前来看,大多数事业单位内部审计的工作内容依然以对财政收支的审计为主,缺乏对内部审计工作内容的相应拓展。此外,由于财务及会计工作已由传统的手工记账模式逐渐演变为会计电算化模式,因此应该将内部审计工作的内容及形式进行进一步的更新,以适应新时期下对会计处理模式的电算化进行审计的要求,从而能够进一步的发挥内部审计的作用,充分落实行政事业单位对内部审计工作的新要求。

三、事业单位内部审计的防范及控制措施

1.建立健全内部审计的规章和制度。为了充分提高事业单位内部审计的工作水平,必须要严格的遵守内部审计的相关规章和制度,以有效的保障内部审计工作的严肃性。事业单位在开展内部审计工作时,除了根据国家的审计法律法规外,还可以针对本单位业务特点建立适合本单位的内部审计规章制度。以此作为在本单位中开展各项内部审计工作及实现内部审计工作法制化、制度化、规范化的最有效的保障。此外,还应将该规章制度同本单位的绩效考核制度充分的结合,以便充分发挥这两种制度的激励及鞭策作用。

2.建立健全独立的内审机构,提高对内部审计工作的认识。审计职能的发挥关键在于内部审计机构及人员能否具有独立性。《审计法》第五条规定:“审计机关依照法律规定独立行使审计监督权,不受其他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干涉。”《审计署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决定》第四条规定:“内部审计机构在本单位主要领导人的直接领导下,依照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对本单位以及下属单位的财务收支及其经济效益进行内部审计监督,独立行使内部审计职权,对本单位领导人负责并报告工作。”优化审计活动的外部环境,必须从组织形式上有效保证内部审计机构和人员在组织上和业务上实质性独立。要真正发挥内部审计的作用,充分实现其职能,就必须设置独立的内部审计机构,配置专职审计人员。内审组织机构在人员、工作、经费等方面应独立于被审计单位,独立行使审计职权,不受其他职能部门和个人干预。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审计机构和审计人员在制定审计计划、实施审计程序、提出审计建议和意见时不受任何干扰,保持应有的客观公正态度,圆满完成审计任务,有效降低审计风险。

只有保持独立性,才能发挥内部审计的监督、评价等职能。但这不意味着内部审计在单位中高于一切,内部审计部门独立性是强调与其它职能部门相对独立,特别要求与是财务、纪检、监察部门分别设立在行政录属关系上,要求在本单位主要负责人的直接领导下,独立行使内部审计职权,直接对本单位主要领导负责并报告工作。

3、拓宽审计范围,发挥审计作用。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工作必须把定位点确立在为部门或单位领导的决策当好参谋,促进加强部门和单位内部管理,规范其各项财政、财务收支行为,提高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上。根据这种定位,衡量内部审计工作成效的标准,也主要应看其在定位点上的作用发挥得如何,而不能单纯地看查出了多少违纪违规问题和多少违纪违规金额。不仅仅局限在财务收支审计,还应包括经济效益审计、内部控制制度审计和国有资产增值保值审计等。

4.建立激励与约束机制,提高审计效率。激励与约束机制的有机结合,是促使内部审计行为高效运行的保证。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应运用激励和约束两种不同的力量,充分发挥事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