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专项复习——议论文阅读 导学案
议论文阅读复习导学案

议论文阅读复习导学案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掌握议论文的文体知识;2、明确议论文阅读能力的要求;3、能区分论题和论点,掌握分析论点的方法。
教学过程:一、明确议论文的知识能力要求:阅读简单的议论文,区分观点和材料,发现观点与材料之间的联系,并通过自己的思考,作出判断。
二、知道常见考点:1、整体感知文章的内容,能正确理解、提取、概括文章的中心论点;2、能辨析为证明论点而使用的不同类型的论据及其与论点的关系;3、能根据需要概括论据和为文章补写恰当的论据;4、能正确理解和分析文章使用的各种论证方法、论证过程;5、领会议论性语言严密、概括的特点。
6、能从文章的观点中获得有益的启示并联系实际进行拓展。
三、掌握议论文的文体知识:1、论题:作者要论述的主要问题。
(议论的对象、话题,是一个范围)2、论点:作者对论述的主要问题所持的见解或主张,是议论文的灵魂。
3、论据:用来证明论点的材料,有事实论据和理论论据两种。
(1)、事实论据:指具有代表性的确凿的事例、史实或有典型意义的故事。
(2)、道理论据:指经过人们的实践检验的、为社会所公认的正确理论,包括社会科学理论,如哲学理论;也包括自然科学的原理、定律、公式及广为流传的谚语、名言、警句等。
4、论证:用论据来证明论点的过程。
包括论证的结构、论证的方法等内容。
论证方法:①举例论证:列举确凿、充分、有代表性的事例证明论点;②道理论证:用经典著作中的精辟见解、古今中外名人的名言警句以及人们公认的定理、公式、谚语等来证明论点;③对比论证:拿正反两方面的论点或论据作对比,在对比中证明论点;④比喻论证:用人们熟知的事物作比喻来证明论点。
论证结构:①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引论) (本论) (结论)②纵式:逐层深入的论述结构:《得道多助,失道寡助》③横式:并列展开的论述结构:④“总论——分论——总论”、“总论——分论”、“分论——总论”。
四、能区分论题和论点:1、教师点拨:论题是议论的对象、话题,是一个范围,通常是一个短语;论点则是作者的观点,是其看法的完整表述,在形式上是一个句子。
初三语文议论文阅读专题复习导学案

议论性文章专题复习之论点、论据与论证思路导学案课前任务:熟读并背诵《语文听课本》P88-90页的议论性文章的文体知识,然后请按照这些文体知识给下面教材中学过的议论文篇目分类。
⑴《应有格物致知精神》丁肇中⑵《敬业与乐业》梁启超⑶《论教养》利哈乔夫⑷《精神的三间小屋》毕淑敏⑸《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鲁迅⑹《怀疑与学问》顾颉刚⑺《谈创造性思维》罗迦费因⑻《创造宣言》陶行知⑼《谈读书》弗朗西斯.培根⑽《不求甚解》马南邨⑾《山水画的意境》李可染⑿《无言之美》朱光潜⒀《驱遣我们的想象》叶圣陶课堂任务1:概括文章的中心论点1、请判断以下内容哪些能成为论点?(1)谈沉潜(2)想和做(3)担当是引领人生的旗帜(4)“熬”的境界(5)袁隆平成为明星,有多不容易?(6)循序渐进是读书最基本的方法(7)关键是要经常保持好奇心,不断积累知识;不满足于一个答案,而去探求新思路,去运用所得的知识;一旦产生小的灵感,相信他的价值,并锲而不舍地把它发展下去。
2、完成《语文听课本》P86-88页的三篇议论文。
3、阅读《读网,更要读书》并完成后面问题。
①这是一个网络时代,读网已经成了很多人的习惯。
网络固然给生活带来种种方便与趣味,然而,如果将大量的时间倾注在虚拟空间,内心反而容易浮躁不安,难以沉静。
②与眼花缭乱的社交网络相比,读书不仅能够使人远离纷扰的环境,保持内一心的沉静,而且可以使人感受世界,体悟人生,获得启迪。
③因此,读网,更要读书。
④一谈起读书,我们总是抱怨太忙没时间,但偏偏又能挤出时间刷微博、看视频。
读网是轻松的,可以一目十行,脑子里过一遍,不一定留下痕迹;读书是深沉的,要用心用脑去理解、体会、感悟。
所以,不是时间不够用,而是我们不愿意把时间用在“费脑子”的事情上。
⑤拒绝喧嚣的社交网络,腾出更多的时间读书,是需要勇气的。
去年,“网红”埃森娜在YouTube上发布了最后一条视频《为什么我要放弃社交媒体》,并彻底删除了自己的账号以及275万个订阅者。
中考语文专题复习第15讲议论文阅读导学案(2021-2022学年)

第十五节议论文阅读一、预习目标1。
学生明确考试要求。
2.复习议论文的文体知识。
3。
把握议论文的阅读方法.4。
联系具体题目,介绍相关的答题技巧。
二、预习要点1、掌握并运用议论文阅读知识解决问题。
2、掌握议论文阅读的一般步骤、方法.三、复习要点回顾1、议论文的概念:议论文是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通过摆事实、讲道理,直接表达自己的观点和主张的常用文体。
议论文是以理服人。
2、议论文三要素及其定义:论点:作者所持的见解(需要证明什么)论据:用于证明论点的材料(用什么证明)论证:运用论据证明论点的过程(怎样证明)3、论点(1)论点就是作者所持的见解和主张,是文章的灵魂,是完整的陈述性判断句。
一篇议论文,一般只有一个中心论点.有的议论文还围绕中心论点提出几个分论点,分论点是用来补充和证明中心论点的.(2)如何找中心论点呢?A。
看文章的标题。
议论文的标题有论点型和论题型两种类型,此法适用于论点型议论文,如《继续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
B。
在正文中找体现作者主要观点的句子,此法适用于论题型的记叙文。
议论文的中心论区一般在开头部分,如《谈骨气》。
开篇就是“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便是全文的中心论点;有的中心论点在结尾,如《纪念白求恩》号召大家学习白求恩同志“毫不自私自利的精神",是结论,也是论点;还有少数议论文的中心论点在文中,如《想和做》一文先针对生活中常遇到的现象“空想"和“死做”提出论题,进而提出中心论点“想和做是分不开的,一定要联结起来”.ﻬ(3)文章提出中心论点的方式①文章标题点明中心论点②文章开头提出中心论点③文章结尾归纳出中心论点④文章中间用某个承上启下的句子提出中心论点⑤文章没有直接提出中心论点,但始终围绕……展开论述.4、论据论据一般有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
事实论据包括有代表性的事例、确凿的数据、可靠的史实等。
例如九年级上册《应有格物致知精神》举王阳明格竹子的例子。
《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举约翰古登贝尔克和罗兰布歇内尔的例子。
中考语文一轮复习:议论文阅读专项复习导学案

中考二轮复习教案—议论文阅读专项复习(一)复习目标1.回顾有关议论文的知识点。
2.了解议论文的考点及常见题型。
3.掌握答题的技巧,从容应对中考。
重点:以议论文三要素为切入点,掌握议论文的阅读方法。
难点:议论文阅读题的答题技巧应用教法:1.启发引导法;2、整理归纳法。
学法:“自主——合作——归纳——应用”教学设想利用多媒体课件,目标点击,示例精析,突破重难点;专项练习,及时巩固。
课时安排:1教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子曰:“温故而知新。
”只要我们在复习中善于思考,探寻规律,总结方法,就一定会有更深层次的认识,会有更大的收获。
今天,我们就来进行议论文阅读的专项复习。
★二、出示目标★三、预习检测:议论文知识小测试(出示幻灯片)1.议论文的三要素是:、、。
2. 和是论据的两种基本形式。
3.常见的论证方法有、、、等。
4.议论文最基本的结构是、、。
5.议论文语言的特点是、等。
6.议论文的论证方式有、。
★四、考点导航中考议论文阅读的要求比较明确,《南通市中考语文考试大纲》对议论文阅读提出了这样的要求。
幻灯片(显示)阅读简单的议论文,能区分观点与材料(道理、事实、数据、图表)之间的关系,通过自己的思考,做出判断和阐述。
议论文阅读是中考难点。
了解考什么、怎样考,复习方法得当,就会化难为易。
★五.经典回顾、归纳考点★六、知识梳理(一)、准确找出论点论点是作者对所论述问题的见解和主张,是议论文的灵魂。
论题是有待于证明的命题,它仅是议论的问题或对象。
1.请判断以下各句哪是论点,哪是论题。
(1)敬业与乐业()(2)但我确信“敬业乐业”四个字,是人类生活的不二法门。
()(3)关键是要经常保持好奇心,不断积累知识;不满足于一个答案,而去探求新思路,去运用所得的知识;一旦产生小的灵感,相信它的价值,并锲而不舍地把它发展下去。
()(4)应有格物致知精神。
()(5)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6)然而,在这笼罩之下,我们有并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国人在。
中考语文一轮复习议论文阅读训练导学案(最新整理)

议论文阅读指导训练导学案学习目标:1.能归纳概括文章或文段的中心论点。
2.能辨析四种常用论证方法及其作用。
3。
能根据具体语言环境理解重要词语、句子的含义。
4.能筛选议论文的重要信息,完成选择题和部分主观题。
5。
能赏析议论文语言的特点。
【直击中考】议论文为中考必考内容,从近三年的题型来看,题型结构相对稳定,一般以选择题和主观题兼而有之的形式来考查信息筛选,内容理解和概括,观点分析和论证方法。
考查的形式与高考有所接近,但不过分拔高,文段较为浅显,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理解、分析和点评能力。
题型一:观点分析(概括中心论点,评价作者观点) 论点定义:一个陈述观点的句子。
(简略定义)论点位置:有的文章标题就是论点,有的文章开头提出论点,有的文章末尾得出论点,有的文章在论述过程中提出论点,也有的文章对论点的表述不很集中,需要汇集概括。
注意:有的标题不是论点,而是论题。
评价观点:注意结合文本内容,仔细读题,表述流畅.题型二:论证方法(论证方法及其作用)论证方法(常用):举例论证、比喻论证、对比论证。
论证方法的作用:1。
举例论证:列举了……事例来证明……观点,生动说服力。
2.道理论证:引用……(名人名言、格言警句、俗话谚明……观点,使作者的观点更具权威性,增强说服力。
3.比喻论证:把……(观点)比作……,使抽象的道理浅显易懂。
4。
对比论证:把……和……从正反两方面作对比,更为证了……观点,增强说服力。
【例题解析】相貌和心灵周国平世上很少有人完全不在乎自己的相貌。
一般来说,年轻人比年长者更在乎. 年轻人入世还免看重人际关系较浅的层面,留意别人对于自己的表面在容貌上也比较敏感。
与关心名声相比,关心容貌更是一为与名声相比,容貌离一个人的真实价值更远.现代整容术已经能够把一张脸变成另一张脸,但在新的仍是那个旧人。
如果不通过镜子,人是看不见自己的常也是想不起自己的容貌的,而这并不妨碍他做一切事情。
镜子代表着别人的眼光,人一照镜子,就是在用别人的眼光,审视自己了,因此,其实他所关心的是别人对自己的观感。
中考议论文阅读专项复习教案

中考议论文阅读专项复习教案复习目标:1.回顾有关议论文的知识点。
2.了解议论文的考点及常见题型。
3.掌握答题的技巧,从容应对中考。
重点:以议论文三要素为切入点,掌握议论文的阅读方法难点:议论文阅读题的答题技巧应用教法:1.启发引导法;2、整理归纳法。
学法:“自主——合作——归纳——应用”教学设想:利用多媒体课件,目标点击,示例精析,突破重难点;专项练习,及时巩固。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师:今年的中考增加了议论文知识的考查,所以,今天由老师带领咱们同学一起复习一下有关议论文的阅读知识。
希望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能有所收获!二.中考考查方向师:议论文阅读的要求比较明确,《新课程标准》对议论文阅读提出了这样的要求。
(生齐读)屏幕(显示):阅读简单的议论文,能区分观点与材料(道理、事实、数据、图表)之间的关系,发现观点和材料之间的关系,通过自己的思考,做出判断。
学生齐读一遍。
师:其中“观点”就是我们常说的——生(齐答):论点。
【板书】师:“材料”就是——生(齐答):论据,【板书】师:“观点与材料之间的关系”就是生(齐答):论证。
【板书】师:我们就称这三点就是议论文的——生(齐答):三要素。
三、知识梳理文体回顾:(屏幕)师:梳理了知识,我们就有了底气,那么,我们现在做考题是不是就能百战不殆了?不是,那还需要我们知彼!四、了解议论文的考点及常见题型。
师:在中考中,议论文阅读怎么考,老师课前统观了历年中考议论文阅读考题题型,归纳了以下几点,大家齐读一遍:(屏显) 1.明确中心论点; 2.分析补充论据; 3.分析论证方法; 4.理清论证思路; 5.品味语言特点。
6、联系实际,开放拓展谈看法师:怎样阅读议论文,我们就从这几个方面入手。
那这节课我们先探讨前三种类型(屏显)题型一:把握中心论点题型二:分析论据的作用,并补充论据题型三:辨析论证方法及作用五、探讨议论文阅读解题思路和答题技巧(一)链接中考:[热点题一(论点题)]1、如衡阳市2007年中考题第16题:胡适先生在做北大教授和校长时,对青年人很关心,在演讲过程中,胡适先生反复强调并关心学生的中心点是什么?请作简要回答:(2分)答:不要抛弃学问师:指名回答怎么找到的呢?师:那么,如何准确而迅速地把握文章的论点呢?技巧点拨:看标题,看开头,看结尾,有些文章还可能在中间,比如《怀疑与学问》;温馨提示:论点应该是明确的判断,是作者看法的完整陈述,在形式上应该是完整的句子不能是疑问句,不能是短语,不能是修辞格式:“什么”是“什么”/应该+动词短语 /要(能)或不要(不能)怎么样师:北京中考实例:【09年】《俯而学与仰而思》(不是完整的句子、没有明确的判断)[10年】《创新的快乐从哪里来》(不是陈述句、没有明确的判断):考考你:(屏显)链接中考:[热点题一(论点题)]2、再如衡阳市2008年中考《不完满才是人生》第12题: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2分)学生回答:教师总结:答题技巧:1、注意语言提示,有的议论文有提示文章论点的词语,提示词语一般是“总之”、“因此”、“总而言之“由此可见“、“所以我说”等2、通过论据反推论点。
中考议论文阅读指导教案

中考议论文阅读指导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议论文的基本结构及要素。
2.培养学生快速捕捉论点、分析论据、理解论证方法的能力。
3.引导学生学会从多个角度评价议论文,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议论文的结构及要素,掌握阅读技巧。
2.教学难点:分析议论文的论证方法,评价议论文的合理性。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回顾初中阶段所学的议论文知识,如议论文的定义、结构、要素等。
(2)通过提问方式检查学生对议论文的基本认识。
2.讲解议论文的结构及要素(1)议论文结构:引论、本论、结论(2)议论文要素:论点、论据、论证方法(3)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直观地理解议论文的结构及要素3.训练阅读技巧(1)快速捕捉论点:让学生学会从文章中找出中心论点,理解论点的重要性。
(2)分析论据:引导学生分析文章中的事实论据和理论论据,理解论据的作用。
(3)理解论证方法:让学生学会识别文章中的论证方法,如归纳法、演绎法、对比法等。
4.实例分析(1)选取一篇典型的议论文,让学生按照阅读技巧进行阅读。
(2)引导学生分析文章的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
(3)组织学生讨论文章的优点和不足,培养学生的评价能力。
5.课堂小结(2)鼓励学生在课后进行实践,提高议论文阅读能力。
6.作业布置(1)选取一篇议论文,让学生按照本节课所学技巧进行阅读分析。
四、教学反思1.本节课是否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2.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如何?有哪些亮点和不足?3.针对学生的反馈,如何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1.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回顾初中阶段所学的议论文知识,如议论文的定义、结构、要素等。
师:同学们,我们在初中阶段已经学过很多议论文,那么大家能告诉我议论文是什么吗?生1:议论文是一种阐述观点、进行论证的文体。
师:很好,那么议论文的结构和要素有哪些呢?生2:议论文的结构包括引论、本论、结论,要素有论点、论据、论证方法。
(2)通过提问方式检查学生对议论文的基本认识。
议论文阅读专项复习导学案

《议论文阅读专项复习》导学案一、所学议论文回顾二、《语文课程标准》指出的中考议论文阅读要求阅读简单的议论文,能区分观点和材料(道理、事实、数据、图表等),发现观点和材料之间的关系,并通过自己的思考,做出判断。
三、复习步骤(一)回顾知识要点1、议论文的三要素:、、2、论据的类型:、3、常见的论证方法:、、、4、论证的方式:、5、议论文的结构:、、6、议论文的语言:、、、(二)了解考题设置1、所遇到过的议论文阅读考题回顾2、达州市近两年议论文阅读考题(1)2014年四川省达州市中考题(季羡林《有为有不为》)①作者在文中提出了一个什么样的观点?是怎样提出的?(2分)②作者是从什么角度入手阐述“有为有不为”的道理的?有什么作用?(2分)③本文运用了多种论证方法,试举一例加以分析(2分)④仔细阅读选文,结合下面的链接材料,谈谈你对第7段中“大小善和大小恶有时候是有联系的”一句话的理解。
(3分)(2)2015年四川省达州市中考题(毕淑敏《读书使人优美》)①第2段提出了一个怎样的观点?主要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何作用?(3分)②请从修辞的角度赏析第5段画波浪线句。
(2分)③请仿照第6段画横线句的修辞和格式写一组句子。
(2分)④国家倡导全民阅读。
听故事、看视频也是一种广义的读书,在现实生活中,很多孩子喜欢看《熊出没》,不少成人喜欢评《甄嬛传》,这些作品能“使人优美”吗?请结合对文章的理解,谈谈你的看法。
(3分)○5“一本好书,一生财富”,我们所学教材及荐读名著中的人物,有许多都能给予我们积极影响。
请从下列作品人物中任选一位,根据提示在横线上作简要表达。
(诸葛亮、藤野先生、杜小康、托尔斯泰、贝多芬)(3分)3、议论文阅读考题盘点(1)寻找中心论点;(2)辨析、补充论据;(3)辨析论证方法及作用;(4)理清论证思路;(5)把握关键词句,理解议论文的语言特色;(6)联系实际生活,开放拓展谈看法。
(三)掌握答题技巧,课堂练习反馈1、怎样找中心论点(1)答题技巧①论点常出现的位置:标题揭示;开头提出;论证过程中鲜明提出;结尾归纳;文章中没给出,需自己归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考语文专项复习——议论文阅读导学案【学习目标】1.了解议论文常识及考试题型。
2.掌握议论文答题技巧。
【知识梳理】一、议论文的三要素:、、。
二、论证方法:、、、、。
三、论证方式:、。
(议论文可由此标准分为与两大类。
)四、常见题型及答题技巧。
1.分析论证方法的作用:作用二个要点。
具体如下:①:通过举具体的事例加以论证,从而使论证更具体、更有说服力。
格式:使用了举例论证的论证方法,举……(概括事例)证明了……(如果有分论点,则写出它证明的分论点,否则写中心论点),从而使论证更具体更有说服力。
②(引证法和说理):通过讲道理的方式证明论点,使论证更概括更深入。
格式:使用了道理论证的论证方法,论证了……了观点,从而使论证更概括更深入。
③:通过比喻进行证明,使论证生动形象、浅显易懂。
格式:使用了比喻论证的论证方法,将……比作……,证明了……的观点,从而把抽象深奥的道理阐述得生动形象、浅显易懂。
④(其本身也可以是举例论证和道理论证):对比论证的作用就是突出强调。
格式:使用了对比论证的论证方法,将……和……加以比较,突出强调了……的观点。
⑤(它属于道理论证的一种)引用论证比较复杂,这与具体的引用材料有关,有引用名人名言、格言警句、权威数据、名人佚事、笑话趣闻等各种情况,其作用要具体分析。
如引用名人名言、格言警句、权威数据,可以增强论证的说服力和权威性;引用名人佚事、奇闻趣事,可以增强论证的趣味性,吸引读者下读。
格式:使用了引用论证的论证方法,通过引用……证明……的观点,使论证更有说服力。
(或更有趣味性,吸引读者下读)2.分析论据的类型和作用:论据可分为论据和论据两种类型。
答题要点:两个方面:(1)明确论据类型;(2)具体分析作用。
这个题目就其实质是考查论据与论点的关系,无论是与中心论点与分论点的关系,都是证明与被证明的关系,所以,规范性答题格式如下:这是……论据,在文中起着证明……(论点,如果有分论点,则写出它证明的分论点,否则写中心论点)的作用。
补充论据作为一种新题型正在流行,做这种题目,注意以下两个方面:(1)看清楚要求补充的论据类型,即看清楚要求的是名言还是事例;(2)补充名人事例要注意字数限制。
当然,作为应考,可以准备“勤奋”、“处世”等常见主题的名人事例和名言。
名言字数要少,事情要熟悉,不要为求新而准备那些较长名言或不熟悉的名人事例。
3.文章提出中心论点的方式:①文章标题点明中心论点;②文章开头提出中心论点;③文章结尾归纳出中心论点;④文章中间用某个承上启下的句子提出中心论点。
⑤文章没有直接提出中心论点,但始终围绕……展开论述。
4.分析文章的论证思路首先应该了解一般议论文的结构:提出问题(引论)——分析问题(本论)——解决问题(结论)。
分析议论文的论证思路,其实,就是在段落层次的基础上加上一些诸如“首先”、“然后”、“接着”、“最后”一类表起承转合关系的词语。
做这个题目,尤其要注意开头结尾的表述。
开头的内容有:(1)提出中心论点;(2)引出论题;以上两个方面,要具体回答出提出中心论点或引出论题的具体方试,有的是通过名人名言、有的是通过名人佚事、有的是通过趣闻笑话等。
结尾的内容:(1)深化中心论点,提出……的结论;(2)重复或强化……的中心论点;(3)发出……的号召或劝勉人们……;(4)补充论证了……(有时候会考查这方面作用,其作用是使论证更严密。
)做这个题目,就是把文章的引论、本论、结论具体化地陈述出来。
如《人的高贵在于灵魂》一文,我们可以这样表述:首先引用法国思想家帕斯卡的名言“人是一枝有思想的芦苇”提出中心论点“人的高贵在于灵魂”,然后举阿基米德、王尔德事例证明了“珍惜内在的精神财富甚于外在的物质财富”,最后举一个火车上读书的少女为例向人们发出“人应该保持纯正的精神追求”的劝勉。
5.议论文语言特点分析:议论文语言特点分析的角度比较固定,只有两个角度:(1)语言特点;(2)语体特点。
做这类题目,要掌握语言风格一些关键词:简明平实、通俗易懂、形象生动、幽默风趣、含蓄委婉、富有文采等。
而语体特点,就是抓信“逻辑严密”四个字做文章就可以了。
一个应特别注意的事项就是做这类的题目一定要有具体文句支撑,也就是用文章中的具体例句为例子进行分析。
6.议论文写作特点分析议论文写作特点分析的角度比较多,如修辞手法、论证方法、写作手法等(1)修辞:如比喻,可结合比喻特点谈,那就是形象生动;如排比,增强了文章论证的气势;如引用古诗文,使文章富有文采等。
(2)论证方法:参考论证方法的作用谈。
(3)写作手法比较固定,常见的就是:(1)、举例论证与道理论证相结合(夹叙夹议);(2)、以……论证方法为主。
同样,做这类的题目一定要有具体文句支撑,也就是用文章中的具体例句为例子进行分析。
7文段结构作用:(1)引出(全)下文;(2)总结前(全)文;(3)承上启下。
作为议论文段的作用,必须结合文体特征具体加答。
如开头段作用往往起着引出中心论点(论题),我们可以参考下面的几个具体答题规范格式变通使用:①开头通过写……的事例,提出中心论点……(或引出……的论题)。
②开头通过引用名言,提出中心论点……(或引出……的论题)。
③开头通过用个人的亲身经历、生活事例或名人趣事(……的奇闻趣事),提出中心论点……(或引出……的论题);也起到吸引读者下读的作用,增强了论述的趣味性;有的可以作为事实论据来论证中心。
结尾段的作用,请参照4“结尾的内容”回答。
8论据与论点是证明与被证明的关系。
分论点与中心论点是证明与被证明的关系。
中心论点统帅分论点,分论点补充和证明中心论点。
※论点与论题区别:论点表态明确,为判断性语句(不可能是问句),论题只是话题,往往是一个词、短语。
【实战演练】(一)邹鲁文化与圣人家风①邹鲁文化是以周代两个诸侯国鲁国和邹国为中心、以周代礼乐文化为主体、吸收融合了殷商文化和当地土著东夷文化而发展起来的区域性文化。
与周秦时期其他的区域性文化相比,邹鲁文化堪称一枝独秀,它不但孕育了儒墨两大显学,引领了百家争鸣的时代潮流,而且还具有成为中国主流文化的内在潜质。
②到了孔孟生活的时代,邹鲁文化更是繁荣发达,天下领先。
孔子的“仁爱”和墨子的“兼爱”,是邹鲁文化沃土培育出来的两大爱的学说,与印度释迦牟尼的“慈悲”并称于世。
孔子描绘的“天下为公”的“大同”社会,领先于古希腊柏拉图的“理想国”一百多年,比“理想国”更富有理想的神韵,两千多年来引导和激励着中国人对理想社会的追求和向往。
③孔子和墨子分别创立了儒家和墨家学派,揭开了诸子百家大争鸣的序幕。
孔门和墨门弟子来自四面八方,邹鲁成为贤士出入之地。
孔子晚年整理的经典成为数千年中华文化承上启下的枢纽,被称为“中华文化元典”。
孔子弟子及后学陆续编纂和创作的“四书”与“五经”并行于世。
他们不仅开创并引领了一个诸子百家独立思考、自由言说的时代,还把这个时代中国思想世界的中心舞台转移到了邹鲁一代。
④孔子、颜子、曾子、子思子、孟子这五位圣人全部出自邹鲁,出自儒家,由此可知邹鲁文化的非同凡响。
这五位圣人还有一项重要的贡献,那就是他们对尧舜以来优良家学、家教、家风的传承、弘扬与创新发展,形成了只有在邹鲁才得一见的圣人家风。
邹鲁优良家风,远承虞舜首倡的以孝悌治家的风尚,至春秋时期,邹鲁一带的家风以好学、知礼为特点,成为当时远近各地“闻其风而悦之”的家风典范。
⑤孔子的圣人家风由一则“庭训”的典故可见一斑。
孔子的家教具有示范效应,孔子后人从这则家教案例中提炼概括出了诗礼家风,世代发扬传承,历两千五百余年而不衰。
颜子是孔子最得意的弟子,修德、好学、守礼是颜子为人的三大特点,颜子三十五世孙颜之推著《颜氏家训》,将修德、好学、守礼的精神纳入颜氏家训,使其世代相传,成为其家风的内核。
曾子父子共同开创的曾氏家风,以孝悌、修身、耕读为其三大特征。
孟母教子有方,留下了“三迁择邻”“断机教子”等传颂后世、脍炙人口的故事。
孟子所开创的孟氏家风,无疑深受母亲的影响。
⑥孔子、颜子、曾子、孟子培育的圣人家风不以富与贵的家境为基础,而是来自于普通的家庭。
像孔子、孟子这样幼年时孤儿寡母的单亲家庭,不管生活多么困苦,只要拥有良好的母教和家风,就有机会“下学而上达”,出类拔萃,成为优异人才。
待到孔子、孟子成贤成圣,光大门楣,他们的家风就直接转换成了圣人家风。
⑦两千多年来,圣人后裔不忘祖训,名门望族和寻常百姓也都向往圣人家风,以圣人家风为范本,培育自家家风,形成了无数的不同类型的优良家风,传承中华美德,作育优秀人才,改良社会风气,塑造礼义之邦。
随手记1.下列对本文主旨的概括,最准确的一项是()A.邹鲁文化一枝独秀。
B.邹鲁文化是形成圣人家风的沃土。
C.儒、墨学派揭开了百家争鸣的序幕。
D.邹鲁文化及圣人家风影响深远。
2.下列有关“圣人家风”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圣人家风收到邹鲁文化中儒家思想的非凡影响,具有明显的地域特征。
B.圣人家风是由五位圣人传承、弘扬尧舜以来的优良家风,并创新发展形成的。
C.圣人家风远承尧舜首倡的以孝悌治家的风尚,在周秦时期被各地奉为典范。
D.圣人家风在当下中国依然能够传承中华美德,培养优秀人才,改良社会风气。
3.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第①段结构上领起下文,内容上明确了邹鲁文化的特点及影响。
B.第②运用引用论证,论述了孔子的“大同”社会更有理想神韵。
C.第⑤段列举几位圣人的家风,论述了其好学、知礼、时代相传的特点。
D.第⑥段表明圣人家风来自于普通家庭,与家境是否富贵无关。
(二)寒门贵子,贵在奋斗①古人云:“自古寒门出贵子,从来纨绔少伟男。
”在当今社会,这样的观点也许有些片面,但它对于当今处于寒门的青年来说确实是起到了一定的鼓励作用。
②那么,谁才是今天社会中的“贵子”?③“贵”并不意味着一定要升官发财,也不意味着必须拥有多么高的社会地位,“贵”代表的是人生进步的可能性以及实现人生价值的机会。
富二代、官二代无疑符合传统意义....上的“贵”,但如果没有一技之长,不能凭借自身本领干事创业,所谓“贵”也不过停留在人生的浅表。
相反,白手起家的寒门青年,凭借自身努力打拼出一片天地,努力创造属于自己乃至整个社会的价值,“贵子”的称谓自然当之无愧。
作为哈佛大学优秀毕业生代表之一的中国寒门学子何江,曾讲到自己成功的经验:“每到一个更大的地方、更大的平台,你会发现自己不懂的东西很多,而我相对来说,好奇心比较多,我就会有压力去把它学会,让自己不断补足短处。
”④寒门贵子的成功很大程度上与他的刻苦奋斗和拥有的社会信任以及社会支持力量相关。
在价值多元化、传播渠道扁平化的今天,“贵子”的意涵有了更丰富的面向,同时,网络也为寒门青年走向成功提供了强大的社会支持力量。
一位网名为“搬家小伟”的湖北青年石神伟,凭借一系列高难度健身视频,在短视频分享平台上吸引了超过百万粉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