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四名句第3句

合集下载

中高考古诗文名句

中高考古诗文名句

中高考古诗文名句1. 【高中古文、古诗的名言名句孟子名言(1)不以规矩,不成方圆. 【译文】不用圆规和曲尺,就不能正确地画出方形和圆形. (2)权,然后和轻重;度,然后知长短. 【译文】称一称,才晓得轻重;量一量,才晓得长短. (3)人有不为也,而后可以有为. 【译文】人要有所不为,才能有所为. (4)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 【译文】即使有一种最容易生长的植物,晒它一天,又冻它十天,•没有能够再生长的. (5)其进锐者,其退速. 【译文】前进太猛的人,后退也会快. (6)心之官则思,思则得之,不思则不得也. 【译文】心这个器官职在思考,思考才能获得,不思考便不能获得. (7)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译文】忧愁患害足以使人生存,安逸快乐足以使人死亡. (8)惟仁者宜在高位.不仁而在高位,是播其恶于众也. 【译文】只有道德高尚的仁人,才应该处于统治地位.•如果道德低的不仁者处于统治地位,就会把他的罪恶传播给群众. (9)天子不仁,不保四海;诸侯不仁,不保社稷;卿大夫不仁,不保宗庙;士庶人不仁,不保四体. 【译文】天子不行仁,便保不住他的天下;诸侯不行仁,便保不住他的国家;卿、大夫不行仁,便保不住他的宗庙;一般的老百姓不行仁,便保不住自己的身体. (10)国君好仁,天下无敌焉. 【译文】一国的君主如果喜爱仁德,整个天下便不会有敌手. (11)省刑罚,薄税敛,深耕易耨(n^u). 【译文】减免刑罚,减轻赋税,让百姓能深耕细作,早除秽草. (12)仁者无敌. 【译文】仁德的人是无敌于天下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而时习之孔子名言.语出《论语·学而》:“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悦)乎?’”王肃注:“诵习以时,学无废业,所以为悦.”王释“学”与“习”为一义,似专指诵读.但孔子教人学“六艺”,包括礼、乐、射、御、书、数,“诵习”仅是“一端”(见刘宝楠《论语正义》).皇侃疏“时习”说:“凡学有三时.”一指年岁,二指季节,三指晨夕.近人蒋伯潜认为“学是知新,习是温故”(《十三经概论》). 敏于事而慎于言孔子名言.语出《论语·学而》:“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又《论语·里仁》:“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义相同.意为做事勤奋敏捷,说话却谨慎.朱熹注:“敏于事者,勉其所不足.慎于言者,不敢尽其所有余也.”(《论语集注》)又释:“事难行,故要敏;言易出,故要谨.”(《朱子语类》卷第二十二)另外在《荀子·子道》、《韩诗外传》、《说苑·杂言》等篇都有孔子语子路“慎言不哗”的记载.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孔子名言.语出《论语·为政》:“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罔”,迷惘.郑玄注:罔,犹罔罔无知貌.“殆”有两义:一为危殆,疑不能定.一为疲殆,精神疲怠无所得.当从前解.此句可与“温故而知新”章合参.近人杨树达注:“温故而不能知新者,学而不思也,不温故而欲知新者,思而不学也.”(《论语疏证》)孔子首倡学思并重,对孔门弟子有很深影响.如子夏言博学近思,《中庸》言博学慎思,都认为学思不可偏废.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孔子名言.语出《论语·为政》“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郑玄注:“不知可者,言不可行也”.孔安国注:“言人而不信,其余终无可”.朱熹说:“人面无真实诚心,则所言皆妄.”(《朱子语类》卷二四)近人蒋伯潜区分信有二义:“说话必须真实;说了话必须能践言.”(《语译广解》)孔子及后儒极重信,“言忠信,行笃敬”(《论语·卫灵公》)是孔门的处世原则. 讷于言而敏于行孔子名言.语出《论语·里仁》:“子曰:‘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包咸注:“讷,迟钝也.言欲迟而行欲疾.”朱熹引谢良佐注曰:“放言易,故欲讷;力行难,故欲敏.”《论语》中尚有许多同义之句:“慎言其余,则寡悔”(《为政》)、“古者言之不出,耻躬之不逮也”(《里仁》)、“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宪问》)等,均可反映孔子一以贯之之重行慎言思想.参见“敏于事而慎于言”.。

《封神演义》名言名句赏析

《封神演义》名言名句赏析

《封神演义》名言名句赏析《封神演义》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是一部充满了战争、阴谋以及英雄壮举的文学作品。

在这部作品中,各大角色塑造深刻,情节扣人心弦。

同时,其中蕴含了许多经典的名言名句,这些名言名句不仅准确地描绘了人物性格,还反映了作者对于人生、友情、爱情和力量等问题的思考。

在本文中,我们将对《封神演义》中的名言名句进行赏析,一起来欣赏其中的智慧与哲理。

1. “天道无亲,常与善人。

”这句话出自《封神演义》第一回,是周文王在得知姜子牙能够预知未来之后对他说的。

这句名言意味着天道是公正的,与其是否是善人无关。

它告诉我们,一个人的品德和行为决定了他的命运。

无论是善良的人还是邪恶的人,都将在天道面前得到应有的回报。

2. “忠言逆耳利于行。

”这句名言出自《封神演义》第一回,是姜子牙对周文王说的一句话。

在这句名言中,姜子牙告诉周文王,有时候我们听到的一些忠告可能不太愉快,但它们对我们的行为有利。

这句话告诉我们,在面对不同意见时,我们应该以开放的心态去倾听,并从中受益。

3. “两相厮守,固非朋友。

”这句名言出自《封神演义》第二回,是西岐部队领导人刑天对平定洪荒的朱雀部队领导人女娲娘娘说的。

在这句名言中,刑天告诉女娲娘娘,两个人固执地相互依赖,并不代表他们是真正的朋友。

这句话是对人际关系的一种思考,告诉我们朋友之间的关系需要建立在互相尊重和真诚交流的基础之上。

4. “人在江湖,身不由己。

”这句名言出自《封神演义》第四回,是姜子牙对自己的一种自我安慰和思考。

在这句名言中,姜子牙表示,作为一个生活在“江湖”中的人,他的命运并不完全由他自己掌握。

这句话虽然简短,但却道出了人们在现实世界中所经历和面对的无奈与束缚。

5. “人生只可活一次,不可辜负。

”这句名言出自《封神演义》第五回,是嬴政在乌江之战后对姜子牙说的。

在这句名言中,嬴政告诉姜子牙,人生只有一次机会,我们应该珍惜并充分利用它。

这句话告诉我们,生命短暂而宝贵,我们应该积极生活,不要辜负生命给予我们的一切。

《中庸》名句经典语录大全

《中庸》名句经典语录大全

【导语】《中庸》是中国古代论述⼈⽣修养境界的⼀部道德哲学专著,是儒家经典之⼀,原是《礼记》第三⼗⼀篇,相传为战国时期⼦思所作。

下⾯是分享的《中庸》名句经典语录⼤全。

欢迎阅读参考! 篇⼀ 1.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

2.君⼦慎其独也。

3.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皆中节,谓之和。

4.君⼦之中庸也,君⼦⽽时中;⼩⼈之中庸也,⼩⼈⽽⽆忌惮也。

5.⼈莫不饮⾷也,鲜能知味也。

6.君⼦依乎中庸,循世不见知⽽不悔,惟圣者能之。

7.君⼦之道,费⽽隐。

8.君⼦之道,造端乎夫妇;及其⾄也,察乎天地。

9.⼦⽈:道其不⾏矣夫! 10.君⼦遵道⽽⾏。

篇⼆ 1.⼦⽈:道不远⼈。

⼈之为道⽽远⼈,不可以为道。

2.忠恕,违道不远,施诸⼰⽽不愿,亦勿施于⼈。

3.君⼦⽆⼊⽽不⾃得焉。

4.君⼦之道,辟如⾏远,必⾃迩,辟如登⾼,必⾃卑。

5.⼤德必得其位,必得其禄,必得其名,必得其寿。

6.君⼦居易以俟命,⼩⼈⾏险以侥幸。

7.⼤德者必受命。

8.诚者,不勉⽽中,不思⽽得,从容中道,圣⼈也。

9.诚之者,择善⽽固执之者也。

10.夫孝者,善继⼈之志,善述⼈之事者也。

11.仁者,⼈也,亲亲为⼤;义者,宜也,尊贤为⼤。

12.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之。

13.惟天下⾄诚,为能尽其性。

14.⾄诚如神。

⾄诚⽆息。

15.天地之道,可⼀⾔⽽尽也,其为物不贰,则其⽣物不测。

扩展阅读: 中庸(中国古代儒家经典) 《中庸》是中国古代论述⼈⽣修养境界的⼀部道德哲学专著,是儒家经典之⼀,原是《礼记》第三⼗⼀篇,相传为战国时期⼦思所作。

其内容肯定“中庸”是道德⾏为的标准,把“诚”看成是世界的本体,认为“⾄诚”则达到⼈⽣的境界,并提出“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之”的学习过程和认识⽅法。

宋代从《礼记》中抽出,与《⼤学》《论语》《孟⼦》合为“四书”。

宋元以后,成为学校官定的教科书和科举考试的必读书,对中国古代教育和社会产⽣了极⼤的影响。

九年级上册古诗、古文理解性默写(部编版全册带答案)

九年级上册古诗、古文理解性默写(部编版全册带答案)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古诗文理解性默写班级:姓名:教材目录:一、古诗词背诵篇目13.诗词三首行路难(其一)/李白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苏轼课外古诗词诵读——月夜忆舍弟/杜甫长沙过贾谊宅/刘长卿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韩愈商山早行/温庭筠课外古诗词诵读咸阳城东楼/许浑无题/李商隐行香子(树绕村庄)/秦观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辛弃疾二、现代诗背诵篇目1.沁园春?雪/毛泽东2.我爱这土地/艾青3.乡愁/余光中三、古文背诵篇目10.岳阳楼记/范仲淹11.醉翁亭记/欧阳修12.湖心亭看雪/张岱一、古诗词理解性默写:《行路难》李白1.《行路难》诗中象征了人生路上的艰难险阻、壮志难酬的诗句:2.《行路难》诗中用典表达了诗人渴望得到明君重用,成就功名的愿望的诗句:3.《行路难》诗中写出诗人内心的苦闷、抑郁及感情的激荡变化的诗句:4.《行路难》诗中写出尽管前路障碍重重,但仍能到达理想的彼岸,表现了诗人积极乐观的精神抒发远大志向的诗句:5.《行路难》诗中以””两句诗正面写“行路难”来比喻人生道路的艰难险阻、失意与无奈。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1、表达诗人豁达的胸怀和奋发向上、努力进取的精神(或:喻含新事物不断涌现的理趣)的诗句是:2、表现坚忍不拔的意志与常人所用的“借酒消愁”形成对比的句子是:3、颔联句是(含典故句表达对故人的悼念和对岁月的流逝、人事变迁的感叹的句子:4、《酬乐天扬州初席上见赠》中饱含诗人无限的辛酸和愤怒的诗句是:5、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蕴含哲理,表明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的诗句是:《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苏轼1.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通过写明月来表达对天下人美好祝愿,抒发离人心愿的语句是:2.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此事古难全”里“此事”是指:3.从历史的角度看,台湾和祖国的分离只是暂时的,这正如苏轼在《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所说的“”我们坚信两岸终将统一,台湾定能回归祖国。

《论语》中的名言名句

《论语》中的名言名句

《论语》中的名言名句《论语》是中国古代哲学经典之一,是中国儒家学派的重要著作,记录了孔子及其学生的言行和思想。

其中包含了许多经典的名言名句,以下将选取其中一些进行阐述。

第一组:教育与修身1. 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这是孔子关于修身养性和道德修养方面的名言。

孔子认为要成为一个充满仁爱之心的人,首先要孝敬父母、尊重师长,并且要有一颗真诚正直的心,对待他人要友善体谅,才能使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和谐。

2. 不学而时习之,不思则罔,疑则有错:这是孔子强调学习与思考的名句。

孔子认为学习是一种积极的态度,时刻保持学习的心态,不断修炼自己的品德和知识,才能不断提高自己,避免错误。

3. 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这是孔子对于修身的要求,强调人们要遵循良好的礼仪,从穿衣、言谈、行动等方面严格要求自己,使自己成为一个有教养的人。

第二组:政治与治国1.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这是孔子对于君子和小人的描述。

孔子认为君子应该胸怀广阔,心胸开放,对待世事和人情要大度,而小人往往心胸狭窄,计较小利,为人处世常常小心谨慎。

2. 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这句话强调了君子和小人的不同观念。

君子注重道义和正义,追求内心的满足和精神的升华,而小人只追求私利和功名。

3.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这是孔子教育子弟的名言,他认为只有坚定的志向和远大的目标,才能推动一个人不断努力,成为一个有用之才。

第三组:友情与人际关系1. 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如醴:这是孔子对于真正的友谊的描述。

孔子认为真正的友谊应该是淡泊无私的,而不是为了个人的私利而交朋友。

2.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句话强调了待人处事应该遵循的原则。

孔子认为一个人要待人真诚、宽容和善良,不去伤害他人,才能得到他人的尊重和友爱。

第四组:学习与修养1.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这是孔子对于学习的重要性的强调。

学习是一个不断积累、不断提高的过程,只有不断努力去学习,才能使自己的知识不断丰富和提高。

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语文期末考点大串讲(人教版)专题06名句默写(考点清单)原卷版

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语文期末考点大串讲(人教版)专题06名句默写(考点清单)原卷版

专题06:名句默写新课标中对名句默写考查有如下要求:继续丰富自己的积累。

分类整理、欣赏、交流所积累的词语、名句、诗文等,并在日常读写活动中积极运用,提升自身的中华文化修养。

默写名句名篇是历年各地区必考的内容之一。

该考点实际上包括两个要素,即“名句”和“名篇”。

所谓“名句”,是指那些语言凝练、含意深长,至今仍活跃在日常生活语言中的语句。

所谓“名篇”,是指那些具有高度的思想艺术价值、千百年来脍炙人口的优秀诗文,所指既有诗歌,也有散文,一般为教材中要求背诵的篇目。

该考点的考查以古代诗文为主,兼有个别现代诗文名句。

1.本部分涉及的主要考查点有:①富有教育意义和警策作用的句子;②抒发爱国情怀崇高理想的句子;③描写优美意境的句子;④反映传统美德的句子;⑤诗文的中心句、主旨句、过渡句、点题句、总结句、议论句;⑥使用典故的句子。

名句,是指那些广泛流传的诗文、格言、警句等。

2.常见题型名句名篇的考查仍以课本上的名句名篇为主,兼考课外知名度高的名句或名篇。

内容上侧重于思想性、教育性和审美性。

常见题型:(1)直接默写型;(2)理解型默写;(3)运用型默写(4)归类型默写。

古诗文名句默写是必考题型,一般以填空的形式出现。

也可能在综合性学习中以语段综合的形式融合其它考点综合考查。

3.命题趋势古诗文名句默写题为全国各地语文的必考题型,近几年试题中多以填空题的形式出现,题目突出情境性,要求在特定的环境中根据要求填写名句,也有一些地区在综合性学习中进行融合考查。

名句默写题备考技巧复习古诗文名句,首先是要记诵清楚课标要求背诵的古诗文篇段和名句;其次是要正确理解古诗文篇段和名句的基本内容;第三是要记清楚古诗文名句中的每个字,默写古诗文名句不能写错别字。

同时,要注意以下“陷阱”:(一)通假字陷阱通假字是中国古书的用字现象之一,“通假”就是“通用、借代”,即用读音相同或者相近的字代替本字。

由于种种原因,书写者没有使用本字,而临时借用了音同或音近的字来替代。

雪中悍刀行名句

雪中悍刀行名句

雪中悍刀行名句在《雪中悍刀行》中,有很多经典的名句,值得我们去品味。

笔者通读这部小说,从中选择了十大经典名句:1.第一句,“最苦是相思,最远是阴阳”这句话是老剑神李淳罡,在回忆录袍儿的时候,说出来的。

在这句名句中,充满了李淳罡的伤感与无奈。

当年他本以为自己杀死的是江湖魔头酆都绿袍,却没想到,却是那个一直默默喜欢自己的可怜女子。

原来,她为了自己,是那么苦。

可直到临死,她才说出对自己的感情。

可这都已经晚了。

她活着的时候,承担的是相思之苦,她死后,这相思之苦却留给了自己,当然还有悔恨,一生的悔恨,因为自己与她已是阴阳两隔,再难相见!2.第二句,“人生当苦无妨,良人当归即好”这是轩辕敬城留给他妻子的话。

他和他妻子相识二十年,可是他妻子也和他怄气了二十年。

这二十年里,轩辕敬城不习武,只读书。

他每日期盼的,不是如何去建功立业,却只是盼着妻子能回心转意。

可是他苦等二十年,承受了多少委屈,可直到临死,都没能看到妻子的笑脸,在轩辕敬城看来,人生当苦,算不得什么。

她再不能理解自己,也算不得什么,只要能够回心转意就好。

这或许就是轩辕敬城的痴情,也是轩辕敬城最能感动我们的地方。

3.第三句,“天上剑仙三百万,见我也须尽低眉。

”在《雪中悍刀行》中,这句话不是用来形容老剑神李淳罡的,而是用来说那位持剑老祖宗隋斜谷的。

在这部小说中,持剑老祖宗隋斜谷可以说是一个很特别的人,他曾经和号称剑神的李淳罡互换过一臂,或许他也应该被称为剑神。

毕竟李淳罡有,“天不生我李淳罡,剑道万古如长夜”这样的赞誉,而隋斜谷有,“天上剑仙三百万,见我也须尽低眉”,这样的赞誉也就无不可了。

毕竟这位吃剑老祖宗最终在拒北城外慷慨战死,也证明了他不输于李淳罡的豪气。

4.第四句,“想念想念,一经想起便念念不忘了。

”这句名言来自小说中倒马关外,那个叫许清的女子。

而她所想念的人,恰恰就是徐凤年。

或许她和徐凤年的相逢,只是一次美丽的邂逅。

可她与他终究是两个世界的人。

人都说“落花有意流水无情”,而许清应该就是那落花,至于流水,在许清看来,应该就是徐凤年吧!可是徐凤年真的知道她的心意吗?或许是她从没有让他知道过吧!不论如何,正如这句名言中所说的那样,她对徐凤年念念不忘,这应该也就是想念吧!5.第五句,“此剑抚平天下不平事,此剑无愧世间有愧人。

楚辞中的名句以及意思

楚辞中的名句以及意思

【导语】楚辞⼜称“楚词”,是战国时代的伟⼤诗⼈屈原创造的⼀种诗体。

作品运⽤楚地(今两湖⼀带)的⽂学样式、⽅⾔声韵,叙写楚地的⼭川⼈物、历史风情,具有浓厚的地⽅特⾊。

汉代时,刘向把屈原的作品及宋⽟等⼈“承袭屈赋”的作品编辑成集,名为《楚辞》,成为继《诗经》以后,对我国⽂学具有深远影响的⼀部诗歌总集,并且是我国第⼀部浪漫主义诗歌总集。

下⾯是⽆忧考分享的楚辞中的名句以及意思。

欢迎阅读参考!【篇⼀】楚辞中的名句以及意思 1、举世皆浊我独清,众⼈皆醉我独醒。

释义:这⼀句诗出⾃《楚辞.渔⽗》。

整个世界都污浊不堪,⽽我不愿同流合污;⼤家都在醉⽣梦死,⽽我独⾃清醒不敢迷失。

2、悲莫悲兮⽣别离,乐莫乐兮新相知。

释义:这句诗出⾃《楚辞.九歌》。

再悲伤的悲伤莫过于⽣不能相聚,再快乐的快乐莫过于新相交的知⼰。

⽣活中别离是常有的事情,⽽知⼰却不是那么容易得到的。

3、与天地兮同寿,与⽇⽉兮齐光。

释义:这句诗出⾃《楚辞.九章》。

我要与天地啊同寿,我要和⽇⽉啊同样光明。

天地万古长存,⽇⽉万古长明,跳脱出世俗的羁绊才有可能伟⼤。

4、惟草⽊之零落兮,恐美⼈之迟暮。

释义:这句诗出⾃《离骚》。

想起草⽊的凋零衰败,不禁担忧美⼈终有⼀天也会衰⽼。

⼈⽣天地间,如⽩驹过隙,把握好当下,将来才不会有遗憾。

5、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求索。

释义:这句诗出⾃《离骚》。

前⾯的路道遥远且漫长,但为了理想的实现必须不断追求和探索。

千⾥之⾏始于⾜下,只要追求的脚步没有停下,总有⼀天会实现⽬标。

6、亦余⼼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释义:这句诗出⾃《离骚》。

珍视内⼼的价值并为之坚守,纵使死⽆数次也⽆怨⽆悔。

7、朝饮⽊兰之坠露兮,⼣餐秋菊之落英。

释义:这句诗出⾃《离骚》。

早上啜饮⽊兰上滴下来的露⽔,傍晚含咀凋落的秋菊。

超凡绝尘,遗世独⽴的⾼尚品格。

8、吾不能变⼼⽽从俗兮,固将愁苦⽽终穷。

释义:这句诗出⾃《楚辞.九章》。

不能为了符合世俗的要求,⽽改变⾃⼰的初⼼,这样必将⽣活清苦⽽不得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含义:
语译 :
立志的难处, 不在于胜过 别人,而在 于克服自己。
这个名句主要说明 克服了自己的缺点, 在立志时才不会为 了要胜过别人,而 遭受到困难。
子夏碰到了曾子,曾子说:“你怎么胖了?”子夏回答说: “思想斗争胜利了,所以胖了。”曾子说:“这话怎么讲?” 子夏说:“我在家里学习先王的道理,总会 非常敬仰,出 门后看见富贵的乐事又总会十分羡慕,这两种情绪在心里发 生了斗争,弄不清谁胜谁负,所以瘦了。现在先王的道理终 于取胜了,所以胖了。”因此立 志的困难,不在于胜过别 人,而在于战胜自己。所以《老子》说:“能够战胜自我, 就叫做强。”
法 – 赏罚分明 术 – 王者、宰相、地方官 势 – 需中央集权、不可分封割据
韩非子·喻老
用了二十五则历史故 事和民间传说分别解 释了《老子》十二章, 其中《德经》八章、 《道经》四章
子夏见曾子。曾子曰:“何肥也?” 对曰:“战胜,故肥也。”曾子曰:“何 谓也?”子夏曰:“吾入见先王之义则荣 之,出见富贵之乐又荣之,两者战于胸中, 未知胜负,故臞。今先王之义胜,故肥。” 是以志之难也不在胜人,在自胜也,故曰: “自胜之谓强。”
志之难也,不在 胜人,在自胜
作者:韩非 韩非子·喻老
韩非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约公元前280一 前233年)
战国晚期韩国人,韩王室诸公子之一,战国 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韩非与秦相李斯都是荀 子的学生。韩非因为口吃而不擅言语,但文章 出众,连李斯也自叹不如。他的著作很多,主 要收集在《韩非子》一书中。韩非目睹战国后 期的韩国积贫积弱,多次上书韩王,提出 “法”、“势”、“术”为核心的法律理论, 希望改变当时治国不务法制、养非所用、用非 所养的情况,但其主张始终得不到采纳。韩非 认为这是“廉直不容于邪枉之臣便退而着书, 写出了《孤愤》、《五蠹》、《内外储》、 《说林》、《说难》等著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