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导必看电影《擦鞋童》

合集下载

观《小小擦鞋匠》有感

观《小小擦鞋匠》有感

观《小小擦鞋匠》有感“先生女士请留步,大事小事不耽误,两把刷子一块布,擦亮你的人生路!” 这是电影《小小擦鞋匠》的主人公春树在街头的吆喝,每当听到这句话的时候,我总是心潮难以平静。

春树,一个贫苦家庭的孩子,看到他,我仿佛看到了我和我的小伙伴。

他和我们有太多的相同:都是农村孩子,父母不在家,由爷爷奶奶照顾,都有一张张脏脏的小脸和一双双脏脏的小手。

他和我们又有太多的不同:我们家庭比他家要富裕,没有那么多的外债;我们比他幸福,不用担心吃穿,更不用我们赚钱;我们在困难面前,手足无措;最重要的是我们除了享用,从不需要付出……春树,被坏人拐骗的时候,宁愿被打被骂也不偷别人的钱,后来,他用自己的机智,通过警察的帮忙,终于来到了爸爸的身边。

有了爸爸的陪伴,春树简直觉得自己就是最幸福的人了。

他和爸爸一去出摊擦鞋,“先生女士请留步,大事小事不耽误,两把刷子一块布,擦亮你的人生路!”是一位伯伯教给他的广告词,别说,他的几嗓子还真招揽了不少生意呢!慢慢地,他自己学会了擦鞋,经常瞒着爸爸上街擦鞋,这一切,都是为了挣钱,为了减轻爸爸的压力啊!他用他的积极、勤劳、上进感染了一群城里的孩子,他们一起学习,一起走上街头,为群众义务擦鞋。

让一群城里的孩子领悟到了一些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和道理,给城里的大人也带来了新鲜的力量。

回过头来,再看看我们吧。

我们地处西部农村,父母也选择了外出务工。

但是,他们把爱深深地给了我们,让我们不用为衣食担忧,不用给爷爷奶奶帮忙干农活,有的假期还会把我们接到他们务工的地方去开开眼。

我们似乎都觉得这是天经地义理所当然的,看了电影《小小擦鞋匠》之后,我才知道,其实这是父母对我们深沉的爱。

虽然我们不像城里的孩子那样有钱,可是零花钱是少不了的,我们用它买玩具,买零食,从不需要付出什么劳动,有时还发脾气。

每当农忙时,大人们在地里忙得不可开交,我们却像没事一样,该干啥干啥,该玩啥玩啥,不给家里搭一把手,出一把力,甚至连老师布置的作业都写不完。

艺考广播影视编导专业必看电影

艺考广播影视编导专业必看电影

艺考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必看电影中国张艺谋:《大红灯笼高高挂》《红高粱》《菊豆》《活着》《英雄》《有话好好说》《一个都不能少》《秋菊打官司》《我的父亲母亲》《山楂树之恋》陈凯歌:《黄土地》《霸王别姬》《梅兰芳》冯小刚:《大腕》《手机》《没完没了》《集结号》《天下无贼》《一声叹息》《一九四二》《唐山大地震》顾长卫:《孔雀》《立春》贾樟柯:《小武》《站台》《任逍遥》《三峡好人》姜文:《阳光灿烂的日子》《鬼子来了》《太阳照常升起》《让子弹飞》陆川:《寻枪》《可可西里》张元:《看上去很美》《绿茶》王小帅:《十七岁的单车》《青红》《左右》马俪文:《我们俩》《我叫刘跃进》徐静蕾:《梦想照进现实》《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王家卫:《阿飞正传》《重庆森林》《花样年华》杜琪峰:《枪火》《暗花》《暗战》《一个字头的诞生》《神探》杨德昌:《一一》《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独立时代》李安:《推手》《喜宴》《饮食男女》《卧虎藏龙》《断背山》《色戒》《少年派的奇幻漂流》《理智与情感》侯孝贤:《戏梦人生》《儿子的大玩偶》《童年往事》《好男好女》《悲情城市》黄建新:《黑炮事件》《谁说我不在乎》《求求你表扬我》美国斯皮尔伯格:《ET》《辛德勒的名单》《紫色》《拯救大兵瑞恩》《大白鲨》阿加多·冈萨雷斯·伊纳里多(墨西哥):《21克》《爱情是狗娘》《通天塔》希区柯克:《悬晕》《精神病患者》《后窗》吉赛贝·托纳多雷(意大利):《天堂电影院》《海上钢琴师》《西西里的美丽传说》库布里克:《2001太空漫游》《奇爱博士》《发条橙》昆汀·塔伦蒂诺:《落水狗》《低俗小说》《杀死比尔1》《杀死比尔2 》罗伯特·泽米吉斯:《阿甘正传》《谁陷害了兔子罗杰》《荒岛余生》弗兰克·达拉邦特:《肖申克的救赎》《绿里奇迹》迈克·尼科尔斯:《毕业生》《丝克伍事件》《谁怕弗吉尼亚.沃尔夫》《打工女郎》奥逊·威尔斯:《公民凯恩》大卫·芬奇:《七宗罪》《搏击俱乐部》迈克尔·西米诺:《猎鹿人》乔治·罗伊·希尔:《虎豹小霸王》《骗中骗》弗朗西斯·福特·科波拉:《教父》三部曲《现代启示录》《惊情四百年》英国盖里奇:《两杆大烟枪》《偷抢拐骗》大卫·里恩:《In which we serve》《相见恨晚》法国吕克·贝松:《这个杀手不太冷》{《第五元素》《的士速递》编剧}《碧海蓝天》《天使A》《圣女贞德》罗曼·波兰斯基:《唐人街》《钢琴家》让·雷诺阿:《大幻影》《游戏的规则》马修·卡索维兹《暗流》《仇恨》《接班人》《牛奶巧克力》伊夫.罗伯特:《我父亲的荣耀》《我母亲的城堡》弗朗索瓦·特吕弗:《400下》吕克·戈达尔:《精疲力尽》《随心所欲》《阿尔伐城》《芳名卡门》贝托鲁奇:《戏梦巴黎》《末代皇帝》《巴黎最后的探戈》伊万·萨姆埃尔(昵称:杨·塞谬尔):《两小无猜》让·皮埃尔·热内:《天使爱美丽》让·雅克·贝奈克斯:《巴黎野玫瑰》克里斯·巴哈蒂:《放牛班的春天》《迁徙的鸟》《微观世界》让·雅克·阿诺:《虎兄虎弟》《熊的故事》《兵临城下》阿兰·雷乃:《广岛之恋》《去年在马德里昂》《绝密隐私》亨利·乔治·克鲁佐:《密告》《恐惧的代价》《恶魔》让-皮埃尔.梅尔维尔:《海的沉默》《可怕的孩子们》《影子部队》《血环》《独行杀手》《发热》《眼线》德国汤姆·提克威(德国):《罗拉快跑》《香水》《云图》罗兰·艾默里奇:《哥斯拉》《独立日》《后天》意大利贝纳多·贝托鲁奇(意大利):《末代皇帝》《革命前夕》塞尔吉奥·莱奥内(意大利):《西部往事》《革命往事》《美国往事》《荒野大镖客》《黄昏双镖客》《黄金三镖客》费德里科·费里尼:《大路》《卡比利亚之夜》《甜蜜生活》《八部半》《罗马风情画》《阿玛珂德》伊朗马基德·马基迪:《天堂的孩子(别名:小鞋子)》《天堂的颜色》《手足情深》阿巴斯·基阿鲁斯达米:《樱桃的滋味》《白气球》《何处是我朋友的家》日本黑泽明:《罗生门》《七武士》《梦》《影武者》《丑闻》北野武:《花火》《菊次郎的夏天》《座头市》大岛渚:《感官世界》《爱之亡灵》韩国姜帝圭:《生死谍变》《银杏床》《太极旗飘扬》许秦豪:《八月照相馆》《春逝》金基德:《空房间》《春夏秋冬又一春》《撒玛利亚女孩》《圣殇》。

电影流派

电影流派

世界电影流派的划分1、布莱顿学派20世纪初英国布莱顿地区。

主张在露天场景中创造真实的生活片段。

现实主义的萌芽。

多视点时空观念。

代表:乔治·阿尔培特·斯密士《祖母的放大镜》《望远镜中所见的景象》《玛丽珍妮的灾难》,詹姆士·威廉逊《中国教会被袭记》,埃斯美·柯林斯《汽车中的婚礼》,西赛尔·海普华斯《义犬救主记》。

2、2、欧洲先锋派20世纪初强调先锋性和纯粹性,过分注重抽象的画面造型以及视觉情绪节奏;反对电影商业化,主张电影是小众的无功利的纯粹艺术品;反对叙事,反对情节和人物刻画,主张以抽象的图形、唯美的形式和空洞的抒情做为全部内容。

反对理性,喜欢联想,拒绝现实,喜欢梦幻。

包括:法国印象主义、超现实主义,德国表现主义代表人物,德吕克,爱浦斯坦、杜拉克、慕西纳克。

代表作:费南·莱谢尔《机器的舞蹈》,雷内·克莱尔《休息节目》,路易·布努艾尔《一条安达鲁狗》,谢尔曼·杜拉克《贝壳与僧侣》,罗伯特·维内的《卡里加里博士》。

3、3、电影眼睛派20世纪20年代初苏联反对故事片的一切虚构,不要职业演员,不要人工布景,一切按照生活原貌,摄入生活即景;强调生活的诗意,用蒙太奇处理生活本身的节奏和诗情。

代表人物代表作:吉加·维尔托夫,《面包的故事》《列宁逝世一周年》《前进吧,苏维埃》《关于列宁的三支歌》。

促进了“剪辑片”的问世和爱森斯坦、普多夫金的蒙太奇学派的诞生。

意大利新现实主义受其影响。

4、4、苏联蒙太奇电影学派20年代蒙太奇是电影的基础,在镜头与镜头之间运用对比、隐喻、重复、变换节奏等组合手法。

代表:爱森斯坦《战舰波将金》,普多夫金《母亲》。

5、5、英国纪录电影学派始于30年代,追求纪录电影的艺术性,关注社会生活,搬演现实,发现诗意;对蒙太奇构图和摄影技术感兴趣。

代表:约翰·格里尔逊,《工业的英国》《煤矿工人》《锡兰之歌》《夜邮》。

编导艺考必看的10部电影

编导艺考必看的10部电影

编导艺考必看的10部电影编导艺考必看的10部电影编导是电视纪实作品的最主要的创作核心工作,具体是指从现实生活中选取有价值的题材进行策划、采访、制定拍摄提纲、组织拍摄、编辑制作,最后对作品进行把关检查的系统性创作活动。

编导从业者必须对电影知识和技术有一定的掌握。

下面店铺威威大家整理的是编导编导艺考生必看的十部电影,一起看看吧!阿甘正传导演:罗伯特·泽米吉斯《阿甘正传》是由罗伯特·泽米吉斯执导的电影,由汤姆·汉克斯、罗宾·怀特等人主演,于1994年7月6日在美国上映。

电影改编自美国作家温斯顿·格卢姆于1986年出版的同名小说,描绘了先天智障的小镇男孩福瑞斯特·甘自强不息,最终“傻人有傻福”地得到上天眷顾,在多个领域创造奇迹的励志故事[1] 。

电影上映后,于1995年获得奥斯卡最佳影片奖、最佳男主角奖、最佳导演奖等6项大奖[2] 。

肖申克的救赎导演:弗兰克·达拉邦特《肖申克的救赎》(The Shawshank Redemption)取自斯蒂芬·金《不同的季节》中收录的《丽塔·海华丝及萧山克监狱的救赎》而改编成的《肖申克的救赎》剧本,并由弗兰克·达拉邦特执导,蒂姆·罗宾斯、摩根·弗里曼等主演。

影片中涵盖全片的主题是“希望”,全片透过监狱这一强制剥夺自由、高度强调纪律的'特殊背景来展现作为个体的人对“时间流逝、环境改造”的恐惧。

影片的结局有《基督山伯爵》式的复仇宣泄。

在IMDB当中被超过160万以上的会员选为250佳片中第一名。

并入选美国电影学会20世纪百大电影清单。

放牛班的春天导演:克里斯托夫·巴拉蒂放牛班的春天》(法语《Les Choristes》)是2004年上映的一部法国音乐电影,由克里斯托夫·巴拉蒂执导。

杰拉尔·朱诺、尚-巴堤·莫里耶、弗朗西斯·贝尔兰德等人主演。

艺考编导必看电影观影单

艺考编导必看电影观影单

艺考编导必看电影观影单2017艺考编导必看电影观影单编导是电视纪实作品的最主要的创作核心工作,具体是指从现实生活中选取有价值的题材进行策划、采访、制定拍摄提纲、组织拍摄、编辑制作,最后对作品进行把关检查的系统性创作活动。

作为编导,必须对电影有一定的鉴赏能力,下面店铺为大家整理了2017编导专业艺考必看电影观影单,一起看看吧!中国张艺谋:《我的父亲母亲》,《活着》,《英雄》陈凯歌:《霸王别姬》《和你在一起》《大阅兵》斯皮尔伯格:《辛德勒的名单》《拯救大兵瑞恩》《大白鲨》黑泽明:《罗生门》马丁斯科塞斯:《出租车司机》《愤怒的公牛》《金钱本色》冯小宁:《红河谷》《紫日》《黄河绝恋》罗伯特:《谁陷害了兔子罗杰》《阿甘正传》贾樟柯:《小武》《站台》《任逍遥》米歇尔贝:《坏小子》《石破天惊》《珍珠港》黄建新:《黑炮事件》《谁说我不在乎》《求求你表扬我》陈英雄:《夏天的滋味》塔可夫斯基:《乡愁》《镜子》娄烨:《苏州河》《紫蝴蝶》《周末情人》阿巴斯:《何处是我朋友的家》《生生长流》陆川:《寻枪》姜文:《太阳照常升起》《阳光灿烂的日子》张扬:《爱情麻辣烫》《洗澡》王小帅:《冬春的日子》《十七岁的单车》考电影学、导演、编剧必看的电影100部美国:30部《2001:太空漫游》《雨中曲》《热情似火》《教父》《低俗小说》《星期五女郎》《马尔他之鹰》《日落大道》《美人计》《生于七月四日》《写在风中》《双倍赔偿》《黄金时代》《最后一场电影》《日落黄沙》《美国丽人》《铁面无私》《无因的反叛》《卡萨布兰卡》《江湖侠侣》《安妮霍尔》《周末狂热》《公民凯恩》《史密斯先生去华盛顿》《终结者2》《白雪公主》《刺激1995》《天堂的`烦恼》《剪刀手爱德华》《搜索者》。

艺考编导生必看的50部电影

艺考编导生必看的50部电影
贾樟柯
《十七岁的单车》、《青红》
王小帅
《寻枪》、《可可西里》、《南京!南京》
陆川
《阳光灿烂的日子》、《太阳照常升起》、《鬼子来了》、
姜文
《观音山》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李玉
《甜蜜蜜》、《如果爱》、《投名状》、《武侠》
陈可辛
《春光乍泄》《东邪西毒》《重庆森林》《花样年华》、《2046》
王家卫
《童年往事》、《风柜来的人》、《冬冬的假期》、《悲情城市》、《小毕的故事》
艺考编导生必看的50部电影
推荐理由:艺考影评分析的电影首先主要是国产片,因为国产片的政治文化背景是考生所熟知的;其次主要是文艺片,文艺片带有明显的视听造型和人文思想;第三主要是现代片,现代片是指80年代以后的电影,这些电影有强烈的时代感。
片名
导演
《芙蓉镇》、《牧马人》
谢晋
《城南旧事》
吴贻弓
《老井》
吴天明
《本命年》
谢飞
《黄土地》、《霸王别姬》、《百花深处》
陈凯歌
《红高粱》、《一个都不能少》、《秋菊打官司》、《大红灯笼高高挂》、《我的父亲母亲》、《菊豆》、《活着》
张艺谋
《孔雀》、《立春》、《最爱》
顾长卫
《那人那山那狗》、《暖》
霍建起
《集结号》
冯小刚
《三峡好人》、《二十四城记》、《海上传奇》、《河上的爱情》
侯孝贤
国外影片:《教父1、2》、《美国往事》、《毕业生》、《公民凯恩》、《勇敢的心》、《辛德勒的名单》、《拯救大兵瑞恩》、《肖生克的救赎》、《忠犬八公》、《阿甘正传》、《追风筝的人》、《罗生门》、《乱》、《七武士》、《情书》、《老男孩》。

编导艺考生必看的120部电影观片单

编导艺考生必看的120部电影观片单

编导艺考生必看的120部电影观片单(总2页)-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CAL-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请直接删除视听语言与影评写作(影评)120部电影观片单说明:此片单作为影评写作练习选取素材的范围,也是影评写作科目的补充资料。

其中:第001--030部为必须完成写作的;第031—060部为要求仔细观摩,作出记录,可以不完成完整的写作的;第061--120部作为一般了解掌握,有条件的最好全部观看,如果的确没有时间观看,也要选取至少一半观看,作为积累。

001《毕业生》002《克莱默夫妇》003《低俗小说》004《楚门的世界》005《红字》006《罗生门》007《我的左脚》008《望乡》009《鸟人》010《阿飞正传》011《饮食男女》012《这个杀手不太冷》013《这里的黎明静悄悄》014《莫斯科不相信眼泪》015《法国中尉的女人》016《辛德勒的名单》017《初吻》018《小鞋子》019《四百击》020《2001:太空漫游》021《闻香识女人》022《火的战车》023《深海长眠》024《阳关灿烂的日子》025《菊豆》026《霸王别姬》027《瑟堡的雨伞》028《愤怒的公牛》029《魔鬼代言人》030《八月照相馆》031《美国往事》032《情枭的黎明》033《出租汽车司机》034《勇敢的心》035《第四十一》036《雁南飞》037《士兵之歌》038《办公室的故事》039《午夜狂奔》040《骗中骗》041《廊桥遗梦》042《马语者》043《燃情岁月》044《沉默的羔羊》045《桂河大桥》047《飞越疯人院》046《假如爱有天意》048《猎鹿人》049《现代启示录》050《黄土地》051《大红灯笼高高挂》052《白日美人》053《蒂凡尼的早餐》054《金色池塘》055《一条名叫旺达的鱼》056《两杆大烟枪》057《偷自行车的人》058《罗马十一点》059《小偷》060《盗火线》061《美丽心灵》062《教父》(1、2、3)063《好家伙》064《安妮霍尔》065《七武士》 066《卢旺达饭店》 067《野草莓》 068《乱》 069《雨中曲》 070《乱世佳人》 071《热天午后》 072《洛城机密》 073《法国贩毒网》 074《国家公敌》 075《野鹅敢死队》 076《德黑兰四三年》 077《卡萨布兰卡》 078《战地钟声》079《罗马假日》080《魂断蓝桥》081《莫扎特传》082《即时发生》083《王子复仇记》084《大逃杀》085《阿甘正传》086《百万宝贝》087《处女泉》088《走出非洲》089《情归巴黎》090《往日情怀》102《潜水钟与蝴蝶》103《疯狂的贵族》104《黑郁金香》105《关山飞渡》106《阿拉伯的劳伦斯》107《宾虚》 108《王中王》109《虎口脱险》110《蝴蝶梦》111《偷天陷阱》112《老人与海》113《傲慢与偏见》114《茶花女》114《苔丝》116《雾都孤儿》117《红》、《白》、《蓝》 118《布拉格之恋》119《铁皮鼓》120《谁陷害了兔子罗杰》。

法国诗意现实主义电影

法国诗意现实主义电影

1、现实主义电影:一般说,凡是在形象中能最充分地表现现实生活典型特征的,都叫做现实主义作品。

现实主义的特点是:细节的真实性、形象的典型性和具体描写方式的客观性。

现实主义电影追求:真实,真实的环境、真实的人物;真切,真切的情感;追求真理,干预现实、敢于质疑、批判现实。

现实主义电影有顽强的生命力,佳作迭出,是各国民族电影的精华。

2、技术主义电影:讲究技术、技巧,讲述一个吸引人的故事。

以好莱坞为代表。

好莱坞奉行:明星制、代理制、分级制和行业自律原则,以”一切为了观众“为信条,一是坚持平民主义,与之相匹配的通俗化和非实验性;二是追随社会主流价值观和审美趣味。

好莱坞把技术主义电影带向辉煌:(1)基础设施(2)大制片厂制(3)制片人中心制(4)明星制(5)分级制(6)类型片(7)技术支持(8)国际化道路。

3、表现主义电影:发端:德国表现主义电影、法国先锋电影。

德国表现主义电影的特征:(1)强调艺术是抒发个人情感、表现自我的工具,主张以夸张的甚至是怪诞的形式去表现艺术家的心理;(2)重视艺术效果,着力挖掘电影特性和电影表现手法,并在布景等方面取得一定成就;(3)受绘画影响颇深,重视写意,不求形似,强调艺术的假定性;(4)包含浓烈的悲观主义色彩,在表现人生悲剧、残酷等方面具有强烈的讽喻性。

法国先锋电影:20年代先锋电影,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欧洲现代主义艺术发展的直接结果,各种现代艺术主张被直接引用到电影创作中来,他们一反传统,把银幕变成一张画布,因多在先锋派剧场上演,所以叫先锋派电影。

(1)视觉交响乐:有些影片就是线条的变化和光的流动,所以叫“视觉交响乐”。

把抽象的图形、唯美的形式作为影片的内容。

如《机器的舞蹈》《光的游戏》《对角线交响乐》《第21号节奏》。

(2)艺术的狂想症。

有人指出,先锋派电影所奉行的,是“三无主义”,即无理性、无情节、无人物性格。

如布努艾尔的《一条安达鲁狗》。

4、作者电影:体现出导演强烈个人风格的作品;艺术家执着探究人的精神世界、关注人类恒定的问题;并能够创造性地运用视听语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编导必看电影《擦鞋童》
深夜,看着《擦鞋童》,痛彻肺腑,觉得此生苦痛。

这是继《四百击》之后又一部让我泪流满面的意大利电影。

影片开头擦鞋童们利用黑市交易换取了一匹马。

当孩子策马驰骋导演赋予了自由和童真的意义,骑马的开心自由和后来因为参与诈骗的被教养管束的对比,那些在街头和人擦鞋顺带销赃的孩子是战争造就的必然,令人辛酸。

他们根本看不清未来的走向,直至被人利用充当诱饵,无辜的孩子在战败国是无法把握自己命运的。

在囚车上孩子通过铁栅栏目光充满着诉求和爱怜,铁栅栏代表着他们失去自由的开始和骑马的快乐互为参照。

音乐也恰如其分烘托了这样的情绪,逆光拍摄的他们进入牢房的镜头更让观众产生对于他们命运的联想。

教养院院长查房时和幕僚的对话里导演刻意加入了对这些孩子命运忧患的话语,矛头直指社会不公平和现实的动荡。

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电影中几乎每部都有孩子(尤其男孩)为主角或配角,通过孩童无辜之眼去看千疮百孔世界,更为惨痛。

通过孩子的眼睛所带出来的震撼性可以说是最强烈的。

前者有罗西里尼的《德意志零年》,德西卡的《擦鞋童》;后者有罗西里尼《罗马不设防的城市》,德西卡《偷自行车的人》和《孩子在看着我们》;安东尼奥尼《喊叫》中则是小女孩。

“我的用意,就像我曾经说过的那样,是要寻找日常生活中的戏剧元素,从其他大部分人看来早已成为老生常谈的材料中发掘出神奇的因素。

”说这句话的人,是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电影的旗手维托里奥?德?西卡。

作为世界电影史上最重要的电影思潮之一———意大利“新现实主义”运动的主要发起人和代表人物,德?西卡通过一幅幅深刻丰满的写实画面揭露社会现实,对世界电影的发展和走向起了深远的影响作用。

1946年,德西卡完成了他的重要影片《擦鞋童》,上映之时,这部才华横溢的新现实主义影片在国内票房惨败,几个月后,获第20届奥斯卡特别荣
誉(最佳外语片)奖,它是雷诺阿的《大幻影》获最佳影片提名后,第一部获得奥斯卡奖的非英语影片。

是继1943年《孩子们在看着我们》之后又一部以儿童问题为题材的影片。

1948年,《擦鞋童》获得了奥斯卡的特别奖,奥斯卡组委会是这样评价的:“这部优秀的电影把我们带入了处于饱经战争创伤的国家中的悲惨生活,它向世界证明了创造精神可以取得对一切灾难的胜利。

”事实上,正是这部电影推动了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的设立。

两年后,德?西卡凭借着被后人认为是影史上最伟大的电影之一的《偷自行车的人》,再次获得了奥斯卡的特别奖。

德西卡是著名的意大利导演,他擅长拍摄社会底下人们的生活,而《擦鞋童》就是一部用孩子为题材来反映二战后的现实生活。

这跟罗西里尼的《德意志零年》有着某些相同点,但不同的是,《擦鞋童》是一个从社会的残酷到纯洁的友谊被破坏的过程。

而《德意志零年》就是用黑暗的现实和人心的险恶来腐蚀孩子的心灵。

基本上两片所引出的问题都是一样的,只是,《擦鞋童》中关于孩子们之间的友谊是最让我心痛不已的。

因为贫穷,马克和朱佩塞两个年龄相符的小男孩跟其他受战争迫害的孩子一样,为了生活,他们都成为了擦鞋童,因为金钱,他们两人被人设计而卷入了一宗犯罪案中,结果两人都被关押在少年所当中。

在少年所里面,很多小小年纪的孩童都流露出比实际年纪更成熟的表情或者行为,很显然,大家都是为了生存,大家都是为了在这个无政府状态下巩固自己的小小地位和称王称霸。

对于马克和朱佩塞这两个单纯的少年而言,分离成为最残酷的事实。

马克像哥哥那样爱护着朱佩塞,在当中这个混乱的社会中,朱佩塞可以说是幸福的,他有父母的爱有马克的爱,不过,他毕竟还是个孩子,小了心眼的他很容易被外界所影响,因误信谣言,他误会了一直爱着他的马克。

背道而行的两人最终相遇在死亡边缘,马克误手杀死了朱佩塞或许真的是最好的结局了。

“死”这词在当时可以说是一种解脱也可以说是另一种生存方式,这只是灵魂方面而已。

很多人都说苟而残缺,这就很显然了。

影片有两个最重要的场景,其一是开始两个孩子在马场骑马,然后他们为别人擦鞋,买到马后在大街上骑马穿行。

外景拍摄,摄影机自由地运动,代表着孩子单纯而美好的愿望。

相信这一幕会感染很多人。

后来他们被抓,摄影机通过囚车的铁窗拍车外的情景。

他们已经与自由美好的外部世界隔开了。

第二个重要场景也是本片笔墨最多的场景少管所,在摄影棚拍摄,高大的少管所肮脏而阴暗,他们的小囚房则更加拥挤,本来善良仗义的孩子在这里变得好斗猜疑和充满怨恨。

此外,影片还展示了擦鞋童的工作场景,酒店门口很多美国大兵和妓女走来走去,这是一个被蹂躏的国家;德西卡拍摄的法庭高大严整,一群孩子在它面前显得是那么矮小,他们的命运是可以被随意决定和宰割的。

关于孩子们生存的那个少年所,正确地来说是个年轻化的监狱。

这些百分之九十都是无辜的孩子还处于幼童时期就无端端地被关押在这个恶劣的环境当中。

片中,那个有肺病的小男孩无意中表达了一种希望,只是,最后他还是死了,马克心中的希望也跟随而逝。

导演让很多人间的丑,善,美,恶都附在不同的孩子身上,用他们来表达这个世界上一切的情感和现状。

如果慢慢细嚼这片,很容易会发现每个孩子都有着不同的使命,他们用自己的遭遇来告诉所有的观众什么才是现实。

《擦鞋童》这部影片的一个配角的故事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小男孩被关进少管所后天天盼望着自己母亲能来探望自己。

当他满怀期待地等来探望的时刻时,却发现来人不是自己的母亲。

母亲的朋友给他带来了一个大包裹与一张卡片,小男孩看着这些少管所里的“奢侈品”却一点都高兴不起来。

他抱着大包裹走进牢房大门,边走边想着自己母亲,想着想着忍不住擦起了眼泪。

小男孩委屈的样子让人心生怜惜,他在牢友中间坐下来分享了母亲带给他的东西后,看着母亲给他的卡片,他想了很多为母亲不来看他开脱的理由……
那个曾经跟朱赛佩要钱给他妈妈的小女孩,曾经跟在警车的后面走,在法庭上充当了“皇帝新衣”中说真话的孩子,她骂朱佩赛杂种、恶棍。

是导
演对童真丧失的谴责。

街头孩子们涌向法庭,仰着脖子看头顶上的雕像。

巨大的空间对比与反差是不公平审判的伏笔。

有灵性的动物也经常出现在电影中,用做暗喻。

片中,马克和朱佩塞的爱马“狙击手”转头而跑,这一幕让我想起塔可夫斯基的《安德烈卢夫斯基》中的那匹跌倒在地上的马。

马的离去,马的受伤不都是呼应着主人们的处境吗?不都为了影片增强了感染力吗?
《擦鞋童》是“新现实主义”电影运动的一座里程碑,它的许多创新之处都引起了当时的批评家们的一致欢呼。

实地外景拍摄、启用群众演员、纪录片摄影风格的运用……这些出自经济考虑的革新手段同时也是一种艺术上的选择。

写实带来的效果是强有力的,特别是在两个小男孩被抓进少管所之后,观众真切直观地目睹了监狱内犯人之间的欺压与屈服以及监狱看守的现实生活。

德?西卡自己作为一个优秀的演员,具有一种特殊的能力,能够引导群众演员做出完美的近乎专业的表演。

那两个小男孩面对冷酷无情时所表现出来的柔弱和敏感既出自于他们自己对所演角色的熟悉与理解,又深深地打动了观众。

《擦鞋童》作为“新现实主义”电影潮流的引发作品之一,它所掀起的轰动效应是世界性的。

它是第一部获得奥斯卡奖的非英语影片,征服了世界上所有还未被战争泯灭了同情心的观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