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HC
MHC

HLAⅠ类和Ⅱ类抗原的分子结构、组 织分布和功能特点
HLA 抗原 类别 分子结 肽结 构 合结 构域 表达 特点 共显 性 组织分 功 能 布 所有有 识别和提呈内源 核细胞 性抗原,与辅助 表面 受体CD8结合,对 CTL的识别起限制 作用 APC, 识别和提呈外源 活化的 性抗原,与辅助 T细胞 受体CD4结合,对 Th的识别起限制 作用
MHC分子与抗原肽的相互作用
Ⅰ类分子:凹槽两端封闭,接纳的抗原 肽长度有限,为8-10个氨基酸。 Ⅱ类分子:凹槽两端开放,进入槽内的 抗原肽长度变化较大,为13-17个氨基酸 甚至更多。
MHC分子和抗原肽的相互作用
抗原肽和HLA分子相互作用的分子基础: 不同HLA等位基因产物以特定的共同基序 选择性地结合抗原肽 抗原肽和MHC分子相互作用的特点: MHC分子对抗原肽的识别并不严格,其 包容性使同一类型的MHC可识别带有特 定共同基序的一群肽段,提呈多种抗原
HLAⅡ类基因由DP、DQ、DR三个亚区组 成,编码α链和β链,形成DRα-DRβ (对 应小鼠Eβ-Eα),DQα- DQβ(对应小鼠AβAα)和DPα-DPβ三种异二聚体
Ⅰ类Ⅱ类基因表达产物—HLA分子
HLA Ⅰ类分子 Ⅰ类分子由重链(α链)和β2-m组成 氨基端胞外多肽结合区:α1和α2 胞外Ig样区:α3和β2m组成 跨膜区: 胞浆区:
非经典Ⅰ类基因(HLAⅠb)
HLA-E:产物与NK的凝集素型抑制性受 体CD94/NKG2结合,抑制NK等杀伤活性 表达于各种细胞,在羊膜和滋养层细胞 表面高表达 HLA-G:产物与NK等杀伤细胞抑制性受 体结合,发挥抑制活性。 主要分布于母胎界面绒毛外滋养层细胞
炎症相关基因
肿瘤坏死因子基因家族:包括TNF(TNF α)、LTA(TNFβ)、LTB三个座位,产物参 与炎症、抗病毒和抗肿瘤免疫应答。
MHC组织相容性复合体

MHC组织相容性复合体与免疫系统的关系
MHC组织相容性复合体是免疫 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通 过呈递抗原和调节适应性免疫 应答来发挥免疫功能。
MHC分子的异常表达或功能缺 陷可以导致免疫系统紊乱,从 而引发一系列疾病,如自身免 疫性疾病、感染性疾病和肿瘤 等。
MHC组织相容性复合体的研究 不仅有助于深入了解免疫系统 的调控机制,也为疾病诊断和 治疗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和 应用价值。
100%
免疫相关疾病
MHC基因型与多种免疫相关疾病 的发生和发展密切相关,如系统 性红斑狼疮、类风湿性关节炎等 。
80%
感染性疾病
MHC基因型还与感染性疾病的易 感性有关,如HIV感染等。
03
MHC组织相容性复合体与移植排斥反应
移植排斥反应的概述
01
移植排斥反应是指受者在接受器官、组织或细胞移植后,移植 物与受者之间发生免疫应答,导致移植物被破坏的过程。
MHC分子是由α和β两条多肽链通过 非共价键连接形成的异二聚体。α和 β链的胞外部分均分为三个结构域, 即α1、α2、α3和β1、β2、β3。其 中,α1和β1结构域可结合抗原,α2 和β2结构域可结合T细胞受体,α3 和β3结构域是MHC分子的自身抗原 识别位点。
MHC分子在细胞表面的表达可以 影响免疫细胞的激活与分化,从 而影响免疫应答的强度和类型。 此外,MHC分子还参与了细胞间 的相互作用和信号转导。
基因治疗
通过修饰移植物的基因表达, 使其表达与受者相容的MHC分 子,降低排斥反应的风险。目 前该技术尚不成熟,仍处于实 验阶段。
04
MHC组织相容性复合体与自身免疫性疾病
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概述
自身免疫性疾病
是指机体免疫系统对自身组织或器官产生异常的免疫 应答,导致组织损伤或功能障碍的疾病。
mhc分子亚型

mhc分子亚型
MHC(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分子亚型主要包括两大类:I类和II类。
I类抗原包括经典的I类分子和non-经典的I类分子。
其中,经典的I类分子(也被称为MHC-Ia)包括H-2D、H-2K和H-2L,而non-经典的I类分子(MHC-Ib)则包括H-2Q、H-2M和H-2T。
II类抗原包含经典的II类分子和非经典的II类分子。
经典的II类分子(MHC-IIa)包括H-2A(I-A)、H-2E(I-E)和H-2P,而非经典的II类分子(MHC-IIb)则包括H-2M和H-2O。
小鼠的MHC I类分子由一条45kD大小高度糖基化重链和12kD大小的β2微球蛋白(β2-microglobulin,β2-MG)以非共价键形式相连组成。
而MHC II 类基因位于H-2 I区域,II类抗原包含一条33kD大小的α链和一条28kD大小的β链。
这些不同类型的MHC分子亚型在同种异体动物组织器官发生移植排斥反应中起到关键作用。
(完整版)MHC

HLA与抗原肽结合具有包容性:众多的抗 原结构不一定均相同或相似,但通常都能被T 细胞识别。只要有适合于特定HLA分子结合的 锚定位和锚定残基均可被识别和结合。即特定 HLA分子递呈带有特定共同基序的一群肽段。
不同抗原肽之所以能与同一种HLA分子结 合,取决于其肽段上的共同基序。
位于9肽中间部位的氨基酸残基侧链向肽槽外突 出,负责多肽与TCR的特异性结合,其余氨基酸侧 链指向肽槽,嵌入肽槽底部的凹槽内,与MHC分子 结合。
MHC分子通常具有6个凹槽,但每个凹槽对结 合力的贡献不同。其中起关键作用的氨基酸残基称 作锚定残基。
符合特定长度且具有相同锚定残基的多肽可结 合至同一MHC I类分子。
三、肽与HLA分子结合的结构基础
HLA分子最主要的功能在于参与抗原递呈, 即HLA分子通过其肽结合槽与抗原肽结合,并 将其呈现于细胞表面,供T细胞识别。
HLA I分子的肽槽由HLA I 链的1和2 结构域组成,而HLA II分子的肽槽由HLA II 链的 1和HLA II 链的 1结构域组成。前者 的两端处于封闭状,而后者的两端则较为开放。 HLA I分子只能接纳9肽,而HLA II分子则能 接纳较长的肽段。
MHC II类分子与抗原肽的相互作用
与MHC II类分子结合的抗原肽一般为13-18个氨基 酸。MHC II类分子也是通过凹槽中的锚定残基与抗原 肽结合。
同一MHC分子结合含特定基序的多种抗原肽。
已知抗原肽分子片段往往带有两个或以上 专门与HLA分子结合的部位,称为锚定位,该 位置的搭配残基称为锚定残基。
紧密连锁的MHC单元型各基因通常很少 发生交换,以一个完整的遗传单位由亲代传给 子代。
医学免疫学-MHC

3
免疫应答调节
MHC参与调节和协调免疫应答,确保免疫系统的正常运作。
MHC的分类
MHC I类分子
MHC I类分子主要参与细胞免疫, 通过呈递内源性抗原。
MHC II类分子
MHC II类分子主要参与体液免疫, 通过呈递外源性抗原。
MHC III类分子
MHC III类分子涉及免疫系统的调 节和调控。
MHC的结构
多个基因
MHC的基因位于染色体上,包 含多个类别和亚类别。
配体结合区域
MHC的配体结合区域负责与抗 原结合,决定了免疫系统的响 应。
多样性
MHC的结构非常多样,这种多 样性有助于人类适应各种抗原。
MHC与免疫系统的关系
抗原呈递 激活T细胞 抗体产生
免疫耐受 防止自身免疫 调节免疫细胞
免疫应答调节 协调免疫反应 免疫记忆
免疫学中的重要概念
MHC在免疫学中是一个重要的概念,涉及免疫系统对外来物质的识别和应对。
多样性
MHC基因呈现极高的多样性,为人类适应各种病原体和环境提供了基础。
MHC的功能
1
抗原呈递
MHC通过呈递抗原,帮助免疫系统识别和攻击病原体。
2
免疫耐受
MHC也在免疫耐受中起到重要作用,帮助免疫系统避免对自身组织的攻击。
利用MHC的理解可以开发新的免疫治疗
方法,如个体化癌症治疗。
3
病理机制研究
研究MHC与疾病之间的关系可能揭示新 的病理机制和治疗靶点。
医学免疫学-MHC
免疫系统是人体的守护者,MHC(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在其中扮演着重 要的角色。
MHC是一组表达在人类细胞表面的蛋白质,它们有着多种功能,是免疫系统 的关键基础。
医学免疫学-MHC

MHC 与自身免疫性疾病
MHC与类风湿性关节炎 关联
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中存在MHC分子基因 多态性,这些基因变异可能影响MHC分子 的表达和功能,进而影响自身免疫应答。
MHC与系统性红斑狼疮 关联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中MHC分子表达异常 ,可能导致自身抗体产生和组织损伤,参与
断
MHC分子还可以用于疾病预后的判断,通过对MHC分子的 检测和分析,可以帮助医生预测疾病的进展和预后情况。
MHC 在药物研发中的应用
药物靶点
MHC分子可以作为药物的靶点,通过与MHC分子的相互作用,可 以开发出新的药物,用于治疗各种疾病。
药物筛选
利用MHC分子进行药物筛选,可以提高药物筛选的效率和准确性, 加速新药研发的进程。
免疫应答。
细胞间信号传递功能
总结词
MHC分子在细胞间信号传递中发挥重要作用,能够影响免疫细胞的活化和分 化。
详细描述
除了结合和展示抗原肽以及被免疫细胞受体识别外,MHC分子还能够参与细胞 间信号传递。例如,MHC分子可以与共刺激分子一起,影响T细胞的活化和分 化,从而影响免疫应答的性质和强度。
03
MHC 在疫苗设计中的应用
疫苗设计
MHC分子在疫苗设计中具有重要 作用,可以通过对MHC分子的研 究,了解免疫应答的机制,从而 设计出更有效的疫苗。
免疫原性预测
利用MHC分子对免疫原性的预测, 可以帮助科学家们筛选出具有强 免疫原性的抗原,提高疫苗的有 效性。
个体化疫苗设计
通过对MHC分子的研究,可以针 对不同个体的基因型设计出个体 化的疫苗,提高疫苗的针对性和 效果。
MHC 与 T 细胞活化
MHC限制性
T细胞活化需要与MHC分子结合的抗原肽, 这种结合具有MHC限制性。
第五节MHCppt课件

HLA复合体各等位基因均有其各自的基因频率。基因频率(frequency)是指群体中携带某一复等位基因者的比率。
对人群中不同亚型HLA-B 链的氨基酸序列进行比较,发现它们的差异主要集中在N端的180个氨基酸残基之内,该区域恰好是组成MHC分子抗原结合肽凹槽的部位。
HLA多态性的特点
HLA基因的遗传规律 1.单倍型遗传方式 2.多态性现象: 复等位基因、 共显性表达 3.连锁不平衡tiple alleles of HLA-I
loci
Multiple alleles
4. 共显性表达(codominance)
一对等位基因同为显性称为共显性。HLA复合体中每一个等位基因均为共显性,从而大大增加了人群中的HLA表型的多样性,达到107数量级。因此除了同卵双生者外,无关个体间HLA型别完全相同的可能性极小。
复 合 体
卵细胞 精细胞
体细胞
6 号对 染色体
基因座 1上的复等位基因
基因座 1
基因座 2
基因座 3
复 等 位 基 因 结 构 示 意 图
单倍型 基因型 表型
HLA基因的遗传规律
1. 单倍型
HLA 复合体是一群紧密连锁的基因群。单一染色体上的一群HLA 基因称为单倍型。
family
multiple alleles of HLA-II
B2A2B1A1 B A
DP DM
B2A2 B1 A1
DQ
DR
B1 B2 B3 B4 B5 A
DPB1* 0101 0201 0202 0301 0401 0402 0501 0601
A2
A10
B40
MHC及其编码分子

MHC I类分子主要在内质网中合成,它们能提呈内源性抗原肽给CD8+ T细胞; 而MHC II类分子主要在细胞表面形成,提呈外源性抗原肽给CD4+ T细胞。
MHC分子在免疫系统中的作用
01
启动殖,进 而引发适应性免疫应答。
02
要点一
疫苗设计
要点二
免疫疗法
基于MHC分子的抗原呈递功能,研究人员正在开发新型疫 苗,旨在通过刺激机体免疫系统产生针对特定病原体的免 疫应答。
利用MHC分子激活T细胞的能力,研究人员正在探索将 MHC分子与其他免疫调节分子结合,以治疗癌症和其他免 疫相关疾病。
MHC分子与其他生物分子的相互作用
MHC分子与细胞因子的相互作 用
MHC分子能够影响细胞因子的分泌,从而调节免疫应答 的强度和方向。
MHC分子与生长因子的相互作 用
MHC分子可以与某些生长因子结合,影响细胞的生长和 分化。这种相互作用在肿瘤发生和免疫反应中具有重要 意义。
REPORT
THANKS
感谢观看
CATALOG
DATE
ANALYSIS
SUMMAR Y
MHCⅡ类分子的编码基因和表达
编码基因
MHCⅡ类分子的编码基因位于人类第6号染色体MHC区域,包括DR、DQ和DP三个基 因位点。不同个体存在不同的等位基因,导致MHCⅡ类分子具有遗传多态性。
表达
MHCⅡ类分子在抗原呈递细胞表面表达,并参与外源性抗原的摄取、加工和呈递。此 外,某些组织或细胞在特定条件下也会表达MHCⅡ类分子,如心肌细胞、胰岛β细胞等。
MHC分子与T细胞的相 互作用
MHC分子通过与T细胞受体(TCR)的结合, 激活T细胞,触发免疫应答。这种相互作用对 于识别外来抗原和清除病原体至关重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章MHC分子与移植第一节MHC 分子一、概述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系统(major histocompatibility system, MHC),是指在哺乳动物体内受遗传控制的,代表个体特异性的主要组织抗原系统。
其编码基因是由紧密连锁的一组基因群组成,每个基因都有40多个等位基因。
MHC编码的产物表达在多种细胞表面,称为MHC 分子或MHC抗原。
MHC分子有两种类型:MHC-I类和MHC-II类。
起初,人们认为MHC 分子在T细胞对异体移植的组织进行排斥反应中起作用,即当机体从其他个体接受移植物后,如果受体的MHC与供体不同,就会对移植物产生强烈的排斥反应;后来证明,MHC除参与器官移植排斥外,还参与免疫应答和免疫识别的调控。
小鼠MHC命名为H-2(histocompatibility antigen-2),位于第17对染色体。
人类的MHC命名为HLA(Human Leukocyte Antigen),位于第6对染色体短臂。
多态性(Polymorphism):同一种属不同个体间在基因或蛋白水平上的变异。
二、MHC的抗原结构1、MHC-I类分子α链和β2微球蛋白异源二聚体,均属于Ig超家族的成员。
α链膜外区含有α1、α2、α3功能区(图2-1,2-2)。
多肽结合区由α1和α2功能区共同组成,α3与β2微球蛋白非共价结合,并含有CD8结合区(图2-3)。
β2微球蛋白无多肽性,人基因定位于15对染色体,小鼠基因定位对染色体。
P e p t i d e-b i n d i n g c l e f tα 1- domain α 2- domain β2-microglubuin α 3 domainFig 2-1 Structure of a class I MHC molecules.Schematic diagram illustrates the different regions of MHC molecules. Class I molecules are composed of a α chain noncovalently attached to the β2-micorglobulin.Fig2-2 T h e α1 and α2 domains as viewed from topSchematic diagram Showing the peptide-binding cleft consisting of a base of antiparallel β strands and sides of α helices. This cleft in Class I molecules can accommodate peptides containing 8-10 residues.HLA- I APCFig 2-3 The α3 segment of the α chain folds into an Ig domain that serves as the binding site for CD 8.2、MHC-II 类分子:αβ异源二聚体,α链膜外区含有α1和α2功能区;β链膜外区含有β1和β2功能区。
多肽结合区由α1和β1相互共同组成。
α2和β2经非共价键结合,含有CD4结合区(图2-4,(图2-5)。
CD8TCRC O O HC O O Hα1α2β1β2N H 2N H 2Fig 2-4 Structure of a class II MHC molecules.Schematic diagram illustrates the different regions of MHC molecules. Class iI molecules arecomposed of a α chain noncovalently attached to the β chain. The peptide-biding region α 1+ β 1.Fig. 2-5 β2 segment binds the CD4 molecules expressed on helper T cells三、MHC 的基因结构1、人类HLA 基因复合体编码HLA 抗原的基因由多基因座组成,称为HLA 基因复合体,位于第6对染色体短臂(6p21.3),共3400kb ,其中I 类基因区域约800kb ,II 类约2000kb ,III 类1100kb (图2-6)。
通过大规模基因测序,目前已发现在此区域约有224个基因,其中至少128个基因表达,多数基因尚不知功能。
CD4αβ TCRHLA- IIAPCT cellB2 A2 B1 A1 A B TAP1 TAP2 B2 A2 B3 B1 A1 B* AFig 2-6 Genomic map of MHC genes of human(1)HLA I类基因:包括HLA-A、B、C、E、F、G、H、J、X等基因座。
除HLA-A、B、C基因和一部分HLA-E、F、G的功能已知外,对其它I类基因功能了解不多。
I类基因编码I类抗原的重链或α链,有7个内含子和8个外显子。
(2)HLA II类基因:主要位于HLA-D区,包括HLA-DP、HAL-DQ、HLA-DR 3个经典II类基因亚区和HLA-DM、HLA-DNA(A代表编码II类抗原的α链)、HLA-DOB(B代表编码II类抗原的β链)等新亚区。
近年来发现了一些位于II类基因区域内的新基因座,其中部分基因编码产物及其功能已确定,例如,与细胞内肽链转运相关的基因即TP1和TAP2;参与内源性抗原处理和提呈的蛋白酶体相关基因LMP2和LMP7。
(3)HLA III类基因:HLA III类基因编码补体成分C4、C2、Bf等,另外还有21羟化酶基因(CYP21A,B)、肿瘤坏死因子(TNFα、β)基因和热休克蛋白70(heat shock protein 70, HSP70)基因及BA T1~9等转录基因。
2、MHC基因的生物学功能I类分子的α链(重链)基因由8个外显子编码组成。
第1个外显子编码前导肽,第2、3、4外显子分别表达α1、α2和α3区域,第5~8个外显子编码穿膜区、胞浆区的氨基酸部分。
I 类分子的β2微球蛋白由位于第15号染色体上的另一个基因编码。
编码II类分子α和β链的基因各有5个外显子。
α链第1个外显子编码前导肽,第2、3个外显子分别编码α1和α2区域,第4、5个外显子编码连接肽、穿膜区和胞浆区氨基酸部分。
β链第1至第5个外显子分别编码前导肽、β1、β2、穿膜区和胞浆区的氨基酸部分。
四、MHC的细胞分布:I类抗原分布于大部分组织细胞II类抗原分布于B细胞、单核巨噬细胞、树突状细胞、活化的T细胞五、MHC的功能1、抗原递呈抗原特异性T 淋巴细胞对蛋白抗原的反应需要抗原递呈细胞(antigen-presenting cells,APCs) 将抗原捕获后处理并呈递给T 细胞。
将蛋白抗原处理为抗原肽并递呈给T 细胞的过程称为抗原递呈(图2-7)。
Fig 2-7 Antigen-presenting cells are required for T cell activationPurified CD4+T cells do not respond to a protein antigen by itself but do respond to the antigen in the presence ofo an antigen-presenting cell (APC). The function of the APCs is to present a peptide derived from the antigen to the T cell.2、抗原递呈细胞抗原提呈细胞(antigen-presenting cell,APC)是指能表达被特异淋巴细胞识别的抗原肽:MHC分子复合物的任何细胞(图2-8,图2-9)。
(1)专职抗原提呈细胞:能表达MHC-II类分子的巨噬细胞、树突状细胞、B细胞。
(2)兼职抗原提呈细胞:内皮细胞、上皮细胞、纤维母细胞等Fig 2-8 Functions of different antigen-presenting cellsThe three major types of antigen-presenting cells for CD4+ T cells function to display antigens at different stages and in different types of immune responses. Not that effector T cells activate macrophage and B lymphocytes by production of cytokines and by expressing surface molecules.Fig2-9 Role of dendritic cells in antigen capture and presentation.Immature dendritic cells in the skin (Langerhans cells) capture antigens that enter through the epidermis and transport the antigens to regional lymph nodes. During this migration, the dendritic cells mature and become efficient antigen-presenting cells.2、T细胞的MHC限制性3、免疫调节4、免疫应答的遗传控制5、T细胞分化6、移植排斥六、MHC-多肽复合体的合成与装配1、MHC I类分子(1)蛋白酶体对内源性抗原的水解。
(2)通过TAP复合物转运至内质网。
(3)与MHC I类分子装配成复合物。
(4)转运至高尔基体。
(5)转运至细胞膜(图2-10)。
Fig 2-10 The class I MHC pathway of antigen presentation.The numbered stages in the processing of cytosolic proteins correspond to the stages described in the text. ER, endoplasmic reticulum; TAP, transporter associated with antigen processing.2、MHC II类分子(1)外源性抗原被内吞,在内质体(Endosome),被溶酶体变性、水解成多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