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HC
MHC

HLAⅠ类和Ⅱ类抗原的分子结构、组 织分布和功能特点
HLA 抗原 类别 分子结 肽结 构 合结 构域 表达 特点 共显 性 组织分 功 能 布 所有有 识别和提呈内源 核细胞 性抗原,与辅助 表面 受体CD8结合,对 CTL的识别起限制 作用 APC, 识别和提呈外源 活化的 性抗原,与辅助 T细胞 受体CD4结合,对 Th的识别起限制 作用
MHC分子与抗原肽的相互作用
Ⅰ类分子:凹槽两端封闭,接纳的抗原 肽长度有限,为8-10个氨基酸。 Ⅱ类分子:凹槽两端开放,进入槽内的 抗原肽长度变化较大,为13-17个氨基酸 甚至更多。
MHC分子和抗原肽的相互作用
抗原肽和HLA分子相互作用的分子基础: 不同HLA等位基因产物以特定的共同基序 选择性地结合抗原肽 抗原肽和MHC分子相互作用的特点: MHC分子对抗原肽的识别并不严格,其 包容性使同一类型的MHC可识别带有特 定共同基序的一群肽段,提呈多种抗原
HLAⅡ类基因由DP、DQ、DR三个亚区组 成,编码α链和β链,形成DRα-DRβ (对 应小鼠Eβ-Eα),DQα- DQβ(对应小鼠AβAα)和DPα-DPβ三种异二聚体
Ⅰ类Ⅱ类基因表达产物—HLA分子
HLA Ⅰ类分子 Ⅰ类分子由重链(α链)和β2-m组成 氨基端胞外多肽结合区:α1和α2 胞外Ig样区:α3和β2m组成 跨膜区: 胞浆区:
非经典Ⅰ类基因(HLAⅠb)
HLA-E:产物与NK的凝集素型抑制性受 体CD94/NKG2结合,抑制NK等杀伤活性 表达于各种细胞,在羊膜和滋养层细胞 表面高表达 HLA-G:产物与NK等杀伤细胞抑制性受 体结合,发挥抑制活性。 主要分布于母胎界面绒毛外滋养层细胞
炎症相关基因
肿瘤坏死因子基因家族:包括TNF(TNF α)、LTA(TNFβ)、LTB三个座位,产物参 与炎症、抗病毒和抗肿瘤免疫应答。
MHC

第二章MHC分子与移植第一节MHC 分子一、概述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系统(major histocompatibility system, MHC),是指在哺乳动物体内受遗传控制的,代表个体特异性的主要组织抗原系统。
其编码基因是由紧密连锁的一组基因群组成,每个基因都有40多个等位基因。
MHC编码的产物表达在多种细胞表面,称为MHC 分子或MHC抗原。
MHC分子有两种类型:MHC-I类和MHC-II类。
起初,人们认为MHC 分子在T细胞对异体移植的组织进行排斥反应中起作用,即当机体从其他个体接受移植物后,如果受体的MHC与供体不同,就会对移植物产生强烈的排斥反应;后来证明,MHC除参与器官移植排斥外,还参与免疫应答和免疫识别的调控。
小鼠MHC命名为H-2(histocompatibility antigen-2),位于第17对染色体。
人类的MHC命名为HLA(Human Leukocyte Antigen),位于第6对染色体短臂。
多态性(Polymorphism):同一种属不同个体间在基因或蛋白水平上的变异。
二、MHC的抗原结构1、MHC-I类分子α链和β2微球蛋白异源二聚体,均属于Ig超家族的成员。
α链膜外区含有α1、α2、α3功能区(图2-1,2-2)。
多肽结合区由α1和α2功能区共同组成,α3与β2微球蛋白非共价结合,并含有CD8结合区(图2-3)。
β2微球蛋白无多肽性,人基因定位于15对染色体,小鼠基因定位对染色体。
P e p t i d e-b i n d i n g c l e f tα 1- domain α 2- domain β2-microglubuin α 3 domainFig 2-1 Structure of a class I MHC molecules.Schematic diagram illustrates the different regions of MHC molecules. Class I molecules are composed of a α chain noncovalently attached to the β2-micorglobulin.Fig2-2 T h e α1 and α2 domains as viewed from topSchematic diagram Showing the peptide-binding cleft consisting of a base of antiparallel β strands and sides of α helices. This cleft in Class I molecules can accommodate peptides containing 8-10 residues.HLA- I APCFig 2-3 The α3 segment of the α chain folds into an Ig domain that serves as the binding site for CD 8.2、MHC-II 类分子:αβ异源二聚体,α链膜外区含有α1和α2功能区;β链膜外区含有β1和β2功能区。
第6章 MHC

• 机体参与排斥反应的抗原系统很多,其中能引起 强而迅速排斥反应的抗原被称为主要组织相容性 抗原(MHC分子)。
基本概念:
• MHC:是脊椎动物某一染色体上编码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 控制免疫细胞间相互识别、调节免疫应答的一组紧密连锁的 基因群
四、MHC的生物学功能
• 加工、递呈抗原 • 启动、调节免疫应答 • 诱导T细胞的成熟-----功能性T细胞库的形成
(T细胞在胸腺内的分化成熟) • 诱导同种免疫
(一)对蛋白质抗原的处理与加工
• HLA-I类分子:内源性抗原的递呈分子 • HLA-II类分子:外源性抗原的递呈分子
(二)启动、调节免疫应答
二、HLA分子的结构及其分布
• HLA Ⅰ类分子 • HLA Ⅱ类分子
(一)HLA Ⅰ类分子
• HLA-I类分子由α链和β2m非共价结合组成 • 分为胞外区、跨膜区和胞内区 • α链的胞外区有α1 、α2、α3三个结构域 • α1 和α2组成肽结合区(结合抗原肽) • α3和β2m组成免疫球蛋白样区 • α3和T细胞表面的CD8分子结合
• 1)复等位基因 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对应位置的一对基因称
为等位基因(allele);由于群体中的突变,同一座 的基因系列称为复等位基因。HLA复合体的每一座 存在为数众多的复等位基因,由于各个座位基因是 随机组合的,故人群中的基因型可达千万之多。
复等位基因和共显性导致了HLA的多态性。
• 2)共显性表达 一对等位基因同为显性称为共显性。在杂
• HLA分子与抗原肽的结合是选择性的、低特 异性的
CDR1、2 CDR3
CDR2、1
MHC的-螺旋
MHC-Petide
MHC组织相容性复合体

MHC组织相容性复合体与免疫系统的关系
MHC组织相容性复合体是免疫 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通 过呈递抗原和调节适应性免疫 应答来发挥免疫功能。
MHC分子的异常表达或功能缺 陷可以导致免疫系统紊乱,从 而引发一系列疾病,如自身免 疫性疾病、感染性疾病和肿瘤 等。
MHC组织相容性复合体的研究 不仅有助于深入了解免疫系统 的调控机制,也为疾病诊断和 治疗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和 应用价值。
100%
免疫相关疾病
MHC基因型与多种免疫相关疾病 的发生和发展密切相关,如系统 性红斑狼疮、类风湿性关节炎等 。
80%
感染性疾病
MHC基因型还与感染性疾病的易 感性有关,如HIV感染等。
03
MHC组织相容性复合体与移植排斥反应
移植排斥反应的概述
01
移植排斥反应是指受者在接受器官、组织或细胞移植后,移植 物与受者之间发生免疫应答,导致移植物被破坏的过程。
MHC分子是由α和β两条多肽链通过 非共价键连接形成的异二聚体。α和 β链的胞外部分均分为三个结构域, 即α1、α2、α3和β1、β2、β3。其 中,α1和β1结构域可结合抗原,α2 和β2结构域可结合T细胞受体,α3 和β3结构域是MHC分子的自身抗原 识别位点。
MHC分子在细胞表面的表达可以 影响免疫细胞的激活与分化,从 而影响免疫应答的强度和类型。 此外,MHC分子还参与了细胞间 的相互作用和信号转导。
基因治疗
通过修饰移植物的基因表达, 使其表达与受者相容的MHC分 子,降低排斥反应的风险。目 前该技术尚不成熟,仍处于实 验阶段。
04
MHC组织相容性复合体与自身免疫性疾病
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概述
自身免疫性疾病
是指机体免疫系统对自身组织或器官产生异常的免疫 应答,导致组织损伤或功能障碍的疾病。
mhc基因的分类

mhc基因的分类MHC基因的分类MHC(Major Histocompatibility Complex)是一类高度多态性的基因群,存在于人类和其他哺乳动物的染色体上。
MHC基因与免疫系统密切相关,它们编码着一类受体分子,这些受体分子能够将抗原呈递给免疫细胞,从而引导和调控免疫反应。
MHC基因的分类主要包括MHC-I类和MHC-II类。
MHC-I类分子主要存在于几乎所有的核细胞表面,并且在外源性抗原呈递和免疫监视中起着重要作用。
MHC-I类分子由三个基因编码:HLA-A、HLA-B和HLA-C。
这些基因的多态性使得不同个体之间的MHC-I类分子表达存在差异,从而导致个体之间的免疫应答差异。
MHC-I类分子主要与CD8+T细胞相互作用,通过呈递抗原片段来激活CD8+T细胞,从而引发细胞免疫反应。
此外,MHC-I类分子还参与调节NK细胞的活化和抑制。
MHC-II类分子主要存在于抗原呈递细胞表面,如树突状细胞、B细胞和巨噬细胞等。
MHC-II类分子由三个基因编码:HLA-DP、HLA-DQ和HLA-DR。
同样,这些基因的多态性使得个体之间的MHC-II类分子表达存在差异。
MHC-II类分子主要与CD4+T细胞相互作用,通过呈递抗原片段来激活CD4+T细胞,从而引发细胞免疫反应。
MHC-II类分子在适应性免疫应答中发挥着重要的调节作用,它们能够识别并呈递外源性抗原,从而激活T细胞的免疫应答。
除了MHC-I类和MHC-II类,还存在着MHC-III类基因,它们编码着一些免疫相关的分子,如补体因子和炎症介质等。
MHC-III类基因的多态性和表达水平与一些免疫相关疾病的发生和发展密切相关,如类风湿关节炎和系统性红斑狼疮等。
总结起来,MHC基因的分类包括MHC-I类、MHC-II类和MHC-III类。
它们在免疫系统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调控着免疫应答的强度和方向。
MHC基因的多态性使得个体之间对抗原的识别和应答存在差异,这也是个体之间免疫应答差异的重要原因之一。
医学免疫学-MHC

MHC 与自身免疫性疾病
MHC与类风湿性关节炎 关联
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中存在MHC分子基因 多态性,这些基因变异可能影响MHC分子 的表达和功能,进而影响自身免疫应答。
MHC与系统性红斑狼疮 关联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中MHC分子表达异常 ,可能导致自身抗体产生和组织损伤,参与
断
MHC分子还可以用于疾病预后的判断,通过对MHC分子的 检测和分析,可以帮助医生预测疾病的进展和预后情况。
MHC 在药物研发中的应用
药物靶点
MHC分子可以作为药物的靶点,通过与MHC分子的相互作用,可 以开发出新的药物,用于治疗各种疾病。
药物筛选
利用MHC分子进行药物筛选,可以提高药物筛选的效率和准确性, 加速新药研发的进程。
免疫应答。
细胞间信号传递功能
总结词
MHC分子在细胞间信号传递中发挥重要作用,能够影响免疫细胞的活化和分 化。
详细描述
除了结合和展示抗原肽以及被免疫细胞受体识别外,MHC分子还能够参与细胞 间信号传递。例如,MHC分子可以与共刺激分子一起,影响T细胞的活化和分 化,从而影响免疫应答的性质和强度。
03
MHC 在疫苗设计中的应用
疫苗设计
MHC分子在疫苗设计中具有重要 作用,可以通过对MHC分子的研 究,了解免疫应答的机制,从而 设计出更有效的疫苗。
免疫原性预测
利用MHC分子对免疫原性的预测, 可以帮助科学家们筛选出具有强 免疫原性的抗原,提高疫苗的有 效性。
个体化疫苗设计
通过对MHC分子的研究,可以针 对不同个体的基因型设计出个体 化的疫苗,提高疫苗的针对性和 效果。
MHC 与 T 细胞活化
MHC限制性
T细胞活化需要与MHC分子结合的抗原肽, 这种结合具有MHC限制性。
MHC及其编码分子

MHC I类分子主要在内质网中合成,它们能提呈内源性抗原肽给CD8+ T细胞; 而MHC II类分子主要在细胞表面形成,提呈外源性抗原肽给CD4+ T细胞。
MHC分子在免疫系统中的作用
01
启动殖,进 而引发适应性免疫应答。
02
要点一
疫苗设计
要点二
免疫疗法
基于MHC分子的抗原呈递功能,研究人员正在开发新型疫 苗,旨在通过刺激机体免疫系统产生针对特定病原体的免 疫应答。
利用MHC分子激活T细胞的能力,研究人员正在探索将 MHC分子与其他免疫调节分子结合,以治疗癌症和其他免 疫相关疾病。
MHC分子与其他生物分子的相互作用
MHC分子与细胞因子的相互作 用
MHC分子能够影响细胞因子的分泌,从而调节免疫应答 的强度和方向。
MHC分子与生长因子的相互作 用
MHC分子可以与某些生长因子结合,影响细胞的生长和 分化。这种相互作用在肿瘤发生和免疫反应中具有重要 意义。
REPORT
THANKS
感谢观看
CATALOG
DATE
ANALYSIS
SUMMAR Y
MHCⅡ类分子的编码基因和表达
编码基因
MHCⅡ类分子的编码基因位于人类第6号染色体MHC区域,包括DR、DQ和DP三个基 因位点。不同个体存在不同的等位基因,导致MHCⅡ类分子具有遗传多态性。
表达
MHCⅡ类分子在抗原呈递细胞表面表达,并参与外源性抗原的摄取、加工和呈递。此 外,某些组织或细胞在特定条件下也会表达MHCⅡ类分子,如心肌细胞、胰岛β细胞等。
MHC分子与T细胞的相 互作用
MHC分子通过与T细胞受体(TCR)的结合, 激活T细胞,触发免疫应答。这种相互作用对 于识别外来抗原和清除病原体至关重要。
mhc家族基因

mhc家族基因
MHC家族基因是一类编码人类免疫系统中关键蛋白质的基因。
MHC 代表MajorHistocompatibilityComplex,是人类基因组中最复杂的基因家族之一。
MHC基因家族包含三个主要区域:MHC-I区,MHC-II 区和MHC-III区。
MHC-I区编码一类膜结合蛋白质,它们在细胞表面呈现内源性抗原给T细胞识别。
这些蛋白质具有抗原特异性,能够识别和结合病原体或癌细胞产生的抗原,并将它们呈现给T细胞,从而引发免疫应答。
MHC-I区还编码一些与免疫调节和自身免疫相关的蛋白质。
MHC-II区编码一类膜结合蛋白质,它们在抗原递呈细胞表面呈现外源性抗原给T细胞识别。
这些蛋白质与MHC-I区的蛋白质不同,它们主要结合并呈现来自外界的抗原,并触发T细胞的免疫应答。
MHC-II区还编码一些与免疫调节和自身免疫相关的蛋白质。
MHC-III区编码一些与免疫相关的细胞因子、补体蛋白等。
这些蛋白质在细胞间信号传递和炎症反应中发挥重要作用。
MHC-III区的蛋白质也与某些自身免疫疾病的发生和发展有关。
MHC基因家族的多态性是其重要特征之一。
不同个体之间的MHC 基因可能存在差异,这些差异影响着对不同抗原的免疫反应和对疾病的易感性。
因此,研究MHC基因家族的多态性对于了解免疫系统的功能和疾病发生机制具有重要意义。
- 1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P2
B P6 P3 D C P9 F
MHC-I
结 合 抗 原 肽
NH3
+
P1 A
P7 E
P4 P5 P1 P7 P2 P8 COO-
P3
P6
P9
A
B
D
C
E
F
抗原肽
NH2
抗原肽
C00H
凹槽
铆钉侧链
MHC-II分子
3、MHC与抗原肽相互作用的特点 专一性 包容性 HLA-B27 X-R-X-X-X-X-X-X-L/F
3、Ⅲ类基因区内含众多编码血清补体成分和其它 血清蛋白的基因,参与免疫应答的不同阶段
HLA复合体的结构及基因产物
基因类型 Ⅰ类基因 基因座 HLA-B HLA-C HLA-A Ⅱ类基因 HLA-DP 基因产物(MHC分子) HLA-B分子α肽链 HLA-C分子α肽链 HLA-A分子α肽链 HLA-DP分子α、β肽链
根据实验现象提出的问题: 这种排斥反应的本质是什么? 这种排斥反应的发生是否与遗传背景有关? 导致排斥反应发生的物质是什么? 答案:本质是免疫应答、与遗传背景有关、导 致排斥反应发生的物质是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 1980年诺贝尔生理或医学奖授予美国免疫学家 贝纳塞拉夫 、斯内尔和法国科学家多塞。 表彰他们多年来对组织抗原和免疫控制的研究 。
三、基本特点
MHS广泛分布于脊椎动物所有有核细胞的表面,化 学成分是脂蛋白或糖蛋白;
MHS不仅参与移植排斥反应,而且在机体免疫应答 过程中具有重要的调节作用; MHS在不同物种动物中的名称不同,其中小鼠的 MHS称为H-2系统;人的MHS称为人类白细胞抗原 (HLA),其编码基因位于第六号染色体上,称为 HLA复合体。 MHC位于同一染色体上,具有控制同种移植排斥反 应、免疫应答和免疫调节等功能。 MHC在不同物种中处于的染色体位置不同,其中小 鼠的MHC又称H-2复合体,位于17号染色体上,而 人类的则位于第6号染色体上。
五、HLA异常表达与疾病的关系
HLA-Ⅰ类分子的表达降低与肿瘤的发生有关; HLA-Ⅱ类分子表达异常与自身免疫病的发生有关。
父
母
儿
怀疑者 1 怀疑者 2
2、9 5、51 1、2 31、35
HLA-A 1、2 2、10 1、10 HLA-B 31、35 16、40 16、35
父
A1 A2 B35 B31 A10
提 呈
CD8+
T细胞
+
内源性抗原肽 HLA -Ⅱ类分子
抗原肽·HLA -Ⅰ类分子
提 呈
+
外源性抗原肽
抗原肽·HLA -Ⅱ类分子
CD4+ T细胞
抗原提呈细胞(APC):这类细胞能够摄取、加 工、处理抗原并将抗原信息提呈给淋巴细胞。 专职APC:主要包括巨噬细胞,树突状细胞和B 细胞。能够提呈MHC II 分子和抗原肽复合物。 抗原提呈:指抗原提呈细胞将抗原加工处理、降 解为多肽片段,并与MHC分子结合为多肽:MHC 分子复合物,而转移至细胞表面,并与T细胞表 面的TCR结合,成为TCR/抗原肽:MHC分子三 元体,再被提呈给T淋巴细胞的全过程。
母
B16
怀疑者2
A1 A2 B51 B35
A2
B40
A10
B16
A1Leabharlann B35儿与HLA呈强相关性的自身免疫性疾病
自身免疫病靶细胞表面HLA II类分子表达
疾病 Graves 病 桥本甲状腺炎 IDDM 乳糜泻 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 Sjogren 综合征 慢性活动性肝炎 萎缩性胃炎 纤维性肺泡炎 靶细胞 甲状腺滤泡上皮 甲状腺滤泡上皮 胰岛b细胞 肠道上皮细胞 胆管上皮 泪腺管 肝细胞 胃壁细胞 肺上皮
医学免疫学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免疫教研室
HLA多态性的生物学意义:不同等位基因的 产物,对不同抗原的递呈能力不同;拥有 不同等位基因的个体,对不同病原体的免疫 应答能力不同;整个群体拥有各种等位基 因,群体可以抗御各种病原体。
医学免疫学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免疫教研室
第三节
HLA抗原及其功能
一、 HLA抗原的分子结构 1. HLA-Ⅰ类分子的结构 HLA-A分子 HLA-B分子 HLA-C分子
高度多态性:一个基因座上有多个等位基因,对于 某一个基因座,每一个体最多只能有两个等位基因, 分别来自父亲和母亲。不同的个体所表现的基因型 不同。多态性是指一个群体中的不同个体,所表现 的基因型的差异。是群体概念。 比方说: HLA-A基因座位有A1、A2、A3、A4、A9五 种等位基因 张三 A1、A2;李四 A3、A4;王五 A4、A9; 赵六 A1、A9;孙七 A2、A4;钱八 A3、A9; 共显性表达:指来自父母的两条染色体同一基因座 的等位基因均为显性基因,均能表达特异抗原。增 加了MHC分子的数量和特异性。
α1、β1结构域 外源性抗原 12~17个氨基酸 溶酶体和胞内小体
肽槽 结合抗原 抗原肽 抗原处理
制约免疫细胞间的相互作用-MHC限制性 只有当表达有抗原肽-MHC复合物的 APC,与起识别和反应作用的T细胞表面所 表达的MHC分子相同时,二者才能彼此作 用而启动免疫应答过程。 T细胞表面的TCR在识别抗原肽的过程中, 其表面的CD4/CD8分子必须同时识别APC 上的MHC- Ⅱ/Ⅰ 类分子的Ig样区。 CD4分子结合MHC II类分子 CD8分子结合MHC I类分子
同一抗原分子被不同MHC提呈的表位可以不同
三、MHC分子的生物学功能
启动免疫应答 介导T细胞在胸腺中的成熟 (阴性选择和阳性选择) 决定个体的疾病易感性 调控机体免疫功能
1. 提呈抗原
补体基因 2. 参与固有免疫应答 非经典I类基因 炎症相关基因
三、MHC分子的生物学功能 1.参与对抗原提呈
HLA -Ⅰ类分子
而在肿瘤细胞表面,HLA I类分子表达缺失或 密度降低,从而导致肿瘤免疫逃逸。
小 结
1、MHC-Ⅰ 分子与MHC-Ⅱ分子比较 MHC-Ⅰ 分布 组成
几乎所有的有核细胞表面 由α链(α1、α2、α3)
MHC-Ⅱ
APC细胞和活化T细胞表面 由α链(α1、α2、)
和β2m 链组成
和β链(β1、β2)组成
1、Ⅰ类基因区包含A、B、C、E、F、G、H等位点; 编码化学结构相似但抗原特异性不同的HLA-A、B、 C肽链,作为HLA-Ⅰ类分子的重链,与15号染色体 上β 2微球蛋白基因编码产物,通过共价键结合后, 成为HLA-Ⅰ类抗原。
2、 Ⅱ类基因区包含HLA-DP、DQ、DR等亚区,每个 亚区中又包含多个基因位点。每个亚区中的每个位 点可以编码不同的产物,这些产物两两之间呈非共 价键结合后共同组成HLA-Ⅱ类抗原。
第四节
一、 HLA与排斥反应
HLA与医学
HLA 是人类的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故器官移 植的成败主要取决于供、受者之间 HLA 等位基因 匹配的程度。通常最佳的移植物配对关系顺序为 同卵双生>同胞兄妹>近亲>远亲>无亲缘者
二、HLA与输血反应的关系
多次接收输血者会发生非溶血性输血反应,与 受者血液中存在的抗白细胞和抗血小板HLA抗原 的抗体有关,因此需多次接收输血者应选择成分 输血
一条β 2m多肽链 一条α多肽链 + (由第6号染色体编码) (由15号染色体编码)
MHC-Ⅰ类分子及其编码基因结构示意图
2. HLA-Ⅱ类分子的结构 一条α多肽链 (由第6号染色 体编码)
HLA-DP分子 HLA-DQ分子 HLA-DR分子
+
一条β多肽链 (由第6号染色 体编码)
MHC-Ⅱ类分子及其编码基因结构示意图
第五章 主要组织相溶性抗原 复合体(MHC)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概述 HLA复合体 HLA抗原及其功能 HLA与医学
第一节
概述
一、MHC的发现 1、George D. Snell 1930s 发现肿瘤细胞 在同系小鼠体内可以长期生存,但在不同 品系的小鼠体内不能生存。非肿瘤细胞也 具有相同的特点。 2、当移植了他人的肾脏,这种“非己”的 器官存在于受者体内,就将受到体内以淋 巴细胞为主的免疫活性细胞的"攻击"
a 螺旋
肽槽
NH2 a2 a1 NH2 COOH(衔接 a2) a 螺旋
MHC-II 分子
COOH (衔接 b2)
a 螺旋 肽槽
a 螺旋
b1 NH2
MHC-Ⅰ分子与MHC-Ⅱ分子的肽槽比较
MHC-Ⅰ分子的肽槽 组成 形状 接纳氨基酸 α1、α2结构域 两端呈封闭状 MHC-Ⅱ分子的肽槽 α1、β1结构域 两端呈敞开状
三、 HLA与亲子鉴定和法医学
HLA是每人的生物学身份证, HLA单倍型遗传自父母
四、HLA与疾病的相关性
群体分子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某些疾病的发生与 一种或几种HLA抗原的表达相关,因此HLA作为一种 疾病发生的遗传标志可用于疾病的辅助诊断、预测、 分类及预后判断。 带有某种HLA型 别不代表一定会患病。
HLA-DQ
HLA-DR Ⅲ类基因 补体等基因座
HLA-DQ分子α、β肽链
HLA-DR分子α、β肽链 补体C4 、C2 、Bf等分子
二、HLA复合体的遗传学特征 1.多基因性 指有多个结构和功能相似的基因构成。 2.具有高度多态性 最为显著 3.连锁不平衡 单元型基因并非随机组合的现象。 4.单元型遗传 指HLA基因在同一条染色体上的组合。
第二节
HLA复合体
一、HLC分子组织分布
HLA复合体位于6号染色体的短臂上,其分布范围大 约3600~4000 kb,含有至少10个基因位点; 根据基因和编码产物的结构和功能的不同,将HLA 复合体分为三个区域,即
MHC-Ⅰ分子:由MHC-Ⅰ区基因编码 MHC-Ⅱ分子:由MHC-Ⅱ区基因编码 MHC-Ⅲ分子:由MHC-Ⅲ区基因编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