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新课程案例类试题大全
案例分析

案例分析有一位女士叫塞尔玛,她随丈夫去从军。
没想到,部队驻扎的地方在沙漠地带,住的是铁皮房子,她与周围的印第安人、墨西哥人语言不通,当地气温很高,在仙人掌的阴影下都是华氏125度。
更糟糕的是,后来他丈夫奉命远征,只留下她孤身一人。
因此她整天愁眉不展,度日如年。
没办法,她只好写信给父母。
好不容易盼来了回信,上面只有三行字:“两个人在监狱的铁窗往外看,一个看到的是地上的泥土,另一个看到的却是天上的星星。
”塞尔玛反复看,反复琢磨,终于明白了父母的苦心,原来父母是希望她不要总是消极地看问题。
于是,她开始主动和那些印第安人、墨西哥人交朋友,结果使他十分惊喜,因为她发现他们都十分好客、热情;她又开始研究沙漠里的仙人掌,并做了详细的观察笔记,这时她惊奇地发现那些仙人掌千姿百态,使人沉醉着迷;她欣赏沙漠的落日,感受沙漠里的海市蜃楼。
经过这样的改变,塞尔玛发现周围的一切都变了,变得使她每天都仿佛沐浴在春光里。
这是为什么呢?沙漠还是原来的沙漠,铁皮房还是那个铁皮房,印第安人、墨西哥人也都没有改变,因为他的内心发生了改变。
过去她习惯选择积极的一面去看。
后来,她根据自己的亲身经历写了一本书叫《快乐的城堡》,引起了很大的轰动。
启示:积极的心态,积极地选择对每个人来说都非常重要,因为任何事情都有两面——积极的和消极的。
每个人也都有优点和缺点,这也是两面。
既然有两面,就需要我们去选择。
我们从早到晚也都是在做着选择的事情,比如出门看见邻居,是微笑招呼还是形同陌路?清晨是立刻起床还是睡懒觉?无数人成功的事例告诉我们,积极的选择可以帮助人树立自信,克服自卑,还可以帮助人克服忧虑和烦恼、调整心态。
从这个故事中得出学生教育的启示案例分析(每题10分,共20分)【2011湖州吴兴区教师招聘试题】1.有学生兴致勃勃地在观察蚂蚁,老师看到了,问他们在干嘛,学生说在听蚂蚁唱歌,“胡说,蚂蚁怎么会唱歌?”老师大声斥责道,其他学生都没理会老师,顾自己看蚂蚁。
2011-2012学年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模块结业考试试题 数学必修5 (附答案)

2011-2012学年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模块结业考试试题数 学(必修5)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1、在△ABC 中角A 、B 、C 所对的边分别是c b a ,,,若︒=︒==60,30,1B A a ,则=b A 、2 B 、3 C 、2 D 、12、若数列}{n a 的通项公式n n a 2=,则该数列的前5项的和是 A 、30 B 、32 C 、62 D 、643、下列各点在不等式012>++y x 表示的平面区域内的个数是 ①(0,0) ; ②(0,-1); ③(1,1); ④ (1,-1) A 、4 B 、3 C 、2 D 、14、若4,,,121a a 成等比数列,4,,,121b b 成等差数列,则2121a a b b +的值是 A 、45 B 、54C 、4D 、5 5、在△ABC 中,角A 、B 、C 所对的边分别是c b a ,,,若B a A b cos cos =,则△ABC 的形状是 A 、等腰三角形 B 、直角三角形 C 、等边三角形 D 、等腰直角三角形 6、若非零实数b a ,满足b a >,则下列不等式中成立的是 A 、bc ac < B 、b a 11< C 、22ab b a > D 、22abb a < 7、下列各函数中,最小值为2的函数是 A 、x x y lg 1lg += B 、x x y tan 1tan += C 、x x y -+=22 D 、22-+=xx y 8、若数列}{n a 的前n 项和为22+=n n S ,则数列}{n a 的通项公式是 A 、12+=n n a B 、⎩⎨⎧≥==-2,21,41n n a n n C 、12-=n n a D 、⎩⎨⎧≥==-2,21,21n n a n n9、不等式0222>+-ax ax 对所有实数x 都成立,则实数a 的取值范围是A 、)2,0(∈aB 、]2,0[∈aC 、]2,0(∈aD 、)2,0[∈a10、在△ABC 中,角A 、B 、C 所对的边分别是c b a ,,,若C B A C B sin sin 3sin sin sin 222+=+,且△ABC 的面积等于1,则=⋅AB ACA 、32B 、3C 、2D 、1 二、填空题(本题包括8小题,每小题3分,共24分)11、若a 为22+a 与43+a 的等差中项,则实数a 的值是 ;12、已知⎪⎩⎪⎨⎧≥≤-≤+113x y x y x ,则y x z -=2的最大值是 ;13、若n m ,为正整数,且1422=+n m,则mn 的最大值是 ;14、在等差数列}{n a 中,若2,651-==a a ,则使其前n 项和取得最大值时,n 的值是 ; 15、若b a ,是两个正实数,则)(222b a +与b a +的大小关系是 ; 16、有如下不等式,,3726131211,358131211,1211⋅⋅⋅>+⋅⋅⋅+++>+⋅⋅⋅+++>+按此规律,可猜想第n 个不等式是 ;17、甲从A 地沿北偏东︒30方向匀速行走了2小时,到达B 地,后又从B 地以相同的速度沿南偏东︒30方向行走了1小时,到达C 地,若现在乙从A 地沿直线行走到C 地,则行走的方向是 ; 18、若数列}{n a 满足为常数)c c a a n n (1=⋅+,*N n ∈,则称数列}{n a 为等积数列,已知数列}{n a 为等积数列,且2,111=⋅=+n n a a a ,有下列四种说法:①2)1(3nn a -+=;②该数列为周期数列;③该数列中任意两项的等比中项为2±;④ 记数列}{n a 的前n 项和为n V ,则2,22212≥=-+n V V n n 。
从2012年全国新课程高考试题看历史选择题的解答

从2012年全国新课程高考试题看历史选择题的解答1.(2012年)汉武帝设置十三州刺史以监察地方,并将豪强大族“田宅逾制”作为重要的监察内容,各地财产达300万钱的豪族被迁到长安附近集中居住。
这表明当时A.政权的政治与经济支柱是豪强大族B.政治权利与经济势力出现严重分离C.抑制豪强是缓解土地兼并的重要措施D.经济手段是巩固专制集权的主要方式该题A、B两个选项因与题干表述关联不大,容易被排除。
联系必修一内容可知,D项的表述不符合历史史实,汉武帝巩固专制集权的主要方式是在政治上削弱诸侯王势力和推行中(内)外朝制度,而非经济手段。
题干中有遏制“田宅逾制”的内容,故C项是正确的。
2.(2012年)许仙与白娘子自由相恋因法海和尚作梗终成悲剧,菩萨化身的济公游戏人间维持正义。
这些在宋代杭州流传的故事,反映出当时A.对僧人爱恨交加的社会心态B.民间思想借助戏剧广泛传播C.中国文化的地域性特色浓厚D.市民阶层的价值取向解题时一定要注意题干中“宋代”、“故事”、“当时”这些字眼。
根据这些关键词可以发现,题干中的“故事”与B项中的“戏剧”不一致,即出现了“这些故事..反映出当时民间思想借助戏剧..广泛传播”的逻辑错误;题干中只述说了流传于杭州一地的故事,C项却将之概括为当时整个中国文化的地域性特色浓厚,未免有以偏概全的嫌疑(纵然事实如此,但就本题而言,材料并不支持此种结论的得出),有违论从史出之有几分材料说几分话的原则。
A项与D项是现象与本质的关系,故应选D项。
3.(2012年)明后期松江人何良俊记述:“(正德)以前,百姓十一在官,十九在田……今去农而改业为工商者三倍于前矣。
昔日原无游手之人,今去农而游手趁食(谋生)者又十之二三也。
大抵以十分百姓言之,已六七去农。
”据此可知A.工商业的发展造成了农业的衰退B.工商业发展导致了社会结构的变动C.财富分配不均引起贫富分化加剧D.无业游民增加促成了工商业的发展材料的关键在“去农而改业”(放弃农业而从事其他行业),作者所感叹的是“去农”的人越来越多。
2012年全国高考新课程理综化学Ⅱ卷试题分析

第 ( )问 只 能 求 算 出 样 品 中 氯 的 物 质 的 量 1
( 一) Cl 一 ( H 一) O 一 ( HC1 )一 0 0 5 L× 0 4 o ・ .2 . 0 t l o
要求 写 出实 验 室 中常 用来 制备 氯 气 的化学 方 程 式. 还 有部 分考 生 由于种种 原 因导 致 失分 , 常见 的 有 以下 几
种情 况 : 应方 程式 中 HC 后 未 注 明“ ” ; 反 1 浓 字 审题 不 认 真 , 目明 确 要求 写 化学 方 程 式 , 题 但很 多 考 生 却 写 成离 子方程 式 的形 式 ; 没有 反应 条 件 以及 气 体 符 号 ; 化学 式 的书写不 够规 范.
L 一0 0 0to , 能进 一 步 求 出 F C 中 z 的值 ; . 1 l未 o e1
及 其化合 物 的基本 知识 , 是一 道 学 生 比较 熟悉 的常规 试题, 考查 考 生 运 用 基础 知识 和技 能 分 析 、 决 问题 解
象或 者计算 推导 气体 反应 物 的浓 度 、 据 图 象判 断 平 根
均反 应速率 的 大小等 . 本题 要 求 对化 学 不 同模 块 之 间
的能力 , 只要 细心 , 定会 答. 是题 目要 求根 据 题 目 肯 但
具 体信 息 , 合 原 有 基 础 知识 、 结 具体 进 行计 算 和实 验
设计 , 因此需 要 考 生具 有 一定 的综 合 能 力 . 题 典 型 本
错 误有 :
知识 的相互 转换 掌握 的 比较 好 , 能沉 迷 于 某一 模 块 不 的知 识 , 考生 综合 能力 的考查 比较 深入 . 对
2012年上半年教师资格统考《教育知识与能力》真题及答案

2012年上半年教师资格统考《教育知识与能力》真题及答案第一篇:2012年上半年教师资格统考《教育知识与能力》真题及答案2012年上半年《中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真题--解析一、单选题1,前苏联凯洛夫主编的,力图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系统研究教育问题,总结前苏联20世纪20-30年代教育正反两方面经验,并对我国有着广泛影响的教育专著是()。
答案A,《普通教育学》B,《大教学论》 C,《民主主义与教育》 D,《教育学》教育学的发展 2 分D 凯洛夫是前苏联著名教育家。
他主编的《教育学》力图以马克思主义为指考点分值正确答案文字解析导,系统研究教育问题,恿结了苏联20世纪20-30年代的教育经验,批判地吸收了教育史上进步教育家的思想,对我国产生过很大影响。
2,决定教育性质的根本因素是()。
答案A,生产力B,文化 C,政治经济制度 D,科学技术教育的属性 2 分A 政治经济制度是决定教育性质的直接因素而不是根本因素。
考点分值正确答案文字解析3,在教育研究中,通过考察事物发生和发展的过程,揭示其本质和发展规律的研究方法是()。
答案A,调查法B,访谈法 C,历史法 D,实验法教育学的研究对象及任务 2 分C 考察教育研究方法中历史法的概念。
考点分值正确答案文字解析4,学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脱离始于()。
答案A,原始社会B,奴隶社会 C,封建社会 D,资本主义社会教育与社会生产力的相互关系 2 分B 由于原始社会生产力水平很低,所以教育还没有从生产劳动和社会生活中考点分值正确答案文字解析分化出来成为独立的形态。
奴隶社会学校教育同生产劳动相脱离并且相对立。
5,我国2006年修订后颁布的《义务教育法)规定,义务教育实行国务院领导,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统筹规划实施,由()。
答案A,地市级人民政府为主管理的体制B,县级人民政府为主管理的体制C,乡级人民政府为主管理的体制 D,镇级人民政府为主管理的体制义务教育制度 2 分B 《义务教育法》第一章第七条规定,义务教育实行国务院领导,省、自治考点分值正确答案文字解析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统筹规划实施,县级人民政府为主管理体质。
2012年新课程全国文科综合试卷历史试题评析--傅战来

2012年新课程全国文科综合试卷历史试题评析与启示湖南省株洲二中傅战来2012年,湖南省与陕西、宁夏、黑龙江、吉林、辽宁、河南、山西、江西、新疆等省(区)共同使用全国新课程高考历史试卷。
该套试题是对2011年高考题优点的继承和发展,它巩固了新高考命题的基本范式,试题体现了“结构稳定、载体创新、关注热点、能力立意、突出难度”的特征,因此,研究2012年高考试题对于新课程的实施和新高考的复习,有着重大的指导意义。
一、试卷结构基本稳定2012年是湖南高考文科综合采用新课标试卷的第三年,今年的文综历史部分,给人的整体感觉与上一年非常接近,稳中有变,呈现不断创新和提高能力要求的趋势。
①试卷结构保持去年的传统。
试卷分为第1卷和第II卷,第1卷为必考题,题型是选择题,共12个,每题4分,共48分。
第II卷主观题,由必考题和选考题构成,必考题两个,分值37分。
选考题由四个选考模块构成,考生从其中任选一个模块,分值均为15分。
②从题型来看和去年基本一致,以材料为载体命题,试题模式稳定。
选择题设问没有反向设问,设问方式和类型稳定,非选择题40题设问稍有变化,由两问变成三问,试题设计上,材料由分散的段式材料变成一段完整单独的材料,考查更趋主题化。
41题的设计更加多元化,除了文字观点外还有图表信息。
选修题依然脱离教材本身,但命题模式不变。
二、历史试题主要特点该试卷充分体现了新课改的精神,凸显了能力立意,适应了考生的个性化选择,强调了高考的选拔功能。
试卷的优点主要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1、历史材料的全新运用,呈现材料载体创新。
课程观代替教材观,试题以新的内容载体考查学生学科素养和学习潜能,突出开放性和创新性。
试卷中所有的试题都采用新的内容载体材料设置情境,这就需要学生能准确解读材料,由此可见对考生分析史料和提取有效信息能力的考查力度;材料来源广泛,有原始文献、史学论著,同时也有学生熟知的神话故事;乃至使用学术前沿观点、社会热点相关内容命制试题,以寻求命题的突破与创新。
2012陕西新课程高考理综化学(概念理论)

特点( ):注重新增内容的考查, 特点(二):注重新增内容的考查,体现新 注重新增内容的考查 课标重要性。 课标重要性。 • 新课程高考理综化学试题注重新教材增 加内容的考查, 加内容的考查,体现了新教材与旧教材的 不同,体现了新课程的重要性。 不同,体现了新课程的重要性。如新增加 内容: 内容:溶解平衡和溶度积常数Ksp、化学平 衡常数、盖斯定律、通过键能计算焓变、 衡常数、盖斯定律、通过键能计算焓变、 • 核磁共振氢谱等都是新课程高考理综化学 命题的热点。 命题的热点。
特点( ):突出对学生多种形式信息的阅读、 特点(三):突出对学生多种形式信息的阅读、 突出对学生多种形式信息的阅读 归纳、筛选和加工能力考查。 归纳、筛选和加工能力考查。体现新课程理念
• 对学生多种形式信息的阅读、归纳、筛选和加工能力考 对学生多种形式信息的阅读、归纳、 查成为新课程高考命题的重要方向和重要题型。 查成为新课程高考命题的重要方向和重要题型。 • 《考试大纲》对接受、吸收、整合化学信息的能力具体 考试大纲》对接受、吸收、 要求: 要求: • (1)能够对中学化学基础知识融会贯通,有正确 )能够对中学化学基础知识融会贯通, 复述、再现、辨论的能力。 复述、再现、辨论的能力。 • (2)能够通过对实际事物、实验现象、实物、模 )能够通过对实际事物、实验现象、实物、 图形、图表的观察,以及对自然界、社会、生产、 型、图形、图表的观察,以及对自然界、社会、生产、 生活中的化学现象的观察,获取有关的感性知识和印象, 生活中的化学现象的观察,获取有关的感性知识和印象, 并进行初步加工、吸收、有序存储的能力。 并进行初步加工、吸收、有序存储的能力。 • (3)能够从试题提供的新信息中,准确地提取实 )能够从试题提供的新信息中, 质性内容,并经与已有知识块整合, 质性内容,并经与已有知识块整合,重组为新知识块的 能力。 能力。
2012下半年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真题及问题详解

2012下半年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真题注意事项:1.考试时间为120分钟,满分为150分。
2.请按规定在答题卡上填涂、作答。
在试卷上作答无效,不予评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1小题,每小题2分,共42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字母按要求涂黑。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在教育调查研究中,为获取相关资料而对一所学校或一个学生进行的专门调查属于()。
A.全面调查B.重点调查C.抽样调查D.个案调查2.苏联十月革命胜利后,专门从事流浪犯罪儿童教育,著有《教育诗》《论共产主义教育》的教育家是()。
A.克鲁普斯卡娅B.加里宁C.马卡连柯D.凯洛夫3.在外部条件大致相同的课堂教学中,每个学生学习的需要和动机不同,对教学的态度和行为也各式各样。
这反映了下列哪种因素对学生身心发展的影响?()A.遗传素质B.家庭背景C.社会环境D.个体主观能动性4.在教育目的价值取向问题上,主教育是为了使人增长智慧,发展才干,生活更加充实幸福的观点属于()。
A.个人本位论B.社会本位论C.知识本位论D.能力本位论5.当前我国九年制义务教育学制年限划分采用的是()。
A.“六三”制B.“五四”制C.九年一贯制D.多种形式并存6.在教材编写过程中,课程容前后反复出现,且后面容是对前面容的扩展和深化。
这种教材编排方式是()。
A.直线式B.螺旋式C.分科式D.综合式7.主课程容的组织以儿童活动为中心,提倡“做中学”的课程理论是()。
A.学科课程论B.活动课程论C.社会课程论D.要素课程论8.保加利亚学者罗扎诺夫在20世纪60年代创立的一种利用联想、情境、音乐等强化教学效果的方法是()。
A.纲要信号教学法B.探究发现教学法C.暗示教学法D.例教学法9.我国古代教育文献《学记》中要求“学不躐等”“不陵节而施”,提出“杂施而不,则坏乱而不修”。
这体现了教学应遵循()。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2新课程案例类试题大全(21道,带解析!)
1、[案例“老师,我能不用书中的原话吗?”
一位教师在教学《两条小溪的对话》时,老师让学生分角色表演。
有一位学生问:“老师,我能不用书中的原话吗?”老师和蔼地问:“为什么呢?”“因为书中的原话太长,我背不下来,如拿着书表演,又不太好。
”孩子说出了原因。
“你的意见很好,用自己的话来表演吧。
”老师高兴地抚摸了一下孩子的头。
果然,这个孩子表演得非常出色。
问题:请评价一下这位老师的做法。
[参考答案
师生平等关系的形成是课堂民主的具体体现,教师从过去的知识传授者、权威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帮助者和学习的伙伴。
教师没有了架子,尊重学生的意见,让学生真正感到平等和亲切,师生间实现零距离接触,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逐步形成
2、[案例“不是果敢,是残忍。
”
一个青年教师在进行公开课《伊犁草原漫记》教学时,课文第二段第三层写秋天猎人猎熊的果敢,但一名学生没有按要求归纳猎人果敢的特点,而是说猎人残忍,同时指出猎人的行为是违法行为。
原本课文中这一段是歌颂猎人的,学生却痛斥猎人的猎熊行为,这是教师所始料不及的。
可喜的是,这位教师并不因为学生当着听课教师的面提出不同的观点而气恼或逃避,而是因势利导,让学生充分讨论,发表自己意见。
最后全班学生从保护野生动物的角度出发,推翻了课文的观点。
问题:请对这位教师的行为进行分析。
[参考答案当学生的观点与课本、教师有不同之处时,教师不再像以前那样直接否定学生的答案,而是采取让学生进行讨论、比较或辨别,达到意见的统一,或者并不统一意见,留着悬念让学生课后进一步探讨。
这样的教学方式打破了惟课本是准、惟教参是准的传统教学观念,体现了真正意义上的教学行为的转变。
3、[案例“黄山为什么不在五岳之列?”
一位教师在教学《黄山小记》这一课时,学生对作者引用旅行家徐霞客的诗句“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产生了质疑:“为什么黄山不在五岳之列?”这位教师并不作正面解答,在学生争议未果的情况下,留下问题(家庭作业)让学生课后去探究,去查询有关资料,写出研究报告。
问题:这种家庭作业布置,体现了新课程的哪些理念?
[参考答案改变了传统布置家庭作业的方式,把问题留给了学生,能够促进学生探索性学习的形成。
4、[案例“老师,再给我们布置新的作业吧!”
一位一年级的教师上完《要下雨了》一课之后,设计了两项作业供学生选择完成:(1)请你回家后把今天和小白兔一起碰到的趣事讲给你最喜欢的人听。
(2)你还想知道下雨前其它动物的表现吗?回家叫爸爸妈妈告诉你。
第二天,学生就围住她汇报作业的情况。
到后来,孩子们说:“老师您再给我们布置新的作业吧!”
问题:请分析一下这种现象。
[参考答案我们按课改的理念和要求,重新认识作业的意义,并赋予作业新的意义和价值,充分体现作业的愉悦性、自主性、实践性和科学性。
5.. [案例“坐下”三例
同是学生被教师的课堂提问难住,甲、乙、丙三位老师的处理方式各不相同。
1、教师甲:(语气很重,冲着该生)整天上课开小差,结果怎样?这么简单的问题都不能回答,太笨了!坐下!
2、教师乙:(生气,但不表现出来)坐下。
谁来帮他?
3、教师丙:(微笑、和蔼地)别急,回忆一下,我们昨天学过的内容,当时你听得很认真。
想想,昨天××同学是怎样回答的?
学生:(思索片刻,说出了与问题答案相关的一句话。
)
教师丙:(很兴奋)对呀!看来,你是很棒的!
学生:(体面地坐下,并投入到后面的学习中)
问题:就三位老师不同做法,谈谈你的看法。
[参考答案:尊重、信任学生是新课改对教师的基本要求,当学生遇到困难时,教师就耐心点拨,鼓励学生积极思考,而不能冷言冷语,甚至讽刺挖苦。
第三种方式最好。
6、[案例有人认为在课堂中,师生保持“零距离接触”,学生回答教师的问题,做教师要求做的事,只要有这种共同活动就是师生互动。
问题:你认为这种说法对吗?为什么?
[参考答案显然,这种认识是肤浅的,这将使师生互动流于形式。
作为一种特殊的人际交往,师生互动旨在让学生积极主动地思维起来,不仅要让他们“在思维”,更要让他们“会思维”。
认知心理学指出,有问必答,有求必应,有时是积极思维的表现。
由此可见,师生互动并不仅仅是一种教学形式,其实质是教学原则和教学思想的体现。
因此,广义地讲,凡是能调动学生积极思维来完成认识上两个飞跃的各种教学活动和措施都可以看成是师生互动。
7、[案例一位小学数学教师教学“千克的初步认识”时,在用教具—天平来称粉笔时,忘了拆下天平物盘下的胶垫,出现了第一次称一支粉笔为100克,第二次称一支粉笔为10克。
而该老师把两次测量10倍之差向学生解释是天平这种测量工具的误差。
请你评价一下这位老师处理错误的方法。
问题:假如你是这位老师,你用什么方法来解决?
[参考答案:老师在课堂上出现错误是不可避免的,而是如何对待和处理的问题。
对待课堂上出现的错误,应该是善待错误而不是放纵错误,并通过教学机智把错误的事实转变为探究问题的情境,打破课前的预定目标,促使具有鲜活的个性的探究发现在课堂中创造生成。
如前面例举的那位老师,当发现这个“天平”称一支粉笔会相差10倍的错误问题时,假若以此来创设问题情境,把“怪球”踢给学生,则能迅速激起学生探究的欲望,让他们亲身经历寻找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学生就不仅会发现问题的拆下天平的胶垫,还能通过亲自观察、积极思考、动手操作等感知和体验,从而获得认识天平、使用天平的经验。
8、[案例一次公开课过后,我把课堂上用过的精美卡片作为奖励发给同学们,然后对他们课堂上踊跃的表现给予表扬。
从这以后,我渐渐发现我班注意力不集中的宋振铭同学在课堂上的听课状态有了明显的好转。
一个偶然的机会,他母亲说:“自从你给了他那个…特殊的奖励‟后,他对自己的要求严格了。
”
询问,我才知道,我奖励给同学们的卡片中仅有一张是最大的,在我按顺序发的时候,恰好这张被宋振铭得到了,他回家后对母亲说:“老师可能觉得我这节课表现最好,所以把最大的一张送给我”。
现在这张卡片还贴在他的床头,谁都不准碰。
他说那是“特殊的礼物”。
这位老师一次无意中的举动,却造成了一个“美丽的误会”。
问题:请你就此案例谈谈你的看法。
[参考答案一个肯定的目光,一句激励的话语,一次赞美的微笑,都会为孩子的生命注入无穷的动力,甚至为他的一生奠基。
一次美丽的“误会”,改变了孩子的学习态度,这份“特殊的礼物”在孩子的美好心灵里是一份至高的荣誉,这份荣誉也将一直激励着他,成为他前进的动力。
新课标中强调对学生的评价方式,这种新的评价倾注了更多的情感与人文色彩。
这样一种发自内心的评价更容易被学生接受。
9、[案例老师,让我们自己来
为了让班会开得更成功,我为我们班选了一篇课文改写了剧本。
第二天,把我的计划和大家说了说,全班同学都很高兴,这时我听到了一段小声议论:“老师怎么选这篇课文,又长又不好演。
”“你管呢,让你演什么你就演什么呗。
”“我可不想演。
”听到这儿,我的心一沉,原来是王渺。
下课,我把她叫到办公室请她谈自己对演课本剧的想法。
她说:“老师,我觉得您选的课文不好,而且您每次都是写好了剧本让我们演,您应该让我们自己来试一试。
”她的话让我突然意识到他们并不希望老师什么都是“包办代替”,他们长大了。
于是,我把导演的任务交给了王渺同学,她高兴地接受了任务,开始和同学商量演哪一课。
然后找我做参谋,帮我做道具。
课本剧表演得非常成功,我和孩子们一同品尝了成功的喜悦。
问题:这个案例给我们留下的思考是什么?请你结合新课程理念谈谈自己的看法。
[参考答案我们在教育教学中要适当的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创造、去实践。
而不应该用条条框框的模式去束缚学生的创造力,更不应该让孩子按教师的思维、想法去行事。
要让孩子自己去行动,作一个智能人,开发潜能,追求独特。
10、[案例某校几名同学以“我市文化市场的现状及其调控”为课题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
研究小组在确定了要访谈的报社主编以后,心里有一种说不出的兴奋。
课外活动时,课题小组的成员兴高采烈的去采访那位相当有成就的诗人主编。
可是,当同学们来到报社传达室,门卫却认为他们是“瞎捣乱”,拒之门外。
最后,同学们只好败兴而归,非常委屈的说:“白跑了一趟!门卫不让进,说…瞎捣乱‟。
”
问题:作为老师的你应该如何帮助学生去解决呢?并说明理由。
[参考答案面对学生们的“碰壁”,首先应该引导学生分析“碰壁”的原因,然后鼓励学生使学生增加信心;其次指导学生重新修改采访计划。
研究性学习活动,给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尝试和探索的机会,如果学生只是单纯的假设了研究成功的方案时,作为教师还要让学生看到成功中的坎坷,胜利中的曲折,理想和现实的
差距;在遭遇挫折时,还想方设法让他们去反思、去体味,才能让他们从失败中崛起,从挫折中起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