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HC(研究生)

合集下载

MHC研究进展

MHC研究进展

MHC研究进展摘要: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是由紧密连锁的高度多态基因座位组成的染色体上的一个遗传区域,其基因产物称MHC分子或MHC抗原,是一类细胞表面的转膜蛋白。

本文以MHC的分布和化学结构为起点,接着从MHC的功能以及它与基因治疗的关系对MHC的研究进展作了较为浅显的介绍。

关键词:MHC 分布化学结构功能基因治疗正文:早在20世纪40年代已经确定,小鼠近交系之间皮肤移植物的排斥由分布不同染色体上的多个基因决定,分别称为H-1、H-2、H-3……很快发现,定位在第17染色体上的H-2基因有两个特点,一是在排斥(组织是否相容)中起主要作用,二是本身又包含多个功能相近的基因座位,而形成一个复合体。

由此把小鼠的H-2称为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简称MHC。

1、MHC的分布、化学结构MHC按其化学结构和功能的不同又分为I类、II类和III类,III类分子不参与抗原提呈,一般很少研究。

MHC I类抗原是由一条α链和一条β链组成的二聚体。

α链有5个功能区:α1、α2、α3、跨膜区和胞质区,由MHC I类基因编码;β链不由MHC I类基因编码,游离于细胞膜外,通过非共价键与α链结合。

据MHC I类分子的氨基酸序列和X射线衍射晶体的三维空间结构分析,可将其分为多肽结合区、类免疫球蛋白区、穿膜区和胞质区。

多肽结合区由α1和α2功能区组成,是I类分子与外来抗原结合的部位,决定着其识别外来抗原以及被T细胞识别的特异性,是MHC最重要的区域。

MHC II类抗原集中分布在B淋巴细胞、抗原提呈细胞(APC)如巨噬细胞上,是一条α链和一条β链以非共价键组成的二聚体,两链均由位于MHC遗传区域的紧密连锁的基因编码。

与I类抗原不同的是:α链和β链的化学结构极为相似且都具有多态性。

α链和β链细胞外分别含有两个功能区:αl,α2和β1,β2,α1和β1相互作用形成多肽结合区。

2、MHC基因的主要功能1、组织排异作用MHC被发现就是因为在哺乳动物组织移植中的排异作用。

北大医学研究生课程-分子免疫学-MHCppt课件

北大医学研究生课程-分子免疫学-MHCppt课件

expression levels
北大医学研究生课程-分子免疫学-MHC
32
# PROTEINS
HLAA*24:02:01:02L
An allele encoding a protein with significantly reduced or 'Low' cell surface expression, where the mutation is found outside the coding region
26
12
三、MHC基因的多态性现象
相关概念
多态性:是指在一随机分配的群体中,染色体同 一基因座位(或多态性标记位点)有两种以上基 因型。
复等位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对应位置的 一对基因称为等位基因。在群体中占据某同源染 色体同一座位的两个以上的、决定同一性状的基 因
北大医学研究生课程-分子免疫学-MHC
北大医学研究生课程-分子免疫学-MHC
31
HLA的复等位基因的命名(续)
HLA-A*24:09N
A Null allele, an allele which is not expressed
HLA-A*30:14L
An allele encoding a protein with significantly reduced or 'Low' cell surface expression
HLA-A*32:11Q
have a significant effect on cell surface expression, but where this
has not been confirmed and its expression remains 'Questionable'

沙巴大学

沙巴大学

马来西亚沙巴大学(公立)UNIVERSITY MALAYSIA SABAH(一)学校简介马来西亚沙巴大学(公立)成立于1994年11月24日,国王殿下Yang Dipertuan Agong 遵照1971学院法案,宣布了沙巴大学的诞生。

沙巴大学的主校区位于美丽的马来西亚东海岸,马来西亚第二大洲——沙巴州的首府哥打京那巴鲁市的sepanggar 海湾,占地999英亩。

大学共设有12个学院、3 个研究所,7个研究中心,5个下属单位,共开设了涉及59个学科1800种课程,其中包括本科、硕士和博士的学位课程。

大学目前的在校生共有13000多名,截至到目前大学共招收了150余名中国留学生。

教职员工1000多名。

大学依山傍海,环境优美,拥有世界最美丽的大学的美誉。

大学同时拥有一流的软硬件设施供教学使用,大学拥有全马来西亚最美丽的图书馆,以及全马独一无二的大学博物馆和大学野外活动中心。

沙巴大学在纳闽岛建有分校,纳闽岛是世界最大的岛之一,是世界著名的免税岛,因此有许多国家的金融机构在岛上建立了专门机构,为了使学生充分利用这里难得的,有效的实习资源,沙巴大学在这个岛上设立了国际商业与金融学院和信息科学学院,该岛还是世界著名的潜水胜地,是潜水爱好者的天然乐园。

岛上拥有一个国际机场和一个港口。

马来西亚沙巴大学是中国教育部教育涉外监管网()公布的正规公立大学,已经按中国有关部门的要求,取得了中国驻马来西亚领馆对沙巴大学的认证文件及马来西亚驻中国大使馆对沙巴大学的证明文件。

该对华招生的项目已经在北京市教委备案,以上文件的原件请到沙巴大学中国招生办公室查看。

马来西亚沙巴大学于2003年7月首次对华招收本科生、硕士生及博士生,是目前唯一可以在中国招收本科生的马来西亚公立大学,该大学所有招收国际学生的专业,提供的授课语言为英文,教材资料及考试均使用英文版本。

沙巴大学在国际学术界的地位决定了沙巴大学的学位是被包括中国在内的全世界所承认的: 1……国际高等院校协会成员2……联邦大学协会(ACU)理事3……东南亚高等教育研究协会(ASAIHL)行政委员会成员4……亚太大学流动组织(UMAP)成员5……伊斯兰教大学联盟(FUIW)成员沙巴大学长期以来致力于学术卓越和创新,提供东南亚地区最全面和最先进的教学设施。

MHC.

MHC.

8章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及其编码分子Major Histocompatibility Complex, MHCMHC的发现同种异体皮肤移植排斥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或主要移植抗原MHC次要组织相容性抗原mHCMHC概述*主要功能:参与抗原递呈,制约细胞间的相互识别及诱导免疫应答.★HLA与H-2:人的MHC通常称为HLA,其字面含义为人类白细胞抗原(hunan leukocyte antigen),属基因产物.称小鼠MHC为H-2.★基因与基因产物(分子〕为避免混淆,称人体MHC为HLA基因或HLA基因复合体;称其产物为HLA分子或HLA抗原.不同动物的MHC名称人猴小鼠大鼠狗猪豚鼠家兔鸡HLA RhHLA H-2RT DLA SLA GPLA RLA B locu第1节MHC的基因组成及定位一.人类HLA复合体二. 小鼠的MHC: H-2复合体----小鼠-研究HLA的重要工具•近交系小鼠(inbred mice)•同类系小鼠(congenic mice)•重组体小鼠(recombinant mice)经典的I类基因人类HLAⅠ类:B、C、A三个座位小鼠的H-2I类:K、D、L三个座位经典的II类基因HLAⅡ类:DP、DQ、DR三个亚区小鼠的H-2II类:I区基因.第2节MHC的遗传特点(一)高度多态性、构成因素及其遗传特点多态性是一个群体的概念, 即不同个体在同一基因座位上基因的差别. HLA的高度多态性是由其多基因性和遗传学基础所决定的◆HLA基因型(genotype):基因◆HLA表型(phenotype):◆单倍体型(haplotype):1. 复等位基因在.至2002年,整个HLA的复等位基因数已达1496个,2005年1904个,2007年2581个, 2008年2991个。

2. 共显性(codominance)表达一对等位基因同为显性表达称为共显性.HLA复合体中每一对等位基因均为共显性.共显性大大增加了HLA表型的多样性.3、单元型遗传MHC单元型(单倍体)作为一个完整的遗传单位由亲代传给子代.而不会发生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互换.在同胞之间的单元型遗传可出现三种可能性:两个单元型完全相同的机率为25%;两个单倍体型完全不同的机率亦为25%;有一个单倍体型完全相同的机率为50%.4、连锁不平衡HLA各基因并非完全随机组成单倍体型.某些基因比其它基因更多或更少地连锁在一起,这就是连锁不平衡(linkage disequilibrium)(二)MHC多态性的意义1.MHC高度多态性赋於物种极大的应变能力2.MHC是每一个体的终身遗传标志3. 增加了移植配型的难度.第3节MHC 分子的结构、分布与功能(一)MHC分子的分布1. MHC I类分子的分布以淋巴细胞表面I类分子的密度最大*I类分子还可以可溶形式存在于血清、初乳及尿液中。

mhc基因的分类

mhc基因的分类

mhc基因的分类MHC基因的分类MHC(Major Histocompatibility Complex)是一类高度多态性的基因群,存在于人类和其他哺乳动物的染色体上。

MHC基因与免疫系统密切相关,它们编码着一类受体分子,这些受体分子能够将抗原呈递给免疫细胞,从而引导和调控免疫反应。

MHC基因的分类主要包括MHC-I类和MHC-II类。

MHC-I类分子主要存在于几乎所有的核细胞表面,并且在外源性抗原呈递和免疫监视中起着重要作用。

MHC-I类分子由三个基因编码:HLA-A、HLA-B和HLA-C。

这些基因的多态性使得不同个体之间的MHC-I类分子表达存在差异,从而导致个体之间的免疫应答差异。

MHC-I类分子主要与CD8+T细胞相互作用,通过呈递抗原片段来激活CD8+T细胞,从而引发细胞免疫反应。

此外,MHC-I类分子还参与调节NK细胞的活化和抑制。

MHC-II类分子主要存在于抗原呈递细胞表面,如树突状细胞、B细胞和巨噬细胞等。

MHC-II类分子由三个基因编码:HLA-DP、HLA-DQ和HLA-DR。

同样,这些基因的多态性使得个体之间的MHC-II类分子表达存在差异。

MHC-II类分子主要与CD4+T细胞相互作用,通过呈递抗原片段来激活CD4+T细胞,从而引发细胞免疫反应。

MHC-II类分子在适应性免疫应答中发挥着重要的调节作用,它们能够识别并呈递外源性抗原,从而激活T细胞的免疫应答。

除了MHC-I类和MHC-II类,还存在着MHC-III类基因,它们编码着一些免疫相关的分子,如补体因子和炎症介质等。

MHC-III类基因的多态性和表达水平与一些免疫相关疾病的发生和发展密切相关,如类风湿关节炎和系统性红斑狼疮等。

总结起来,MHC基因的分类包括MHC-I类、MHC-II类和MHC-III类。

它们在免疫系统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调控着免疫应答的强度和方向。

MHC基因的多态性使得个体之间对抗原的识别和应答存在差异,这也是个体之间免疫应答差异的重要原因之一。

医学免疫学教学大纲_研究生

医学免疫学教学大纲_研究生

医学免疫学教学大纲_研究生免疫学教学大纲主要内容及要求:掌握部分以黑体打印。

第1章免疫器官和组织一、中枢免疫器官(一)胸腺的组织结构、细胞组成、微环境、功能;胸腺外的T 细胞发育(二)骨髓的组织结构、微环境、功能;骨髓外的B细胞发育场所二、外周免疫器官(一)淋巴结的体内分布、结构、功能(二)脾的结构、功能(三)黏膜免疫系统的概念、组成、功能特点(四)三级林把组织(五)淋巴细胞再循环第2章免疫球蛋白一、免疫球蛋白的基本结构、立体结构、其他成分、水解片段及其结构与功能的关系二、抗体的异质性(免疫球蛋白的独特型)三、免疫球蛋白的生物合成与表达四、免疫球蛋白的生物学功能五、免疫球蛋白基因超家族六、人工制备抗体:多克隆抗体、单克隆抗体和基因工程抗体(概念及其优缺点)第3章补体系统一、补体系统概述:组成、命名、理化性质、代谢二、补体的激活:三条激活途径的异同及其共同末端效应三、补体活化的调控四、补体受体五、补体的生物学功能及意义六、补体系统与疾病第4章细胞因子一、细胞因子的概述:分类、共同特点、表达与功能调节二、细胞因子受体三、细胞因子的生物学作用四、细胞因子与某些病理过程的关系五、细胞因子各论(掌握一些重要细胞因子的来源、生物学效应及其应用)六、细胞因子与临床第5章白细胞分化抗原一、白细胞分化抗原的概念二、参与抗原摄取与提呈的CD分子(CD1的生物学作用)三、参与淋巴细胞识别抗原与活化的主要CD分子(一)参与T细胞识别抗原与活化的主要CD分子(二)参与B细胞识别抗原与活化的主要CD分子四、参与免疫效应的CD分子五、CD分子与临床第6章粘附分子一、粘附分子的概念及分类二、各类粘附分子的特性三、粘附分子的生物学作用(一)黏附分子的免疫学作用(二)黏附分子的其他生物学作用四、粘附分子与临床第7章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及其编码分子一、概述:基本概念、小鼠MHC二、人类MHC(一)HLA复合体定位及结构(二)HLA复合体等位基因及编码产物的分类与命名(三)HLA复合体的遗传特征及其意义(多基因性;高度多态性;单元型遗传;连锁不平衡)三、HLA抗原系统(一)HLA抗原的分子结构(二)抗原肽-MHC分子复合物(三)HLA抗原的表达(即组织分布)及其调控四、MHC的功能(参与抗原加工和提呈、MHC分子的其他生物学作用)五、HLA与医学的关系第8章造血干细胞一、造血干细胞的概述二、造血干细胞的分化【淋巴样干细胞及其分化(详见第9章)】三、造血干细胞移植与基因治疗第9章淋巴细胞一、T淋巴细胞(一)T细胞的个体发育(T细胞发育的阳性选择和阴性选择及其生物学意义)(二)T细胞表面标志(参见第5章第2节)(三)T细胞亚群及功能二、B淋巴细胞(一)B细胞的个体发育(抗原非依赖期的阴性选择;抗原依赖期)(二)B细胞表面标志(参见第5章第2节)(三)B细胞亚群及功能三、大颗粒淋巴细胞的一般特征、主要生物学功能附:LAK细胞、肿瘤浸润淋巴细胞的概念第10章抗原提呈细胞及其他免疫细胞一、抗原提呈细胞(一)树突状细胞,即DC的来源、分化、发育、迁移、分布、分类及生物学功能(二)单核-吞噬细胞系统:巨噬细胞的表面标志、激活及生物学作用(三)B细胞的抗原提呈功能(特点)(四)兼职抗原提呈细胞:内皮细胞;成纤维细胞;活化的T细胞等二、其它免疫相关细胞第11章抗原与抗原提呈一、抗原概述(一)抗原的性质:异物性、一定的理化性状、完整性(二)抗原的特异性:抗原表位——抗原特异性的分子基础、抗原-抗体反应的特异性、交叉反应(三)抗原的种类(四)诱导免疫细胞增殖的其他成分:免疫佐剂、丝裂原、超抗原二、抗原提呈(一)溶酶体提呈途径(MHC Ⅱ类分子途径)(二)胞质溶胶提呈途径(MHCⅠ类分子途径)(三)交叉提呈途径(四)非经典MHC分子(CD1)提呈途径第12章免疫应答的分子机制一、免疫应答概述(一)免疫应答的概念及类型(二)免疫应答的一般规律二、T细胞介导的免疫应答(一)T细胞特异性识别抗原(二)T细胞活化的信号要求(三)T细胞活化的胞内分子机制(四)T细胞增殖、分化(五)T细胞介导的效应1、CTL介导的细胞毒效应2、CD4+Th1介导的细胞免疫效应三、B细胞介导的免疫应答(一)B细胞特异性识别抗原1、B细胞识别TI抗原2、B细胞识别TD抗原(二)B细胞活化、增殖和分化(三)体液免疫应答的一般规律(四)体液免疫应答的效应四、其他免疫细胞的效应机制第13章特异性免疫应答的特点及其机制一、免疫应答的特异性(一)BCR、TCR多样性及其分子基础(二)BCR、TCR基因重排(三)BCR、TCR多样性的机制二、免疫应答的记忆性三、免疫耐受性(一)免疫耐受的概念及特性(二)诱导免疫耐受的条件(三)免疫耐受形成的机制:中枢免疫耐受、外周耐受(四)免疫耐受的维持和终止(五)人工诱导免疫耐受与临床第14章细胞凋亡与免疫一、细胞凋亡概述(一)细胞凋亡的形态学特征(二)细胞凋亡的生化改变(三)细胞凋亡的诱导剂和抑制剂(四)免疫相关的凋亡信号转导二、细胞凋亡与免疫生理(一)免疫细胞的中枢发育与凋亡(二)淋巴细胞的致凋亡效应三、细胞凋亡与免疫病理第15章天然免疫一、参与天然免疫的组分及其效应机制(一)屏障结构(二)参与天然免疫的效应分子(三)参与天然免疫的效应细胞二、天然免疫的识别机制(一)病原相关分子模式病原微生物表面存在一些人体宿主所没有的,但可为许多相关微生物所共享,结构恒定且进化保守的分子结构,称为病原体相关分子模式(pathogen-associated molecular patterns, PAMP),固有免疫识别的PAMP,往往是病原体赖以生存,因而变化较少的主要部分,如病毒的双链RNA和细菌的脂多糖,对此,病原体很难产生突变而逃脱固有免疫的作用。

国家研究生考试-免疫学问答题目

国家研究生考试-免疫学问答题目

问答题1、何为基因工程抗体?目前国内外在基因工程抗体研究中有哪些主要进展?基因工程抗体:借助DNA重组和蛋白质工程技术,在基因水平对免疫球蛋白分子进行切割、拼接、修饰和重新组装的一种新型抗体。

所制备的抗体去除或减少了可引起副作用的无关结构,但保留天然抗体的特异性和主要生物学活性,并可赋予抗体分子以新的生物学活性。

主要进展:2、什么是MHC多态性?简述MHC多态性与抗原递呈的关系。

MHC 多态性指的是一个群体概念,即群体中不同个体在等位基因拥有状态上存在的差别。

抗原提呈的关系:MHCII 与CD4,MHCI与CD8,呈递抗原体液免疫:抗原出现—>特定BCR摄取抗原—>B细胞表面MHCII提呈抗原片段给T细胞TCR—>T细胞转化为Th细胞提供B细胞活化第二信号—>B细胞活化转为浆细胞—>分泌抗体—>抗体发生作用。

细胞免疫:抗原出现—>DC树突状细胞摄取抗原,并且通过MHC提呈给T细胞的TCR—>DC与T细胞第二信号作用—>T细胞形成杀伤性T细胞,或者分化为Th细胞3、补体活化的途径体激活途径有三:1. 经典途径──抗原抗体复合物启动的,由C1—C9参与的一系列的酶促反应,其结果是靶细胞因细胞膜受攻击复合物作用而被裂解。

2. 替代途径,又称旁路途径。

3.MBL激活途径4、 Th细胞活化的双信号Th细胞的活化需要双信号的刺激,第一信号来自抗原,提供方式是APC表面的抗原肽-MHC 复合物与受体的相互作用和结合,该信号确保免疫应答的特异性;第二个信号是微生物产物或非特异性免疫针对微生物的应答成分,该信号确保免疫应答在需要的条件下才能得以发生。

当只有第一信号时,T细胞处于无应答状态。

5、内源性抗原的提呈(MHC-I类分子途径)内源性抗原被蛋白酶体降解为小分子抗原肽后,与TAP结合并转运至内质网,由MHC-I类分子结合,形成抗原肽/ MHC-I类分子复合物,再经高尔基体转运至细胞膜,供CD8+T细胞识别的过程。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61)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61)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61)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一、培养目的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专业主要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分子遗传学等方面的高层次专门人才,具体要求:1.坚持党的基本路线,拥护改革开放,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品德良好。

2.具有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熟悉本专业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掌握一门外语,能及时追踪学科前沿,具有独立从事本专业科研和教学工作的能力。

3.具有创新能力和开拓精神二、研究方向1.分子生物学2.生物化学3.分子遗传学4.人类基因组学三、学习年限与学分学习年限为2-3年,总学分36-38学分四、课程设置(一)学位课程(本专业各方向硕士生公共必修课,计18分)(二)指定选修课程(三)任意选修课程(可选修生命科学学院其他硕士学位点相关课程)五、教学实践各研究方向的硕士生必须进行教学实践,为本科生讲授部分章节或指导实验课时间不少于四周,安排在第3、4学期进行。

实践合格者计2分。

六、调查研究结合导师的研究方向,确定学位论文的选题。

围绕学位论文选题内容开展调查研究,收集资料,或参加有关学术会议等。

调查研究之前,应拟定调研计划。

调研结束后,须撰写调研报告交导师评定成绩。

七、科学研究及学位论文要求1.本专业硕士生在校期间应至少完成1篇课程论文,1篇学年论文。

其中一篇论文在省级或省级以上刊物公开发表。

2.本专业硕士生至迟应在第三学期初定学位论文题目,通过学位论文开题报告,并定出学位论文工作计划。

3.本专业硕土生学位论文选题及学术水平的要求为:4.本专业研究生学位论文的选题应结合本专业的特点和国民经济的需要,既反映本学科研究进展和前沿,又有较大的实践意义。

在研究方法上应采用国内外先进方法和手段,在研究对象上要有新内容、新见解,强调创新性。

论文写作要求规范,应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应达到国内一级刊物上发表的水平。

八、培养方式与方法导师指导与专业指导组集体培养相结合,系统的理论学习与科学研究相结合,课堂讲授与自学讨论相结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多态性的概念 多态性(polymorphism)指在一随机婚 配群体中,染色体上一个基因座位(locus) 上存在多个等位基因(allele)。 等位基因:位于同源染色体上对应位置的一对 基因。 对某一个基因座位,一个个体最多只能有两个 等位基因,分别出现在来自父母方的同源染色 体上。 因而MHC的多态性是一个群体概念,指群体中 不同个体在等位基因拥有状态上存在差别。多 态性指群体中各座位等位基因的变化
(2)HLA-G基因: 其产物主要分布于母胎界面胎儿绒毛外滋养层 细胞,可与NK细胞抑制性受体结合,发挥抑 制效应。
4、炎症相关基因 均位于HLA Ⅲ类基因区靠Ⅰ类基因区一侧。 (1) 肿瘤坏死因子基因家族: 包括TNF (TNF-)、LTA(LT/TNF)和 LTB(LT)三个座位。其产物参与炎症、抗病 毒和抗肿瘤免疫应答。

(二)MHC-Ⅰ类分子在细胞表面表达 MHCⅠ类分子几乎在所有有核细胞表面都表 达,包括血小板和网织红细胞。 虽然许多细胞都表达Ⅰ类分子,但不同细胞所 表达的Ⅰ类分子水平不同,其中以淋巴细胞、 白细胞表达最高,而成纤维细胞、肌细胞、肝 细胞、神经元表达很少,因而这些细胞在同种 移植时较少诱发排斥反应。 另外,有些细胞不表达Ⅰ类分子 ,如脑细胞、 分化在某一阶段的精细胞、胎盘细胞。
二、人类MHC(HLA复合体) HLA复合体位于人第6号染色体短臂6p21.31,长 约4000kb,已鉴定出224个基因座,其中128个为 功能性基因,96个为假基因。 HLA基因的分类方法: 1、分成经典的HLA-Ⅰ、HLA-Ⅱ和HLA-Ⅲ类基因。 2、按其产物的功能可分为三群,即经典HLA基因 (Ⅰ类和Ⅱ类)、免疫功能相关基因和免疫无关 基因。

HLA-Ⅱ类分子的功能区 1、肽结合区 由1和1功能区组成,为可变 区域,此两区均是多态性或同种 异型所在部位,共同构成肽结合 槽,是抗原肽结合部位。 2、免疫球蛋白样区 由2和2功能区组成,此两区氨基酸序列变化很 少,为非多态性。均属IgSF C1型结构域。此区是与 CD4分子结合的部位。
第一节 MHC基因的结构
一、小鼠MHC(H-2复合体) 小鼠MHC——H-2复合体(第17号染色体)基 因群由4个遗传区域组成,即K、Ⅰ、S和D区。 按H-2基因群编码抗原结构和功能的不同,可 将H-2复合体分为三类基因: (1)Ⅰ类基因,位于K区和D区,包括K、D和L 基因座; (2)Ⅱ类基因(Ir基因),位于Ⅰ区,编码Ia抗 原。Ia抗原主要存在于B细胞、巨噬细胞、DC 以及活化的T细胞上,而在其它组织细胞上均 未能发现Ia抗原的存在; (3)Ⅲ类基因,指S区的基因。
(三)免疫无关基因 HLA复合体中还有一些免疫无关基因,如位于 Ⅲ类基因区、参与类固醇合成的21羟化酶基因 (CYP21),以及一批无产物表达的假基因。
第二节 HLA分子结构
一、HLA-Ⅰ类分子结构
HLA-Ⅰ类分子均由一条重链( 链) 和 一条轻链(2m)以非共价键连接而 成。 链的N端在细胞外,C端插入胞内, 2m游离在胞外。 链由HLA Ⅰ类基因编码,2m由非HLA基因编 码(15号染色体)。 2m 氨基酸序列高度保守,不呈同种异型性。 2m以非共价键与1、2和 3功能区相互作用, 对维持HLA Ⅰ类分子天然构型的稳定性及其分 子表达具有重要意义。 HLAⅠ类分子几乎在所有有核细胞表面都表达, 包括血小板和网织红细胞。
(二)免疫功能相关基因 1、补体成分编码基因 属于Ⅲ类基因,由编码C4B、C4A、Bf和 C2等4种补体成分的基因座位组成。
M II C
2、抗原加工提呈相关基因 (1)低分子量多肽 (low molecular-weight polypeptide, LMP)基因:包括LMP2和LMP7 两个基因座位。均位于Ⅱ类基因区,其产物为 存在于胞质溶胶中的蛋白酶体(proteosome) 相关成分,参与对内源性抗原的酶解。

HLA表型、基因型与单元型是有区别的 表型(phenotype):某一个体的HLA抗原特异 性型别。即表型是HLA基因所表达的抗原产物。 基因型(genotype): HLA基因在体细胞两条 染色体上的组合。 单元型(haplotype): HLA基因在同一条染色 体上的组合。
三、高度多态性
TAP1 TAP2
3、非经典HLAⅠ类基因 非经典HLAⅠ类基因又称HLAⅠb基因,即b 型Ⅰ类基因,包括HLA-E、HLA-F、HLA-G等。 (1)HLA-E基因: 其产物可提呈自身抗原肽(经典HLAⅠ类分子 和HLA-G分子先导肽)给NK细胞的凝集素型 抑制性受体CD94/NKG2 ,调节NK细胞等杀伤 细胞的活性。
(2)转录调节基因或类转录因子基因家族: 包括类 -B( BL)基因,可参与调节DNA结 合蛋白NF-B的活性。 (3)MHCⅠ类相关基因(MⅠC)家族: 包括MⅠCA和MⅠCB基因,主要表达于肠粘膜上 皮细胞,是NK细胞和CD8+T细胞表面激活性受 体NKG2D的配体,参与细胞毒作用。 (4)热休克蛋白基因家族: 如HSP70基因,其产物参与炎症和应激反应,并 作为分子伴侣在内源性抗原的加工提呈中发挥作 用。
(一)经典HLA基因 所谓经典HLA基因,乃指其编码产物直接参与抗 原提呈并决定个体组织相容性。 1、经典HLA-Ⅰ类基因 又称HLA Ⅰa 基因,指HLA-A、HLA-B、HLAC基因座位。编码Ⅰ类分子的重链。 其产物的组 织分布极为广泛,且具有高度的多态性。 2、经典HLA-Ⅱ类基因 指HLA-DP、DQ、DR基因亚区。它们编码的产 物均为双肽链(、)分子。 Ⅱ类分子在个体 水平具有极为丰富的多样性。某些HLAⅡ类基因 可有2个或2个以上的 链功能基因,但一般只有 一个 链功能基因。

HLA-Ⅰ类分子的功能区 1、肽结合区 由1和 2功能区组成,为可变 区域,也是HLAⅠ类分子的 多态性或同种异型的分子基础。 1和2构成肽结合槽 (peptide-binding cleft),是结合抗原肽的部位。 2、免疫球蛋白样区 由3和2m组成。 3和2m均属IgSF C1型结 构域。 3功能区是和CD8分子结合的部位。
3、跨膜区 含有25个aa,形成螺旋状穿过细胞膜。 4、胞内区 含有10~15个aa,可参与跨膜信号传递。
第三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MHC分子表达
一、MHC-Ⅰ类分子的表达
(一)MHC-Ⅰ类分子装配和运输 在内质网合成的链先与钙连接蛋白 (calnexin)结合,再与2m 组装成三聚体, 以防止未结合多肽的“空载”MHCⅠ类分子 链在胞内转移或被降解。 与Ⅰ类分子结合的多肽来自胞浆或核蛋白,如 自身蛋白、病毒蛋白。它们在胞浆中经蛋白水 解酶(如LMP)裂解为多肽前体,后者可能与 HSP结合后运输给TAP,最后进入内质网腔。
(4)HLA-DO基因: 位于Ⅱ类基因区,包括DOA和DOB两个座位, 分别编码DO分子的链和链。DO分子能与 DM分子稳定结合,以DM/DO复合物形式存在, 参与对DM功能的负向调节。 (5)TAP相关蛋白基因: 位于Ⅱ类基因区,其产物为TAP相关蛋白 (TAP-associated protein,又称tapasin )。 该蛋白参与内源性抗原的加工提呈,主要对Ⅰ 类分子在内质网中的装配起关键作用。
M II C
(二)MHCⅡ类分子在细胞表面的表达
MHCⅡ类分子主要表达于APC (如树突状细 胞、B细胞、单核-巨噬细胞)、活化T细胞、 胸腺上皮细胞等。 静止状态的单核细胞和巨噬细胞表达Ⅱ类分子 甚少,但是活化时表达显著增强。 大多数动物的活化T细胞也表达Ⅱ类分子(小 鼠例外)。

第四节 HLA复合体遗传特征
(2)抗原加工相关转运体(transporter associated with antigen peptide,TAP) 基 因:包括TAP1和TAP2两个基因座位,均位于Ⅱ 类基因区,其产物参与内源性抗原肽向内质网腔 的转运。
(3)HLA-DM基因:包括DMA和DMB座位, 位于Ⅱ类基因区,其产物参与APC对外源性抗 原的加工提呈,帮助溶酶体中的抗原肽进入 MHCⅡ类分子抗原肽结合槽。

HLA基因及其产物具备某些不同于其他真核基 因系统的特点,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多基因性(polygeny)
是指HLA复合体含多个不同HLA Ⅰ和Ⅱ类基 因,其编码产物具有相同或相似的结构和功能。
二、单元型遗传
HLA复合体是紧密连锁的,这些连锁在一条染色 体上的等位基因很少发生同源染色体间的交换, 从而构成一个单元型(haplotype)。 在遗传过程中,HLA单元型作为一个完整的遗传 单位由亲代传给子代。父母双方均各有2条HLA 染色体,即二倍体(diploid)。
第八章 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及 其编码的分子
1、组织相容性(histocompatibility):指不同 个体间进行组织或器官移植时,受者与供者之 间相互接受的程度。 2、组织相容性抗原(histocompatibility antigen)或移植抗原:代表个体特异性的同 种异型抗原。存在于细胞表面,可引起排斥反 应。 3、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系统(major histocompatibility antigen system,MHS): 凡能引起强而快速排斥反应的抗原系统。
在内质网腔,多肽替代calnexin与Ⅰ类分子结 合,构成链-2m-多肽三聚体,然后从内质网 中释放出来,穿过高尔基复合体运送到细胞表 面。 细胞表面的Ⅰ类分子,多数是结合了多肽的较 稳定的三聚体,也有空载的不稳定的Ⅰ类分子, 后者易丢失2m 而成极易被降解的单体链。 空载的Ⅰ类分子也可从细胞外介质中结合多肽 形成三聚体。

二、MHC-Ⅱ类分子的表达
(一)MHC-Ⅱ类分子装配和运输 Ⅱ类分子的 链和 链在内质网上合成后装配成异二 聚体。由于二聚体的不稳定性,需与一辅助分子Ii 链结合,以( Ii)3异九聚体的形式存在,其肽结合 槽被CLIP (class II associated invariant chain peptide,II类分子相关的恒定链多肽) 封闭。 Ii 链的功能: 有助于Ⅱ类分子组装、折叠和转移,阻止早期合成的 MHC Ⅱ类分子与多肽结合,并有利于Ⅱ类分子在细胞 内的正确移位和稳定新合成的MHCⅡ类分子的结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