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考语文句式变换解题方法和技巧及习题训练及答案
【精品】部编中考语文句式变换解题方法和技巧及习题训练含解析

一、中考语文专项练习:句式变换1.请参照画线部分,再补写两个句子。
要求:能从不同角度揭示“梦想”的内涵,表达具体形象。
梦想的天空有灿烂的云霞,引领着无数的追梦人为之奔跑,如夸父逐日般执着。
追逐中会有迷惘,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追逐中会有疲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追逐中会有意气风发,这时给梦一艘航船,________,驶向彼岸。
【答案】这时给梦一把梯子;在薄雾中攀登高处;辨明方向;这时给梦一杯香茗;在思索中调整心态;昂扬斗志;在角逐中乘风破浪【解析】【分析】仔细观察题干,明确所写内容和梦想有关,还要采用暗喻的修辞手法,选择合适的喻体,并写出这一喻体对我们实现梦想的帮助。
故答案为:这时给梦一把梯子;在薄雾中攀登高处;辨明方向;这时给梦一杯香茗;在思索中调整心态;昂扬斗志;在角逐中乘风破浪【点评】本题是对句子仿写的考查。
做此题时,要注意仿写的句式必须和例句相同。
即结构,修辞格要相同,内容相近,语言相合,字数相当,要注意识别例句所用的修辞手法或句子间的关系,然后直接套用。
2.阅读下面两篇文章,回答问题。
人间第一爱季羡林大千世界,爱有多端,但是最纯真、最无私、最无要求回报之心、几乎近于本能的爱,就是母爱。
古今中外谈到母亲的文章,不胜枚举。
我为什么只信“古今”而不讲“中外”呢?因为在这一方面,中外是不相同的。
谈到母亲,或回忆母亲的文章虽然很多,可是我在汗牛充栋的中国的古今典籍中,从来还没有见到哪一个文人学士把这方面的文章搜集在一起供人们阅读的。
我们不得不承认这是一件极大的憾事。
在年离德劭①为众人尊敬的钟敬文先生的启迪下,邓九平和他的友人们,付出很大的劳动和很多的时间,广闻博采,搜集现当代数百位作家、学者、艺术家回忆母亲的文章,这种异想天开有如张骞凿空之盛举,完全(mí)补了上面提到的憾事。
他们给学术界立了一大功,将会受到中国学术界以及一般人民的欢迎,这是毫无问题的。
新中考语文句式变换解题方法和技巧及习题训练及答案

一、中考语文专项练习:句式变换1.语言表达我喜欢仰望湛蓝广袤的蓝天,因为它使我的心沉静;我喜欢丈量巍峨高大的崇山,因为它使我的心谦逊;________,________。
【答案】我喜欢纵观广阔无垠的大海;因为它使我的心胸宽广【解析】【分析】从仿写句的类型看,大致可分为三种:以内容格式为主的仿写、从句式词性角度去仿写、以修辞为主的仿写。
本题属于内容格式为主的仿写,应注意仿写句要注意内容上的连惯性与延伸空间的关系。
本题可仿照“我喜欢……,因为它使我的心……”来写,示例:我喜欢观赏无垠的大海,因为它使我的心宽广。
故答案为:示例:我喜欢观赏无垠的大海,因为它使我的心宽广。
【点评】本道题考查学生的语句仿写能力,要注意修辞和句式。
一般说来,做仿写题的方法是,根据提供的语言材料,从形式(结构、修辞、句式、字数)和内容两大方面入手进行仿写。
2.阅读下面的选段,回答后面的问题。
你们杀死一个李公朴,会有千百万个李公朴站起来!你们将失去千百万的人民!A你们看着我们人少,没有力量?告诉你们,我们的力量大得很,强得很!看今天来的这些人,都是我们的人,都是我们的力量!此外还有广大的市民!我们有这个信心:人民的力量是要胜利的,真理是永远存在的。
历史上没有一个反人民的势力不被人民毁灭的!B希特勒,墨索里尼,不都在人民面前倒下去了吗?翻开历史看看,你们还站得住几天!你们完了,快完了!我们的光明就要出现了。
你们看,光明就在我们眼前,而现在正是黎明之前那个最黑暗的时候。
我们有力量打破这个黑暗,争到光明!我们的光明,就是反动派的末日!(热烈的鼓掌)(1)文中“你们”指的是________,“我们”指的是________。
(2)“会有千百万个李公朴站起来!”的含义是什么?(3)画横线的句子属于什么问句?在文中有何作用?(4)“希特勒,墨索里尼,不都在人民面前倒下去了吗?”将此句改为陈述句,并说明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
【答案】(1)国民党反动派及帮凶;演讲者和广大人民(2)说明一个爱国人士被杀害,会有更多的人站起来斗争,表达对反动派杀害爱国人士的蔑视。
人教版中考语文句式变换解题方法和技巧及习题训练含答案

一、中考语文专项练习:句式变换1.把下面的三个短句变换成一个长句。
(可以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①蒸发岩只有在海洋干涸的条件下才能形成是一个科学事实。
②海洋地质学家根据这一科学事实认为,地中海曾经干涸过。
③海洋地质学家还认为,地中海可能一度是沙漠。
【答案】海洋地质学家根据蒸发岩只有在海洋干涸的条件下才能形成这一科学事实认为,地中海曾经干涸过,还可能一度是沙漠。
【解析】【分析】将短句变长,主要将若干个短句的主语、谓语、宾语紧缩为长句的主语、谓语、宾语,将其余内容有序地变成附加成分。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小题只见这些挺拔伟岸的黄山松,巍然sǒng立在我们面前。
虽然雨雾濛濛,但是它们那厚实粗壮的腰身,亭亭如盖的树冠,在雾气中却更显示出巍俄浑厚之美,如同缥缈仙境中的神树一般。
而傍着一颗巨石,树冠如云,树身如柱,喷薄而出的,就是黄山标志的迎客松了。
在这种海拔之上,能有这么壮观的腰身和树冠,简直堪称一绝。
(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给画线的字注音。
sǒng立________ 缥缈________ 喷薄________(2)文中有错别字的一个词是“________”,这个词的正确写法是“________”。
(3)“盖”有以下几种义项,请为“亭亭如盖”中“盖”选择恰当的一项()A.遮掩、蒙上的其,其密B.动物的甲壳C.伞;车篷D.器物上有遮蔽和封闭作用的东西(4)将画线句子改成双重否定句,不得改变原意。
【答案】(1)耸;miǎo;bó(2)巍俄;巍峨(3)C(4)在这种海拔之上,能有这么壮观的腰身和树冠,不能不算一绝。
【解析】【分析】(1)本题作答时,注意易错音的积累,掌握汉语拼写规则,规范拼音书写,不要写成英语字母;根据拼音写汉字,除了根据具体的语境,还要注意同音字、形似字的辨析,避免混淆。
注意“耸”的字形和多音字“薄”字的读音。
(2)错别字的产生原因主要是音同或形似,掌握这个易错点,根据汉字的特点,结合句意和词义辨析判断。
初中中考语文句式变换解题方法和技巧及习题训练及解析

一、中考语文专项练习:句式变换1.下列与画线句子表意最相近的一项是()清晨起来,品一杯清茗,手捧一本《归去来兮辞》,让千百年前的悠悠山风,伴随着自己的思绪,放飞到自己静谧、温馨的心灵田园,让自己的心沉淀,在现代都市的躁动之中收获一份世外的宁静。
这难道不是在诗意地生活吗?A. 这怎么能是在诗意地生活呢?B. 这是在诗意地生活。
C. 难道这是在诗意地生活吗?D. 这是在诗意地生活吧?【答案】 B【解析】【分析】反问句中,肯定的反问句表达否定的意思,否定的反问句表达肯定的意思。
“ 这难道不是在诗意地生活吗?”转换成陈述句以后就是:这是在诗意地生活。
故选B。
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考查理解句意和句子转换。
答题时应注意,把各个选项对照相应语段,找到关键语句,然后提取最关键的核心的扣题的语句,比照辨析正误。
2.阅读语段,按要求完成下面各题。
①所谓“工匠精神”,就是一种坚持,是对精益求精的不懈追求就是一种专注,是对不求名利的全心投入。
②中国自古就不乏鲁班、李春这样的能工巧匠,他们用无与伦比的技艺,彰显着“工匠精神”的魅力。
③这种历经千年踌就的精神早已成为一种情怀、一份责任。
④我们年轻一代,应把这种精神传承下去。
(1)给①句中横线选择正确的标点符号()A.;B.,C.—D.?(2)写出②句中划线词语在句中的意思。
(3)③句中有一处错别字,应改为“________”。
(4)请将第④句改为疑问句。
【答案】(1)A(2)这里指他们的技艺没有什么能与之相比(3)铸(4)我们年轻一代,难道不应把这种精神传承下去吗?或我们年轻一代,不应把这种精神传承下去吗?【解析】【分析】(1)考查标点符号的使用。
第①句,是由两个分句组成的,因此横线处应使用分号。
故选A。
(2)考查词语的解释。
无与伦比,意思是事物非常完美,没有能够与它相比的同类的东西。
(3)“踌”是个错字,“铸就”意思是指把熔化的金属倒入特制的模子里,也指塑造人的性格或脾气,多指有益的性格或脾气。
【精品】中考 语文句式变换解题方法和技巧及习题训练含答案

一、中考语文专项练习:句式变换1.某班级开展“孝亲敬老、从我做起”的活动,请你参与。
(1)以下是某同学演讲稿的部分片段,请按要求修改。
(A)“百善孝为先”,望文生义,就是在所有的美德中“孝”排在第一位。
木兰替父从军,白居易孝亲敬老,郑板桥责行孝道……(B)从这些历史典故中,我们领悟到秉承孝行的可贵和可敬的精神。
()C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我们的孝行却在不知不觉中被全然遗忘甚至淡化。
(D)一杯茶、一碗饭,点点滴滴见真情;一件衣、一床被,丝丝缕缕连爱心。
让我们用行动饯行孝义,让孝与和谐相伴,让孝与爱心同行。
①文段中有错别字,应将“________”改为“________”。
②(A)句用词不当,应将“________”修改为“________”。
③(C)句画线处词序不当,应修改为________。
(2)请仿照例句写一句话体现你对“孝”的理解。
例句:孝是稍纵即逝的眷恋,孝是是无法重现的幸福。
(3)作为中学生的你,将如何用实际行动孝敬长辈?【答案】(1)饯行;践行;望文生义;顾名思义;我们的孝行却在不知不觉中淡化甚至被全然遗忘。
(2)孝是设身处地的理解,孝是嘘寒问暖的关爱。
孝是知恩顺义的回报,孝是春去秋来的坚持(3)尊重长辈,聆听他们的教诲,采纳他们的合理意见,努力学习健康成长。
耐心的与长辈沟通交流,认真倾听他们的心声,理解他们的付出,让他们感受到晚辈的关心。
尽自己所能不给长辈添麻烦,为他们做力所能及的事情。
【解析】【分析】(1)①“饯行”指亲朋好友欲远行,置办酒席,为其送行,以示祝福和惜别。
“践行”意思是实践,用实际行动去做某些事。
此处应取“践行”之意。
②“望文生义”指不了解某一词句的确切涵义,光从字面上去牵强附会,做出不确切的解释。
含贬义,不合语境。
此处应为“顾名思义”指看到一个事物的名字就会知道它的意思、意义等。
③“遗忘”与“淡化”顺序颠倒,改为“淡化甚至被全然遗忘”。
(2)仿句,要求有三,一是所述事物属于同类事物,二是句子的结构要相同,三是句式和语气要一致,有的还要求写作手法相同,比如修辞方法相同。
初中中考语文句式变换解题方法和技巧及习题训练及答案

一、中考语文专项练习:句式变换1.请参照画线部分,再补写两个句子。
要求:能从不同角度揭示“梦想”的内涵,表达具体形象。
梦想的天空有灿烂的云霞,引领着无数的追梦人为之奔跑,如夸父逐日般执着。
追逐中会有迷惘,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追逐中会有疲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追逐中会有意气风发,这时给梦一艘航船,________,驶向彼岸。
【答案】这时给梦一把梯子;在薄雾中攀登高处;辨明方向;这时给梦一杯香茗;在思索中调整心态;昂扬斗志;在角逐中乘风破浪【解析】【分析】仔细观察题干,明确所写内容和梦想有关,还要采用暗喻的修辞手法,选择合适的喻体,并写出这一喻体对我们实现梦想的帮助。
故答案为:这时给梦一把梯子;在薄雾中攀登高处;辨明方向;这时给梦一杯香茗;在思索中调整心态;昂扬斗志;在角逐中乘风破浪【点评】本题是对句子仿写的考查。
做此题时,要注意仿写的句式必须和例句相同。
即结构,修辞格要相同,内容相近,语言相合,字数相当,要注意识别例句所用的修辞手法或句子间的关系,然后直接套用。
2.阅读下面的语段,完成小题。
想起去年的紫薇花,我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心想:到底是什么让她们如此衰()败,仿佛气数已尽,难道她们的存在也只是为了那一场花事?花事已过,她们就自觉完成了“使命”,不再重复昨日的风华决代。
紫薇花呀紫薇花,倘()若如此,你岂不是我的知己,可是我又怎么忍心看你如此zāo蹋自己,是天灾,还是人为,你倒是给我一点启示呀!花开无语,花落有期,花开花落皆有时。
花开了,理应感激,花落的时候,也无需惋惜。
花事如此,人事又何尝不是如此?(1)给划线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衰(________)败倘(________)若zāo(________)蹋(2)文中有错别字的一个词是________,这个词的正确写法是________(3)划线的句子中,有一处标点称号使用不当,请写出你的修改意见。
人教版中考语文句式变换解题方法和技巧及习题训练及答案

一、中考语文专项练习:句式变换1.参照示例,请从下列备选词语中任选一词,写一句话。
要求:表意清楚,用上修辞,句式不限。
示例:乡愁乡愁是一阵悠扬的笛声,在春风的牵引下,飞入每个游子心间。
备选词语:离别思念微笑示例:________。
【答案】示例:离别是一曲忧伤的歌,总在缠绵欢乐的时刻响起。
【解析】【分析】示例1:离别是一曲忧伤的歌,总在缠绵欢乐的时刻响起。
示例2:思念是江水,无论白天黑夜,从未停止流动。
示例3:微笑是冬日里的一缕阳光,在你忧伤的时候给你温暖和光明。
故答案为:示例:离别是一曲忧伤的歌,总在缠绵欢乐的时刻响起。
【答案】示例:离别是一曲忧伤的歌,总在缠绵欢乐的时刻响起。
【点评】本题考查句子仿写的能力。
仿写句子的时候根据提供的句子按照其结构、修辞写出结构相似、修辞相同、语意连贯、字数一致的句子。
例句是一个比喻句,所以我们可以用备选词语写出比喻句。
2.阅读下面的语段,完成小题。
想起去年的紫薇花,我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心想:到底是什么让她们如此衰()败,仿佛气数已尽,难道她们的存在也只是为了那一场花事?花事已过,她们就自觉完成了“使命”,不再重复昨日的风华决代。
紫薇花呀紫薇花,倘()若如此,你岂不是我的知己,可是我又怎么忍心看你如此zāo蹋自己,是天灾,还是人为,你倒是给我一点启示呀!花开无语,花落有期,花开花落皆有时。
花开了,理应感激,花落的时候,也无需惋惜。
花事如此,人事又何尝不是如此?(1)给划线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衰(________)败倘(________)若zāo(________)蹋(2)文中有错别字的一个词是________,这个词的正确写法是________(3)划线的句子中,有一处标点称号使用不当,请写出你的修改意见。
(4)将文中“花事如此,人事又何尝不是如此?”一句改为陈述句。
【答案】(1)shuāi;tǎng;糟(2)风华决代;风华绝代(3)把“感激”后面的逗号改为分号。
【精品】中考语文句式变换解题方法和技巧及习题训练及答案

一、中考语文专项练习:句式变换1.改写句子A.我们将要进入中学读书,感到新鲜和兴奋。
改成反问句:________B.爸爸说:“我希望你能成为一个诚实的好孩子。
”改成第三人称转述句:________C.大自然能给我们许多启示:成熟的稻谷低着头,那是启示我们要谦虚;一群蚂蚁抬走了骨头,那是启示我们________;________,那是启示我们________。
D.我们不要乱吃零食的习惯。
改病句:________【答案】我们将要进入中学读书,怎能不感到新鲜和兴奋呢?;爸爸说:他希望我能成为一个诚实的好孩子;要团结;蜜蜂在花丛中忙碌穿梭;要勤劳。
;我们不要养成乱吃零食的习惯。
【解析】【分析】A.陈述句改为反问句的方法:1.将肯定句中的肯定词(是、能、会等)改为否定词(不是、不能、不会等)。
2.将否定句中的否定词(不是、不能、不会等)改为肯定词(是、能、会等)。
3.在肯定词或否定词前面加上“怎、怎么、难道、岂”等反问语气词。
4.句尾加上疑问助词“呢、吗”等,句末的句号改为问号。
B.把句中的第一人称(我、我们)改为第三人称(他、他们、她、她们)。
(注:若句中有第二人称“你”或“你们”,应该认真分辨“你”或“你们”在句中指的是什么人,而后用具体的人名来转述;若没有具体所指,则不用变换。
)2.把句中“说”字后的冒号改为逗号,句中的双引号去掉。
C.仿句,要求有三,一是所述事物属于同类事物,二是句子的结构要相同,三是句式和语气要一致,有的还要求写作手法相同,比如修辞方法相同。
D.病句原因很多,主要有搭配不当、成分残缺、语序不当、前后矛盾等。
判断病句,首先要仔细阅读句子,第一步凭借语感感知句子有无毛病,再用所学知识(病句类型)作分析。
所以,平时多阅读培养语感是很重要的。
本题缺少谓语。
2.学校开展以“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完成下面的任务。
(1)你所在的八(1)班安排你邀请校团委方老师下周一班会课在你班教室作一个关于“传统文化的保护与发展”的讲座,你将怎么对方老师说?(2)班级准备举行一场有关传统节日PK洋节日的小型辩论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中考语文专项练习:句式变换1.不改变句意,把下边的长句改成几个意思连贯的短句。
历史剧《屈原》叙写了战国时代楚怀王不图自强,不辨敌友,梦想依附秦国,屈原虽然“信而见疑,忠而被谤”,却依然深怀爱国热忱,同朝廷绝齐亲秦的反动势力进行顽强斗争的故事。
【答案】战国时代楚怀王不图自强,不辨敌友,梦想依附秦国;屈原虽然“信而见疑,忠而被谤”,却依然深怀爱国热忱。
历史剧《屈原》叙写了屈原同朝廷绝齐亲秦的反动势力进行顽强斗争的故事。
【解析】【分析】这句话主要有三层意思:楚怀王是怎样的人;屈原是怎样的人;历史剧《屈原》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点评】本题考查把长句改为短句。
理解句子的主要意思,分清表达层次,按不同的主语写成短句。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小题只见这些挺拔伟岸的黄山松,巍然sǒng立在我们面前。
虽然雨雾濛濛,但是它们那厚实粗壮的腰身,亭亭如盖的树冠,在雾气中却更显示出巍俄浑厚之美,如同缥缈仙境中的神树一般。
而傍着一颗巨石,树冠如云,树身如柱,喷薄而出的,就是黄山标志的迎客松了。
在这种海拔之上,能有这么壮观的腰身和树冠,简直堪称一绝。
(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给画线的字注音。
sǒng立________ 缥缈________ 喷薄________(2)文中有错别字的一个词是“________”,这个词的正确写法是“________”。
(3)“盖”有以下几种义项,请为“亭亭如盖”中“盖”选择恰当的一项()A.遮掩、蒙上的其,其密B.动物的甲壳C.伞;车篷D.器物上有遮蔽和封闭作用的东西(4)将画线句子改成双重否定句,不得改变原意。
【答案】(1)耸;miǎo;bó(2)巍俄;巍峨(3)C(4)在这种海拔之上,能有这么壮观的腰身和树冠,不能不算一绝。
【解析】【分析】(1)本题作答时,注意易错音的积累,掌握汉语拼写规则,规范拼音书写,不要写成英语字母;根据拼音写汉字,除了根据具体的语境,还要注意同音字、形似字的辨析,避免混淆。
注意“耸”的字形和多音字“薄”字的读音。
(2)错别字的产生原因主要是音同或形似,掌握这个易错点,根据汉字的特点,结合句意和词义辨析判断。
巍俄-巍峨。
(3)本题作答一定要结合语境和句意来理解词语的含义。
“亭亭如盖”一般是指树枝繁茂如同车篷一样。
本题中描写的对象是“树冠”,所以“盖”的意思是“伞,车篷”。
(4)原句“简直堪称一绝”是肯定句,改写时,要把肯定句中“必须”“肯定”“一定”之类表示肯定语气的词语可改为“不能不”“不得不”或“非……不可……”。
据此,可改写为:在这种海拔之上,能有这么壮观的腰身和树冠,不能不称之为一绝。
故答案为:⑴耸;miǎo ;bó⑵巍俄;巍峨⑶C⑷在这种海拔之上,能有这么壮观的腰身和树冠,不能不算一绝。
【点评】⑴本题考查考生对汉字字音、字形的识记能力。
考查的大多数是生活中常见的、容易读错、写错的基础字,学生在平时要重点识记和积累,注意对形声字、形近字、同音字的辨析。
⑵本题考查的是错别字的辨析,解答此题要注意仔细体会形近字之间用法的差别,尤其是形声字的形旁,要求学生在平时多留心,以达到正确的书写。
⑶本题考查考生对词语词义的理解和辨析的能力。
解答此题要求考生注意平时对词语的积累,要结合具体的语境理解和分析词语的意思。
⑷本题考查考生对句式的运用能力。
解答此题要求考生在平时掌握常见的句式及其特点,要按照要求作答。
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我开始以好奇的眼光看待每一样东西。
回到屋里,碰到的东西似乎都有了生命。
我想起了那个被我摔碎的布娃娃,摸索着来到炉子跟前,拣起碎片,想把它们拼凑起来,但怎么也拼不好。
想起刚才的所作所为,我悔恨莫及,两眼浸满了泪水,这是生平第一次。
那一天,我学会了不少词,譬如“父亲”“母亲”“妹妹”“老师”等。
这些词使整个世界在我面前变得花团锦cù,美不胜收。
记得那个美好的夜晚,我独自躺在床上,心中充满了喜悦,企盼着新的一天快些来到。
啊!世界上还有比我更幸福的孩子吗?(1)给划线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
浸满(________)譬如(________)花团锦cù(________)(2)文中有错别字的词语是“________”,这个词的正确写法是“________”。
(3)“美不胜收”中“胜”的意思是(___________)A.完、尽B.优美的C.赢、胜利D.能担任、能承受(4)把文中画线句改为陈述句。
(不改变句意)________【答案】(1)jìn;pì;簇(2)拣起;捡起(3)A(4)世界上没有比我更幸福的孩子。
【解析】【分析】(1)“浸”的意思是“泡,使渗透”,应读jìn;“譬如”的意思是“比如”,“譬”应该读pì,不要误读作bì;“花团锦簇”形容五彩缤纷,十分鲜艳多彩的景象,“簇”应该是竹字头。
(2)辨析字形既要注意平时的积累,也要联系整个词语的意思。
“捡”的意思是“拾取”,“拣”的意思是“挑选”,此处应该用“捡”。
(3)“美不胜收”意思是“美好的东西很多,一时看不过来”,“胜”的意思是“尽”,故选A。
(4)把反问句改为肯定句,应该把肯定词“有”改为否定词“没有”,去掉疑问词“吗”,并且把问号改为句号。
故答案为:⑴jìn;pì;簇;⑵拣起;捡起;⑶ A;⑷世界上没有比我更幸福的孩子。
【点评】⑴本题考查学生对字音、字形的掌握和书写能力,答题时应注意,正确的书写词语,应从汉字的音、形、义入手,读准字音,辨明字义形,弄清字义,要适当拓宽阅读范围,多积累词语丰富自己的词汇量,就可以避免读错写错了,注意字的偏旁部首,要正确书写;⑵本题考查学生对字形的掌握情况,对汉字字形的正确书写能力。
这就要求平时的学习中注意字形的识记和积累,特别是形近字。
辨析字形既要注意平时的积累,也要联系整个词语的意思;⑶解答此题,要结合词义及具体语境及关联词的常见用法辨析作答;⑷本题考查学生对句式的转换。
明白各种句式特点和句式结构即可改写,注意句末标点的改写。
4.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作者对描画的物件,必须要有深入的研究,有严格的选择、充沛的感情、高度的加工。
绝不能把描写物件变成说明性的图解或地理志,使观者看了suǒ然无味、无动于zhōng,这样当然谈不上什么意境。
没有意境或意境不鲜明,绝对创作不出引人入胜的山水画。
意境的创造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我在画水墨山水时,感觉到自己就像进入战场,在枪林弹雨中。
因为画在宣纸上不能涂改,所以一点疏乎差错都不行。
每一笔都要解决形象问题,感情问题,远近虚实、笔墨浓淡等问题。
(1)根据拼音写汉字,给划线的字注音。
________suǒzhōng充沛________然无味无动于________(2)选文中有错别字的词语是“________”,正确写法是“________”。
(3)“引人入胜”中“胜”的意思是()A.胜利B.比另一个优越C.优美的景物或境界D.能够承担或承受(4)把画线句改为反问句。
【答案】(1)pèi;索;衷(2)疏乎;疏忽(3)C(4)这样还谈得上什么意境呢?【解析】【分析】(1)根据平时对汉字字音和字形的积累答题,注意“索”不要写成“锁”;“衷”不要写成“中”。
(2)根据平时对字形的积累可知,“乎”应为“忽”。
(3)引人入胜:引人进入佳境。
多指山水风景或文艺作品。
据此可知这里的“胜”意思应为优美的景物或境界。
(4)这是一个否定句,改成反问句时要加上反问词,要把这个句子变为肯定句,句末用问号。
故答案为:⑴pèi;索;衷⑵疏乎;疏忽⑶C⑷这样还谈得上什么意境呢?【点评】⑴本题考查对汉字字音和书写的掌握能力。
解答此类试题时要认真审题,结合平常所掌握的常用词语的音形义判断题中所用词语的书写和注音。
对一些形近字要做到准确辨析,明确它们的异同及用法。
⑵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字形的能力。
做这样的题,要求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写好每个汉字,注意形声字、形近字、音近字等,还要注意根据语言环境选择合适的字。
⑶本题考查理解词义的能力。
汉语里有不少词语都是多义词,对于多义词的理解一定要结合语境,另外平时的学习中要多阅读,提高自己的理解能力。
⑷本题考查句式转换的能力。
句式转换包括:单句与复句之间的转换、肯定句与否定句之间的转换、祈使句与疑问句之间的转换、陈述句与反问句之间的转换等。
答题时要注意,无论句式怎么转换,句子的意思不能变。
本题要求将肯定句改为双重否定句,没有统一答案,只要答案符合题意即可。
5.在语意不变的情况下,把下列句子变成陈述句。
碎石是从哪里来的?还不是从那些山崖上崩落下来的!【答案】碎石是从山崖上崩落下来的。
【解析】【分析】句式变换。
把感叹句变成陈述句。
感叹句变陈述句,去掉感叹号。
把加强反问的语气词“不”去掉,在变换后的陈述句中必须留有肯定词“是”,才与原反问句意思一致。
故答案为:碎石是从山崖上崩落下来的。
【点评】句式变换就是保持句子内容基本不变,根据表达和理解的需要把某种句式变成另外一种句式。
陈述句、把字句与被字句三种句式的变换只要根据各种句式的结构特点进行适当的调整,变换后语句通顺,符合要求即可.五、名著导读(共2题;共27分)6.改写句子。
①孔子弹琴。
(扩句)②圆圆的月亮挂在空中。
(改为比喻句)③我这样做,难道没有道理吗?(改为陈述句)④这样的弹奏是不会令人感动的。
(改为反问句)【答案】①孔子正在毕恭毕敬地弹琴。
②圆圆的月亮像个金黄的玉盘,高高地挂在空中。
③我这样做,是有道理的。
④这样的弹奏怎么会令人感动呢?【解析】【分析】①孔子正在毕恭毕敬地弹琴。
比喻,就是描写事物或说明道理时,用与它有相似的其他事物或道理来打比方,这种形式叫做比喻。
如何改比喻句,关键在于运用联想,寻找合适的喻体。
在比喻句中,本体就是句子本来要说明的事物;喻体是用来打比方的具体、生动,为大家所熟悉的事物;比喻词就是用来连接本体和喻体的词语,通常由“好像、仿佛、犹如、似”等词语担任。
②圆圆的月亮像个金黄的玉盘,高高地挂在空中。
反问句变陈述句:先去掉反问词,再进行否定(加一个否定词或者减一个否定词使句子变通顺),最后将问号改为句号。
③我这样做,是有道理的。
在改反问句时,将肯定词“不会”改为否定词“会”,在句首加上“难道”,句尾加上“吗”,句末的句号改为问号。
④这样的弹奏怎么会令人感动呢?故答案为:①孔子正在毕恭毕敬地弹琴。
②圆圆的月亮像个金黄的玉盘,高高地挂在空中。
③我这样做,是有道理的。
④这样的弹奏怎么会令人感动呢?【点评】本题考查改写能力。
解答此题,要细读句段找到句子在用词,句意表达,修辞运用等方面的特点根据具体要求人作答。
7.下列对句子主干的提取正确的一项是()A. 郭老当年在游艇中伏案疾书的形象,又浮现在眼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