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塑品质检验标准
注塑产品检验标准书

注塑产品检验标准书一、引言。
注塑产品是一种常见的塑料制品,广泛应用于日常生活和工业生产中。
为了确保注塑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性,制定了一系列的检验标准。
本文将介绍注塑产品的检验标准,包括外观质量、尺寸精度、物理性能、化学性能等方面的内容,旨在帮助生产厂家和检验机构对注塑产品进行有效的检验。
二、外观质量检验。
1. 表面光洁度,注塑产品的表面应平整光滑,不得有明显的气泡、烧结、裂纹、凹凸或色斑等缺陷。
2. 色泽一致性,同一批次的注塑产品应保持一致的色泽,不得出现色差。
3. 印字和标识,产品上的印字和标识应清晰可见,不得模糊或缺失。
三、尺寸精度检验。
1. 外观尺寸,根据产品图纸要求,测量注塑产品的长度、宽度、高度等外观尺寸,确保符合设计要求。
2. 壁厚测量,测量产品各部位的壁厚,保证在允许范围内,避免因壁厚不均匀而影响产品质量。
3. 其他尺寸要求,根据产品特点和用途,确定其他尺寸精度的检验项目,如孔径尺寸、配合尺寸等。
四、物理性能检验。
1. 强度测试,使用拉力试验机等设备,对注塑产品的拉伸强度、弯曲强度等进行测试,确保产品具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
2. 耐磨性检验,通过磨擦试验等方法,评估产品的耐磨性能,判断产品表面的耐磨程度。
3. 耐候性测试,将产品置于不同的环境条件下,如高温、低温、紫外线照射等,检验产品的耐候性能,判断产品是否会出现老化、变色等问题。
五、化学性能检验。
1. 化学成分分析,对注塑产品的原料进行化学成分分析,确保原料符合相关标准要求,避免因原料问题导致产品质量不合格。
2. 热稳定性测试,通过热失重试验等方法,评估产品的热稳定性能,判断产品在高温环境下的稳定性。
3. 燃烧性能检验,对产品进行燃烧性能测试,判断产品的燃烧速度、烟气生成量等,确保产品符合相关安全标准。
六、总结。
通过上述内容的介绍,我们可以看到注塑产品的检验标准涵盖了外观质量、尺寸精度、物理性能、化学性能等多个方面,这些标准的制定和执行对于保障产品质量和消费者安全至关重要。
注塑件检验标准

注塑:注塑是一种工业产品生产造型的方法。
产品通常使用橡胶注塑和塑料注塑。
注射成型机是将热塑性塑料或热固性料利用塑料成型模具制成各种形状的塑料制品的主要成型设备,注射成型是通过注塑机和模具来实现的。
注塑件检验标准:闭合度为0.65即可。
检验标准:1、MIL-STD-105E II表,正常检验、单次抽样计划,AQL订定为CRI=0、MAJ=0.65、MIN=1.5。
2、相关抽样标准或判定标准,可视品质状况或客户要求等做修正。
质量要求:一、基本尺寸1、胶件的几何形状,尺寸大小精度应符合正式有效的开模图纸(或3D文件)要求。
2、通用结构尺寸标准。
a、胶件一般要求做到平均胶厚,非平均胶厚应符合图纸要求。
b、螺柱根部直径:M3螺丝为φ6.0+0.2mm,火山口直径φ10.0mm;M2.6螺丝为φ5.0+0.2mm,火山口直径φ9.0mm。
c、叉骨、围骨根部厚度:1.2+0.2mm。
d、按钮的顶RUBBER十字骨顶部厚度:0.9+0.1mm。
e、司筒柱顶部壁厚:1.2±0.1mm。
f、电池箱后模勾针位胶厚小于2.0mm。
g、胶件同PL面处前后模出胶位时其错位小于0.05 mm。
h、面底壳配合。
3、二级或三级止口配合要求PL面错位小于0.1 mm,没有刮手现象;4、包止口配合单边间隙为0.1~0.3 mm,外形复杂取大值。
a、电池门与电池箱间水平方向单边间隙为0.2~0.3 mm。
b、钮与孔配合。
一般几何形状钮与孔单边间隙为0.15~0.25 mm。
异形钮与孔单边间隙为0.3~0.4 mm,喷油钮间隙应取大值。
钮与花仔配合时其配合情况能达到安全测试标准。
c、插卡位配合。
插卡门与面底壳的配合单边间隙为0.2~0.3 mm。
插口与插盒单边间隙为0.5mm。
d、四大件转轴位轴向单边最小间隙0.1~0.2 mm。
e、LOCK与其配合枕位孔单边间隙为0.2 mm。
f、支架与其配合孔单边间隙为0.1~0.2 mm,长度大于150mm 的取大值。
注塑类产品检验标准

注塑类产品检验标准注塑类产品是一种常见的塑料制品,广泛应用于日常生活和工业生产中。
为了确保产品质量和安全性,制定了一系列的检验标准,以便对注塑类产品进行检验和评估。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注塑类产品检验标准,以供参考。
首先,注塑类产品的外观质量是一个重要的检验指标。
外观质量包括产品的表面光洁度、色泽、尺寸和形状等方面。
对于不同类型的注塑产品,其外观质量的要求也有所不同。
一般来说,产品表面不应有明显的气泡、砂眼、裂纹、变色等缺陷,尺寸和形状应符合设计要求。
在检验时,可以使用目视检查、尺寸测量仪器等方法进行评估。
其次,注塑类产品的物理性能也是需要检验的重要内容之一。
物理性能包括产品的强度、硬度、耐磨性、耐候性等指标。
不同类型的注塑产品对这些性能的要求也有所不同。
例如,一些工程塑料制品需要具有较高的强度和硬度,以确保其在使用过程中不会发生变形或破裂。
而一些日常生活用品则需要具有较好的耐磨性和耐候性,以延长其使用寿命。
因此,在检验时需要根据产品的具体用途和要求,选择合适的检测方法和标准进行评估。
另外,注塑类产品的化学性能也是需要重点关注的内容。
化学性能包括产品的成分、成型工艺、添加剂使用等方面。
不同的原料和添加剂对产品的性能和安全性都会产生影响,因此需要进行严格的化学成分分析和成型工艺评估。
此外,一些特殊要求的产品还需要进行有害物质的检测,以确保产品符合相关的环保和安全标准。
最后,注塑类产品的包装和标识也是需要进行检验的重要内容。
产品的包装应符合相关的运输和储存要求,能够保护产品不受损坏。
产品的标识应明确、准确,包括产品的名称、规格、生产日期、生产厂家等信息,以便对产品进行追溯和管理。
综上所述,注塑类产品的检验标准涉及外观质量、物理性能、化学性能、包装和标识等多个方面。
通过严格的检验和评估,可以确保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性,满足用户的需求和要求。
希望本文介绍的内容能够对相关行业的从业人员和相关人士有所帮助,也希望行业能够进一步完善相关的检验标准,提高产品质量和安全性水平。
注塑原料检验标准

注塑原料检验标准塑料原料检测一般要检测哪些项目?1、对比原料的外观质量,分别拆开1~2袋包装袋,取出塑粒子少许,对比各袋内塑料粒的颗粒大小和色泽。
并用前一批同型号的塑粒作比较。
不同包装袋内、不同批次的原材料粒子,色泽和颗粒度大小无明显差别。
2、试样产品外观质量。
用塑料原材料按正常生产工艺生产,观察10~20件产品外观质量。
试样产品不得有裂纹、变形、起泡、断裂、膨胀、缩孔等其它影响外观的缺陷。
表面光滑、皮纹清晰。
3、熔融指数测试。
按GB/T3682-2000《塑料一热塑性塑料熔体质量流动速率和熔体体积流动速率的测定》测量塑料原材料熔融指数。
4、尺寸及外观质量热稳定性试验。
将制品放入8020C的烘箱中24H,冷却至2350C(2H),测量试件试验前后同一测量点的尺寸,计算百分比变化率。
并观察外观质量的变化情况尺寸变化率<0.2%,外观不充许有变形、裂纹、膨胀、表面灰暗、变色等现象。
这是我们冠宇工业在为周转箱选取原料的时候的一些基本标准中的其中四项,还有不明白的欢迎追问。
如何检测塑胶料的质量?如果要材质证明类的就需要取样到专业检测机构送检,注明你需要检测的项目,比如成份,耐冲击,折弯等。
简单的检测方式一般有以下几种:1.观察原料的颗粒是否均匀,颜色是原色,还是透明,还是有色的。
包装是否规范。
一般原色和透明色的为新料,判断是新料还是回料抽粒。
新料单价贵一点,质量也好。
2.把塑胶颗粒用火机点燃,每款料的燃烧现象在百度上可以找到,观察原料是否含有杂质,如果有杂质的话火焰会跳动,会有噼啪的爆炸声。
3.是把注塑出来的产品做拉力,耐冲击及跌落测试。
一般经常用的原料合格的参数应该都有记录,对比一下就好了。
要做成高光产品,首先要有好的原料,其次要有好的着色剂高光黑粉,要实现免喷涂高光注塑,首先需要选用高光泽塑料材料,当然模具也是要抛光的,模具的材质一定要好。
目前,免喷涂平板电视面框的注塑生产主要采用PMMA/ABS、PC/ABS或高光ABS。
注塑件检验标准

注塑件检验标准
注塑件是一种常见的塑料制品,广泛应用于各个行业领域。
为了确保注塑件的质量,需要进行严格的检验。
本文将介绍注塑件的检验标准,以帮助相关人员更好地进行质量控制和管理。
首先,注塑件的外观质量是非常重要的。
在进行外观检验时,需要注意注塑件表面是否有气泡、瘤、裂纹、色差等缺陷。
同时,还需要检查注塑件的尺寸是否符合要求,包括长度、宽度、厚度等方面的尺寸精度。
此外,还需要检查注塑件的表面光洁度和光泽度是否符合要求。
其次,注塑件的物理性能也是需要进行检验的重点之一。
常见的物理性能包括拉伸强度、冲击强度、硬度等。
在进行检验时,需要根据注塑件所在行业的相关标准和要求进行测试,确保注塑件的物理性能符合要求。
另外,注塑件的化学性能也需要进行检验。
这包括注塑件的耐热性、耐腐蚀性、耐老化性等方面。
在进行检验时,需要根据注塑件所使用的原料进行相应的化学性能测试,确保注塑件在特定环境下能够正常使用并具有较长的使用寿命。
最后,注塑件的包装和标识也是需要进行检验的内容之一。
包
装需要符合相关的运输和储存要求,确保注塑件在运输和储存过程
中不受损坏。
同时,注塑件的标识也需要清晰、准确地标注相关信息,包括产品型号、生产日期、生产批次等,以便于追溯和管理。
总之,注塑件的检验标准涉及到外观质量、物理性能、化学性能、包装和标识等多个方面。
通过严格按照相关标准进行检验,可
以确保注塑件的质量符合要求,提高产品的合格率,降低质量风险,增强企业的竞争力。
希望本文能够对相关人员有所帮助,提升注塑
件的质量管理水平。
注塑零件检验标准

注塑零件质量及检验标准
1、抽样方案:按照《GB2828-2003正常检验一次抽样方案》抽样检验水平Ⅱ级进行。
2、接受质量限:A类不合格 AQL=0.4;B类不合格 AQL=1.0;
3、定义:
A类不合格:指对本公司产品性能、安全、利益有严重影响的不合格项目。
B类不合格:指对本公司产品性能影响轻微,会造成产品外观不美观或部分功能不完善的不合格项目。
4、评定及处理:
A类不合格:必须退货处理
B类不合格:可以作让步放行,但需做记录分供方不合格批次。
5、检验仪器、仪表、量具的要求:
尖端测试仪、扭力器、拉力器、卡尺必须在校正计量期内。
6、检验项目及要求:。
注塑制程检验标准(注塑部管理)

1.4混色/混点:
1.4.1在900mm2面积ψ0.5~1.0mm有一点或以上,在ψ0.5mm以下有3点或以上
1.4.2在900mm2面积ψ0.5mm以下有1~2点
用尺测量
1.5刮花/拖花
1.5.1长度大于5mm或面积大于2.5mm2
1.5.2长度小于或等于5mm,或面积小于或等于2.5mm2
3.1组合位离隙或起级:
3.1.1尺寸大于0.3mm
3.1.2尺寸小于或等于0.3mm
用离隙尺测量
3.2变形
目视
3.3按<<测试规程>>进行跌落﹑扭/拉力﹑测试:
3.3.1试装件断裂,有利边﹑利角﹑小物
体
相关测试仪器
3.3.2试装件断裂,无安全问题
目视
制定
审核
批准
东莞市美升宝通用电器有限公司
文件标题
检验内容和标准要求
检验方法
判定等级
视严重程度
CR
MAJ
MIN
1
外观
1.1颜色偏差:
1.1.1偏差级别大于限度签办
对照样办
1.2披锋:
1.2.1高度大于1mm或面积大于5mm2
1.2.2高度小于或等于1mm或面积小于或等于5 mm2
用尺测量
用尺测量
1.3水口
1.3.1高度大于1mm或面积大于2mm2
1.3.2高度小于或等于1mm或面积小于或等于2mm2
用尺测量
1.6缩水:
1.6.1面积小于或等于1.5mm2
1.6.2面积大于1.5mm2
用尺测量
制定
审核
批准
东莞市美升宝通用电器有限公司
文件标题
注塑制程检验标准文件编号Biblioteka WI-M-035版本
注塑产品检验标准

(入库前抽检时)轻缺陷---AQL=2.5
*当同一产品检查结果连续20批合格,可采用放松检验,按重缺陷AQL=2.5,轻缺陷AQL=4.0执行。
5、该标准的适用范围:生产科生产车间对成品的全数检验;技术质量科对成品入库前的抽检和在生产车间的巡检。
编制/日期:
目测和试装
重缺陷
不影响装配,并对外观有一定影响
轻缺陷
9
缩水
表面缩水严重影响外观
目测、手感
重缺陷
次表面缩水无手感或非外露表面缩水
轻缺陷
10
白化
外表面有突出感或白化程度无法修复
目测、手感
重缺陷
外表面在检验范围内的白化但可以修复
轻缺陷
11
飞边
影响装配或位于外表有深度手感
目测、手感、试装
重缺陷
不影响装配且可修复
轻缺陷
5
银丝
主表面在检验视觉范围内明显银丝
目测
重缺陷
次表面在检验视觉范围内明显银丝
轻缺陷
6
杂点、流色、烧色
表面在检验范围有明显杂点、流色、烧色
目测
重缺陷
次表面在检验范围内杂点、流色、烧色不明显
轻缺陷7Βιβλιοθήκη 缺料表面在检验范围内较明显的缺料
目测
重缺陷
次表面在检验范围内不明显的缺料
轻缺陷
8
变形、不平整
影响装配或严重影响外观
批准/日期:
不影响装配
轻缺陷
2
划伤
表面有深度感又不可抛光
目测、手感或卡尺测量
重缺陷
表面无深度感可以抛光
轻缺陷
3
擦毛
主表面在视觉范围内有明显擦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目的
使作业员/QC对塑胶产品的检验标准,要求有较全面的认识,以使塑胶产品质量符合要求。
2. 适用范围
本规格适用于客户明确之塑胶部品检验标准(检查作业指导书)以外的检验项目。
3. 外观规格
3.1检查条件:
----场所无太阳光直照的场所(一般有300LX以上的光照度)
----眼睛距被检品30cm距离,用5秒钟目查300cm2范围
3.2外观部品分级:
----I级面:位于部品表面,始终能接触,操作后,影响部品印象,品次的部位(正面、上面、左右侧面等)。
----II级面:上述部位之外的部位,能直接被目视的地方(后面)。
----III:级面:通常状态下不可见的地方,即没有缺陷也不降低商品价值,也不影响机能之类问题。
3.3 基本上以在3.1\3.2项的条件下检查对象品的角度,有时看到有时看不到的缺点认为可接受。
4.尺寸控制
4.1部品尺寸控制时以满足大批量生产为前提,同时结合装配实施控制。
4.2控制部品尺寸有长、宽、高、装配位及重要的柱位和孔位。
7.抽样水准
MIL-STD-105E外观Ⅱ级2.5抽检,装配S-3级1.0抽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