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发现世界最大可燃冰区 全球储量可用千年

合集下载

可燃冰

可燃冰

可燃冰摘要: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机械化,信息化的社会不断发展,各种能源不断消耗殆尽,过渡地化石燃料开采利用,造成大气污染,温室效应,人类不得不寻找更为可靠而且可以再生的清洁能源来代替原有的能源结构.因此人类开始发掘和研究并开始应用可燃冰.关键词:可燃冰,来历.用途.分布.主要构成成分.可燃冰的来历:天然气水合物,是分布于深海沉积物或陆域的永久冻土中,由天然气与水在高压低温条件下形成的类冰状的结晶物质。

因其外观像冰一样而且遇火即可燃烧,所以又被称作“可燃冰”或者“固体瓦斯”和“气冰”。

甲烷汽水包合物在海洋浅水生态圈中是常见的成分,他们通常出现在深层的沉淀物结构中,或是在海床处露出。

甲烷汽水包合物据推测是因地理断层深处的气体迁移,以及沉淀、结晶等作用,于上升的气体流与海洋深处的冷水接触所形成。

在大陆岩石内的甲烷包合物会受限在深度 800 m 以上的砂岩或粉沙岩岩床中。

采样结果指出,这些包合物以热力或微生物分解气体的混合方式形成,其中较重的碳氢化合物之后才会选择性地被分解。

这类的型态存在于阿拉斯加和西伯利亚。

储量比地球上石油的总储量还大几百倍。

这些可然冰都蕴藏在全球各地的450米深的海床上,表面看起来,很像干冰,实际却能燃烧。

在美东南沿海水下2700平方米面积的水化物中,含有足够供应美国70多年的可燃冰。

其储量预计是常规储量的2.6倍,如果全部开发利用,可使用100年左右。

中国地质大学和中南石油局第五物探大队在藏北高原羌塘盆地开展的大规模地球物理勘探成果表明:继塔里木盆地后,西藏地区很有可能成为中国21世纪第二个石油资源战略接替区。

可燃冰的现状以及物理性质:天然气水合物是一种白色固体物质,外形象冰,有极强的燃烧力,可作为上等能源。

它主要由水分子和烃类气体分子(主要是甲烷)组成,所以也称它为甲烷水合物。

天然气水合物是在一定条件(合适的温度、压力、气体饱和度、水的盐度、PH值等)下,由气体或挥发性液体与水相互作用过程中形成的白色固态结晶物质。

郑州市初中地理八年级上第三章中国的自然资源基础知识题库

郑州市初中地理八年级上第三章中国的自然资源基础知识题库

郑州市初中地理八年级上第三章中国的自然资源基础知识题库选择题1、我国成为全球领先掌握海底可燃冰试采技术的国家。

可燃冰燃烧后仅会生成少量的二氧化碳和水,可燃冰仅海域储量就可供人类使用1000年。

可燃冰被认为是石油、天然气的接替能源是因为()①清洁环保②分布广③储量大④开发技术难度小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答案:A我国成为全球领先掌握该技术的国家,可知开发难度较大,可燃冰具有清洁环保、分布广和储量大的特点,所以被认为是石油,天然气的接替能源。

故选A。

2、我国把“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作为基本国策,主要原因是()A.土地资源分布不均B.土地资源的总量少C.土地资源多种多样D.人多地少答案:D我国人多地少,人均耕地少,可开垦的后备土地资源不足,乱占耕地的现象十分严重,造成耕地面积日益减少。

因此我国把“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切实保护耕地”作为一项基本国策。

所以本题选择D选项。

小提示:我国的人均耕地面积低于世界平均水平,我国草地面积广大,占比重大,而耕地、林地所占比重相对偏小,难利用土地多,后备资源不足,我国耕地主要分布在东部季风区的平原和低缓的丘陵地区。

所以应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切实保护耕地。

3、我国对自然资源的利用,应采取的态度是()①要合理利用可再生资源②要提高各类资源的利用效率③为子孙后代的利益,要可持续使用④我国资源人均量少,应节约使用.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答案:D通过我国自然资源的特点来分析我们在资源利用过程中应采取的正确态度。

我国自然资源的特点是,总量丰富、种类繁多,但人均不足,所以我们在利用过程中要做到节约、合理利用资源,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为了子孙后代的利益,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所以我们推断以上的四种说法都是正确的。

故选D。

小提示:该题考查我国自然资源的利用和保护,分析解答即可。

4、如图中序号与铁路干线名称对应正确的是( )A.①宝成线、②京广线、③京九线、④京沪线B.①宝成线、②焦柳线、③京九线、④京沪线C.①陇海线、②京广线、③京九线、④京沪线D.①陇海线、②京九线、③京广线、④京沪线答案:C分析:我国现已形成一个以北京为中心的全国铁路网.南北向干线有京哈线、京沪线、京九线、京广线、太焦﹣焦柳线、宝成﹣成昆线等;东西向干线有滨洲﹣滨绥线、京包﹣包兰线、陇海﹣兰新线、沪昆线等.在各种交通运输方式中,中国铁路运输的地位尤为突出.纵横交错的铁路分布全国各地,并与公路、河道、航空港相连,构成了全国交通运输网的骨架.读图分析可知,①为陇海线,从连云港至兰州,途径徐州、郑州、西安等城市;②为京广线,从北京至广州,与陇海线交汇于郑州;③为京九线,从北京至香港九龙,与陇海线交汇于商丘;④为京沪线,从北京至上海,与陇海线交汇于徐州.依据题意,结合选项.故选C.小提示:本题考查我国铁路干线的分布,属于基础题,读图解答即可.5、如图表示我国土地资源的分布情况,选项与图中内容相符的是()A.①水田②旱地③林地④草地B.①水田②旱地③林地④荒地C.①旱地②水田③荒地④草地D.①旱地②水田③荒地④林地答案:A我国东部季风区,雨热同期,土壤肥沃,生产力高,集中了全国90%左右的耕地和林地。

16.“可燃冰”将解千年能源忧?

16.“可燃冰”将解千年能源忧?
将面临的能源危机及对替代能 源的寻求谈起,提出问题,并介绍解决之道。
作者先介绍观点的来源是依据“第28届国际 地质大会提供的资料”。再介绍观点“海底有大量 的天然气水合物,课满足人类1000年的能源需 要。”然后,阐释了天然气水合物“可燃冰”的定 义及其作为能源的价值,并介绍了它的分布和储量。
1.什么是可燃冰?它的学名是什么?
“可燃冰”是一种海底大陆坡上的冰雪般固态甲烷 气体的水合物。学名叫“天然气水合物”。天然气 水合物是水和天然气(主要成分为甲烷)在中高压 和低温条件下混合时产生的晶体物质,外貌极似冰 雪,点火即可燃烧,故又称之为“可燃冰”或者 “气冰”、“固体瓦斯”。
2.为什么说“可燃冰”对于满足人类能源需要有 “巨大的潜在能力”?
(1)这句紧承上文,形象地说明了人们对可燃冰认 识了有了深刻的变化。 (2)拟人。 (3)使表达生动形象,体现了科技说明文用语通俗 性的特点。
六、课文分析—第三部分(10)
三(10)介绍可燃冰形成的条件及其分布和储量。
1.形成“可燃冰”的条件? 形成“可燃冰”最少要满足三方面条件。 首先是温度。 其次是压力。 第三是气源。 2.最有可能形成“可燃冰”的区域?哪个储量大? (1)高纬度的冻土区和海底大陆架。 (2)其中后者的储量较大.
(1)在自然界分布非常广泛。海底大陆架和北极 等地的永久冻土带都有可能存在,世界上有79个 国家和地区都发现了天然气水合物气藏。 (2)质量高。“可燃冰”可视为被高度压缩的天 然气资源,每立方米能分解释放出160-180标准 立方米的天然气。 (3)储量大。迄今为止,在世界各地的海洋及大 陆地层中,已探明的“可燃冰”储量已相当于全球 传统化石能源(煤、石油、天然气、油页岩等)储 量的两倍以上。
一、背景介绍

全球海底可燃冰总和的多少倍以上

全球海底可燃冰总和的多少倍以上

全球海底可燃冰总和的多少倍以上
全球海底可燃冰总和的多少倍以上:2倍
据了解,世界可燃冰碳含量估计值是当前已探明所有化石燃料(包括煤、石油和天然气)中碳含量总和的2倍,海底可燃冰的储量至少够人类使用1000年。

墨西哥湾、西非、北冰洋、南海及我国西藏地区可燃冰储量丰富。

中国可燃冰资源储量为800多亿吨油当量,相当于我国常规天然气资源量的2倍。

可燃冰储量巨大、清洁、高效
可燃冰不仅分布广泛,而且储量巨大,使用起来清洁、高效。

据《工人日报》报道,可燃冰的全球储量约是当前已探明的所有化石能源,包括煤、石油、天然气中碳含量总和的两倍,而且其燃烧后会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是名副其实的清洁能源。

由于含有大量甲烷等可燃气体,可燃冰极易燃烧,而且燃烧效率很高,1立方米可燃冰一般可以分解出160~170立方米的天然气。

央视网介绍,可燃冰的最大特点是能量密度高,这使其极具优势,比如对于一辆将天然气作为燃料的汽车来说,如果100升天然气能使其行驶300公里,那么相同体积的可燃冰能使其行驶50000公里。

我国可燃冰可使用数百年

我国可燃冰可使用数百年
分 离器 实 际运行 允许 一定 幅度 的振 动 ,抱箍 支架 强 行 固定 反而 易导致 设 备变形 ,所 以取消 该支 架 。 ( 5 )更换 所 有被压 扁 、变形 管 路 。
表1 粗氩塔改造前后运行参数 比较
运行参数 氩馏 分流量/ ( m / h )
氩 馏 分 氩 含 量 粗氩 Ⅱ塔 阻力 / k P a 产 品氩 纯 度
改造前 8 o o 0
l 1 %~ l 2 % 8 . 6 9 9 . 9 9 9 %
改造后 3 2 7 6 6
7 %~ l l % 9 . 8 9 9 . 9 9 9 %
5 实施效 果
粗 氩塔 改 造完成 后 ,于 2 0 1 2年 1 0月启 动空 分 设 备 ,调 整制氩 系统 的运 行 工况 ,使 产 品液氩各 指
1 . 3 8
产 品氩 中氮含量/xl OI 6
O . 7 5
O . 7 5
6 结束语
现代 空分 技术 迅猛 发展 ,新 的研 发技 术快 速应 用 到 了实际生 产 中 ,难 免会 出现 实 际运行 数 据无法
与设 计 理论 相 匹配 的情 况 。空分 设 备生 产是需 要将
物测井解释 系统等 四套计算 机软 件著作权 。
2 0 0 4年 ,中德联合科考 队的 “ 太 阳号 ”考 察船在 南海
可燃 冰研究是 当代 地球科 学和 能源工业 发展 的一 大热
点 ,涉及新一代 能源的探查开发 、温室效应 、全球碳 循环 、
海底发现 了当今全球 最大 的碳酸盐 结壳 ,面积达 4 3 0 k m 。 2 0 0 9年夏 ,我 国成为世界上第 一个在 中低纬 度冻 土区发现 可燃 冰的国 家。据 专 家 估 计 ,我 国可 燃 冰 的 资 源储 量 为 8 0 3 . 4 4亿 t 油 当量 ,接 近于我 国常规 石油 资源 量 ,约是 我

我国首次在什么海域发现可燃冰

我国首次在什么海域发现可燃冰

我国首次在什么海域发现可燃冰
我国首次发现可燃冰的地点是南海海域。

在2017年,中国首次在南海试采可燃冰,就获得成功。

在当年11月,可燃冰就被列为我国的新型矿种。

可燃冰是什么
可燃冰指的是天然气水合物,它存在于深海里的沉积物中,或是陆地上的永久冻土中。

可燃冰一般的存在形态是一种结晶物质,由天然气和水在高压低温的条件下形成的。

可燃冰如它的名字一样,是一种可以燃烧起来的冰,在可燃冰燃烧后会产生二氧化碳和水,更不会产生有害气体,因此可燃冰成为了一种清洁又无污染的新型能源。

南海在哪里
南海是中国的海域,位于太平洋西部,是中国近海海域里面积最大且水域最深的海区。

南海的海域里蕴含有丰富的矿产资源以及海洋能源。

中国可燃冰开发现状及应用前景

中国可燃冰开发现状及应用前景

中国可燃冰开发现状及应用前景可燃冰,一种新型的能源资源,因具有高能量密度、清洁环保等特点而备受。

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可燃冰储量国之一,拥有丰富的可燃冰资源,其开发利用对于保障国家能源安全、推动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详细介绍中国可燃冰的开发现状及其在能源、工业、环保等领域的应用前景。

可燃冰,又称天然气水合物,是由天然气与水在高压、低温条件下形成的类冰状结晶物质。

中国可燃冰资源主要分布在南海、东海、青藏高原等地。

作为全球最大的可燃冰储量国之一,中国探明的可燃冰储量占全球的1/3以上。

目前,中国已具备成熟的可燃冰开采技术,主要采用水力压裂和解码技术。

通过在目标区域建立钻井,将高压、低温的水注入井中,使可燃冰分解为天然气和水,再通过管道将天然气输送到地面。

(1)现状:中国可燃冰开采处于试验阶段向商业化过渡的阶段,多个国家级和省级科研团队在进行可燃冰开采及利用的研究。

同时,中国政府积极推进可燃冰产业化发展,已有多家能源企业开始进行可燃冰的试采工作。

(2)挑战:可燃冰开采过程中可能会引发地质灾害、生态环境破坏等问题。

同时,可燃冰的开采、储存和运输等技术还需进一步完善,以降低成本、提高效率。

政策法规和标准体系也需要不断完善,以加强对可燃冰资源的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

可燃冰作为一种清洁、高效的能源资源,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在能源领域,可燃冰可用于替代煤炭、石油等传统能源,减少污染物排放,降低对环境的影响。

可燃冰还可作为船舶、航空器的燃料,满足远距离运输的需求。

在工业领域,可燃冰可用于生产化工原料、合成材料等。

例如,通过可燃冰制备的氢气可以用于生产合成氨、甲醛等化工品;可燃冰还可以作为原料合成聚合物材料,提高工业生产的效率和环保性。

可燃冰具有较高的燃烧值,可以替代煤炭等传统能源用于城市供暖、区域供冷等领域,减少污染物排放对环境的影响。

可燃冰的燃烧产物只有水和二氧化碳,是一种理想的能源替代品。

未来,中国应加强可燃冰开采、储存、运输等技术的研发与创新,提高开采效率和经济性。

f海洋资源(知识点)

f海洋资源(知识点)

1.知识点:世界四大渔场分别为日本的北海道渔场、加拿大的纽芬兰渔场、英国的北海渔场、秘鲁的秘鲁渔场。

日本的北海道渔场是千岛寒流与日本暖流而成,英国的北海渔场是北大西洋暖流与东格陵兰寒流相交而成的,加拿大的纽芬兰渔场是墨西哥湾暖流与拉布拉多寒流相汇而成的,秘鲁的秘鲁渔场是由秘鲁寒流的上升流而形成的2.知识点:世界四大渔场分别为日本的北海道渔场、加拿大的纽芬兰渔场、英国的北海渔场、秘鲁的秘鲁渔场。

日本的北海道渔场是千岛寒流与日本暖流而成,英国的北海渔场是北大西洋暖流与东格陵兰寒流相交而成的,加拿大的纽芬兰渔场是墨西哥湾暖流与拉布拉多寒流相汇而成的,秘鲁的秘鲁渔场是由秘鲁寒流的上升流而形成的3.知识点:世界四大渔场分别为日本的北海道渔场、加拿大的纽芬兰渔场、英国的北海渔场、秘鲁的秘鲁渔场。

日本的北海道渔场是千岛寒流与日本暖流而成,英国的北海渔场是北大西洋暖流与东格陵兰寒流相交而成的,加拿大的纽芬兰渔场是墨西哥湾暖流与拉布拉多寒流相汇而成的,秘鲁的秘鲁渔场是由秘鲁寒流的上升流而形成的4.知识点:天然气水合物是在一定条件下由轻烃、二氧化碳及硫化氢等小分子气体与水相互作用形成的白色固态结晶物质,是一种非化学计量型晶体化合物,或称笼形水合物、气体水合物,因其可以燃烧,俗称可燃冰。

自然界中存在的天然气水合物的主要成分为甲烷(>90%),所以又常称为甲烷水合物,纯天然气水合物。

5.知识点:天然气水合物是在一定条件下由轻烃、二氧化碳及硫化氢等小分子气体与水相互作用形成的白色固态结晶物质,是一种非化学计量型晶体化合物,或称笼形水合物、气体水合物,因其可以燃烧,俗称可燃冰。

自然界中存在的天然气水合物的主要成分为甲烷(>90%),所以又常称为甲烷水合物,纯天然气水合物。

6.知识点:海洋油气资源主要分布在大陆架, 约占全部海洋油气资源的60%, 大陆坡的深水、超深水域的油气资源约占30%。

从区域看, 海洋石油分布与生产极不平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新网4月15日电据科技日报报道,中国首次发现世界上规模最大被作为“可燃冰”即天然气水合物存在重要证据的“冷泉”碳酸盐岩分布区,其面积约为430平方公里。

该分布区为中德双方联合在我国南海北部陆坡执行“太阳号”科学考察船合作开展的南中国海天然气水合物调查中首次发现。

冷泉碳酸盐岩的形成被认为与海底天然气水合物系统和生活在冷泉喷口附近的化能生物群落的活动有关。

此次科考期间,在南海北部陆坡东沙群岛以东海域发现了大量的自生碳酸盐岩,其水深范围分别为550米-650米和750米-800米,海底电视观察和电视抓斗取样发现海底有大量的管状、烟囱状、面包圈状、板状和块状的自生碳酸盐岩产出,它们或孤立地躺在海底上,或从沉积物里突兀地伸出来,来自喷口的双壳类生物壳体呈斑状散布其间,巨大碳酸盐岩建造体在海底屹立,其特征与哥斯达黎加边缘海和美国俄勒岗外海所发现的“化学礁”类似,而规模却更大。

“可燃冰”是由天然气与水分子结合形成的外观似冰的白色或浅灰色固态结晶物质,因其成分的80%―99.9%为甲烷,这些碳酸盐岩的形成和分布记录了富含甲烷流体的类型、性质、来源、强度变化及其与海底可能存在的水合物系统的关系等情况。

中德科学家一致建议,借距工作区最近的中国香港九龙的名谓,将该自生碳酸盐岩区中最典型的一个构造体命名为“九龙甲烷礁”,其中“龙”字代表了中国,“九”代表了多个研究团体的合作。

据科学家估计,全球的天然气水合物储量可供人类使用1000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