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语文雷雨优秀教案完整版
人教版《雷雨》教案

1. 知识与技能:(1)了解剧作家曹禺及其作品《雷雨》的背景资料;(2)分析《雷雨》中的主要人物、故事情节和戏剧结构;(3)欣赏《雷雨》中的优秀台词和戏剧手法。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雷雨》;(2)学会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对作品进行分析与评价;(3)提高自己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雷雨》所表现的人性冲突和社会悲剧;(2)认识人性的复杂性和社会的不公,培养同情心和责任感;(3)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
二、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1)掌握《雷雨》的人物关系、故事情节和戏剧结构;(2)分析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和命运走向;(3)欣赏《雷雨》中的优秀台词和戏剧手法。
2. 教学难点:(1)对《雷雨》中的象征手法和暗喻进行深入理解;(2)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分析《雷雨》的主题思想和艺术价值;(3)联系现实生活,对《雷雨》中所反映的社会问题进行思考。
1. 引入新课:(1)简要介绍剧作家曹禺及其作品《雷雨》;(2)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关注《雷雨》中的矛盾冲突和人物命运。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通读《雷雨》,了解故事情节和人物关系;(2)要求学生做好笔记,对不懂的地方进行标记;(3)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
3. 合作探讨:(1)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分析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和命运走向;(2)让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培养交流与合作的能力;(3)教师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和层面思考《雷雨》的主题思想和艺术价值。
四、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1)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和回答问题的积极性;(2)评价学生在合作探讨中的交流与合作能力;(3)关注学生在自主学习中的笔记和提问情况。
2. 作业完成情况:(1)检查学生作业中对《雷雨》人物分析的准确性;(2)评价学生在作业中对《雷雨》戏剧手法的鉴赏能力;(3)鼓励学生在作业中提出有深度的问题和见解。
人教版《雷雨》教案

人教版《雷雨》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理解《雷雨》的背景、作者及剧本的结构特点;(2)分析主要人物形象,理解其性格特点及在剧中的作用;(3)掌握剧本中的重要语句和表达技巧。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剧本的主题和人物关系;(2)运用角色扮演、情景模拟等方法,体验剧本中的情感冲突;(3)学会欣赏经典文学作品,提高文学素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品揭示的人性光辉和悲剧色彩,培养正确的道德观念;(2)理解家庭伦理关系,关注家庭成员之间的沟通与理解;(3)树立对经典文学的尊重和热爱,提高审美情趣。
二、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1)剧本的人物形象及其性格特点;(2)剧本的情节安排和戏剧冲突;(3)剧本的主题思想和现实意义。
2. 教学难点:(1)剧本中复杂的人物关系和情感纠葛;(2)剧本运用象征、暗示等手法表达主题;(3)演员表演时对角色内心活动的把握。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介《雷雨》的背景、作者及剧本特点;(2)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进入剧本情境。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剧本,了解剧情梗概;(2)分析人物形象,总结其性格特点;(3)思考剧本的主题思想和现实意义。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剧本中的戏剧冲突;(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3)教师点评,总结剧本的特点和价值。
四、课堂练习(1)简述剧本的人物关系;(2)分析剧本中的主要矛盾冲突;(3)阐述剧本的主题思想及现实意义。
2. 课后作业:(1)深入剖析自己喜欢的角色,分析其性格特点及在剧中的作用;(2)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谈谈对剧本主题的理解和感悟。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2. 练习完成情况:检查学生的练习作业,评估其对剧本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3. 课后反馈:收集学生的课后作业,了解他们对剧本主题的感悟和思考。
高二语文下册《雷雨》教案

高二语文下册《雷雨》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四第二单元戏剧单元中的《雷雨》,主要围绕课文第一、二幕的内容进行深入剖析。
具体章节内容为:第一幕——周朴园与鲁妈的对话,第二幕——周萍与鲁四的对话。
二、教学目标1. 理解《雷雨》的时代背景、戏剧结构及人物关系,把握作品的主题思想。
2. 分析剧中的主要人物形象,学习通过对话、动作、表情等表现手法来揭示人物性格。
3. 培养学生的戏剧鉴赏能力,激发他们对戏剧表演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分析《雷雨》中的人物形象、戏剧语言和舞台说明,理解戏剧的主题思想。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通过戏剧语言分析人物性格,以及如何解读作品中的象征、暗示等艺术手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戏剧表演视频、黑板、粉笔。
2. 学生准备:课文预习、剧本朗读、角色分配。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一段《雷雨》表演视频,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入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 课文解析:带领学生细读课文,分析第一、二幕中的人物形象、戏剧语言和舞台说明,讲解作品的时代背景和主题思想。
3. 例题讲解:以周朴园与鲁妈的对话为例,分析周朴园的性格特点,以及鲁妈的忠诚与无奈。
5. 角色扮演: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体验戏剧表演的乐趣,深入理解人物性格和情感。
六、板书设计1. 《雷雨》第一、二幕解析2. 内容:人物关系图剧情发展脉络主要人物性格特点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分析《雷雨》中周朴园、鲁妈、周萍、鲁四等人物形象,结合课文内容进行论述。
2. 答案要求:观点明确,论述充分,结构清晰,不少于800字。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通过课后作业和课堂反馈,了解学生对本节课内容的掌握程度,针对学生的困惑进行解答。
2. 拓展延伸:推荐学生阅读《雷雨》全剧,观看相关戏剧表演,提高戏剧鉴赏能力。
同时,鼓励学生参加学校戏剧社,亲身体验戏剧表演的魅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内容的详细解析;2. 教学目标的具体设定;3.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区分;4. 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和随堂练习;5. 板书设计的逻辑结构;6. 作业设计的深度与广度;7.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的实际操作。
人教版高中雷雨教案3篇

(3)带着这种感受读一读7──8自然段,看谁能读出雷雨后那美丽的景致。
(4)小结:雨过天晴,呼吸着清新的空气,欣赏着美丽的彩虹,耳边传来声声蛙鸣,这是一幅多么美丽的图画呀。
5.巩固生字:
(1)自读生字卡上的词语,分大组组词
(2)在生活中识字
三、学习课文
1.分大组赛读课文
2.边读边想围绕雷雨,你读的这个部分写的是雷雨什么时候的景象?
指名回答(板书:前中后)
3.品读课文:想不想欣赏一下雷雨的这三个不同的景象(板书:???)
雷雨前:
(1)出示课件:你看见了什么,听见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板书:乌云、大风、闪电)
【板书】雷雨
【投影】名家评说《雷雨》
《雷雨》是一部不但可以演,也可以读的作品。——巴金
一出动人的戏,一部具有伟大性质的长剧。——李健吾
说到《雷雨》,我应当告白,亏了他,我才相信中国确乎有了近代剧。——黎烈文
……真正吸引他的,不仅是情节本身的曲折性,而是在这曲折背后所隐藏着的“人”的生命形态,或者说,他是自觉地把自己的生命体验与认识注入多少有些现成的“情节”中的。——钱理群
13、课间休息。
14、谁来回忆一下句群中写乌云怎么样呢?(满天)电光怎么样呢?(闪),请大家把第一句再读一读。
15、这时候,风怎么样呢?(呼呼地刮着)什么风才会有声音?(大风)因为风很大,所以把大颗大颗的雨点都吹斜了。请小朋友读读章节(出示:fēnghūhū)
16、这就是风字,小朋友要读准后鼻音。(出示"风"字的生字卡片)
(2)从你看见的,听见的,感受到的,你认为这是什么时候的景象?
2023最新-高二语文《雷雨》教案【优秀6篇】

高二语文《雷雨》教案【优秀6篇】在生活、工作和学习中,大家一定都接触过作文吧,借助作文可以宣泄心中的情感,调节自己的心情。
作文的注意事项有许多,你确定会写吗?这次帅气的为您整理了6篇《高二语文《雷雨》教案》,我们不妨阅读一下,看看是否能有一点抛砖引玉的作用。
高二语文《雷雨》教案篇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会认读四个生字,会写12个字。
2、能正确流利朗读课文。
能力目标:能按一定顺序观察图画,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养成留心观察事物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理解课文内容,知道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景象。
了解大自然的各种变化,激发学生观察大自然的兴趣。
教学媒体:课件1:播放雷雨整个过程录音,激趣导入;课件2:播放雷雨前的情景动画,给学生视觉冲击,激发兴趣,促进理解;课件3:播放下雷雨时的情景动画,调动学生的视觉、听觉器官,促发形象思维活动的展开;课件4 :播放雷雨过后的情景动画,将抽象变为直观,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激发学生审美的情趣;课件5:奇特的自然现象:日出、日落、浓雾、秋霜、冬雪,激发观察大自然的兴趣;投影仪:出示投影片(雷雨后)、出示投影片(填空),培养学生的观察、想象能力及积累语言、表达语言的能力。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1、同学们,闭上眼睛听听,老师给你们带来什么了?(课件播放雷雨整个过程录音)说说你们刚才听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生答)2、大家听得真仔细、说得真好!对,这是一场雷雨。
(相机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过渡:雷雨是夏天常见的一种自然现象,雷雨场景多么热闹、壮观呀!课文中,小作者是怎么描述这场雷雨的呢?让我们一起来读读看吧!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读文,看看作者是怎样描写这场雷雨的?2、通过读书,你知道了什么?学生自由畅谈。
(板书: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过渡:雷雨前的天气有什么特点呢?我们来学习课文的1—3自然段。
三、细读,品味。
(一)指名读1---3自然段,其他的同学边听边想:雷雨前的景象是什么样的?1、学生回答,老师引读(板书:蝉不叫、大风、蜘蛛、闪电、雷声。
人教版高中语文雷雨优秀教案完整版

人教版高中语文雷雨优秀教案完整版XXX是20世纪中国著名的话剧作家,代表作品有《雷雨》、《原野》、《日出》等。
XXX擅长刻画人物性格,深入揭示社会现实,其作品具有强烈的现实主义色彩。
《雷雨》是XXX代表作之一,通过对XXX和XXX两个人物的描写,深刻反映了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的黑暗和罪恶。
三、剧情梳理本节课我们研究的是《雷雨》的节选部分。
故事发生在20世纪30年代,背景是一个典型的资产阶级家庭。
XXX是家族的长辈,他虽然是一个有地位的大地主,但却是一个虚伪、冷酷、凶狠的人,他对自己的妻子和女儿都非常苛刻。
而XXX是一个年轻貌美的女子,她是XXX的女儿,但却被父亲视为工具和筹码,她的命运被XXX的利益所左右。
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下,XXX和XXX之间的矛盾不断升级,最终导致了悲剧的发生。
四、课堂小结今天我们研究了戏剧的基本常识,认识了作者XXX及其代表作品《雷雨》,梳理了节选部分的剧情。
通过研究,我们深刻认识了资产阶级家庭的腐朽和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的罪恶。
下节课我们将进一步分析剧中人物的性格特点,加深对剧情的理解。
XXX是中国著名的剧作家和语言艺术大师。
他出生于一个封建官僚家庭,从小就目睹了大量剥削阶级的丑闻,这对他以后的创作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他在XXX和XXX读书,学生时代就喜欢戏剧,受到XXX等欧洲戏剧大师作品的影响。
经过多年构思和几次修改,他在1933年在XXX读书期间完成了他的女子作品《雷雨》。
之后,他又写了《日出》、《原野》、《蜕变》、《北京人》等剧本,这些剧本奠定了他在中国戏剧界的大师地位。
解放前,XXX和XXX赴美讲学,1949年,他们应召回国。
之后他又创作了《明朗的天》、《胆剑篇》(与人合作)、《王昭君》等剧本。
雷雨》是一部杰出的现实主义话剧,是一部深刻揭露反动资产阶级的罪恶本质、反映30年代大变动的中国社会现实的悲剧。
作者通过高超的艺术才能,将三十多年间发生的事情集中地放在周公馆的客厅里重现,时间只从当天中午延至午夜,在这样一个特定的时间和空间里展开了戏剧冲突。
高中语文《雷雨》教学教案(最新7篇)

高中语文《雷雨》教学教案(最新7篇)《雷雨》教案篇一【学习目标】1、会认本课时的4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
2、默读课文,边读边想象,能有感情地朗读第四、五、六自然段。
3、感悟雷雨前的景物是怎么样变化的。
【学习重点】1、会认记本课时的4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第四、五、六自然段。
【学习难点】感悟雷雨中的景物是怎么样变化的。
【审美视点】情景美,创造美。
【课前准备】1、反映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景象的课件。
2、生字词卡片。
3、学生自制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一、引入1、直接读课题,雷雨小朋友都见过吧,谁能说说。
2、刚才大家说了很多自己看到的雷雨的景象,作者也把他观察到的雷雨写进了课文里,让我们一起走进18课,感受感受作者笔下的雷雨吧。
二、识字1、作者到底写了雷雨的哪些景象,请小朋友自己读读课文,读的时候注意生字的字音,不认识的字请教你的同桌。
自读课文。
2、出示句子:刚才小朋友读得非常认真,生字这个拦路虎消灭没有?老师从课文里选了4个句子,看水能字音读准,句子读通。
其他的小朋友可要听仔细了,看他的字音读准没有,句子读通没。
自读──指名读──评议──齐读。
3、出示生字:生字在句子中能读准,单独出现还能读好吗?同桌互读──男女赛读。
4、记字形:生字朋友的名字读准了,样子记住了吗?怎么记的?5、巩固生字:⑴自读生字卡上的词语,分大组组词。
⑵在生活中识字。
三、学习课文1、分大组赛读课文。
2、边读边想围绕雷雨,你读的这个部分写的是雷雨什么时候的景象?指名回答。
板书:前中后3、品读课文:想不想欣赏一下雷雨的这三个不同的景象?雷雨前:⑴出示课件:你看见了什么,听见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板书:乌云、大风、闪电)⑵从你看见的,听见的,感受到的,你认为这是什么时候的景象?⑶刚才大家看了,说了雷雨前的景象,现在我们读一读作者写的雷雨前的景象,看看你能读懂些什么?体会到什么?自读课文──指名回答──谈体会──齐读。
高中语文《雷雨》教学教案精选5篇

高中语文《雷雨》教学教案精选5篇《雷雨》优秀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领悟如何在激烈的戏剧矛盾冲突中通过个性化的语言塑造立体可感的人物形象2、了解戏剧这一文学样式的特点3、认清资本主义剥削阶级的吃人本质以及它的必然灭亡趋势4、学会理性分析复杂人物形象的多重性格教学步骤第一课时一。
导入新课(先播放约三分钟的《雷雨》话剧片段将学生带入《雷雨》中山雨欲来风满楼的特定氛围之中。
)我想同学们一定看出来了,刚才播放的是著名剧作家曹禺先生的代表作《雷雨》,这是一部杰出的现实主义悲剧,鲁迅先生曾说:悲剧是把人生有价值的毁灭给人看,那么在《雷雨》中毁灭的是什么呢?今天我们就来一起探讨这个问题。
二。
作者简介及《雷雨》1910年9月24日,曹禺出生于天津一个没落的封建家庭,原名万家宝,祖籍湖北潜山县。
其父在辛亥革命后曾出任宣化镇守等职,但不久官场失意,回家后常是牢骚满腹,整个家庭的空气是抑郁的。
曹禺生长在这样的家庭里,对这类家庭里的人物相当熟悉,他曾说:《雷雨》里出现的那些人物,我看得太多了。
有一段时间甚至可以说和他们朝夕相处。
少年时代的曹禺曾随他继母观看了许多地方戏及当时流行的文明戏,这培养了他最初的戏剧情结。
1922年曹禺进入南开中学,并在1925年参加了北方最早的业余戏剧团体之一南开新剧团,演出过易卜生、莫里哀、丁西林等作家的作品,为他从事戏剧创作打下了基础。
1928年秋入南开大学,二年级时又考入清华大学西洋文学系。
在此期间,曹禺目睹了半封建半殖民地中国社会的黑暗现实,产生了强列的反抗情绪,经过几年酝酿、构思,1933年在清华大学四年级时,完成了他的处女作多幕话剧《雷雨》,以其深刻的思想内容和卓越的艺术技巧第一次显示了他的艺术才华,引起了戏剧界的震动。
作家在谈到写作意图时说,《雷雨》是在没有太阳的日子里的产物,那个时候,我是想反抗的。
因陷于旧社会的昏暗、腐恶,我不甘模棱地活下去,所以我才拿起笔。
《雷雨》是我的第一声呻吟,或许是一声呼喊(《曹禺选集bull;后记》),写《雷雨》是一种情感的迫切的需要,仿佛有一种情感的汹涌的流来推动我,我在发泄着被压抑的愤懑,毁谤着中国的家庭和社会(《雷雨》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雷雨(节选)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明确识记戏剧的基本文学常识。
2.作者曹禺及有关《雷雨》简介。
能力目标
1.体会时间、场景、人物和矛盾冲突的集中,是剧本的基本特征。
2.通过语言的品味来分析周朴园、鲁侍萍的个性特点。
3.认识资产阶级伪善、冷酷、凶狠的阶级本性及其腐朽的家庭生活,从而认识旧社会制度的黑暗和罪恶。
德育目标
通过分析剧本的矛盾冲突,认清具有浓厚封建性的资产阶级家庭的腐朽,揭示这种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的罪恶。
●教学重点
1.分角色朗读课文,表演剧情。
2.学习起伏跌宕的戏剧情节,紧凑的戏剧冲突和周朴园、鲁侍萍的性格刻画。
●教学难点
1.鉴赏剧中人物个性化的语言。
2.揭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的腐朽性。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1.简介戏剧的有关知识。
2.作者曹禺及有关《雷雨》介绍。
3.梳理节选部分的剧情。
[教学过程]
一、导语设计
《龙须沟》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茶馆》让我们默默难忘,今天我们要学的这篇课文就是曾引起轰动的《雷雨》,因为它是上个世纪30年代时作家曹禺为我们勾勒出的一幅图卷,即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沉闷空气里一场即将到来的社会大变动的雷雨。
二、解题1.戏剧知识介绍
戏剧是一门怎样的艺术
戏剧是由演员扮演角色在舞台上当众表演故事情节的一种艺术。
西方戏剧即指话剧。
在中国,戏剧是戏曲、话剧、歌剧等的总称,也常专指话剧。
世界各民族的戏剧都是在社会生产劳动和阶级斗争的基础上,由古代的歌舞、伎艺演变而来。
后逐渐发展为由文学、导演、表演、音乐、美术等多种艺术成分组成的
综合舞台艺术。
按结构规模可分为独幕剧、多幕剧;按语言表现形式可分为话剧、歌剧;按题材和年代可分为悲剧、喜剧、正剧、现代剧、历史剧等。
2.作者介绍
曹禺(1910~1996),原名万家宝,湖北潜江人,我国杰出的剧作家和“当代语言艺术大师”。
他出生于一个封建官僚家庭,从小耳闻目睹了大量剥削阶级的丑闻,这对他以后创作《雷雨》及其他剧作,有很大的影响。
他曾在南开中学和清华大学读书,学生时代,就喜欢戏剧,受莎士比亚等欧洲戏剧大师作品影响较大。
经过多年构思,几易其稿,于1933年在清华大学读书期间完成了他的女子作《雷雨》。
其后,又写了《日出》《原野》《蜕变》《北京人》等剧本,这些剧本奠定了他在中国戏剧界的大师地位。
解放前,曹禺和老舍赴美讲学,1949年,他们应召回国。
其后他又创作了《明朗的天》《胆剑篇》(与人合作)、《王昭君》等剧本。
3.有关《雷雨》
《雷雨》是一部杰出的现实主义话剧,是一部深刻揭露反动资产阶级的罪恶本质、反映30年代大变动的中国社会现实的悲剧。
《雷雨》的内容情节安排,充分显示了作者高超的艺术才能。
作者把三十多年间发生过的事情,集中地放在周公馆的客厅里重现,时间只从当天中午延至午夜,在这样一个特定的时间和空间里展开了戏剧冲突:封建资本家周朴园之妻繁漪不堪他的专横,与周朴园的大儿子周萍发生了暧昧关系,周萍又勾引了婢女四凤。
繁漪出于嫉妒,通知四凤的母亲侍萍把她领走,而侍萍正是三十年前被周朴园始乱终弃的侍女,她正是周萍的生身母亲。
而被她带走的儿子鲁大海却又在周朴园的矿上做工,作为罢工的工人代表,正和周朴园面对面地展开斗争。
这些矛盾同时在这天下午激化,趋向高潮。
经过一番矛盾冲突,周萍、四凤知道了他们之间原来是同母兄妹,于是四凤触电而死,繁漪的儿子周冲为救四凤也送了命,周萍也开枪自杀……这个罪恶的大家庭终于崩溃了。
而这一切都是在雷雨之夜进行的,这就以象征的手法告诉人们: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沉闷的空气里,一场变革中国现实的大雷雨即将来临。
三、整体感知课文
1.VCD播放《雷雨》剧情片断。
2.分角色朗读课文,熟悉节选部分的剧情。
(有条件的可在课前观看电影《雷雨》)
3.提问:《雷雨》第二幕中出场的人物主要有哪几位?他们之间的关系怎样?学生分小组讨论,教师点拨。
明确:这一幕出场人物主要有周朴园、鲁侍萍、鲁大海和周萍。
这四个人原本是一家,分别为夫妻、父(母)子、兄弟的关系。
但30年后,他们之间的关系变得十分复杂,已超出了家庭、血缘的意义,表现为以周朴园为代表的资本家与以鲁侍萍为代表的下层人民之间的矛盾冲突,以及以周朴园为代表的资本家与以鲁大海为代表的工人之间的尖锐的阶级冲突。
4.提问:本课一共节选了两场戏,试梳理这两场戏的情节。
学生思考后明确:
第一场戏:写三十多年后周朴园与鲁侍萍再次相见。
意外相见,二人之间展开了紧张激烈的矛盾冲突。
第二场戏:写周朴园与鲁大海、侍萍与周萍的相见。
父子相见,却是仇人,血的控诉,让人不忍卒听;母子相见,却无法相认,还不能不喊出“这真是一群强盗”。
本场主要是由周朴园与鲁大海之间展开的矛盾冲突。
四、课堂小结
欣赏戏剧作品,首先应了解戏剧的发展等有关知识。
在对剧本这种文学体裁有了一定的认识之后,应着重阅读剧本,了解作品的戏剧冲突,看哪些冲突是主要的,冲突的实质是什么,进而明确这样的冲突表现了怎样的主题。
五、布置作业
1.课下同学们选自己喜欢的角色进行表演练习。
2.揣摩人物的性格特点。
雷雨(节选)(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
1.分析戏剧的矛盾冲突。
2.分析人物的性格特点。
[教学过程]
一、具体研习课文
1.分析戏剧的矛盾冲突
(1)自开头至“周朴园:……这一点钱你不收下,将来你会后悔的”为第一场。
指定一名学生用自己的话叙述第一场的情节。
要求叙述时尽量详细点。
(2)提问:30年前周朴园与鲁侍萍的婚恋情形如何?侍萍因何遭遗弃并于大年三十的晚上投河?
学生从文中找出相关的内容,然后讨论、分析,教师巡回点拨。
(3)提问:周朴园对“死去”和活着的鲁侍萍有怎样的变化?这反映了怎样的阶级矛盾?
学生从课文中找出关键语句,反复朗读,体会前后的变化,感受其间存在的阶级矛盾。
(4)学生思考:周朴园三十年来所做的一切(打听下落,保留旧家具,记住生日等),可看出他对侍萍是真情,还是假意呢?
(5)品读鲁侍萍与周萍母子相见的段落,思考侍萍因何欲言又止?
明确:在周萍打了鲁大海两个嘴巴后,鲁侍萍对周萍说:“你是萍……凭——凭什么打我的儿子?”这断断续续的一句话,道出了人物复杂的心理变化过程:鲁侍萍迫切想见到自己阔别三十年的儿子,却没想到竟看到了如此令人痛心的场面。
她的感情由“想念”一下变成了“愤慨”。
因为一道森严的阶级壁垒已
经横在她面前。
阶级的对立,使她再也不能叫出“萍儿”这个长久在心底呼唤的名字了。
(6)学生默读周朴园与鲁大海相见的场面,思考父子因何反目成仇?
2.分析人物的性格特点
(1)精读有关周朴园的对话部分,找出能体现其性格特点的话,分小组讨论。
每小组选一名代表发言,并把对周朴园性格特点概括的词语写在黑板上,师生共同梳理。
(2)精读有关鲁侍萍的对话部分,找出能体现其性格特点的话,分小组讨论。
(3)细读有关鲁大海的语句,体会鲁大海的性格特征。
三、课堂小结
鲁迅先生说:“悲剧是把人生有价值的毁灭给人看。
”《雷雨》毁灭的有价值的东西是什么呢?应该是在命运的困顿中苦苦挣扎而又难逃摧残和拷打的人性,因此,《雷雨》也是一出人性悲剧。
对周朴园这个人物,我们在分析、理解的过程中,应看到其悲剧的一面,应看到其性格的复杂性。
不能一味地因循前人对他的看法,要从人性悲剧的角度挖掘其性格的另一面。
四、布置作业
1.继续准备戏剧表演。
由课代表组织同学准备道具。
2.自行组织小组,准备“周朴园是否爱鲁侍萍”的辩论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