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锅炉水蓄热技术的应用实例
电蓄热锅炉在上海地区的应用

具有 g C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 J  ̄
关键 词 :电蓄 热蒸 汽锅 炉 ; 海 地 区 ;生活热 水 ;工程 实例 上
Ap l ain o lc r a B i r t a t r g a g a e pi t f e t c l ol h He t o a e i Sh n h i a c o E i e wi S n Ar
定 的代表性和实用价值。本文结合某工程实例 ,
2采用 电蓄热 蒸汽锅 炉 的背 景
通过经济性分析, 明采用电蓄热蒸汽锅炉提供居 说
民 生活 用水 运 行 费 用省 、 收年 限 短 、 生环 保 , 回 卫 对 今 后 的实际 工程 有一定 借鉴 意 义 。
此 热 水 系 统 中蓄 水 器 内 的换 热 器 采 用蒸 汽 热
a pyn fte ee t c olrwi e tsoa e u i g t o e r e ee t ct n S a g a p lig o h lcr a b i t h a trg sn h lw r p c lcr i i h n h i i l e h e i i y
源。原蒸汽热源 由大厦旁游泳馆的蒸汽锅炉房提
【 丽慧】 女,9 8年 2月生,同济大学暖通空调厦燃气研 究所 , 王 17 在读博士研究生。
7J2 s g Eg。n n。。 8I圈 hh nyn, 6・ I ; aa e sa 2・ ni ncel 。N i 。 6
维普资讯 பைடு நூலகம்
一
某综合性大厦位于上海市静安区 , 2 层 , 共 8 其
中1 9 至 层为办公用房 , 1 2 层为居民用房 , 0至 8 生
活热水主要供居民使用 。住 户共 14户 , 4 每天有至 多 40 0 人洗浴 , 系统采用 6个 5 吨蓄水器 ( 内置蒸 汽热源换热器 ) 。大厦居民生活热水供应分高、 中、 低三个区, 每两个蓄水器负责一个区。
电锅炉蓄热技术在某供暖工程中的应用分析

电锅炉蓄热技术在某供暖工程中的应用分析作者:康伯森徐子翔来源:《商情》2020年第03期【摘要】蓄热技术在缓解用电矛盾中具有一定的优势,目前主要是控制能源消耗来减少环境污染,目前国家正在逐步限制大中型城市燃油燃煤锅炉的数量、规格以及应用范围,推动清洁能源的应用,从而保护生态环境。
因此,电锅炉蓄热技术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与应用,其具有污染小且运行管理便捷的优势。
因此,文章主要针对电锅炉蓄热技术的应用展开分析。
【关键词】电锅炉蓄热技术;供暖工程;应用价值一、电锅炉蓄热技术概述(一)电锅炉蓄热技术的概念电锅炉蓄热技术主要是以电热锅炉为基础,通过蓄热水箱或蒸汽蓄热器从而实现热能交换以及热能储存的目的,之后通过自然循环或是控制循环的方式将电锅炉中的水送入蓄热水箱,并转化为热能。
电锅炉蓄热技术能够确保资源的合理运用,通过自动化控制能够根据用户的需求来提供热量,减少资源浪费。
电锅炉蓄热技术具有多重优点,其中最显著的优点在于其能够调节自身的功率且操作灵活,与燃气燃煤锅炉相比能够提高能力的利用率。
目前我国北方城市在集中供暖中存在供热过剩的情况,若利用电锅炉蓄热技术则能够通过调节荷载来控制供热,从而减少热能浪费现象的出现。
(二)电锅炉蓄热的特点电锅炉蓄热的特点在于:①电锅炉的结构简单且体积小,不但能够节省空间,同时能够减少安装费用;②自动化水平高,在管理中具有较好的效果,且运行的安全性高,避免人工操作引起的故障和安全事故的发生;③热能利用率高,用户可根据自己的需求调节;④电锅炉蓄热技术具有较高的环保性,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且不会产生噪音和烟尘;⑤适用范围广,在公寓、工厂等地方都可应用。
其不仅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同时在环境保护方面具有较好的优势,对于一些环境要求较高的地区可以利用电锅炉蓄热技术进行供暖。
二、电锅炉蓄热技术在供暖系统中的应用电锅炉蓄热供暖系统主要组成为:①电锅炉:电锅炉是指将电能转变为热能的一种设备,主要是利用电热管实现,目前市场中常见的电热管有陶瓷电热体、碳钢电热体以及不锈钢电热体,若设备对电热管质量要求较高甚至可以使用稀有金属制成的电热管,具有较高的稳定性和耐腐蚀性,能够减少腐蚀现象的出现,延长锅炉的使用时间;②蓄热水池:蓄热水池主要是用来储存电锅炉产生的热量,小型供暖系统通常选择蓄热水池作为储存设备,具有结构简单、易于安装和维护、成本低的优势,而大型供暖系统则通常会根据实际需求建设混凝土蓄热水池,能够容纳较多的热量;③热交换设备:热交换通常可分为一次循环和二次循环,热交换主要是将蓄热水在系统停止运作时进行蓄热,或是将供热和蓄热同时进行。
利冠佳特热能蓄热电锅炉安装案例介绍

亚萨合莱国强(山东)五金科技有限公司(山东国强五金科技有限公司)已率先完成了电改试点工程,同时该试点也是国内应用于工作生活区域的较早的煤改电锅炉采暖项目。
山东利冠佳特热能给世界五百强企业,排名87位的亚萨合莱集团中国公司兰陵的山东国强五金有限公司做了三台蓄热电锅炉,用于喷涂流水线。
(蓄热电锅炉-图片)
该试点采用的智能蓄热电锅炉,是由利冠佳特研发生产的智能蓄热电锅炉机组,区别于传统的电锅炉,该智能蓄热电锅炉机组充分利用所在地夜间8至10个小时的低谷电时段,使电能以热能的形式储存起来,通过智能控制系统,全天24小时进行供暖送热,进利用谷电时段制热大大降低了电锅炉的电价运行成本,低碳节能意义重大。
据亚萨合莱集团相关负责人介绍,亚萨合莱集团始终坚持科技发展战略,不断加大科技投入和科技含量,此次电改试点工程正是在公司大战略支持下的年度重点技术改造项目,蓄热电锅炉厂家利冠佳特生产的智能蓄热电锅炉替代了原先的燃气锅炉,即消除了原先使用天然气带来的安全生产生活隐患,
同时也解决了野外作业中输气管道建设成本居高不下的问题,该项目的正式运行对于亚萨合莱集团生产和生活区可谓是一举多得。
(蓄热电锅炉-图片)
利冠佳特为该试点项目成立了的定点技术专门小组,项目在生产实施过程中获得了亚萨合莱集团领导的高度重视,蓄热电锅炉机组的成功上线,不仅开启了亚萨合莱集团和利冠佳特两家企业的持续深度合作,同时也标志着利冠佳特热能在国内煤改电领域的技术突破。
利冠佳特生产的智能蓄热电锅炉已成功投入政府工程、公共建筑、工业建筑、民用建筑、农业生产等多个行业领域,此次与亚萨合莱集团的成功合作,为国内其他大型企业的煤改电设备实施提供了样板,具有积极的推广示范作用。
合肥高校学生公寓小区使用新型蓄热式电锅炉的经验和体会

合肥高校学生公寓小区使用新型蓄热式电锅炉的经验和体会改变用能方式是降低开水成本的有效途径合肥高校学生公寓小区始建于2001年。
由于小区地处合肥市区一环以内,当时从环保角度考虑,第一开水房没有选用容易污染的燃煤锅炉,而选用了使用城市管道煤气的燃气锅炉。
以生产蒸汽加热方式供应开水。
由于燃气锅炉比燃煤锅炉使用成本高,开水供应价格却基本相同,故第一开水房2001年10月开业以来一直亏损,靠补贴维持运行。
随着小区入住学生数由4500多人逐步增加到12000多人,供应量和亏损额成正比大幅度增长,已到了难以承受的地步。
高等院校开水供应是一项政策性很强的工作,其服务对象是在校大学生这个特殊群体,保持稳定是重中之重。
在用水、用能和用工成本按市场价格执行,没有任何政策性优惠的情况下,开水价格却要保持相对稳定,不能及时随着市场变化而调整。
正因为如此,小区开水的供应价格至今仍维持2001年时的定价。
针对上述两难之题,安徽省高校后勤管理服务中心的领导多次明确指出,在积极寻求政策扶持的同时,更重要的是走内部挖潜、降低成本、减少亏损之路,以更好的服务于学生。
为此,结合小区第二开水房的建设,我们进行了认真的调研,认为挖掘用水和用工成本的潜力有限,只有在使用能源的种类上下功夫。
提出了转变用能方式,采用新型蓄热式电锅炉替代蒸汽锅炉,用电加热替代蒸汽加热生产开水的方案。
由于低谷电价比居民生活用电价优惠幅度达58.52%,经过专家的论证和测算,一致认为利用低谷电加热是降低开水生产成本的有效途径。
经领导批准和与供电部门协商后,决定小区第二开水房采用蓄热式电锅炉方案。
我们选用的蓄热式电锅炉,其主要特点是通过自动控制装置,实现夜间自动进水、加热、抽水和储存的全过程,无须人员操作和值守(需要时可转换为手动人工操作)。
由于水箱夹层采用聚胺脂发泡材料,保温性能好,在自然气温0℃时,12小时内降温不超过5℃,从而达到开水在夜间生产、白天供应的目的。
电锅炉蓄热技术及其在高寒地区的应用分析

2 2 蓄 热系统原理 .
电锅 炉 蓄热 系统 原 理如 图 1 示 。 所
户, 不存在浪费的现象 。 首先电锅炉 本身功率调节非
常 灵活方便 , 相比煤 、 、 气 油锅炉在能量有效利用方
面具有优势。目前在我 国北方很多地区 , 冬季 采暖供
热过乘
极 为严重 , 有些地方甚至出现 “ 屋外数九
件出台。 蓄热技 术发 展 良莠不齐 , 成 国内部 分蓄 热 系统 运 行 造 情 况 欠佳 , 也不乏有 很 多成功 的典 范 。 但 杭州 华 电华源环 境 工 程 有 限公 司于 19年 开始研 究开 发蔷 热技 术 , 96 通过 J ̄ L J@ L
个 蓄热 系统 的应 用 , 结 出 一 总 套技 术可行 的设计 方法 , 有独 具 到 之处 ,并配 之以 可靠的 设备 及控 制 系统 ,蓄热技 术的 应用
寒天 , 屋内只穿衬 衣仍在冒汗 ” 的情景 。 如屎用 电锅
炉蓄热技术 ,系统 可以根据负荷预 测或以往的经验 ,
在不同热负荷 日, 设定不同的供水温 度 , 根据时间及 温度设定 , 系统进行 自动调节。 并且在部分负荷 日的
高峰 电 f 电时 ,尽量 少开锅炉 , 至不开锅 炉,而 呼 甚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源自●●●●
●
●
●
●
●
●
●
●
●
●
●
●
●
电锅炉蓄热技术及其在高寒地区的应用

电锅炉蓄热技术及其在高寒地区的应用刘月琴叶水泉1.前言二十世纪初,由于社会化生产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供热技术迅猛发展,小型煤锅炉技术日益成熟,且得到了广泛的使用。
由于我国煤炭资源丰富,廉价的煤炭资源曾经在很长的一个时期内解决了我国工业及民用建筑对热能的需要。
新中国成立后,生产力的迅速发展对用电量的需求与日俱增,在电力供需矛盾比较大的情况下,不可能把宝贵的电力-----这种高品位的二次能源用于转换热能利用。
直到90年代初,我国才开始出现电锅炉,又由于运行成本昂贵,只能用于特殊需要的场合或水利资源丰富、电价相对便宜的地区。
但近年来,随着我国火电装机容量的不断增加以及丰富的水利资源的开发利用,电力紧张的趋势已经大为缓解,有的地区甚至出现电力过剩的情况,另一方面我国是世界上以煤炭为主要能源的国家,一次能源的消费中煤占到75%,环境污染严重,燃煤锅炉产生的烟雾、二氧化硫、煤灰等空气污染和噪音污染问题已经成为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原因。
这使清洁的电锅炉的大力发展成为一种必然趋势。
2.电锅炉蓄热系统2.1电锅炉的国内外发展状况20世纪50~60年代,电热锅炉在国外先进发达国家已经得到普遍应用。
有充沛的电力作为基础,电锅炉具有其他热能设备无法比拟的优点,从而得以迅速发展。
目前国外产品技术相当成熟,其电锅炉(如图1)产品具有以下主要特点:图1(1)占地面积最小。
锅炉体积小,锅炉筒体与控制柜合二为一,结构紧凑,方便管理;(2)热元件寿命长,易保修;1)热镍铬合金元件铠状,元件管径仅8mm,长度0.85m,机构强度高,抗热,抗腐蚀性能好,能利用外壳膨胀和工作时的微震来除垢,确保无衰退期。
2)减少了更换元件所需的停炉时间3)U型管设计使元件间增大了空间,减少了在元件间形成汽袋的可能,从而减少了结垢4)管内高密度的填充物保证了元件管整个长度上的温度更均匀。
(3)控制元件可靠(4)寿命长,寿命在20年以上(5)经济性好1)热效率达99%以上,尤其是电热元件解决了不锈钢、铜质电热元件易结垢的致命缺点2)故障率低,维护费省3)自动化程度高,可实现无人职守(6)外形美观。
电锅炉蓄热技术及其在高寒地区的应用

不 清 洁 、 高 , 有足 够的优 势 价 没 其 它蓄热 方式 还 有蓄蒸 汽 系统 ( 即将 燕汽 蓄成 过 饱 和水 ) 高温 油蓄 热等 。 及 高温高 压 蓄热 装置 也相 继 问世 , 这 些高温 高压 装置 , 但 除造价 因索外 . 足否 适 合居 民生活 区和商业 领域应 用存 在 着争 }. 义. 13 蓄 热装置
之 所 以采 用 高 温 蓄 热 系 统 ,主 要 基 于 2点 :
① 町以得到 更 高的 温度 ;② 可 以减 少 蓄热 装置体
积 假设 蓄热温 度 为 10℃ , 于末端 供 回水温度 为 3 对 6 / 0 的风 机盘管 系统 而 占,可利用 温 差 7 0 5 5屯 , 对 于末 端供 回水温 度 为 9 / 0 的采 暖 系统 而 言 0 7 町 利 用 温 差 为 5 5 10℃ 的饱 和 水 .其 压 力 3
对 电锅 炉蓄 热 水系统 而言 ,如果 蓄 热温度 超过 10 便 可称 之 为高温 蓄 热 系统 。高温 蓄热 系统 是 0 个 闭式 系统 ,
- 一
目 , 前 蓄热技术根据热载体不同, 主要分为水蓄 热 和相变 材料 蓄热 2种 , 就 目前技术 分 析 , 但 水作 为 蓄热 载体 是最 为理想 和可 行的 。
天然 气 等 清洁 能 源的 比重 达到 1.8 ,提 高 56 78% . 个 百分点 ,根 据 国际能源 机构 预测 , 20 全球 到 06年 新 能源 和 再 生能 源的 比例 ,将 发 展到世 界能 源构
成 的 5 % 以上 可以说 电作 为热 源比油 、 、 具有 0 气 煤 着 更广 阔的前 景
He lS o a e Elcrc Bol rTe h l g n t e i ih Cod Ara a — tr g e ti i c noo y a d IsUs n H l e e g
典型蓄热技术在供热领域的应用分析

电力输送
断路器
接触器 保温层
电加热模块
气流通道
流 体 流 循环风机 向
储热材料模块
绝热隔板 热用户
流体流向 换热器
循环泵
流 体 流 向
控制系统
图 3 固体砖蓄热系统原理示意图
如图 3 所示,弃风弃光电 / 低谷电通过电网输送到 制热 / 蓄热地点,通过电加热器将电能转换为热能,并 对蓄热材料充热;同时开启循环风机,经过循环风机 增压的空气与电加热器换热,使其温度升高,高温空 气经过蓄热室时,通过对流和辐射传热将热量传递给 蓄热材料;而后热风通过气水换热器将热量传递给供 暖循环水的同时实现供暖需求,通过气水换热器后的 风温大幅度降低,再经过循环风机增压后继续循环[15]。
12 000
单位:mm
2 800 1 000 2 900
2 800 500
2 800 500
600 840
627 840
a) 电极锅炉项目示意图
b) 电极锅炉控制系统图 图 2 电极锅炉项目示意图和控制系统图
蓄热水池不仅可用于冬季储存热水,还可在夏季 储存冷水。该项目同时配置 3 台冷水机组,夏季低谷 电时段制取的冷水同样可以储存在蓄热水池中,冬季 和夏季均可使用,提高了蓄热罐的经济效益。 1.3 前景展望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0802-(2019)04-0054-04
Application Analysis of Typical Thermal Storage Technology in Heating Field
HAN Jingxiao1,2, MU Shihui3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电锅炉水蓄热技术的应
用实例
Company number【1089WT-1898YT-1W8CB-9UUT-92108】
电锅炉水蓄热技术的应用实例
现代建筑设计集团上海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张伟程
摘要:介绍了电锅炉水蓄热技术在具体工程设计中的应用,并着重介绍了该系统的概况、流程以及各种运行模式下的控制方式。
关键词:电锅炉水蓄热运行模式控制
1 电锅炉水蓄热技术介绍
集中空调的冬季供暖部分,根据热源的类型,可以分为空气(或水)源热泵、燃油、燃煤气(或天然气)、燃煤、用电等几大类。
从用户的角度看,使用电作为热源不需要排废水、废气、废渣,也无明火,不需设置堆煤或储油场地,为最清洁能源,不存在消防、环保等特殊要求,且用电设备可以做到完全自动控制,减少人为操作所带来的浪费及管理难度。
对于以电能作为空调供暖热源的系统,在《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
GB50189-2005中有明确的规定:“除非夜间可利用低谷电进行蓄热、且蓄热式电锅炉不在日间用电高峰和平时段时间启用的建筑,不得采用电热锅炉、电热水器作为直接采暖和空气调节系统的热源。
”故在实际应用时,不得采用电锅炉直供的形式,一般采用电锅炉水蓄热系统,且以全量蓄热为好。
电锅炉水蓄热系统是指在电力低谷期间,以水为介质将电锅炉产生的热量储存在蓄热装置中,适时供应给用热设备的系统[1]。
这样在用电高峰时段就可以不开或者少开电锅炉,从而减少高峰时段用电量,起到移峰填谷的作用。
电锅炉水蓄热从系统构成上来说只是在常规电热锅炉的基础上增加了一套水蓄热装置,其他各部分在结构上与常规热源系统并无不同,它在使用范围方面也与常规供热系统基本一致。
通常水蓄热装置有常温(常压、温度低于100℃)和高温(高压、温度高于100℃)两种,蓄热量有全量和分量两种模式,蓄热系统有串联和并联两种流程。
电锅炉水蓄热系统具有以下几个显着优点:
1)适合在无集中供热与燃气源,而电力充足、供电政策支持和电价优惠的地区使用。
2)采用电能,不存在排放废水、废气、废渣之忧,无燃烧过程,安全可靠性高。
3)由于水蓄热系统是按白天全量负荷在夜间蓄热时段的平均值来确定电锅炉装机容量的,而电锅炉直供系统则是按白天的峰值负荷来确定的。
所以相对于电锅炉直供系统,水蓄热系统减少了电锅炉装机容量,其附属运转设备和电力设施的装机容量也相应减少,从而减少了初投资费用。
4)可根据外界空调负荷的变化更及时、灵活、精确地供应储存的热量。
5)利用峰谷电价差,可以明显减少运行费用。
有利于平衡用电负荷,缓解供电矛盾 [2]。
6)当停电时,用小功率应急发电机带动循环水泵即可继续提供热量,提高了供暖系统的可靠性。
2 工程概况
陆家嘴时代金融中心(B3-5地块)冬季空调供暖设计计算热负荷峰值为5 044 kW:1~6层(裙房)973 kW,8~20层(低区)1 331 kW,22~34层(中区)1 331 kW,36~46层(高区)1 409 kW。
考虑到当时的市政能源条件(无集中供热与燃气源,电力充足、供电政策支持和电价优惠)和初投资与运行费用的效
益比以及机房安全条件,本工程采用常压型电热水锅炉生产的蓄热水作为空调供暖热源,采用常温全量(不考虑不可预见系数)蓄热模式、并联流程,并根据楼层分布情况分设4套系统,机房分别布置于7层,21层,35层,PH1设备层。
每套系统均设有2台675 kW的电锅炉、1个有效容积为200m3的蓄热水箱,其设计蓄热水温为45~90 ℃,蓄热量为10 465 kWh;考虑10%的余量,联合供热(板式换热器的)总供热能力为1 600 kW;板式换热器一次侧的设计进、出水温度为55 ℃/45 ℃、二次侧(空调末端设备)的设计供、回水温度为50 ℃
/40 ℃。
该水蓄热系统夏季可兼作蓄冷用,其蓄热水箱转变为蓄冷水箱,主要用于新风空调箱的供冷。
系统有冬季电锅炉单蓄热、电锅炉单供热、蓄热水箱单供热、电锅炉与蓄热水箱联合供热(蓄热水箱优先)、电锅炉边蓄热边供热以及夏季制冷机蓄冷、蓄冷水箱放冷共7种运行模式,其原理见图1。
3 运行控制
3.1 系统运行模式控制
对于系统不同的运行模式应有不同的运行策略和控制方式,详见表1。
3.2 系统运行模式转换
晚上低谷电时段,采用何种模式运行需视大楼的负荷情况而定。
一般情况下夜间大楼没有负荷,采用电锅炉单蓄热模式;如夜间出现了负荷(临时有单位加班或其他事情,可以向物业公司申请空调供暖),则采用电锅炉边蓄热边供热模式。
当然,对夜间负荷应有所控制,否则过量的夜间负荷会影响系统蓄热量,可能造成第二天电锅炉的过量运行而增加运行费用,增加的费用应由夜间负荷用户承担。
白天空调供暖时,为了保证采用蓄热水箱优先的联合供热模式,采用蓄热水箱等速放热方式,保证蓄热水箱均匀放出热量,同时确保在工作时间段将水箱热量用尽。
在计算水箱的等速放热量时,需考虑电锅炉的避峰电时段运行,此时段蓄热水箱应全量供热(即蓄热水箱单供热模式),从而尽量减少电锅炉的运行费用。
在联合供热的时候,根据水箱进出口温度和流量计算出水箱的放热量Q1(水箱等速放热的热量),同时根据板式换热器一次侧的进、出口温度和流量计算出空调末端需要的供热量
Q2,当Q2接近Q1,两者差值持续(约2 min,具体持续时间调试时候可根据实际情况调整设定)小于设定值时,则系统切换到蓄热水箱单供热模式。
在蓄热水箱以单供热模式运行时,当板式换热器二次侧的出水温度(50℃)受水箱循环泵变频控制而持续(约2 min,具体持续时间调试时候可根据实际情况调整设定)下降,则系统重新切换到电锅炉和蓄热水箱联合供热模式。
当水箱出口温度低于55 ℃(此时理论上水箱的进口温度低于45 ℃)时,表明水箱热量已用尽,放热结束,系统转化到电锅炉单供热模式。
一般情况下白天空调供暖采用蓄热水箱单供热或联合供热模式,但当水箱前一天晚上因其他原因没有蓄热或蓄热水箱热量用尽时,系统采用电锅炉单供热模式。
3.3 蓄热水箱预热模式
在系统投入上班时段运行前需启动蓄热水箱单供热模式对整个大楼进行预热,以抵消大楼内前一夜的蓄冷量,从而保证上班前室内温度达到所需温度。
在预热时应关闭空调新、排风系统以避免热量的损耗,在上班时段再启用空调新、排风系统。
对于电锅炉与蓄热水箱联合供热(蓄热水箱优先)模式,在依据总蓄热量计
算水箱的等速放热量时应扣除预热所需
的耗热量。
4 结语
4.1 本工程四个空调供暖分区的设计计算热负荷峰值是不同的,但考虑到设备
材料采购和施工、维护的方便,将其电
锅炉水蓄热系统设计为单一容量规格。
如按峰值负荷平均运行8h考虑,则每个区域的热负荷总容量分别为:1~6层(裙房)7 784 kWh,8~20层(低区)10 648 kWh,22~34层(中区)10 648 kWh,
36~46层(高区)11 272 kWh。
蓄热水箱的设计蓄热量为10 465 kWh,分别达到了需求的134%,98%,98%,93%,基本达到了全量蓄热的要求。
4.2 就水蓄热装置而言,采用常压形式可使得控制和保护系统要求较低、蓄热
装置加工要求一般,但蓄热和供热温差
有限、单位体积蓄热量较小[1]。
结合本工程的实际情况,由于蓄热水箱所在设备
层的上下层均为人员密集的办公场所,
从安全防护角度考虑不得采用有压高温
蓄热水箱,故最终确定采用常压蓄热水箱,其设计蓄热温度为90 ℃。
4.3 受设备层空间高度的限制,本工程中蓄热水箱的箱体高度只能做到3 m,故采用了管道垂直分隔槽式水箱。
4.4 通常水蓄热系统是按电锅炉下游的串联流程设计的,其箱体内水体则按一次流、大温差计算。
但由于蓄热水箱内水体的有效高度较小,考虑到其热温水混合、死水空间和储存效率等问题,本工程采用了并联流程,其箱体内水体按多次混水流、小温差计算。
虽然这种做法增加了水泵和板式换热器的容量,控制也相对复杂,但结合本工程蓄热水箱安放空间和高度特别受限的情况,也不失为一种安全、可靠的做法。
4.5 对于水蓄热系统,通过适当改进可使其在夏季兼作蓄冷用。
由于常规空调供冷时的供水温度较低,一般为
5~7 ℃,此种工况的显热温差几乎是无法满足使用要求的。
故必须将该系统的蓄冷工况单独用于新风空调箱,使其在高于20 ℃的供水温度时也能保持一定的供冷能力,从而充分利用其显热温差。
4.6 由于常压蓄热水箱内水体的有效高度较小,而高温热水又相对容易汽化,故在做管道设计时,需对水泵吸入段管道的阻力损失进行精确计算,如有必要可通过增大该段管道的管径来降低阻力损失,并且确保避免出现管道存气现象,从而防止水泵汽蚀。
表1 系统运行模式控制表
[1]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 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节能专篇暖通空调·动力分册[M]. 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07
[2] 陆耀庆. 实用供热空调设计手册[M].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6
[3] 吴喜平.蓄冷技术和蓄热电锅炉在空调中的应用[M]. 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00
张伟程,男,1969年12月生,大学,工学学士,主任工程师,地址:上海市石门二路258号上海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邮政编码:20041,电话:(021), E-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