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信道
合集下载
第3章信道与信道容量32

j i j
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信息论与编码》 曹雪虹等编著
14
3.2离散单个符号信道及其容量
信道容量
C= max I ( X ; Y )
p ( ai )
= max[ H (Y ) − H (Y | X )]
p ( ai ) p ( ai )
= max H (Y ) − H (Y / X )
第3章信道与信道容量
3.1信道分类和表示参数 3.2离散单个符号信道及其容量
离散无记忆信道:对称、准对称
3.4连续信道及其容量
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信息论与编码》 曹雪虹等编著
1
3.1信道分类和表示参数
信道分类
用户数量:单用户、多用户 输入端和输出端关系:无反馈、有反馈 信道参数与时间的关系:固参、时变参 噪声种类: 随机差错、突发差错 输入输出特点:离散、连续、半离散半 连续、波形信道
• 信道种类
1 无干扰信道 2 有干扰无记忆信道 3 有干扰有记忆信道
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信息论与编码》 曹雪虹等编著 3
信道参数
无干扰(无噪声)信道
1, y = f (x) p ( Y / X) = 0, y ≠ f (x)
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信息论与编码》 曹雪虹等编著
13
3.2离散单个符号信道及其容量
•
输入对称
∑ p(b j / ai ) log p(b j / ai )与i无关
j
H (Y / X ) = −∑ p(ai )∑ p(b j / ai ) log p(b j / ai ) = −∑ p(b j / ai ) log p (b j / ai ) = H (Y / xi )
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信息论与编码》 曹雪虹等编著
14
3.2离散单个符号信道及其容量
信道容量
C= max I ( X ; Y )
p ( ai )
= max[ H (Y ) − H (Y | X )]
p ( ai ) p ( ai )
= max H (Y ) − H (Y / X )
第3章信道与信道容量
3.1信道分类和表示参数 3.2离散单个符号信道及其容量
离散无记忆信道:对称、准对称
3.4连续信道及其容量
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信息论与编码》 曹雪虹等编著
1
3.1信道分类和表示参数
信道分类
用户数量:单用户、多用户 输入端和输出端关系:无反馈、有反馈 信道参数与时间的关系:固参、时变参 噪声种类: 随机差错、突发差错 输入输出特点:离散、连续、半离散半 连续、波形信道
• 信道种类
1 无干扰信道 2 有干扰无记忆信道 3 有干扰有记忆信道
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信息论与编码》 曹雪虹等编著 3
信道参数
无干扰(无噪声)信道
1, y = f (x) p ( Y / X) = 0, y ≠ f (x)
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信息论与编码》 曹雪虹等编著
13
3.2离散单个符号信道及其容量
•
输入对称
∑ p(b j / ai ) log p(b j / ai )与i无关
j
H (Y / X ) = −∑ p(ai )∑ p(b j / ai ) log p(b j / ai ) = −∑ p(b j / ai ) log p (b j / ai ) = H (Y / xi )
课件:第三章信道及其容量

第三章 信道及其容量
1
研究信道的目的是研究信道能传输的最大信息量, 即信道的最大传输能力。 1、如何描述在信道中传输的消息的信息量大小—— 平均互信息/信息传输率 2、信道的最大信息传输率是多少?——信道容量/ 传信能力
2
第三章 信道及其容量
3.1 信道的数学模型与分类 3.2 信道疑义度与平均互信息 3.3 离散无记忆的扩展信道 3.4 离散信道的信道容量 3.5 连续信道的信道容量 3.6 信源与信道的匹配 3.7 信道编码定理
效地折合成信道干扰,看成是由一个噪声源产生的,它将作用 于所传输的信号上。 a) 加性干扰:它是由外界原因产生的随机干扰,它与信道的
输入信号统计无关,因而信道的输出是输入和干扰的叠加。 【主要研究的干扰】 b) 乘性干扰:信道的输出信号可看成输入信号和某些随机参 量相乘的结果。
16
(6)根据信道有无记忆特性将信道分为: 无记忆信道 输出仅与当前输入有关,而与过去的输入和输 出无关。 有记忆信道 输出不仅与当前输入有关,而且与过去的输入 和输出有关。 本章的讨论基于无记忆、恒参、单用户离散信道,它是
|
x)
1 0
y f (x) y f (x)
其典型信道如下图所示:
22
(2)有干扰无记忆信道
该信道为实际常用信道,信道中存在干扰。 信道输入和输出符号之间不存在确定的对应关系,接收到Y后 不能完全消除对X的不确定性。信道输入和输出间的条件概率是一 般的概率分布。 信道任一时刻的输出符号只统计依赖于对应时刻的输入符号, 则这种信道称为无记忆信道,其条件概率满N 足
p(y | x) p(Y1, ,YN | X1, , XN )
条件概率p( y | x) 称为信道的传递概率或转移概率。 信道的数学模型可以用数学符号表示为:
1
研究信道的目的是研究信道能传输的最大信息量, 即信道的最大传输能力。 1、如何描述在信道中传输的消息的信息量大小—— 平均互信息/信息传输率 2、信道的最大信息传输率是多少?——信道容量/ 传信能力
2
第三章 信道及其容量
3.1 信道的数学模型与分类 3.2 信道疑义度与平均互信息 3.3 离散无记忆的扩展信道 3.4 离散信道的信道容量 3.5 连续信道的信道容量 3.6 信源与信道的匹配 3.7 信道编码定理
效地折合成信道干扰,看成是由一个噪声源产生的,它将作用 于所传输的信号上。 a) 加性干扰:它是由外界原因产生的随机干扰,它与信道的
输入信号统计无关,因而信道的输出是输入和干扰的叠加。 【主要研究的干扰】 b) 乘性干扰:信道的输出信号可看成输入信号和某些随机参 量相乘的结果。
16
(6)根据信道有无记忆特性将信道分为: 无记忆信道 输出仅与当前输入有关,而与过去的输入和输 出无关。 有记忆信道 输出不仅与当前输入有关,而且与过去的输入 和输出有关。 本章的讨论基于无记忆、恒参、单用户离散信道,它是
|
x)
1 0
y f (x) y f (x)
其典型信道如下图所示:
22
(2)有干扰无记忆信道
该信道为实际常用信道,信道中存在干扰。 信道输入和输出符号之间不存在确定的对应关系,接收到Y后 不能完全消除对X的不确定性。信道输入和输出间的条件概率是一 般的概率分布。 信道任一时刻的输出符号只统计依赖于对应时刻的输入符号, 则这种信道称为无记忆信道,其条件概率满N 足
p(y | x) p(Y1, ,YN | X1, , XN )
条件概率p( y | x) 称为信道的传递概率或转移概率。 信道的数学模型可以用数学符号表示为:
现代通讯原理第三单元

频率范围 /MHz
1~100
信号衰减 高
电磁干扰 一般
STP电缆 1~150
高
小
同轴电缆 1~1000
低
小
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4年1月
11
3.1.2微波中继信道
微波频段的频率范围一般在几百兆赫至几十吉 赫,其传输特点是在自由空间沿视距传输。由 于受地形和天线高度的限制,两点间的传输距 离一般为30~50 km,当进行长距离通信时,需 要在中间建立多个中继站图
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4年1月
2
第3章 信道
本章的讨论思路:通过介绍实际信道的 例子,在此基础上归纳信道的特性阐述 信道的数学模型,最后简介了信道容量 的概念。
要求:注重了解各种实际信道的特点, 掌握信道的数学模型,简单运用信道容 量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4年1月
3
第3章的主要内容
通信原理
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4年1月
1
第3章 信道
本章教学目的:了解各种实际信道、信道的数 学模型和信道容量的概念。
说明:信道是指以传输媒质为基础的信号通道。 它与发送设备、接收设备一起组成通信系统。 没有信道,通信就无法进行;信道的好坏直接 影响通信的质量。因此,有必要研究信道,根 据信道的特点,正确地选用信道,合理地设计 收发信设备,使通信系统达到最佳。
n
ai (t) cos wc[t i (t)]
i 1
式中, ai(t)为从第i条路径到达接收端的信号振幅,τi(t)为第 i条路径的传输时延。传输时延可以转换为相位的形式, 即源自r(t)= n式中
i1 ai (t) cφoi(st[)w=c-(ωt)cτi(t)(t)]
第3章 离散信道概述

求: 1. 联合概率: p(xi yj)= p(xi)p(yj| xi)= p(yj)p(xi | yj) i=1,2,…,r;j=1,2,…,s
16
2. 输出符号概率: p( y j ) p( xi y j ) p( xi ) p( y j | xi )
i 1 i 1
1.离散单符号信道的数学模型 r r
问题:在什么条件下,通过信道的信息量最大,即
信道容量的问题。
3
信道的主要研究内容: 信道的分类和建模(信道的统计特性描述) √
信道传输信息的能力(信道容量) √
在有噪信道中能否实现可靠传输?怎样实现可靠 传输?
4
信道分类
按输入/输出信号的幅度和时间特性划分:
幅度 时间
信道分类名称
离散 离散 离散信道/数字信道(例如:数字电话) 连续 离散 连续信道 连续 连续 模拟信道/波形信道(例如:普通电话) 离散 连续 (理论和实用价值均很小)
5
信道分类
根据输入、输出信号的时间特性和取值特性,可以 将信号划分为:
◦
◦
离散信道:指输入输出随机变量均为离散的信道 连续信道:指输入输出随机变量均为离散的信道
Y y2
ys
i 1, 2,..., r ; j 1, 2,..., s
满足: (1)0≤ p(yj|xi) ≤ 1 (i=1,2,…,r;j=1,2,…,s) (2)
p( y
j 1
s
j
| xi ) 1
(i=1,2,…,r)
11
1.离散单符号信道的数学模型
信道传递概率可以用信道矩阵来表示:
PY PX PY | X
17
1.离散单符号信道的数学模型
16
2. 输出符号概率: p( y j ) p( xi y j ) p( xi ) p( y j | xi )
i 1 i 1
1.离散单符号信道的数学模型 r r
问题:在什么条件下,通过信道的信息量最大,即
信道容量的问题。
3
信道的主要研究内容: 信道的分类和建模(信道的统计特性描述) √
信道传输信息的能力(信道容量) √
在有噪信道中能否实现可靠传输?怎样实现可靠 传输?
4
信道分类
按输入/输出信号的幅度和时间特性划分:
幅度 时间
信道分类名称
离散 离散 离散信道/数字信道(例如:数字电话) 连续 离散 连续信道 连续 连续 模拟信道/波形信道(例如:普通电话) 离散 连续 (理论和实用价值均很小)
5
信道分类
根据输入、输出信号的时间特性和取值特性,可以 将信号划分为:
◦
◦
离散信道:指输入输出随机变量均为离散的信道 连续信道:指输入输出随机变量均为离散的信道
Y y2
ys
i 1, 2,..., r ; j 1, 2,..., s
满足: (1)0≤ p(yj|xi) ≤ 1 (i=1,2,…,r;j=1,2,…,s) (2)
p( y
j 1
s
j
| xi ) 1
(i=1,2,…,r)
11
1.离散单符号信道的数学模型
信道传递概率可以用信道矩阵来表示:
PY PX PY | X
17
1.离散单符号信道的数学模型
信息论-第3章+信道的数学数学模型及分类

给定信源概率分布 P( x)
信道传递概率不同,平均互信息量不同 一定存在一种信道,使平均互信息量最小(0)
第3章 离散信道 及其信息容量
3.1 信道的数学模型及分类 3.2 平均互信息及平均条件互信息 3.3 平均互信息的特性
3.4 信道容量及其一般计算方法 3.5 离散无记忆扩展信道及其信道容量 3.6 独立并联信道及其信道容量 3.7 串联信道的互信息和数据处理定理 3.8 信源与信道的匹配
单用户(两端)信道
一个输入端、一个输出端 必须是单向通信 例:对讲机
多用户(多端)信道
输入输出至少有一端有两个以上用户 可以是双向通信 例:计算机网络
3.1.1 信道的分类 —— 按输入输出的关联分
无反馈信道
输出端无信号反馈到输入端 例:无线电广播
反馈信道
3.4.1 离散无噪信道的信道容量 —— 无损(有噪)信道
H(X)
H(X Y):损失熵
信道
I ( X ;Y )
H (Y )
H(Y X ) :噪声熵
H (X Y ) 0 ,H (YX ) 0
I(X ;Y ) H (X ) H ( Y )
C m { I ( X a ;Y )x } m { H ( X a ) x } lo r g
传递矩阵:
b1
b2
bs
a1 P(b1 a1) P(b2 a1) P(bs a1)
a2 P(b1 a2) P(b2 a2) P(bs a2)
ar P(b1 ar ) P(b2 ar ) P(bs ar )
3.2.1 信道疑义度 —— 先验熵
信源
X
信道
信道传递概率不同,平均互信息量不同 一定存在一种信道,使平均互信息量最小(0)
第3章 离散信道 及其信息容量
3.1 信道的数学模型及分类 3.2 平均互信息及平均条件互信息 3.3 平均互信息的特性
3.4 信道容量及其一般计算方法 3.5 离散无记忆扩展信道及其信道容量 3.6 独立并联信道及其信道容量 3.7 串联信道的互信息和数据处理定理 3.8 信源与信道的匹配
单用户(两端)信道
一个输入端、一个输出端 必须是单向通信 例:对讲机
多用户(多端)信道
输入输出至少有一端有两个以上用户 可以是双向通信 例:计算机网络
3.1.1 信道的分类 —— 按输入输出的关联分
无反馈信道
输出端无信号反馈到输入端 例:无线电广播
反馈信道
3.4.1 离散无噪信道的信道容量 —— 无损(有噪)信道
H(X)
H(X Y):损失熵
信道
I ( X ;Y )
H (Y )
H(Y X ) :噪声熵
H (X Y ) 0 ,H (YX ) 0
I(X ;Y ) H (X ) H ( Y )
C m { I ( X a ;Y )x } m { H ( X a ) x } lo r g
传递矩阵:
b1
b2
bs
a1 P(b1 a1) P(b2 a1) P(bs a1)
a2 P(b1 a2) P(b2 a2) P(bs a2)
ar P(b1 ar ) P(b2 ar ) P(bs ar )
3.2.1 信道疑义度 —— 先验熵
信源
X
信道
第3章1 信道的定义与分类

卫星微波
物理特性:中继站、相对静止、同步卫星、匹 物理特性:中继站、相对静止、同步卫星、 配高度: 配高度:35784km. 传输特性:频率范围: 传输特性:频率范围:1GHz-10GHz。 。 4/6GHz频段:上行:5.925-6.425GHz 频段: 频段 上行: 下行: 下行:3.7-4.2GHz(饱和) (饱和) 12/14GHz频段:上行:14-14.5GHz 频段: 频段 上行: 下行: 下行:11.7-12.2GHz 应用:电视转播、远程电话传输、 应用:电视转播、远程电话传输、企业网络
对称电缆 典型应用:通信电缆 每条电缆中有数十甚至上百个线对,用它们 接电话或者信号,根据颜色的不同,可以区 分它们的顺序。 国际标准: 正:白红黑黄紫 负:兰橙绿棕灰
微波频谱: 高度定向射束。 微波频谱:2GHz-40GHz,高度定向射束。 高度定向射束 分为:地面微波、卫星微波。 分为:地面微波、卫星微波。 红外线频谱: 封闭区域。 红外线频谱:300-20000GHz,封闭区域。 封闭区域
光电转换器
光纤的连接方式
连接头并插入光纤插座:损耗 连接头并插入光纤插座:损耗10%到 到 20%的光 的光 机械方法接合:套管钳起来, 机械方法接合:套管钳起来,光的损失 大约为10% 大约为 融合:有一点衰减(用专门的工具 用专门的工具) 融合:有一点衰减 用专门的工具
光纤的类型
单模光纤:轴心直径较细, 约 5~10 微米, 单模光纤:轴心直径较细 微米 传输距离长,散射率小,传输性能极佳。 传输距离长,散射率小,传输性能极佳。 多模光纤 轴心直径较宽,约 多模光纤:轴心直径较宽 约50~100 微 传输距离短 米,传输距离短, 传输性能略差。 传输距离
第三章
信道
信息论基础第3章离散信道及其信道容量

也就是说,通过信息处理后,一般只会增加信息的 损失,最多保持原来获得的信息,不可能比原来获得的 信息有所增加。一旦失掉了信息,用任何处理手段也不 可能再恢复丢失的信息,因此也称为信息不增性原理。
《信息论基础》
3.6 多符号离散信道及其信道容量
【例】求图所示的二元无记忆离散对称信道的二次 扩展信道的信道容量。
【例】 已知两个独立的随机变量 X、Y 的分布律如下。
X P(x)
a1 0.5
a2 0.5
,
Y P( y)
b1 0.25
b2 b3 0.25 0.5
计算 H X , H Y , H XY , H X |Y , H Y | X , I X ;Y 。
《信息论基础》
3.4 信道容量的定义
I (ai ) 减去已知事件 bj 后对 ai 仍然存在的不确定性 I (ai | bj ) ,实际就是事件
bj 出现给出关于事件 ai 的信息量。
【例】 甲在一个16 16 的方格棋盘上随意放一枚棋
子,在乙看来棋子放入哪一个位置是不确定的。如果甲 告知乙棋子放入棋盘的行号,这时乙获得了多少信息 量?
《信息论基础》
第3章 离散信道及其信道容量
通信系统的基本功能是实现信息的传递,信道是信息 传递的通道,是信号传输的媒质。一般而言,信源发出的 消息,必须以适合于信道传输的信号形式经过信道的传输, 才能被信宿接收。
从信源的角度看,信源发出的每个符号承载的平均信 息量由信源熵来定量描述;而从信宿的角度看,信宿收到 的每个符号平均能提供多少信息量由平均互信息来定量描 述。在信息论中,信道问题主要研究在什么条件下,信道 能够可靠传输的信息量最大,即信道容量问题。
《信息论基础》
3.7 信源与信道的匹配
《信息论基础》
3.6 多符号离散信道及其信道容量
【例】求图所示的二元无记忆离散对称信道的二次 扩展信道的信道容量。
【例】 已知两个独立的随机变量 X、Y 的分布律如下。
X P(x)
a1 0.5
a2 0.5
,
Y P( y)
b1 0.25
b2 b3 0.25 0.5
计算 H X , H Y , H XY , H X |Y , H Y | X , I X ;Y 。
《信息论基础》
3.4 信道容量的定义
I (ai ) 减去已知事件 bj 后对 ai 仍然存在的不确定性 I (ai | bj ) ,实际就是事件
bj 出现给出关于事件 ai 的信息量。
【例】 甲在一个16 16 的方格棋盘上随意放一枚棋
子,在乙看来棋子放入哪一个位置是不确定的。如果甲 告知乙棋子放入棋盘的行号,这时乙获得了多少信息 量?
《信息论基础》
第3章 离散信道及其信道容量
通信系统的基本功能是实现信息的传递,信道是信息 传递的通道,是信号传输的媒质。一般而言,信源发出的 消息,必须以适合于信道传输的信号形式经过信道的传输, 才能被信宿接收。
从信源的角度看,信源发出的每个符号承载的平均信 息量由信源熵来定量描述;而从信宿的角度看,信宿收到 的每个符号平均能提供多少信息量由平均互信息来定量描 述。在信息论中,信道问题主要研究在什么条件下,信道 能够可靠传输的信息量最大,即信道容量问题。
《信息论基础》
3.7 信源与信道的匹配
第三章 信道

d ( ) ( ) d
(3-1)
) 群延迟频率特性; ( ) ——相频特性。 式中 (—— 理想的相频特性和群延迟特性为线性关系,如图3-2所 示。
( ) K
0
( )
K
0
图 3-2
理想的相频特性和群延迟-频率特性
但实际的信道特性总是偏离线性关系,例如典型 的音频电话信道的群延迟特性如图3-3所示,可以看出, 当不同的音频信号通过该信道时,不同的频率分量将 有不同的群延迟,即它们到达受信端的时间不一致, 从而引起信号的畸变, ( ) / ms 其过程可以由图 3-4 说明。 1.0 2 通过信道后,原信号的基 波相移为,三次谐波的相 移为,则其合成波形与原 信号的波形出现了明显的 f / KHz 0 1.6 差异,这个差异就是由于 群延迟- 频率特性不理想而 图 3-3 典型音频话音信道的 群延迟-频率特性 造成的。
(3-4)
式中, H ( x) ——发送的每个符号的平均信息量; H ( x / y) ——发出符号在有噪信道中平均丢失的信息 量。
4.离散信道的信道容量 信道传输信息的最大速率称之为信道容量C,即
C max R max [ H t ( x) H t ( x / y )
{ P ( x )} { P ( x )}
[例3-2]某一待传输的图片约含2.25106个像元。为 了很好地重现图片需要12个亮度电平。假设所有这些亮 度电平等概率出现,试计算用 3 分钟传送一张图片时所 需的信道带宽(设信道中信噪比为30dB)。
( 1 )频率选择性衰落依赖于相对时延差。多径传 播的相对时延差(简称多径时延差)通常用最大多径时 延差表征,则
f 1/ m (3 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2-1 架空明线
2、对称电缆:是在同一保护套内有许多对相互绝缘的双导线 的传输媒质。
通常有两种类型:非屏蔽(UTP)和屏蔽(STP)。导线 材料是铝或铜, 直径为0.4~1.4 mm。
为了减小各线对之间的相互干扰,每一对线都拧成扭绞 状,如图 3.2-2所示。 由于这些结构上的特点, 故电缆的传输 损耗比较大, 但其传输特性比较稳定,并且价格便宜、安装 容易。
图 3.3 – 2 调制信道模型
二端口的调制信道模型, 其输出与输入的关系有
e0 (t) f [ei (t)] n(t)
(3.3 - 1)
式中,ei(t)为输入的 已调信号; eo(t)为信道 总的输出;n(t)为加性
噪声(或称加性干扰),
n(t)与ei(t)不发生依赖关
系,或者说, n(t)独立
图 3 .1-1 电离层结构示意图
由于太阳辐射的变化,电离层的密度和厚度也随时间随机 变化,因此短波电离层反射信道也是随参信道。
在白天,由于太阳辐射强,所以D (距地面60-80km)、E (100-120km) 、F1 (150-200km)和F2四层都存在。 在夜晚,由于 太阳辐射减弱,D层和F1层几乎完全消失,因此只有E层和F2层 存在。
60 km
电离层 平流层
对流层
10 km
地面
0 km
3.短波电离层的传播路径
短波电离层反射信道是利用地面发射的无线电波在电离 层, 或电离层与地面之间的一次反射或多次反射所形成的信 道。
离地面60~400 km的大气层称为电离层。
电离层由分子、原子、离子及自由电子组成,形成的原因 是由于太阳辐射的紫外线和宇宙射线辐射使大气电离。
2、对流层散射 机理 - 由对流层不均匀性(湍流)引起 频率 - 100 ~ 4000 MHz 最大距离 < 600 km
3、流星余迹散射:由于流星经过大气层时产生很强的
电离余迹使电磁波散射的现象.
流星余迹
图3.1-8 流星余迹散射通信
流星余迹特点 - 高度80 ~ 120 km,长度15 ~ 40 km 存留时间:小于1秒至几分钟 频率 - 30 ~ 100 MHz 距离 - 1000 km以上 特点 - 低速存储、高速突发、断续传输
n2 n1 折射率
光纤
(a)
结构 纤芯
n2 n1 折射率
包层 (b)
按折射率分类
阶跃型 梯度型
n2 n1 折射率
125
按模式分类 7~10 多模光纤 (c)
单模光纤
单模阶跃折射率光纤
图3.2-5 光纤结构示意图
损耗与波长关系
1.31 m 1.55 m
0.7
0.9
1.1
1.3
(1) 有一对(或多对)输入端和一对(或多对)输出端;
(2) 绝大多数的信道都是线性的, 即满足线性叠加原理;
(3) 信号通过信道具有固定的或时变的延迟时间;
(4) 信号通过信道会受到固定的或时变的损耗;
(5) 即使没有信号输入, 在信道的输出端仍可能有一定的 输出(噪声)。
3、调制信道模型
根据以上几条性质,调制信道可以用一个二端口(或多 端口)线性时变网络来表示,这个网络便称为调制信道模型, 如图 3.3 - 2 所示。
信道功能是将信号从发送端传送到接收端。 信道可分为狭义信道和广义信道。
如果信道仅是指信号的传输媒质,这种信道称为狭 义信道。
如果信道不仅是传输媒质,而且包括通信系统中的 一些转换装置,这种信道称为广义信道。
狭义信道按照传输媒质的特性可分为有线信道和无 线信道பைடு நூலகம்类。
有线信道包括明线、对称电缆、同轴电缆及光纤等。 无线信道包括地波传播、短波电离层反射、超短波 或微波视距中继、人造卫星中继、散射及移动无线电信 道等。 狭义信道是广义信道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通信效 果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将依赖于狭义信道的特性。因 此,在研究信道的一般特性时, “传输媒质”仍是讨论 的重点。 今后,为了叙述方便,常把广义信道简称为信道。
作业
思考题(自作): P84 4-2,4-3,4-4
习
题 : P84 4-1
3.2 有 线 信 道
◆ 传输电信号的有线信道 ◆ 光纤信道
一、传输电信号的有 线信道
1、明线:平行架设在 电线竿上的架空线 路。它是导电裸线 或带绝缘层的导线。
明线传输损耗低, 但易受天气和环境 的影响,对外界噪 声干扰较敏感,很 难沿一条路径架设 大量的成对线路。 现逐渐淘汰。
图 3.2-3(a)所示。
绝缘 体
塑料 外皮
外层导体(屏蔽层) 内层导体
同轴电缆由同轴的两个导体(a)构成,外导体芯是一个圆柱形的
导体,内导体是芯金属线,它们之间填充着介质1。
四芯
1
四芯
芯
芯
组
线
B
A
4
2
实际应用中同轴电缆的外导体是接地的,对外界干扰
具有较好的屏蔽作用,所以同轴电缆抗电磁干扰性能较好。
图 3.1-4 视线传播
➢ 中继通信:
➢ 卫星通信:静止卫星、
移动卫星
图3.1-5 无线电中继
➢ 平流层通信:利用位于平流层的高空平台电台代替卫星作为 基站的通信。
三、电离层和大气层对于传播的影响
电离层对于传播的影 响
反射
衰 减
(dB/km)
水蒸气
氧 气
散射
大气层对于传播的影 响
散射
吸收
码
加 密
信 道 编
码
数 字 调
制
信道
数 字 解 调
信 道 译
码
解 密
信 源 译
码
受 信 者
噪声源
调制信道
编码信道
图 3.3 –1 调制信道和编码信道
调制信道是指从调制器的输出端到解调器的输入端所包 含的发转换装置、 媒质和收转换装置三部分。
当研究调制与解调问题时,我们所关心的是调制器输出 的信号形式、解调器输入端信号与噪声的最终特性,而并不关 心信号的中间变换过程。因此,定义调制信道对于研究调制与 解调问题是方便和恰当的。
解调 电信号
图3.2-4 光纤信道的一般组成
光纤信道由光源,光纤线路及光电探测等三个基本部分组 成。
光源是光载波的发生器,目前,广泛应用半导体发光二极 管(LED)或激光二极管(LD)做光源。光纤线路可能是一根或多 根光纤。在接收端是一个直接检波式的光探测器,常用PIN光 电二极管或雪崩二极管来实现光强度的检测。
在有线电视网络中大量采用这种绝缘体结构的同轴电缆。
为了增大容量,也可以将几根同轴电缆封装在一个大
的保护套内,构成多芯同轴电缆,另外还可以装入一些二芯
绞线对或四芯线组,塑作料外皮为传外层导输体(屏控蔽层)制内层信导体号用。
(a) 芯
芯 1
四芯 1
组
B
芯
四芯
线 A
芯
芯
4
2
芯
2 3
芯
芯
1
芯
6
2
芯
芯
5
芯
3
4
二、无线信道的电磁波
1、在无线信道中信号的传输是利用电磁波在空间 的传播来实现 -为了有效地发射和接收电磁波,要求天
线的尺寸不小于电磁波波长的1/10。---频率不能太低!
2、地球大气层的结构
对流层:地面上 0 ~ 10 km 平流层:约10 ~ 60 km 电离层:约60 ~ 400 km
根据应用情况不同,在光纤线路中可能设有中继器(也可 不设)。中继器有两种类型:直接中继器和间接中继器。
直接中继器就是光放大器,它直接将光信号放大以补偿光 纤的传输损耗,以便延长传输距离;
间接中继器就是将光信号先解调为电信号,经放大或再生 处理后,再调制到光载波上,利用光纤继续进行传输。
在数字光纤信道中,为了减少失真及防止噪声的积累,每隔 一定距离需要加入再生中继器。
图 3.3 – 3 调制信道数学模型
于ei(t) 。
f[ei(t)]中的“f”表示网络对输入信号产生影响的某种函数。
显 然 , 只 要 “ f” 不 满 足 无 失 真 传 输 条 件 ( 即 满 足 失 真 传 输 条
件),网络就会使ei(t)发生畸变。作为数学上的一种简洁,不妨 令f[ei(t)]=k(t). ei(t)。其中, k(t)依赖于网络特性,它对ei(t)来说 是一种乘性干扰。因此,式(3.3-1)可以写成:
发射天线
h
距离: 和天线高度有关(r=6370km)
d D
传播途径 接收天线
D2 D2
h
m
8r 50
(3.1-3)
r
r
地面
式中,D – 收发天线间距离(km)。 [例] 若要求D = 50 km,则由式(3.1-3)
D2 D2 502 h 50 m
8r 50 50
增大视线传播距离的其他途径
图 3.2-3
芯
芯
1
芯
8
2
芯
芯
7
3
芯
芯
6
芯
4
5 (b)
同轴电缆结构图
二.光纤信道
以光纤纤维(简称光纤)为传输媒质,光波为载波的光纤 信道,可望提供极大的传输容量。
光纤信道的简化框图如下3.2-4所示。
基基
光
带带
调
电 信 号
处 理
制 器
光
光
纤
探
线测
路
器
基
基
带
带
处 理
电 信 号
调制 电信号
光
源
已调 光信号
通信原理
第3 章信道
3.1 无线信道 3.2 有线信道 3.3 信道的数学模型 3.4 信道特性对信号传输的影响 3.5 信道中的噪声和信道容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