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重症肺炎患者感染性休克的临床分析

合集下载

急诊重症肺炎并发感染性休克的临床护理方法

急诊重症肺炎并发感染性休克的临床护理方法

急诊重症肺炎并发感染性休克的临床护理方法重症肺炎并发感染性休克是一种严重的临床状况,需要采取一系列的临床护理方法来救治患者。

下面是一些常用的护理方法。

1. 快速判定休克类型: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生命体征和实验室检查结果,判断感染性休克的类型。

主要有低血容量性休克、心源性休克、分布性休克和阻塞性休克。

2. 保持呼吸道通畅:呼吸道的通畅对于患者的氧供非常重要。

护士要保持患者的气道通畅,适当增加患者使用氧气的浓度和流量。

3. 快速控制感染:对于感染性休克患者,抗感染治疗是首要的护理方法。

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适当的抗生素,并及时补充液体、控制感染病灶等。

4. 快速复苏和液体管理:休克是一种由于有效循环血量不足引起的临床综合征。

对于感染性休克患者,快速复苏和有效的液体管理非常重要。

护士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适当的液体,并严密监测患者的血压、心率、尿量和中心静脉压等指标。

5. 血流动力学监测:对于感染性休克患者,要持续监测其血流动力学状态,包括血压、心率、心排血量、外周阻力等。

通过血流动力学监测,可以及时调整液体管理和药物治疗,以维持患者的稳定状态。

6. 补充营养支持:对于严重感染和休克患者,由于全身炎症反应和应激反应增加,机体对能量和营养的需求量增加。

护士要根据患者的营养状况和肠道功能,选择适当的肠外或肠内营养支持,补充患者的能量和营养。

7. 疼痛控制:感染性休克患者常伴有剧烈的疼痛,护士要及时评估患者的疼痛程度,并给予适当的疼痛缓解治疗,如静脉镇痛药物或镇痛泵。

8. 患者安全及预防并发症:由于感染性休克患者常伴有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护士要加强对患者的观察,并及时处理患者的并发症,如心律失常、溃疡、褥疮等。

感染性休克应急预案及病例

感染性休克应急预案及病例

一、应急预案概述感染性休克是一种严重的临床急症,常由细菌、病毒、真菌或寄生虫等病原体引起的全身性感染所致。

其特点是病情发展迅速,死亡率高,对患者的生命安全构成严重威胁。

为有效应对感染性休克,制定以下应急预案。

1. 早期识别与报告(1)医护人员应具备识别感染性休克的能力,对疑似病例应立即报告上级医师。

(2)患者出现以下症状时,应考虑感染性休克的可能性:体温升高或降低、心率加快、血压下降、呼吸急促、意识模糊等。

2. 院内救治流程(1)立即给予患者心电监护、吸氧、监测血氧饱和度、血压、呼吸、心率等生命体征。

(2)建立两条静脉通路,快速补充血容量,选用低分子右旋糖酐或平衡盐液。

(3)根据血压、尿量、尿比重、血细胞比容及患者的全身情况,调整治疗方案。

(4)进行血培养、尿培养、痰培养等病原学检查,以明确病原体。

(5)根据病原学检查结果,选择敏感抗生素进行治疗。

3. 院外转运(1)在确保患者病情稳定的情况下,尽快将患者转至具备救治条件的医院。

(2)途中密切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必要时进行心肺复苏。

4. 后期康复(1)患者病情稳定后,进行针对性的康复治疗,如物理治疗、心理治疗等。

(2)定期随访,了解患者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二、病例分析病例一:患者,男,45岁,因发热、咳嗽、乏力等症状入院。

入院后,患者出现心率加快、血压下降、呼吸急促等症状,诊断为感染性休克。

经积极救治,患者病情逐渐稳定,最终治愈出院。

病例二:患者,女,28岁,因感冒后出现高热、头痛、恶心等症状入院。

入院后,患者出现血压下降、心率加快、意识模糊等症状,诊断为感染性休克。

经积极救治,患者病情得到控制,但遗留后遗症。

三、总结感染性休克是一种严重的临床急症,早期识别、及时救治是提高患者生存率的关键。

医护人员应熟悉感染性休克的临床表现、救治流程,提高救治能力,确保患者生命安全。

同时,加强院际合作,提高整体救治水平,为患者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

重症感染及感染性休克

重症感染及感染性休克
重症感染及感染性休 克
概念
严重感染(severe sepsis)指全身感染伴有器 官功能障碍、组织灌注不良或低血压。
感染性休克(septic shock)严重全身性感染 患者经足量液体复苏仍难以逆转的持续性 低血压,常伴有低灌注状态或器官功能障 碍。
概念
严重感染及感染性休克是反映病情严重程 度变化的动态过程,其实质是全身炎症反 应综合症(SIRS)不断加剧、持续恶化的结 果。
灌注压力除受到心输出量的影响外, 也受到 血管张力的影响。保证组织灌注的基础是 心输出量与外周血管张力之间的平衡。
血流动力学改变
感染性休克可以认为是严重全身性感染的 一种特殊类型,以伴有组织灌注不足为主 要特征,属于分布性休克,主要发生机制 是血流分布异常。
血流动力学改变
体循环阻力下降
➢ 病理性的动脉系统扩张是感染性休克的主 要血液动力学特点。
➢ 感染性休克时右心功能的改变引起了越来 输注1 L 羟乙基淀粉能够使循环容量增加700~1000 ml ,至24 h 后仍可维持40 %的最大扩容效果。
感染性休克时右心功能的改变引起了越来越多的注意。 Surviving Sepsis Campaign: international guidelines for management of severe sepsis and septic shock: .
3.呼吸频率>20次/分或PaCO <32mmHg 对于无休克的重症感染患者,不应用皮质激素。
Anesth Analg 1979; 58:124–132 (1C)如效果不明显,可将肾上腺素作为首选。
2
4.外周血白细胞计数>12×10 /L或< 4×10 /L 5%葡萄糖无扩容作用
中心静脉压(CVP)和肺动脉嵌压(PAWP)

感染性休克案例

感染性休克案例

感染性休克案例感染性休克是一种严重的临床情况,常见于感染严重的患者。

本文将结合一个实际案例,介绍感染性休克的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方法,以便临床医生更好地了解和处理这一疾病。

病例描述:患者,男性,56岁,因发热、寒战、意识模糊等症状入院。

患者既往有高血压病史,近期没有明显诱因感染史。

入院时患者血压90/60mmHg,心率120次/分,血气分析显示代谢性酸中毒。

体格检查发现患者全身皮肤苍白,四肢冰冷,脉搏细弱,肺部听诊有湿啰音,腹部无明显压痛。

实验室检查显示白细胞计数升高,C反应蛋白明显升高,血培养结果显示革兰阳性菌感染。

临床表现:感染性休克的临床表现多种多样,常见的有发热、寒战、皮肤苍白、四肢冰冷、脉搏细弱、血压下降等。

部分患者还可能出现意识模糊、代谢性酸中毒、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等严重症状。

临床医生在面对疑似感染性休克患者时,应当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及时进行相关实验室检查和器官功能评估,以确定诊断和制定治疗方案。

诊断方法:感染性休克的诊断主要依靠患者的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结果。

临床医生应当根据患者的病史、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查结果,综合判断患者是否符合感染性休克的诊断标准。

常见的诊断标准包括血压下降、组织低灌注、代谢性酸中毒、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等。

治疗方法:对于感染性休克患者,早期积极干预是至关重要的。

治疗的关键在于迅速控制感染源,纠正休克状态,维持器官功能。

常见的治疗方法包括抗感染治疗、液体复苏、血管活性药物支持、血液净化治疗等。

此外,还需要综合评估患者的器官功能,积极处理并发症,预防和治疗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

结语:感染性休克是一种严重的临床情况,需要及时诊断和治疗。

临床医生在面对疑似感染性休克患者时,应当密切观察患者的临床表现,及时进行相关实验室检查,早期干预,以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希望本文能够帮助临床医生更好地了解和处理感染性休克,提高患者的治疗水平和生存率。

急诊重症肺炎并发感染性休克的临床治疗以及护理措施

急诊重症肺炎并发感染性休克的临床治疗以及护理措施

急诊重症肺炎并发感染性休克的临床治疗以及护理措施重症肺炎并发感染性休克又名休克型肺炎,这种病症属于常见的内科急诊,肺炎双球菌在多数情况下,为该病感染性的原菌。

在患者出现重症肺炎的状况时,会产生机体抵抗力降低,导致细菌阻碍了患者的运动中枢功能,使得患者微循环以及小动脉因为麻痹的状况产生的扩张,有效血液的容量降低,导致患者因为周围循环的状况而导致出现休克。

在重症肺炎并发感染性休克的临床研究过程中,进行特点的分析,并且,以科学合理的方式进行患者的有效护理,帮助患者的恢复状况。

本次的研究分析了170例重症肺炎并发感染的临床状况,并按照临床状况提出相对应的护理方式,结果如下: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2013年6月到2016年5月本院收治的重症肺炎并发感染性休克患者170例,其中男性患者为135例,女性患者为35例;年龄50-73岁,平均年龄(59.23±3.10);发病时间为2-4个月87例(51.18%),5-6个月83例(48.82%)。

在现有的患者病例中,出现发热状况的有125例,咳嗽状况的有136例,痰液带血色的状况有89例,胸痛的状况有60例。

在170例的患者中,所有的患者都出现了不停程度的脸色发白,腹痛,腹泻以及烦躁等症状。

在实验室的血液检测中,白细胞的检测指数为(15-30)*109/L,中性粒细胞75%-90%,均有不同程度的提升。

在以上的170例患者中,均进行了影像学的检察,其中162例都出现了大片状的阴影。

1.2诊断方法重症肺炎并发感染性休克的病症多发在冬春季节,年龄普遍在41岁以上,假如患者出现高热或者体温有明显降低;情感冷淡或者精神状况烦躁;面色苍白,易出汗,四肢发冷,心率提升,血压偏低等状况,经过医院的血液检查,白细胞的数量有明显的提升。

这样的患者应该尽快的进行影像学的检察,方便病情的诊断。

1.3治疗方法在出现重症肺炎并发感染性休克的症状之后,由于患者的血容量大量的降低,应该在血液方面有大量的血液输送,常规方式就是使用静脉输送的形式进行平衡盐水与葡萄糖进行顺序的输送。

感染性休克的鉴别诊断

感染性休克的鉴别诊断

感染性休克的鉴别诊断感染性休克是一种严重危及生命的疾病,是由严重感染引起的严重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和多器官功能衰竭(MOF)的一种表现。

由于感染性休克病情危急,及时准确的鉴别诊断对于制定有效的治疗方案至关重要。

临床表现特点感染性休克的临床表现包括:•体温异常:高热或低温•心率加快•呼吸急促•血压下降•意识状态改变•血乳酸升高•肾功能损害鉴别诊断要点1.感染性休克与其他休克的鉴别:–心源性休克:心率缓慢,有心肌缺血表现–失血性休克:出血史,血常规白细胞减少–过敏性休克:有过敏史,伴有皮疹和喉头水肿2.感染性休克与SIRS的鉴别:–SIRS是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但不一定伴有感染–感染性休克是在感染基础上出现多器官功能障碍3.感染性休克与其他感染性疾病的鉴别:–肺炎性休克:以呼吸道感染为主要病因–腹膜炎性休克:以腹膜感染为主要病因诊断方法1.临床评估:根据病史、症状、体征等进行全面评估2.实验室检查:血液常规、炎症指标(CRP、PCT)、血乳酸、动脉血气分析等3.影像学检查:胸片、腹部超声、CT等有助于确定感染部位4.微生物学检查:痰、血、尿培养等对病原体进行鉴定治疗策略感染性休克的治疗包括早期识别、早期复苏、早期抗生素治疗、早期目标导向治疗等内容,其中抗生素的种类、剂量、给药途径等内容需要根据具体病情进行调整。

结语感染性休克是一种危急的疾病,及时准确的鉴别诊断对于挽救患者生命至关重要。

医护人员应当加强学习,提高临床诊断水平,以提供更好的救治效果。

感染性休克的治疗需要全面合理的医疗团队合作,共同努力救治患者。

急诊重症肺炎并发感染性休克的临床治疗及护理措施

急诊重症肺炎并发感染性休克的临床治疗及护理措施

急诊重症肺炎并发感染性休克的临床治疗及护理措施发表时间:2018-12-17T11:13:30.753Z 来源:《大众医学》2018年9月作者:唐莉[导读] 目的:探究急诊重症肺炎并发感染性休克的临床治疗及护理措施。

摘要:目的:探究急诊重症肺炎并发感染性休克的临床治疗及护理措施。

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7月~2018年6月收治的60例重症肺炎并发感染性休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其临床资料,总结治疗方法及护理措施。

结果:60例患者中,成功治疗51例,构成比85.00%,死亡9例,构成比15.00%。

结论:重症肺炎并发感染性休克的病死率较高,且与多种因素相关,在临床上应做到早诊断、早治疗的原则,同时给予患者多方面的护理干预,以提高抢救成功率。

关键词:急诊;重症肺炎;感染性休克;护理措施重症肺炎并发感染性休克被称为休克型肺炎,是一种常见的急性症状,多由毒力较强的革兰阳或阴性菌感染引起,临床上一般表现为外周循环衰竭、神志改变、低血压等症状[1]。

该疾病病情严重、进展迅速,发病后会造成患者身体免疫力急剧下降,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安全。

本次研究选取我院收治的60例重症肺炎并发感染性休克患者,旨在分析其临床特点,给予患者有效的护理干预,从而提高患者救治的成功率,现作如下报道。

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7年7月~2018年6月收治的60例重症肺炎并发感染性休克患者,其中男39例,女21例;年龄54~78岁,均数(61.35±4.20)岁;发病时间1~3个月的患者36例,4~6个月的患者24例;咳嗽患者19例,发热患者25例,血痰患者9例,胸痛患者7例。

1.2诊断方法所有患者经医院血液检查,白细胞数量明显升高,若患者表现出高热、低体温、面色苍白、出汗等症状,应在早期对患者进行影像学检查,有助于确诊。

1.3治疗方法重症肺炎患者在并发感染性休克后,体内的血容量会降低,应在第一时间对患者建立两条静脉通道,按照平衡盐溶液及葡萄糖的先后顺序进行补液治疗。

急诊重症肺炎并发感染性休克的临床分析及护理对策分析

急诊重症肺炎并发感染性休克的临床分析及护理对策分析

文章编号:WHR201911214急诊重症肺炎并发感染性休克的临床分析及护理对策分析张秀敏大庆油田铁人医院,黑龙江大庆 163413【摘 要】目的:探究急诊重症肺炎并发感染性休克的临床分析与护理对策。

方法:病例选取时间:2018年9月至2019年10月,共选取本科室104例急诊重症肺炎并发感染性休克患者进行此次研究,选用电脑随机数字法,将研究对象分为两组,对比组52例,研究组52例,对比组进行常规急诊护理,研究组进行综合急诊护理,分析两组的抢救成功率和不良事件发生率数据。

结果:数据结果显示:研究组的抢救成功率高于对比组,但差异不显著,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犘>0.05;研究组的不良事件发生率小于对比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犘<0.05。

结论:在急诊重症肺炎并发感染性休克患者中采用综合急诊护理,可以有效的提升临床救治成功率,降低临床救治中不良事件的发生,在临床中的实用价值显著。

【关键词】急诊;重症肺炎;感染性休克;临床分析;护理犆犾犻狀犻犮犪犾犪狀犪犾狔狊犻狊犪狀犱狀狌狉狊犻狀犵犮狅狌狀狋犲狉犿犲犪狊狌狉犲犪狀犪犾狔狊犻狊狅犳狊犲狏犲狉犲狆狀犲狌犿狅狀犻犪犮狅犿狆犾犻犮犪狋犲犱狑犻狋犺狊犲狆狋犻犮狊犺狅犮犽犻狀犲犿犲狉犵犲狀犮狔犱犲狆犪狉狋犿犲狀狋ZhangXiuminDaqingOilfieldTierenHospital,Daqing,Heilongjiang163413[Abstract]Objective:Toexploretheclinicalanalysisandnursingcountermeasuresofseverepneumoniacomplicatedwithsepticshockinemergency.Methods:Caseselectiontime:inSeptember2018 inOctober2019,theundergraduatecourseroomareselected104casesofemergencyseverepneumoniacomplicatedwithsepticshockpatientsinthisstudy,withcomputerrandomnumbermethod,theobjectofstudyisdividedintotwogroups,controlgroup52cases,52casesofstudygroup,controlgrouproutineemergencycare,theteamcomprehensiveemergencycare,analysisoftwogroupsofrescuesuccessrateandtheinci denceofadverseevents.Results:Thedatashowedthattherescuesuccessrateofthestudygroupwashigherthanthatofthecomparisongroup,andthedifferencewasnotstatisticallysignificant(犘>0.05).Theincidenceofadverseeventsinthestudygroupwaslowerthanthatinthecontrolgroup,andthedifferencewasstatisticallysignificant(犘<0.05).Conclusion:Com prehensiveemergencycareinpatientswithseverepneumoniacomplicatedwithsepticshockcaneffectivelyimprovethesuccessrateofclinicaltreatmentandreducetheoccurrenceofadverseeventsinclinicaltreatment.Ithassignificantclinicalpracticalvalue,soitshouldbewidelyrecommended.[Keywords]Emergency;Severepneumonia;Septicshock;Clinicalanalysis;Nursing 重症肺炎在实际临床中比较少见,临床发病后会明显减弱患者的机体免疫力,易受周围环境影响,而产生感染性休克,会明显加重对患者脏器的损伤。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急诊重症肺炎患者感染性休克的临床分析
发表时间:2017-02-06T15:49:46.543Z 来源:《医药前沿》2017年1月第01期作者:胡建良[导读] 针对急诊重症肺炎并发感染性休克致死率高、病情迅猛以及发病过程短等特征,临床诊断应尽早医治。

(杭州市西溪医院浙江杭州 310000)
【摘要】目的:探讨急诊重症肺炎患者感染性休克的临床特点,并根据临床特点制定相对应的干预对策。

方法:将我院2013年7月-2015年7月收治的60例重症肺炎并发感染性休克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对提升抢救成功率的因素以及干预对策。

结果:重症肺炎并发感染性休克的患者因消化道出血的死亡率为10例(16.67%);营养状况不良死亡率为15例(25%);机械通气为1例(1.67%)。

结论:针对急诊重症肺炎并发感染性休克致死率高、病情迅猛以及发病过程短等特征,临床诊断应尽早医治,同时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护理和治
疗,可有效的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关键词】急诊;重症肺炎;感染性休克【中图分类号】R5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7)01-0109-02 重症肺炎并发感染性休克是医院内科较为常见的一种急性症状,其感染的主要病原菌是肺炎双球菌。

重症肺炎并发感染性休克常见于各个年龄段,由于老年患者自身器官功能减弱,同时有诸多的慢性疾病,因此发病率占较大比例[1]。

在早期给予患者有效的治疗手段及正确的护理方式能有效的提高其生存质量。

本文通过对我院收治的100例重症肺炎并发感染性休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提升抢救成功率的因素以及干预对策。

现将具体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我院2013年7月-2015年7月收治的60例重症肺炎并发感染性休克的患者作为调查对象,其中男40例,女20例,年龄在50~69岁之间,平均年龄为(60.17±3.58)岁,发病时间≤3个月的患者21例(35%);≤6个月的为39例(65%)。

其中具有发热症状的31例(51.7%);胸痛51例(85%);咳嗽55例(91.67%)。

所有患者均由不同程度的腹痛、腹泻、烦躁以及脸色苍白等症状。

经诊断,所有患者的白细胞为(15~30)×10°/L;中性粒细胞为75%~90%,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所有患者行影像学检查,49例(81.7%)患者表现为大片状阴影。

1.2 方法 1.
2.1诊断方法患者的发病时间多为冬春季,及年龄>40岁的患者要慎重对待,高几率为休克性肺炎。

休克性肺炎患者通常具有以下症状:高热、体温下降明显;情感烦躁、冷漠;面色苍白、出汗、四肢阙冷以及心率每分钟在120次以上,经过多次测量血压偏低和白细胞明显升高等,对于出现这种症状的患者一定要进行影像学检查,且约早约好,方便确诊。

1.2.2治疗方法医护人员对重症肺炎并发感染性休克患者,通常要建立两条静脉通道,先注入平衡盐溶液,再注入葡萄糖。

重症肺炎并发感染性休克患者由于具有发病急,病情重等特点,前期只能根据其临床表现进行辅助检查,并给予其相应的抗菌药物进行治疗,在治疗过程中,对部分肾功能受到影响的患者,可联合第3带孢类抗菌药物和青霉素进行治疗,待其稳定后,将治疗方案进行适当的调整[2]。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χ2检验,计数资料用频数(n)或率(%)表示,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通过表可以看出,重症肺炎并发感染性休克的患者因消化道出血的死亡率为10例(16.67%);营养状况不良死亡率为15例(25%);机械通气为1例(1.67%)。

3.讨论
重症肺炎并发感染性休克作为一种中毒性肺炎,常见于各个年龄层,相对来说,老年人群由于自身的身体机制较弱,抵抗能力较差,因此较为危险[3]。

对重症肺炎并发感染性休克患者在早期的护理中一定要体现快、稳、准三大特点,医护人员在对患者进行治疗的过程中,要对患者的病情发展情况进行密切的关注,随时补充患者的血容量以及补液。

医护人员要对患者使用抗感染类的药物,随时观察患者的尿量,如患者的尿量每小时<30ml,则对起采取补液的措施;如果患者的尿量每小时>30ml,则表示其血容量依然充足。

在观察患者尿量的同时也要对其心率、血压等情况进行监测,如血压<50/40mmHg,心率每分钟>120次,且血容量充足的患者,要对其进行脉搏和皮肤温度检测,当其出现血管陷闭、尿量少的情况就应对其进行血管扩张药物治疗。

如果患者出现血压难以测量或心率不齐的情况,医护人员就应对其进行激素治疗,以达到控制感染的目的[4]重症肺炎并发感染性休克由于该病发病短、病情迅猛,因此应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和临床表现进行辅助治疗。

综上所述,针对急诊重症肺炎并发感染性休克致死率高、病情迅猛以及发病过程短等特征,临床诊断应尽早医治,同时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护理和治疗,可有效的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参考文献】[1]周艳,金丽萍,范萍,袁奕琳.急诊重症肺炎患者感染性休克的临床分析及干预对策[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4,(24)23:5851-5853.
[2]魏晓兰.急诊重症肺炎并发感染性休克的临床治疗及护理措施[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5,(12)11:1643-1645.
[3]段雅玲.急诊重症肺炎并发感染性休克的临床护理分析[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5,20(6):191-192.
[4]徐蕾,周焕荣.急诊重症肺炎并发感染性休克的临床分析及护理对策[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4,10(11):1430-143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