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向工程技术实训报告模版

合集下载

3d打印逆向工程实训报告

3d打印逆向工程实训报告

3d打印逆向工程实训报告3D打印是逆向工程系统的重要子系统。

逆向工程,也称反求工程,或者称为反向工程,其思想最初来源于从油泥模型到产品实物的设计过程,即将实物模型转化为CAD模型的数字化、几何模型优化的过程,进而将实物模型转化为工程设计概念模型。

具体来说,逆向工程技术就是对实物原形进行3D扫描、数据采集,经过数据处理、三维重构等过程,构造具有相同形状结构的三维模型。

然后,再对原形进行复制或在原形的基础上进行再设计,实现创新。

所以说逆向工程并不是简单的3D扫描以及复制的过程,逆向工程的目的是利用实物获取点云,并基于点云进行优化设计以及创新设计。

该技术已经被广泛的应用于汽车,模具制造,家具,工业检测,动漫娱乐,考古文物保护,航空航天领域,生物医学制造,建筑和艺术等领域。

3D打印逆向工程实训报告一、实训目的本次实训旨在让我们深入了解和掌握3D打印逆向工程的基本流程和技术要点,通过实际操作提升我们的实践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二、实训内容数据采集:使用3D扫描仪对选定的实体对象进行扫描,获取其表面的点云数据。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学习了如何调整扫描仪的参数以获得更高质量的点云数据。

数据处理:将扫描得到的点云数据导入到专业的逆向工程软件中,进行去噪、简化、修复等处理。

这一步是确保后续模型重建质量的关键。

模型重建:基于处理后的点云数据,利用软件中的曲面重建功能,构建出实体对象的三维模型。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学习了如何选择合适的曲面重建方法,并对重建结果进行优化。

模型输出与3D打印:将重建好的三维模型导出为STL格式,并导入到3D打印机中进行打印。

在打印过程中,我们学习了如何设置打印参数以获得最佳的打印效果。

三、实训过程与遇到的问题在实训过程中,我们按照上述流程逐步完成了从数据采集到模型输出的整个过程。

其中,遇到了以下主要问题:数据采集不全:在初次扫描时,由于参数设置不当,导致部分区域的数据采集不全。

后来通过调整扫描仪的位置和参数,成功解决了这一问题。

软件逆向工程实验报告

软件逆向工程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通过本次实验,使学生掌握软件逆向工程的基本原理、方法和工具,提高对软件程序的理解和分析能力,为后续的软件安全、漏洞挖掘和软件维护等方向的学习打下基础。

二、实验环境1. 操作系统:Windows 102. 编译器:Visual Studio 20193. 逆向工程工具:IDA Pro4. 源代码:C语言编写的简易计算器程序三、实验步骤1. 编译源代码首先,使用Visual Studio 2019将C语言编写的简易计算器程序编译成可执行文件。

2. 加载可执行文件在IDA Pro中打开编译生成的可执行文件,开始逆向工程分析。

3. 分析程序结构观察程序的结构,了解程序的入口点、函数调用关系、数据结构等。

4. 反汇编代码将程序代码反汇编,查看汇编指令和寄存器使用情况。

5. 分析函数逻辑对关键函数进行逐行分析,理解函数的功能和实现逻辑。

6. 分析变量和参数分析程序中的变量和参数,了解程序的数据处理过程。

7. 恢复源代码尝试使用IDA Pro的插件或工具将反汇编代码恢复成C语言源代码。

8. 总结实验结果总结实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解决方法以及实验心得。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 程序结构分析通过分析程序结构,发现该简易计算器程序主要由主函数(main)和辅助函数(如:add、sub、mul、div等)组成。

主函数负责处理用户输入,调用相应的辅助函数进行计算,并将结果显示在屏幕上。

2. 函数逻辑分析以加法函数(add)为例,分析其实现逻辑如下:```add:mov eax, [ebp+8] ; 将第一个参数(被加数)的值存储在eax寄存器add eax, [ebp+12] ; 将第二个参数(加数)的值加到eax寄存器mov [ebp+16], eax ; 将计算结果存储在内存地址[ebp+16]处ret```该函数首先将第一个参数的值存储在eax寄存器中,然后将其与第二个参数的值相加,并将结果存储在内存地址[ebp+16]处。

逆向工程技术实训报告模版

逆向工程技术实训报告模版

重庆理工大学之宇文皓月创作逆向工程技术实训说明书设计题目:指导老师:姓名:专业:学号:学院:中国·重庆2013年月前言关于逆向工程技术实训:逆向工程技术与传统的产品正向设计方法分歧。

它是根据已经存在的产品或零件原型,重新构造产品或零件的三维模型,在此基础上对已有产品进行剖析、理解和改进,是对已有设计的再设计。

在整个逆向工程中,产品三维几何模型的CAD重建是最关键的,最复杂的环节。

因为只有获得了产品的CAD模型,才干够在此基础上进行后续产品的加工制造、快速成型制造、虚拟仿真制造、产品的再设计等。

逆向工程技术涉及计算机图形学、计算机图像处理、微分几何、概率统计学科,是CAD领域最活跃的分支之一。

逆向工程软件部分品牌有Imageware、ICEM、CopyCAD、RapidForm等,本此实训我们利用Imageware软件对产品进行分析、处理。

通过逆向工程技术的实训,可以对本软件更加的熟悉并运用,以达到专业技术的初步水平。

可以使我们在课堂上的学习与实际的运用相结合,获得在传统的课堂教育得不到的新能力,而且让我们能够掌握整个逆向工程的过程,而且积累设计经验。

通过实训过程,更能够了解到自己在专业知识的缺乏,锻炼独立思考能力和提升团队合作能力,同学们可以相互取长补短。

真正意义上的实训有别与以往的传统课堂教学模式,这种实训方式让我们不在一味的依赖老师,而是利用各种方式独立解决问题;同时这种实训方式也让我们在实体建模过程中贯穿国际尺度的使用规范,这些都为以后的实际运用及社会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目录第一节、设计题目0第二节、设计流程分析0第三节、点云的处理1第四节、导弹一的设计3第五节、导弹二和机头的设计6第六节、导弹三的设计8第七节、导弹四的设计10第八节、轮子和机轮架的设计12第九节、导弹五的设计15第十节、机身、机尾、尾翼和落脚板的设计17第十一节、侧翼和机盖的设计20第十二节、机下身部位的设计23第十三节、后处理24苏27战斗机逆向设计所得图27第一节、设计题目苏27战斗机苏27战斗机实物图苏27逆向设计成品图第二节、设计流程分析设计产品题目为苏27战斗机,首先通过实物图可以看到整个战斗机是关于中心平面对称的一个物体,所以我们只需要做关于中心平面对称的一边的设计就可以了,然后通过中心平面镜像就可以得到整个设计模型。

逆向工程技术实习报告

逆向工程技术实习报告

一、实习背景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逆向工程技术在各个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为了提高自身的专业技能,培养实践能力,我于2021年7月至8月参加了逆向工程技术实习。

本次实习使我深入了解了逆向工程技术的原理、方法和应用,提高了我的专业技能。

二、实习目的1. 掌握逆向工程技术的理论知识,了解其发展现状和应用领域。

2. 熟悉逆向工程软件的操作,提高实际应用能力。

3. 学会逆向工程技术的数据处理和模型重建方法。

4. 培养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

三、实习内容1. 逆向工程原理及方法实习期间,我学习了逆向工程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逆向工程主要包括数据采集、数据处理、模型重建和逆向设计四个阶段。

数据采集阶段,主要采用三维扫描仪获取实物模型的点云数据;数据处理阶段,对采集到的点云数据进行预处理,包括降噪、去噪、分割等;模型重建阶段,通过曲面重建技术将点云数据转换为曲面模型;逆向设计阶段,根据重建的曲面模型进行修改和优化,以满足实际需求。

2. 逆向工程软件操作实习期间,我学习了逆向工程软件的操作,包括ZBrush、Rhino、SolidWorks等。

通过实际操作,我掌握了软件的基本功能,如曲面建模、曲线建模、网格编辑等。

同时,我还学会了如何利用软件进行逆向设计,提高了我的实际应用能力。

3. 数据处理与模型重建在实习过程中,我学习了数据处理和模型重建的方法。

首先,对采集到的点云数据进行预处理,包括降噪、去噪、分割等,提高数据的准确性;然后,利用曲面重建技术将点云数据转换为曲面模型,通过编辑和优化曲面,满足实际需求。

4. 团队协作与沟通在实习过程中,我与团队成员共同完成了多个逆向工程项目。

通过团队协作,我们解决了项目中的各种问题,提高了工作效率。

同时,我还学会了与团队成员有效沟通,提高了自己的沟通能力。

四、实习成果1. 熟练掌握了逆向工程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2. 熟练掌握了逆向工程软件的操作,提高了实际应用能力。

3. 学会了数据处理和模型重建的方法,为今后的工作打下了基础。

逆向工程技术实训报告模版

逆向工程技术实训报告模版

重庆理工大学逆向工程技术实训说明书设计题目:指导老师:姓名:专业:学号:学院:中国重庆2013年月前言关于逆向工程技术实训:逆向工程技术与传统的产品正向设计方法不同。

它是根据已经存在的产品或零件原型,重新构造产品或零件的三维模型,在此基础上对已有产品进行剖析、理解和改进,是对已有设计的再设计。

在整个逆向工程中,产品三维几何模型的CAD重建是最关键的,最复杂的环节。

因为只有获得了产品的CAD模型,才能够在此基础上进行后续产品的加工制造、快速成型制造、虚拟仿真制造、产品的再设计等。

逆向工程技术涉及计算机图形学、计算机图像处理、微分几何、概率统计学科,是CAD领域最活跃的分支之一。

逆向工程软件部分品牌有Imageware、ICEM、CopyCAD、Rapid Form 等,本此实训我们利用Imageware软件对产品进行分析、处理。

通过逆向工程技术的实训,可以对本软件更加的熟悉并运用,以达到专业技术的初步水平。

可以使我们在课堂上的学习与实际的运用相结合,获得在传统的课堂教育得不到的新能力,并且让我们能够掌握整个逆向工程的过程,并且积累设计经验。

通过实训过程,更能够了解到自己在专业知识的不足,锻炼独立思考能力和提升团队合作能力,同学们可以相互取长补短。

真正意义上的实训有别与以往的传统课堂教学模式,这种实训方式让我们不在一味的依赖老师,而是利用各种方式独立解决问题;同时这种实训方式也让我们在实体建模过程中贯穿国际标准的使用规范,这些都为以后的实际运用及社会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目录第一节、设计题目 0第二节、设计流程分析 0第三节、点云的处理 (1)第四节、导弹一的设计 (3)第五节、导弹二和机头的设计 (6)第六节、导弹三的设计 (8)第七节、导弹四的设计 (10)第八节、轮子和机轮架的设计 (12)第九节、导弹五的设计 (15)第十节、机身、机尾、尾翼和落脚板的设计 (17)第十一节、侧翼和机盖的设计 (20)第十二节、机下身部位的设计 (23)第十三节、后处理 (24)苏27战斗机逆向设计所得图 (27)第一节、设计题目苏27战斗机第二节、设计流程分析设计产品题目为苏27战斗机,首先通过实物图可以看到整个战斗机是关于中心平面对称的一个物体,所以我们只需要做关于中心平面对称的一边的设计就可以了,然后通过中心平面镜像就可以得到整个设计模型。

逆向工程实习报告

逆向工程实习报告

逆向工程实习报告一、实习背景与目的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逆向工程作为一种重要的技术手段,在各个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为了更好地了解逆向工程的基本原理和实际操作过程,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我参加了为期一个月的逆向工程实习。

本次实习的主要目的是学习逆向工程的基本概念、方法和技术,通过实际操作,掌握逆向工程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培养自己的创新意识和团队协作能力。

二、实习内容与过程1. 实习前的准备在实习开始前,我们参加了为期一周的理论学习,学习了逆向工程的基本概念、方法和技术。

通过学习,我们对逆向工程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为接下来的实习操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 实习过程实习过程中,我们分为若干小组,每组成员共同完成一个逆向工程项目。

我所在的小组选择了一个汽车零部件作为逆向工程的对象。

(1)实物测绘我们首先对汽车零部件进行了实物测绘,通过测量得到了零部件的尺寸、形状等关键信息。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学会了使用测量工具,如卡尺、量角器等,并掌握了测绘的基本技巧。

(2)建立三维模型根据测绘得到的数据,我们利用计算机辅助设计(CAD)软件,建立了零部件的三维模型。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学会了如何将实物的二维信息转换为三维模型,并进行了模型的优化和调整。

(3)模型分析与改进通过对三维模型的分析,我们发现了零部件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如结构不合理、强度不足等。

针对这些问题,我们提出了改进方案,并对模型进行了修改。

(4)原型制作与测试根据改进后的三维模型,我们利用快速成型技术制作了零部件的原型。

然后,我们对原型进行了功能测试和性能测试,验证了改进方案的可行性。

三、实习收获与反思通过本次实习,我深刻体会到了逆向工程在实际工程中的重要性。

实习过程中,我们不仅学到了逆向工程的基本知识和技能,还培养了团队协作和创新意识。

同时,我也认识到逆向工程并非简单的复制和模仿,而是需要结合实际情况进行分析和改进。

四、总结总之,本次逆向工程实习让我受益匪浅。

10级逆向工程实习报告

10级逆向工程实习报告

长江大学逆向工程实习报告姓名:李枫班级:工设11001班学号:11成绩:目录1、三维扫描仪的工作原理及操作步骤2、三维打印机的工作原理及操作步骤3、基于逆向工程和快速成型的文献综述4、实物模型的零件图绘制5、实物模型的立体图绘制产品三维扫描实验一、实验目的1、了解逆向工程的基本流程,并理解实物表面三维数字化在逆向设计中的重要性。

2、了解VIVID9i三维扫描仪原理。

3、熟练掌握VIVID9i三维激光扫描仪的操作方法和步骤。

二、实验原理三维扫描是集光、机、电和计算机技术于一体的高新技术,主要用于对物体空间外形和结构及色彩进行扫描,以获得物体表面的空间坐标。

它的重要意义在于能够将实物的立体信息转换为计算机能直接处理的数字信号,为实物数字化提供了相当方便快捷的手段。

三维扫描技术能实现非接触测量,且具有速度快、精度高的优点。

而且其测量结果能直接与多种软件接口,这使它在CAD、CAM、CIMS 等技术应用日益普及的今天很受欢迎。

在发达国家的制造业中,三维扫描仪作为一种快速的立体测量设备,因其测量速度快、精度高,非接触,使用方便等优点而得到越来越多的应用。

用三维扫描仪对手板,样品、模型进行扫描,可以得到其立体尺寸数据,这些数据能直接与CAD/CAM软件接口,在CAD系统中可以对数据进行调整、修补、再送到加工中心或快速成型设备上制造,可以极大的缩短产品制造周期。

结构光扫描仪原理光学三维扫描系统是将光栅连续投射到物体表面,摄像头同步采集图像,然后对图像进行计算,并利用相位稳步极线实现两幅图像上的三维空间坐标(X、Y、Z),从而实现对物体表面三维轮廓的测量。

激光扫描仪原理由于扫描法系以时间为计算基准,故又称为时间法。

它是一种十分准确、快速且操作简单的仪器,且可装置于生产在线,形成边生产边检验的仪器。

激光扫描仪的基本结构包含有激光光源及扫描器、受光感 ( 检 ) 测器、控制单元等部分。

激光光源为密闭式,较不易受环境的影响,且容易形成光束,目前常采用低功率的可见光激光,如氦氖激光、半导体激光等,而扫描器为旋转多面棱规或双面镜,当光束射入扫描器后,即快速转动使激光光反射成一个扫描光束。

逆向工程实习报告

逆向工程实习报告

一、实习背景随着科技的发展,逆向工程在各个领域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逆向工程(Reverse Engineering)是指通过对现有产品进行剖析、分析和建模,从而获得产品设计的原理和结构信息。

为了更好地了解逆向工程的应用和发展,我选择了参加这次逆向工程实习,以期在实践中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

二、实习内容1. 实习单位及时间实习单位:XX科技有限公司实习时间:2021年7月1日至2021年8月31日2. 实习项目及任务(1)项目名称:某型汽车零件逆向工程(2)任务描述:1. 对汽车零件进行实物测量,获取其尺寸和形状信息;2. 利用三维扫描仪对汽车零件进行扫描,获取其表面数据;3. 对扫描数据进行预处理,包括降噪、去噪等;4. 利用逆向工程软件对扫描数据进行曲面重建,生成三维模型;5. 对生成的三维模型进行优化,确保其精度和实用性;6. 将优化后的三维模型用于后续的设计和制造。

3. 实习过程(1)前期准备在实习开始前,我首先了解了逆向工程的基本原理和流程,包括实物测量、三维扫描、数据处理、曲面重建等。

同时,我还学习了相关的软件操作,如CNC加工中心、SolidWorks、UG等。

(2)实物测量在实习过程中,我参与了汽车零件的实物测量工作。

通过对零件的尺寸和形状进行测量,获取了其基本参数,为后续的三维扫描和数据处理提供了基础。

(3)三维扫描在实物测量完成后,我利用三维扫描仪对汽车零件进行了扫描。

扫描过程中,我注意了以下几点:1. 扫描仪与零件的距离和角度要适中,以保证扫描数据的准确性;2. 扫描过程中要保证扫描仪稳定,避免因抖动导致数据误差;3. 扫描时要覆盖零件的所有表面,确保数据的完整性。

(4)数据处理扫描完成后,我利用逆向工程软件对扫描数据进行预处理。

预处理主要包括降噪、去噪等操作,以提高数据的准确性。

(5)曲面重建在预处理完成后,我利用逆向工程软件对扫描数据进行曲面重建。

重建过程中,我注意了以下几点:1. 选择合适的重建算法,以保证重建结果的准确性;2. 优化重建参数,如网格密度、曲面质量等;3. 对重建结果进行修正,如填补空洞、消除噪声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理工大学逆向工程技术实训说明书设计题目:指导老师:姓名:专业:学号:学院:中国•重庆2013年月前言关于逆向工程技术实训:逆向工程技术与传统的产品正向设计方法不同。

它是根据已经存在的产品或零件原型,重新构造产品或零件的三维模型,在此基础上对已有产品进行剖析、理解和改进,是对已有设计的再设计。

在整个逆向工程中,产品三维几何模型的CAD重建是最关键的,最复杂的环节。

因为只有获得了产品的CAD模型,才能够在此基础上进行后续产品的加工制造、快速成型制造、虚拟仿真制造、产品的再设计等。

逆向工程技术涉及计算机图形学、计算机图像处理、微分几何、概率统计学科,是CAD 领域最活跃的分支之一。

逆向工程软件部分品牌有Imageware、ICEM、CopyCAD、Rapid Form 等,本此实训我们利用Imageware软件对产品进行分析、处理。

通过逆向工程技术的实训,可以对本软件更加的熟悉并运用,以达到专业技术的初步水平。

可以使我们在课堂上的学习与实际的运用相结合,获得在传统的课堂教育得不到的新能力,并且让我们能够掌握整个逆向工程的过程,并且积累设计经验。

通过实训过程,更能够了解到自己在专业知识的不足,锻炼独立思考能力和提升团队合作能力,同学们可以相互取长补短。

真正意义上的实训有别与以往的传统课堂教学模式,这种实训方式让我们不在一味的依赖老师,而是利用各种方式独立解决问题;同时这种实训方式也让我们在实体建模过程中贯穿国际标准的使用规,这些都为以后的实际运用及社会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目录第一节、设计题目 0第二节、设计流程分析 0第三节、点云的处理 (1)第四节、导弹一的设计 (3)第五节、导弹二和机头的设计 (6)第六节、导弹三的设计 (8)第七节、导弹四的设计 (10)第八节、轮子和机轮架的设计 (12)第九节、导弹五的设计 (15)第十节、机身、机尾、尾翼和落脚板的设计 (17)第十一节、侧翼和机盖的设计 (20)第十二节、机下身部位的设计 (23)第十三节、后处理 (24)苏27战斗机逆向设计所得图 (27)第一节、设计题目苏27战斗机苏27战斗机实物图苏27逆向设计成品图第二节、设计流程分析设计产品题目为苏27战斗机,首先通过实物图可以看到整个战斗机是关于中心平面对称的一个物体,所以我们只需要做关于中心平面对称的一边的设计就可以了,然后通过中心平面镜像就可以得到整个设计模型。

通过点云文件对点云进行分析、观察、解读,可以分析得出整个苏27战斗机是由机头、机身、机尾、轮子、侧翼、尾翼、各种型号导弹9枚和机盖等部分组成。

因此,我们首先运用Imageware13.2软件对点云进行处理,通过数据精简、噪点删除等命令对点云进行修剪。

点云进行初步的稀释处理后,在 Imageware13.2 软件调整工件坐标系和 X、Y、Z 三个方向进行点云的分割,将点云分割为几个大的部分,再对每一部分进行处理操作。

利用Imageware13.2软件中的各种命令对于点云进行处理和设计,整个设计流程遵循所建构的曲面在保证光顺平滑的前提下尽量过点,曲面与点云的总体误差不能超过规定的误差,保证面与面之间的连续性关系与实物尽可能一致,在生成实体后对存在尖锐的棱边进行圆角。

具体点云处理步骤:1、整体点云的处理;2、导弹1的设计;3、导弹2和机头的设计;4、导弹3的设计;5、导弹4的设计;6、轮子和机轮架的设计;7、导弹5的设计;8、机身、机尾、尾翼和落脚板的设计;9、侧翼和机盖的设计;10、机下身部位的设计;11、后处理第三节、点云的处理苏27战斗机点云一、打开点云文件打开点云文件SU27-dianyun.imw,点击图层编辑,设置图层L1为当前图层,并显示。

如下图所示:二、点云分析与处理1、数据精简,由于点云中的点数目太多,在其存储和处理时都存在很大的弊端,因此在保持一定的精度的前提下可以对数据进行精简。

选择修改→数据简化→距离采样,如图所示:采用距离方式,设置距离公差为10。

2、噪点删除,点云中有一些点是用不到的,所以可以将这些不必要的点删除掉。

选择修改→扫描线→拾取删除点,进过处理后点云就可以进一步进行操作了,得到的点云如下图所示:三、点云分割因为苏27战斗机是一个对称的物体,我们只需要做一边的设计,通过镜像就得到另一边同样的设计,这样就可以减少操作步骤等。

选择修改→抽取→断面,如图所示:选择分割面方向为Y轴,设置分割点云数量为1,应用,得到如下图所示半边点云:第四节、导弹一的设计一、提取点云在处理过后的点云中提取出导弹一的点云。

选择修改→抽取→圈选点,选择屏幕上的点圈选出导弹一的点云,保留点云:选择侧,并保留原始数据,应用确定。

得到导弹一的点云如下:二、创建曲线选择创建→简易曲线→三点圆:将导弹圆形部位创建为圆;选择创建→简易曲线→直线:将边缘点之间创建为直线。

得到如图所示的曲线组:三、构建曲面选择构建→曲面→放样:依次选择起点连续性和连续性终点构建出圆柱曲面;选择构建→曲面→边界曲面:依次选择A,B,C,D四条边构建出边界曲面;选择构建→曲面→边界平面:依次选择边界线构建出边界平面。

最后得到导弹的模型如下图所示:四、后处理通过相同的命令做出导弹的支架,如图所示:通过修改→位移→镜像:得到左右两个导弹一:如下图所示:第五节、导弹二和机头的设计一、提取点云创建图层L2,并在处理过后的点云中提取出导弹二和机头的点云。

选择修改→抽取→圈选点,选择屏幕上的点圈选出导弹二和机头的点云,保留点云:选择侧,并保留原始数据,应用确定。

得到导弹二和机头的点云。

二、创建曲线选择创建→简易曲线→三点圆:将机头和导弹二圆形部位创建为圆;选择创建→简易曲线→直线:将边缘点之间创建为直线。

得到如右图所示曲线组:三、构建曲面选择构建→曲面→放样:依次选择起点连续性和连续性终点构建出圆柱曲面;选择构建→扫掠曲面→扫掠:扫掠出曲面;选择构建→桥接→曲面:将两曲面桥接起来,最后得到如下图曲面:机头创建的面:导弹二曲面:四、后处理通过修改→位移→镜像:得到左右两个导弹二:第六节、导弹三的设计一、提取点云创建图层L3,并在处理过后的点云中提取出导弹三的点云。

选择修改→抽取→圈选点,选择屏幕上的点圈选出导弹三的点云,保留点云:选择侧,并保留原始数据,应用确定。

得到导弹三的点云。

二、创建曲线选择创建→简易曲线→三点圆:将导弹三圆形部位创建为圆;选择创建→简易曲线→直线:将边缘点之间创建为直线。

得到如下图所示曲线组:三、构建曲面选择构建→曲面→放样:依次选择起点连续性和连续性终点构建出圆柱曲面;选择构建→扫掠曲面→扫掠:扫掠出曲面;选择构建→桥接→曲面:将两曲面桥接起来,最后得到如下图曲面:导弹三支架面:导弹三支架面:四、后处理通过修改→位移→镜像:得到左右两个导弹三:第七节、导弹四的设计一、提取点云创建图层L4,并在处理过后的点云中提取出导弹四的点云。

选择修改→抽取→圈选点,选择屏幕上的点圈选出导弹四的点云,保留点云:选择侧,并保留原始数据,应用确定。

导弹四的点云:二、创建曲线选择创建→简易曲线→三点圆:将导弹四圆形部位创建为圆;选择创建→简易曲线→直线:将边缘点之间创建为直线。

得到如下图所示曲线组:三、构建曲面选择构建→曲面→放样:依次选择起点连续性和连续性终点构建出圆柱曲面;选择构建→扫掠曲面→扫掠:扫掠出曲面;选择构建→桥接→曲面:将两曲面桥接起来,最后得到如下图曲面:导弹四支架面:导弹头曲面:导弹四曲面:四、后处理通过修改→位移→镜像:得到左右两个导弹四:第八节、轮子和机轮架的设计一、提取点云创建图层L5,并在处理过后的点云中提取出轮子和机轮架的点云。

选择修改→抽取→圈选点,选择屏幕上的点分别圈选出轮子和机轮架的点云,保留点云:选择侧,并保留原始数据,应用确定。

后轮点云:前轮点云:二、创建曲线选择创建→简易曲线→三点圆:将导弹三圆形部位创建为圆;选择创建→简易曲线→直线:将边缘点之间创建为直线。

得到如下图所示曲线组:前轮及支架曲线:后轮及支架曲线:三、构建曲面选择构建→曲面→放样:依次选择起点连续性和连续性终点构建出圆柱曲面;选择构建→扫掠曲面→扫掠:扫掠出曲面;选择构建→桥接→曲面:将两曲面桥接起来,最后得到如下图曲面:前轮支架面:后轮支架面:前轮面:后轮面:四、后处理通过构建→倒角→模式:处理轮子的边缘;通过修改→位移→镜像:得到左右两个后轮:得到如下图:第九节、导弹五的设计一、提取点云创建图层L6,并在处理过后的点云中提取出导弹五的点云。

选择修改→抽取→圈选点,选择屏幕上的点圈选出导弹五的点云,保留点云:选择侧,并保留原始数据,应用确定。

导弹五的点云:二、创建曲线选择创建→简易曲线→三点圆:将导弹三圆形部位创建为圆;选择创建→简易曲线→直线:将边缘点之间创建为直线。

得到如下图所示曲线组:导弹侧翼曲线:导弹尾翼曲线:导弹支架曲线:导弹五曲线:三、构建曲面选择构建→曲面→放样:依次选择起点连续性和连续性终点构建出圆柱曲面;选择构建→扫掠曲面→扫掠:扫掠出曲面;选择构建→桥接→曲面:将两曲面桥接起来,最后得到如下图曲面:导弹五支架面:导弹侧翼曲面:导弹尾翼曲面:导弹曲面:第十节、机身、机尾、尾翼和落脚板的设计一、提取点云创建图层L7,并在处理过后的点云中提取出机身、机尾、尾翼和落脚板的点云。

选择修改→抽取→圈选点,选择屏幕上的点分别圈选出机身、机尾、尾翼和落脚板的点云,保留点云:选择侧,并保留原始数据,应用确定。

机身点云:二、创建曲线选择创建→简易曲线→三点圆:将导弹三圆形部位创建为圆;选择创建→简易曲线→直线:将边缘点之间创建为直线。

得到如下图所示曲线组:三、构建曲面选择构建→曲面→放样:依次选择起点连续性和连续性终点构建出圆柱曲面;选择构建→扫掠曲面→扫掠:扫掠出曲面;选择构建→桥接→曲面:将两曲面桥接起来,最后得到如下图曲面:尾翼面:机尾面:机身曲面:落脚板曲面:四、后处理通过修改→位移→镜像:得到左右两个尾翼三:第十一节、侧翼和机盖的设计一、提取点云创建图层L8,并在处理过后的点云中提取出侧翼和机盖的点云。

选择修改→抽取→圈选点,选择屏幕上的点分别圈选出侧翼和机盖板的点云,保留点云:选择侧,并保留原始数据,应用确定。

点云:二、创建曲线选择创建→简易曲线→三点圆:将导弹三圆形部位创建为圆;选择创建→简易曲线→直线:将边缘点之间创建为直线。

得到如下图所示曲线组:三、构建曲面选择构建→曲面→放样:依次选择起点连续性和连续性终点构建出圆柱曲面;选择构建→扫掠曲面→扫掠:扫掠出曲面;选择构建→桥接→曲面:将两曲面桥接起来,最后得到如下图曲面:侧翼面:机盖面:机身主体曲面:第十二节、机下身部位的设计一、提取点云创建图层L9,并在处理过后的点云中提取出机下身部位的点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