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LBI空间大地测量技术原理简介与技术应用

合集下载

高精度VLBI技术及其在深空探测中的应用研究的中期报告

高精度VLBI技术及其在深空探测中的应用研究的中期报告

高精度VLBI技术及其在深空探测中的应用研究的中期报告1. 引言1.1 VLBI技术背景及意义VLBI(Very Long Baseline Interferometry,甚长基线干涉测量技术)是一种通过将位于地球不同位置的射电望远镜联合起来,形成一个等效直径相当于望远镜间距的巨大射电望远镜的技术。

这种技术能够实现对天体的极高分辨率观测,对于研究天体的精细结构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我国深空探测任务的不断发展,高精度VLBI技术在测定探测器轨道、实现高精度定位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1.2 报告目的与结构本中期报告旨在对高精度VLBI技术及其在深空探测中的应用研究进行总结,分析现有技术的优缺点,探讨未来发展方向。

报告结构如下:•引言:介绍VLBI技术背景、意义以及报告目的和结构;•高精度VLBI技术原理及发展:阐述VLBI技术原理、关键技术创新以及国际发展现状;•高精度VLBI技术在深空探测中的应用:分析深空探测需求,列举应用案例,并进行效果分析;•我国高精度VLBI技术发展现状及挑战:回顾我国VLBI技术发展历程,分析在深空探测领域的应用及面临的挑战;•中期研究进展与成果:总结已取得的研究成果,指出存在的问题与改进方向;•未来工作计划与展望:提出下一步研究工作计划及长期目标;•结论:总结研究成果,对未来工作提出建议。

本报告旨在为我国高精度VLBI技术在深空探测领域的研究提供参考和指导。

2. 高精度VLBI技术原理及发展2.1 VLBI技术原理概述VLBI(Very Long Baseline Interferometry,甚长基线干涉测量技术)是一种射电天文学中用于观测天体的高精度测量技术。

该技术通过在全球范围内分散布置的多个射电望远镜组成一个超长基线的虚拟望远镜,从而实现对天体的高分辨率观测。

其基本原理是,不同位置的射电望远镜同时观测同一射电源,将各自接收到的信号记录在介质上,然后对这些信号进行互相关处理,得到干涉条纹,从而推算出射电源的位置、结构和运动状态。

大地测量与测绘技术的原理与应用

大地测量与测绘技术的原理与应用

大地测量与测绘技术的原理与应用大地测量是一门研究地球表面空间形态和地球物体的两个和三维空间位置的科学技术,并且是测绘学的基础和核心。

通过对地球进行精确的测量和测绘,我们可以获取地球的几何形状、地形地貌、地震变形、地面沉降和构造活动等重要信息,从而为各项工程建设和地质科学研究提供可靠的数据。

在大地测量和测绘中,主要有三个基本问题需要解决:一是确定测量基准,即确定一个与地球无关的参考系统;二是确定测量方法,即选择合适的测量仪器和测量技术;三是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即对测量数据进行加工和解算,得出准确的地球表面信息。

首先,确定测量基准是大地测量和测绘的基础。

地球是一个不规则的椭球体,因此需要建立一个准确的基准系统来描述地球表面的形态。

在国际上,常用的大地测量基准是WGS84坐标系和国际水准基准。

WGS84坐标系采用了椭球体模型来描述地球的形状,并通过全球定位系统(GPS)来测量地球上任意两点之间的距离。

国际水准基准则是通过测量大量水准点的高程来确定地球表面的高度,可以提供高程测量的基准。

其次,选择合适的测量方法是进行大地测量和测绘的关键。

根据测量目标的不同,可以采用不同的测量仪器和技术。

在地形测绘中,常用的测量方法有平面投影测量、电子线差测量和摄影测量。

平面投影测量是通过测量地球表面上的点到一个平面上的投影距离来确定点的位置。

电子线差测量通过测量地面上的两个点之间的水平和垂直距离来确定点的位置。

摄影测量则是通过对地面进行航空或卫星摄影,并利用摄影测量原理来确定地物的位置和高程。

最后,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是大地测量和测绘中的必要步骤。

测量得到的原始数据需要进行加工和解算,才能得到准确的地球表面信息。

常用的数据处理方法包括数据检核、数据平差和数据解算。

数据检核是对测量数据进行检查和排除异常值,保证数据的质量。

数据平差是通过一系列公式和算法对测量数据进行处理,消除测量误差,得出最佳估计的测量结果。

数据解算则是利用已知的测量结果,通过数学模型和求解方法,计算未知的地球表面信息。

大地测量的基本原理与实践技巧

大地测量的基本原理与实践技巧

大地测量的基本原理与实践技巧引言:大地测量是一项用于测量地球表面上及其周围区域的形状、大小和位置的科学技术。

通过大地测量,我们可以了解到地球的地理特征以及其变化规律,为地图制作、土地开发、建筑设计等领域提供精确的数据支持。

本文将介绍大地测量的基本原理和实践技巧,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

一、大地测量的基本原理大地测量的基本原理是基于地球作为一个椭球体的形状和性质展开的。

地球表面上的点可以用经纬度来表示,其中经度表示东西方向,纬度则表示南北方向。

经纬度系统是通过划定地球上的经线和纬线来建立的。

在大地测量中,我们使用了三角测量、水准测量和测量仪器等工具和方法。

三角测量是利用三角函数和三角比例来确定地点之间的距离和角度。

水准测量则通过测量水平面上的高度差,来确定地球表面上的点的高程。

另外,大地测量中常使用的仪器有全站仪、电子级等。

全站仪可以同时测量地点的水平、垂直和斜坡距离,精度高、效率高,广泛应用于现代大地测量中。

电子级则用于测量垂直距离的仪器,主要用于水准测量。

二、大地测量的实践技巧1. 数据采集和处理在进行大地测量前,必须进行周密的计划和准备。

首先,选择适当的观测点,确保观测点位置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然后,使用合适的测量仪器进行数据采集,保证数据的准确性和可信度。

在数据处理过程中,需要对原始数据进行校正和调整。

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数据筛选、异常值排除和网络平差等处理,得到最终的测量结果。

2. 多种测量方法的结合应用大地测量中,常常会使用多种测量方法的结合应用。

这样可以提高测量的精度和可靠性。

例如,在地形复杂地区,可以同时应用三角测量和水准测量,结合数据进行综合分析和处理。

此外,还可以结合卫星导航系统(如GPS)进行测量。

卫星导航系统可以提供精确定位和坐标测量,而且可以实时采集数据,方便快捷。

3. 定期监控和更新测量数据大地测量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地球表面和其周围区域的地形、测量点的位置和高程等都会发生变化。

空间大地测量技术的原理和应用

空间大地测量技术的原理和应用

空间大地测量技术的原理和应用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和社会经济的快速进步,空间大地测量技术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空间大地测量技术是一种利用空间技术手段获取地球大地测量数据的方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应用价值。

一、原理空间大地测量技术的原理主要基于卫星导航定位和精密测量。

卫星导航定位是通过利用卫星系统对地球表面进行测量,得到地球表面点坐标的方法。

目前,全球广泛使用的GNSS系统(全球导航卫星系统)就是其中之一。

GNSS系统通过将大量自主运行的卫星分布在地球轨道上,利用空间信号与地面设备进行通讯,测量地球表面点的位置。

精密测量是利用现代高精度仪器进行测量,通过多种数据处理和数学模型运算,来获得地球表面点的真实坐标。

这些仪器旨在提供高精度、高稳定性、高分辨率的测量结果。

常见的精密测量仪器包括全站仪、测量雷达、激光扫描仪等。

二、应用空间大地测量技术在许多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1. 地质灾害监测地质灾害是世界各国面临的共同问题。

通过空间大地测量技术,可以实时监测地质灾害的变化和趋势,为预测和预警提供科学依据。

利用卫星导航定位技术和精密测量仪器,可以监测山体滑坡、地震、地裂缝等地质灾害的发生和演化过程,及时采取措施减少损失。

2. 地理信息系统地理信息系统(GIS)是一种基于计算机和空间大地测量技术的地理信息管理系统。

通过将地球上的各种地理数据与地球表面点的坐标和属性相结合,进行多层次、多元素、高精度的数据集成和空间分析。

3. 基础设施建设空间大地测量技术在基础设施建设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无论是道路、桥梁、隧道还是高铁、机场等建设工程,都需要准确的地理空间数据支撑。

空间大地测量技术可以提供地籍测量、工程测量和形变监测等服务,保证工程的精度和稳定性。

4. 海洋资源勘探海洋是人类的重要资源之一。

利用空间大地测量技术,可以对海洋空间进行广泛的监测和勘探,包括海底地形、洋流、海洋生态系统等。

通过对这些数据进行分析和整理,可以为海洋资源的合理开发和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测绘技术中的大地测量原理和应用

测绘技术中的大地测量原理和应用

测绘技术中的大地测量原理和应用测绘技术是现代社会不可或缺的一项重要技术。

其中,大地测量作为测绘技术的一个重要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

本篇文章将重点介绍大地测量的原理和应用。

一、什么是大地测量大地测量是指对地球表面进行测量、成图和制图的一种方法。

它通过测量地球上的地理位置、高度和形状等信息,为地理信息系统、地理空间数据的采集、处理和应用提供基础数据。

大地测量在土地规划、工程建设、自然灾害防范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二、大地测量的原理大地测量的核心原理是基于大地测量学。

大地测量学是研究地球形状、地球引力场、测量方法和测量精度等问题的一门学科。

它主要包括大地测量学基本理论、大地测量学方法和大地测量学应用等内容。

在大地测量学中,大地水准的测量是测量地球表面高度基本手段之一。

它以水准线作为参考线,沿着地球表面进行测量。

大地水准仪是测量水准线的一种主要仪器,通过测量地球表面上特定点的高程,确定各地点的高度差,并绘制出高程等高线图。

大地测量还涉及地球形状的测量。

地球并不是一个完美的球体,而是一个类似于椭球的形状,这在测量中需要纠正。

为了确定地球形状,科学家们提出了各种理论模型,如椭球体、基准椭球体和大地水准面等。

通过测量和计算,可以得出地球的几何参数和形状信息。

三、大地测量的应用3.1. 地理信息系统地理信息系统(GIS)是基于地理空间数据的计算机系统,具有数据采集、处理、分析和展示等功能。

大地测量提供了土地界线、地形地貌、地貌变化等空间数据,为GIS系统的数据采集和制作提供了重要数据来源。

3.2. 工程测量工程测量是指在城市规划、道路建设、房屋建筑等工程项目中进行的测量工作。

大地测量为工程测量提供了基本数据,如高程控制点、平面控制点等,保证工程项目的精度和准确性。

3.3. 自然灾害防范自然灾害是地球生态系统中不可避免的一部分,如地震、泥石流、洪水等。

大地测量可以通过监测地面形变、地壳运动等参数,提前预警和监测自然灾害的发生,为灾害防范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持。

4-VLBI技术(1,2,3)

4-VLBI技术(1,2,3)

美国

中国

FAST设计直径500m 2008年12月26日,FAST工程奠基仪式在贵州省黔南州 平塘县举行。
16/86
预备知识(续)
17/86
预备知识(续)
18/86
预备知识(续)
19/86
预备知识(续)
20/86
预备知识(续)
21/86
预备知识(续)
2)单孔径射电望远镜的限制 射电波长比较大,望远镜口径 有限,单个射电望远镜观测的 角分辨率低。



雷伯又发现了其它新的射电 源,并在1.9米的波长处做 出了第一幅“射电天图”。 从此为以光学波段为主要观 测手段的天文学揭开了新的 一页,射电天文学诞生了。 射电天文学是利用射电望远 镜接收到的宇宙天体发出的 无线电信号,研究天体的物 理、化学性质的一门学科。
13/86
2、射电天文学的诞生(续)
背景: • 联线干涉测量受到电缆价格,温度等外部环境 的影响,目前最大口径为217km使得天线口径无 法进一步增大。 • 20世纪硬件和软件技术的迅猛发展,使得打破 电缆所造成的约束成为可能。
高精度原子钟使得在A、B两地用两台氢原子钟来取代原 来的本机振荡器产生所需的相同频率信号 高密度记录设备允许A、B两地的射电望远镜分别把接收 到的信号和当地的氢原子钟产生的信号同时记录在磁 带上,然后再送往相关处理器进行事后处理。
10/86
2、射电天文学的诞生(续)
2)雷伯的射电望远镜

美国无线电工程师雷伯(Grote Reber)证实了央斯基的发现。 1937年他在自己家的后院中 ,研制了一架直径为9.6米的 金属抛物面天线,为现代无 线电望远镜建造了样机; 对准了央斯基曾经收到宇宙 射电波的天空。 一开始寻找波长更短的放射 线,认为这些波长在探测时 更容易、强度更强。

vlbi技术的原理和应用

vlbi技术的原理和应用

VLBI技术的原理和应用1. 什么是VLBI技术VLBI(Very Long Baseline Interferometry)技术是一种高精度的射电观测技术,用于远距离的射电测量和研究。

VLBI技术利用多个分布在不同地理位置上的射电望远镜,通过同时观测天体射电信号并进行数据记录和相位叠加处理,从而实现高分辨率和高灵敏度的观测效果。

2. VLBI技术的原理VLBI技术的原理基于干涉测量的概念。

首先,多个射电望远镜在同一时刻观测同一个天体,并将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

然后,这些数字信号通过高速网络传输到一个中心处理站,进行相位叠加处理。

在相位叠加处理中,通过对不同射电望远镜接收到的信号的相位进行比较,可以计算出来自天体的射电波前的抵达时间差。

同时,还可以计算出来自天体的射电波的相位差,从而得到高精度的角度和距离测量结果。

3. VLBI技术的应用3.1 天体射电天文学研究VLBI技术在天体射电天文学研究中具有重要作用。

它可以提供高分辨率的天体图像,帮助天文学家研究天体的形态、结构和演化过程。

由于VLBI技术可以提供更高的角分辨率,因此在探测和研究宇宙背景辐射、行星、恒星、星系和星系团方面有很大的优势。

3.2 地球科学研究VLBI技术还被广泛应用于地球科学研究领域。

通过利用VLBI技术测量地球上各个位置之间的精确距离和运动,可以了解地壳运动、地球自转、地板变形以及地球引力场变化等方面的信息。

这对于地震研究、地质构造分析和卫星定位系统的精确度提高具有重要意义。

3.3 导航和定位系统VLBI技术还可以用于导航和定位系统。

通过多个位于不同地理位置的VLBI观测站,可以实现对飞行器、卫星和船只等对象的高精度测量和定位。

这对于现代航空、航天和海洋领域的导航和定位具有重要意义,可以提高导航系统的安全性和精确度。

3.4 其他应用领域除了上述应用领域外,VLBI技术还被用于大气物理学研究、地球重力场测量、天文导航和超长基线干涉等领域。

测绘技术中的大地测量与空间测量原理解析

测绘技术中的大地测量与空间测量原理解析

测绘技术中的大地测量与空间测量原理解析在现代测绘技术中,大地测量和空间测量是两个重要的分支领域。

它们通过不同的测量原理和方法,为我们提供了准确的地理数据和空间信息。

在本文中,我们将对这两个领域进行解析,深入探讨它们的原理和应用。

一、大地测量原理解析大地测量是为了确定地球表面上任意两点间的水平距离、高度差、坐标和方位角等地理位置要素的测量方法,广泛应用于地图制图、建筑工程、导航导航等领域。

大地测量的原理基于地球是一个近似椭球体这一假设。

通常,用椭球面或球面来近似地球的形状。

大地测量中最常用的椭球体模型是国际1924年椭球体模型,其尺度因子为1/299.15。

在此模型下,可以通过大地水准面的测量,确定大地水准面上的基准点,并由此推算出其他任意点的高程。

大地测量中的关键是测量地球表面上两点之间的距离。

有多种测量方法可用于测量水平距离,如三角测量法、边测法、弧测法等。

其中,三角测量是最常用的方法之一。

它利用三角形的边长和角度,通过物理仪器测量和计算,确定两点之间的距离。

此外,大地测量还涉及到地球形状的扁率问题。

地球是一个近似椭球体,所以南北半球的纬线长度和距离会有所差异。

测量时,需要考虑这种差异,并进行适当的修正。

二、空间测量原理解析空间测量是指利用航空、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等技术手段,获取地球表面上的空间位置信息并进行测量和分析。

空间测量的原理主要包括航空摄影测量原理、遥感测量原理和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PS)原理。

航空摄影测量是通过航空摄影机在航空器上拍摄地面影像,并从影像中提取地物特征点,通过解算相对定位关系和摄影几何关系,获取地物的三维坐标和形状信息。

这种方法适用于大范围区域的测量和制图。

遥感测量是通过从卫星或无人机获取的遥感影像,利用遥感技术对地物进行分类、监测和测量。

它可以获取全球范围的地理数据,如地表覆盖类型、土地利用变化情况等。

遥感测量的原理是根据不同波段的遥感影像特征,结合地物光谱特性和影像解译算法,实现地物信息的提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VLBI空间大地测量技术原理简介与技术应用
摘要:深长基线干涉测量(VLBI)是重要的空间大地测量技术,本文主要简要介绍了VLBI的大地测量原理,以及VLBI在大地测量方面的一些应用。

关键词:VLBI
1.前言
空间大地测量在近20多年中获得了长足的发展,以VLBI、SLR、GPS、LLRDORIS 等为主要标志的空间测量技术大大推动了大地测量学的发展,也大大富了大地测量学,特别是空间大地测量学的研究内容。

这些手段的应用将大加强大地测量控制网的强度和可靠性,尤其是在大尺度范围内,可大大改善度系统误差和其它系统误差的积累。

VLBI极高的相对精度和分辨率,大大提高了如大地测量定位、参考框架的连接、地球自转和极移监测、估计地壳运动和绘制河外射电源图像等许多任务的精度水平。

2. VLBI大地测量原理
甚长基线干涉测量(Very Long Baseline Interferometry,VLBI )是本世纪六十年代末发展起来的一种全新的空间大地测量技术,它通过测定来自河外射电源的信号在两个接收天线之间的传播延时来精确求定地面点间的相对位置。

VLBI 测量的几何原理如下图所示:
图2-1 VLBI几何原理图
射电源辐射出的电磁波通过地球大气到达地面,由基线两端的天线接收。

由于地球自转,电磁波的波前到达两个天线的几何程差(除以光速就是时间延迟差)是不断改变的。

两路信号相关的结果就得到干涉条纹。

天线输出的信号进行低噪
声高频放大后,经变频相继转换为中频信号和视频信号。

由于两天线到某一射电源的距离不同,有一路程差L ,则射电信号的同一波前到达两天线的时间也不相同,有一时间延迟g τ根据图2-1的几何关系:
g
C L τ⋅=
(1)
其中C 为真空中的光速。

若设_B 为天线1到天线2的基线矢量,K 为被观测的射电源方向的单位矢量,则有:
⎪⎭⎫ ⎝⎛⋅-=-K B C g 1τ
(2)
其对时间的倒数即为延迟率:
⎪⎭⎫ ⎝⎛⋅∂∂-=-K B t C g 1.τ
(3)
式(2)就是VLBI 从纯几何关系出发推出的时间延迟(几何延迟)。

而实际 上,由于基线矢量随着地球自转在不断变化,射电源与测站之间也不是理想的 真空,在实际观测值中不可被免地包含了其它成份,因此vLBI 观测到的延迟 和延迟率比(2)、(3)式复杂的多,它们可以表示为:
++++=p i c g τττττ
(4)
++++=p i c g .....τττττ
(5)
式中c τ为两测站时钟的同步误差,i τ为两测站由于放大器、馈源、混濒 器等的不同而引起的时间延迟,p τ为大气层、电离层、行星之间等离子体等 引起的传播介质延迟。

上述公式中与天线有关的参数都是在地心天球坐标系中描述的但这些通常是在地球坐标系给出的,所以必须通过必要的坐标旋转将它们转
换到地天球坐标系中。

目前VLBI的参数解算是在历元JZOco.O对应的协议惯性参考系(CTS)中描述的,因此解算时必须通过一系列坐标转换将它从[CTS]转换到[CIS].两类坐标的转换关系为:
[CIS]=PNSW[CTS] (6) 式中P为岁差矩阵,是将瞬时平天球坐标系转换到历元JZ000.0对应的[CIS];N为章动矩阵,是将真天球坐标系转换到瞬时平天球坐标系;S为地球
自转矩阵,是将瞬时极地球坐标系转换到真天球坐标系。

W为极移矩阵,是将
历元平地球坐标系[CTS]转换到瞬时极地球坐标系。

3.VLBI技术应用
3.1 VBLI建立地球参考框架
VLBI空间大地测量技术提供了大量的观测数据,目前国际上对这些复杂数据的分析是由各数据分析中心来完成的,它们的目的是利用VLBI等空间技术建立协议地球参考框架(CTRF)。

由VLBI CTRF通常表示为VTRF。

VTRF,它是由VLBI技术实现的参考框架,VLBI应用于大地测量,通过测量来自河外射电源的射电信号在两个测站间的时间延迟,来确定地面测站间的相对位置。

由河外射电源可近似构成一个理想的惯性天球参考框架,于是VTRF便可直接与之相连。

但VLBI站的地心坐标不能直接得到,因为VLBI观测值对地心并不敏感。

严格意义上讲,仅利用VLBI技术是不能建立一个原点在地球质心的CTRF。

实际中,通常采用VLBI-SLR并置观测,用SLR技术确定其地心坐标,这种方法的缺点是,若起始点坐标有误差将会传递到整个VTRF的网点。

归纳起来,VTRF的特点是:
1)其原点是任意的,可以通过一组特选的射电望远镜所采用的地心坐标来确定。

2)其尺度通过电磁波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C的选择来确定。

由于国际计量协会决定以S1秒定义米长,即“米长是1/299792458秒内在真空中通过的光程。

”这样光速C被唯一地确定,相应地VLBI的尺度也随之被唯一确定。

3)其定向通过地球定向参数来确定。

VLBI是目前测定长基线最精密的技术,其缺点是仪器较庞大,价格太昂贵.因此建立并维持一个VTRF的花费也相当高.另一方面,目前的全球VLBI固定台
站分布也不均匀(现正通过流动站加以改善),这也是VLBI所建立的高精度地球参考框架的一个缺点。

3.2空间VBLI在大地测量研究的应用
空间甚长基线干涉测量技术(SVLBI)是地面VLBI测量在空间的延伸,地基VLBI技术本质上是一个纯粹的几何测量技术,因为观测量对地球重力场不敏感。

因此,地基VLBI既不能提供地心坐标系,也不能提供与地球重力场有关的信息。

但是空间VLBI观测量中包含方向信息,而且观测量由于卫星运动对地球重力场敏感,我们有可能从这些观测量中估计一定的球谐系数,因此空间VLBI可以改进我们对地球重力场的认识。

同时,空间VLBI对连接大地测量和地球动力学中使用的不同参考框架有重要意义。

而且与现有的其他大地测量技术相比较,空间VLBI克服了现代卫星跟踪技术基本上观测距离和距离差而不包含直接的方向信息的缺陷。

空间VLBI时间延迟和时间延迟率观测量包含方向信息。

空间VLBI 观测量还可以独自使用或者同其他大地测量观测量联合使用,来估计大地测量和地球动力学的其他参数,包括测站坐标和偏差、射电源坐标以及时钟参数等。

4.本文总结与自我评价
本文在参阅了教材与相关论文的基础上,简要介绍了VLBI大地测量原理,加深对VLBI定义和相关技术应用的理解。

简要概括VLBI建立大地测量参考框架,并详细论述了VTRF的特点;另外空间VLBI作为地面VLBI测量在空间的延伸,它在大地测量和地球动力学方面很有应用潜力,这里概括性地介绍了其在大地测量研究方面的应用。

通过本次作业,我不仅加深了对《空间大地测量》第二章VBLI原理及应
用的理解,同时我从图书馆、网上下载看了多篇论文,丰富了自己的专业知识,进一步熟悉了解了论文材料的组织,论文结构的安排,论文结果的分析等等,受益匪浅。

总而言之,魏老师布置安排的这四次作业,我都尽量严格要求自己努力认真去完成,虽然由于个人能力、知识储备等方面的限制,作业中存在不足之处,多谢魏老师的不吝指正和耐心批阅。

参考文献:
[1]李征航,魏二虎等.空间大地测量学[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10
[2] 魏二虎.我国空间VLBI系统的有关设计和模拟计算研究[D].武汉:武汉大
学,2006
[3] 杨元喜.VBLI、SLR、GPS综合数据处理与坐标转换若干问题研究[D].解放
军信息工程大学测绘学院,200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