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化学精品学案】人教版必修2第一章:卤族元素递变规律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2第一章第一节卤素单质的性质教案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2第一章第一节卤素单质的性质教案【教材版本】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2【教学内容】第一章第一节卤素单质的性质【教学目标】1. 了解卤素单质的性质,明确其特点。
2. 掌握卤素单质化学反应的原理及过程。
3. 练习运用化学方程式描述反应过程。
4. 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提高实验安全意识和实验技能。
【教学重点】1. 卤素单质的物理和化学性质。
2. 卤素单质化学反应的原理和过程。
【教学难点】1. 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提高实验安全意识和实验技能。
2. 掌握卤素化学反应的原理及过程。
【教学方法】1. 讲述教学法:通过讲解教材内容及相关实验,让学生了解卤素单质的性质。
2. 实验教学法:实验中让学生亲手操作,理解卤素单质的化学反应。
【教学过程】1. 导入环节通过举例子了解卤素单质的应用。
例如:氯乙烯、氯化胆碱。
2. 讲解卤素单质的性质在介绍卤素单质性质时,首先让学生看图,了解卤素单质的外观及状态。
随后通过对比分析发现,卤素单质外观都是颜色较深的液体或固体。
在此基础上,讲解各个卤素单质的物理性质(沸点、熔点、密度等)和化学性质(易受热、惰性、利用化学反应进行物质转化等)。
3. 渐进式教学(1)分析卤素单质的化学反应,通过图示、化学方程式等形式详细介绍卤素单质化学反应。
(2)了解卤素单质化学反应的原理及反应产生的现象。
例如热氯播设、碘化钾反应、氟化钙反应等常见反应。
(3)进行实验,让学生亲手操作,加深对卤素单质的认识。
4. 实验设计(1)设备:圆底烧瓶、临时胶管、滴液管、温度计、导管放热式反应管等。
(2)实验内容:a. 观察氯的反应:将少量氯气通入劣质黄色的二碳酸钠溶液中。
氯气+二碳酸钠溶液→二氧化碳气体+水+氯化钠b. 观察溴的反应:将一小块溴放入烧杯中加热,观察其变化。
溴→褐色气体c. 观察碘的反应:将一小块碘放入烧杯中加热,观察其变化。
碘→紫色气体【教学资源】1. 教材及教具,如实验装置、实验用品等。
人教版化学必修二第一章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化学必修二第一章知识点总结但核电荷数递增。
2、物理性质的相似性和递变性:1)相似性:颜色深、有臭味、易溶于水、导电、易挥发。
2)递变性(从F到I):①密度逐渐增大②熔点和沸点逐渐升高。
结论:卤族元素原子结构的相似性和递变性导致物理性质存在相似性和递变性。
3、化学性质1)相似性:卤族元素的化合价为-1价,容易失去一个电子成为单负离子。
2)递变性:①活性逐渐减弱②还原性逐渐增强结论:卤族元素原子结构的递变性导致化学性质的递变性。
注:还原性是指元素或化合物失去氧化物而变成较低氧化态的性质。
4、卤素的氧化性氧化性:卤素原子的电子亲和能随着核电荷数的增加而增加,因此,卤素的氧化性随核电荷数的增加而增强,即从F到I氧化性逐渐增强。
总结:卤族元素原子结构的相似性和递变性导致物理和化学性质的相似性和递变性。
三)氧族元素:1、原子结构相似性:最外层电子数相同,都为6个,但核电荷数递增。
2、物理性质的相似性和递变性:1)相似性:颜色深、有臭味、易溶于水、导电、易挥发。
2)递变性(从O到Te):①密度逐渐增大②熔点和沸点逐渐升高。
结论:氧族元素原子结构的相似性和递变性导致物理性质存在相似性和递变性。
3、化学性质1)相似性:氧族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容易失去两个电子成为双负离子。
2)递变性:①还原性逐渐减弱②氧化性逐渐增强结论:氧族元素原子结构的递变性导致化学性质的递变性。
4、氧化性氧化性:氧族元素原子的电子亲和能随着核电荷数的增加而减小,因此,氧族元素的氧化性随核电荷数的增加而减弱,即从O到Te氧化性逐渐减弱。
总结:氧族元素原子结构的相似性和递变性导致物理和化学性质的相似性和递变性。
递变性是指从上到下,随着核电核数的增加,电子层数增多,原子半径增大。
物理性质的递变性表现为卤素单质的颜色逐渐加深,密度逐渐增大,单质的熔点和沸点也升高。
化学性质方面,卤素单质与氢气的反应剧烈程度依次减弱,生成的氢化物的稳定性也依次减弱。
人教版高中化学 必修2第一章第一节元素周期表(第二课时)导学案设计

元素周期表(第二课时)元素性质【学习目标】1.理解碱金属元素的原子结构特点及递变规律2.理解卤族元素的原子结构特点及递变规律3.使学生会从理论上推测同主族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学习重难点】理解碱金属元素和卤族元素的原子结构特点及递变规律【学习过程】一、碱金属元素探究点一:碱金属元素的原子结构与特点(完成下列表格)1.通过观察碱金属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你能发现他们在结构上的异同吗?相同点:最外层电子数都是1递变性:从Li→Cs,核电荷数依次增大,电子层数依次增多,原子半径依次增大。
探究点二:.碱金属的物理性质的比较(根据必修2第7页表格碱金属的主要物理性质)探究点三. 碱金属的化学性质的比较试推测一下本族元素在化学性质上所表现的相似性和递变性。
下面我们通过实验来探讨同一族元素的性质。
[实验1]将一干燥的坩埚加热,同时取一小块钾,擦干表面的煤油后,迅速的投入到热坩埚中,观察现象。
同钠与氧气的反应比较。
(1)钠、钾与氧气反应比较①实验现象:都能在空气中燃烧,钠产生黄色火焰(透过蓝色钴玻璃观察),钾产生紫色火焰,钾燃烧更剧烈。
②反应方程式:2Na +O 2=====△Na 2O 2、K +O 2=====△KO 2。
[实验2]在培养皿中放入一些水,然后取绿豆大的钾,吸干表面的煤油,投入到培养皿中,观察现象。
同钠与水的反应进比较[学生活动,完成表格] 1. 碱金属化学性质(ⅠA族)[思考与交流]根据实验讨论钠与钾的性质有什么相似性和不同。
你认为元素的性质与他们的原子结构有关系吗?小结:随着核电荷数的增加,碱金属元素的电子层数逐渐增多,原子半径逐渐增大,原子核对最外层电子的引力逐渐减弱,失电子能力逐渐增强,从锂到铯金属性逐渐增强,与氧气及水反应越来越剧烈。
二、卤族元素探究点一:卤族元素的原子结构与特点(完成下列表格)(2)相同点:最外层上都有7个电子(3)递变性:从氟到碘核电荷数逐渐增大,电子层数逐渐增多,原子半径逐渐增大请大家根据表,总结出卤素单质在颜色、状态、密度、熔沸点、溶解性等各方面的递变规律。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二 1.1.3 卤族元素的结构与性质 教案 (1)

C.砹易溶于有机溶剂D.砹 是白色固体
4.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D )
A.卤素离子(X-)只有还原性而无氧化性
B.某元素由化合态变成游离态,该元素一定被氧化
C.失电子难的原子获得电子的能力一定强
D.负一价卤素离子的还原性在同一族中从上至下逐渐增强
规律:原子核对外层电子的吸引能力逐渐减小,得电子能力越来越差,非金属性减弱
℃
溶解度
(100g水中)
F2
淡黄绿色气体
1.69g/l(15℃)
-188.1
-21.6
反应
Cl2
黄绿色气体
3.214g/l(0℃)
-34.6
-101
226cm3
Br2
深红棕色液体
3.119g/cm3(20℃)
58.78
-7.2
4.17g
I2
紫黑色固体
4.93g/cm3
184.4
113.5
0.029g
元素名称
元素符号
核电荷数
原子结
构示意图
最外层
电子数
电子层数
原子半径
卤族元素
氟
0.71nm
氯
0.99nm
溴
1.14nm
碘
1.33nm
相似性: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均为7;
递变性:卤素随着荷电荷数的增加,电子层数逐渐增加,原子半径逐渐增大,原子核对外层电子的吸引能力逐渐减小,得电子能力越来越差,非金属性减弱。
教学难点
金属族的性质递变判断;金属活泼性强弱的判断规律
教学方法
探究法、实验法
教学媒体
多媒体
教学内容
师生活动
高一化学人教版必修二同步 精品导学案:元素周期表学案3 Word版

第一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第一节元素周期表(第3课时)学习目标:1.认识卤素的结构特点及其性质变化规律2、明确元素的结构特点及其性质变化规律之间的关系重点难点:卤族元素性质的相似性和递变规律知识梳理:二、元素的性质与原子结构2.卤族元素(1) 卤素的原子结构特点阅读课本第7页卤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归纳卤素的结构特点相同点: 最外层电子数________________.不同点: 随着核电荷数的递增,电子层数逐渐_______________(2) 卤素单质的物理性质:阅读课本第8页,总结卤素单质的物理性质的变化规律:从F2→I2颜色逐渐__________, 密度逐渐_____________, 熔沸点逐渐____________ .(3)化学性质:表(一)卤素单质与H2反应F2Cl2Br2I2相似性递变性条件剧烈程度逐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产物的稳定性逐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二)卤素单质间的置换反应总结:从F→I,原子半径逐渐增大,失电子能力逐渐增强,得电子能力逐渐减弱,因此,F2、Cl2、Br2、I2的氧化性依次减弱。
◆元素非金属性质强弱判断依据1.非金属元素单质与H2化合的难易程度:化合越容易,非金属性也越强。
2.形成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气态氢化物越稳定,元素的非金属性也越强。
3.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强弱:酸性越强,对应非金属元素非金属性也越强。
4.置换反应:非金属性弱的元素能被非金属性强的元素从其盐溶液里置换出来。
◆结论:在元素周期表中,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原子核外电子层数依次增多,失电子能力逐渐增强,得电子能力逐渐减弱。
所以,金属性逐渐增强,非金属性逐渐减弱。
例1:随着卤素原子半径的增大,下列递变规律正确的是()A、单质的熔沸点逐渐降低B、卤素离子的还原性逐渐增强C、气态氢化物稳定性逐渐增强D、单质氧化性逐渐增强例2.已知溴易挥发,碘易升华.向含有NaBr和KI的混合液中通入过量的Cl2,充分反应后将溶液蒸干并灼烧所得物质,最后剩余的固体是A. NaCl 和KIB. NaCl、KCl 、I2C. KCl 和NaBrD. KCl 和NaCl解析:随着核电荷数的增加,卤素单质的氧化性逐渐减弱. 过量的Cl2将Br2、I2从他们的化合物中完全置换出来,在蒸干、灼烧的过程中溴挥发、碘升华,所以剩余固体为KCl 和NaCl知能检测1.卤素单质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这主要是由于卤素()A.单质均为双原子分子B.均为非金属元素C.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均为7个D.原子核外电子层数依次增大2.随着卤族元素核电荷数的增大,下列递变规律正确的是()A.单质的颜色逐渐加深B.单质的熔沸点逐渐降低C.单质的密度逐渐增大D.单质的水中的溶解度逐渐增大3.下列液体分别与碘水混合,充分振荡,静置后上层液体为紫色、下层液体为无色的是()A.四氯化碳B.酒精C.苯D.氯水4.关于卤素(用X表示)的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卤素单质与水反应均可用X2+H2O=HXO+HX表示B、HX都极易溶于水,它们热稳定性随核电荷数增大而增强C、卤素单质的颜色从F2→I2按相对分子质量增大而加深D、X-离子的还原性依次为:F-<Cl-<Br-<I-,因此相对分子质量小的卤素单质可将相对分子质量大的卤素从它的盐溶液里置换出来。
高中化学人教版必修2全套精品导学案:第一章第2节元素周期律(第2课时)

导学案学第二节元素周期律(第2课时)课前预习学案一、预习目标预习第一章第二节第二课时的内容,初步了解元素的金属性和非金属性随原子序数的增递而呈现周期性变化的规律。
二、预习内容(一)1.钠、镁、铝的性质比较:1.第三周期元素性质变化规律:从Na C1 ,金属性逐渐,非金属性逐渐。
2. 同周期元素性质递变规律:从左右,金属性逐渐,非金属性逐渐。
3. 元素周期律(1)定义: 。
(2)实质: 。
三、提出疑惑疑惑点课内探究学案一、学习目标1.能够理解元素的金属性和非金属性随原子序数的增递而呈现周期性变化的规律。
2.通过实验操作,培养实验技能。
3.重点:元素的金属性和非金属性随原子序数的递增而呈现周期性变化的规律。
4.难点:探究能力的培养二、学习过程(四)Al(OH)的性质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金属性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对元素周期律有什么新的认识?说说看。
四、当堂检测1.从原子序数11依次增加到17,下列所叙递变关系错误的是( ) A.电子层数逐渐增多B.C.最高正价数值逐渐增大D.从硅到氯负价从-4-12.已知X 、Y 、Z 为三种原子序数相连的元素,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相对强弱是:HXO 4>H 2YO 4>H 3ZO 4A.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HX >H 2Y >ZH 3B.非金属活泼性:Y <X <ZC.原子半径:X >Y >ZD.原子最外电子层上电子数的关系:Y=21(X+Z) 3.元素性质呈周期性变化的原因是A .相对原子质量逐渐增大B .核电荷数逐渐增大C .核外电子排布呈周期性变化D .元素的化合价呈周期性变化4.元素X 的原子核外M 电子层上有3个电子,元素-2Y 的离子核外有18个电子,则这两种元素可形成的化合物为A .XY 2B .X 2Y 3C .X 3Y 2D .X 2Y5.A 、B 均为原子序数1~20的元素,已知A 的原子序数为n ,+2A 离子比-2B 离子少8个电子,则B 的原子序数为A .n +4B .n +6C .n +8D .n +106.X 、Y 、Z 是3种短周期元素,其中X 、Y 位于同一族,Y 、Z 处于同一周期。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二 1.1.3 卤族元素的结构与性质 教案 (1)

溶解度
(100g水中)
F2
淡黄绿色气体
1.69g/l(15℃)
-188.1
-21.6
反应
Cl2
黄绿色气体
3.214g/l(0℃)
-34.6
-101
226cm3
Br2
深红棕色液体
3.119g/cm3(20℃)
58.78
-7.2
4.17g
I2
紫黑色固体
4.93g/cm3
184.4
113.5
0.029g
F2+H2=2HF(氟化氢)
Cl2
在光照或点燃下发生反应,生成的氯化氢较稳定
Cl2+H2=2HCl(氯化氢)
Br2
在加热至一定温度下才能反应,生成的溴化氢不如氯化氢稳定
Br2+H2=2HBr(溴化氢)
I2
持续加热,缓慢的化合,碘化氢不稳定同时发生分解
I2+H2=2HI(碘化氢)
卤素单质与水、碱反应的比较
A.HAt很稳定B.AgAt易溶于水
C.砹易溶于有机溶剂D.砹 是白色固体
4.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D )
A.卤素离子(X-)只有还原性而无氧化性
B.某元素由化合态变成游离态,该元素一定被氧化
C.失电子难的原子获得电子的能力一定强
D.负一价卤素离子的还原性在同一族中从上至下逐渐增强
规律:原子核对外层电子的吸引能力逐渐减小,得电子能力越来越差,非金属性减弱
金属性强弱的判断1.和水反应的剧烈程度2.最高阶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性。
单质易溶于有机溶剂可用四氯化碳等有机溶剂萃取
可逆反应
通式X2+H2O=HX+HXO
Cl2+ NaBr
=NaCl+Br2
【高一化学精品学案】人教版必修2第一章:碱金属递变规律

【学习目标】1.了解碱金属元素的原子结构及特点2.了解碱金属元素化学性质的相似性和递变性3.掌握元素金属性强弱的判断依据并能应用【目标一】原子结构【引入】活泼的金属元素Na的性质是我们所熟知的,现象是本质的反映,宏观是微观的体现。
现在让我们从原子结构这一微观角度来研究微观结构与宏观性质的关系。
【科学探究1】请同学们看书本P5,并完成该表。
由此可以得出什么结论?1.核电荷数从Li到Cs2.最外层电子数都相同为,在反应中易电子,表现性。
3.电子层数依次,从到。
4.原子半径【目标二】碱金属的物理性质【科学探究2】根据碱金属的物理性质表格,请总结碱金属的物理性质有什么共性、递变性?63.65碱金属在物理性质上也表现出一些相似性和规律性。
除铯外,其余碱金属都是色,硬度都比较,有延展性,密度都比较小,密度呈现逐渐的趋势。
熔点也比较,并且碱金属元素从上至下,单质的熔、沸点逐渐导热、导电性很好。
【目标三】碱金属的化学性质碱金属单质的化学性质的相似性及递变性1.相似性(用R表示碱金属元素)2.递变性⑴与O2反应从Li Cs,与O2反应越来越剧烈,产物越来越复杂。
如Li与O2反应只能生成Li2O,Na与O2反应还可以生成Na2O2,而K与O2反应能够生成KO2等。
⑵与H2O(或酸)的反应从Li Cs,与H2O(或酸)反应越来越剧烈。
如Na与H2O反应较剧烈:K与H2O反应可能会发生轻微爆炸:Rb与Cs遇水发生剧烈爆炸。
⑶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性碱性:<<<<【导思】Na、K与盐溶液的反应:因Na、K等很活泼的金属易与H2O反应,故当Na、K投入到盐溶液中时,不是从溶液中置换出相对不活泼的金属,而是先与水发生反应生成碱与氢气,然后生成的碱再与盐发生复分解反应(若不符合复分解反应的条件,则只发生金属与水的反应)【目标四】金属性强弱判断1.从元素原子结构判断⑴当最外层电子数相同时,电子层数越多,原子半径越大,越易失电子,金属性越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Fe+3X2 2FeX3(X=F、Cl、Br)
Fe+X2 FeX2(X=I)
4.卤素单质间的置换反应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化学方程式、离方程式
静置后,液体分层,上层
,
下层
静置后,液体分层,上层
,
下层
静置后,液体分层,上层
,
下层
【总结】再次证明
【阅读】卤化银的性质
1.卤化银
卤化银
AgF
AgCl
AgBr
AgI
颜色及水溶性
溶于水
白色沉淀
浅黄色沉淀
黄色沉淀
2.卤化银的用途:
⑴卤化银都有感光性,在光的照射下会发生分解反应。例如:2AgBr 2Ag +Br2
卤化银的这种感光性质,常被用于制作感光材料。
⑵变色镜(常用的变色镜粒含有卤化银、少量的氯化铜和稀土金属)。
⑶AgI常用于人工降雨。
【目标五】非金属性强弱判断
比较元素非金属性的强弱,其实质是看元素原子得电子的难易程度,越易得电子,非金属性越强。
1.从元素原子结构判断
⑴当电子层数相同时,核电荷数越多,非金属性越强。
即:同周期,自左至右,元素非金属性增强。如:
⑵当最外层电子数相同时,核电荷数越多,非金属性越弱。
即:同主族,自上至下,元素非金属性减弱。如:
元素名称
元素符号
核电荷数
原子结构示意图
最外层电子数
电子
层数
原子半径
(nm)
卤族元素
氟
0.07
氯
0.099
溴
0.114
碘
0.133
相似性: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均为;
递变性:卤素随着核电荷数的增加,电子层数逐渐,原子半径逐渐,
原子核对外层电子的吸引能力逐渐,得电子能力越来,
非金属性。
【目标二】卤素的物理性质
2.下列关于卤族元素由上到下性质递变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单质的氧化性增强②单质的颜色加深③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增强
④单质的沸点升高⑤阴离子的还原性增强
A.①②③B.②③④C.②④⑤D.④⑤
3.X、Y是元素周期表ⅦA族中的两种元素。下列叙述能说明X的非金属性比Y强的是()
A.X原子的电子层数比Y原子的电子层数多
【学习目标】
1.了解卤族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及原子结构的特点
2.了解卤族元素单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及其递变规律
【目标一】原子结构
【引入】借鉴上节课推导碱金属元素性质递变规律的方法,结合已学过的氯元素的性质,现在我们来进一步学习卤族元素,并比较与Cl2的相同与不同之处。
【科学探究1】根据碱金属元素结构的相似性、递变性,根据下表总结并推测卤族元素的结构和性质有什么相似性和递变性。
B.Y的单质能将X从NaX的溶液中置换出来
C.X的单质比Y的单质更容易与氢气反应
D.同浓度下X的氢化物水溶液比Y的氢化物水溶液的酸性强
58.78
-7.2
4.17g
I2
紫黑色固体
4.93g/cm3
184.4
113.5
0.029g
相似性:都是双原子分子,有颜色,不易溶于水(氟除外),易溶于苯、四氯化碳等有机溶剂
递变性:
⑴颜色:从氟到碘,单质的颜色逐渐
⑵密度:卤族元素,自上至下,单质密度逐渐
⑶熔、沸点:卤族元素同碱金属相反,自上至下,单质熔、沸点逐渐
⑵氧化性和还原性讨论的对象是具体物质或某物质中的特定粒子,具体表现在该物质中某元素得失电子的能力。
【导练】
1.氟、氯、溴、碘四种元素,它们的下列性质的递变规律不正确的是()
A.单质的密度依次增大(Br2除外)B.单质的熔、沸点依次升高
C.Cl2可从KI溶液中置换出I2D.F2可以从NaCl溶液中置换出Cl2
2.从元素单质及其化合物的相关性质判断
⑴单质越易跟H2化合,生成的氢化物也就越稳定,氢化物的还原性也就越弱,其非金属性也就越强。如:
⑵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越强,其非金属性越强。
如:
⑶非金属单质间的置换反应。
如:
⑷元素的原子对应阴离子的还原性越强,元素的非金属性就越弱。
如:
【导思】⑴金属性和非金属性讨论的对象是元素,具体表现为该元素的单质或特定化合物的性质。
⑷溶解性:除F2外,卤素单质在水中的溶解性均不大,溶解性逐渐
均易溶于有机溶剂。
【特别提醒】1.Br2在常温下是惟一的液态非金属单质,单质Br2易挥发;
2.单质I2易升华,I2遇淀粉呈现出特殊的蓝色,碘的这一特性可以用来检验碘的存在。
【目标三】卤素的化学性质
1.卤素单质与H2的反应
反应条件
化学方程式
氢化物的稳定性
与水的反应
与碱的反应
F2
2F2+2H2O===4HF+O2(剧烈)
很复杂
Cl2
Cl2+H2O HCl+HClO(能跟水反应)
Cl2+NaOH===
Br2
Br2+H2O HBr+HBrO
(比氯气跟水的反应弱)
Br2+NaOH===
I2
I2+H2O HI+HIO(很微弱的反应)
【总结】卤素与H2、H2O、碱的反应,从氟到碘越来越不剧烈,条件越来越苛刻,再次证明了从结构上的递变由结构决定性质。
【科学探究2】根据下表,总结卤素的物理性质有什么相似性、递变性。
卤素
单质
颜色和状态
(常态)
密 度
沸点
℃
溶点
℃
溶解度
(100g水中)
F2
淡黄绿色气体
1.69g/L(15℃)
-188.1
-219.6
反应
Cl2
黄绿色气体
3.214g/L(0℃)
-34.6
-101
226cm3
Br2
深红棕色液体
3.119g/cm3(20℃)
F2
暗处
H2+F2===2HF
很稳定
Cl2
光照或点燃
H2+Cl2 2HCl
较稳定
Br2
加热
H2+ Br2 2HBr
不稳定
I2
不断加热
H2+ I2 2HI
不稳定
规律:从F2到I2,与H2反应所需的条件逐渐升高,反应剧烈程度依次,
生成氢化物的稳定性依次,单质的氧化性依次
2.卤素单质与水、碱反应的比较
化学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