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肥料学考试大纲

合集下载

农学院自命题科目考试大纲

农学院自命题科目考试大纲
655细胞生物学
?细胞生物学?,翟中和、王喜忠、丁明孝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年第4版
〔1〕绪论:掌握细胞生物学的主要研究内容,了解细胞学开展中的关键事件。〔2〕细胞的统一性与多样性:植物细胞与动物细胞、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的主要结构差异。〔3〕细胞生物学研究方法:细胞形态结构的观察方法,细胞及其组分的分析及大分子动态变化的分析技术,细胞培养与细胞工程。〔4〕细胞基质与功能。〔5〕细胞器的结构与功能:内膜系统的概念及其组成成员;内质网、高尔基体、溶酶体、微体、线粒体、叶绿体。〔6〕细胞骨架的概念、组成及其功能;微丝、微管、中间纤维。〔7〕细胞核与染色体。〔8〕细胞膜和跨膜运输。〔9〕蛋白质分选与膜泡运输。〔10〕细胞通讯和信号转导。〔11〕细胞的连接。〔12〕细胞增殖及其调控与癌细胞。〔13〕细胞分化及其调控。〔14〕程序性细胞死亡,细胞衰老与凋亡。
639植物学
?植物学?,贺学礼,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年第2版
〔1〕植物细胞:细胞的根本特征、植物细胞的根本结构植物细胞的后含物、植物细胞的分裂生长和分化死亡。〔2〕植物组织。〔3〕根:根尖的结构及其生长动态、根的初生生长和初生结构、根的次生生长与次生结构、根的变态。〔4〕茎:茎的形态、茎的初生生长和初生结构、茎的次生生长和次生结构、茎的变态。〔5〕叶:叶的发生和结构。〔6〕被子植物花的构造和发育:花的组成和发生、雌雄蕊的发育与结构、开花传粉和受精。〔7〕种子和果实:种子、果实的发育与结构、植物个体发育和被子植物生活史。〔8〕植物界的根本类群:植物分类的根底知识、植物界的发生与演化。〔9〕被子植物分类的形态学术语。〔10〕被子植物分类:双子叶植物纲和单子叶植物纲。〔11〕植物生态:植物的生态适应、植物种群与环境、植物群落与环境。
953保护生物学

《土壤学》复习大纲-18页文档资料

《土壤学》复习大纲-18页文档资料

《土壤学》复习大纲第一章:绪论土壤的定义:地球陆地表面能生长绿色植物的疏松层土地的概念:土地是指地球表面的陆地,内陆水域,滩涂和岛屿,广义的还包括海洋。

是土壤,气候,地貌,岩石,生物和水文因素构成包括人类劳动在内的自然综合体。

土壤肥力的概念:土壤为植物正常生长提供并协调营养物质和环境条件的能力(是母质向土壤演化过程中,在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共同作用下形成的)《团粒结构是基础》自然肥力:土壤在自然因素的综合作用下所发展起来的肥力,是成土作用的产物人为肥力:在耕作熟化过程中发展起来的,是人为因素作用下产生的,是劳动的产物有效肥力:指在生产上表现出来的肥力。

潜在肥力:指在生产上没有直接表现出来的肥力土壤生产力:土壤肥力的各种性质和土壤的自然、人为环境条件构成了土壤生产力。

(是由土壤本身的肥力属性和发挥肥力作用的外界条件所决定的)第二章:土壤矿物质矿物的概念:矿物是天然产生于地壳中具有一定化学组成、物理性质和内在结构的物体,是组成岩石的基本单位。

原生矿物:直接来源于母岩的矿物,其中岩浆岩是其主要来源,主要是硅酸盐和铝硅酸盐矿物原生矿物对土壤肥力的贡献:A. 构成了土壤的骨骼-土粒B. 提供养分:有的矿物风化产生大量的养分次生矿物:是在风化成土过程中新形成的矿物,主要为粘粒,所以,也叫粘土矿物或粘粒矿物,它们是成土过程和成土条件的反映--土壤分类的重要依据层状硅酸盐矿物的基本结构单元:硅氧四面体铝氧八面体粘粒矿物的同晶替代作用:粘粒矿物晶格中的组成离子被另一种大小相近而且电性符号相同的离子替代而晶格不变的现象(结果使土壤产生永久电荷)非硅酸盐粘土矿物:主要是Fe、Mn、Al、Si的氧化物及其水合物-- 氧化物组矿物粘土矿物的分布:中国南方地区温度高,风化强烈,以高岭石为主,其次为氧化铁铝矿物;北方气候干旱,淋溶弱,粘土矿物以伊利石和蒙脱石为主。

粘土矿物的形成:粘土矿物是一次生矿物,由母岩风化产生。

自然合成学说,由化学风化产生的简单风化产物在一定的条件下重新组合沉淀而成。

《土壤肥料学》课程教学大纲

《土壤肥料学》课程教学大纲

《土壤肥料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土壤肥料学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适用专业:园艺考核方式:考试总学时、学分: 48学时 3学分1、课程教学目的土壤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是农业生产的基本生产资料,是珍贵的自然资源,是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肥料是提高植物产量、改善产品品质、提高土壤肥力的重要物质。

合理利用土壤、肥料资源是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对保证人类的生存与繁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土壤肥料学就是研究土壤中物质运动规律和植物的营养规律以揭示土壤肥力的本质、土壤和植物间的相互关系,通过提出提高土壤肥力的途径、肥料的合理施用技术等,为提高植物产量、改善产品品质、防止环境污染、保持生态平衡提供理论依据的科学。

土壤肥料学是园艺专业的主要专业基础课程之一,是学习各门专业课程之前必修的一门先导性课程。

土壤肥料学的基本任务就是把土壤肥料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技能及其最新成果和实用的高新理论与技术等,简明、清楚、准确、系统地介绍给同学们,使同学们掌握土壤肥料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并能够运用课堂学到的知识,分析、解决今后学习、实践中遇到的各种实际问题,为学好后继的专业课打下基础,也为学习其他种类植物的栽培提供帮助。

2、课程教学要求通过学习本课程,使学生全面掌握土壤和植物营养与施肥的基本理论与原理,能够具备土壤农化测试新技术、土壤评价新技术、土壤利用改良规划新技术、植物营养诊断技术、肥料合理使用技术等多种技能,为学好专业课程打下良好的基础,为农业生产、管理与发展服务。

3、先修课程植物生理学、基础生物化学、无机及分析化学。

4、课程教学重、难点土壤肥力的本质、土壤和植物间的相互关系;提高土壤肥力的途径、肥料的合理施用技术。

5、课程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讲授与利用多媒体辅助授课。

6、课程教学内容第一章绪论(2学时)1.教学内容(1)土壤、土壤肥力和肥料的基本概念;土壤肥料在农业生产及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发展概况,加深学生对土壤和肥料的内涵及农业生态系统中重要作用的深刻理解,了解本学科的发展状况,掌握本学科的研究方法。

《土壤肥料学》教学大纲

《土壤肥料学》教学大纲
1、土壤粒级的概念、分级标准、不同粒级土粒的性质(一般掌握)
2、土壤质地类别、划分方法(卡制)(重点、难点)
3、不同质地土壤的生产特性(重点)
第三节 土壤有机质
一、目的和要求
掌握土壤有机质组成、分解与转化以及影响因素,土壤腐殖质的形成、性质,土壤有机质的作用和管理等内容。重点掌握土壤有机质的转化及影响因素,土壤有机质的作用与管理。让学生认识到土壤有机质在土壤肥力、环境保护、农业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和意义。
2、植物对养分(离子态和有机态)吸收的途径特点(一般掌握)
3、影响植物根系吸收养分的的因素。(重点、难点)
4、养分离子向根部迁移的途径。(重点)
第三节 植物的营养特性
一、目的和要求
了解植物营养的共性与个性,理解植物营养的遗传特性;掌握植物营养的阶段性及植物营养的临界期和最大效率期的概念。
二、主要内容与重点、难点
二、主要内容与重点、难点
1、复合肥料的概念(重点)
2、复合肥料与单质肥料相比具有的优点(重点)
3、复合肥料的种类和施用方法。(重点、难点)
4、稀土肥料和硅肥的性质及施用(一般掌握)
第六节 肥料管理
一、目的和要求
了解肥料与肥料混合、肥料与农药混合的原则和注意事项;掌握化肥的特性,合理进行化学肥料的运输和贮存。
二、主要内容与重点、难点
1、肥料与肥料混合的原则和注意事项(重点)
2、肥料与农药混合的原则和注意事项(一般掌握)
3、液体肥料的运输和贮存方法。(重点、难点)
4、固体肥料的运输和贮存方法(重点)
第七章 有机肥料(4学时)
第一节 概述
一、目的和要求
掌握有机肥料的种类和特点,主要还应掌握有机肥料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

2010年土壤肥料学复习提纲

2010年土壤肥料学复习提纲

2010年土壤肥料学复习提纲名词解析土壤:土壤是覆盖于地球表面,具有肥力特征,能够生长绿色植物的疏松表层。

土壤肥力:认为土壤肥力是土壤能够供给植物生长发育的物质。

包括“腐殖质学说”,“矿质营养学说”,“土壤团粒结构学说”等。

土壤腐殖质:腐殖质本身不是一种单一的化合物,而是由多种化合物形成的聚缩物,其主体为腐殖酸及其盐,占腐殖质的85%~90%,称为腐殖物质。

其余为微生物代谢所产生的较简单的化合物,因与腐殖酸紧密结合难以分离,故与腐殖酸合称为腐殖质。

阳离子交换量:指每千克干土壤或胶体吸附或代换周围溶液中阳离子的厘摩尔数,单位为cmol/1000g土。

植物营养临界期:是指营养元素过多或过少或营养元素间不平衡,对植物生长发育有着明显不良影响的那段时期。

植物营养最大效率期:是指营养物质在植物生育期中能产生最大效率的那段时间。

堆肥:以植物残体为主要原料,并加入一定数量的动物性有机废弃物,在人为控制水分和通气条件下借助于不同微生物群对有机物的腐解转化作用且有机物的腐解过程在水分较少且以好气微生物的主要作用条件下制作的一大类有机肥料厩肥:家畜粪尿和各种垫圈材料及残余饲料混合积制的一种有机肥料沤肥:吸湿水:干土从空气中吸着水汽所保持的水称为吸湿水有效水:植物可吸收利用的水是有效水。

土壤缓冲性能:土壤具有抵抗和缓和酸碱度变化的能力叫土壤缓冲性。

植物营养原理、:叶面肥内容:叶面肥是在作物生长期间,施在作物叶面上的肥料。

一般可以分为大量元素叶面肥、微量元素叶面肥、腐殖酸叶面肥和氨基酸叶面肥根系吸收的途径: 质外体和共质体熟悉氮磷钾肥的分类和特性以及各自的施肥方式(基肥、追肥、种肥)和施肥方法。

熟悉影响土壤质地的因素:土壤质地的类型:砂土、壤土、粘土熟悉影响土壤水分有效性的因素:气象因素、植物、土壤性质了解粘土矿物的阳离子交换能力情况熟悉土壤水分类型(1)土壤吸湿水干土从空气中吸着水汽所保持的水称为吸湿水(2)土壤膜状水土壤颗粒表面上吸附的水分形成水膜,这部分水称为土壤膜状水。

土壤肥料学复习资料

土壤肥料学复习资料

Improving quality of produce through plant nutrition Deformed fruit caused by Boron deficiency normal deficient
Bitter Pit caused by Ca deficiency
Low Boron reduces quality of potatoes
必需营养元素间的相互关系
01
同等重要律--植物必需营养元素在植物体内的数量不论多少都是同等重要的。 生产上要求: 平衡供给养分
01
不可代替律--植物的每一种必需营养元素都有特殊的功能,不能被其它元素所代替。
01
植物的养分吸收--是指养分进入植物体内的过程
指养分通过细胞原生质膜进入细胞内的过程。植物
0
500
1000
1500
2000
2500
3000
3500
4000
1975
1978
1982
1985
1988
1991
1994
1997
粮食产量(万吨)
肥料施用量(万吨)
15000
20000
25000
30000
35000
40000
45000
50000
55000
60000
65000
70000
75000
Good plant nutrition must be a balance of yield, quality and nutritional value
草地施肥增加植被覆盖度,促进牧业发展
草坪成为城市环境质量的标志
早期探索 海尔蒙特:1640年 水的营养学说 泰伊耳:19世纪初 腐殖质营养学说

农业知识综合三《土壤肥料学》2018考试大纲

农业知识综合三《土壤肥料学》2018考试大纲

浙江农林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农业知识综合三《土壤肥料学》考试大纲一、考试性质浙江农林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农业综合知识3(土壤肥料学)》是为招收农业工程与信息技术领域的硕士研究生而设置的具有选拔功能的水平考试。

其主要目的是测试考生对土壤和植物营养基础理论的掌握程度和应用相关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考试的基本要求要求考生全面系统地掌握土壤肥料学的基本概念和主要内容,熟悉土壤的基本物质组成和基本性质,各种养分对植物的作用和植物对各种养分的需求,主要肥料的性质、作用及其在土壤中的转化,明确土壤、植物和肥料的关系,了解适合植物生长发育的土壤和养分调控方法与措施,具备应用土壤肥料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农业生产中有关土壤和养分常见问题的能力。

三、考试方法和考试时间本试卷采用闭卷笔试形式,试卷满分为50分,考试时间为60分钟。

四、考试内容和考试要求(一)绪论考试内容:1.土壤和肥料的概念;2.土壤和肥料学的发展概况;3.土壤肥料在农业可持续发展中的地位与作用。

考试要求:1.掌握土壤、土壤肥力和肥料的概念;2.了解土壤和肥料学发展概况(古代、近代、现在);3.了解土壤肥力、肥料在农业可持续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二)土壤的基本物质组成考试内容:1.土壤矿物质;2.土壤有机质;3.土壤水分;4.土壤空气;5.土壤热量;考试要求1.掌握主要成土矿物的化学组成和性质;掌握不同土壤质地的特性和改良措施;熟悉土壤粒级和质地的划分;了解成土岩石的类型、矿物组成和性质;2.掌握土壤有机质的转化过程及其相互关系(矿质化过程、腐殖化过程);掌握土壤腐殖质的性质;掌握土壤有机质在土壤肥力上的作用;熟悉土壤有机质的调节措施;了解影响土壤有机质转化的因素;3.掌握土壤液态水的种类、特点及其有效性;掌握土壤含水量的表示和计算方法;掌握土壤空气的组成特点;熟悉土壤热容量、导温率、导热率的内涵和应用;熟悉土壤水分、土壤通气性、土壤温度对作物生长的影响;了解土壤水、热、气的调节措施。

土壤肥料学通论教学大纲、实验及实习大纲(修订)

土壤肥料学通论教学大纲、实验及实习大纲(修订)

《土壤肥料学通论》教学大纲一、课程教学大纲说明1.课程性质与任务《土壤肥料学通论》是高等院校植物生产类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和生命科学专业的专业选修课。

《土壤肥料学通论》的主要任务是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获得土壤学、植物营养及肥料学的基本知识,掌握基本的操作技能,以达到对学生解决今后在实际工作遇到的土壤及肥料方面的问题起一定的指导作用。

2.教学目的与要求(1)基本掌握土壤的基本物质组成、土壤水气热状况、土壤的基本理化性质、土壤的发生、分布、分类及我国主要土壤类型的概述和宁夏主要土壤类型的分布、特性及改良利用方向。

了解土壤的培肥、土壤的污染和治理、土壤生态及保护。

(2)了解植物营养发展的动态,植物必需营养元素的营养功能,植物营养元素缺乏与过剩的主要症状。

掌握植物根系和叶片对养分的吸收、运输、分配、同化与再利用,土壤养分的有效性及其影响因素,氮磷钾肥、中量元素肥料、微量元素肥料、复混肥料及固体废弃物的性质与合理施用,施肥对环境及农产品品质的影响。

(3)通过实验和实习使学生掌握并熟练土壤、植物及肥料的基本分析技术和土壤类型的调查及分析方法,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

3.适用专业《土壤肥料学通论》适用于农业资源与环境、农学、植物保护、园林、园艺、蔬菜、森林保护、草业科学等植物生产类专业和生命科学专业类专业。

4.前期相关课程要求前期要求具有普通化学、分析化学、植物学及生物化学等学科的一般知识,并与植物学和植物生理学课程相衔接,从而系统地构成植物生产类专业的课程体系。

5.教学方式、主要环节与学时分配教学方式本着课堂教学为主实验实习教学为辅的原则,主要包括课堂讲授、实验、实习和讨论等环节,计划教学总时数86-90学时,其中讲课68-70学时、实验18-20学时、实习半周。

6.考试考核办法以期中和期末考试为主,考核采取闭卷笔试,另外要求计算实验、实习及平时成绩。

二、使用教材及主要参考书教材:《土壤肥料学通论》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沈其荣主编参考书目:《土壤学》中国农业出版社出版,朱祖祥主编《土壤学》中国农业出版社出版,黄昌勇主编《植物营养与肥料》农业出版社出版,浙江农业大学主编《植物营养学》宁夏人民出版社出版,何文寿主编《宁夏土壤》,宁夏人民出版社出版,宁夏农业勘察设计院主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土壤肥料学》课程考试大纲
课程类别:专业必修课
课程编号:424012
学分:4分
总学时:72学时,其中,理论学时:54学时;实验学时:18学时
适应专业:农学专业
一、课程考试大纲说明
1、课程的性质、目的与任务
土壤肥料学是研究土壤的基本性质以及土壤对植物生长的影响和作用,怎样通过合理施肥以改良土壤,营养植物,以达到对土壤的可持续利用并获得高产优质的农产品。

本课程是栽培学的基础课,是为栽培学服务的。

本课程以提高或发挥土壤肥力为中心,研究土壤肥力的发生发展规律,掌握保持或不断提高土壤肥力的技术措施,运用本课程的基本理论,知识,结合实际情况,学会认土、评土、用土、改土的方法和措施。

了解土壤主要污染及其防治。

了解各种养分对植物的作用和植物对各种养分的吸收和需求规律,明确土壤、植物、肥料三者间的关系及其调节措施。

掌握主要化学肥料和有机肥料的性质、作用、在土壤中的转化以及施用原则和技术。

掌握经济用肥和科学施肥的原理和方法。

为高产优质栽培服务。

2、课程考试大纲说明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对土壤肥料学中的概念、基本理论和实用技术,达到掌握、熟悉、了解三种层次要求:“掌握”的内容要求理解透彻,能在本学科和相关学科的学习工作中熟练、灵活运用其基本理论和基本概念;“熟悉”的内容要求能熟知其相关内容的概念及有关理论,并能适当应用;“了解”的内容要求对其中的概念和相关内容有所了解。

考试内容中“掌握”的内容约占70%,“熟悉、了解”的内容约占25%,有5%左右大纲外内容。

3、有关事项
(1)考试方法采用闭卷笔试,考试时间120分钟
2)本课程考卷的题型有名词解释;填空题;判断题;计算题;简答题;论述题
试卷题型比例:
名词解释约15%
选择题或计算题约10%
填空题约20%
判断题约20%
简答题约20%
论述题约15%
试题难易比例:容易题约50%,中等难度题约30%,难题约20%
(3)试卷内容比例:
绪论约5%
土壤来源与物质组成约10%
土壤的物理性质约10%
土壤的化学性质约10%
土壤的水肥气热及其调节约10%
土壤分类及分布约5%
土壤管理约5%
植物营养与施肥理论约10%
施肥技术约10%
无机肥料的施用约15%
有机肥料的施用约10%
二、考试内容
(一)绪论
1、考核知识点
土壤、土壤肥力的概念;本学科的地位;面临的任务
2、考核要求
掌握土壤和土壤肥力的概念;理解土壤生产力、肥力的生态相对性和适地适树、有效肥力和潜在肥力、自然肥力和人为肥力、肥料、有机肥、无机肥、生物肥等概念。

了解土壤肥料学在农业生产和生态系统中的地位;了解土壤肥料学的发展概况和面临的任务。

(二)土壤的形成与机械组成
1、考核知识点
矿物、岩石、风化、粒级、质地等概念;风化的类型;土壤质地的分布规律与不良质地的改良。

2、考核要求
掌握本章涉及的概念。

理解由温度变化引起的物理风化和由水引起的化学风化。

理解生物在保存风化成果方面的贡献。

了解矿物质土粒的成分和性质。

了解土壤质地的分布规律。

掌握土壤质地与肥力的关系及不良质地的改良。

(三)土壤有机质
1、考核知识点
有机质的腐殖化和矿质化过程;有机质的作用;影响有机质转化的因素。

2、考核要求
掌握有机质的腐殖化和矿质化概念、有机质的作用和影响有机质转化的因素;了解动物、微生物和酶在土壤有机质转化中的作用。

(四)土壤物理性质
1、考核知识点
土壤容重、孔隙度、土壤结构、土壤粘着性、粘结性、可塑性、耕性等基本概念;影响土壤各物理性质的主要因素;改善土壤物理性质的技术措施。

2、考核要求
掌握土壤容重、孔隙度、土壤结构、土壤粘着性、粘结性、可塑性、耕性等基本概念;了解土壤孔隙的类型及其特性;了解各种土壤结构体的特性;掌握土壤团粒结构的特点及其形成条件;理解土壤物理机械性和耕性;掌握改善土壤耕性的技术措施。

(五)土壤化学性质
1、考核知识点
土壤胶体、阳离子交换量、土壤酸碱性、土壤缓冲性和氧化还原性等基本概念;土壤胶体类型和基本性质;土壤保肥与供肥原理;土壤酸碱性对土壤肥力的影响。

2、考核要求
掌握土壤胶体、阳离子交换量、土壤酸碱性、土壤缓冲性和氧化还原性等基本概念;了解土壤胶体类型;掌握胶体的基本性质。

理解土壤胶体对离子的交换作用及其对土壤保肥供肥的影响。

了解土壤酸的类型及其特性,掌握土壤酸碱反应与肥力的关系;了解影响土壤的缓冲性和氧化还原性的因素。

(六)土壤的水肥气热
1、考核知识点
土壤主要水分常数、土壤热学性质所涉及的概念;土壤水分类型、测定方法及土壤水分运动的规律;土壤氮磷钾含量及影响因素;土壤空气的组成特点及对作物生长和土壤肥力的影响;土壤热的来源
及特点;水肥气热的调节。

2、考核要求
掌握吸湿水、膜状水、毛管水、重力水、田间持水量、土壤通气性、土壤养分全量和有效养分等概念。

掌握土壤水分含量的测定方法;了解土壤水分运动的规律;掌握减少土壤水分蒸发的方法;掌握影响土壤中氮磷钾含量的因素;了解土壤氮磷钾的主要形态及有效性;了解土壤空气的组成特点;理解土壤通气性对作物生长和土壤肥力的影响;理解协调土壤水气关系的重要性;了解太阳、地球、有机质为土壤提供热的特点;掌握影响土壤主要热学性质的因素。

(七)土壤的形成、分类、分布
1、考核知识点
成土因素;主要成土过程;土壤分类体系;土壤分布规律;湖南土壤。

2、考核要求
掌握土类的概念;理解土壤的经度(纬度、垂直)地带性分布规律;掌握各种成土因素对土壤的影响;了解土壤的主要成土过程;了解我国土壤的分类体系;了解湖南省气候特点、地形地貌类型、土壤类型及其利用技术要点。

(八)土壤利用与管理
1、考核知识点
土壤调查方法;高产稳产田的建设措施和技术;主要低产土的改良利用方法;土壤污染的来源及其防治;土壤的退化原因及修复技术。

2、考核要求
理解土壤剖面、土壤污染、土壤退化等基本概念;了解高产稳产田的特征,掌握高产稳产田的建设措施和技术;了解土壤低产的原因,掌握主要低产土的改良利用方法;了解土壤污染的来源及其防治;了解大田和保护地土壤的退化原因,掌握保护地土壤的修复技术;了解土壤侵蚀的原因,掌握土壤侵蚀的治理方法和技术。

(九)施肥理论
1、考核知识点
植物体内营养元素的组成;必需营养元素的生理功能;营养元素的缺乏症和过多症;根系吸收养分的机理和影响因素;养分在植物体内的运输与分配;影响植物吸收养分的内外因素;作物的根外营养;主要植物营养学说。

2、考核要求
(1)需掌握的基本概念:植物必需营养元素;矿质营养;缺素症;养分的质流、扩散和截获;养分的交换式吸收、运载式吸收和胞饮式吸收;植物营养的临界期和最大效率期;最小养分律、报酬递减律和限制因子律。

(2)其它内容要求:了解植物体内营养元素的组成;掌握必需营养元素的分组;了解必需营养元素的生理功能;掌握主要营养元素的缺乏症和过多症;理解根系吸收养分的部位、机理和影响因素;了解养分在植物体内的运输和分配;掌握植物吸收养分的关键时期;了解作物的根外营养;理解主要植物营养学说。

(十)施肥技术
1、考核知识点
施肥量的确定;肥料的混配;基肥、种肥和追肥的含义和施肥方法。

2、考核要求
掌握基肥、种肥、追肥的概念;理解施肥量的确定方法;掌握肥料混配的计算和配制方法;掌握基肥、种肥、追肥的施肥方法和施肥技术;了解不同施肥方式和方法公有制优缺点。

(十一)化肥
1、考核知识点
各种化学氮肥、磷肥、钾肥、钙镁硫肥和微肥的特点、性质和合理施用的技术;复混肥的含义、类型和施肥技术;目前的新型肥料种类。

2、考核要求
掌握铵态氮肥、硝态氮肥的共性;了解主要铵态氮肥和硝态氮肥的特性;理解尿素的特性和作为叶面肥的优点;了解长效氮肥的概念和主要种类;掌握氮肥的合理施用技术;掌握水溶性磷肥和酸溶性磷肥的种类及其施用原则和施用方法的差异;理解磷肥的合理施用技术;理解主要钾肥的性质及合理施用技术;了解易缺钙镁硫的土壤及钙镁硫肥的施用;掌握土壤酸碱性对土壤中微量元素有效性的影响和微肥的施用技术;理解复混肥的含义、复混肥的分析式及施肥技术;了解目前出现的新型肥料种类。

(十二)有机肥料及农村废弃物的利用
1、考核知识点
有机肥料概念;粪尿肥、堆肥、厩肥、沤肥的利用技术;饼肥、泥土肥特点及施用技术;绿肥的种植和翻压技术;微生物肥料的特点和作用。

2、考核要求
掌握有机肥料的概念;理解有机肥料的特点和作用;理解主要有机肥料的特点和加工利用技术;了解绿肥的种植和翻压技术;了解微生物肥料的特点和作用。

三、考试试题样题
一、名词解释
1、岩石:
二、填空
1、养分到达根表主要通过和。

三、判断题
1、中耕松土有利于土壤有机质的矿质化。

( )
四、计算题
1、某耕层土壤全氮含量为1g/kg,现要通过施用有机肥料提高土壤全氮含量,若要使土壤全氮含量提高到1.3g/kg,若此土壤容重为1.2g/cm3,则每公顷(1公顷=10000m2)耕层为20cm深的土壤需施含氮5.6g/kg的猪粪多少吨?(注意单位)
五、论述题
常会遇到如荒山、废弃矿山、工地、新建筑周围的绿化等需快速提高土壤肥力的情况,应采取哪些措施才能快速提高土壤肥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