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泌性中耳炎诊断及治疗指南

合集下载

分泌性中耳炎 病情说明指导书

分泌性中耳炎 病情说明指导书

分泌性中耳炎病情说明指导书一、分泌性中耳炎概述分泌性中耳炎(secretory otitis media)是以传导性聋及鼓室积液为主要特征的中耳非化脓性炎性疾病,可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种。

本病又名渗出性中耳炎、非化脓性中耳炎、卡他性中耳炎、浆液性中耳炎、浆液黏液性中耳炎、中耳积液、胶耳等。

临床主要表现为听力减退、耳痛、耳鸣、耳闷等。

英文名称:secretory otitis media。

其它名称:渗出性中耳炎、非化脓性中耳炎、卡他性中耳炎、浆液性中耳炎、浆液黏液性中耳炎、中耳积液、胶耳。

相关中医疾病:耳胀、耳闭。

ICD疾病编码:暂无编码。

疾病分类:耳部疾病。

是否纳入医保:部分药物、耗材、诊治项目在医保报销范围,具体报销比例请咨询当地医院医保中心。

遗传性:一般不会遗传。

发病部位:耳。

常见症状:听力减退、耳痛、耳鸣、耳闷。

主要病因:咽鼓管功能障碍、中耳局部感染、变态反应、气压损伤。

检查项目:听力检查、耳镜检查、鼓气耳镜检查、鼻咽部检查、颞骨CT、X 线。

重要提醒:患者应早发现、早诊治,以免出现一系列严重的并发症。

临床分类:1、急性分泌性中耳炎起病较急,病程在8周以内。

2、慢性分泌性中耳炎病程延续超过8周仍未痊愈即为慢性分泌性中耳炎。

多由急性分泌性中耳炎迁延转化而来,也可缓慢起病而没有急性中耳炎经历。

二、分泌性中耳炎的发病特点三、分泌性中耳炎的病因病因总述:本病可能由咽鼓管功能障碍、中耳局部感染、变态反应、气压损伤等原因导致。

其中,咽鼓管功能障碍、中耳局部感染和变态反应为主要病因。

基本病因:1、咽鼓管功能障碍咽鼓管具有保持中耳内、外的气压平衡、清洁和防止逆行感染等功能。

若因机械性阻塞或功能障碍,导致咽鼓管不能主动开放,可造成本病的发生。

2、中耳局部感染细菌学和组织学检查结果以及临床征象表明,分泌性中耳炎可能是中耳的一种轻型的或低毒性的细菌感染。

其中主要致病菌为流感嗜血杆菌和肺炎链球菌。

细菌产出的内毒素在发病机制中、特别是在病程迁延为慢性的过程中可能起到一定作用。

耳鼻咽喉科分泌性中耳炎治疗常规

耳鼻咽喉科分泌性中耳炎治疗常规

耳鼻咽喉科分泌性中耳炎治疗常规在耳科最常见的与免疫学相关的疾病就是渗出性中耳炎(OME),又称分泌性中耳炎,是儿童常见的致聋原因之一。

OME的临床特征是鼓室积液,然而没有急性感染的体征和症状,治疗不当或长期得不到有效的治疗可导致胶耳,甚至鼓室硬化症。

本病至今尚无良好的早期诊断方法。

英国学龄儿童每学期进行1次声导抗检测,在2次声导抗不正常(约占1%)的学童中,进一步的耳部和听力检查发现1%已发展为胶耳。

OME按病程长短分为急性和慢性2种临床类型,慢性OME 是因急性OME未得到及时及恰当的治疗,或反复发作、迁延转化而来。

但急性OME经过多久才能转化为慢性OME尚不清楚,目前一般规定,发病8周以内为急性OME,超过8周则为慢性OME。

有观点认为,应该在急性和慢性之间分出亚急性型,即发病3周以内为急性、3周至3个月之内为亚急性,超过3个月则为慢性。

无论临床上如何分型,急性和慢性的临床表现是相似的,治疗上更是有连续性。

目前,距OME病因学的深入了解还相距甚远,理想的诊断和治疗方法也在继续探索之中。

一、流行病学在美国,每年大约有1000万儿童接受OME治疗,因此促进了美国最常见的鼓膜切开术和鼓室置管术的开展。

OME 可能造成20dB或以上的听阈提高,因此是导致儿童听力减退的一种重要疾病。

国外统计显示1岁以前的儿童50%发生过OME,到2岁时增加到60%,多数能够在3个月内自愈,但仍有30%~40%的患儿出现复发。

20世纪90年代有较多的OME流行病学研究,由于各国的研究方法不同,或研究人群的年龄不同,儿童OME的患病率在不同国家或地区有一定差异。

英国的一项资料对5~8岁学龄儿童的检测显示,OME在5岁儿童组中更常见,每年发病率为17%,而8岁组是6%。

同时对患儿进行检查发现双侧发病的极多见,在6~12个月的患儿中双侧发病约为76%,21~24个月的患儿中为30%。

来自新西兰的研究表明1004名5~8岁新西兰儿童的患病率为9.5%。

分泌性中耳炎的治疗方法

分泌性中耳炎的治疗方法

分泌性中耳炎的治疗方法分泌性中耳炎有很多不同的称呼,如卡他性中耳炎、渗出性中耳炎等。

一般是由于炎症导致耳腔渗液的出现,在中耳和乳突里堆积造成的声音传导障碍。

常见表现有耳朵闷堵,自声增强、听力减退、运动时耳内有响动感,明显的水流声音等,中耳积液是中耳的一种非化脓性炎症性疾病,其特征是中耳积液和听力下降,是耳,鼻,喉的常见疾病之一=,孩子很常见。

上呼吸道感染后,主要症状是耳闷和听力下降。

由于耳痛不明显,孩子的主诉不清楚,因此父母直到小J的听力受到影响才找到医生,这通常会延迟诊断和治疗。

带渗出性中耳炎可导致儿童听力下降并影响言语发育。

对于有单侧病变的成年人,应尽早查明病因,并应排除鼻咽及周围空间的占位性肿瘤,以减轻症状并尽快改善生活质量。

一.分泌性中耳炎的原因感冒引起的口腔炎症,导致咽鼓管阻塞;鼻炎,鼻甲肥大引起咽鼓管阻塞;婴幼儿的护理姿势不正确会使牛奶流入鼓膜,引起炎症;做飞机或汽车的天窗,气压变化,造成耳压不平衡;鼻咽癌等引起的鼻咽疾病。

二.分泌性中耳炎主要表现出来的临床症状听力下降,轻度的耳朵痛,耳鸣,鼻塞和耳朵闭合。

可能导致听力下降,影响平衡能力和语言发展,影响学习和生活。

可能会伴随一些并发症:粘附性中耳炎,鼓膜硬化,胆固醇肉芽肿,原发性胆脂瘤等,其中的一些典型症状主要是听力下降,可能随身体位置而变化。

耳科专业科目的检查中可以明显观察到的是鼓膜下沉,并且呈现出来琥珀色或色泽发暗,而且可以看到气液平面或者气泡导致鼓膜活性降低。

婴幼儿对周围声音反应较差,抓耳,入睡易醒,易烦躁。

婴儿无法对周围的声音做出反应,也无法将其头部准确地对准声源。

也有可能会表现其他的一些症状,即使孩子没有抱怨听力下降,家人也发现孩子注意力不集中,行为改变,对正常的谈话没有反应,并且在看电视或使用助听器时总是打开大声的声音。

对于复发性急性中耳炎,要警惕发作之间,学习成绩差,平衡差,无法解释的笨拙和语言发展延迟之间可能持续存在的分泌性中耳炎。

2021年最新儿童分泌性中耳炎治疗与诊断手册

2021年最新儿童分泌性中耳炎治疗与诊断手册

2021年最新儿童分泌性中耳炎治疗与诊断手册简介本手册旨在提供关于2021年最新儿童分泌性中耳炎(OME)的治疗与诊断指南。

OME是一种常见的儿童耳部问题,本手册将介绍其症状、诊断标准、治疗方法和预防措施。

症状- 耳朵堵塞感- 出现听力下降- 耳鸣- 咳嗽或感冒症状- 轻度平衡问题诊断标准根据以下标准,医生可以诊断儿童是否患有OME:1. 患者有上述症状之一或多个;2. 中耳有积液存在;3. 中耳积液已持续3个月或更长时间。

治疗方法1. 观察法对于一些轻度OME病例,医生可能会选择观察法,即定期复查患者的耳朵情况,观察症状是否改善或加重。

这种治疗方法适用于儿童自身免疫力较强、中耳积液轻度的情况。

2. 用药治疗对于OME症状较重或持续时间较长的患者,医生可能会建议使用药物进行治疗。

常见的药物治疗方法包括:- 利用抗生素来处理感染性中耳炎;- 使用抗过敏药物,降低过敏反应引起的中耳积液。

3. 手术治疗在一些严重的OME病例中,手术治疗可能是必要的。

手术方法包括:- 鼓室置管:在耳膜上开一个小孔,以便排出中耳积液;- 腺样体切除术:移除咽鼓管周围的腺样组织,以改善中耳通气。

预防措施为了预防儿童分泌性中耳炎的发生,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避免让儿童长时间吸吮奶瓶或使用奶嘴,尤其是在躺着的时候;- 避免让儿童暴露在二手烟环境中;- 提供良好的生活习惯和饮食,增强免疫力;- 定期接种疫苗,如流感疫苗。

结论本手册提供了关于2021年最新儿童分泌性中耳炎的治疗与诊断指南。

希望这些信息能够帮助医生和家长更好地了解和处理儿童分泌性中耳炎的问题。

请注意,本手册仅供参考,具体治疗方案应根据医生的建议进行。

分泌性中耳炎

分泌性中耳炎

03 治疗及预防
2个月至12岁患儿OME的治疗 (2)外科手术治疗
• 观察期间较好耳的听力水平为40dB或更差; • 病程持续在3~4月或以上伴有听力减退; • 已经引起鼓膜或中耳的结构损伤; • 合并急性中耳炎反复发作等的患儿,可考虑外科手术干预。
03 治疗及预防
2个月至12岁患儿OME的治疗 (2)外科手术治疗
03 治疗及预防
手术治疗 ② 鼓膜切开术:
③ 鼓膜切开置管术:
病情迁延不愈,或反复发作的慢性分泌性中耳炎、胶耳等。一般放置6-8周,最长 可达1-2年。
03 治疗及预防
成人OME的治疗 病因治疗
• 胃一食管一咽喉反流; • 鼻部、鼻咽部、口咽部疾病等; • 对慢性分泌性中耳炎未査出明显相关疾病时,可作颞骨CT扫描,
间歇性低调耳鸣,呈轰鸣声,轻度耳痛。未诉发热、面瘫、眩晕、 恶心及呕吐等症状。 • 既往史:既往体健,无手术外伤史。 • 过敏史:无食物、药物过敏史。
04
04 病例分析
耳内镜检查
纯音听阈检查
声导抗检查
骨气导差 ---传导性聋
谢谢
如发现鼓室或乳突内有肉芽时作鼓膜切开加置管术;如鼓室粘连时, 应作鼓室探査术或单纯乳突开放术,彻底清除病变组织后,根据不 同情况进行相应的手术。
03 治疗及预防
2个月至12岁患儿OME的治疗
(1)保守治疗 观察等待:国外较新的流行病学发现,75%—90%的患儿在3个月内可痊 愈,且婴儿和幼小儿的自愈率更高。而过早的药物和手术干预无益处,反 而增加相应的副作用,即使鼓膜充血也不可作为临床使用抗生素的指征。 故在诊断之日起应对患儿进行为期3个月的观察随访。观察期间每2~4周 定期复查鼓气耳镜和声导抗。
01 临床表现

分泌性中耳炎

分泌性中耳炎

分泌性中耳炎分泌性中耳炎(secretory otitis media )是以传导性聋及鼓室积液为主要特征的中耳非化脓性炎性疾病。

冬春季多发是小儿而成人常见的听力下降原因之一。

中耳积液可为浆液性分泌液或渗出液,亦可为粘液。

本病的命名除分泌性中耳炎外,以往还称其为非化脓性中耳炎、渗出性中耳炎、卡他性中耳炎、浆液性中耳炎、浆液、粘液性中耳炎、中耳积液、胶耳(glue ear)。

属耳鼻喉科。

症状体征症状耳痛:急性发作者,可有隐隐耳痛,这往往是患者的第一症状,可为持续性痛,长时间不缓解,也可为抽痛,时断时续。

但慢性中耳炎者耳痛不明显。

耳鸣:多为低调间歇性,如“劈啪”声,嗡嗡声、流水声等,时有时无,当患者进行头部运动或打呵欠、擤鼻时,耳内可出现气过水声。

听力减退:听力下降、自听增强。

头位前倾或偏向健侧时,因积液离开蜗传,听力可暂时改善。

积液特别粘稠时,即使头位没有发生变动,听力也会下降明显。

其他:患者耳部周围的皮肤会有发“木”感,摸之没有感觉,并且,耳内经常出现闭塞或闷胀感,只有按压耳屏后,方可暂时减轻。

导致患者烦闷异常。

小儿如一耳患病,另耳听力正常,仅表现出对声音有些反应迟钝,注意力不集中,学习成绩下降,可长期不被觉察,非常容易误诊。

诊断方法检查(1)鼓膜:松弛部或全鼓膜内陷,表现为光锥缩短、变形或消失,锤骨柄向后、上移位,捶骨短突明显外突、前后皱襞夹角变小。

鼓室积液时鼓膜失去正常光泽,呈单黄、橙红油亮或琥珀色,光锥变形或移位。

慢性者可呈灰兰或乳白色,鼓膜紧张部有扩张的微血管,短突显比垩色,捶骨柄呈浮雕状。

若液体为浆液性,且未充满鼓室,可透过鼓膜见到液平面。

此液面状如弧形发丝,称为发状线,凹面向上,头位变动时,其与地面平行的关系不变。

透过鼓膜有时尚可见到气泡,咽鼓管吹张后气泡可增多。

鼓气耳镜检查鼓膜活动受限。

(2)拔瓶塞声:分别紧压耳屏后速放,双耳分别试验,患者自觉患耳有类似拔瓶塞时的声响。

(3)听力检查:音叉试验及纯音乐听阀测试结果显示传导性聋。

分泌性中耳炎(中耳积液)的处理

分泌性中耳炎(中耳积液)的处理

分泌性中耳炎(中耳积液)的处理发表者:王武庆5075人已访问分泌性中耳炎----影响听力的常见疾病王武庆副教授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分泌性中耳炎是耳鼻咽喉科的常见病,以中耳积液、听力下降为主要特征,多数继发于急性中耳炎。

据统计,小于3岁的儿童中70%患过中耳炎,在7岁以下的儿童中90%至少有过一次中耳炎,儿童患急性中耳炎后部分会转变成分泌性中耳炎。

临床上分泌性中耳炎以儿童多见,但成人病例也不少,常在上呼吸道感染、乘飞机后发生,有些是因为鼻窦炎和鼻咽部肿瘤。

儿童分泌性中耳炎,如果之前有明显的耳痛发热等急性中耳炎的症状,并及时到医院就诊的话,多数能够得到早期诊断和治疗。

但是家长要注意,患儿的耳痛症状消失,不等于疾病痊愈,要确认分泌性中耳炎没有形成或者痊愈,才能停止就医。

一些儿童患分泌性中耳炎,起病症状不明显,等到家长发现小儿反应迟钝,听力不好时往往病程已经很长,有时是在学校常规体检后才被发现。

长期中耳积液,由于积液中含有对内耳损伤的物质,会导致感音神经性聋,而感音神经性聋不易治疗。

如果分泌性中耳炎长期不愈,可能发展成粘连性中耳炎,患耳严重传导性聋,严重者甚至发展为中耳胆脂瘤。

儿童易患分泌性中耳炎的主要原因,是小儿的中耳和咽喉的通气管道----咽鼓管短、平和宽,咽喉部感染容易进入中耳,同时小儿易患上呼吸道感染,儿童鼻咽部淋巴组织丰富,咽鼓管开口附近有腺样体,容易存留细菌。

一般等到7岁后,咽鼓管发育接近成人,小儿上呼吸道感染也减少,分泌性中耳炎的发病率会明显下降。

成人患分泌性中耳炎,一般自觉症状明显,表现为耳闷和听力下降,自声增强,有些患者能感觉到听力随着头位而改变,吞咽时听到耳部有“咯哒”声,因此成人分泌性中耳炎及时诊断不难,主要是应排除鼻腔鼻窦疾病,以及鼻咽部肿瘤,特别是单侧分泌性中耳炎,临床上很多鼻咽癌患者早期症状就是耳闷听力下降,表现为分泌性中耳炎,鼻咽部结构用间接鼻咽镜有时不易观察,因此成人患者不要随意拒绝医生建议的鼻内镜检查,作者曾经见到一位12岁儿童患分泌性中耳炎半年多,最后确诊有鼻咽癌。

分泌性中耳炎中医治疗诊断方法中医治疗方药方剂

分泌性中耳炎中医治疗诊断方法中医治疗方药方剂

疾病名称(英文) secretory otitis media拚音FENMIXINGZHONGERYAN别名中医:耳胀,耳闭,西医疾病分类代码耳科疾病中医疾病分类代码西医病名定义分泌性中耳炎是以鼓室积液及听力下降为主要特征的中耳非化脓性疾病。

中医释名西医病因病因尚未完全明了,可能与下列因素有关:1.咽鼓管功能障碍:包括咽鼓管机械性阻塞及功能失调二个方面因素。

任何原因引起的咽鼓管完全或部分阻塞导致鼓室负压,均可发生本病。

如咽鼓管炎症、鼻咽部肿瘤(尤其是鼻咽癌)、后鼻孔或鼻咽部填塞过久等,均可因阻塞压迫损伤咽鼓管咽口或局部静脉淋巴回流障碍而导致本病。

也可能是由于咽鼓管表面缺乏一种能降低粘液毡表面张力的物质,如磷脂,这种物质能使咽鼓管管腔相对容易在吞咽时张开,有利于中耳通气,如果这种物质由于感染等原因受到破坏,即可引起分泌性中耳炎。

2.感染因素:本病可能是经咽鼓管累及中耳的一种轻型或低度的细菌感染,由于致病细菌毒力较低,局部有一定的免疫力,使病变未能达到化脓阶段。

其主要致病菌为流感嗜血杆菌、肺炎链球菌,厌氧菌。

细菌的内毒素在发病机理,特别是病变迁延不愈或复发可能具有重要作用,内毒素可引起中耳粘膜水肿、毛细血管扩张、腺体及杯状细胞增生,分泌增加,从而导致本病。

内毒素不易被灭活,可长期存在于中耳,引起病理改变。

3.中耳粘膜免疫防御系统异常是本病的重要原因。

中耳积液细菌培养阳性率高,积液中查出前列腺素等炎性介质、细菌的特异性抗体、各种补体、免疫复合物、淋巴细胞激活因子、溶酶体蛋白酶等,提示慢性分泌性中耳炎可能属于一种局部免疫复合物病,属Ⅲ型变态反应。

免疫复合物沉积在中耳粘膜,导致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出现中耳积液。

小儿8岁以后局部免疫系统开始成熟,这也可能是儿童8岁以前发病率高的原因之一。

4.在飞行、潜水、高压氧舱治疗等,由于大气压急剧变化,引起鼓室内外压力差较悬殊所致的气压损伤性中耳炎。

由飞行所致者称航空性中耳炎,由潜水、沉箱作业所致者称潜水员耳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11/14
7
气压耳镜、鼓室压图及筛查
• 气压耳镜:由于气压耳镜的敏感性和特异性高, 敏感性为94% ,特异性为80% ,并且方法简单 可靠,价格便宜,所以被强烈推荐作为OME的基本 诊断方法,并以此进行OME与AOM鉴别。
• 由于基层人员培训的不同可造成诊断水平的差异。 在诊断不肯定时,可进行鼓室压图检查。
Jones, W. S. et al. Pediatrics 2003;112:510-513
2020/11/14
10
Copyright © 2003 American Academy of Pediatrics
Fig 2. Correlation of the 40 participants' pneumatic test scores on the videotaped otoendoscopic examination with percent Absolute Improvement
2020/11/14
15
病例记录
• 病例记录的内容应该包括:侧别;持续时间;临 床症状及相关症状;严重程度;家人对手术的态 度;有无合并其他病症和需要同时手术的情况; 全身状况和有无手术禁忌。
• 对于有症状患者,病例记录内容包括:轻微的间 歇性耳痛耳胀满感;婴儿则表现为抓耳、易激惹 和睡眠易醒;婴儿对周围的声音没有反应,不能 将头准确地转向声源;听力下降;反复发作AOM, 并在发作间歇期持续的OME;学习成绩差;平衡能 力差,不明原因的笨拙、大运动系统发育迟缓; 言语语言发育迟缓。
• 转诊患儿到上级医院进行诊治的病例记录包括持 续时间;患病侧别;曾经做过的听力学检查结果; 有无合并言语语言问题;有无其他加重的因素等。
2020/11/14
28
外科治疗
• 选择手术时应该考虑的因素为听力水平及伴随症 状;是否存在影响(言语语言)发育的高危因素; OME自愈的可能性。
• 手术指征为OME持续在4月以上伴有听力减退和其 他症状;持续或复发性OME,伴有高危因素存在 (只要是高危患儿,无论积液时间长短,都应该尽 早手术);鼓膜或中耳结构损害加重的因素等。
2020/11/14
20
药物治疗
• 药物疗效短暂而有限,副作用多,不推荐使用 • 不主张长期使用抗生素治疗OME。 • 鼓膜充血不应该成为抗生素应用的指征(有5%OME
患儿亦可表现为鼓膜充血)。
• 不主张联合使用抗组胺药及减充血剂,因为他们 的副作用明显。
• 不主张普遍地长期使用口服激素治疗,鼻喷激素 也无疗效。
2020/11/14
19
观察等待
• 观察等待期间的处理:对于处于观察阶段的非高 危患儿,无论是药物还是手术干预则百害而无一 利,而观察等待对非高危患儿则无害处。
• 需要告知家人患儿听力差,尤其是双耳OME患者; 制定改善患儿聆听和学习环境的措施和方案;定 期复查,并进行气压耳镜和鼓室压图检查。
• 改善聆听环境的措施包括:说话时在3英尺内;将 周围干扰的声响关掉如电视机、音乐;面对患儿 说话时,做到口齿清晰等。
18
观察等待
• 建议OME的患者应该严密观察3月,因为OME为自限 性疾病,有一定的自愈率。
• OME是否自愈取决于病因及积液时间的长短。 • AOM发作后遗留的OME患者,约75% ~90%在3月
时可以自愈;约55%OME患者可在3月时自愈; 约1/3的患儿可能加重。
• 在起病时间不祥的2~4岁患儿中,约25%的患儿 自愈时间为3个月。2岁以上双耳OME、病程在3月 以上患儿,在6~l2月时其自愈者约为30%。
• 对于不同年龄的患者,其检查的探测音和方法有 所不同。建议:>4月患儿:使用226的探测音;<4 月患儿:使用更高频率的探测音;>2岁儿童:使 用分析频谱的声反射检查,该诊断方法的价格相 对便宜。
2020/11/14
12
气压耳镜、鼓室压图及筛查
2020/11/14
13
气压耳镜、鼓室压图及筛查
• 筛查:一般适合筛查的是发病率高的疾病,并对 该疾病有敏感和特异的检查方法,并且筛查对早 期诊断和治疗有帮助。
Jones, W. S. et al. Pediatrics 2003;112:510-513
2020/11/14
11
Copyright © 2003 American Academy of Pediatrics
气压耳镜、鼓室压图及筛查
• 鼓室压图(tympanometry)和声反射(acoustic reflectometry):是气压耳镜方法的有效补充。 与鼓膜切开相比,其敏感度为81% ,特异度为74 % ,临床中被广泛应用于疗效评定。
• 目前国内外文献中大多称为OME。
2020/11/14
3
新指南背景
• 该指南不适合12岁以上人群(12岁以上患儿OME发 生率低,自然病程有别于12岁以下患儿,可能很 快对发育造成影响。
• 该指南针对的是2月~12岁的患者伴有或不伴有发 育异常或对OME所造成的后果的易感人群,就诊断、 检查和治疗提出建议和诊治的适宜途径。
• 尚无证据支持咽鼓管通气、口服或鼓室内注射粘 液促排剂及其他药物的治疗作用。
2020/11/14
21
药物治疗
Arch Pediatr Adolesc Med. 2001;155:641-647.
2020/11/14
22
听力学及言语评估
• OME持续3月以上,严重的听力减退并出现了言语 语言发育迟缓和学习障碍时,建议应该进行听力 学及言语评估。
23
严密观察
• 对于OME持续很长时间的非高危患儿,应该每隔 3—6月复查一次,直到渗出液消失、没有明显的 听力下降,鼓膜和中耳结构无异常。
• 无症状或能够自愈OME,既使OME持续时间超过3月, 也无需干预。但是,在决定观察时需要确定有无 引起不良后果的危险因素存在和估计能否自愈。
• 只要OME持续存在,则患儿就存在引起不良后果的 风险。就需要再次考虑迅速进行干预。
• 参与制定新指南制定的人员由儿童初级保健、耳鼻 喉科科学、传染病学、流行病学、听力及言语学、 临床高级护理和医学情报专家组成。
2020/11/14
5
新指南背景
• 该指南从1 1个方面进行循证医学研究并提出建议, 包括:鼓气耳镜、鼓室压图和筛查;病例记录; 高危儿童确定;观察性等待;药物治疗;听力学 及言语评估;严密随访;转院;外科治疗;补充 及替代治疗;抗过敏治疗。
• 通常无症状的OME自愈率随着积液时间的延长而减 少。影响自愈的因素有:夏、冬季节发生的OME, 较好听力耳的听力损失大于30dB,既往有鼓膜置 管的历史,既往无腺样体切除史。
2020/11/14
27
转入上级医院
• 需要转诊时应该向家人解释以下情况:如转诊的 理由;预期达到的治疗效果;作出转诊决定的思 路。
2020/11/14
16
高危儿童确定
• 该指南列举了影响言语语言发育的高危因素:
(1)永久性听力下降;
碍;
(2)言语语言发育迟缓或障
(3)自闭症;
颅面发育异常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4)与遗传有关的综合征、
语表达障碍及发
等所引起的认知、言
逆视力严重损伤;
2020/11/14
育迟缓;失明或不可
17
高危儿童确定
2020/11/14
• 该建议是由随机对照大样本人群研究中得出的结 论,有新西兰和加拿大等机构的研究结果。主要 认为OME虽然发病率高,但又是自限性疾病。筛查 不能缩短病程,对患儿智力、语言学习和表达能 力没有帮助。
2020/11/14
14
气压耳镜、鼓室压图及筛查
Conclusions—There is insufficient evidence to support attempts at early detection of OME in the first 4 years of life in the asymptomatic child to prevent delayed language development. (Arch Dis Child 2001;85:96–103)
• 观察期间的手术指征为较好耳的听力水平为40dB
或以上; 长期OME并出现了耳痛、不明原因的睡
眠障碍和合并急性中耳炎反复发作;鼓膜后上方
2020/11/14
24
严密观察
• 将耳机给声或声场测试所得出的较好耳的听力水 平分为3级,并根据不同的听力水平给出建议:
(1)>=40dB (至少为中度听力损失)——全面的 听力 学检查,如果听力一直保持此水平,则建议 手术以避免此听力水平造成言语语言发育和学习 困难;
(2)21~39dB(轻度听力损失)——全面的听力学 检查,根据个体情况处理,如积液的时间、严重 程度、家人意见及改善患儿的聆听和学习环境; 假如鼓膜没有置管,并且OME持续存在,每3—6月 复查听力;
4
新指南背景
• 1994年制定的分泌性中耳炎(OME)临床指南是针对 1~3岁儿童,不伴有颅面及神经系统发育异常; 新的指南则针对2月~12岁患儿,伴有或不伴有 发育异常(言语语言发育)及其并发症。
• 参与《新指南》制定的机构:美国儿科协会 (American Academy of Pediatrics.AAP),美国 家庭医师协会(American Academy of Family Physicians),美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协会 (American Academy of Otolaryngology—Head and Neck Surgery),美国健康研究及质量委员会 (Agency for Healthcare Research and Quality)。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