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农大校园环境现状影响-提交作业版

合集下载

乡村教育学校卫生环境

乡村教育学校卫生环境

乡村教育学校卫生环境乡村教育学校作为培养孩子们健康成长的地方,卫生环境的良好与否直接关系到学生的身心健康。

然而,由于乡村地区资源匮乏、条件相对艰苦,乡村教育学校的卫生环境往往存在着一些问题。

本文将就乡村教育学校卫生环境的现状与改善措施展开论述。

一、现状分析乡村教育学校卫生环境的现状存在一些突出问题。

首先,学校周边环境不够干净整洁。

由于乡村地区基础设施的不完善,学校周边存在垃圾堆积、污水排放等问题,给学生们的健康带来了威胁。

其次,教室和宿舍的清洁状况亟待改善。

学校的清洁人员数量有限,难以做到定期清扫和消毒,导致教室与宿舍内积尘较多,卫生问题严重。

此外,学生个人卫生习惯方面也存在问题,如不勤洗手、不注意个人卫生等。

二、改善措施针对乡村教育学校卫生环境存在的问题,我们应该采取一系列的措施进行改善。

首先,加强学校周边环境的清洁卫生。

学校应与当地政府合作,加大垃圾清理力度,设立垃圾收集点,并定期进行清理。

同时,相关部门应加强对学校周边污水排放情况的监督,确保环境卫生达标。

其次,加强教室和宿舍的清洁管理。

学校管理人员应加强对清洁人员的培训,确保他们掌握正确的清洁方法,并组织定期的清扫和消毒工作。

同时,学校还可以鼓励学生参与卫生清理,增强他们的自觉性和责任感。

第三,加强学生个人卫生教育。

学校可以通过开展卫生常识教育活动,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如勤洗手、保持整洁等。

此外,学校还可以设立个人卫生奖励机制,激励学生主动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

三、资源支持改善乡村教育学校卫生环境需要一定的资源投入与政府支持。

首先,政府应加大对乡村教育学校的资金投入,在学校建设与管理方面提供充足的资源支持。

其次,需要机构和组织的协助,为乡村教育学校提供相关的卫生设施和材料,并进行定期检测和维护。

同时,乡村教育学校也应积极争取社会力量的支持。

可以通过与企事业单位合作,争取赞助和捐赠,以提高学校卫生环境的质量。

总结起来,改善乡村教育学校卫生环境是一项重要的任务。

校园环境调查报告14篇

校园环境调查报告14篇

校园环境调查报告14篇校园环境调查报告篇1此刻的我们虽然对景观学有了一些初步的概念,可是并没有构成系统的知识,在研究问题时无法以专业的眼光来分析。

所以进行本次的大学学校环境调查时,我们更多是站在一个使用者的角度,去感悟每一天生活在其中的学校,再联系我们所学到的知识进行分析。

“环境”这个词我们经常使用,比如说生活环境、工作环境、社会环境、自然环境等,环境既能够是自然的也能够是人工的,既能够是具体的也能够是抽象的。

对于大学学校的环境,我们认为大学作为教师学生学习的场所,生活的家园,思想碰撞的地方,它是一种礼貌的缩影,其环境包括由建筑单体、园林景观等因素构成的具体环境,以及由这些具体环境所孕育出的人文精神――即抽象环境,也就是一种氛围。

这两者结合起来构成的学校环境应当使生活在其中的学生感到愉快。

所以我们在进行调查的时候是从这两个方面分析的。

我们的大学学校环境调查以合肥几所主要大学为主要对象,一般大学都将整个学校分为学校入口区域、图书馆门前广场、教学楼广场、宿舍楼区域及食堂前的休息广场五个部分。

一、学校入口区域高校入口处往往是代表一个学校的标志,也是人们对整个学校感官上的第一印象,所以入口处的景观环境设计尤为重要,其主要由校门这一建筑单体及周围景观构成。

一些老校区以前设计的校门与新建的一些校门还是有差别的,除了北大,清华那样久负盛名的学校校门具有历史文化特色,很多学校的校门还是比较大众化的,而此刻的校门设计更注重与学校历史文化和特色专业的结合表现。

安徽建筑大学校门具有徽派特色,表现出建筑的细节,体现出建筑类院校的特色,体量也与广场相配合。

老校区的校门却不引人注意,很多坐车经过的人难以发现那里还有一所大学。

入口处景观环境主要有两种设计类型,一种是进入大门后就是一条作为轴线的道路,在其尽端一般会有一个标志性的建筑物或者是一座雕塑。

另一种是大门与大广场相接,正对着主教学楼。

前一种往往是在有必须历史的学校,或是老校区,道路的两边种植高大的树木,营造出一种深静幽远的氛围,弥漫着浓厚的书香气息。

校园绿化环境情况汇报

校园绿化环境情况汇报

校园绿化环境情况汇报近年来,我校积极响应国家绿色环保政策,不断加大对校园绿化环境建设的投入,努力营造一个宜居、宜学、宜游的校园环境。

现就我校校园绿化环境情况进行汇报如下:一、绿化植被覆盖面积。

截至目前,我校校园绿化植被覆盖面积达到了XXX平方米,其中包括乔木、灌木、草坪等多种植被。

校园内绿树成荫,花香四季,草坪郁郁葱葱,形成了一道靓丽的风景线,为师生提供了良好的休闲娱乐场所。

二、绿化管理情况。

学校成立了绿化管理委员会,制定了详细的绿化管理方案,明确了各项绿化工作的责任分工和管理制度。

每周定期进行校园绿化巡查,及时发现并处理绿化植被的病虫害,保障了校园绿化的整体质量。

三、校园环境卫生。

学校加强了对校园环境卫生的管理,定期开展校园环境卫生大扫除活动,对校园内的垃圾进行分类清理和处理,确保了校园环境的整洁和卫生。

同时,学校还加强了对学生的环境教育,提倡绿色出行、低碳生活,倡导全校师生共同参与校园环境保护工作。

四、校园绿化效果。

经过多年的努力,我校校园绿化环境得到了明显改善,不仅提升了校园的整体环境品质,也为师生提供了一个宜学宜居的学习和生活环境。

校园内绿树成荫,空气清新,鸟语花香,成为了师生们学习、休闲的好去处,也为校园文化建设和教育教学工作提供了良好的支持和保障。

五、未来规划。

为了进一步改善校园绿化环境,学校将继续加大对校园绿化的投入,加强绿化管理和维护工作,不断提升校园绿化的品质和水平。

同时,学校还将结合实际情况,科学规划,合理布局,不断丰富校园植被种类,打造更加美丽宜人的校园环境。

综上所述,我校校园绿化环境情况良好,得到了师生们的一致好评。

学校将继续致力于校园绿化工作,努力营造一个更加宜居、宜学的校园环境,为师生们提供更好的学习和生活条件。

愿我们的校园绿化环境越来越美,让我们共同努力,共同守护我们美丽的校园环境。

校园环境调查报告(集合15篇)

校园环境调查报告(集合15篇)

校园环境调查报告(集合15篇)校园环境调查报告1(一)怎样看待学校草坪被踩踏问题从南区到北区,或是从北区到南区,你总会看到很多在学校优美的绿化草坪上存在很多突兀的现象——有很多被“开拓”出或是被“拓宽”的道路。

为什么我们的校园这么多宽阔的“康庄大道”和密布的“羊肠小道”,还会有那么多人践踏草坪呢甚至都走成“大路”了呢鲁迅先生曾说,世界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于是便有了路。

是不是我们的状况也是这样呢调查中发现55%的学生认为是“方便,超近道”、28%的学生认为是“跟着别人走”。

可见,我们的道路中有很多设计时思考不够人性化,不够合理,出现一些迂回的现象。

个性是学生必经之路上,如南区礼堂左前面的草坪及绿化处,是学生上下学的必经路,由于此时的人多,又赶时间,所以自然会选取“超近道”。

同时,此种现象得不到制止和对踩踏的草坪不进行及时的修缮,就如“破窗理论”(即当某种被损坏得到制止或修缮时,会使更多损害发生)一样,学生会“跟着别人走”,自然会被踩成大路。

此外还有18%的学生认为是“道路不够宽”,如北区逸夫楼右侧则是这种原因造成的。

那么,就应如何处理这种现象呢调查中发现,认为应“增加绿化”和“改成小道”的分别占了36%和37%,可见学生都期望改变此种现象,(“维持现状”的仅占4%),并且期望增加绿化,恢复原貌,改成小道,合理规划道路。

同时,应注意到的是认为“扩宽路面”的选项北区学生是最多的',为18%。

这可能跟北区的有些道路不够宽原因所致,如上文中提到的逸夫楼右侧的道路等。

当然校园的建设不能只靠学校单方面的努力,也需要学生的共同努力,共同爱护,自我约束来完成。

基于这样的原因,贵州大学学生会曾在一些显著位置安置“小草青青,踏之何忍”之类的警示牌。

此次调查中,我们也特对这些警示牌的应如改善设计了问题(见附录一,题4)。

调查结果显示,认为“标语更加形象”、“放在更加明显的地方”分别为38%和37%,总计占了大多数,这样有利我们下步作类似工作是的改善。

校园环境现状调查报告

校园环境现状调查报告

更加注重学生和教职工 的身心健康
未来校园将更加关注学生和教职工的身心健 康,建设健康校园,提供更加健康、舒适的 学习工作环境。
推动绿色出行
加强与社区的合作与互 动
未来校园将积极推广低碳出行方式,如鼓励 师生骑自行车、步行等,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
未来校园将更加注重与周边社区的合作与互 动,共同营造良好的校园周边环境。
加强环保宣传教育
学校应通过开展环保课程、讲座、展览 等活动,提高学生和教职员工的环保意 识。
开展环保实践活动
学校可以组织学生参加环保实践活动, 如垃圾分类、植树造林等,培养学生环 保实践能力和责任感。
展望未来的校园环境
实现全面智能化管理
未来校园将更加注重智能化管理,通过智能 化系统实现能源的节约和废弃物的减量,提 高校园环境品质。
为其他学校提供参考
本报告旨在为其他学校提供参考,帮助他们了解如何评估和改善校园环境,为推进全国校 园环境的提升提供借鉴和参考。
研究方法和范围
研究方法
本次调查采用问卷调查和实地考察相结合 的方法进行,问卷主要针对全校师生展开 ,实地考察则由专业人士组成的考察组进 行。
VS
研究范围
本次调查涵盖了校园内的教室、图书馆、 实验室、食堂、宿舍、体育馆等场所,以 及校园周边的交通状况、餐饮、娱乐设施 等方面。
对校园环境的综合分析
报告中综合分析了校园环境的现状和特点,指出了存在的不 足和问题,包括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两个方面。
报告中还提出了改善校园环境的建议和措施,包括加强校园 安全管理、保护自然环境、完善公共设施等措施,为师生提 供更加安全、舒适、和谐的校园环境。
03
学生及教师对校园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境的感知与态度

基于景观偏好理论的江西农业大学校园景观分析

基于景观偏好理论的江西农业大学校园景观分析

第44卷第19期•182•2018年 7月山西建筑SHANXI ARCHITECTUREVol.44N o.19Jul.2018•园林•绿化•文章编号:1009-6825(218)19-0182-02基于景观偏好理论的江西农业大学校园景观分析彭逸宁吴伟坤古新仁(江西农业大学园林与艺术学院,江西南昌330000)摘要:大学校园是大学师生学习和生活的场所,大学校园景观不仅是一个大学给人们的最直观的形象代表,也深刻影响着在校 师生的思想,情感以及健康。

通过利用在非专家法中广泛使用的景观偏好矩阵和景观偏好理论设计调查问卷,选取江西农业大学 主校区为研究地点进行分析,以期对大学校园的景观建设提供借鉴。

关键词:风景园林,大学校园景观,景观偏好,偏好矩阵中图分类号:TU986文献标识码:A〇引言大学校园即是进行高等教育的场所,也是一个大学的代表。

优美又具有特色的校园景观不仅可以提高学校的竞争力,还可以 吸引优秀的教师任教和学生就读。

大学建设水平评价的一个重 要指标就是大学校园的景观质量。

如何将大学校园景观建设好,影响大学校园景观的因素有哪些,是值得思考的问题。

本文选取江西农业大学主校区为研究地点,调查问卷运用了 景观偏好理论和景观偏好矩阵,通过对大学校园的主要使用人 群—在校大学生进行调查,探究影响大学校园景观建设的因素,以期对优美大学校园景观的建设提供指导。

1相关理论回顾1.1景观偏好因为个人的情况不同,对特定景观的喜好程度和选择倾向被 称为景观偏好[1'2]。

早期有研究表明,纯自然的景观更具有吸引 力。

但是现在有研究表明,城市绿地给人们带来的效果可以与纯自然景观相等或者略有超出[3]。

1.2景观偏好矩阵景观偏好矩阵是一种以心理学知识为基础的概念框架进行 景观偏好评价的方法,最早是由美国的学者Kaplan夫妇提出。

景 观偏好矩阵是一种反映受测者对特定景观的喜好程度和满意程 度的评价方法。

这是一种感性的评价,个体之间的差异很大,但 是累积到一定的数量可以体现出群体特征[]。

大学校园景观的文化性——以江西农业大学为例

大学校园景观的文化性——以江西农业大学为例

大学校园景观的文化性——以江西农业大学为例摘要:古往今来,大学是文化的聚集地与思想的产生地,肩负着国家与民族的文化使命。

随着社会的发展,大学校园的建设热火朝天地进行着。

然而许多大学的校园景观无法反映自身的文化,却注重于单体建筑的堆砌与拼接,导致了“千校一面”的问题。

厚重的大学文化是一所学校的灵魂,但文化需要通过一种具象的方式体现出来,景观便是校园文化的最佳载体。

本文以校园景观文化为研究对象,由校园景观设计入手通过对国内若干个校园作比较,分析其对使用人群的影响。

以江西农业大学本部为例,从景观要素方面分析校园景观的文化性。

关键词:校园景观;文化性;设计特色1.国内外研究现状江西农业大学概况江西农业大学位于江西省南昌市,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

校园坐落于梅岭山麓,校园环境优美,绿树成荫,植被种类繁多,包括香樟、广玉兰、雪松、水杉、池杉、柳树、银杏、合欢等乔木。

红叶石楠、桂花、月季等灌木,以及种类与数量繁多的草本植物与花卉,适合学生学习与休憩。

江西农业大学的历史文化学校起源于1905年成立的江西高等农业学堂,本科教育源于1940年创办的国立中正大学,1968年更名为江西共产主义劳动大学,1980年更名为江西农业大学,是中国最早的大学之一,并在1978年被国务院确定为全国88所重点大学之一。

经过百余年的发展,成为了一所以农为优势、以生物技术为特色、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全国重点大学。

2.校园文化景观设计中存在的问题2.1特点不突出,景观同质化严重校园景观文化主题不鲜明,这种情况在江西农业大学于2004年建成的新校区(南区)尤为明显,建成的植物景观、小品、广场等毫无农林院校特色,置身于其中甚至很难辨别出是何种类型的高校。

2.2校园景观无法延续始终如一的校园文化内涵高校的建设是一个长期过程,是一个随时代发展的过程,必须有核心的校园文化,才能使老校区与新校区和谐统一。

埃德蒙·N·培根在他的理论著作《城市设计》一书中提出了“下一个人原则”。

江西农业大学2009年校园及周边治安环境专项整治

江西农业大学2009年校园及周边治安环境专项整治

堕却乡中学校园及周边治安环境专项整治行动工作总结为优化校园及周边环境,综合治理治安乱点和治安突出问题,严厉打击违法犯罪行为,消除安全隐患,增强学校师生安全感,推进和谐平安校园建设,根据南昌市《关于集中整治周边治安环境的实施方案》文件精神,结合学校实际,研究制定了《堕却乡中学关于开展校园及周边治安环境专项整治行动的实施方案》。

此次专项整治行动在学校领导的正确领导和密切关注,通力协作,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现将此次专项整治行动的工作情况总结如下:一、高度重视周密部署此次专项整治行动得到了学校领导的高度重视,组织了专题会议进行研究部署。

为加强领导,学校成立了以校长杨胜梅为组长,何勇、彭盛国为副组长,全体教师为成员的校园及周边治安环境专项整治领导小组。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挂靠学校综治办,杨雪梅任办公室主任,负责统一协调指挥。

二、加强宣传营造氛围为保证整治工作能够长久的坚持下去,保证校园及周边环境长治久安,我校在加强排查整治的基础上,重视做好宣传工作。

一是结合综治宣传月启动仪式,切实做好专项整治行动动员部署;二是加强校内宣传,利用宣传栏、橱窗、黑板报、班会等多种形式,向广大师生宣传此项行动的意义,进一步了解整治行动,积极投身到整治行动中来,配合学校找隐患、查问题、抓整改,为广大师生员工创造良好环境。

三是加强社会宣传,在广大村民和经营业主中做好宣传发动工作,积极引导他们配合整治行动,全校参与,共同整治,营造广大学生健康成长的良好氛围。

三、做好排查重点突出为确保此次行动有针对性,我们组织力量对师生反映强烈的校园及周边存在的治安乱点和治安突出问题进行一次全面的调查摸底,并逐个登记造册,在此基础上制定切实可行的整治方案。

此次专项整治行动共排查出我校校园及周边存在的突出治安问题主要有:“黑网吧”“桌球室”等这些问题越演越烈,严重干扰校园正常秩序,威胁师生人身财产安全。

四、集中整治效果明显本着“什么问题突出就整治什么问题,哪里问题突出就整治哪里”的原则,为确保此次专项整治行动出效果,针对排查出来的突出问题进行登记造册,采取确实可行的措施,逐个进行整治,并向上级和当地政府职能部门做了汇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校园环境质量现状评价大纲班级:环科1401班姓名:田里学号:一、总论(一)评价目的通过对校园大气环境、水环境和噪声环境状况的调查,在掌握环境质量现状的基础上,对其进行环境现状影响评价,按照不同功能区的要求提出各污染因子的相应对策措施。

这样不仅能让人了解自身所处的生活环境,而且有利于调整广大师生的行为,使在人为作用下环境质量朝着更加满足人们生活发展需要的方向变化,同时还为更加合理正确的保护管理校园环境提供科学依据。

主要目的如下:(1)通过对学校所在区域及周围环境现状的调查,了解当前校园环境状况并说明;(2)参与环境影响评价可以进一步巩固所学专业知识,深入了解各个环境因子的具体评价方法。

加强理论结合实践和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培养良好的科学态度;(3)分析预测校园内各环境因子(大气、水、噪声)可能产生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建议和措施为校园建设和环境管理服务。

(二)评价依据1.主要的相关法律、法规及条例:(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2015年1月1日起施行);(2)《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2008年6月1日起施行);(3)《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2016年1月1日起施行);(4)《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1997年3月1日起施行);(5)《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2015年4月24日起施行);(6)《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2016年9月1日起施行);(7) 江西省人大常委会[2001]第69号《江西省建设项目环境保护条例》;2.主要的相关标准;(10)《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11)《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12)《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13)《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2002;(14)《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13271-2014);(三)评价内容和重点这次环境评价主要对象是江西农业大学本部的大气环境、水环境和噪声环境,根据污染因素分析和评价因子筛选,结合江西农业大学校区的地理位置和环境特点,确定本次环境评价的内容为:(1)大气、水、噪声环境质量现状评价;(2)大气、水、噪声环境质量现状分析;(3)对污染防治提一些建设性的建议。

(四)评价工作等级根据江西农业大学本身的特征以及此次对校园环境监测的时间紧迫,确定此次的评价工作等级为三级评价。

(五) 评价范围此次环境影响评价主要是为了反映江西农业大学校园内学习生活的大气、水和声环境情况,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中的规定以及江西农业大学的相关环境特征,选择合适的地点。

因此选择的主要目标包括学生居住区、教职工居住区、教学区和校医院等等敏感地区。

二、环境现状调查(一)项目背景资料与社会环境江西农业大学是一所以农为优势,以生物技术为特色,理、工、农、经、管、文、法、教多学科综合发展的多科性大学,具有博士学位授予权,是我国首批具有学士学位、硕士学位授予权单位之一。

学校位于南昌经济技术开发区,教学用地3,950亩。

校园环境优美,景色宜人。

(二) 自然环境概况江西农业大学校园环境优美,景色宜人。

因其属南昌市昌北经开区,因此其在气象、水文等各项自然环境与南昌差不多。

南昌地区(下同)气候温和,历年平均气温在17.1~17.8℃之间,≥0℃积温6256~6530℃。

气温变幅大,盛夏极端最高气温达40℃以上,隆冬极端最低气温低于-10℃。

南昌雨水充沛,历年平均降雨量1567.7~1654.7毫米。

降水分布不均匀,汛期4~6月雨量约占全年降水量的一半;年际间降水量差异较大,最大的可达1倍以上,雨量最多的是1954年达2356毫米,最少的1963年仅1046毫米。

南昌市地处季风气候区,濒临鄱阳湖,风能资源较丰富。

由于风力受地形和地理位置影响较大,南昌、新建、进贤均有部分地区临鄱阳湖,风力较大,属风能可利用区;安义不临鄱阳湖,除特殊地形外,风力较小,无利用价值。

根据气候学划分季节标准和历史气候资料统计分析,南昌地区有春、秋季短,夏、冬季长的特点。

虽然四季长短不同,但季节特征明显:春季温暖湿润,夏季炎热多雨,秋季凉爽干燥,冬季寒冷少雨。

(三) 校园功能区分划1.大气、噪声环境功能区划分:教学区(一教前或图书馆前)、学生居住区(锅炉房或学生公寓)、教师居住区(保育院或青工楼)、交通干线两侧(校大门口或学生公寓门口)四个功能区。

2.水样环境功能区划分:分食堂污水、医院污水、生活污水(学生公寓区、农学实验站)、翠湖水。

三、水环境质量现状评价(一)水质监测项目及评价方法监测项目要根据水体被污染情况、水体功能和废(污)水中所含污染物及经济条件等因素确定。

水质常规项目可根据校园内实验室、医院、生活区以及自然水体等排放的污染物来选取,根据我校废水的来源,根据《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的相关规定,确定本次本次监测的项目和分析方法如下表表 1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基本项目标准限值单位:mg/L(二)水质评价标准、等级和范围表3-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的Ⅳ类区标准单位:mg/L水温PH(无量纲)溶解氧高锰酸盐指数化学需氧量(COD)五日生化需氧量(BOD)(三)监测数据结果分析与评价结果分析:通过单因子评价法对校园的项湖水进行评价,其中的COD 、BOD5的含量超过了标准限值,说明湖水受到了一定的污染。

可能的污染源为:生活排污;以及食堂废水的各项指标中,SS、浊度、氨氮和化学需氧量均超标,说明这几项指标是影响校园水体的主要因素。

相关建议:(1)加强对校园水质的定期监测。

尽管我校目前水环境质量状况总体良好,但随着我校发展的步伐加快,师生的增多,建筑物的新建、改建和扩建等等,废水的排放量和污染物也将增多,这也将进一步加大校园的污染程度,因此对校园水质的定期监测非常必要。

(2)加强校园饮用水卫生的宣传力度和安全管理,确保生活饮用水的卫生和安全,保障广大师生的身体健康。

(3)加强对校园人工湖的环境管理和整治,如严禁在湖边散步的时候,严禁将废弃物丢人湖中。

及时清除湖水中的藻类。

(4)加强对在校师生的节水意识,因为每天我校的很大一部分的污水量是来自生活污水。

四、校园大气环境质量现状评价(一)大气质量现状1.大气污染源调查(1)校园大气污染源调查表4-1 校园大气污染源情况调查(2)校园周边大气污染源调查校园位于交通干线旁,有的交通干线还穿越校园,因此校园周边大气污染源主要调查汽车尾气排放情况,汽车尾气中主要含有CO、NOx、烟尘等污染物。

大气环境监测项目及评价方法2. 大气环境监测项目及评价方法根据国家《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和校园及其周边的大气污染物排放情况来筛选监测项目,我校无特征污染物排放,结合大气污染源调查结果,可选TSP、PM10、SO2、NO X、、甲醛、氨等作为大气环境监测项目。

按照《空气和废气监测分析方法》、《环境监测技术规范》和《环境空气质量标准》所规定的采样和分析方法执行,具体方法可按表4-3列出。

表4-3 环境空气监测项目及分析方法3.大气评价标准、等级和范围监测标准根据《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功能区的分类和标准分级。

大气各项污染物的含量限值如下表:表4-4 大气各项污染物的含量限值(mg/m3)(二)样品采集采样环境空气监测中的采样点、采样环境、采样高度及采样频率的要求:监测点位的布设主要是考虑校园功能分区,包括校交通干线、教学区、学生生活区、校园绿化区、办公区等。

其中,校交通干线两侧。

另加室内的甲醛和氨的测定2、采样时间和频次。

采样应同时记录气温、气压、风向、风速、阴晴等气象因素(三) 监测数据监测数据结果分析及评价由上面四张表我们可以看出,校园环境的大气质量均在标准值范围内,没有出现超标。

说明校园的空气受污染程度小,适合居住。

然而,交通干线两侧的数据较其他而言偏高。

五、校园环境噪声环境质量现状评价(一)噪声评价标准、等级和范围根据《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将噪声环境被划分为五类标准。

本标准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及《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条例》,保障城市居民的生活声环境质量而制订。

表5-1 环境噪声限值(等效声级LAeq dB)(二)校园环境噪声环境质量现状监测1.监测布点及布点原则现状测点布置一般要覆盖整个评价范围,但重点要布置在现有噪声源对敏感区有影响的点上;将学校划分为25×25米的网格。

测量点选择在每个网格的中心,若中心点的测量不容易,可移到旁边能够测量的位置。

2.监测点的选择商业街,智敏大道,北区食堂后3.监测方法及测量注意事项测量时一般应选在无雨、无雪时(特殊情况除外),声级计应加风罩以避免风噪声干扰,同时也可保持传声器清洁。

测量时,声级计离地面高度为 1.2m,并且远离任一其他反射物,传声器距离地面高1.2米,垂直指向公路。

使用“慢”特性,每5秒钟读一个数,连续读200记录车流量。

每个时段获取100个数据。

(三)监测数据与分析监测数据结果分析与评价1类噪声标准值昼间为55dB,夜间值为45dB。

由上表可以看出,教师居住区和南区生活区的噪声均超过噪声标准中的值4a类噪声标准值昼间为70dB,夜间为55dB,在交通干线噪声测量值中10:30-10:50这个时段的噪声值超标。

教师居住区和南区生活区超标的原因主要是因为它的位置靠近校区后街(有卖水果的和菜市场是人口集散较大的地区,同时也有农大的保育院),而南区生活区靠近志敏大道,同时也是人群流动较大的地方,同时绿化少,导致对声音的吸收差。

交通干线的车辆的经过会引起噪声的变化从而导致医院的噪声稍高。

教学区的噪声也较高,可能是因为测量噪声的过程中,上课下课人流一起噪声变化以及教学区稍微靠近运动场而最终导致噪声的测量值偏高,但其监测点车流量较少,并且人流少,绿化好,对声音的吸收较好,使这些地方噪声较低。

.(四)相关措施和建议从测量可知:江西农业大学校内环境噪声主要来校内的自交通噪声、人为因素,这些因素的综合作用使得江西农大的校园噪声环境在一定程度上的超标情况。

为了减少噪声污染,保护校园环境,使江西农业大学变得更优美,更安静,特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加强对噪声治理、环境保护工作的领导和宣传教育工作,提高各级领导对这项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使全校教职员工、青年学生及周围群众认识到噪声对人体健康有害,降低学习和工作效率,增强环境意识,使降低噪声污染、保护环境成为人们的自觉行为。

(2)加强交通管理。

为了降低交通噪声,学校应与有关管理部门取得联系,对进入校同内的各种机动车辆严加管理,限制车速,禁止持续按高音喇叭,特别对教学区应该划出禁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