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世界经济发展中的全球性问题

合集下载

全球性经济问题

全球性经济问题
(3)资源短缺问题 ①耕地减少:全球人均耕地仅有0、15公顷,(约1、5市亩);沙漠化已达3600万平方公里,(近1/3) 中国每年损失3436平方公里。 ②森林减少:500年前,地球表面2/3是森林,面积达76万亿平方米;1986年仅剩28万亿平方米;现在每年损失2000亿平方米;120年以后,森林将化为乌有。③淡水危机:全球80个国家面临危机,26国3亿人严重缺水,20亿人没有净化水设备,10亿人喝不上纯净水。 ④能源短缺:据估计,全球石油、天然气可采量40年左右,煤炭100多年;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二能源和消费大国。
(4)粮食匮乏问题 ①差距扩大: 1966年,世界上最富的20%人口与最穷的20%人口的收入之比为30:1,到1997年,这个差距已经扩大到74:1。最富的卢森堡、瑞士等国人均收入四万多美元, 最穷的埃塞俄比亚、莫桑比克等国人均收入不足一百美元。②饥荒蔓延:最近20年,世界最不发达国家由29个增加到49个。全球29国面临严重饥荒,8亿人常年饥饿, 2亿儿童(5岁以下)患有营养不良症 。
(1) 人口增长问题 ①老龄增多:一个国家或地区60 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10% ,或65 岁以上占7% ,即为人口结构老龄化。中国已成为老龄化社会(2005 年)。 ②贫困加剧:人多导致贫困,全球有49 个最贫穷国家,人口近6 亿;许多人失业,上不起学。 ③比例失衡:一些国家男女比例失衡。中国男多女少(广东河南等5 省比例为130 :100 以上,而且男的比女的多4000 多万);俄罗斯、法国等女多男少。其结果就是许多人根本找不到对象。
9.为什么说全球性经济问题仍然十分突出?(本题已完善,不用整理)
全球性经济问题是指在世界范围内普遍存在的影响世界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问题,主要包括人口、资源、环境、粮食等问题。从20世纪70年代以来,世界各国开始关注这些问题,目前更趋严重,它直接关系到世界经济的持续发展乃至人类社会的生死存亡,需要全人类的共同努力才能解决。

第十章 世界经济发展中的全球性问题

第十章  世界经济发展中的全球性问题

第二节 世界经济中的主要
全球性问题
一、环境问题
人类的发展与环境的保护是矛盾的两个方面。人 类的发展既可造成环境的污染和生态的破坏,又可极 大提高保护环境和生态的能力;优美适宜的生态和环 境可为人类发展和进步提供有力的保障,而生态的破 坏和环境的污染则会制约甚至动摇发展的基础。因此, 环境和生态保护是实现人类可持续发展的前提。
欧洲地区土壤缓冲酸性物质的能力弱,酸雨使欧洲 30%的林区因酸雨的影响而退化。在北欧,由于土壤自然 酸度高,水体和土壤酸化都特别严重,有些湖泊的酸化导 致鱼类灭绝。美国国家地表水调查数据显示,酸雨造成了 75%的湖泊和大约一半的河流酸化。加拿大政府估计,加 拿大43%的土地(主要在东部)对酸雨高度敏感,有14000 个湖泊是酸性的。水体酸化会改变水生生态,而土壤酸化 会使土壤贫瘠化,导致陆地生态系统的退化。
后果
人类的生存环境恶化
厄尔尼诺、拉尼娜、自然灾害、传染病、人类的体质
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受到威胁
人类如何延续,后代如何生活
环境问题引发的国家之间的矛盾和冲突
争夺资源 反对跨境污染和污染转移
由环境恶化引起的“非传统安全”
大气变暖使一些小岛国家面临消失 自然环境的恶劣造成的“环境难民”
世界上所有国家都会追求本国的利益而忽视对公 地的保护; 资源的利用和破坏将超过再生能力,地球生态体 系将会崩溃; 如果人类的公地——地球因遭到破坏而毁灭,地 球上所有的国家都将与之同归于尽; 国家追求本国利益的行为从长远来看将损害国家 的长远利益; 短期利益与长远利益;国家利益与全球利益
假如一块牧场向所有的人开放,每个人 都可以在这块牧场上放养牛羊,其结果会 如何?
Garret hardin, “The Tragedy of the Commons”, Science 162(1968)

毛概2013版课本知识点总结(第10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外交和国际战略)

毛概2013版课本知识点总结(第10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外交和国际战略)

第10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外交和国际战略一、形成依据1、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1)时代主题:在一定历史时期内反映世界基本特征并对世界形势的发展具有全局性影响和战略性意义的问题,就是在一定历史条件下世界历史发展进程中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2)制定正确发展战略和内外政策的重要依据:科学认识和准确把握时代主题3)时代主题判断的基本点:A.有可能争取较长时期的和平环境B.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两大带有全球性的战略问题,东西方之间,发达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矛盾全局的集中体现C.和平与发展是相辅相成的,和平是促进发展的前提条件,发展是保持世界和平的重要基础D.和平与发展是时代主题,但一个都没有得到解决4)国际形势现状:A.总体稳定:大变革大挑战,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社会信息化,科技革命,全球合作,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B.仍不安宁:国际金融危机,经济增长不稳定不确定,霸权主义、强权政治,安全威胁,领土和海洋争端,局部动荡,粮食安全,能源资源安全,网络安全5)总体和平、局部战争,总体缓和、局部紧张、总体稳定、局部动荡,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国际局势发展的基本态势提出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论断:1987年党的十三大2、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1)世界多极化在曲折中发展A.世界多极化:一定时期内对国际关系有突出影响的国家和国家集团相互作用而趋向于形成多级格局的一种发展趋势;对主要政治力量在全球势力分布状态的一种反映。

B.地位:国际关系发展的必然结果,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趋势C.过程:大动荡、大分化、大改组的局面,向多极化发展(80s末90s初两级格局终结)D.现状:多个发展中心形成,并不平衡,一个超级大国+多种力量(形成前的较长过渡时期内世界力量对比的基本态势)E.优势:相互借重+相互制约、制衡a)有利于避免新的世界大战爆发b)有利于遏制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c)有利于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d)有利于实现各国人民对和平、稳定、繁荣新世界的美好追求e)有利于广大发展中国家抓住机遇、发展自己F.挑战:长期的、复杂的单极秩序观和多级秩序观的较量有时甚至是非常激烈的2)经济全球化趋势深入发展A.经济全球化:世界格局演变的一个重要背景(政治多极化趋势和经济全球化趋势相互关联、相互影响)B.加快:冷战结束,世贸组织建立,信息技术发展(90s)C.根本动力:科技革命和生产力的发展D.影响:“双刃剑”-西方发达国家(主要受益者)主导的经济全球化a)益处:推动全球生产力大发展,加速世界经济增长b)负面:增多共同面临的社会经济问题;加剧国际竞争;增加国际风险;对国家主权和发展中国家的民族工业造成严重冲击E.对发展中国家:难得的历史机遇+巨大的挑战扩大开放+根据本国具体条件,提高防范和抵御风险能力F.全球性危机:a)现状:各国经济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经济危机)总体上十分严峻复杂,世界经济复苏的不稳定性和不确定性上升b)如何应对:增进合作推动国际经济秩序向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构建互惠共赢的多边经济体制世界各国平等、互惠、共赢、共存的经济全球化!3、抓住和利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1)战略机遇期:一个国家或民族在生存、发展或实现某些方面重大突破时所面临的有利时期。

第10章 经济全球化与国际经济关系(习题及答案)

第10章 经济全球化与国际经济关系(习题及答案)

第10章经济全球化与国际经济关系一、不定项选择题1.经济全球化的微观主体是:A.跨国公司B.国际卡特尔C.辛迪加D.国际垄断同盟2.资本输出迅速发展的根本动因是:A.扩大市场B.扩大垄断原料来源C.追求高额垄断利润的需要D.援助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需要3.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资本输出的主体是:A.国家垄断资本B.私人垄断资本C.跨国公司D.国际卡特尔4.早期跨国公司的所有制形式主要表现为:A. 控股式合资企业B.单一的全资公司C.混合所有制公司D.非股权安排的合作经营5.经济全球化的内在动力是:A.跨国公司的发展B.国际垄断资本的发展C.新科技革命D.资本全球化的发展6.经济全球化的内容主要有:A.生产国际化B.资本国际化C.贸易国际化D.市场国际化7.跨国公司的新特点:A.跨国兼并规模巨大B.强强联合C.强弱联合D.兼并的行业非常广泛8.经济全球化的基础是:A.生产国际化B.资本国际化C.贸易国际化D.技术国际化9.国际经济协调的方式主要有:A.通过国际经济组织进行协调B.通过政府首脑定期会晤各国的经济政策C.通过组织经济一体化集团来协调D.通过联合国的调节10.经济一体化组织的形式主要有:A.跨国集团B.自由贸易区C.关税同盟D.经济联盟11.发达国家的经济摩擦主要表现在:A.国际贸易领域的摩擦B.国际金融领域的摩擦C.国际生产领域的摩擦D.国际投资领域的摩擦12.发展中国家的基本特征主要表现在:A.生产力水平低下B.产业结构水平低下C.经济依赖性严重D.政治上的非独立性13.发展中国家对发达国家的依赖主要表现在:A.资源的依赖B.资本的依赖C.市场的依赖D.技术的依赖14.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掠夺和控制的领域主要有:A.贸易领域B.国际金融领域C.经济援助领域D.国际合作领域15.在贸易领域中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的不平等主要表现在:A.市场不平等B.商品交换不平等C.贸易条件不平等D.技术转让不平等16.资本输出的两种基本形式:A.生产资本输出B.商业资本输出C.借贷资本输出D.技术资本输出17.经济全球化带来的问题主要表现在:A.世界范围内的发展不平衡进一步扩大B.加大了世界性经济波动的可能性C.加剧了国际收支的不平衡D.资本主义固有的矛盾也被全球化二、名词解释1.经济全球化2.资本输出3.跨国公司4.国际经济秩序三、分析判断1.经济全球化的内在动因是垄断资本家追求高额利润的必然结果。

世界经济概论知识点总结

世界经济概论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绪论掌握:世界经济的内涵、微观主体的界定、发展现状以及相应的假设。

尤其是对于当前世界经济的主要发展特点重点掌握。

中国融入世界经济的途径。

了解:世界经济的发展历程、对象、方法等1.世界经济的内涵:是世界各国的经济相互联系和相互依存而构成的世界范围的经济整体。

它是在国际分工和世界市场的基础上,通过商品流通、劳务交换、资本流动、外汇交易、国际经济一体化等多种形式和渠道联接。

它把世界范围内各国的生产、生活和其他经济方面联系在一起的有机整体。

2.微观主体的界定&发展现状&假设:国家&跨国企业&国际组织世界经济发展现状:1 世界经济持续增长2 国际分工的深刻变化3 国际贸易迅速发展4国际资本流动的快速发展5 科技革命的推动作用日益增强6 战后世界经济发展不平衡加剧7 国际协调机制加强假设:1 经济人假设2 稀缺性假定3 国际无政府状态4 不确定性3.当前世界经济发展的特点:1 高科技迅猛发展并成为争夺焦点2 市场经济体系在全球范围形成和扩大3 贸易全球化进程加快4 生产与投资全球化5 金融全球化6 科技全球化7 劳动力流动全球化8 国际经济一体化向纵深发展9 世界经济格局走向多极化10 南北矛盾与贫富差距进一步扩大4.中国融入世界经济的途径:从中国近20多年的发展实践看,改革和开放是推动中国社会与经济快速发展的两个车轮。

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与扩大,中国和世界经济接轨、融合的程度日益加深,促进了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

特别是加入wto三年来,中国进出口贸易额翻了一番,有力地带动了国民经济的增长,同时也带来了人民生活巨大的改善。

事实进一步说明,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在世界经济加快全球化的情况下,中国需要进一步扩大开放,更深更广地融入世界经济全球化的潮流中去。

中国经济稳步增长、市场逐步开放、积极参与世界贸易,为各国带来无限商机,创造了更多的就业机会,推动了全球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简而言之,世界的发展更需要中国。

自考政经2016版 第10章-经济全球化与世界经济发展

自考政经2016版 第10章-经济全球化与世界经济发展

布雷顿森林体系
牙买加货币体系
❖ 国际金本位制 ❖ 从1870年前后至一战爆发
❖ 国际金本位制是以黄金作为衡量货币价值的标准,金币可 以自由兑换。是极其严格的固定汇率制。
五、 国际货币体系
布雷顿森林体系 (1944年至1973年)
1944年7月,在美国新罕布什尔州的 布雷顿森林召开有44个国家参加的 联合国与联盟国家国际货币金融会 议,总称为“布雷顿森林协定”。
三个最有代表性的 区域经济组织
欧洲联盟
北美自由贸易区
亚太经济合作组织
❖ 第三,国际经济协调推动经济全球化的作用不断 增强。
❖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世界贸易组织被 认为是协调国际经济关系的三大支柱
四、经济全球化的本质
发达国家主导下的资本在全球范围内的 新一轮扩张,本质是资本主义经济关系在世 界范围内的深化。
10.2 国际贸易和国际金融
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 世界贸易组织
国际金融理论与政策 国际货币体系
一、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
国际贸易指国际间的商品交换,由世界各国(地区)的对外 贸易构成。
重商主义 绝对优势理论 比较优势理论 要素禀赋理论
(1)重商主义 主要观点:
①货币(金银)等于财富; ②一国只有在国际贸易中出口大于进口时,实现贸易顺差才能增加财富
===“清洁的浮动”(自由浮动perfect floating) 的汇率完全随行就市,政府不予管理。
国际金融市场
国际货币市场 国际资本市场 国际外汇市场 国际黄金市场 金融衍生工具市场市场
五、 国际货币体系
国际货币体系是指由习惯、历史沿革和一系列国际间磋商 而形成的国际货币秩序的总和。
国际金本位制
2. 贸易全球化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 第十章 第十章 中国在世界中 同步练习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 第十章 第十章 中国在世界中 同步练习

第十章中国在世界中〖课时达标〗[建议用时10分钟]1.我国第一辆国产汽车诞生是在( A )A.1956年B.1953年C.1957年D.1978年2.我国国内生产总值超越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时间是( C )A.2000年B.2008年C.2009年D.2010年目前我们海洋权益正在经受严峻的挑战,菲律宾一直就我国固有领土黄岩岛挑起事端。

读"南海诸岛示意图",完成3-4题。

3.有关黄岩岛的描述正确的是( D )①位于海南岛的东南部②热带经济作物种植基地③重要的海洋资源开发基地④战略地位十分重要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4.南海诸岛在行政区划上由管理( B )A.台湾省B.海南省C.广东省D.广西壮族自治区5.下列国家是联合国常任理事国的是( A )A.中国B.印度C.德国D.韩国〖课后作业〗[建议用时20分钟]〖基础巩固〗1.关于我国经济发展的叙述,正确的是( D )①历史悠久,对人类社会的发展作出过重大贡献②改革开放以来,成就巨大,已进入发达国家行列③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位居世界前列④近年来,经济增长速度一直保持较高的水平A.①②B.②③C.②④D.①④解析:近年来,我国经济发展速度很快,但是仍旧是发展中国家。

我国国民生产总值在世界居前列,但是人均生产总值却很低。

读漫画"二次取经",完成2-3题。

2.下面列举的环境问题中,能够在图中反映出来的有( D )①土地荒漠化②水土流失③水污染④大气污染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解析:图中遍地的树桩和荒芜的土地反映了土地荒漠化;黑色的河流反映的是水污染;工厂大烟囱排出的黑烟表示的是大气污染,但是没有明确反映水土流失。

3.下面叙述的保护环境的措施,有可能在唐僧的《环境保护》一书中出现的是( B )A.在耕地中进行植树造林B.有效治理大气污染和水污染C.使用洗涤剂清洗蔬菜和水果D.农业采用大水漫灌的方式灌溉解析:在耕地中进行植树造林不利于农业的发展,大量使用洗涤剂会污染水资源,大水浸灌的方式会造成水资源的浪费,这些都不利于环境的保护。

政治经济学第10章: 经济全球化与国际经济关系

政治经济学第10章: 经济全球化与国际经济关系

资本主义 社会生产
国际化方向
生产的国际化促进了
资本的国际化
自由竞争
商业资本
资本的国际化
资本主义阶段
的国际化
垄断资本 主义阶段
二战以后 的阶段
资本输出
资本的国际化
垄断同盟
产业资本
资本的国际化
国际化
3. 国际贸易 international trade
国际贸易指国际间的商品交换,由世 界各国(地区)的对外贸易构成。
(一)生产国际化与资本国际化
什么是生产国际化与资本国际化?
• 生产国际化与资本国际化,就是生产 和资本的运动不断越出国界,在世界 范围内持续扩张和增殖的过程。
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的发展 是生产国际化与资本国际化的基础
1. 国际分工
国际分工是生产力发展到 一定阶段的产物,是生产社会 化超越国界的体现。
第十章 经济全球化与国际经济关系
讲解提纲: • 第一节 经济全球化的动因与表现 • 第二节 经济全球化对世界经济的影响 • 第三节 经济全球化条件下的资本主义经济关系
第一节 经济全球化的动因及表现
一. 经济全球化的产生 二. 经济全球化的内容和实质 三. 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 四.经济全球化的动因及表现
第三,生产和资本的国际化反映的是以商品交换和资本流动 为主的经济交往方式,而经济全球化反映的则是各种 生产要素都得到流动的经济交往方式。
第四,生产和资本的国际化主要以国家为国际经济联系的主 体,而经济全球化则是在以国家为国际经济联系的主 体之外,跨国公司成为更重要的主体。
二、经济全球化的内容和实质 (一)经济全球化的内容
(2)战后国际贸易发展的主要特点
国际贸易发展速度空前 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年代 所用时间(年) 人口(亿)
10 1800 20 1930 30 1960 统计 数据 40 1975 50 1987 60 1999 70 2013 预计 数据 80 2028 注:资料来自联合国社会经济司人口处
-130 30 15 12 12 14 15
三、人口问题的严重性
全球人口的超速增长,产生了一系列难以克服 的资源和环境问题。为了维持庞大的世界人口,不 得不大量砍伐森林、开垦草原,无限度地掠夺所有 可利用的自然资源以满足人类的各项基本需求,由 此导致了全球性的生态破坏、环境污染和资源短缺 等严重问题。特别是城市人口的膨胀,城区的不断 扩大,需要占用大量的土地资源,使人口与粮食的 矛盾更加尖锐。
第四节
人口问题
人口问题在所有全球性问题中处于核心地位, 影响和制约着其他全球性问题的状况和解决。人 口问题与持续的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密切相关。 人作为社会经济活动的主体,既是可持续发展的 目的,又是可持续发展的动力。适度的人口规模 可以促进可持续发展,而人口规模过大,人口素 质不高,则会成为可持续发展的障碍。
3.整体性
全球性问题是一个整体,有其发生、发展 的历史过程,其各个环节和部分之间也有一定 的深刻的必然联系和相互影响,有一定的整体 运动的普遍性和规律性,相应地也要求在解决 的方法和途径上同样具有整体性。当然,整体 性并不排斥对全球性问题作分门别类的研究。
4.急迫性
全球性问题是当今世界各种反映整个人类 生存严重危险的紧迫矛盾所构成的极为复杂的 系统。如果不予以严重关切,不采取得力措施 去着意解决,则会导致严重的、甚至是无可挽 回的后果,从而威胁人类的生存、安全乃至文 明的存亡等方面。
(二)环境问题
环境问题是由人类社会生活和生产活动所引起 的周围环境结构和状态发生的变化,这些变化反过 来对人的生存和发展条件产生影响的状况。环境问 题主要包括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等方面。由于环境 问题影响着全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所以环境问题又 是全球性问题。
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
二、环境问题的产生和发展
1.全面性
一方面,在人们经常提及的全球性问题中, 无论从量上还是从质上都在加重或突出着全球 性问题的代表性和严重性。另一方面,全球性 问题几乎涉及经济、文化、科技、政治及教育 等所有领域。
2.变动性
全球性问题不是固定不变的,其内容、数量及其 重要程度将随着世界经济、政治的发展发生某些变化。 一方面,全球性问题以现代科技革命为背景和依托, 以经济全球化条件下不同社会制度国家和世界各国的 协调与合作为基础,通过人类主体对工业文明的理性 反思和实践活动,而使现有全球性问题不断得以解决。 另一方面,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和进程的加速及影响 的扩大与深入,具有全人类意义的各种新产生的问题 不断进入全球性问题系统之中。
(二)酸雨问题
1.酸雨
酸雨指的是PH值低于5.6的天然降水,形成酸雨 的主要前体物是硫氧化物和氮氧化物。当人为排放 这些酸性污染物将环境缓冲量(碱性物)逐渐消耗 殆尽时,酸雨就将从天而降。酸雨是以化工燃料为 能源的工业化产物,是空前污染积累性作用的结果。
2.酸雨的危害
(1)土壤酸化
(2)水体酸化 (3)危害森林 (4)污染海洋、造成海洋赤潮 (5)酸雨还会对桥梁楼屋、船舶车辆、输电线路、 铁路轨道、机电设备等造成严重侵蚀。 酸雨的危害很大,酸雨导致的环境酸化是20世纪最 大的环境问题之一,控制酸雨和全球酸化使人类走向可 持续发展所必须解决的重大全球性环境问题。
原始社会时期,人类的经济活动基本上还只是自然生物 链中的一环,还不能主动打破生态平衡,因此,环境问题并 不突出。 农业社会时期,随行农业和畜牧业的发展,人类改造自 然的能力不断增强,环境问题也逐渐突出。“刀耕火种”式 的农业技术,造成了草原、森林的被破坏,水土流失和土地 沙化。
18世纪的工业革命使人类进入了工业文明。工业革命的 技术极大地提高了人类征服自然和改造自然的能力,但是同 时也增强了人类破坏自然和毁坏自然的能力。在工业化和城 市化过程中,环境问题日益突出。
第二节
环境问题
人类的发展与环境的保护是矛盾的两个方面。人 类的发展既可造成环境的污染和生态的破坏,又可极 大提高保护环境和生态的能力;优美适宜的生态和环 境可为人类发展和进步提供有力的保障,而生态的破 坏和环境的污染则会制约甚至动摇发展的基础。因此, 环境和生态保护是实现人类可持续发展的前提。
一、环境问题的概念
诸如核扩散和军备控制困难、生态环境恶化、 资源的日益枯竭与巨大浪费、人口爆炸、发展与 环境的矛盾尖锐化等等,最终形成了诸多关系全 人类命运前途的重大问题,如环境问题、资源问 题、人口问题等。 20世纪中期以后,世界科学技术飞速发展,人 类对地球的作用力度快速增强,国际交往日益密 切,经济、政治和社会生活走向国际化,全球化 进程逐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加快。
(一)环境
环境是直接或间接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一切客观事物 的总体,它泛指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天然的和经过人 工改造的自然因素的总体,包括大气、水、海洋、土地、矿 藏、森林、草原、野生生物、自然遗迹、人文遗迹、风景名 胜区、自然保护区、城市和乡村等。
环境通过各种物质循环和能量循环而保持稳定,当外力 作用超过环境自我承受和调节能力时,则环境就会失衡和恶 化。
经济全球化一方面使这些问题越加凸显、扩 大与加重,无论在规模、影响力或性质上都超越 国界、制度和意识形态差异,布及全球,呈现出 普遍性特征;另一方面又使这些问题之间的联系 日益密切、深刻,相互缠绕,走向一体化,形成 一个不可分割的问题系统,呈现出整体性特征。 这又大大加重了问题的危机程度。
二、全球性问题的认识
(一)资源的概念
从广义上讲,资源包括土地、矿产、水、森林
和草地,也包括资金、市场、信息和劳动力等。从
狭义上讲,资源仅指自然资源。
(二)资源的特点
1.有用性和稀缺性 资源的有用性主要是指资源可以产生经济价值 的特性。资源的稀缺性是资源量的有限性: (1)不可更新的耗竭性资源的储量有限。 (2)可重复利用的非耗竭性资源(如太阳能、 风能、水能等)的容量有限。 (3)可再生的耗竭性资源(如生物资源)的自 然再生能力有限。
一、人口问题的概念
人口问题主要表现为由于人口数量增长过快而 发生的人口与自然资源利用及经济发展的不协调问 题。人口问题已成为一个严重的全球性问题,它不
仅加重了前述的环境和资源问题,而且与资源和环
境问题交织在一起,对世界经济的发展产生巨大影 响。
二、全球人口的增长
表11.4.1 全球人口每增长10亿所用的时间
2.可利用潜力的无限性和资源的有限性 资源可利用潜力的无限性是指随着人类认识能 力的逐步提高和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可以利用的 自然资源的范围和深度将不断扩大。 但是任何一种自然资源,其绝对量或是人类所 能利用的部分都是受到一定限制的。从这个角度讲, 资源具有有限性。 3.自然资源的财富性 自然资源是人类经济发展不可缺少的基础,也 是社会财富的来源,其本身就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的 重要财富。
三、主要的全球性环境问题
(一)温室效应
温室效应是指大气中的一些气体能够吸收地球 表面由于接收太阳光照而产生的红外线辐射,从而使 大气被“加热”的现象。自然温室效应对于保持地球 气温、维持丰富多彩的生命世界是必不可少的。但由 于人类工业生产和生活活动向大气排放了大量的温室 气体,如二氧化碳、甲烷、氯氟烷烃等,从而造成气 温上升和全球气候变暖,已成为举世关注的环境问题。
第十章 世界经济发展中的全 球性问题
环境、资源和人口问题是影响世界经济可持续 发展的全球性问题。20世纪中期以来,随着科学技 术的进步,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力不断提高,全球性 问题也日益严重了。这是不同社会制度国家在经济 全球化时代所面临的共同的综合性挑战。能否正确 地认识和解决这些全球性问题,将直接世界经济和 其中的各国国民经济的共同命运。
(二)土壤退化问题
近半个世纪以来,由于人口的迅速增长和环境 污染的日益严重,土壤资源也发生迅速的退化。土 壤退化将导致世界人均耕地面积的减少,据估计, 世界人均耕地面积从1975年的0.32公顷减少为2000 年的0.15公顷。 土壤退化的类型主要有水蚀、风蚀、化学损蚀 和物理损蚀四类。目前,土地资源退化的突出问题 是主要受人类活动影响而导致的土地沙漠化问题。
第三节
资源问题
资源是人类存在和发展的物质基础,也是世界 经济发展的物质基础,资源的丰裕度和组合状况, 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产业结构和 经济优势,特别是在经济技术发展水平不高,主要 以劳动密集型产业和资源密集型产业为主的情况下, 资源状况对一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影响就更加 突出。
一、资源的概念和特点
如何拯救我们的地球? ——环境、资源与人口
第一节
全球性问题的出现及其认识
一、全球性问题的出现
(一)全球性问题的概念
所谓全球性问题,是指在世界范围普遍存在、 关系到全人类根本利益、威胁人类生存与发展及 未来命运的重大问题。
(二)全球性问题的出现
全球性问题由于工业化的发展和西方殖民活动 的扩展而生成,又随着全球化的进程而加剧。 《世界自然保护大纲》(世界野生生物基金会, 1980年)曾指出,人类史无前例的创造性和无与伦 比的破坏性与日俱增,是当代社会的两大突出特征。
二、全球性资源问题
(一)森林衰退问题
森林是社会经济发展和人类生活中不可缺少的 可再生自然资源,同时又有巨大而无可替代的环境 功能,是人类生存和发展必需的条件。
近半个世纪世界森林衰退问题一直很严重。据估 计,全球森林总面积曾达到70多亿公顷,到1978 年已减少到31亿公顷。据绿色和平组织估计,近 100年来,全世界的原始森林有80%遭到破坏。


罗马俱乐部在其第一个历史性文献《增长的极限》(1972 年)中紧紧抓住了“人类困境”问题,首次把全球性问题从 以往的未来学研究中区分出来 俄罗斯全球性问题专家阿· 丘马科夫在1994年出版的《全球 性问题哲学》中,明确提出应把全球性问题作为一个系统, 作为一门全球学,进行专门研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