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种不同检测方法诊断结核病的比较
三种检测方法在结核感染诊断中的比较研究

s p e c i f i c i y t w a s 9 4 . 2 3 % ; t h e s e n s i t i v i y t o f T B- DOT wa s 8 6 . 5 2 % , a n d he t s p e c i i f c i y t wa s 9 2 . 3 1 % ; he t s e n s i i t v i t y o f T B— P C R w a s 7 3 . 0 3 %, nd a he t s p e c i f i c i t y w a s 9 8 . 0 8 %. Co n c l u s i o n I GRA- EL I S A t e c h n o l o g y h s a h i s h s e n s i t i v i y t nd a s p e c fc i i t y f o r d i a g n o s i s o f t u b e r c u l o s i s , o b v i o u s a p p l i c a t i o n v a l u e .
wi ht t o e v lu a a t et h ed i a g n o s t i cp e f r o ma r nc e o f t h et hr e eme ho t d s . Re s lt u s T h e s e n s i t i v i t y o f I GRA wa s 8 9 . 8 9 %, a n dt h e
【 A b s t r a c t 】 Ob j e c i t v e T o c o m p a r e t h e a n a l y s i s m e ho t d o f I G R A - E L I S A r e l e a s e o f i n t e f r e r o n g a mm a , c o l l o i d l a
三种肺结核实验室诊断方法评估

三种肺结核实验室诊断方法评估发布时间:2023-02-24T03:39:06.796Z 来源:《医师在线》2022年32期作者:赵静2 田敏敏1 邓淑文1 李金方3 赵蓉芬1*[导读] 目的阐明LAMP技术联合痰涂片和培养检测在肺结核确诊诊断的价值,为制定和完善本区肺结核的防控指南提供依据.方法收集送检疑似肺结核患者痰标本563份,进行直接涂片镜检、固体培养和环介导恒温扩增检测(LAMP)检测。
赵静2 田敏敏1 邓淑文1 李金方3 赵蓉芬1*1苏州高新区人民医院检验科江苏苏州 2151292苏州市第五人民医院临床检验中心江苏苏州2151313苏州高新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疾控科江苏苏州215011【摘要】:目的阐明LAMP技术联合痰涂片和培养检测在肺结核确诊诊断的价值,为制定和完善本区肺结核的防控指南提供依据.方法收集送检疑似肺结核患者痰标本563份,进行直接涂片镜检、固体培养和环介导恒温扩增检测(LAMP)检测。
结果检测563份结核门诊送检痰标本中,257份来自临床诊断肺结核病例痰标本,三种检测方法阳性率由高到低依次为:分子检测LAMP阳性率最高(53.7%),培养阳性率次之(47.5%),直接涂片阳性率最低(15.2%);35例临床诊断肺结核患者三种方法检测同时阳性,占13.6%,培养和LAMP检测同时阳性率64例,最高(24.9%);306份临床诊断非肺结核病例痰标本,272例三种检测方法检测未检到结核分枝杆菌,实验室检查阴性率占88.9%,假阳性率由高到低分别为LAMP检测5%,培养4.2%,涂片1%。
结论 LAMP(环介导恒温扩增)技术可以作为培养方法的替代技术,帮助临床医生早期诊断,确诊肺结核,并进行抗结核治疗。
【关键词】肺结核;涂片;固体培养;lamp2020 年苏州高新区发病率为 49.13/10 万,肺结核仍居苏州市法定报告甲、乙类传染病首位,防控形势仍旧严峻。
急需快速、准确、简便的诊断技术和预防结核病感染新疫苗、新药品的出现[1]。
结核病实验室检查

结核病实验室检查结核病是一种严重的传染病,通常由结核分支杆菌引起。
这种病菌会侵入肺部并引起肺结核,而也可以通过血液传播到其他部位,如淋巴、骨髓和肝脾等。
在许多地方,特别是在发展中国家,结核病仍然是一种普遍的疾病,因此及早诊断和治疗至关重要。
结核病实验室检查是确诊结核病的一种重要方法。
结核病实验室检查通常涉及多种类型的检测,例如:1.酸杆菌检测结核分支杆菌是酸杆菌,因此酸杆菌检测是一种常用的实验室检查方法。
该方法不需要复杂的设备并且具有高度的特异性和灵敏度。
患者的样本可以是咳嗽的痰液、唾液或肺组织,也可以通过胃镜获得胃肠液。
如果酸杆菌检测呈阳性,则可以确诊结核病。
但是,该方法也存在一些局限性,例如在一些情况下不能检测出结核分支杆菌,如某些菌株可以耐受某些药物。
2. 结核抗体检测结核抗体检测是另一种可以用于诊断结核病的实验室检查方法。
该方法通常使用ELISA(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或其他类似方法检测患者的血清中是否存在结核抗体,如果测试结果呈阳性,则表示患者可能感染了结核分支杆菌。
但是,结核抗体检测的结果可能会出现假阳性或假阴性的情况,这限制了其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
3.结核病PCR检测PCR检测是检查抗原核酸序列的一种方法。
由于PCR技术可以扩增极微量的DNA,并且非常特异和灵敏,因此可以检测出非常小的感染量。
在结核病中,PCR检测可以用于检测结核分支杆菌的DNA,以确认病原体的存在。
但是,该方法对样本中的DNA污染非常敏感,因此必须进行严格的实验室操作和质量控制。
总之,结核病实验室检查是确诊结核病的一种重要方法。
这些测试方法都具有不同的优缺点,并且结果可能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
因此,必须在临床实践中综合考虑这些方法的结果和临床表现,以取得最佳的诊断结果。
同时,实验室技术人员必须受过专业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以确保准确诊断和最佳治疗效果。
三种方法组成的结核病快速诊断技术的评价

L U Xio a I a y n,L N in in I Ja xo g,Z NG Huc n HE i g,e a o t l
2.5 , 0 1 % 差异有显著性(c 2 4, . 1 ; ) 0:5 . P<0O ) 组合 法的阳性检 出率 高于改 良罗氏培养 法 3 . 1 , 0 7 % 差异有 显著性( =5 7 x ., P<00 ) 而且检测时间明显缩短 ; .5 , 同时组合 法的阳性检 出率均高于其 中单一方法的检测 结果, 检测结核 分枝 杆菌的敏感度 为 9 .6 , 异 性 为 9 . 1 , 确 性 为 9 .8 。结 论 浓缩 涂 片 法 、 时 荧光 定 量 P R 法 、 A T CMG T一90培 养 法 3 96% 特 9 8% 准 98% 实 C B CE I 6 种方法组合具有很 高的敏 感性和特异性 , 用于结核病早期快速诊 断有重要 的qg 价值 。 C ̄ , 【 关键词 】 分枝杆茵 荧光定量 P R 培养法 涂片法 C
meh dwa ih rta n igemeh d to shg e h na ysn l to .Th e stvt fa pyn h o esn i i o p ligtec mbiainmeh d t ee t c b cei m u ec lssi i y n t to od tc o myo a tru t b ruoi s
bn dme o a 6 3 % , inf a d ih r h n2 . 5 o i c s e rm to X ie t dw s . 0 h 3 s ic n yhg e a O 1 % fdr t m a eh d( =5 . P< . 1 ,a d 3 . 1 o g i t e 2 4, 0 0 ) n 0 7 % f m— i
结核病实验室诊断技术介绍

1.结核分枝杆菌鉴定方法1. 1萋尼氏抗酸染色痰涂片显微镜检查目前萋尼氏抗酸染色痰涂片显微镜检查是我国结核病实验室使用最为普遍的方法,其操作简单快捷,特异性高,设备要求低,但是灵敏度较低,不能及时发现病人。
1.2 发光二极管荧光显微镜(LED荧光显微镜)发光二极管荧光显微镜管利用二极管光源,延长了显微镜使用寿命,不需要暗室,且价格低廉,可以提高涂片的阳性检出率。
目前在国内应用评估结果显示灵敏度较明场显微镜明显提高,已在部分区县开始使用。
1.3 交叉引物恒温扩增结核病诊断技术在恒定温度下,特殊的引物和特异性探针在酶的作用下,反应体系在一个密闭的反应管内反应。
扩增反应一般不超过一个小时,最短半小时。
目前应用玻璃化试剂,稳定性好,便于运输。
目前在国内区县级应用评估。
1.4 夹层杯结核病诊断方法将痰标本(或其它标本)用专用消化灭活液充分消化,完全暴露并保留抗酸杆菌,通过自动离心涂片机(或半自动制片染色机)对消化后的标本进行充分集菌。
直接在夹层杯装置中进行抗酸染色,取出基片或膜片置于普通显微镜进行观察。
夹层杯法操作方便快捷,便于标准化操作,通过消化灭活,安全性改善,阳性检出率也比直接涂片法大大提高。
夹层杯的装置有沉降式和虑过式,适用于不同工作量的医疗机构。
1.5 环介导等温扩增方法采用2对引物在等温条件下即可完成DNA的扩增,扩增结果通过肉眼观察荧光进行判定,诊断是否为结核病。
同时整个反应体系采用封闭系统减少了工作区域扩增子的污染,整个反应过程只需一个小时即可完成,通过肉眼观察荧光判读结果。
2.结核分枝杆菌培养方法2.1 固体培养培养是结核病诊断的精标准,也是获得分离菌株开展耐药检测的前提,我国结核病实验室最常用的是固体罗氏培养法,包括简单法和中和离心法。
虽然培养是诊断的精标准,但是花费时间长,需要4-8周时间。
2.2 液体培养液体培养通过添加生长刺激剂,改变检测方法提高检测灵敏度等方式缩短了阳性报告时间。
比较结核感染T细胞斑点试验、结核菌素试验以及血清结核抗体检测

比较结核感染T细胞斑点试验、结核菌素试验以及血清结核抗体检测对诊断肺结核的价值作者:黄汉鹏来源:《中外医疗》2016年第35期[摘要] 目的比较结核感染T细胞斑点试验(T-cell spot of tuberculosis,T-SPOT.TB)、结核菌素试验(purified protein derivative,PPD)以及血清结核抗体(Tuberculosis antibody,TB-Ab)检测对肺结核的诊断价值。
方法随机选取自2014年1月—2016年8月在该院确诊为肺结核患者60例,作为肺结核组;确诊非肺结核就诊者30名作为非肺结核组,两组就诊者均接受了T-SPOT.TB、PPD以及TB-Ab检测。
比较两组接受不同检测方法对诊断肺结核灵敏性与特异性的差异。
结果 T-SPOT.TB检测诊断肺结核的敏感性为73.30%,特异性为80.00%;PPD 试验诊断肺结核的敏感性为60.00%,特异性为86.70%;血清TB-Ab检测检测诊断肺结核的敏感性为53.30%,特异性为66.70%。
结论 T-SPOT.TB诊断肺结核的敏感性高于PPD试验和血清结核抗体检测;T细胞斑点试验T-SPOT.TB诊断肺结核的特异性高于血清结核抗体检测,与PPD试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关键词] 结核感染T细胞斑点试验;PPD试验;血清结核抗体;肺结核[中图分类号] R32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6)12(b)-0041-03Comparison of T-SPOT.TB, PPD, and TB-Ab Detection in the Diagnosis of Pulmonary TuberculosisHUANG Han-pengDepartment of Respirology, Affiliated Hospital of Jiangsu University, Zhenjiang, Jiangsu Province,212001 China[Abstract] Objective To compare of T-cell spot of tuberculosis(T-SPOT.TB), purified protein derivative test(PPD), and serum tuberculosis antibody detection(TB-Ab) in the diagnosis of pulmonary tuberculosis. Methods 90 patients from January 2014 to August 2016 in our hospital were random selected and divided into pulmonary tuberculosis group(n=60) and non-tuberculosis group(n=30). The positive rates of T-SPOT.TB, PPD, and TB-Ab in two groups were detected and their sensitivities and specifities were compared. Results The sensitivity of T-SPOT.TB in the diagnosis of pulmonary tuberculosis was 73.30%, and the specificity was 80.00%;The sensitivity of PPD test in the diagnosis of pulmonary tuberculosis was 60.00%, and thespecificity was 86.70%; The sensitivity of TB-Ab detection in the diagnosis of pulmonary tuberculosis was 53.30% and specificity was 66.70%. Conclusion The sensitivity of T-SPOT.TB in the diagnosis of tuberculosis is higher than that of PPD test and TB-Ab detection; the specificity of T-SPOT.TB in diagnosis of pulmonary tuberculosis is higher than that of serum TB-Ab detection,and i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with PPD test.[Key words] T-cell spot of tuberculosis;Purified protein derivative test; Tuberculosis antibody;Pulmonary tuberculosis结核病是单一致病菌致死最多的疾病。
不同检测方法对结核病的诊断效果分析

不同检测方法对结核病的诊断效果分析摘要】目的将诊断结核病的蛋白芯片法与金标法及抗酸染色法三种检测方法进行比较,以评价三种方法在临床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用蛋白芯片法、金标法及抗酸染色法检测125例确诊结核病人、50例肺部其它疾病患者的血清标本,并进行相关统计分析。
结果蛋白芯片法、金标法及抗酸染色法检出结核分枝杆菌的灵敏度为64%,72%及22.7%,前两者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均高于抗酸染色法(P<0.05)。
三者的特异性分别为90%,76%及96%。
结论蛋白芯片法检测结核分枝杆菌,与金标法及抗酸染色法比较,具有简便、快速、敏感性较高和特异性强等优点,是临床辅助诊断结核病的有效方法。
【关键词】蛋白芯片结核分枝杆菌比较诊断1 材料与方法1.1 材料① 标本来源:125例确诊结核病人血清由我院内科肺结核确诊病人提供,50例肺部其它疾病患者的血清来源于我院胸外科、内科。
② 主要仪器和试剂:蛋白芯片阅读仪、结核分枝杆菌蛋白芯片试剂盒均为南京大渊生物技术公司提供;结核分枝杆菌免疫胶体金诊断试剂盒为上海奥普生物医药有限公司提供;抗酸染色相关试剂,根据《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第3版)由实验室自行配置。
1.2 方法1.2.1 蛋白芯片法(PC):按试剂说明书操作。
1.2.2 金标法(DIGFA):按试剂说明书操作。
1.2.3 抗酸染色法(AFS):参照《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第3版。
1.3 统计学分析概率的比较采用X2检验。
2 结果2.1 175例标本三种检测结果与临床诊断的关系见表1。
表1 175例标本三种检测结果比较注: #P<0.05(与对照组比较),*P<0.05(与AFS法比较)。
2.2 三种检测方法的灵敏度、特异性比较蛋白芯片法、金标法及抗酸染色法检出结核分枝杆菌的灵敏度为64%,72%及22.7%,特异性分别为90%,76%及96%。
2.3 蛋白芯片法结核病组三种结核茵抗原的抗体构成比三种结核菌抗原的抗体阳性率以抗LAM 抗体的阳性率最高,为57.6%(72/125),其次为抗38KDa抗体44%(55/125),最低为抗16KDa抗体20%(25/125)。
结核病3种实验诊断方法比较与分枝杆菌耐药性分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种不同检测方法对诊断结核病的比较池云生张东浩吉林省结核病医院检验科 130500【摘要】目的将诊断结核病的蛋白芯片法与金标法及抗酸染色法三种检测方法进行比较,以评价三种方法在临床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用蛋白芯片法、金标法及抗酸染色法检测125例确诊结核病人、50例肺部其它疾病患者和健康体检者的血清标本,并进行相关统计分析。
结果蛋白芯片法、金标法及抗酸染色法检出结核分枝杆菌的灵敏度为64%,72%及22.7%,前两者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均高于抗酸染色法(P<0.05)。
三者的特异性分别为90%,76.7%及96.7%。
结论蛋白芯片法检测结核分枝杆菌,与金标法及抗酸染色法比较,具有简便、快速、敏感性较高和特异性强等优点,是临床辅助诊断结核病的有效方法。
【关键词】蛋白芯片;结核分枝杆菌;比较;诊断结核病是严重危害人民群众健康的呼吸道传染病,被列入我国法定重大传染病。
为了实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的目标,临床上现已开展了多种针对于结核病诊断的实验室检测项目。
我院以开展的检测项目有蛋白芯片法、金标法、抗酸染色法、PCR-荧光探针法、结核菌培养等多种方法。
根据临床应用情况,现就相对简便易行的蛋白芯片法、金标法、抗酸染色法进行比较,来评价三种方法在临床中的应用价值,以便更好地为结核病防治的临床应用提供及时准确的信息。
结核蛋白质芯片(protein chip,PC)是近年来蛋白质组学研究中兴起的一种新方法,其基本原理是以微孔滤膜为载体,利用微阵列技术将纯化的结核菌脂阿拉伯甘露糖(LAM)、蛋白16 KDa(rT—PA16)和38KDa(rTPA38)等三种抗原固相于同一膜片上,使抗原抗体反应在固相膜上快速进行,再以免疫金作为标记物在膜上显色,然后放入芯片阅读仪,在专门软件的支持下对抗原点阵的灰度值进行分析,以达到检测结核分枝杆菌的目的。
为了评价此方法的临床应用价值,本文将此法与免疫胶体金法及常规的抗酸染色法作一比较,现报告如下:1 材料与方法1.1 材料①标本来源:125例确诊结核病人血清由我院内科肺结核确诊病人提供,50例肺部其它疾病患者和健康体检者的血清来源于本院胸外科、内科和门诊体检人员。
②主要仪器和试剂:蛋白芯片阅读仪、结核分枝杆菌蛋白芯片试剂盒均为南京大渊生物技术公司提供;结核分枝杆菌免疫胶体金诊断试剂盒为上海奥普生物医药有限公司产品;抗酸染色相关试剂,根据《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第3版)由实验室自行配置。
1.2 方法1.2.2 蛋白芯片法:在芯片上标记上样品编号,在芯片盒窗口内滴加200μl 试剂A,使膜表面完全浸湿;将待检血清100μl加入窗口中,待血清完全渗入后,再滴加300 μl试剂B;待试剂B完全渗入后,滴加500 μl试剂C;待试剂C完全渗入后,最后滴加300μl试剂D;反应完毕后30 min内,将芯片放入芯片识别仪进行结果分析。
在确保没有开启任何应用程序的情况下,把芯片盒内的小光盘放人光驱,机器会自动进入“生物芯片检测软件”,然后按程序操作,并打印出分析结果。
结核杆菌3种特异性抗体,即抗脂阿拉伯甘露糖(LAM)、16KDa 及38KDa抗体,如果任一抗体检测为阳性,结果则判为阳性。
整个操作过程需30min左右。
1.2.2 金标法(DIGFA):利用结核杆菌特异性外膜抗原,采用斑点免疫金渗滤试验(DIGFA)原理进行检测,严格按说明书进行操作。
1.2.3 抗酸染色法(AFS):参照《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第3版。
1.3 统计学分析概率的比较采用X2检验。
2 结果2.1 175例标本三种检测结果与临床诊断的关系见表1。
表1 175例标本三种检测结果比较分组# PC检出率(%)DIGFA检出率(%)AFS检出率(%)结核组125 64(80/125)72(90/125)22.7(33/125)对照组50 10(5/50)23.3(12/50) 3.3(2/50)注: P<0.05(与对照组比较), P<0.05(与AFS法比较)。
2.2 三种检测方法的灵敏度、特异性比较蛋白芯片法、金标法及抗酸染色法检出结核分枝杆菌的灵敏度为64%,72%及22.7%,特异性分别为90%,76.7%及96.7%。
2.3 蛋白芯片法结核病组三种结核茵抗原的抗体构成比三种结核菌抗原的抗体阳性率以抗LAM 抗体的阳性率最高,为57.33%(72/125),其次为抗38KDa 抗体44%(55/125),最低为抗16KDa抗体20%(25/125)。
三种抗体各组合结果见表2。
表2 结核病组三种结核菌抗原的抗体构成比LAM 16KDa 38KDa n 百分比(%)+++14 11.2+-+40 32+--15 12-+-7 5.6-++ 1 0.8++- 3 2.4---45 363讨论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分子生物学在医学领域取得的飞速发展,研究者也将分子生物学的原理引入了结核试验研究范围。
自1989年其被引入结核病的诊断以来,立即成为结核病细菌学诊断领域中备受关注的焦点。
结核蛋白芯片即是利用结核菌的特异性细胞壁脂多糖抗原LAM 和经基因工程重组DNA 技术生产纯化的38KDa及16KDa特异性抗原固相于同一膜片上,使抗原抗体反应在固相膜上快速进行,再以免疫金作为标记物在膜上显色,以用于结核病的临床检测[1]。
LAM 是分枝杆菌属细胞壁的重要组成部分,属特异性抗原,具有较强的免疫原性,其检测的灵敏度较高,但除结核分枝杆菌外,其它分枝杆菌也有LAM 成分,因此其特异性相对较低。
结核分枝杆菌38KD抗原与16KD抗原是结核分枝杆菌所特有的抗原,它与其它非结核分枝杆菌不存在交叉反应,其诊断的特异性较高[2]。
以上结果可见,结核分枝杆菌蛋白芯片检测结核的灵敏度为64%,特异性较高,为90%,与国内报道基本一致。
在125例结核病人中,有45例蛋白芯片法检测为阴性,导致其灵敏度降低,这可能是某些结核病人的血液中产生抗原和相应抗体复合物结合,导致游离抗体滴度降低,如低于设定显示疾病的cutoff值,则此时显示为阴性。
另外50例健康体检者中有4例蛋白芯片法检测为阳性,这可能是受潜伏结核或者环境中分枝杆菌污染的影响,或者是结核有效治疗后的个体其抗体依然存在多年所导致[3]。
金标法使用的是用现代生物技术提纯的结核分枝杆菌特异性外膜抗原,引进斑点金免疫渗滤试验(DIGFA)原理,用于结核病IgG的检测。
本文显示的灵敏度和特异性分别为72%,76.7%,与相关报道基本一致。
从表1结果可看出,胶体金结核抗体法存在一定程度的假阳性和假阴性问题,假阳性的产生可能是人群感染结核杆菌十分普遍,部分人体对结核抗原反应较强所致。
另外就是金标法采用的是提纯的结核分枝杆菌外膜抗原,难免会和其它非结核分枝杆菌发生交叉反应。
假阴性产生的原因可能是:不同人群机体免疫水平存在差异;处于不同临床感染期的结核患者;血液中存在免疫抑制因子或抗原抗体复合物等因素,使机体血清中结核抗体水平产生差异,从而产生假阴性。
因此,在应用胶体金结核抗体快速检测法时,应结合临床症状与其它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分析,并通过动态观察,从而进行临床诊断[4]。
在结核病的临床诊断方法中,抗酸染色法虽然具有简便、快速、特异性高的优点,是目前最主要的结核确诊手段,但其阳性率较低,约25 ~35%,还存在着大约65%~75%涂片阴性或培养阴性可疑结核病的诊断问题[5]。
从结果可见,结核分枝杆菌蛋白芯片阳性检出率48.57%(85/175)显著高于抗酸菌涂片镜检法20%(30/175),表明蛋白芯片结核抗体的检测对于不排痰的结核病患者或者涂片镜检阴性、不明原因的胸水、不能区别的结核病的鉴别诊断等具有重要意义,能显著提高检测的灵敏度。
另外在30例抗酸菌涂片镜检阳性标本中有2例蛋白芯片法检测为阴性,这可能是其它非结核分枝杆菌如戈登分枝杆菌、堪萨斯分枝杆菌所导致,同时也证实了蛋白芯片法诊断结核病较为特异。
从表2可见,用LAM 和2种重组结核分枝杆菌蛋白抗原分别检测不同的病人其反应有所不同,究其原因,可能是因为结核分枝杆菌抗原多而复杂,在宿主体内表达的数量、种类或时机可能随病人的个体免疫背景和病程而异,从而表现出不同的抗原谱所致。
其中单一抗体阳性率是17.6%(22/125),两种抗体阳性率是35.2%(44/125),三种抗体阳性率是11.2%(14、125),所有抗体阳性检出率是64%(80、125)。
因此,针对结核多种抗原的蛋白芯片法在保证特异性的基础上提高了检测的灵敏度。
综上所述,结核分枝杆菌蛋白芯片法诊断结核病,相对金标法及抗酸染色法而言,具有简便、快速、敏感性较高和特异性强等优点,是临床辅助诊断结核病的一种有效方法,值得在临床推广。
金标法检测试剂盒采用的纯化的特异性外膜蛋白抗原具有较高的免疫原性,特异性较强,本检测法虽为单孔测定,但由于根据结核病体液免疫反应规律,对诊断结核血清抗体水平的界值作了适当的调整,使其灵敏度不致太高,因而能有效地区别现症感染和既往感染,本文所测定结果与国内其他作者报告接近,基本达到临床诊断作用,对肺结核的治疗转归也有一定的监测作用[6]。
抗酸染色法检测结核杆菌的特异性高,但灵敏度很低,故一般用于临床以确诊病人的排菌监测。
参考文献:[1]朱中元,王海波,刘爱国,等.抗结核分枝杆菌多种抗原的抗体检测蛋白芯片研究.中国热带医学,2004,4(6):907—910.[2]孔忠顺,管波清,古淑香,等.血清抗脂阿拉伯甘露糖及38kD抗体检测对涂阴肺结核及肺外结核诊断价值.中国防痨杂志,2002,24(3):140—142.[3]李洪敏,王巍,吴雪琼,等.PBT—X2型识别仪在结核蛋白生物芯片中的应用.现代科学仪器,2005,2(1):56— 58.[4]邱忠平,吴丽娟.胶体金试纸条快速检测结核抗体的临床意义探讨.国外医学临床生物化学与检验学分册,2004,25(3):209— 210.[5]庄玉辉.加强结核病实验诊断新技术的临床应用研究.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01,24(2):69—70.[6]陈俊林顾德林秦志华,医学文选 1999年第4期第18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