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模具分型面选择标准
模具设计分型面的选择及设计原则

模具设计分型面的选择及设计原则一、分型面的选择分型面的选择也是模具设计的第一步,它受到产品的形状,外观,壁厚,尺寸精度,模穴数等很多因素的影响。
一般的产品拿到手里,大分型面确定我相信大家对这个基本没什么问题。
可对于很多有侧抽芯,或者涉及到枕位,碰穿,插穿时。
这些就有争论了,怎么去选择有时候还真不是个简单的事,因此,咱们这里来聊聊如何去选择分型面。
一般来说分型面的选择都会遵循以下的几个原则:1:符合产品脱模要求分型面也就是为了产品能顺利取出模具的。
因此,分型面的位置应该选在产品断面尺寸最大的部位,这是一条最基本的原则。
2:方位的确定在决定产品在模具里面的方位时,分型面的选择应该尽量防止产品形成侧孔或者侧扣位,应避免采用复杂的模具结构。
3:分型面的形状一般的产品,常常采用一个与注塑机开模运动方向垂直的分型面,特殊情况下才采用其它形状的分型面。
分型面的形状以方便加工和脱模为原则。
像某此弯曲的产品,分型时就得根椐它弯曲的曲率来。
4:确保产品外观和质量分型面不要选择在产品光滑的'外表面。
外观面一般来说是不允许有夹线及其它影响美观的线条出现的;有些有同心度要求的产品,得把有同心度要求的部分全部放到同一侧,这样才能保证其同心度。
5:有利于脱模一般的模具的脱模机构都是在动模的,所以选择分型面时应尽可能的使开模后产品留在动模。
因此对于有些有可能粘住定模的地方,我们往往会加做定模辅助脱模机构。
6:考虑侧向开模距离一般的侧向机械式开模的距离都是比较小的。
因此选择分型面时应把抽芯距长的方向选择在前后模开合的方向上,将短的方向做为侧向分型。
7:锁模力的考虑模具的侧向锁模力相对来说比较小,所以对于投影面积较大的大型产品,应将投影面积大的方向放在前后模开合模方向上,而将侧投影面积较小的作为侧向分型。
8:利于排气当把分型面做为主要排气时,应该把分型面设计在塑料流动的末端,以利于排气。
9:模具零件易于加工选择分型面时,应把模具分割成易于加工的零件,减小机加工难度。
QW-RD-004 注塑模具技术标准

1.4浇口
常见浇口类型有直接浇口﹑侧浇口﹑潜伏式浇口﹑点浇口等多种。设计时应根据产品的不同要求选择适合的类型.尤其当制品外观有要求时,要慎重选择。
1.4.1直接浇口
对大型单一型腔制品成型效果好,需注意唧嘴底部与产品之间隔10MM。例如底壳类制品.其尺寸要求如图:
1.2.4梯形流道: W一般为5~8 H一般为4~6 H/W=2/3如图1-1:
1.3冷料井
为防止冷却的树脂流入型腔,在不通向型腔的流道末端要设置冷料井,包括主流道的大端和分流道拐角处.
1.3.1大水口模主流道大端的冷料井与顶针配合有抓料的作用。 常见形式如图1-2
1.3.2分流道拐角处冷料井设置如图:
5.1.5行位斜销角度一般为15o~25o,最大不能超过25o,斜销角度比行位小2o,一般尽量不采用细小的斜销,以保证行位运动的顺利
5.1.6行位弹弓长度的确定,应保证弹弓空间足够,防止弹弓失效。
设定行位行程为M,弹弓总长为L,设弹簧压缩40%,行位完全退出后,弹弓仍预压10则有
(40%﹣10%)L=M
6.1.2顶出位置
正确的顶出位置,应设在制品脱模困难的地方,制品的骨位﹑柱位以及对内模有包紧力的地方均应考虑设置顶出机构.同时还应考虑顶出机构应设置在不影响制品外观的部位,并且不能与其它零件(如撑头﹑螺丝等)发生干涉。
6.1.3设计中尽量选用大的顶针,大模不用小顶针,当在产品有相互配合的地方设置顶针时,顶针应高出后模面0.5MM。
7.产品胶位边与模仁边需有25-30mm,模仁边与模胚边需保证50mm(模胚大模边亦要加大),产品胶位底部与模仁底部需有25-30mm,模仁底与模胚底:前模需有25mm,后模需有35mm,(模胚大模底亦相应加厚)见图:
有关模具的分型面基本原则

有关模具的分型面基本原则分型面的选择原则:1.符合塑件脱模:为使塑件能从模具内取出,分型面的位置应设在塑件断面最大尺寸的部位。
2. 分型面的数目和形状:通常只采用一个与开模运动方向相垂直的分型面。
确定分形面应以模具制造及脱模方便为原则。
3.型腔的选择:尽量防止形成侧孔和侧凹,以避免采用较复杂的模具结构。
4.确保表面质量:分型面尽量不要选择塑件光滑的外表面,避免影响塑件的外观质量;将塑件要求同轴度的部分放在分型面的同一侧。
以确保塑件的同轴度;要考虑减小造成塑件大、小端的尺寸差异要求等。
5.有利于塑件脱模:由于模具的脱模机构通常设置在动模一侧,故尽可能使开模后塑件留在动模一侧。
6.考虑侧向轴拔距。
一般机械式分型抽芯机构的侧向轴拔距都较小,因此选择分型面的时应将抽芯或分型距离长的方向置于动、定模的开合模方向上,即将短轴拔距作为侧向分型或抽芯。
并注意将侧抽芯放在动模边,避免定模抽芯。
7.锁紧模具的要求:侧向合模锁紧力较小,故对于投影面积较大的大型塑件,应将投影面积大的方向放在动、定模的合模方向上,而将投影面积小较小的方向作为侧向分型面。
8.有利于排气。
当分型面作为主要排气渠道时,应将分型面设计在塑料的流动末端,以利于排气。
9.模具分型面的选择和设计应该利于加工。
如: 1、主分型面为平面的情况,分型面设计时要考虑方便于磨床加工。
2、主分型面为复杂曲面,分型面设计时要考虑方便于NC加工,避免EDM加工。
分型面在不同情况下的设计要求<一>、主要分型面为平面的情况:主要分型面与开模方向垂直时,分型面可直接拉伸而成。
(见图一)*对于这种分型面用自动分模时常会在一些转角位有一些微小的起伏(高度方向几个丝的变化),对制作Fit模有一定的影响,应注意用平面替换,以利于磨床磨出。
<二>、主要分型面为斜面的情况:主要分型面与开模方向不垂直时,分型面沿斜面延伸一段后在分型面两端做平位,以利于加工定位及Fit模。
模具设计分型面的选择及设计原则

模具设计分型面的选择及设计原则
模具,是将塑料或金属按照产品设计图纸要求的形状和尺寸加工出来
的工具。
模具的设计和制造是任何塑料或金属制品的有效生产的必要环节,型面的选择和设计原则对模具的质量和成型效果有着重要的影响。
一、模具型面选择
1、了解加工工件材料特性,首先要了解加工工件的材料特性,以便
根据材料的性能、加工精度需求等,决定模具的塑料型面类型。
模具的材
料种类有:定型塑料、半定型塑料、硬质塑料、弹性体塑料、铝热模塑料等。
2、根据产品型号和尺寸,确定型面形状和尺寸;
3、根据成型材料的特性,确定模具型面料的厚度;
4、根据产品成型过程尺寸的变化,确定型面的设计模式;
5、根据成型方式及模具结构,确定腔体的形状;
6、根据负压上模原理,确定模具型口的设计;
7、确定附件的设计,包括定位件、导流件等;
8、根据设计要求,制定模具的总体尺寸和技术要求;
9、根据成型工艺需要,确定模具表面处理方式。
二、模具设计原则
1、重点考虑模具的结构及制作的简单方便性,便于模具的调整和维护;。
注塑模具之分型面的选择

注塑模具之分型面的选择分型面的选择分型面为动模与定模的分界面,是取出塑件或者浇注系统凝料的面.它的合理选择是塑件能完好成型的条件,不仅关系到塑件的脱模,而且涉及摸具结构与制造成本. 合理的分型面不但能满足制品各方面的性能要求 ,而且使模具结构简单,成本亦会令人满意.选择分型面时有下面一些原则能够遵循:.分型面应选择在塑件的最大截面处(圖二),否则给脱模与加工带来困难(圖一).此点可说是选择的首要原则.图一(無法脫模)图二(順利脫模).尽可能地将塑件留在公模侧,因在公模侧设置脱模机构简便易行..在安排制件在型腔中方位时,尽量避免侧向分型或者抽芯以利于简化模具结构.结合以上原则还要综合考虑塑件的尺寸精度、外观质量、使用要求及是否有利于浇注系统特别是浇口的合理安排, 是否有利于排气。
所设计的模具的塑件电话机的上面板(图示),由图能够看出,不能将侧面作为分型面,由于那将导致不合理的模具高度与模腔深度。
关于这一模具,分型面没有太多的选择。
它的侧边是有斜度的,下端面为最大截面,可考虑将整个外观面作为分型面。
电话机的上面板外观表面质量的要求很高,顶杆不能在外观面侧顶出,否则顶出痕迹会影响表面质量,因此外观面最好在母模侧成产品外观图型。
在结构方面,(如图所示)内侧面有很多小直径的BOSS,这些结构宜用顶管(套筒顶针)成型且便于脱模。
那么,这一部分应在公模侧。
如此布置,党制品冷却时,会因收缩作用而包覆在公模仁上,有利于制品滞留在公模一側。
根据以上分析,分型面的选择为整个外观面,内部结构在公模侧成型,外观面成型与母模侧(与图二相似)。
这样易于脱模,使模具结构相对简化,且分型面有一靠破处可设置浇口亦利于浇注系统的安内部结构图靠破 BOSS排。
综上,此选择可行。
型腔数目的确定注射模可设计成一模一腔也可设计成一模多腔。
其数目的确定要从下列几个方面考虑:.注塑产品的尺寸及结构的复杂性.塑件的尺寸精度—型腔越多,精度也相对降低。
模具设计的几个要求

模具设计的几个要求第一篇:模具设计的几个要求青岛海培德模具加工厂模具设计的几个要求1.冲压工艺性分析冲压工艺性是指零件冲压加工的难易程度。
在技术方面,主要分析该零件的形状特点、尺寸大小(最小孔边距、孔径、材料厚度、最大外形)、精度要求和材料性能等因素是否符合冲压工艺的要求。
如果发现冲压工艺性差,则需要对冲压件产品提出修改意见,经产品设计者同意后方可修改。
.搜集必要的资料设计冷冲模时,需搜集的资料包括产品图、样品、设计任务书和参考图等,并相应了解如下问题:)了解最大限度采用标准件的可能性,以缩短模具制造周期。
)了解制件的生产性质是试制还是批量或大量生产,以确定模具的结构性质。
)了解适用的压力机情况和有关技术规格,根据所选用的设备确定与之相适应的模具及有关参数,如模架大小、模柄尺寸、模具闭合高度和送料机构等。
)了解提供的产品视图是否完备,技术要求是否明确,有无特殊要求的地方。
5)了解模具制造的技术力量、设备条件和加工技巧,为确定模具结构提供依据。
)了解制件的材料性质(软、硬还是半硬)、尺寸和供应方式(如条料、卷料还是废料利用等),以便确定冲裁的合理间隙及冲压的送料方法。
.确定合理的冲压工艺方案确定方法如下:)最后从产品质量、生产效率、设备占用情况、模具制造的难易程度、模具寿命、工艺成本、操作方便和安全程度等方面进行综合分析、比较,在满足冲件质量要求的前提下,确定适合具体生产条件的最经济合理的冲压工艺方案,并填写冲压工艺过程卡片(内容包括工序名称、工序数目、工序草图(半成品形状和尺寸)、所用模具、所选设备、工序检验要求、板料规格和性能、毛坯形状和尺寸等):;)根据工艺计算,确定工序数目,如拉深次数等。
)根据各工序的变形特点、尺寸要求确定工序排列的顺序,例如,是先冲孔后弯曲还是先4)根据生产批量和条件,确定工序的组合,如复合冲压工序、连续冲压工序等。
)根据工件的形状、尺寸精度、表面质量要求进行工艺分析,确定基本工序的性质,即落料、冲孔、弯曲等基本工序。
注塑模具设计规范

注塑模具设计规范1.产品结构要求制品工艺性分析与脱模斜度确定1)制品应有足够的强度和刚性。
2)制品壁厚均匀,变化不超过40%;对于特别厚的部位要采取减胶措施。
3)加强筋大端的厚度不超过制品壁厚的一半。
4)制品上的文字原则上采用凸型字,以便于加工。
5)制品形状应避免产生模具结构上的薄钢位。
6)不影响制品装配及外观的部位应设计1°以上的脱模斜度,影响外观的部位需防止缩水,应通过计算确定合理的脱模斜度。
7)有特殊要求(如蚀皮纹等)的制品,脱模斜度应不小于2.5°。
8)在不影响外观的前提下,尽量出工艺圆角,避免锐角处不加过渡圆角。
9)产品颜色及蚀纹必须在产品策划时确定。
2. 模具分类:根据模架尺寸将模具分为大、中、小三类。
1)模架尺寸6060以上称为大型模具。
2)模架尺寸3030~6060之间为中型模具。
3)模架尺寸3030以下为(小模)具。
3. 模架选用与设计1)优先选用标准模架,具体按QJ/MM03.01《标准塑胶模架》执行。
2)若选用选用非标模架,应优先选用标准板厚,具体参照QJ/MM03.01《标准塑胶模架》。
3)大型非标模架,导柱直径不小于Φ60mm,导套采用铸铜制做。
4)大型非标模架导套孔壁厚不得小于10mm,回针孔壁厚为35~40mm,回针直径不小于Φ30。
5)大型非标模架A板、B板起吊螺钉孔为M36~M48。
6)450T注塑机以上的模具,模板的四面要有吊环孔,各模板间要有撬模角7)如有可能产生较大侧压力时(型腔深度超过50mm),非标大型模架应设计原身止口。
8)使用尽可能多的支柱,保证模具在工作中不变形,支柱用螺钉固定在动模座板上。
9)模具导柱长度应比最高的动模型芯长20mm以上。
10)模具上须安装模脚,如果零件突出模具之外,模脚的高度须高出突出在模具之外的零件。
4. 分型面设计原则1)选择分型面选择首先必须符合我方要求。
2)避免在制品外表产生夹线,如无法避免时应尽量将夹线设计在不易看见的部位。
模具工程师招聘笔试题与参考答案(某大型国企)

招聘模具工程师笔试题与参考答案(某大型国企)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1、以下哪种材料常用于制造高精度模具?A. 铸铁B. 铝合金C. 优质合金钢D. 塑料答案:C解析:高精度模具要求材料具有高的硬度、耐磨性、耐腐蚀性以及良好的热处理性能。
优质合金钢,如预硬钢、调质钢等,经过适当的热处理后,能够满足这些要求,因此常用于制造高精度模具。
铸铁虽然价格低廉,但硬度和耐磨性较差,不适合用于高精度模具;铝合金虽然轻便,但强度和硬度不足,也不适用于制造高精度模具;塑料则完全无法用于制造模具。
2、在模具设计中,以下哪个因素不是主要考虑的因素?A. 产品的形状和尺寸B. 模具材料的成本C. 模具的制造周期D. 模具的环保性能答案:D解析:模具设计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满足产品的生产需求,因此产品的形状和尺寸是模具设计的首要考虑因素。
同时,模具材料的成本也是重要的经济因素,因为模具材料的成本会直接影响到产品的生产成本。
模具的制造周期也是模具设计时需要考虑的因素,因为模具的制造周期会影响到产品的上市时间。
而模具的环保性能,虽然在现代设计中越来越受到重视,但并不是模具设计时的主要考虑因素,特别是在不涉及特殊环保要求的情况下。
因此,选项D“模具的环保性能”不是模具设计时主要考虑的因素。
3、在模具设计中,以下哪种材料通常具有较好的耐磨性和较高的硬度,适用于制作要求高精度和长寿命的模具?A. 铝合金B. 铸铁C. 硬质合金D. 不锈钢答案:C 解析:硬质合金(也称为钨钢)是由难熔金属的硬质化合物和粘结金属通过粉末冶金工艺制成的一种合金材料。
它以其高硬度、高耐磨性、高红硬性、高抗压强度和一定的韧性等特点,在模具制造行业中广泛应用于制造要求高耐磨、高寿命的模具部件,如冲压模具的冲头、注塑模具的型芯等。
4、在模具设计过程中,为了确定模具的分型面,首先需要考虑的因素是:A. 模具材料的成本B. 产品的外观要求C. 产品的脱模便利性D. 模具的制造难度答案:C 解析:在模具设计中,分型面的确定是一个至关重要的环节,它直接影响到产品的成型质量、模具的复杂程度以及产品的脱模便利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分型面的类型
10 有擦位的分型面设计方法。
二、主分型面选择的一般原则
1、保护模仁
一般在选择主分型面前要先考虑产品的拆法﹐即确定次分型面﹐找出前模仁
最低的面﹐即为主分型面﹐让前模仁尽量不要超出A 板伸入B 板內﹐以免在模具拆裝时將前模仁碰伤
2、减化模具结构﹐增加模板强度
3、依特殊模具结构来确定主分型面
4、模仁四角管位为防装模装错,基准角处管位需做大1.0mm
5、当产品主装配面同进出在两工件上时,将包在产品内侧胶位的工件抬高0.03-0.05mm ,防止产品断差明显。
(如下图所示)
6、产品前后模对碰处需把后模减胶0.03-0.05mm,防止加工误差导致产品碰穿孔处错位.
三、次分型面选择的一般原则
1、满足客户要求﹐不影响产品外观及使用性能
2、便于产品脱模
3、便于排气
4、尽量减少侧向倒勾,简化模具结构
5、便于加工
6、方便模仁表面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