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收支分类改革方案介绍》

合集下载

政府收支分类改革方案

政府收支分类改革方案

政府收支分类改革方案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国家的收支状况也变得越来越复杂。

政府收支分类是指把政府的财政活动进行细致分离,归总为不同的细目或科目,以便财政管理部门能够做出更加精准的决策。

此次政府收支分类改革方案的主要目的是将其纳入财务管理体系,从财务维度对各项支出进行核算,以实现更加精细化的财政管理。

具体来说,该方案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点:一、明确分类标准。

政府收支分类是依据政府活动的自然属性、经济性质、管理行为和责任属性等方面进行划分的,明确分类标准是实现收支管理精细化的前提。

二、分类科目。

按照该方案,政府收支将分为政府性基本支出、政府性选择性支出和政府性债务以及其他政府性收支等。

政府性基本支出指以维持社会发展、保障人民基本生活和维护公共安全为主要目标的支出,如工资福利、教育、卫生、社保、住房保障、安全生产、环保、公共文化等。

政府性选择性支出是指支出目的明确,可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适度调整的支出,如发展农村、支持科技创新、促进文化发展、发展中小企业等。

政府性债务支出是指政府借款后发生的支出和偿债支出,其他政府性收支包括政府性资本性收支、非税收入和行政事业性收费等。

三、核算预算管理。

政府收支分类改革后,预算会根据分类科目进行管理,实现对不同科目的精确核算管理,并将管理革新为由一般预算到财政专项资金到各项资金等贯穿始终的管理方式。

另外,此次政府收支分类改革方案推出了批复单项目开支制度,即只有在批复单项目上标明的支出项目才能进行开支。

这种管理方式将大大降低财政支出风险,避免浪费财政资金。

最后,由于政府收支分类改革对于地方财政也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因此,改革过程中要加强与地方政府的沟通和协作。

政府要调整政策,为地方财政调整足够的时间和资源,帮助其逐渐适应新的政策。

总之,政府收支分类改革方案是一个具有长远意义的财政管理体制改革,它将有助于提升财政管理的精细化水平,确保资金使用效益最大化。

当然,要想真正落实这项改革,政府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和资源,同时加强对财政管理相关人员的培训和教育,推进收支分类改革取得更加广泛的成功。

政府收支分类改革方案介绍

政府收支分类改革方案介绍

强预算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并建议“抓紧制定并推行新
准同意于2007年1月1日起全 面实施政府收支分类改革。
的政府预算收支科目体系” 。
Page 16
(二)我部政府收支分类改革模拟试点情况
• 2005年,我部被选为中央
试点部门之一,参加政府 收支分类改革模拟试点工 作。
• 直属各单位进行了预算编 制模拟,部海事局等4单位 进行了预算执行模拟。
Page 19
第五部分
工作安排和要求
Page 20
工作安排
• 1.2006年4月,完成对部属单位财务负责人和相关业务 骨干的培训。
• 2.2006年5月,完成2006年政府收支分类改革预算报 表的汇审、上报工作。5月上旬,我部将组织各单位集 中汇审,具体时间另行通知。
• 3.2006年7月,启动2006年预算执行分月数据的新旧 科目转换工作。
第二部分
改革的目标、原则和主要内容
Page 8
政府收支分类改革的目标
• 适应市场经济条件下转变政府职 能、建立公共财政体系的总体要 求,逐步形成一套既适合我国国 情,又符合国际通行做法的较为 规范合理的政府收支分类体系, 为进一步深化财政改革,提高预 算透明度,强化财政监督创造有 利条件。
Page 9
原科目 涵盖范围
预 算 内 收 支
预算外 收支
社保基金 收支等
Page 6
实行政府收支分类改革的必要性
五是与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和国际通行做法不相适应
• 财政部门和国家统计部门每年要做大量 的口径调整和数据转换工作
• 难以保证数据的准确性 • 不利于财经分析与决策 • 不利于国际比较与交流
Page 7
一是与市场经济体制下的政府职能转变不相适应

政府收支分类改革介绍政府收支分类改革说明材料

政府收支分类改革介绍政府收支分类改革说明材料
政 府 单 位
3、政府内部交易的 分类
同级政府的

转移支出

不同级政府
的转移支出
同级预算单

位的转移支

不同出级预算

单位的转移

支出
转移 性支

42
4、支出经济分类科
目的设置


工资福 商利品支和出
基 津本 办贴工
对服个务人支
邮公补资
和的对业家补企单出庭助事位 的基补本贴建 设支出
电费离贴 费休抚 企费恤 业事金 房政业
财政部门和国家统计部门每年要做 大量的口径调整和数据转换工作
不利于财政经济分析与决策 不利于国际比较与交流
8
两个不利影响
技术层面上制约了预算管理水 平的提高
政治层面上造成了财政工作的 被动
9
方案的设计过程
1999年 启动政府收支分类改革研究。 2000年 形成改革方案的基本思路。
2001年 按经济分类的原则调整了支出目级科目。
30
(三.A)支出功能分
类科目设置情况 项



一 外般 国交公共
人大
财事政务 税事收务 事教务育
防公服 共教务 安全育农林
管普理通 事教职务育业 教农育业
林业 水利
一政
般运人
行代大 政表会小 管培议学初 高理训教中 中事育教行 教务育政林 育森运
31
(三.B)支出分类采用
的方法

单位 分类
什 么
科学技术
50 100 150 200 150 100 750
医疗卫生
50 100 15பைடு நூலகம் 200 150 100 750

政府收支分类改革

政府收支分类改革
1.收入类科目变化 . . 改 1.分类方法 收入按资金来源分类,具体包括各项税收、 革 收入按资金来源分类,具体包括各项税收、行政事 业性收费、 前 业性收费、罚没收入等 2.分类结构:分类、款、项三级。 项三级。 .分类结构:分类、 . 改 1.分类方法 收入按资金来源分类,具体包括税收收入 税收收入、 革 收入按资金来源分类,具体包括税收收入、非税收 后 入、社保基金收入、贷款转贷收回本金收入、债务 社保基金收入、贷款转贷收回本金收入、 收入、 收入、转移性收入等 2.分类结构:分类、款、项、目四级。 四级。 .分类结构:
基本 建设 支出 科技 三项 费用 车辆税费 支出
公路和水路 交通运输
其他 支出
工业交通等 部门的事业费
行政 管理 费
原目级科目
经济分类
工资福利 资本性支出 支出
商品和服务 支出
人员支出
……
债务支出
公用支出
对个人和家庭 的补助
改 支出功能分类 . 革 1.分类方法 具体包括一般公共服务、国防、教育、公共卫生等; 一般公共服务 后 具体包括一般公共服务、国防、教育、公共卫生等; 2.分类结构 . 分类( )、 )、款 )、项 分类(17)、款(170)、项(1100)三级 )、 ) 教育——普通教育 普通教育——小学教育 初中教育 如:教育 普通教育 小学教育 一般公共服务——人大事务 人大事务——行政运行 机关服务 一般公共服务 人大事务 行政运行 支出经济分类 1.分类方法 . 支出按采用经济性质或交易性质进行分类,具体包括工 支出按采用经济性质或交易性质进行分类,具体包括工 资福利支出、商品和服务支出、对个人和家庭的补助、 资福利支出、商品和服务支出、对个人和家庭的补助、 对企事业单位的补贴、转移性支出、基本建设支出等。 对企事业单位的补贴、转移性支出、基本建设支出等。 2.分类结构 . 分类( )、 )、款 分类(12)、款(90)两级。 )两级。 工资福利支出——基本工资、津贴补贴 基本工资、 工资福利支出 基本工资 商品和服务支出——印刷费、差旅费 印刷费、 商品和服务支出 印刷费

实行政府收支分类改革 完善公共财政管理体制

实行政府收支分类改革 完善公共财政管理体制

实行政府收支分类改革,完善公共财政管理体制1. 收支分类改革1.1 背景政府财政是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而政府的收支管理则是保障财政运转的关键环节。

近年来,我国经济发展迅速,在此背景下,政府财政压力日益加大,财政收支管理日益复杂。

特别是在各级政府的支出增加的情况下,政府出现了财政紧张的情况。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政府提出了收支分类改革。

1.2 目的政府收支分类改革的目标是通过明确财政收入和支出的范围、性质、目的,实现财政收支的分类管理和精细化管理,逐步实现公共财政收支可持续平衡。

1.3 主要内容收支分类改革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收支管理中对不同层次的财政管理进行分类,确保各级政府经费管理的科学规范化;2.明确各项公共财政收入和支出的性质、范围和用途,以实现财政支出的分类管理;3.分类管理各级政府的经费,深入实施政府性收费和一般性预算外资金收入的管理;4.鼓励各级政府加强内部管理,实现财政管理的现代化。

1.4 特点收支分类改革的特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收支管理中实现分类管理,对经费进行科学管理;2.明确财政收入和支出的范围、性质、目的,实现精细化管理;3.加强内部管理,实现财政管理的现代化。

2. 完善公共财政管理体制2.1 背景公共财政是国家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公共财政管理则是维护国家财务稳定、调节社会经济发展和改善民生的重要手段。

当前,我国公共财政管理仍存在不少问题,亟需进行改革和完善。

2.2 目的完善公共财政管理体制的目的是为了实现政府公共财政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透明化、公开化,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和财政收支环节的公正性、公平性和合理性。

通过改革和完善,推动中国公共财政管理体制的现代化,保证财政管理与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需要的契合度。

2.3 主要内容完善公共财政管理体制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改革和优化各级政府财政预算编制、执行和监督机制,提高预算管理的规范化和科学化;2.改进政府公共财政收支管理方式和程序,完善政府公共财政信息公开机制,提高信息公开的透明度和可监督性;3.加强现代财务管理和财政信息化建设,提高公共财政管理的精细化和科学化;4.完善政府公共财政监管体系,加强对各类资金的监管和管理,保证公共资源的合理利用和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政府预算收支分类》课件

《政府预算收支分类》课件

医疗卫生支出
2
养老金支出等。
用于医院建设,药品研发等。
3
住房城乡建设支出
用于基础设施建设,公共场所设施建设 等。
部门分类支出
行政机关支出
国防支出
用于军事训练、国防基础设施建 设等。
公共安全支出
用于维护公共安全机制,比如消 防机构的设立。
结论
1 政府预算收支分类的意义
更好的掌握财政情况和预算管理。
2 未来政府预算收支分类的发展趋势
政府预算分类将更加系列化,分类方式趋于科学化,会出现更多新的分类体系。
3 政府预算收支分类的局限性及未来发展的方向
政府预算分类还面临着科学与实际之间不匹配、制度上的问题。因此,我们需要深化理 论研究,完善体制机制,不断完善政府预算。
政府预算收入分类
宏观经济收入
收入来自于经济活动中的税收、利息、运输等领域。
财产性收入
包括政府采购收入、国有资本企业的分红等。
其他政府性收入
不属于宏观经济收入和财产性收入的来自于政府的资金收入。
政府预算支出分类
经济分类支出
用于农业、林业、渔业、工业、 交通、邮电、旅游等经济领域 的支出。
功能分类支出
《政府预算收支分类》 PPT课件
政府预算是指政府在一定时期内为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目标,按照税收、借款 等途径筹措资金,进而安排和实施各项经济社会活动的一项综合性规划和文 件。
政府预算收支分类概述
为了更好地了解政府预算的支出和收入,政府将政府预算分为各种不同类型。 政府预算分类旨在帮助管理者更好地规划和执行各项政府决策,更好地了解 预算的一般性质和局限性。
财产性收入分类
政府采购收入
政府通过采购商品或服务获得的收入。

第四节政府预算收入支出分类改革

第四节政府预算收入支出分类改革

3、按政府机构的性质和预算管理级 次对部门进行分类,并相应设置编码。
4、根据政府职能进行功能分类
反映政府一般公共服务、国防、公共安全、 教育、社会保障、医疗卫生、环境保护、 政府经济事务等职能,体现政府一定时期 内的方针政策、支出结构和资金的使用方 法。
5、按政府收支经济性质设置政府收入 经济分类和政府支出经济分类。
2005年底,国务院正式批准了财政部 提出的改革方案,决定编制2007年预算 时全面实施这项改革。
目前我们离建立一个与市场经济相适 应的公共财政体系的差距还很大,要从两 个方面着力改革:
一是在财政的收支结构上,要转变观 念,从政府对经济社会各方面的全面干预, 逐步转变为政府只对市场失效部分进行补 充。对于市场能很好完成资源配置的部分, 应放手由市场去承担;
要积极创造条件,全面推进政府收支 分类改革。
各级政府在深化各项财政改革、加强 财政预算管理、完善公共财政体制的进程 中,也迫切希望尽快对原计划经济体制下 设计出来的科目体系进行改革,以适应财 政管理由重分配向重绩效转变的客观需要。
全国人大预工委表示:“政府收支分类改革是 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它不仅对预算编制、预 算执行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也将对今后各级 政府职能的调整、建立公共财政起到十分重要 的推动作用。对这项改革,我们将给予充分支 持。”
新的支出功能分类不再按经费性质设 置科目,而是根据政府管理和部门预算的 要求,统一按支出功能设置类、款、项三 级科目,分别为17类、170多款、1100多 项。
但由于受管理体制的制约,新的功能 分类有些科目也还有些交叉。
比如科学技术,不能算是一个独立的 功能,因为它会分散到各个行业之中。但 财政部考虑到目前科技管理工作的实际, 单设了科学技术类科目,用来专门反映原 来的科技三项费用、科学事业费支出及科 技部门的支出。

政府收支分类改革方案

政府收支分类改革方案

( ) 有 利 于 加 强 财 政 经 济 分 三 要
析与 决策 。
5 债 务 收 入 。 分 设 2款 : 内 . 国 债 务收 入 、 外债 务收 入 。 国
6. 移 性 收 入 。 分 设 9 款 ; 转 返 还 性 收 入 、财 力 性 转 移 支 付 收 入 、
公共 安全 支出 。 5. 育 。分 设 1 教 0款 : 育 管 理 教
澳 台侨 事 务 、 案 事 务 、 产党 事 档 共 务 、 主 党 派 及 工 商 联 事 务 、 众 民 群
团体 事 务 、 票 事 务 、 债 事 务 、 彩 国 其
3. 税 收 入 。 分 设 8款 : 府 非 政 他 一 般公 共服 务支 出 。
2外 交 。 分 设 8款 : 交 管 理 . 外
性 基 金 收 入 、 项 收 入 、 票 资金 专 彩
透 明 度 、 化 预 算 临 督 创 造 有 利 条 强
件 。
收 入 、 政 事 业 性 收 费收 入 、 没 行 罚 收 入 、 有 资 本 经 营 收 入 、 有 资 国 国 源 ( 产 )有 偿 使 用 收 入 、其 他 收 资
国 外 贷 款 回 收 本 金 收 入 、 内 转 贷 国
( )要 有 利 于 预 算 的 公 正 、 二 公
开 、 化 、 明 。 细 透
回收 本 金收 入 、 外转 贷 回收 本金 国
U 人 。 女
警察 、 安 、 家安 全 、 察 、 院 、 公 国 检 法
司 法 、 狱 、 教 、 家 保 密 、 他 监 劳 国 其
入 。
事 务 、 外 机 构 、 外 援 助 、 际 组 驻 对 国
织 、 外合 作 与交 流 、 外 宣 传 、 对 对 边 界勘 界联检 、 他 外交 支出 。 其 3 国 防 。 分 设 3款 : 役 部 队 . 现 及 国 防 后 备 力 量 、 防 动 员 、 他 国 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3.2006年7月,启动2006年预算执行分月数据的新旧科 目转换工作。
• 4.2006年9月,完成2007年“一上”预算报表编报工作。 • 5.2006年11月,完成相关财务会计制度的调整、培训
工作。 • 6.2006年12月,完成2007年“二上”预算报表的编报
工作,并对改革工作进行总结。
Page 22
强预算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并建议“抓紧制定并推行新
准同意于2007年1月1日起全 面实施政府收支分类改革。
的政府预算收支科目体系” 。
Page 17
(二)我部政府收支分类改革模拟试点情况
• 2005年,我部被选为中央 试点部门之一,参加政府 收支分类改革模拟试点工 作。
• 直属各单位进行了预算编 制模拟,部海事局等4单位 进行了预算执行模拟。
工作要求
• 提高认识,狠抓落实。 • 主动协调,及时反馈。
Page 23
谢 谢!
Page 24
Page 6
实行政府收支分类改革的必要性
四是财政预算管理和监督弱化
原科目 涵盖范围
预 算 内 收 支
预算外 收支
社保基金 收支等
Page 7
实行政府收支分类改革的必要性
五是与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和国际通行做法不相适应
• 财政部门和国家统计部门每年要做大量 的口径调整和数据转换工作
• 难以保证数据的准确性 • 不利于财经分析与决策 • 不利于国际比较与交流
• 部专门成立了以冯正霖副 • 直属各单位进行了预算编
部长为组长,财务司许如
制模拟,部海事局等4个单
清司长为副组长,有关司
位进行了预算执行模拟。
局主要领导为成员的领导 小组。
• 我部较好地完成了模拟试 点工作,为在我部全面实
• 我部认真落实财政部的统
施政府收支分类改革工作
一部署,制定方案,组织
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Page 10
政府收支分类改革的原则
公开透明 符合国情 便于操作
Page 11
政府收支分类改革的主要内容
政府收支分类
收入分类
支出功能分类
支出经济分类
完整反映政府 收入的来源和
性质
Page 12
完整反映政府各 项职能。如:国 防、教育……
明细反映各项支 出具体用途。如:
工资、会议 费……
第一,收入分类
培训,汇审上报模拟预算, 模拟请拨款,调研执行情 况,对模拟试点工作进行 全面总结。
• 我部提出了对方案有关内 容的修订意见和建议,多数 得到了采纳.
Page 18
第四部分
新旧科目衔接需要说明的几个问题
Page 19
新旧科目衔接需要说明的几个问题
• (一)关于新的科目体系与预算管理方 式的衔接问题
第一部分
实行政府收支分类改革的必要性
Page 3
实行政府收支分类改革的必要性
一是与市场经济体制下的政府职能转变不相适应
• 政府职能发生了很大转变 • 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日益突出 • 政府公共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日益加强 • 财政收支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
Page 4
实行政府收支分类改革的必要性
二是不能清晰反映政府职能活动
基本 建设 支出
科技 三项 费用
行政 管理 费
Page 5
公路和水路 交通运输
工业交通等 部门的事业费
车辆税费 支出
其他 支出
实行政府收支分类改革的必要性
三是财政管理的科学化和财政管理信息化受到制约
原目级科目
经济分类
人员支出 公用支出
工资福利 资本性支出
商品和服务 支出
……
对个人和家庭 的补助
债务支出
• (二)关于科目口径变化和数据转换 • (三)关于政府性基金收支分类的问题 • (四)关于基建支出的处理问题
Page 20
第五部分
工作安排和要求
Page 21
工作安排
• 1.2006年4月,完成对部属单位财务负责人和相关业务 骨干的培训。
• 2.2006年5月,完成2006年政府收支分类改革预算报表 的汇审、上报工作。5月上旬,我部将组织各单位集中 汇审,具体时间另行通知。
Page 8
第二部分
改革的目标、原则和主要内容
Page 9
政府收支分类改革的目标
• 适应市场经济条件下转变政府职 能、建立公共财政体系的总体要 求,逐步形成一套既适合我国国 情,又符合国际通行做法的较为 规范合理的政府收支分类体系, 为进一步深化财政改革,提高预 算透明度,强化财政监督创造有 利条件。



税收收入 非税收入
……
Page 13
增值税 消费税
……
国内消费税 进口消费税
……
目Hale Waihona Puke 烟消费税 酒及酒精消费税……
第二,支出功能分类
类 国防
教育
款 普通教育
医疗卫生
交通运输
……
Page 14
公路和水路运输
项 小学教育 高等教育
…… 航道维护 水上安全
……
第三,支出经济分类
类 工资福利
对个人和家庭的补助
政府收支分类改革 方案介绍
财务司 付兴华
2006年4月
Page 1
介绍的主要内容
• 第一部分 实行政府收支分类改革的必要性 • 第二部分 改革的目标、原则和主要内容 • 第三部分 改革方案的出台过程和我部模拟试点情况 • 第四部分 新旧科目衔接需要说明的几个问题 • 第五部分 工作安排和要求
Page 2
• 2004年12月,财政部通过了 改革方案的基本内容。
有利条件。”
• 全国人大财经委在《关于 2003年中央决算的审查报告》 中特别指出,“科学规范的
• 2005年1-8月,财政部选择交 通部、科技部等6个中央部门 和天津、河北等5个省市进行 了政府收支分类改革模拟试 点。
政府预算科目体系,对于加 • 2005年12月27日,国务院批
资本性支出
转移支付
Page 15
……

房屋建筑物购建 专用设备购置 ……
第三部分
改革方案的出台过程和我部模拟 试点情况
Page 16
(一)改革方案的出台过程
• 1999年,当时的国务院领导 李岚清同志提出:“要着手 进行政府收支分类改革,为 细化预算编制、推行国库集 中收付和政府采购制度创造
• 按照国务院领导的批示,财 政部从1999年底开始启动改 革的研究工作,于2000年7月 形成了改革的基本思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