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以来科学技术的发展

合集下载

高二历史近代以来世界科学技术的发展历程

高二历史近代以来世界科学技术的发展历程

【例3】与爱因斯坦创立的相对论有直接联系的是 A.美国原子弹爆炸 B.苏联人造卫星上天 C.电子计算机的发明 D.杂交水稻的培育
【例3】证明“天上一日,地上一年”的民间说法的是 A.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 B.爱因斯坦的相对论 C.普朗克的量子论 D.牛顿的三大运动定律 【判断正误】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改变了人们认识宏观 世界的视角,完全否定了牛顿力学体系。
预习 历史(Ⅲ)第25课时
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
测试内容 测试要求 了解19世纪以来浪漫主义文学、现实主义文学取 得的主要成就 理解19世纪浪漫主义文学、现实主义文学出现的 背景 了解20世纪的西方文学、苏联文学以及亚洲和拉 美文学取得的主要成就 了解19世纪以来浪漫主义、现实主义、印象主义、 现代主义美术流派的代表性美术作品 了解19世纪欧洲有代表性的音乐作品
测试要求 了解爱因斯坦创立相对论、普朗克提出量子论 近代物理学2 理解相对论、量子论提出的意义
测试内容
2.了解普朗克提出量子论、爱因斯坦创立相对论
(1)为解决热辐射理论上的疑点,1900年,德国物理学家普 朗克提出量子假说,宣告了量子论的诞生。使人类对微观世界 的认识取得了革命性的进步; (2)20世纪初,德国物理学家爱因斯坦提出了相对论,包括 广义相对论和狭义相对论。否定了经典力学的绝对时空观,深 刻揭示了时间和空间的本质属性,发展了牛顿力学。
【例3】马克思曾经预言:“蒸汽机在前一个世纪中翻 转了整个世界,现在它的统治已到末日,另外一种更 大无比的革命力量——电力的火花将取而代之。”人 类开始进入“电气时代”是在 A.19世纪初 B.19世纪中晚期 C.20世纪初 D.20世纪中期 【例4】从蒸汽机的发明和电气技术的应用带来的后果 看,科学技术进步对社会发展的作用是①社会生产力 大幅度提高②社会结构和世界形势因此改变③人类的 生活更加丰富多彩④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周期性出现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

近代中国科学技术的发展与影响研究

近代中国科学技术的发展与影响研究

近代中国科学技术的发展与影响研究中国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明之一,历来以发明和创造而闻名于世。

但是在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中,中国曾经一度落后于西方。

自19世纪后半叶以来,中国逐渐开始追赶并超越了许多重要的科技领域,如航天技术、信息技术和生物技术等。

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近代中国科学技术的发展及其对当代社会的影响。

一、近代中国科学技术的发展概况1860年前后,中国科学技术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已经落后很多。

中国的科技发展一直使用传统技术和方法,缺少创新和突破。

到了20世纪初,中国改变了过去闭关锁国的政策,开始接触西方文化和技术。

这使得中国科技界受到了启发,不断进行尝试和探索。

1921年,中国最早的现代化研究机构——中国科学社成立,标志着中国从此走上了现代科学技术发展之路。

随着国家政治、经济和文化等各领域的发展,在20世纪中后期,中国的科技实力不断提升。

在我国改革开放的背景下,科技领域又取得了巨大的飞跃,成为推动国家发展的重要力量之一。

二、近代中国科学技术成果的亮点1. 航天技术:中国在航天领域取得了惊人的成就。

1960年代开始,中国开始探索独立研制火箭、人造卫星和载人航天等技术。

2003年中国首次载人地球轨道飞行成功,中国成为了第三个拥有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

此后,在世界上的一系列航天活动中,中国都在发挥着愈来愈重要的作用。

2. 信息技术:近年来,中国在信息技术领域的发展迅猛,成为了全世界最大的互联网和电子商务市场。

我国拥有世界上最多的移动互联网用户和最活跃的社交媒体用户,这也促进了我国数字化城市和智慧城市建设的发展。

3. 生物技术:生物科技在改善未来疾病预防和治疗方面的巨大潜力受到关注,中国在生物技术的发展中也在快速发展。

我国的生物产业已跨足全球市场,并在医药研发、农业和食品等领域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的成果。

三、近代中国科学技术的影响及挑战近代中国发展的科学技术领域对当代社会的影响十分显著。

科学技术已经深入到社会各个领域,并深刻影响着人们的生产和生活。

近代科学技术的发展

近代科学技术的发展

常识积累近代科学技术的发展牛顿和经典力学1、牛顿早期科学发明与创造⑴童年时代:1642年牛顿出生于英国北部一个小村庄,他从小就爱思考,善于观察生活,观察生活中人们的劳动,再根据人们的需要进行一些发明和创造。

⑵中学时代:他已开始进行科学研究与实验。

成绩优异,考入剑桥大学。

⑶大学时代:牛顿在剑桥大学期间,除了师从著名学者巴罗教授学习外,还用大量时间自学笛卡尔等人的数学著作,这些著作将牛顿引导到当时数学的最前沿-----解析几何和微积分方面。

大学毕业前,他就提出了数学上有名的二项式定理以及微积分的初步算法。

这些都为牛顿后来在数学领域做出贡献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⑷黄金时代:1665—1666年,牛顿在家乡居住的两年,是牛顿科学生涯中的黄金岁月,他在光学、数学、力学等领域的研究都取得了重要进展。

①牛顿在研究了伽利略等人的实验结果后,自己制作了一架折射望远镜,对太阳光进行反射实验,证明日光即白光由七色光组成,还进一步说明了物体颜色的形成原理。

②牛顿于1668年设计并制作了世界上第一架反射望远镜,用它考察了行星运动,分析潮汐现象,预言地球不是正球体。

③1672年,牛顿在提交给英国皇家学会的论文《关于光和色的新理论》中,提出了光的本质是的微粒见解。

这在以后的两个世纪中与波兰物理学家惠更斯的“波动说”构成了关于光的两大基本理论。

2、发现万有引力定律⑴万有引力定律的发现在大学里,牛顿就已经了解了哥白尼、伽利略和开普勒等人在天文学方面的研究成果。

但他有新的思考,经过反复思考与实验后,他得出结论:宇宙中一切物体之间,都存在着一种相互吸引的作用,这种相互吸引的作用力,就是万有引力。

⑵物理运动三大定律的发现1687年牛顿的划时代科学巨著《自然哲学中的数学原理》出版,在这部著作中,他确定了解决万有引力问题的物体运动三定律。

这是一本重要的力学全书,它用数学表达式的表达方式,把伽利略和开普勒等人提出的零散的理论加以科学整理,从而构成一个完整的力学理论体系。

近代科学与技术的发展与应用

近代科学与技术的发展与应用

近代科学与技术的发展与应用近代科学与技术的发展与应用,是人类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人类的生活方式、生产方式、社会结构等方面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本文将从科学与技术的发展历程、应用领域以及对社会的影响等方面进行探讨。

科学与技术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18世纪的工业革命。

工业革命的到来,标志着人类从传统的手工业生产方式转变为机械化生产方式。

蒸汽机、纺织机械等发明的出现,使得生产效率大幅提升,推动了社会的快速发展。

此后,科学与技术的发展呈现出爆发式增长的态势。

电力、化学、生物学、信息技术等领域相继取得了重大突破,为人类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科学与技术的应用领域广泛,几乎渗透到了人类社会的方方面面。

在农业领域,农业机械化、化肥、农药等技术的应用,使得农业生产大幅提高,解决了人口快速增长所带来的粮食问题。

在医疗领域,医学技术的进步使得人类的平均寿命大幅延长,疾病的治疗效果也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在交通运输领域,汽车、飞机、高铁等交通工具的发明与应用,使得人们的出行更加便捷、快速。

在通信领域,互联网、手机等科技产品的普及,使得人们可以随时随地进行信息交流,大大缩短了信息传递的时间和空间。

科学与技术的发展与应用对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科学与技术的发展推动了社会的经济发展。

新技术的不断涌现,推动了生产力的提高,为社会的经济繁荣提供了有力支撑。

其次,科学与技术的应用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

人们的生活变得更加便捷、舒适,不再受制于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再次,科学与技术的发展促进了社会的文化进步。

新的科技成果为文化创造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推动了文化的多元化发展。

最后,科学与技术的应用也给社会带来了一些问题与挑战。

例如,科技的发展导致了环境污染、资源浪费等问题,需要人们共同努力去解决。

总之,近代科学与技术的发展与应用给人类社会带来了巨大的变革。

科学与技术的发展历程、应用领域以及对社会的影响,都彰显了科学与技术在人类社会中的重要地位。

中国近现代的科技发展脉络整理与分析

中国近现代的科技发展脉络整理与分析

中国近现代的科技发展脉络整理与分析
中国近现代的科技发展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1. 近代科技引进与传播阶段(19世纪末-20世纪初):这一时期,中国科技面临外来技术入侵的挑战,西方的科学技术开始进入中国。

洋务运动和新式教育改革成为推进科技改革的重要措施。

此期间,近代化工厂、电报、火车等技术被引入中国。

2. 科技振兴与民族意识觉醒阶段(20世纪10年代-40年代):这一时期,中国科技开始出现自主创新的迹象。

中国科学社团和科学机构相继成立,一批优秀的科学家和工程师开始脱颖而出。

此期间,中国有了自己的科学期刊、实验室和科研机构,如中国科学社等。

3. 社会主义建设时期(1949年以后):新中国成立后,科技发展成为国家重要的战略任务。

中国政府大力推进科技教育和科研工作,建立了一系列的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

在这个阶段,中国科学家和工程师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科技成果,如中国第一颗原子弹和人造卫星。

4. 对外开放与现代科技创新阶段(1978年以后):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科技发展进入一个新的阶段。

国家大力推进科技创新和技术进步,加强与国际科技交流合作。

中国科技企业开始崛起,创新型企业和高新技术产业迅速兴起。

中国在信息技术、生物医药、新材料等领域取得了重大突破和进展。

总的来说,中国近现代的科技发展经历了从外来技术引进到自主创新的历程。

在不同阶段,政府的科技政策和国家战略起到了推动作用。

未来,中国将继续加强科技创新能力,培育创新型人才,推动科技与产业融合,以实现更高水平的科技发展。

简述近代科学技术发展的主要内容简述近代科学技术发展的主要特点

简述近代科学技术发展的主要内容简述近代科学技术发展的主要特点

简述近代科学技术发展的主要内容简述近代科学技术发展的主要特点简述近代科学技术发展的主要特点下面是WTT整理的简述近代科学技术发展的主要特点,供大家参考!20世纪50年代以来,自然科学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

现代科学技术发展主要有以下特点:(1) 现代科学技术的加速发展表现在:1)科学技术新成果的高速增长。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科学发现和技术发明的数量大约每l0年翻一番。

仅50年代以来的30年中,科技新成果就比前二千多年的总和还多。

2)科技新成果从发现、发明到实际应用的周期越来越短,开发速度不断加快。

蒸汽机从发明到应用花了80年的时间,而从发现原于核裂变到爆炸原子弹只用了6年;红宝石激光器则不到1年。

1945年研制出的计算机,在短短的几十年中,经历了电子管、半导体、集成电路、大规模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5代的发展,性能提高了100万倍。

目前研制的光学计算机,其信息处理速度又将提高上万倍。

3)新技术及其产品的更新速度越来越快,工程技术人员的知识半衰期越来越短。

据统计,大约10年左右,工业新技术就有30%被淘汰。

在电子技术领域中,这一比率更大,超过了50%。

现代工程师在5年内,就有一半知识已过时,即知识的半衰期为5年。

简述近代科学技术发展的主要特点4)科技信息的增长速度更为惊人。

有人估测,世界科技知识在19世纪是每50年增加l倍,20世纪中叶是每10年增加1倍。

当今是3到5年增加1倍。

1665年出版了世界第一本科技杂志,1865年增加到1000种,而到1965年已经突破了10万种。

研究表明,不仅是现代科技成果、科技信息以加速度发展,而且任何一项计量指标(国家科研经费投入、科学家人数、科技论文数量等)的计算,都是按指数规律发展的。

从进入20世纪后的60年以来,世界各国用于科研经费的总和,增加了约400倍。

到21世纪末,全世界科学家的人数,预计占总人口的20%左右。

(2) 现代科学的整体化趋势现代科学技术一方面高度分化,一方面又高度综合,而且分化反成为综合的一种表现形式。

近代中国的科学技术发展史

近代中国的科学技术发展史

近代中国的科学技术发展史随着工业革命的爆发,世界各国的科技水平都取得了很大的进展。

中国人民也在这个大趋势下探索着自身的科技之路。

近代中国的科学技术发展受到了历史和社会的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其中包括外国的侵略和传教、国内的政治动荡等。

不过,总体来说,近代中国的科学技术发展呈现出新旧并存、起伏不定的特点。

清朝时期清朝时期,也就是17世纪中叶到19世纪末期,我们见证了中国各种领域的发展。

我们可以说,这段时间是古代科学技术研究的转型期。

从数学、物理到农业,从地质学到医学,都有着较为重要的发展。

一个典型的例子是几何学的发展。

在清朝时期,一些中国数学家研究出了一种全新的几何系统——对称性几何。

这种几何系统通过严格考虑对称性来解决几何问题,相比欧洲的传统几何系统,有着很大的改进。

在清朝晚期,有些中国人开始接触西方的科学技术。

这些人通过向洋人学习,开始研究西方的各种领域的知识,如数学、医学和地质学等等。

同时,人们也开始关注到城市的发展和交通运输的问题。

那个时候,中国的煤炭和铁矿已经得到了很好地发展,但是缺乏的却是对于煤矿和炼铁的技术。

为此,清政府组织了很多人开展科技研究,努力提高中国的科技水平。

辛亥革命后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清朝被推翻。

此后,中国社会和科学技术水平都经历了重大的变革。

随着新政府的建立,中国也逐渐走向现代化,科学技术发展也得到了新的机遇和挑战。

20世纪20年代,中国开始接触西方现代化的知识体系。

同时,新政府开展了一系列的重建工作,例如铁路、公路、电力等基础建设的大力发展,这都有着很大的技术含量。

此外,一些工程和发明,例如钢铁生产中的焦炉、高尔夫球和保龄球等,在中国大陆也开始兴起并得到了广泛关注。

20世纪30年代,中国的科学家们在物理学研究中取得了很大的进度。

他们发现,自然科学的思维模式和方法可以运用于社会科学中。

这引发了更广泛的领域发展,例如社会心理学、人类学、历史学和哲学。

他们还发现,中国的传统科学思想巨大潜力:辩证法、唯物主义和宇宙论等等都可以运用于社会科学研究中。

近代科学发展的原因

近代科学发展的原因

近代科学发展的原因
近代科学发展的原因有多方面,其中包括技术进步、社会变革、经济发展和教育改革等因素。

首先,技术进步是近代科学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

随着工业革命的到来,各种新材料和新技术的出现,促进了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

例如,电力、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的发展,极大地促进了现代科学的繁荣。

其次,社会变革也是近代科学发展的重要原因。

近代社会的变革不仅包括政治、经济和文化方面的变化,而且还涉及到科技和科学思想的变革。

对于科学研究来说,社会变革为研究者提供了更加广泛的研究范围,并为新的研究方向提供了更多的机会。

第三,经济发展也是近代科学发展的重要原因。

随着世界各国经济的发展,科学技术的研究与应用得到了更多的重视。

越来越多的经费被投入到科学的研究与实验中,这些经费的提供为科学家们提供了更好的研究条件。

最后,教育改革也是近代科学发展的重要原因。

现代科学需要高素质的科学人才和科学精英,因此,各国政府开始重视教育的改革和发展。

科学教育不仅在学校内得到了更好的发展,而且在社会中得到了更广泛的推广,这为科学技术的研究和应用提供了更加坚实的基础。

总之,近代科学的发展源于多方面的因素,这些因素相互作用,促使科学技术的不断创新和发展。

只有充分利用这些因素,才能不断推动科学技术的发展和进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近代以来科学技术的发展
材料1769年,瓦特改进了蒸汽机,提高了蒸汽机的经济适用性。

①1814年,史蒂芬孙制成第一台蒸汽机车。

1830年,利物浦(当时最大的港口城市)—曼彻斯特(当时的纺织业之都)铁路通车,1831年该铁路运输总收入达50万英镑,获利颇丰。

②到1836年,英国已有724公里铁路(美国为2 036公里),将主要工业区连为一体,成为“经济大动脉”。

③20世纪初,德国制造出大功率电力机车。

④1914年前,世界铁路总里程达110万公里;英、美、德、法等国先后建成覆盖全国的铁路网,奠定了工业化基础。

⑤1964年,世界第一条高速铁路通车仪式在日本东京站举行,由此引发欧洲国家建设高速铁路的热潮。

①②反映了19世纪前期蒸汽机车出现后英国通过铁路逐步将主要工业区连为一体;③④反映了20世纪初电力机车出现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迅速建成了覆盖全国的铁路网,为新一轮工业化奠定了基础;⑤反映了高速铁路在日本的出现及欧洲国家的快速跟进。

材料阐述了火车这一交通工具的更新及铁路对工业化的巨大推动作用,凸显了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等学科核心素养。

【问题设置】
从材料中提取两条或两条以上信息,拟定一个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

(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第1页共1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