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物备课参考 植株的生长
初中初一生物上册《植株的生长》教案、教学设计

“根是植物的吸收器官,负责吸收水分和养分;茎则负责运输养分,支撑植物体;叶是光合作用的主要场所;花、果实和种子则是植物的繁殖器官。”
(三)学生小组讨论
1.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共同探讨以下问题:
-植物的生长过程有哪些阶段?各阶段的特点是什么?
5.利用多媒体手段,生动形象地展示植株生长的过程,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自然界的热爱和敬畏之心,增强环保意识;
2.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学会与他人共同探讨、解决问题;
3.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激发他们对生物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4.培养学生尊重生命、关爱生命的价值观,认识到植物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
“请将你们的观察记录下来,我们将在下一节课分享彼此的发现。”
2.知识梳理:请同学们结合课堂所学内容,绘制一张关于植物生长过程的知识导图。导图应包括植物生长的各个阶段、主要组织结构、生理作用等关键知识点。
“通过绘制知识导图,希望你们能够更好地梳理所学知识,形成系统化的认识。”
3.实践探究:请同学们分组进行一次简单的植物生长实验,例如观察种子发芽的条件、探究光合作用等。实验过程中,要求同学们认真记录实验步骤、观察结果和结论。
-培养学生关爱生命、尊重自然的情感态度;
-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树立正确的生态观念。
(二)教学设想
1.教学方法:
-采用直观教学法,通过实物、模型、图片等展示植物的生长过程和组织结构,帮助学生形成直观的认识;
-运用探究教学法,设计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合作学习;
-利用实验教学法,组织学生进行观察和实验,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
初中生物植株生长教案设计

初中生物植株生长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1. 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和生长要素。
2. 能够描述植物的生长周期和生长环境的影响。
3. 掌握植物的基本生长与发育原理。
教学内容:
1. 植物的生长周期
2. 植物的生长环境
3. 植物的生长要素
4. 植物的生长与发育原理
教学步骤:
第一步:导入
教师通过展示植株的生长图片或视频,引起学生对植株生长的兴趣,引出植株生长这一话题。
第二步:讲解植物的生长周期
教师讲解植物的生长周期,包括萌芽阶段、生长阶段、开花结果和衰老死亡等,让学生了解植物从种子到植株的完整生长过程。
第三步:探讨植物的生长环境
教师与学生一起探讨植物的生长环境对植株生长的影响,包括土壤、温度、光照、水分等因素,让学生了解这些环境因素对植物生长的重要性。
第四步:介绍植物的生长要素
教师介绍植物的生长要素,包括养分、水分和光照等,让学生了解这些要素对植物生长的作用。
第五步:讲解植物的生长与发育原理
教师讲解植物的生长与发育原理,包括植物生长的细胞分裂过程和植物的发育调控机制,让学生了解植物生长的基本原理。
第六步:总结与检测
教师与学生一起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检测学生对植株生长的理解程度,并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所学知识。
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讨论,提倡学生思考和实践,通过观察实验或实地考察等方式深化对植株生长的理解,激发学生对生物学的兴趣和探究欲望。
初中生物植株生长教案

初中生物植株生长教案
教学内容:植株的生长过程及影响因素
教学目标:
1. 了解植株的生长过程
2. 掌握植株生长的影响因素
3. 培养观察、思考和实验的能力
教学重点:
1. 植株的不同生长阶段
2. 影响植株生长的因素
教学难点:
1. 生长因素相互作用的关系
2. 如何通过实验观察和推测植株生长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通过介绍植株的生长过程,引导学生感兴趣,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教师可以通过图片或视频展示植株生长的不同阶段来引入主题。
二、理论讲解(10分钟)
1. 植株的生长过程:种子发芽、幼苗生长、茎叶发育、花果结实、种子成熟。
2. 影响植株生长的因素:光照、水分、温度、土壤营养等。
三、实验操作(15分钟)
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探究不同因素对植株生长的影响。
可以设置不同实验组,分别控制光照、水分、温度等因素,观察植株生长的情况,并进行记录和分析。
四、讨论与总结(10分钟)
1. 分组讨论实验结果,总结各因素对植株生长的影响。
2. 引导学生思考植株生长过程中的关键因素,如何更好地促进植株生长。
五、作业布置(5分钟)
要求学生回顾实验过程,总结实验结果,并写出关于植株生长的认识和体会。
教学反思:
通过实验教学,可以更直观地展示植株生长过程中各因素的作用,培养学生探究问题的能力和实验操作技能。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发现规律,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动手能力。
初中生物教案植株的生长

初中生物教案植株的生长目标:使学生了解植物的基本生长过程,并能够描述和解释植物的生长过程。
教学目标:1. 了解植物的五大生长要素:光照、温度、水分、空气和养分。
2. 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萌发、生长、开花、结果和衰老。
3. 能够描述和解释植物的生长过程。
教学重点:1. 植物的生长过程2. 植物需要的五大生长要素教学准备:1. 教科书和课件2. 植物生长的范本3. 水、肥料、温度计等相关实验用具4. 学生填写的植物生长记录表教学过程:一、导入1. 引入话题:生长是一个生物的基本特征,那么植物的生长又有哪些特点呢?2. 展示植物生长范本,让学生观察植物的生长过程。
3. 提出问题:植物的生长与生活有什么关系?为什么植物要生长?二、探究1. 讨论植物需要的五大生长要素:光照、温度、水分、空气和养分,为什么这些要素对植物生长至关重要?2. 观察实验:分别给植物提供不同的生长要素,观察植物生长的情况。
3. 带领学生填写植物生长记录表,记录植物的生长情况。
三、总结1. 梳理植物的生长过程:萌发、生长、开花、结果和衰老。
2. 总结学生对植物生长的认识,提出问题:如何促进植物的健康生长?四、拓展1. 让学生自行选取一种植物,观察其生长过程,并记录下来。
2. 指导学生进行植物生长实验,观察植物对不同生长要素的反应。
五、作业1. 要求学生完成植物生长记录表,并写出对植物生长有何新的认识或想法。
2. 带领学生观察家中的植物,记录植物的生长情况。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讲解和活动,学生对植物的生长过程有了更深入的认识,能够描述和解释植物的生长过程,激发了学生对植物生长的兴趣。
在今后的教学中,应该更多地引导学生进行实际观察和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探究能力,让他们能够更好地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
初中生物植株的生长教案

初中生物植株的生长教案
年级:初中
学科:生物
课时:1课时
教学目标:
1. 了解植株生长的基本过程和要素;
2. 理解光合作用对植株生长的重要性;
3. 能够描述植株的生长过程。
教学内容:
1. 植株的生长过程;
2. 光合作用及其重要性;
3. 植株的生长要素。
教学准备:
1. PowerPoint或其他教具;
2. 植物标本或图片;
3. 相关视频资料。
教学步骤:
1. 导入(5分钟)
通过展示植株生长过程的图片或视频引入话题,激发学生对植株生长的兴趣。
2. 知识讲解(15分钟)
介绍植株的生长过程,包括种子萌发、幼苗生长、开花结果和结果等阶段。
重点讲解光合作用对植株生长的重要性,并介绍水、空气、土壤等对植株生长的影响。
3. 案例分析(15分钟)
通过展示不同环境下植株生长情况的案例,让学生分析生长的影响因素,并讨论如何改善植株生长环境。
4. 练习与讨论(15分钟)
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植株生长的其他要素,如温度、养分等,以及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帮助植株更好地生长。
5. 总结(5分钟)
总结植株生长的要素和生长过程,并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关注植株的生长情况,培养对大自然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教学反思:
本教案通过引导学生探究植株的生长过程和要素,激发了他们对植物生长的兴趣和热情。
通过案例分析和讨论,帮助学生理解植物生长的复杂性,培养他们的观察和思考能力。
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适当增加实验和课外观察活动,深化学生对植物生长的理解。
初一生物七年级上册《植株的生长》说课稿

《植株的生长》说课稿教学目标:1、观察描述根的生长和枝条发育的过程2、初步学会运用测量的方法探究根生长最快的部位3、了解无机盐与植物生长的关系教材分析:1、教材内容分析植株的生长首先是根茎叶的生长,根的生长是由根尖的分生区和伸长区来完成。
概述了根尖的结构,阐明根的生长;叶芽将来发育成枝条(茎、叶)。
植株的生长离不开无机盐,教材倡导学生积极参与社会调查,明确各种无机盐的作用2、教学重点:①根尖临时装片的制作及观察,根尖各部分细胞的特点②通过合理施肥的学习,渗透环保意识3、教学难点:根尖临时装片制作及观察教学准备:课前观察叶芽结构和枝条图,根尖永久装片、显微镜、实物投影及相关视频材料。
教学策略:1、教学策略和方法建议本节的导入可以通过黑麦的根系。
引入新课;也可以通过生活现象“参天大树,始于种子”种子萌发后各部分是如何由小长大?创设问题情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而引入新课。
根的生长,教师通过指导学生探究“根的什么部位生长最快”可利用制作并观察临时装片与实验相结合,有利于问题的探究。
叶芽发育成枝条,可以通过挂图与实物相结合,学生通过观察、讨论、交流明确枝条的形成。
植株的生长需要无机盐,学生课前已作调查,学生调查了解到的情况可能不全面,这就需要通过小组间相互交流,相互补充,共同解决问题本节教学建议以实验、讨论为主,辅以观察、阅读、调查、讲授等法,加强对学生的探究方法的指导,注重向学生渗透事物发展变化的观点和环保意识,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注重解决实际问题2、案例设计思路兴趣小组的课前准备和学生调查表的准备是本节课顺利进行的关键。
以幼苗与苍天大树对比,创设问题情景,引入新课。
课外与课内相结合,探究根生长最快的部位,通过兴趣小组描述,自己动手观察数据的分析对比,问题的讨论,学生共同探究总结出根尖的结构,根生长的原因。
板图与连线的方式,使学生对叶芽发育成枝条的各部分一目了然、形象易懂学生的社会调查,动手、动脑,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从生活和实验中获得无机盐作用的最直观的认识和理解。
植株的生长教案初中

植株的生长教案初中教学目标:1. 了解植株生长的基本过程和影响因素。
2. 掌握植株生长的关键时期和适宜条件。
3. 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验能力,提高他们对生态环境的认识。
教学重点:1. 植株生长的基本过程。
2. 影响植株生长的因素。
教学难点:1. 植株生长的具体过程和内部机制。
2. 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
教学准备:1. 教室或实验室环境。
2. 植物生长相关书籍和资料。
3. 植物生长实验材料(如种子、土壤、肥料等)。
4. 观察和测量工具(如尺子、放大镜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观察教室或实验室中的植物,询问他们是否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
2. 简要介绍植株生长的基本过程和影响因素。
二、讲解(15分钟)1. 讲解植株生长的基本过程,包括种子发芽、幼苗生长、成熟植株等阶段。
2. 讲解影响植株生长的因素,如光照、水分、温度、肥料等。
三、实验(20分钟)1. 分配实验材料,指导学生进行植物生长实验。
2. 要求学生在实验过程中观察植株的生长情况,并记录数据。
四、讨论和分析(15分钟)1. 引导学生分享实验观察到的植株生长情况。
2. 分析实验数据,探讨影响植株生长的因素。
五、总结和反思(10分钟)1. 总结植株生长的基本过程和影响因素。
2. 引导学生反思自己在实验过程中的观察和分析能力,提高他们对生态环境的认识。
教学延伸:1. 邀请植物生长专家进行讲座,深入讲解植株生长的具体过程和内部机制。
2. 组织学生进行户外植物观察活动,增强他们对生态环境的感知和保护意识。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和实验,使学生了解了植株生长的基本过程和影响因素。
在实验过程中,学生积极参与,观察和记录植株的生长情况,提高了他们的实践能力。
在讨论和分析环节,学生通过分享和探讨,加深了对植株生长的理解。
总体来说,本节课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但仍有改进空间,如在实验环节可以增加一些拓展实验,让学生更全面地了解植株生长。
七年级生物:植株的生长(教案)

初中生物新课程标准教材生物教案( 2019 — 2020学年度第二学期 )学校:年级:任课教师:生物教案 / 初中生物 / 七年级生物教案编订:XX文讯教育机构植株的生长(教案)教材简介:本教材主要用途为通过学习生物这门课程,可以让学生打开对世界的认识,提高自身的见识,本教学设计资料适用于初中七年级生物科目, 学习后学生能得到全面的发展和提高。
本内容是按照教材的内容进行的编写,可以放心修改调整或直接进行教学使用。
新泰实验中学xx—xx学年初一生物上学期第三单元第二章学案第二节植株的生长教师寄语动手操作,认真观察,其乐无穷,受益匪浅。
学习目标知识目标 1、能说出根生长最快的部位2、能描述枝条的发育过程3、知道植物的生长需要哪些无机盐。
能力目标会运用测量的方法探究根生长最快的部位。
情感目标 1、通过调查植物的生活需要哪些无机盐,学会和他人交流,形成良好的人际情感。
2、初步认识化肥对环境的危害,培养环保意识。
学习重难点:1、探究根的哪个部位长得最快2、芽和枝条的发育关系以及植物的生长所需无机盐的种类。
学习过程一、课前预习1、根生长最快的部位是。
2、根的生长一方面要靠细胞的分裂增加细胞的数量;另一方面要靠细胞体积的增大。
3、植物的生长需要多种无机盐,其中需要量最多的是、和的无机盐。
二、导入新课种子萌发后,长出了幼嫩的根、茎、叶,那么,幼苗是怎样长大的呢?三、合作探究(一)幼根的生长阅读课本96页探究“根的什么部位生长最快”进行探究,根据自己的观察记录,讨论完成以下问题:1、你的探究实验中,应选择什么样的根?2、当几位同学获得的实验数据不同时,为了得到接近反映真实情况的数据,对这些数据应怎样处理?3、从记录数据中发现根生长最快的部位是。
4、用显微镜观察根尖的纵切片你会发现,下部细胞较小,越往上的细胞。
这是因为伸长区的细胞来自。
分生区的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的细胞,不断补充的细胞数量,伸长区的细胞不断长大,长成为的细胞。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图 1 一个盛有一定量水的量筒,记录下量筒中水面的刻度;图 2 将一粒枣投入量筒的水中; 图 3 再次读取量筒中水面的刻度。枣的体积是多少?
【例 1】取两粒菜豆种子,在条件适宜的情况下使其萌发,等幼苗发育到一定时期,切去其 中一株的根尖,几天后发现,被切去根尖的幼根不再生长,另一株的幼根却生长得很快,这
第二节 植株的生长
植株的生长
幼根的生长
分生区的细胞分裂增加细胞的数量 伸长区细胞体积增大(是根生长最快的部位)
生长点:使芽轴不断伸长
枝条是芽发育成的
芽轴:发育成茎
叶原基:发育成幼叶 幼叶:发育成叶 芽原基:发育成侧芽
植株的生长需要营养物质:需要量最多的是含氮、磷、钾的无机盐
1.植物生长的实质:
(1)从物质变化的角度看,植物的生长是植物利用光合作用合成的有机物来建构自身细胞 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植物体内的各种物质(包括无机物和有机物)增加。
是由于根尖中(
)
A.根冠和分生区不断增加新细胞
B.伸长区细胞不断伸长和成熟区细胞分化的缘故
C.分生区和伸长区细胞不断生长的缘故 D.分生区的细胞分裂和伸长区细胞伸长的缘故 【答案】D
【解析】根尖的四部分中,与根的生长有关系的是分生区细胞不断分裂使细胞数目增多,伸 长区细胞不断伸长,使细胞体积增大。而根冠起保护作用,成熟区是吸水的主要部位。本题 考察学生对根的生长的理解。
(2)从结构变化的角度看,植物的根尖、茎尖等部位都有一些分裂能力很强的细胞,这些 细胞通过分裂使细胞数目增多。新增的细胞不断分化,形成各种组织、器官,从而表现为植 物的生长。
2.叶与果实的测量方法
在研究生物时,经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需要进行测量,如测量叶的周长、面积,测量果实的体积等。但叶和果 实通常没有规则的几何形状,那么,用什么办法来测量呢?
(1)测量叶的周长和面积。
测量叶的周长。 用一根细线和一把刻度尺就可以
测量叶的周长。用一根细线和一把刻度尺就可以了,相信你已经明白了。
测量叶的面积。将叶片放在一张画有均匀方格的纸上,照着叶的边缘画线。计算叶占据的方 格数,对于不满一格的,超过半格的计一格,不满半格的不计。用方格总数乘以每个方格的 面积,就得到叶的面积。
【例 2】“椿树蓬头浸谷种” ,这句谚语强调了下列哪一条件对种子萌发的影响(
)
A.适宜的温度 B.足够的水分 C.充足的空气 D.充足的阳光
【答案】A 【解析】春季气温回升以后,椿树开始发芽长叶,这时正是播种的时节,强调的是温度对种
子萌发的影响。本题考察学生对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