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趣味故事
30个有趣的中药小故事

30个有趣的中药小故事1 茵陈有一个病人,身目俱黄,全身没有力气,人亦消瘦了。
这天,他拄着拐杖,一步一哼地来找华佗:“先生,请你给我治治吧”。
华佗见了病人得的是黄疸病,皱着眉摇了摇头说:“眼下都还没有找到治这种病的办法,我也无能为力啊”!病人见华佗也不能治他的病,只好愁眉苦脸地回家等死了。
半年后,华佗又碰见那个人,谁料想这个病人不但没有死,反而变得身强体壮,满面红光的了。
华佗大吃一惊,急忙问道:“你这个病是那位先生治好的?快告诉我,让我跟他学习去”。
那人回答说:“我没有请先生看,病是自己好的”华佗不信:“那有这种事!你准是吃过什么药吧?”“药也没有吃过”。
“这就怪了!”“哦,因为春荒没粮,我吃了些日子野草。
”“这就对啦!草就是药。
你吃了多少天?”“一个多月。
”“吃的是什么草啊?”“我也说不清楚。
”“你领我看看去。
”“好吧。
”他们走到山坡上,那人指着一片野草说:“就是这个。
”华佗一看,说道:“这不是青蒿吗?莫非能治黄疸病?嗯,弄点回去试试看。
”于是,华佗就用青蒿试着给黄疸病人下药治病。
但连试用了儿次,病人吃了没有一个见好的。
华佗还以为先前的那个病人准是认错了草,便又找到他,叮问:“你真的吃青蒿吃好的?”“没错。
”华佗想了想又问:“你吃的是儿月里的蒿子?”“三月里的。
”“唔,春三月间阳气上升,百草发芽。
也许三月里的青蒿有药力。
”第二年开春,华佗又采了许多三月间的青蒿试着治害黄疸病的人吃。
这回可真灵!结果吃一个,好一个。
而过了春天再采的青蒿就不能治黄疸病了。
为了把青蒿的药性摸得更准,等到第二年,华佗又一次作了试验,他逐月把青蒿采来,又分别按根、茎、叶放好,然后给病人吃。
结果华佗发现,只有幼嫩的茎叶可以入药治黄疸病。
为了使人们容易区别,华佗便把可以入药治黄疸病的幼嫩青蒿取名叫“茵陈”,又叫“茵陈蒿”。
他还编了四句话留给后人。
三月茵陈四月蒿,传与后人要记牢。
三月茵陈能治病,四月青蒿当柴烧。
(注:青蒿也是一味中药。
中医药小故事

中医药小故事在中国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中医药一直都是人们健康的守护者。
它以其独特的理论体系和丰富的临床经验,为无数患者带来了健康和希望。
今天,我想和大家分享几个关于中医药的小故事,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个神奇而古老的世界。
故事一,姜汤治愈感冒。
小明是一个爱运动的年轻人,但是由于工作繁忙,他经常熬夜加班,免疫力下降,容易感冒。
有一次,他感冒发烧,咳嗽不止,非常难受。
他的妈妈是一名中医师,她为小明煮了一碗姜汤。
这是一种用生姜、红糖和水熬制而成的中药汤,具有温中散寒、祛风止咳的功效。
小明喝下姜汤后,汗出热退,咳嗽也明显缓解。
经过几天的调理,他的感冒症状完全消失了。
故事二,艾灸缓解月经痛。
小丽是一位上班族女性,她每个月都会遭受严重的经期疼痛。
她听说艾灸可以缓解月经痛,于是找了一位中医师进行了艾灸治疗。
艾灸是一种运用艾叶燃烧产生的热量,刺激穴位以达到治疗疾病的方法。
经过连续几次的艾灸治疗,小丽的月经痛症状明显减轻,她也不再需要依赖止痛药来度过每个月的经期。
故事三,针灸治疗失眠。
小王是一位工作压力大的白领,最近因为工作繁忙,经常失眠。
他尝试了很多方法,如喝安眠药、听音乐等,但都没有起到很好的效果。
后来,他听说针灸可以治疗失眠,于是找了一位中医师进行了针灸治疗。
针灸是中医药的重要疗法之一,通过在特定的穴位施加刺激,调节人体的阴阳平衡,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经过一段时间的针灸治疗,小王的失眠症状得到了明显改善,他的睡眠质量也得到了提升。
以上这些小故事,都展示了中医药在治疗常见疾病方面的独特魅力。
中医药以其独特的理论体系和丰富的临床经验,为人们解决了许多现代医学无法完全解决的健康问题。
希望大家能够更加了解和信任中医药,让它成为我们健康的守护者。
讲中医小故事

讲中医小故事传岐黄大文化我们在生活中常听到一些中药和方剂,然而大家有没有思考这些中药和方剂的名字是如何而来的呢?药剂的名字一定有它的意义,比如益母草,我们从字面意思上就可以了解到是一味妇科药,除了这样很浅显易懂的,还有许多药剂的名字是由一些典故而来,今天我们就和同学们分享几个药剂名字的由来,接下来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些有趣的故事吧。
一、失笑散的故事相传北宋时期有个钱员外要嫁女儿,但花轿来之前,女儿突然发生腹痛痛经,钱小姐自然闷闷不乐愁眉苦脸,钱员外请来大夫,给钱小姐服下葫芦里取出的药末,不久之后钱小姐疼痛全消,高兴的上了花轿,在场的人无不称奇。
大夫给服用的就是“失笑散”,主要由蒲黄和五灵脂各等份组成,能够使人破涕为笑,所以称之为“失笑散”。
失笑散能治疗淤血停滞导致的疼痛,对痛经也有较好的疗效。
二、“生姜”相传,生姜是由一个叫神农的人发现并命名的。
一次,神农在南山采药,误食了一种毒蘑菇(有人认为是半夏),肚子疼得像刀割一样,吃什么药也止不了痛,于是昏倒在一棵树下。
没过多久,他慢慢地醒了过来,觉得很奇怪,可又不知道是什么原因。
于是,他向四周一看,发现在自己躺倒的地方有—丛尖叶青草,散发出浓浓香气,低头闻一闻,只觉得头也不昏,胸也不闷了。
原来是这种草的气味令神农清醒过来。
神农顺手将一株草拔了出来,拿出它的块根放在嘴里咀嚼,只觉得又香又辣又清凉。
过了一会儿,肚子开始呼噜噜地响,泄过以后,神农的病就全好了,感觉非常舒服。
神农想,既然这种草让他起死回生,一定要给它取个好名字。
因为神农姓姜,于是,就将这种尖叶草称为“生姜”,意为它能够使人起死回生,作用神奇。
通过趣味小故事的形式可以让我们更好的理解各种中药和方剂的作用和效果,让各个年龄段的人们都能了解相关的中医知识。
中医药小故事简短50字

中医药小故事简短50字
这是一些关于中医药的小故事,简短且易于理解:
1. 枸杞子:古代有一名官员,年纪大了,眼睛昏花,听说枸杞子能治疗眼睛疾病,于是每天都吃枸杞子,果然眼睛慢慢好了。
2. 人参:据说有一名山民,在深山中发现了外形与人相似的一种植物,称之为“人参”,认为它具有神奇的功效,于是常常采食,后来发现这种植物也能治疗疾病。
3. 菊花:古时候有一个诗人,名叫陶渊明,他非常喜欢喝酒,又不想花钱买酒,于是他开始种植菊花,用菊花泡酒饮用,不仅味道清香,还能治疗头痛脑热。
4. 大黄:有一个富翁,身体肥胖,消化不良,听说大黄能治疗消化不良,于是他开始服用大黄,果然消化不良的症状得到了缓解。
5. 百合:古时候有一名妇女,患有咳嗽病,听说百合能治疗咳嗽,于是她开始食用百合,坚持不懈,终于把咳嗽病治好了。
这些都是简短的小故事,展示了中医药的魅力和功效。
这些故事不仅有趣,也能让人们更好地了解中医药的文化背景和历史。
中医简短趣味故事

中医简短趣味故事
中医宝典中蕴藏着许多神奇的故事,下面我将为您讲述一则中医简短趣味故事。
很久以前,有一位年迈的中医师傅,他对中医学问了解得非常透彻。
一天,一
位年轻人因感冒而被送到了他的门诊。
这位年轻人一直咳嗽,并感到非常疲倦,因此他希望中医师傅能够帮助他恢复健康。
中医师傅检查了年轻人的舌苔和脉象,并注意到他体内的寒气很重。
于是,中
医师傅准备了一副药方,让年轻人在临睡前泡脚。
药方中的草药有镇静和温热的作用,能够帮助年轻人排除体内的寒气。
第二天早上,年轻人惊讶地发现自己的咳嗽明显减轻,身体也感觉更加舒服。
他好奇地询问中医师傅是如何做到的。
中医师傅耐心地解释说,人体的健康与自然界的平衡有关,他能够通过观察舌苔和脉象,来判断人体的阴阳平衡情况,然后采取相应的措施来调整。
这个简短趣味的故事告诉我们,中医注重平衡和整体观念,通过改善身体的阴
阳平衡,能够促进健康和治愈疾病。
中医药以其独特的理论和治疗方法,为人们提供了另一种疾病预防和治疗的选择。
希望这个故事能够让你更加了解中医的精髓,并对中医药产生更多的兴趣。
记住,保持身体的平衡和健康是我们生活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有趣的中医故事

有趣的中医故事
•杏林
•悬壶
• 东汉时有个叫费长房的人。一日,他在 酒楼喝酒解闷,偶见街上有一卖药的老 翁,悬挂着一个药葫芦兜售丸散膏丹。 卖了一阵,街上行人渐渐散去,老翁就 悄悄钻入了葫芦之中。
• 费长房看得真切,断定这位老翁绝非等 闲之辈。他买了酒肉,恭恭敬敬地拜见 老翁。老翁知他来意,领他一同钻入葫 芦中。他睁眼一看,只见朱栏画栋,富 丽堂皇,奇花异草,宛若仙山琼阁,别 有洞天。后来,费长房随老翁十余日学 得方术,临行前老翁送他一根竹杖,骑 上如飞。
资料整理
• 仅供参考,用药方面谨遵医嘱
什么时候需要喝姜水呢?
• 当你有了咳嗽、流鼻涕、打喷嚏、发
烧等感冒的表现,但是又没有自己出 汗的时候,就可以让爸爸妈妈给你熬姜
水喝了!
怎样正确的熬姜水开后 加入凉水,放在火上烧开, 只煮3到5分钟即可,不可
长时间煎煮,否则药效会降低的哟!
•同学们,再见!
• 返回故里时家人都以为他死了,原来已 过了十余年。从此,费长房能医百病, 驱瘟疫,令人起死回生。
• 这仅是一则神话传说,但却为行医者罩 上一层“神秘外衣”。后来,民间的郎 中为了纪念这个传奇式的医师,就在药 铺门口挂一个药葫芦作为行医的标志。 如今,虽然中医大夫“悬壶”已很少见 到,但“悬壶”这一说法保留了下来。
中医药小故事

中医药小故事
故事一,《针灸神奇的力量》。
在古代,有一位名叫华佗的医生,他精通中医药,尤其擅长针灸疗法。
有一次,有位皇帝因患有急性头痛而找华佗求医。
华佗为皇帝施行了针灸疗法,不久皇帝的头痛便得到了缓解。
皇帝对华佗的医术大为赞赏,从此,针灸疗法在中医药中被广泛应用,成为了中医药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故事二,《草药的神奇功效》。
在古代,有一位名叫神农的医者,他发现了很多草药的神奇功效。
有一次,神农在山中发现了一种名叫黄芪的草药,他尝试使用黄芪治疗了很多患者,效果非常显著。
后来,黄芪被广泛用于中医药中,成为了一种重要的草药材料之一。
故事三,《中医药在抗击疫情中的作用》。
在近年来的抗击疫情中,中医药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许多中医药医生奋战在抗击疫情的一线,他们运用中医药的理论和方法,成
功治愈了很多患者。
中医药在疫情中的作用得到了充分的肯定,也让更多的人认识到了中医药的重要性。
故事四,《中医药的传承与创新》。
中医药作为中华民族的宝贵文化遗产,一直以来都得到了精心的传承与创新。
许多中医药学者和医生不断地钻研中医药的理论和临床实践,不断地创新中医药的疗法和药物。
这些传承与创新,使得中医药在现代医学中依然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中医药小故事,让我们更加深入地了解了中医药的历史、理论和实践,也让我们对中医药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和理解。
中医药的神奇力量,不仅体现在治疗疾病上,更体现在中医药文化的传承与创新中。
让我们一起珍惜和传承中医药这一宝贵的文化遗产,让中医药的光芒继续闪耀在人类医药史的长河中。
中药有趣小故事简短

中药有趣小故事简短标题:中药有趣小故事简短20个1. 麻黄与甘草古时候,有一名郎中,每天早晨都要去山上采药。
有一天,他发现一种植物的枝叶有类似麻黄的味道,便想:“这应该是麻黄吧?”于是,他满怀信心地采了一些枝叶回家。
回到家后,郎中开始研究这种植物。
他发现这种植物不仅可以发散风寒,还具有解毒的效果。
于是,他开始用这种植物来治疗病人。
不久后,他的名声传遍了整个村庄。
有一天,一个病人前来求医。
郎中诊断出他的病情需要用到麻黄和甘草。
但是,由于麻黄和甘草的药性不同,如果比例不当,就会对病人的身体造成伤害。
于是,郎中决定去山上再采一些这种植物的枝叶,以备不时之需。
当郎中回到山上时,他发现这种植物已经被人采光了。
这时,他才意识到自己之前采的那些枝叶并不是麻黄,而是一种与麻黄相似的植物。
但是,由于这种植物的药性并不完全相同,他无法用它来代替麻黄。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中药的种类繁多,药性各异,治疗不同的疾病需要使用不同的药物。
因此,在使用中药时,一定要仔细辨认药物的种类和药性,以确保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2. 人参传奇很久以前,有一座深山老林里住着一个老猎人。
这个老猎人常常在山中打猎,久而久之,他发现了一种长得像人的植物。
这种植物的根茎叶都十分奇特,他觉得这应该是一种珍贵的草药。
于是,老猎人开始研究这种植物。
他发现这种植物具有补气补血、安神益智等多种功效。
于是,他开始用这种草药来治疗病人。
很多病人在服用这种草药后都康复了,老猎人的名声也因此传遍了整个山区。
有一天,一个外地人前来询问这种草药的名字。
老猎人告诉他:“这是一种人参。
”外地人听了后非常惊讶:“这种草药的名字这么神奇?”老猎人笑着说:“其实它并不神奇,只是我们深山里的人对它的认识还不够。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中药的功效并非神奇所致,而是因为我们还没有完全了解它的药性和作用。
因此,我们应该不断地学习和研究中药,以便更好地利用它的疗效来造福人类。
3. 黄连的冤屈很久以前,有一个书生在进京赶考的路上得了痢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辛夷花
辛夷花为木兰科落叶灌木木兰的干燥花蕾,味辛 性温,入肺胃经,能通鼻窍,散风寒,治鼻渊头痛、 风寒感冒。说起来,辛夷花还有一段动人的传说。
古时候有一个姓秦的秀才,得了鼻孔流脓水的病,经 常鼻塞不通,浊涕常流,腥臭难闻,连自己得妻子儿女都 回避他。他求了不少名医,用过不少药物,总不见好转, 内心非常苦恼,于是产生了轻生的念头。一日,他在一棵 古树下准备自缢,被一个过路的樵夫救下。问明缘由后, 樵夫告诉他说:“此山中有一种药可治此病。”秦秀才忙 问药名,并拿出银两酬谢。樵夫笑笑说:“老夫认柴不认 药,救人一命值几何?心诚意肯香扑面,活命自不惧坎 坷”.着用手往深山一指,就走了。 秦秀才按照樵夫的指点,攀缘到深山中寻找,终于发 现一种花树,叶茂花大,香气四溢。他采了一些花蕾,煎 水连服数天,果真痊愈。他高兴异常,又采了一些种子。 精心种在自家院子里,以此树的花为得此病的人医治,皆 得奇效。有人问他这药何名?他想了想,觉得这药是樵夫 暗言指点,自己意会所得,就叫“心意花“吧。天长日久, 就成了后世的“辛的郎中,精通医 道,深得乡邻尊敬。 一天,他上山采药被一种结在藤状植物上的果实 所吸引。果实形如山栀,又似诃子,去壳尝之,其味 甘淡,气芳香,于是摘下一些带回家来想研究它的药 性。
使君子
栀子
诃子
几天后,郭使君见这些果实未干透,怕久放发霉,就 放到锅中炙炒。不一会儿,浓郁的香气弥散开来,诱得年 幼的孙子嚷着要吃。使君无奈,就拣出炒熟的三枚给孙儿 吃。没想到次日早晨,孙子解大便时竟排出了几条蛔虫。 使君思想其缘故,莫非这果儿能驱除蛔虫?于是就又给孙 子吃了八九枚。这下子可把孙儿折腾坏了,又是一个劲打 嗝,又是呕吐。郎中断定是过量中毒,忙用甘草、生姜等 给孙儿解了毒。几天后,他再次给孙子服食了三四枚,果 然孙儿又顺利排出了几条蛔虫。这孙儿本偏食,面黄瘦弱, 吃果子不仅驱了虫,而且食欲大增,身体也渐渐强壮起来。 此后,郭郎中在行医时,遇到疳积、虫积的患儿,就 酌量用这种果实去医治,每获良效。人们问起这果子的名 字,郎中一时想不出,最后应允了大家的叫法,取名“使 君子”。
神仙服枸杞法
宋代某日有位在朝使者奉命离京赴兴州(今银川)等地 办事,在途中见一位娇柔婀娜,满头青丝年约十六、七岁的 姑娘手执竹竿,口里嘀咕唠叨着在追打一个白发苍苍、弓腰 驼背80-90岁的老头,老头前躲后藏很是可怜,使者见状便下 马挡住那姑娘责问:“此老者是你何人,你应尊敬老人,为何 如此对待他?”那姑娘回答:“这人是我的曾孙儿。”使者惊道: “那你为何要打他呢?”答曰“家有良药他不肯服食,年纪轻轻 就这样老态龙钟的,头发也白了,牙齿也掉光了,就因为这 个……所以我才要教训他。”使者好奇的问道:“你今年多少岁 了?”姑娘应声说:“我今年已有372岁了!”使者听后更加惊 异,忙问:“你是用什么方法得到高寿的呢?”姑娘说:“我 没有什么神秘方法,只是常年服用了一种叫枸杞子的药,据 说可以使人与天地齐寿。”使者听罢,急忙记录了下来,并 称为神仙服枸杞法。
当归
当归,是中医和血补血的要药,对人是百病可治, 各有所归。故名当归。《本草纲目》载:“当归调血 为妇人要药,有思夫之意,故有当归之名”。唐诗 “胡麻好种无人种,正是归时又不归”正应当归之名。
相传在很早以前。在岷山脚下渭水源头。住着—对恩 爱夫妻。男的叫荆夫、女的唤秦娘。夫妻二人过着安居乐 业的生活。不久,秦娘怀孕生子,得了产后血症,荆夫四 处求医治疗,不见好转,心里着急。一天,门口来了一位 老道人,声称他居住在峨嵋山下,管种百草百药.医治人 间疾病,如荆夫愿去求药,秦娘之病可治。荆 夫听说能治 好秦娘疾病,哪怕刀山火海也要前去。他安慰秦娘一番, 当即随老道前往。经过千里跋涉,终于到了峨嵋山。这里 重山叠嶂.云海绵绵,仙洞天池,奇花异香,真是个神仙 境地。老道人将荆夫领到一座茅庵旁,指着一种紫杆绿叶 开着葱白伞形花序的植物说:“这就是你要找的那种药, 现在正在开花,要得成药,最少要三年时间,今年采籽, 明年育苗,到了后年才能栽种成药.还得施肥除草.精心 护理,如有疏忽,时间倍增”。
荆夫按老道的指点,披星戴月,辛勤栽务。三年过去, 所栽之药有了收获,他心里非常高兴,准备回乡给秦娘 治病。临行之时,拜别老道。老道人将所栽之药捆在一 起,交给荆夫说:眼下秦娘病重,正盼你归,当归,当 归!”当归之名即从此来。老道人边说边开得药方一剂, 交给荆夫。荆夫接药,感激不尽,双膝跪地,再拜师傅: “不知此药能在吾乡栽种吗?”老道犹豫片刻说:“要 种此药得有三个条件:适宜的气候.湿润肥沃的土壤, 勤劳而有耐心的主人。吾观弟子家乡有此三宝,这里有 少许种子送你,望能依法培植,解民疾苦。” 荆夫拜别师傅,星夜赶路,半月后回到家里,果然 秦娘病已沉重,危在旦夕。他当即将所带之药如方配制, 给秦娘灌服,病情立见好转.不久便痊愈。夫妻二人感 激不尽,就将老道人所赠药籽依法种植,三年之后种成 当归,岷山脚下,洮渭之滨,遍地栽种,异香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