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简析影响降水分布的因素

合集下载

地理高考答题万能模板(精选5篇)

地理高考答题万能模板(精选5篇)

地理高考答题万能模板(精选5篇)1.地理高考答题万能模板第1篇一、自然地理部分如何描述地形特征地形类型:平原、山地、丘陵、高原、盆地等地势起伏状况主要地形分布(多种地形条件下)重要地形剖面特征(剖面图中)。

二、影响地理气温的因素纬度(决定因素):影响太阳高度、昼长、太阳辐射量、气温日较差,年较差(低纬度地区气温日、年较差小于高纬度地区);地理地形(高度、地势):阴坡、阳坡,不同海拔高度的山地、平原、谷地、盆地(如:谷地盆地地形热量不易散失,高大地形对冬季风阻挡,同纬度山地比平原日较差、年较差小等);海陆位置:海洋性强弱引起气温年较差变化;洋流:暖流:增温增湿;寒流:降温减湿。

三、影响地理降水的因素气候:大气环流(气压带、风带、季风);地形:迎风坡、背风坡;地势(海拔高度):降水在一定高度达最大值;海陆位置:距海远近。

四、描述高考地理河流的水文特征流量:大小、季节变化、有无断流(取决于降水特征、雨水补给、河流面积大小);含沙量:取决于流域的植被状况;结冰期:有无、长短;水位:高低、变化特征(取决于河流补给类型、水利工程、湖泊调蓄作用);水能:与地形(河流落差大小,流速快慢)、气候(降水量的多少,径流量的大小,蒸发量的大小)有关。

高三地理怎么复习高考地理聚合思维法是指从不同来源,不同方向探索一个正确答案的思维方法。

如:我国气象学家竺可桢教授通过长期对气温、气压、风向和湿度等气候要素的观察,并仔细观察冰的初冻、融化以及物候现象等,得出了我国近五千年以来的气候变化规律。

逆向思维法这是以背道常规现象、由结论推原因或条件的高考地理思维方式。

如:近年来在青藏高原发现了岩溶地形,这一反常现象怎样解释?按青藏高原现在的自然条件,不能形成岩溶地貌。

但如果反过来由果索因,从青藏高原的发展历史来探寻答案,则问题就解决了。

假设思维法这种方法也就是我们常说的高考地理科学假说。

由于受科学水平和技术条件的限制,人们在实践过程中,对某些现象不能确切了解其产生和发展规律,往往借助猜测,作出假定说明。

思维导图--高考地理-气温、降水、气候

思维导图--高考地理-气温、降水、气候

分布
地 中 海 气 候
南北纬30°~40°之间大陆西部 夏季高温少雨,冬季温和多雨
夏季受副高控制,冬季受西风带控制
特点
成因
典型植物 葡萄、无花果、柑橘、橄榄、小麦 自然带 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思维导图——高考地理
分布
亚热带大陆东部 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 受冬夏季风的影响 柑橘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思维导图——高考地理
xiaycn
思维导图——高考地理
影响气温的因素
思维导图——高考地理
影响气温日较差与年较差的因素
思维导图——高考地理
保温作用在农业实践中的应用
思维导图——高考地理
影响降水的因素
思维导图——高考地理
影响降水的因素
①暖流增湿,降水较多 ②寒流减湿,降水较少 深居内陆,大陆性强,降水少 ②位于沿海,受夏季风影响,降水丰富
10° ~25°之间大陆东部 全年高温,有雨旱两季
受冬夏季风的影响
典型植物 芒果、香蕉、荔枝 自然带 热带季雨林带
思维导图——高考地理
热 带 特点 沙 漠 成因 气 典型植物 候 自然带
分布
南北纬20°N~30°之间大陆中、西 部
全年高温少雨 全年 受副高和信风带控制
沙拐枣
热带荒漠带
思维导图——高考地理
亚 热 带 季 风 气 候
特点 成因 典型植物 自然带
思维导图——高考地理
分布
亚热带大陆东部 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 受冬夏季风的影响 柑橘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亚 热 带 季 风 气 候
特点 成因 典型植物 自然带
思维导图——高考地理
温 带 特点 海 洋 成因 性 气 典型植物 候 自然带

2019年北京市高考地理试卷以及答案解析

2019年北京市高考地理试卷以及答案解析

绝密★本科目考试启用前201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北京卷)地理注意事项: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一、本部分共8小题,每小题8分,共44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1.某中学制作主题为“点亮中国”的宫灯。

如图为学生手绘的设计图。

读图,回答第1、2题。

甲面中绘有多座大桥,可以推断所示区域()A.建桥成本低B.水运条件缺乏C.交通需求量大D.人口迁移频繁2.某中学制作主题为“点亮中国”的宫灯。

如图为学生手绘的设计图。

读图,回答第1、2题。

乙面的中国地图上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约为()A.50千米B.200千米C.500千米D.2000千米3.(4分)平顶山市地处豫西山地向黄淮海平原的过渡地带。

如图为该市各观测点年平均降水量图。

读图,回答第3题。

导致该市年平均降水量空间差异的主要因素是()A.太阳辐射B.海陆位置C.植被覆盖率D.地形条件4.读图,回答第4、5题。

图示区域内()A.河流径流量季节变化大B.湖泊水主要来自于运河C.农田盐渍化现象较普遍D.植被以落叶阔叶林为主5.读图,回答第4、5题。

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可以促进该区域()①乡镇数量明显增多②城市服务功能增强③第三产业结构趋同④工业地域联系紧密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6.(4分)如图是中国某机场空调耗能变化示意图。

读图,回答第6题。

该机场最可能位于()A.黑B.青C.港D.黔7.(4分)如图为某日08时亚洲局部海平面气压分布图。

读图,回答第7题。

2020高考地理知识点:影响降水的9大因素

2020高考地理知识点:影响降水的9大因素

【导语】备考是⼀种经历,也是⼀种体验。

每天进步⼀点点,基础扎实⼀点点,通过考试就会更容易⼀点点。

为您提供2020⾼考地理知识点,⼀起看看吧。

降⽔指⼤⽓中⽔汽凝结降落的过程,包括降⾬、下雪、冰雹等形式,降⽔的多少要受很多因素的影响,但主要条件是三个:充⾜的⽔汽供应,⽓流上升达到过饱和状态,⾜够的凝结核。

通常情况下,我们不需要考虑凝结核的问题,只是考虑有没有充⾜的⽔汽和促使⽓流上升的机制就可以,归纳起来,形成降⽔的因素有以下九⼤因素。

⼀.海陆位置 ⼀般来⽔,距海越近的地区,受海洋的影响较⼤,距海越远,海洋⽔汽难以到达,降⽔较少;所以降⽔分布的普遍规律是沿海多,内陆少。

⽐如我国的降⽔分布规律是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以及西北⼲旱半⼲旱地区从东部向西降⽔逐渐减少等都是受到距海远近的影响。

⼆.地形 1.⼭脉⾛向与降⽔。

⼭脉⾛向对海洋⽔汽有阻挡作⽤和引导作⽤,如果⼭脉⾛向与海洋⽔汽来向垂直,就会阻挡⽔汽的进⼊,使⼤陆内侧降⽔明显减少,如北美⼤陆西部,由于科迪勒拉⼭系南北纵列,与来⾃太平洋的湿润的西风⽓流垂直,阻挡了西风的进⼊,使降⽔集中在西部海岸,中东部地区就难以受到它的影响了;⽽欧洲西部地区,阿尔卑斯⼭脉东西⾛向,与西风⽓流来向⼀致,有利于海洋湿润⽓流的进⼊,降⽔的分布较⼴泛,海洋性特征明显。

我国西北地区除了深居内陆外,也因为受到⼭岭的层层阻挡,海洋⽔汽难以进⼊,使其更加⼲旱。

2.迎风坡、背风坡与降⽔。

海洋湿润⽓流在运⾏过程中,如果遇到⼭脉的阻挡,就会沿着迎风坡上升,在⼀定的⾼度上冷却达到过饱和状态,出现凝结降⾬,即地形⾬,当该⽓流越过⼭顶后,在下沉过程中,温度不断升⾼,饱和⽔汽含量不断降低,出现⼲热的天⽓,即⾬影区。

⼭地降⽔⼀般⽐平地多,就是因为⼭地有促使⽓流上升的条件,⽽平地没有,降⽔较少。

如南美南段,西部是西风的迎风坡,降⽔多形成海洋性⽓候,东部位于背风坡,降⽔少,形成独特的沙漠⽓候;再如我国的福建西部的武夷⼭降⽔就要⽐东部沿海地区多;台湾东部⽐西部多,海南岛东部⽐西部多。

2021高考地理二轮复习高频考点突破3.4降水含解析

2021高考地理二轮复习高频考点突破3.4降水含解析

学习资料2021高考地理二轮复习高频考点突破3.4降水含解析班级:科目:3-4 降水一、降水的形成条件:有充足的水汽;气温降低或者气流上升,空气中的水汽达到饱和状态;有凝结核.二、常见类型:地形雨、锋面雨、台风雨、对流雨等.考点精讲知识系统地形雨:迎风坡气流上升,多地形雨,背风坡气流下沉,降水少。

锋面雨:锋面处冷暖气团相遇,暖气团(含较多水汽)被抬升,水汽饱和凝结,形成降水。

台风雨:台风为气旋,气流由四周向中心辐合上升。

对流雨:近地面空气强烈受热上升,水汽饱和凝结.我国有许多诗词描写地理现象和地理事物,蕴含地理原理和规律,完成第1题。

1.“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此诗体现的主要地理原理是A.山风导致降水B.西风带来降水C.海风迎来降水D.夏季风带来降水【答案】1.A【解析】1.“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此诗能够体现地理原理的词句是“巴山夜雨”.“巴山夜雨"是指(横断山区)山谷地区多在夜里下雨。

黑夜,山谷地区因地形封闭,散热不畅,气温较高,空气膨胀上升,容易成云致雨,此时山谷两侧山坡气流下沉,山坡上的气流由山上向谷地运动,形成山风,此时山坡与山谷形成的环流称为山风环流,因此“巴山夜雨”的主要地理原理是山风(环流)导致降水,A符合题意。

“巴山夜雨”与西风带、海风、夏季风关系不大或无关,排除B、C、D。

故选A.三、降水的影响因素:根据降水的形成角度可以从这三个角度理解降水的影响因素:(一)水汽的多少1.海陆位置(1)深居内陆,大陆性强,降水少(2)位于沿海,受夏季风影响,降水丰富2.迎岸风和离岸风风带:低纬度—-信风;中纬度-—西风;东亚和南亚的季风.风从海洋吹向陆地,带来水汽,降水较多;风从陆地吹向海洋,降水少.3.地形①迎风坡水汽较多,背风坡降水少.②高大地形阻挡水汽进入,降水少(如科迪勒拉山系对太平洋进入美洲的阻碍)4.洋流①暖流增湿,降水较多;②寒流减湿,降水较少5.植被覆盖率高及水域广(河湖多),降水多,反之少。

高考地理综合题小专题答题模式(答题模式+高考真题+强化训练):影响降水的因素

高考地理综合题小专题答题模式(答题模式+高考真题+强化训练):影响降水的因素

影响降水因素【答题模式】(1)大气环流:三圈环流和季风环流。

(2)天气系统:①锋面系统②气压系统(3)下垫面:①海陆位置②地形③洋流④植被和水域⑤城市湿岛效应【高考真题一】比较甲、乙两地6—8月降水量的主要差异,并分析原因。

(1O分)主要差异:甲地降水量明显大于乙地.原因:甲地受来自西南气流和沿海暖流影响,地处山地迎风坡,西南气流受地形抬升明显,降水丰富;乙地地形平坦,受沿岸寒流影响,降水较少.【高考真题二】图8海港城市基隆年降水量在3200毫米以上,年降水日数为214天,素有中国“雨港”之称。

图8根据图文资料,分别简述基隆冬、夏半年都多雨的原因。

冬半年:水汽充足;盛行东北风,因山地抬升,故多(地形)雨。

(5分)夏半年:气温高,(受地形影响)盛行上升气流,故多(对流)雨。

(5分)【高考真题三】图1为澳大利亚部分区域示意,图3为图1中①—③三地的气候统计图。

完成下列问题。

说明①、③两地的多雨季节并分析其成因。

(10分)①地夏季降水集中;③地冬季降水集中。

①地夏季从亚洲吹来的东北季风越过赤道后转向为西北季风;来自海洋的西北季风为其带来降水;③地冬季来自海洋的西风为其带来降水。

【强化训练】图 1 为世界某区域 1 月、7 月等压线与主导风向示意图,那不勒斯、巴里的降水量(mm)如图 2 所示。

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简述那不勒斯和巴里的降水差异,并解释其原因。

那不勒斯年降水量大于巴里,降水季节差异大。

那不勒斯地处西风迎风坡,冬季降水多,夏季受副热带高压控制,干旱少雨。

(或:巴里年降水量小于那不勒斯,降水季节分配较均匀。

巴里地处西风背风坡,降水少,冬夏季节之间降水差异小。

)。

高考地理气候类型的成因分布特征

高考地理气候类型的成因分布特征
(2)风带的分布是以赤道为轴南北对称分布的,即南北半球的 信风带、西风带和极地东风带。
(3)各气压带的高低性质主要取决于各气压带气流在垂直方向 上的运动方式,即上升和下沉,凡盛行下沉气流的区域, 必定为高气压带,而盛行上升气流的地区,则为低气压。
(4)气压带中赤道低压带、极地高压带是热力因素形成;副热 带高压带、副极地低压带是动力因素形成。
C.①是冷性气流
D.②时盛行西南风
3.考虑高低纬间热量不均;地球既自转也公转
(考虑地转偏向力和太阳直射点位置的移动)
66°34´N
23°26´N 0° 23°26´S
66°34´S
气压带 风带随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而移动,移动幅度约10个纬度。
针对训练
当我国各地白昼时间最短时,下列四幅图所示气压带、 风带分布正确的是( C)
名称
赤道低气压带
副热带高气压带 副极地低气压带
极地高气压带 信风 带 西风 带 极地东风带
气流运动方向
上升
下沉 上升 下沉 高纬—低纬 低纬—高纬 高纬—低纬
性质
湿润
干燥 湿润 干燥 干燥 湿润 干燥
大气环流对降水影响小结:(44页)
冷、干 暖、湿
热、干
热、湿
热、干
暖、湿 冷、干
2、海陆分布对气候的影响
2.高度 活动:图中ABCD四点中降水量最多的是 ( B )
迎风坡,一般随海拔高度的增加降雨量也随之增加。但当 海拔高度达到一定高度时,降水量达最大值,其后随高度的增 加,降水量不是增加而是递减,此高度被称为最大降水高度。
项目
大陆性气候
气温日较差

气 气温年较差

温 最高气温月 7月(北半球)

高考地理:降水因素知多少

高考地理:降水因素知多少

高考地理——降水因素知道多少
同学们知道一个地区的降水量跟什么有关吗?让我来告诉你们吧:这跟大气、位
置、地形、植被及水文、洋流息息相关。

下面就跟你们一个一个点的详细分析:
1、大气:主要包括大气环流、锋面、气旋(反气旋)等因素对降水的影响。

①大气环流包括三圈环流和季风环流。

三圈环流中形成了七个气压带和六个风带,其中低压带控制地区降水较多,高压相反;西风带内西岸降水多于东岸,信风带内东岸降水多于西岸。

季风环流中,夏季风降水多于冬季风。

②锋面:冷、暖锋、准静止锋过境时都易产生降水。

③气旋对应的是低压,气流上升多阴雨;反气旋对应高压,气流下沉多晴天。

2、位置:主要是海陆位置对降水的影响,通常大陆内部干旱少雨。

3、地形: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高大地形也会阻止水汽的进入,如新疆气候干燥的原因除了深居内陆以外,还由于周围高大山脉对水汽的阻挡。

4、植被和水文状况:植被覆盖率高的地区以及湖沼、水库周围,空气的湿度较大,相对降水较多。

5、洋流:暖流流经对沿岸气候有增温增湿的作用;寒流流经对沿岸气候有降温减湿的作用。

例如,澳大利亚的荒漠一直延伸到大陆西岸的广大地区,除副高控制外,还受信风和西澳大利亚寒流的影响;再如,英国和挪威的海港终年不冻就得益于北大西洋暖流的作用。

6、人类活动:城市湿岛效应是城市多上升气流易成云致雨;雨岛效应是城市尘埃多,凝结核多,雾和低云比效区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简析影响降水分布的因素
降水是重要的气候要素,而通过对降水的空间分布(如,等降水量线图的阅读)的分析判断,来说明降水量的分布规律和原因分析是重要的考点,因此对降水分布及其因素分析也就显得尤为重要。

降水的分布受纬度位置(气压带或风带)、海陆分布(距海远近)、大气环流(季风)、下垫面条件和人类活动等因素综合作用的影响。

由于降水知识综合性强、空间跨度大,因此降水的分布和成因分析也就成为学生的学习难点,因此对降水知识的拓展分析,有助于降水知识的理解和难点的化解。

一、纬度位置对降水的影响
1.纬度位置决定着气压带、风带对降水的影响。

气压带、风带与降水及分布规律的关系如下:赤道附近──赤道低气压→终年高温多雨;南北回归线附近的大陆内部和大陆西岸──副热带高气压→降水少;南北纬40°~60°大陆西岸──西风带→终年温和湿润;南北纬10°到南北回归线之间──赤道低气压带与信风带轮流控制→一年中分湿季和干季;南北纬30°~40°大陆西岸──副热带高气压带与西风带轮流控制→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

2.世界降水的分布规律及其成因。

结合气压带、风带:赤道多雨带、副热带少雨带、温带多雨带、极地少雨带。

二、大气环流(季风)对降水的影响
根据中国年降水量图可知,东南沿海>1000mm,秦淮一线800mm,西北非季风区<400mm,南疆中部<50mm,因而可以得出中国年降水量空间分布规律:自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其主要是受到来自海洋的东南季风的影响。

例如,山东年平均降水量的分布,省内各地年平均降水量多介于550~920毫米之间,全省年平均约710毫米,与同纬度内陆省份相比为降水较丰富的省份。

分布规律是:南部多于北部,东南沿海多于西北内陆,其等降水量线多成西南-东北走向,主要原因就是受到来自海洋的东南季风的影响。

三、海陆位置对降水的影响
海陆位置即距海的远近的不同,使得陆地受到海洋的影响程度也就不同,因此降水量分布也就会产生差异,从而产生自沿海向内陆递变(如逐渐减少)的分布规律。

同时降水分布还具有以下规律:副热带少雨带的大陆东部出现多雨区,温带多雨带的大陆内部出现少雨区。

如,读我国东北满洲里
(49.5°N,117.5°E)-绥芬河
(44.5°N,131°E)一线的地形
剖面图,此剖面为西北-东南走
向,A为呼伦贝尔草原;B为大兴
安岭,大致是400毫米等降水量线
经过之地,是半湿润区和半干旱区
的分界线;C为东北平原;D为长白山。

从D到A,距海越来越远,降水量逐渐减少,逐渐由湿润、半湿润过渡到半干旱地区。

四、下垫面条件对降水的影响
下垫面条件的不同对降水会产生一定的影响。

1.山坡方向对降水的影响。

山脉的迎风坡和背风坡的降水有明显的差异,山地的迎风坡(指来自海洋的暖湿气流,在山脉的迎风坡,暖湿气流被迫抬升,容易成云致而。

背风山坡因空气下沉,气温升高,降水就少。

地形对降水的影响程度决定于地面坡向、气流方向以及地表高程的变化。

例如,马达加斯加岛东侧的热带雨林气候,主要是其位于来自海洋的暖湿的东南信风的迎风坡,降水多,当然还受到马达加斯加暖流的增温增湿的影响。

2.地势高低对降水的影响。

降水在山地一定高度的范围内,是随高度的升高而增加,在达到最大降水高度后,随高度的升高降水减少。

如,喜马拉雅山从山脚下与山顶的降水量有明显的差别:开始,随着高度的增加降水增加,到了海拔1000~1500米左右,降水达到最大,而后降水量就随高度增高而减少。

3.森林对降水的影响。

森林对降水会产生一定的影响。

如,美国东北部大流域上森林覆盖率增加10%,年降水量可增加3%。

4.人类活动的影响。

人类一般都是通过改变下垫面条件而间接影响降水,例如,植树造林或大规模砍伐森林、修建水库、灌溉农田、围湖造田、疏干沼泽等,而影响降水量(增大或减少降水量)。

五、各种因素对降水的综合影响
降水的影响因素并不是孤立存在的,降水的多少与分布往往是各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如,南美洲中纬度大陆东西两岸降水差异大,西岸降水多的原因是由于来自海洋的暖湿的西风带来大量降水以及西部高山的抬升作用形成的地形雨,而东岸降水少是由于西部高山(安第斯山)阻隔了来自于太平洋的水汽,虽东临大西洋,但处于西风带,为离岸风,水汽难于进入大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