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水的要素的分析

降水的要素的分析
降水的要素的分析

一、基础知识降水的要素的分析

1、降水的形成条件

2、水汽、凝结核、气流运动(降水类型:台风雨、地形雨、对流雨、锋面雨)

3、降水的影响因素分析

影响因素作用具体表现

大气环流决定性因素高压少雨,低压多雨;

风从低纬吹来多雨,风从高纬

吹来少雨;锋面活动

地形使降水短距离内发生改变迎风坡多雨、背风坡少雨;

山脉对水汽有阻挡作用;

平原地形抬升作用不明显,山

脉的一定高度抬升作用明显

(降水在一定高度达最大值)

海陆位置使降水从沿海向内陆减少距海远近,海洋水汽来源多,

多雨,深居内陆,海洋水汽来

源少,少雨

洋流辅助增强作用暖流:增温增湿;寒流:降温

减湿

人类活动雨岛效应

小尺度的降水分析:山谷风、准静止锋

三、反馈练习

1.根据图10,图11和材料回答问题。

A

B

分析图11中,A、B区域年降水量特别丰沛的主要原因。(8分)

(2013·新课标全国文综Ⅱ)下图示意某地区年均温的分布。读下图,完成下题。

2、图示①②③④四地中,年降水量最低的是()

A.①地B.②地C.③地D.④地

3、下图为世界人口最多、密度最大的岛屿,以山地丘陵为主,山间多宽广盆地,森林覆盖率为23%,读图完成下列要求。

结合城市M降水资料表,归纳城市M的降水特征、并分析其成因。

月份 1 2 3 4 5 6

降雨量(毫米)384.7 309.8 200.3 257.9 133.4 83.1

月份7 8 9 10 11 12

降雨量(毫米)80.8 84.2 79.0 33.1 175.0 184.0

4.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8分)

茶树为常绿阔叶树,主要分布在气候湿热的热带、亚热带的山地、丘陵地区,而位于44°N附近的俄罗斯索契栽培茶树有数百年历史,下图示意索契的位置。

的分析索契适宜茶树生长的水热条件的成因。

马尔代夫是以旅游业为支柱产业的著名岛屿。2014年12月4日,马累海水淡化厂设备摧毁导致该岛淡水供应中断。应马尔代夫政府请求,中国政府及时向其提供了饮用水等物资和资金援助。图3是马尔代夫部分区域示意图。读图3,回答10-12题。

72°E 74°E

6°N

马累

图例

城市

珊瑚礁、岛

3°N

图3

5.大气降水是该国的淡水来源之一,图3所示区域降水类型多为()

A.台风雨

B.地形雨

C.对流雨

D.锋面雨

6、下图所示半岛夏季沿海地区气温可达46℃,内陆则高达49℃。读图,完成以下问题。

该半岛夏季干热的主要原因是()

A.沿岸暖流的增温作用

B.受干热的西北风影响

C.背风坡增温效应较强

D.受干热的西南风影响

7、(2014年四川)下图所示区域受西风影响,年降水量多在50-300毫米。读图回答下题。图中1、2、3、4中年降水量最多的是()

A.①地B.②地C.③地D.④地

8、据下列材料,完成(1)~(2)题。

材料一美国本土年降水量分布及棉花带范围图。

材料二图中甲、乙两城市气温比较表。

甲(37°48′N) 乙(36°54′N)

1月气温(°C) 9.3 4.7

7月气温(°C) 17.1 25.7 (1)

9、指出上图中主要的陆地类型及其形成的主要外力作用。分析B地年降水量少于A地的原因。

10.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雅安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素有“民族走廊”之称。雅安因雨日多而又被人誉为“天漏”,其降雨有70%以上发生在夜间。雅安多山,岩石多为页岩,易风化,表土层深厚,矿物质丰富,土壤呈酸性。雅安盛产茶叶,是有名的“边茶之乡”。自雅安经康定入藏的道路为“茶马古道”的一部分。目前雅安茶业在生产、加工、市场开拓等方面尚存不足,茶业整体效益较低。

材料二雅安地图

1月2月3月4月5月6月7月8月9月10月11月12月平均气温 6.3 7.7 11.6 16.8 20.8 23.3 25.1 24.9 21.0 16.7 12.4 7.8

平均降水20.8 31.9 50.9 93.0 129.4 181 369.6 433.6 206.6 98.3 56.5 20.9 降水天数13.3 16.1 18.6 17.8 19.1 19.3 20.1 18.8 20.8 20.4 16.3 12.6

(1)据材料分析说明雅安“天漏”的形成原因。(10分)

要素禀赋论与中国对外贸易的发展

要素禀赋论与中国对外贸易发展 相关概念: 要素禀赋是指一国所拥有的两种生产要素的相对比例,是一个相对概念,与其所拥有的生产要素绝对数量无关。 要素丰裕度是指一国拥有的各种生产要素与数量,如果某种要素供给比例大于别国同种要素的供给比例,那么该种要素相对价格就应低于别国同种要素的相对价格。 根据要素禀赋论,一国的比较优势产品是应出口的产品,是它需在生产上密集使用该国相对充裕而便宜的生产要素生产的产品,而进口的产品是它需在生产上密集使用该国相对稀缺而昂贵的生产要素生产的产品。简言之,劳动丰富的国家出口劳动密集型商品,而进口资本密集型商品;相反,资本丰富的国家出口资本密集型商品,进口劳动密集型商品。 我国要素禀赋: 我国资源禀赋的特点是人均资源缺乏而劳动力资源极为丰富。劳动力就业压力形成了以消耗资源为基础的低层次、低盈利的产业竞争,形成粗放式高消耗的经济增长方式,从而造成越来越严重的物质资源要素制约。 要素禀赋理论与我国对外贸易发展: 一个国家或地区某种要素禀赋丰裕程度的差异性决定了该要素市场价格的高低,相对稀缺的要素其价格则相对高昂;相对丰裕的要素其价格则相对低廉。要素禀赋的丰裕程度会在其使用过程中发生质与量的变化,导致其市场价格的相应变化,从而影响着经济体中要素禀赋的结构变动。如果一个经济体相对于其它经济体而言使用了自身禀赋相对丰裕的要素,无疑可以实现低成本的增长,反之则相反。 因此,要素禀赋理论从改革开放初期至今对我国贸易和国民经济发展的影响。我国依托廉价劳动力和原材料初级产品的巨大优势,大量出口劳动密集型产品,使国内生产总值、财政收入大大增加,同时也解决了大量就业问题,第二,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劳动资本技术等要素比重的变化,要素禀赋理论在指导我国对外贸易结构的调整上越来越显示出它所遇到的瓶颈。第三,打破理论瓶颈,采取相应战略措施,培育区域的竞争优势,促进产业结构升级,从根本上促进我国外贸结构优化。 劳动力资源极为丰富是中国要素禀赋的最大特点,因此造就了中国极为庞大的制造业和加工工业。以制造业为例: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中国利用国际产业转移所形成的发展机遇和增长空间,成为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的最大受益者之一,这在制造业中表现得最为突出。中国制造业不仅对本国经济增长做出了巨大贡献,也几乎成了全球生活消费品的供应者。“中国制造”已经超越了本土概念,成为全球制造业分工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毫无疑问,“中国制造”给我国带来的经济利益是不言而喻的,特别是对解决就业压力有着巨大的正面效应。 但从整个制造业分工体系的价值链结构这个角度来看,目前我国制造业从整体上呈现出一种“哑铃型”结构。“哑铃型”结构:其前端与末端分别由发达国家的核心技术和跨国公司的品牌组成,两者均有着高比例的附加价值;中国承担的则是中间加工环节,这一环节由于劳动密集特点而处于分工价值体系的中低端,所获利益只是“哑铃型”价值结构中间最为薄弱的部分。因此,全球化进程中,中国制造业意欲在全球分工体系中获得持续性的比较优势,就必须全面促进要素禀赋结构升级。把握好中间环节要素禀赋优势的同时,通过提升技术创新能

以要素禀赋理论浅析中美贸易问题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036141898.html, 以要素禀赋理论浅析中美贸易问题 作者:杨锦娜 来源:《智富时代》2018年第06期 【摘要】2018年初,中美贸易差额问题使两国关系一度陷入紧张局势。两国政府及学者就此发表多种言论,虽众说纷纭,然则不过两派观点:一为呼吁自由贸易,共度难关;一为贸易保护,增加本国就业。本文就此问题回归要素禀赋理论,以赫克谢尔、俄林的H—O模型分析两国贸易发生的根源,并以要素价格均等化定理(H-O-S)和技术差距说阐述中美贸易差额的解决途径为技术合作而非贸易保护。 【关键词】贸易差额;自由贸易;保护贸易;H—O模型;技术差距说 一、贸易摩擦问题现状 2016年的赤字降至3,770亿美元,但在2017年上升至3,750亿美元。过去几年来,美国与中国的商品贸易赤字远远大于其他任何美国贸易伙伴。一些分析家认为,美国对华贸易逆差很大,这表明贸易关系在某种程度上是不平衡的,不公平的,并且会对美国经济造成损害。其他人则认为,这种赤字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全球生产的变化以及广泛而复杂的供应链的出现,中国通常是出口导向型跨国公司的最终装配点。 二、用要素禀赋差异解释中美贸易根源 (一)要素禀赋理论的主要内容 要素禀赋理论认为各国间要素禀赋的相对差异以及生产各种商品时利用这些要素的强度的差异是国际贸易的基础,强调生产商品需要不同的生产要素,如资本、土地等,而不仅仅是劳动力;不同的商品生产需要不同的生产要素配置。认为一国应该出口由本国相对充裕的生产要素所生产的产品,进口由本国相对稀缺的生产要素所生产的产品,而且,随着国际贸易的发展,各国生产要素的价格将趋于均等。 (二)中美贸易实证分析 由于中美之间的贸易大多以制成品之间的贸易为主,下表为中国和美国的制造业资本~劳动比。 根据上表,我们可以得到两个国家从2009-2017年的资本~劳动比,很显然,美国的资本~劳动比大于中国的资本~劳动比,美国的资本要素更丰裕,因此其要素生产的产品出口具有比较优势,中国的劳动要素丰裕,其要素生产的产品出口具有比较优势。 三、中美贸易发展的长期结果为生产要素价格均等化

要素禀赋理论:图解

附录一要素禀赋理论:图解 一、模型假设 (1)生产要素禀赋为两种生产要素——土地和劳动力,并且总量不变;(2)两种产品——棉布和粮食,生产需要土地和劳动力;这两种生产要素在生产中可以互相替代,并且其生产函数都是线性齐次的; (3)不存在要素密集度逆转的情况,即不存在“一种产品的要素密集度在某些要素价格下大于另一种产品,但在另一些要素价格下又小于另一种产品”的情况; (4)在一国市场范围内产品和要素市场都是完全竞争的; (5)生产要素充分就业,并且经济总量处于均衡状态; 产品:棉布(以码为单位)和粮食(以卡路里为单位); 要素:劳动(以小时计)和土地(以英亩计); 定义以下表达式: a:生产每码棉布所需要投入的土地 TC a:生产每码棉布所需要投入的劳动 LC a:生产每卡路里粮食所需要投入的土地 TF a:生产每卡路里粮食所需要投入的劳动 LF L;一国的劳动总供给 T;一国的土地总供给 二、要素价格与投入选择 图2.1 粮食生产的投入组合

图2.2 最佳投入选择 生产1卡路里粮食的成本:C=w LF a +r TF a ,变形为等成本线:TF a =C/r-(w/r )LF a 。 图2.3 工资-租金比率(w/r )与要素投入比率(TF a /LF a )

FF CC (w/r)1 (w/r)2 图2.4 工资-租金比率(w/r)与两种产品的要素投入比率( TF a/ LF a) 补充:要素密集度逆转例子 土地投入 劳动投入 三、商品价格比率与要素价格比率 图2.5 工资-租金比率(w/r)的确定

等产量线CC和FF分别表示了生产1元价值的棉布和粮食所需要的要素投入组合,所以也称为单位价值等产量线。 P上升与要素价格比例 图2.6 棉布价格 C 注:两种商品价格的等比例变化不会影响要素价格比例 图2.7 商品价格比与要素价格比 一种商品相对价格的提高会导致其密集使用要素相对价格的提高。

深基坑安全事故案例分析

深基坑安全事故案例分析 基坑工程的主要内容: 一、深基坑的概念及特点二、深基坑工程事故类型处理措施 三、以某项目为例如何进行土方开挖阶段事故预防 四、深基坑工程事故预防及处理五、深基坑工程事故案例分析六、未来基坑支护的发展 一、深基坑的概念及特点 ●1、深基坑的概念 ●开挖深度超过5米(含5米)成地下室三层以上 (含三层),或深度虽未超过5米,|但地质条件和周围环境及地下管线特别复杂的工程 ●本规定所称深基坑工程,包括工程勘察、围护结构设计、围护结构施工、地下水控制、基坑监测、土方挖填等内容 由于岩王工程具有很强的地城性,所以各地对于深基坑的定义也有所差别。 如上海、广东、山东、江西、南京规定5m以上为深基坑。 宁波、厦门、苏州规定4m以上为深基坑。 《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GB50497-2009 ●开挖深度大于等于5m的基坑或开挖深度小于5m但现场地质情况和周围环境较复杂的基坑工程以及需要监测的基坑工程应实施基坑工程监测 也有一些专家的建议,可采用稳定系数Ns来判定,但不常用: N=r·H/C H ●其中: (kN/m3); 开挖深度(m),是土的不固结不排水抗剪强度(kPa)。对于27的基坑为深基坑 2、深基坑工程的特点 (1)深基坑工程具有很强的区域性 岩土工程区域性强岩土工程中的深基坑工程区域性更强。如黄土地基、砂土地基、软粘土地基等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不同的地基中,基坑工程差异性很大。因此,深基坑开挖要因地制宜,根据本地具体情况,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而不能简单地完全照搬外地的经验。 (2)深基坑工程具有很强的个性 深基坑工程不仅与当地的工程地质条件和水文地质条件有关还与基坑相邻建筑物、构筑物及市政地下管网的位置、抵御变形的能力、重要性以及周围场地条件有关。因此,对深基坑工程进行分类,对支护结构允许变形规定统一的标准是比较困难的,应结合地区具体情况具体运用。 (3)基坑工程具有很强的综合性 深基坑工程涉及土力学中强度(或称稳定)、变形和渗流3个基本课题三者融溶一起需要综合处理。有的基坑工程土压力引起支护结构的稳定性问题是主要矛盾,有的土中渗流引起土破坏是主要矛盾,有的基坑周围地面变形是主要矛盾。深基坑工程的区域性和个性强也表现在这方面同时,深基坑工程是岩土工程、结构工程及施工技术相互交叉的学科,是多种复杂因素相互影响的系统工程,是理论上尚待发展的综合技术学科。

深基坑工程的常见质量问题及案例分析

深基坑工程的常见质量问题及案例分析 深基坑工程是最近30多年中迅速发展起来的一个领域。以前的几十年中,由于建筑物的高度不高,基础的埋置深度很浅,很少使用地下室,基坑的开挖一般仅作为施工单位的施工措施,最多用钢板桩解决问题,没有专门的设计,也并没有引起工程界太多的关注。近30多年来,由于高层建筑、地下空间的发展,深基坑工程的规模之大、深度之深,成为岩土工程中事故最为频繁的领域,给岩土工程界提出了许多技术难题,当前,深基坑工程已成为国内外岩土工程中发展最为活跃的领域之一。1、深基坑工程概念特点 1.1、深基坑工程概念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安全管理办法的通知》规定:深基坑工程指开挖深度超过5米(含5米)或地下室三层以上(含三层),或深度虽未超过5米,但地质条件和周围环境及地下管线特别复杂的基坑土方开挖、支护、降水工程。1.2、深基坑工程特点:当前我国各大城市深基坑工程主要突出了以下四个特点:、①深基坑距离周边建筑越来越近。由于城市的改造与开发,基坑四周往往紧贴各种重要的建筑物,如轨道交通设施、地下管线、隧道、天然地基民宅、大型建筑物等,设计或施工不当,均会对周边建筑造成不利影响。②深基坑工程越来越深随着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基坑越来越深,对设计理论与施工技术都提出的更难的要求。如无锡恒隆广场基坑深近27m,上海中心深基坑达30m,均已挖入了承压水层。右图为宁波嘉和中心二期项目基坑,平均开挖深度为18.3m,最大挖深为25.9m,整体为三层地下室布局,局部有夹层。③基坑规模与尺寸越来越大上海招商银行信用卡中心工程基坑面积达81000m2,无锡恒隆广场基坑面积35000m2。这类基坑在支护结构的设计、施工中,特别是支撑系统的布置、围护墙的位移及坑底隆起的控制均

土木工程基坑案例分析

某临河基坑止水帷幕失效案例分析 摘要: 基坑工程中,对常规止水帷幕失效的原因分析$研究很多,但对临河基坑的止水帷幕失效案例分析甚少#临河基坑因其所处的特殊周边环境及地质条件,止水帷幕的失效有其特殊原因。以苏州市某临河基坑止水帷幕的失效为案例并结合监测成果进行分析,研究表明,止水帷幕失效的原因为施工前未进行清障导致三轴搅拌桩止水帷幕垂直度受影响进而影响帷幕的搭接长度; 临河侧基坑主动区有限土体主动土压力的减少使围护体系受力不平衡,围护体呈现“S”形变形进而剪切止水帷幕#针对上述原因分析,总结了避免临河基坑止水帷幕失效的针对性措施,可供同类基坑围护结构设计及施工时参考。 1工程、地质、水文概况 1.1工程概况 苏州市某基坑为地下2层,基坑呈正方形,东西最长处约54m,南北最宽处约50m,基坑周长约210m,基坑总面积约2700m2,挖深为11m。基坑北侧距离用地红线约5.1m,红线外为市政道路,路下埋设多种管线; 东侧距离用地红线为2.7m,红线外为区内道路,红线外13.5m 为已建大楼( 10-11层、下设1层地下室,基底埋深约4m; 西侧距离用地红线为2.4m,红线外为区内道路,红线外 6.0m为已建大楼(2-11层、下设1 层地下室,基底埋深约4.5m) ; 南侧为河道,围护结构距离河道驳岸约3m。河道驳岸为浆砌片石结构,驳岸深约5m,河道水位标高约为+0.00m,河水深约2m。基坑周边环境详见图1。 图1基坑周边环境图 1.2工程地质概况 根据勘察报告,场地内对本基坑开挖及变形产生影响的典型土层物理力学性质见表1。

1.3水文地质概况 根据勘探揭露的地层结构,基坑影响范围内场地地下水主要为潜水、微承压水拟建场地浅层孔隙潜水赋存于表层填土层中,勘察期间测得稳定水位标高为 1.51m-1.75m。下伏粉质粘土层透水性差,是潜水含水层。与微承压含水层之间的相对较好的隔水层。场地内较浅的微承压水主要贮存于粉土及粉土夹粉砂层中,测得水头标高0.50m-0.70m。 2基坑围护结构概况 根据基坑挖深、周边环境、地质条件等特点,确定本基坑支护结构的安全等级为一级采用850mm@1050mm的钻孔灌注桩+两道水平钢筋混凝土内支撑作为挡土结构,采用临时角钢格构 柱及柱下钻孔灌注桩作为水平支撑的竖向支承构件。考虑到基坑面积较小,支撑以角撑为主,辅以边桁架加强刚度。北侧在桁架上设置了栈桥,供出土及料场之用。坑内设置8 口疏干管井,采 用全封闭落底式850mm@600mm三轴水泥土搅拌桩止水帷幕。支撑平面布置见图1,基坑南侧 围护剖面图见图2。

第四章要素禀赋论

第四章要素禀赋论 一、名词解释 1、要素密集度 2、要素丰裕度 3、赫克歇尔—俄林定理 4、里昂惕夫悖论 5、要素密集度颠倒 6、要素价格均等化定理 二、单项选择题 ()1、在赫克歇尔—俄林要素禀赋论中______ A、提供曲线与李嘉图理论相同,都是一条直线 B、劳动是唯一的生产要素 C、一国的比较优势取决于劳动和资本等特定要素相对于其贸易伙伴的拥有情况 D、拥有充裕劳动力的国家将在劳动密集型商品上具有比较优势 ()2、如果一个劳动力丰富的国家与另一个资本丰富的国家进行自由贸易,则______ A、两国工资水平都会相对于资本成本上升 B、两国工资水平都会相对于资本成本下降 C、前一国家的工资水平会相对于后一国家上升 D、前一国家的工资水平会相对于后一国家下降 ()3、赫克歇尔—俄林理论认为导致不同国家间相对商品价格差异的最主要原因是______。 A、要素禀赋 B、国民收入 C、技术 D、消费偏好 三、多项选择题 ()1、对里昂惕夫悖论的解释包括______ 。 A、美国对劳动密集型进口产品征收高额关税

B、美国实际比其贸易伙伴拥有更多的劳动力 C、美国的出口产品密集使用了熟练劳动力 D、美国倾向于出口需要大量科学和工程技术投入的高技术产品 ()2、假定每单位A 产品的生产需要20 单位劳动与4 单位土地,每单位B产品的生产需要1单位劳动与4 单位土地,如果本国有1200单位劳动与2000 单位土地, 外国有400 单位劳动与500 单位土地,根据H-O 理论可知______ 。 A. 本国出口A 产品、进口B产品 B. 本国出口B产品、进口A产品 C. 外国出口A 产品、进口B产品 D. 外国出口B产品、进口A产品 四、判断题 1、根据赫克歇尔—俄林要素禀赋论,若一国工人平均占有的资本量多于其他国家,那么该 国在资本密集型产品上具有比较优势。 2、里昂惕夫悖论是指工业化国家间比工业化与发展中国家间更容易发生贸易 3、如果各国的生产技术不同,贸易便不会使要素价格均等化。 4、发达国家的非技术工人会比技术工人更加反对贸易自由化。 5、赫克歇尔—俄林要素禀赋论是建立在规模报酬递增基础上的。 五、计算题 1、假设仅有劳动力和土地良种生产要素,A国拥有800万英亩土地和200万个劳动力,B 国有200万英亩土地和40万个劳动力;如果劳动力占甲商品生产总成本的80%,占乙商品生产总成本的20%,那么: (1)哪个国家为资本充裕的国家?哪个国家为劳动充裕的国家?为什么? (2)哪个国家会出口甲商品?哪个国家出口乙商品?为什么? 六、论述题 1.要素禀赋论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2.试比较要素禀赋论和比较优势理论。 3.里昂惕夫之谜是指什么?如何解释这一现象。

地基基础事故分析与处理案例分析

地基基础质量事故分析与处理案例 案例1 1 工程概述 北京百盛大厦二期工程,基坑深15米,采用桩锚支护,钢筋混泥土灌注桩直径为800mm,桩顶标高—3.0m,桩顶设一道钢筋混泥土圈梁,圈梁上做3m高的挡土砖墙,并加钢筋混泥土结构柱。在圈梁下2m处设置一层锚杆,用钢腰梁将锚杆固定,其实锚杆长20m,角度15度到18度,锚筋为钢绞线。 该场地地质情况从上到下依次为:杂填土,粉质粘土,粘质粉土,粉细砂,中粗砂,石层等。地下水分为上层滞水和承压水两种。 基坑开挖完毕后,进行底版施工。一夜的大雨,基坑西南角30余根支护桩折断坍塌,圈梁拉断,锚杆失效拔出,砖护墙倒塌,大量土方涌入基坑。西侧基坑周围地面也出现大小不等的裂缝。 2 事故分析 锚杆设计的角度偏小,锚固段大部分位于粘性土层中,使得锚固力较小,后经验算,发现锚杆的安全储备不足。 持续的大雨使地基土的含水量剧增,粘性土体的内摩擦角和粘聚力大大降低,导致支护桩的主动土压力增加。同时沿地裂缝(甚至于空洞)渗入土体中的雨水,使锚杆锚固端的摩阻力大大降低,锚固力减小。 基坑西南角挡土墙后滞留着一个老方洞,大量的雨水从此窜入,对该处的支护桩产生较大的侧压力,并且冲刷锚杆,使锚杆失效。 3 事故处理 事故发生后,施工单位对西侧桩后出现裂缝的地段紧急用工字钢斜撑支护的圈梁,阻止其继续变形。西南角塌方地带,从上到下进行人工清理,一边清理边用土钉墙进行加固。 案例2 1 工程概况 某渔委商住楼为322层钢筋混凝土框筒结构大楼,一层地下室,总面积23150平方米。基坑最深出(电梯井)-6.35M

该大楼位于珠海市香洲区主干道凤凰路与乐园路交叉口,西北两面临街,南面与市粮食局5层办公楼相距3~4M,东面为渔民住宅,距离大海200M。 地质情况大致为:地表下第一层为填土,厚2M;第而层为海砂沉积层,厚7M;第三层为密实中粗砂,厚10M;第四层为黏土,厚6M;-25以下为起伏岩层。地下水与海水相通,水位为-2.0M,砂层渗透系数为K=~51.3m/d。 2 基坑设计与施工 基坑采用直径480MM的振动灌注桩支护,桩长9M,桩距800MM,当支护桩施工至粮食局办公楼附近时,大楼的伸缩缝扩大,外装修马赛克局部被振落,因此在粮食局办公楼前作5排直径为500MM的深层搅拌桩兼作基坑支护体与止水帷幕,其余区段在震动灌注桩外侧作3排深层搅拌桩*(桩长11~13M,相互搭接50~100MM),以形成止水帷幕。基坑的支护桩和止水桩施工完毕后,开始机械开挖,当局部挖至-4M时,基坑内涌水涌砂,坑外土体下陷,危及附近建筑物及城市干道的安全,无法继续施工,只好回填基坑,等待处理。 3 事故分析 止水桩施工质量差是造成基坑涌水涌砂的主要原因。基坑开挖后发现,深层搅拌止水桩垂直度偏差过大,一些桩根本没有相互搭接,桩间形成缝隙、甚至为空洞。坑内降水时,地下水在坑内外压差作用下,穿透层层桩间空隙进入基坑,造成基坑外围水土流失,地面塌陷,威胁临近的建筑物和道路。另外,深层搅拌桩相互搭接仅50MM,在桩长13M的范围内,很难保证相临的完全咬合。 从以上分析可见,由于深层搅拌桩相互搭接量过小,施工设备的垂直度掌握不好,致使相临体不能完全弥合成为一个完整的防水体,所以即使基坑周边作了多排(3~5排)搅拌,也没有解决好止水的问题,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4 事故处理 采用压力注浆堵塞桩间较小的缝隙,用棉絮包海带堵塞桩间小洞。用砂白为堰堵砂,导管引水,局部用灌注混凝土的方法堵塞桩间大洞。 在搅拌桩和灌注桩桩顶做一到钢筋混凝土圈梁,增加支护结构整体性。 在基坑外围挖宽0.8M、深2.0M的渗水槽至海砂层,槽内填碎石,在基坑降水的同时,向渗水槽回灌,控制基坑外围地下水位。

要素禀赋理论是古典国际贸易理论

要素禀赋理论是古典国际贸易理论的另一种观点。在其提出者赫克歇尔和伯蒂尔? 奥林看来,现实生产中投入的生产要素不只是一种—劳动力,而是多种,而投入两种生产要素则是生产过程中的基本条件。根据生产要素禀赋理论,在各国生产同一产品的技术水平相同的情况下,两国生产同一产品的价格差来自于产品的成本差别,这种成本差别来自于生产过程中所使用的生产要素的价格差别,这种生产要素的价格差别则决定于该国各种生产要素的相对丰裕程度。 A 由于各种产品生产所要求的两种生产要素的比例不同,一国在生产密集使用本国比较丰裕的生产要素的产品时,成本就较低,而生产密集使用别国比较丰裕的生产要素的产品时,成本就比较高,从而形成各国生产和交换产品的价格优势。进而形成国际贸易和国际分工。此时本国专门生产自己有成本优势的产品,而换得外国有成本优势的产品。在国际贸易理论中,这种理论观点也被称为狭义的生产要素禀赋论。广义的生产要素禀赋论指出,当国际贸易使参加贸易的国家在商品的市场价格、生产商品的生产要素的价格相等的情况下,以及在生产要素价格均等的前提下,两国生产同一产品的技术水平相等(或生产同一产品的技术密集度相同)的情况下,国际贸易决定于各国生产要素的禀赋,各国的生产结构表现为,每个国家专门生产密集使用本国比较丰裕生产要素的商品。生产要素禀赋论假定,生产要素在各部门转移时,增加生产的某种产品的机会成本保持不变。 美国则有可能出口劳动密集型产品,进口资本密集型产品 另一个解释是,美国存在很高程度的贸易保护,这种贸易保护主要针对美国缺乏竞争力的劳动要素密集型产品(农产品),因此美国的进口产品中缺乏农产品也可以理解 一种较可信的解释是,美国与其他国家相比,不但具有较充裕的资本,还拥有较充裕的人力资本.因此,美国出口的商品并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劳动密集型产品,而是人力资本密集型产品。 1、国家间的商品相对价格差异是国际贸易产生的主要原因。在没有运输费用的假设前提下,从价格较低的国家输出商品到价格较高的国家是有利的。 2、国家间的生产要素相对价格的差异决定商品相对价格的差异。在各国生产技术相同,因而生产函数相同的假设条件下,各国要素相对价格的差异决定了各国商品相对价格存在差异。 3、国家间的要素相对供给不同决定要素相对价格的差异。俄林认为,在要素的供求决定要素价格的关系中,要素供给是主要的。在各国要素需求一定的情况下,各国不同的要素禀赋对要素相对价格产生不同的影响:相对供给较充裕的要素的相对价格较低,而相对供给较稀缺的要素的相对价格较高。因此,国家间要素相对价格差异是由要素相对供给或供给比例不同决定的。

建筑物深基坑降水方案设计案例分析

建筑物深基坑降水方案设计案例分析 发表时间:2019-07-23T14:59:52.293Z 来源:《基层建设》2019年第13期作者:李月丽 [导读] 摘要: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高层建筑数量越来越多,基坑工程也越来越普遍,场地条件越来越复杂,当场地地下水位高于基坑底面时,在基坑施工过程中,不可避免存在降低地下水位的问题,为避免因基坑降水给周围建筑物带来的不利影响,基坑降水方案的研究越来越被工程界重视。 身份证号码:13018419820629XXXX 摘要: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高层建筑数量越来越多,基坑工程也越来越普遍,场地条件越来越复杂,当场地地下水位高于基坑底面时,在基坑施工过程中,不可避免存在降低地下水位的问题,为避免因基坑降水给周围建筑物带来的不利影响,基坑降水方案的研究越来越被工程界重视。 关键词:建筑物;基坑降水;方案设计 引言 建筑物深基坑的降水方案问题一直是基坑施工中最主要的问题,本文对大范围深基坑降水方案设计进行了分析,提出在满足施工要求前提下的经济井位布置,为后续建筑物深基坑降水方案设计提供建议。 在深基坑开挖工程中,地下水的处理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项目,通过现有的事故调查方面发现,80%的项目是由于地下水造成的事故。因此,土壤透气性,选择合理的科学的防水结构设计,确保防渗效果的正确方法,正确认识各种地下水处理中的主要矛盾是关键。水通过孔隙流被称为缓解了土壤透气性的性质,土壤颗粒越粗,像鹅卵石渗透性越大,砾石,碎石渗透性最强,而粘土几乎不透水。降水井的挖掘,很容易出现大的水力梯度,造成动荡。如果采取查封措施的差距没有支护桩,地面坑坑外将继续流,最终导致突然涌出大量的泥沙,外面的地面沉降严重下沉形成大的坑,被摧毁的建筑物和市政设施包围沉陷造成损失。地下水处理中常用的方法是:排水,降水,水站。主要集水区排水的方法不同,可解决积水,积水及排水和降水上层。此方法普遍适用于浅沙和淤泥地下水位土壤类型的土壤。通过降低地下水位,使上述水位下降,以消除或减少在信封和渗透压的静水压力的基础上,提高边坡的稳定性,防止因地下水渗漏而产生流砂或管道损害。沉淀法也是常用的一种方法:光井,电渗井,喷射井点法,管井井点法和降压法。事故造成脱水项目主要是由于降水与低水位发生冲突,减少地下水的程度的土壤增加浮动严重,甚至接近饱和,严重影响了降水在地面水位的压力,包括增建定居点将产生的严重影响周围居民的正常生活将甚至生命和财产。人为地降低了地下水位,将不仅能够防止被洪水淹没的深基坑,开挖创造了良好的条件,而且还可以达到以下目的:(1)防止地基土被水泡软,降低承载力。(2)降低边坡中孔隙水压力,增强边坡的稳定性。(3)可使设计边坡坡角加大,减少挖方工程,节约资金。(4)防止基坑底面隆胀、破裂及冒沙突水,淹没基坑等。 1 降水方案设计 本文以济南市市中区某高层建筑物基坑开挖工程为例,进行降水方案设计。该工程位于济南市市中区花园东口,拟建建筑物为30层主楼,设有4层地下室,基础埋深-15m,局部电梯井-18m;四周无放坡空间;基坑边坡采用土钉墙支护。根据岩土工程勘察报告,该场地存在4层地下水,最高水位标高为35.38m,高出基槽底标高11.45m,因此需进行降水施工,人工将地下水位降至基槽底以下0.8 m处,以确保土建施工的顺利进行和边坡的稳定。该工程降水面积约4125m2。采用大口径管井降水较为适宜。降水井井深25m,沿基坑四周布置,降水井距槽边0.60m~1.6m,井间距为7.0,整个场区共布设降水井35口,另在基坑内布设水位观测孔2~3个。管井井深25m,观测孔孔深18m;管井与观测孔孔径均为500mm;管井与观测孔均下入内径200mm的水泥砾石滤水管;井管外填入直径5mm~10mm的石屑及粗砂。 2 基坑涌水量计算 2.1 水文地质参数的选取:总降水面积约为4125m2;上层滞水水位埋深15m,含水层平均厚度:H1= 3.0m,含水层渗透系数: k1=0.2m/d;潜水水位埋深8.4m,含水层平均厚度H 2=7.6m,含水层渗透系数k 2= 5.0m/d,设计降深5.85m。 2.2 基坑涌水量计算: 其中,Q为基坑涌水量;k为土的渗透系数;H为潜水含水层厚度;R为降水影响半径;r0为基坑等效半径,按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范推荐的方法确定。 2.3 井点数量的计算: 其中,q为单井出水量。 经计算参数出各含水层的总涌水量后,分类确定单井抽水量和降水井的数量。设计大口径井深度定为16.8m,降水井井距为20m,水流上游西南向另布置6口井;坑内设9口井。降水井共设26口。降水井采用机械钻井,成孔直径600mm,井管采用直径400mm 无砂混凝土管,滤水段井管加扎钢丝或棕网片,孔壁与井管之间填粒径为5~26mm 砾石作为过滤层。抽水采用深井潜水泵。大口径降水井成井施工执行JGJ94-94 规范中规定的成孔工艺。主要工序为:井位测设→成孔→下井管→填砾→洗井→抽水。成孔过程中应检查控制成孔深度、直径、垂直度,防止出现钻孔的垮塌和缩颈,确保井管位置居中、垂直,接头牢固。填砾时要求检查控制砂砾粒径,按要求对称回填。填砾后应洗井至抽出清水。需定期观测水位、水量,做好记录。 2.4 中心水位降深预测计算: 其中,r1,r2,r n分别为各井距基坑中心或各井中心的距离;n为井数。联立2式可得中心水位降深S =8.5m大于设计降深6.5m,满足设计要求。 通过以上实例方案设计,我们总结出在施工中应注意的问题,为今后的基坑工程设计施工提供参考:1)基坑工程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从收集资料,从建筑设计,对周围环境的影响,相互作用,相互制约,应该优化设计,为了用最经济的方式来实现降水中最好的结果。2)收集全面的数据,资料应当包括地基基础设计规范,挖掘工作方法和期限;现场水文地质条件和相关参数;坑的外部环境建设的条件。3)为了使建筑物沉降均匀,可以增加建筑物之间的脱水和小型抽水阀门转让方的距离,以避免间歇性和反复抽水。4)止水帷幕的成本很高,特别是在深透水层,不仅施工困难,但成本也太大了。因此,在确定设计应仔细分析和考虑了降水方案相结合的可行性。如果该是深透水层以下,没有更为敏感建筑物地面沉降,地面沉降造成的降量少,多可只考虑在坑底建立和使用垂直帘密封降水方案。5)设计防水帷幕时,应考虑环境影响,与建筑面积的位置和周边环境,在形式和施工季节的支持配合。一般认为,粘土的渗透系数比小砂,粘土防渗层本身是没有需要设置垂直止水帷幕。但是,如果粘土遭受雨淋或靠近水的重大泄漏,使粘土含量的增加,甚至达到饱和,同时保留了

土木工程类建设工程监理案例分析模拟试题与答案191

土木工程类建设工程监理案例分析模拟试题与答案191 (一) 某综合办公楼项目,建设单位与施工总承包单位签订了施工承包 合同。委托某监理单位承担监理任务。施工总承包单位将桩基础工程 分包给一家专业施工单位。 在监理工作实施过程中,发生了以下事件。 事件1:在设计交底前,专业监理工程师组织监理员熟悉设计文件,并对图纸中存在的问题向设计单位提出书面意见和建议。 事件2:工程项目开工前,总监理工程师组织专业监理工程师审查了承包单位报送的施工组织设计报审表,并提出审查意见,由施工 项目技术负责人签认后报送建设单位。 事件3:工程定位放线时,总监理工程师指派测量监理员复核施工单位报送的原始基准点、基准线和测量控制点。 事件4:分包单位在桩基础工程施工完成后,向监理单位报送了工程结算书和工程款支付申请,总监理工程师审核了分包单位的工程 款并签字同意进行结算。 事件5:在进行工程进度控制工作时,专业监理工程师主要依据施工合同有关条款、施工图和技术文件制定进度控制方案,对进度目 标进行风险分析,制定防范性对策,经总监理工程师审定后报送建设 单位审核。 [问题]1. 指出事件1中的不妥之处,并写出正确做法。 答案:事件1中的不妥之处及正确做法如下。 (1)不妥之处:在设计交底前,专业监理工程师组织监理员熟悉设计文件。 正确做法:由总监理工程师组织监理人员熟悉设计文件。

(2)不妥之处:对图纸中存在的问题向设计单位提出书面意见和 建议。 正确做法:对图纸中存在的问题通过建设单位向设计单位提出 书面意见和建议。 2. 指出事件2中的不妥之处,并说明理由。 答案:事件2中的不妥之处及理由:由施工项目技术负责人审核、 签认后报送建设单位。 理由:不需要施工项目技术负责人审核、签认。 3. 总监理工程师对事件3的处理是否正确? 如不正确,写出正确 做法。 答案:总监理工程师对事件3的处理不正确。 理由:复核施工单位报送的原始基准点、基准线和测量控制点 不属于监理员的职责。总监理工程师应指派专业监理工程师负责以上 工作。 4. 指出事件4中的不妥之处,并说明理由。 答案:事件4中的不妥之处及理由如下。 (1)不妥之处:分包单位在桩基础工程施工完成后,向监理单位 报送了工程结算书和工程款支付申请。 理由:分包单位不能直接将工程结算书和工程款支付申请向监 理单位报送。 (2)不妥之处:总监理工程师审核了分包单位的工程款并签字同 意进行结算。 理由:监理单位不能直接审核分包单位的工程款,应退回分包 单位的申请,签发监理通知,督促总承包单位对分包单位的工程质量 进行验收。 5. 事件5中,专业监理工程师制定进度控制方案的依据是否正确? 若不正确请改正。

以要素禀赋理论浅析中美贸易问题

以要素禀赋理论浅析中美 贸易问题 Last revision on 21 December 2020

国际经济学论文 学院:经济管理学院 班级:工商104 姓名:郭守林

学号:3 (期中)课程论文 题目:以要素禀赋理论浅析中美贸易问题学院:经济管理学院 专业:工商管理104 姓名:郭守林 学号: 03 完成日期: 2012 年 5 月 12 日 二○一二年五月十二日

以要素禀赋理论浅析中美贸易问题 郭守林 (河西学院经济管理学院甘肃张掖 734000) 摘要:中国加入WTO六年后,中美经贸关系中的一些老生常谈的问题如最惠国 待遇、知识产权、入世谈判、市场准入等已经得到了解决或者不再被过多地关注,然而,金融危机以后,中美贸易差额问题却使两国关系一度陷入紧张局势。此贸易摩擦问题却逐渐成为了的新焦点。本文旨在通过分析中美贸易摩擦表现,就此问题回归要素禀赋理论,分析中美经贸关系中出现的问题,同时,积极的提出对策和建议,寻求贸易差额的解决途径,以便更好地使我国在对外贸易中获得更多的利益。 关键词:贸易摩擦; H-O模型;贸易对策 一、贸易摩擦问题现状 据,自奥巴马就职以来,奥巴马政府对中国产品开展了至少十余次“反倾销,反补贴”调查。其重要的贸易摩擦概览如下:2009年6月美国对中国实施“轮胎特保案”,2009年11月对从中国进口的铜版纸征收“双方”关税,2009年11月对中国产石油钢管征收约10%至16%的关税,2010年1至2月往来反倾销案10多宗,2010年3 月美国对中国人民币升值施压,2010年3月谷歌退出中国事件。由此可见,中美贸易的摩擦正在逐步升级。同时,我们也可以关注一下近年来中美贸易状况,如下表:(单位:亿美元) 二、用要素禀赋理论解释中美贸易根源 本文在分析中美贸易摩擦问题时,在回归贸易事情的基础上,利用新古典贸易理论中的H-O模型对此问题进行解释和剖析。 1.要素禀赋理论 要素禀赋理论的基本模型即H-O模型,又称为2×2×2模型(两个国家、两种产品和两种生产要素)。其在一系列的假设之下,提出了:一国应当专业化生产并出口密集使用本国相对丰裕要素的产品,进口密集使用本国相对稀缺要素的产品。同时,该模型也显示了以下内容——发生贸易的基础为:相对要素丰裕度差异→相对要素价格差异→相对商品价格差异→比较优势;进行

要素禀赋理论

第三章要素禀赋理论 一、名词解释 1、斯托尔珀——萨谬尔森定理 2、要素密集度 3、里昂剔夫之谜 二、是非判断题 1、要素禀赋是指一国所拥有的两种生产要素的相对比例,它与其所拥有的生产要素绝对数量无关。() 2、要素价格均等化会使两国生产同一种产品的要素密集度均等化。() 3、要素价格的均等化是以商品价格的均等为先决条件的,但在现实中一般很难实现。() 4、生产要素禀赋理论用各国劳动生产率的差异解释国际贸易的原因。() 5、无论是技术差异,还是生产要素禀赋差异,它们都是以两国之间同一产品的价格存在差异为前提的。因此,只要存在价格差,各国间就有开展贸易的动力。() 三、单项选择题 1、率先针对生产要素禀赋进行实证分析的经济学家是() A、斯托尔泊 B、萨谬尔森 C、里昂剔夫 D、俄林 2、从国际贸易对生产要素分配的影响来看,国际贸易有利于() A、生产进口竞争品中密集使用的生产要素收入的增加 B、生产进口竞争品中密集使用的共同生产要素收入的增加 C、生产出口品中密集使用的共同生产要素收入的增加 D、生产出口品中密集使用的生产要素收入的增加 3、俄林认为()是国际贸易的直接原因。 A、成本的国际绝对差 B、成本比例的国际绝对差 C、价格的国际绝对差 D、价格比例的国际绝对差 4、按照“要素禀赋理论”,俄林认为要实现国际分工的利益,最好是执行() A、自由贸易政策 B、保护幼稚产业政策 C、超保护贸易政策 D、执行哪种政策,视具体情况而定 5、认为土地、劳动、资本的比例关系是决定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发生和发展的

最重要的因素,这种观点来源于() A、绝对优势理论 B、比较优势理论 C、要素禀赋理论 D、以上都不是 6、俄林解释国际分工与国际贸易产生的原因,依据的是() A、绝对成本差异 B、比较成本差异 C、要素禀赋相对差异 D、规模经济效益递增 7、要素禀赋理论认为,每种生产要素的价格,是由() A、它们的国际价格决定 B、它们的有效使用价值决定的 C、它们的供给和需求决定的 D、它们的国内价值决定的 8、不改变贸易结构,只改变贸易规模的增长方式有() A、偏向进口的生产要素增长 B、偏向出口的生产要素增长 C、生产要素等比例增长 D、悲惨的增长 9、斯脱尔波——萨谬尔森定理认为,某一种商品相对价格的上升,将导致该商品密集使用的生产要素的实际价格或报酬提高,而另一种生产要素的实际价格或报酬则() A、上升 B、下降 C、不变 D、不能判断 10、罗伯津斯基定理认为,在商品相对价格不变的前提下,某一要素的增加会导致密集使用该要素部门的生产增加,而另一部门的生产则() A、上升 B、下降 C、不变 D、不能判断 四、简述题 1、生产要素禀赋论是如何解释国际贸易产生的原因的? 五、论述题 1、试述H—O模型的主要内容,并分析其对我国的借鉴意义。 2、在战后的几十年间,日本、韩国等东亚的一些国家或地区的国际贸易商品结构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主要出口产品由初级产品变为劳动密集型产品,再到资本密集型产品,试对此变化进行解释。

从要素禀赋理论中想到

从要素禀赋理论中想到 要素禀赋理论,是瑞典著名经济学家郝克歇尔和俄林提出的,因而又被称为“H-O”定理。后经美国经济学家萨缪尔森进一步强化,推导出了证明H-O模型的数学条件,并认为国际要素均等化是必然的。“H-O”定理无论在理论分析,还是实际应用中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以至于在20世纪前半叶到70年代末,“H-O”模型成了国际贸易理论的典范。虽然H-O定理在后来受到了挑战,尤其是美国经济学家瓦西里。里昂惕夫发现的“里昂惕夫之谜”所带来的质疑,并且随着战后世界经济的发展,H-O定理越来越不能解释各种的新的经济现象,但它作为一个基础的理论仍然具有一定的生命力,而且依然发挥重要的影响和作用,是研究国际贸易理论的必经之路。本文将试述“H-O”定理与绝对利益说、相对利益说的关系,以及陈述对“H-O”定理的几点认识和感受。 一H-O定理与绝对利益说、相对利益说的关系 没有一个理论是凭空而来,总是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形成的,H-O定理就是这样一个“站在巨人肩膀上”的理论。H-O定理直接来源于李嘉图的比较成本说,是在对其基本观点的深入研究和创新发展来的。而比较成本说又是脱胎于亚当斯密的绝对成本说。换句话说,从绝对成本说,到相对成本说,再到H-O 定理,这三者是一脉相承的,而且本质上是一个“肯定-否定-否定之否定”的嬗变之路。 这可以从以下两点体现: 1.在看待国际贸易发生的原因上,绝对成本说认为是各国地域自然条件不同而形成的商品成本的绝对差异,揭示了国际贸易的可行性和合理性;相对成本说则认为国际贸易发生的原因在于比较成本的差异,而比较成本的差异则是建立在各国劳动生产率的差异,从而扩展了国际贸易的外延,揭示了国际贸易发生的必然性和普遍性;H-O定理则突破了前者的局限性,从多种生产要素,而不是单一要素的角度来解释国际贸易问题,并假设各国生产同一产品的技术水平是相同的,成本的差异是由各国不同的要素禀赋所决定的。可以看出有亚当斯密表层原因,到李嘉图的浅层探究,到郝克歇尔和俄林深层揭示,是一个不断深入的过程。

第三章__要素禀赋理论

第三章要素禀赋理论 基本分析工具和基本概念;要素禀赋理论;里昂惕夫之谜及其解释 第一节基本分析工具和基本概念 ?基本分析工具 ?等产量线:获得一定产出所需两种生产要素的不同组合 ?等成本线:生产某一商品相同成本下生产要素的不同组合 ?生产者均衡(K/L) ?基本概念: 要素禀赋; 要素密集度 基本概念 ?要素禀赋:Factor Endowments,又称要素丰裕度,一国所拥有的两种生产要素的相对比例。 ?实物定义:(TK/TL)A<(TK/TL)B ?价格定义:(w/r)A< (w/r)B ?注:①与同一对象比较,一国只能有一种丰裕要素。②判断说明“一国要素禀赋状况与国家大小、要素的绝对数量、以及与比较的对象均没有关系” ?要素密集度:Factor Intensity,产品生产中所投入的两种生产要素的相对比例(K/L)X< (K/L)Y 第二节要素禀赋理论 ?基本假设 ?内容: ?H-O定理(模型) ?要素价格均等化定理 ?罗伯津斯基定理* 基本假设 1、2 x 2 x 2 模型 2、技术水平相同 3、要素同质,且仅在一国内可自由流动 4、A国L丰,B国K丰;商品X为L密,Y为K密 5、规模收益不变 6、商品市场和要素市场完全竞争 7、运费和其他交易费用为0 8、两国消费偏好相同且不变 9、两国资源都被充分利用 10、两国均实现不完全专业化生产且贸易是平衡的 H-O定理 ?定理内容;要素禀赋决定一国的比较优势;一国应主要生产和出口密集使用本国丰裕要素生产的商品,进口密集使用本国稀缺要素生产的商品,则两国都会从中获益。 要素价格均等化:虽然要素不能再国际间自由流动,但只要商品的自由流动得到发展,那么要素的相对价格会趋于一致,绝对价格也会趋于一致。 罗伯津斯基定理* ?如果商品价格不变,一种生产要素投入的增加会提高密集使用该要素生产的产品的产量,同时减少其它产品的产量。

[考研类试卷]国际经济学(要素禀赋理论)模拟试卷1.doc

[考研类试卷]国际经济学(要素禀赋理论)模拟试卷1 1 充裕要素(abundant factor) 2 偏向出口的增长 二、单项选择题 下列各题的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意的。 3 根据H—O定理,如果( ),那么两国都将从国际贸易中获益。 (A)运输成本为零 (B)两国人均收入水平相近 (C)一国居民的偏好与另一国居民的偏好存在显著不同 (D)转换曲线反映出两国在以相对资源禀赋为基础的生产劳动密集型和资本密集型产品的生产能力上有所不同 4 如果一个劳动力相对丰裕的国家与另一个资本相对丰裕的国家开展国际贸易,那么将出现( )趋势。 (A)两国的工资水平都会上升 (B)两国的工资水平都会下降 (C)劳动力相对丰裕的国家的工资水平相对上升 (D)劳动力相对丰裕的国家的工资水平相对下降 5 下列不属于导致悲惨增长前提条件的是( )。 (A)一国的增长偏向于进口替代部门 (B)增长国出口产品的需求价格弹性非常低

(C)增长国在世界市场是一个大国,其出口供给的变动足以影响世界价格 (D)增长国进口边际倾向较高,增长国的进口需求会因经济增长而显著增加 6 下面哪一种说法不能用来解释里昂惕夫之谜?( ) (A)美国比贸易伙伴国拥有更多的劳动力 (B)美国进口大量资本密集型的自然资源 (C)美国的出口产品使用了大量的人力资本 (D)美国消费者对资本密集型产品有极强的偏好 7 H—O定理关于贸易基础的观点与比较优势理论是一致的。( ) (A)正确 (B)错误 8 从要素禀赋理论可以推测国际贸易将会引起劳动力充裕国家的相对工资水平上升。( ) (A)正确 (B)错误 9 根据要素禀赋理论,如果一国工人平均占有的资本量多于其它国家,那么该国在资本密集型产品生产上具有比较优势。( ) (A)正确 (B)错误 10 斯托珀一萨缪尔森定理阐述了国际贸易对国内收入分配格局的影响。(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