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__奥林匹克运动与经济

合集下载

奥林匹克运动学习内容-PPT精品文档

奥林匹克运动学习内容-PPT精品文档

(一)古奥运会的盛况
(一)古奥运会的盛况
3、古奥运会的竞赛规则 带有浓厚宗教色彩的古奥运会有严格的规则,对组织者、运动员、 裁判员以及竞赛办法均有严格的规定。 3.1 古奥运会的组织工作 3.2 古奥运会的神圣规定(神圣休战月、禁止妇女参赛、赤身运 动、对违禁者的惩处) 4、古奥运会比赛日期、项目和奖励 4.1 比赛日期 4.2 比赛项目(五项全能、跳远比赛、标枪比赛、拳击比赛、赛 马、战车赛) 4.3 奖励(一头羊、橄榄枝)
一、古奥运会的产生
• 时间:公元前776年—公元393年,历时1169年,每四年一届 届数:293届 阶段:产生,发展,衰落三个阶段。
(一)古奥运会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
• 1 古希腊自然环境与竞技运动 习俗的形成 1.1 自然环境 优越的地理位置,使古希腊成 为多种文化的交汇之处,并因 此加快了社会发展的进程,在 科学、文化、艺术和体育等领 域里为人类做出了多方面的卓 越贡献,成为西方文明的发祥 地。 1.2 生活习俗 自然条件在相当程度上决定了 希腊民族的生活方式,陶冶了 希腊民族的性格。
(二)准备战争、渴求和平与古奥运会的产生
• 为了适应战争的需要,人们既要寻求发展体能的有效途径,还 要寻找一种显示体能的方式,于是体操、摔跤及各种竞技运动 风行一时。在此基础上,出现了奥运会和其他一些节日盛典中 的竞技运动比赛。 1 战争要求希腊人具有强悍的体格和敏捷的行动能力 2 奥运会初期比赛项目反映了战争与古奥运会发展的关系 3 社会文明促进了奥运会的产生
6、古奥运会项目增设
年代(公元前) 776年 724年 720年 708年 688年 680年 648年 632年 628年 616年 520年 500年 496年 428年 416年 404年 288年 276年 届次 第1届 第14届 第15届 第18届 第23届 第25届 第33届 第37届 第38届 第41届 第65届 第70届 第71届 第88届 第91届 第94届 第123届 第126届 项目 一次场地跑 两次场地跑 长跑 五项全能、摔跤 拳击 四马战车赛 角斗、赛马 少年场地跑、摔跤 少年五项全能 少年拳击 武装跑 骡车赛 牝马赛 双马车赛 吹号赛、传令赛 四马驹车赛 马驹赛 双马驹车赛

浅谈奥林匹克经济

浅谈奥林匹克经济

浅谈奥林匹克经济奥林匹克运动会起源于古代奥林匹克运动会,简称"古奥运会"。

因在奥林匹亚举行而得名。

它不仅是古希腊文明重要组成部分,体现希腊人对健美体魄的追求,及其崇尚荣誉的精神和维系民族团结的愿望,且对人类历史和社会文化的发展具有深远影响。

运动会带有浓厚的宗教色彩,祭奠"万神之首"宙斯,实际上又是战争和和平的矛盾统一。

奥林匹克运动自1894年国际奥委会成立至今,已有近一个世纪的历程。

其中发展可分为四个阶段。

奥林匹克运动的初创时期(1894--第一次世界大战)奥林匹克运动的形成时期(1914--第二次世界大战)奥林匹克运动的发展时期(1946--1980)奥林匹克运动的改革时期(1980--)从1894年到现在,在无数奥林匹克先驱者的努力下,使奥林匹克运动从当初的迷茫探索阶段到现在的蓬勃发展阶段;使“更快、更高、更强”的奥林匹克运动精神深入人心。

同时,也令奥林匹克运动会成为世界最重要的体育赛事之一。

奥运会作为一种社会文化现象,与经济之间有着不可分割的外在与内在联系。

奥运经济是指奥运会举办前后一定时期内,所发生的与奥运会举办有联系的,具有经济效果或经济价值的各类活动。

奥运会的总体效果和影响力是奥运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

奥运经济已经成为最近30年世界经济发展中一种独特的经济现象。

从以往举办城市的历史实践看,奥运经济是注意力经济,会由于注意力资源的相对集中而给举办城市带来阶段性加速发展;奥运经济是品牌经济,通过良好的运作通常能造就一批知名产品和企业品牌;奥运经济是借势经济,将对举办城市的经济、社会发展产生强大的推动力量,产生类似加速器或催化剂的作用。

奥运经济因其特有的聚合、裂变和辐射效应,而蕴藏着巨大的经济潜力。

现代奥林匹克的诞生既是人们对和平向往的结果,同时也是经济发展的产物。

顾拜旦作为奥林匹克发起人是最具影响力的人物。

在他的倡议下,1896年在希腊首都雅典举行了第一届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会。

奥林匹克与经济

奥林匹克与经济
奥林匹克是一种和谐,自由,健康,积极的现代伦理。奥林匹克主义所要建立的生活方式是以奋斗中体验到的乐趣、优秀榜样的教育价值和对一般伦理的基本推崇为基础的。奥林匹克精神中的伦理价值是对人的潜能与自由创造、人类的文明与优良秩序的最大尊重与倡导,是对人类一切优良道德价值与伦理规范的继承与发扬。它引导人们追求一种最为优化的生存与发展的伦理观念,这种伦理观念是人类与环境协调共处、个人与社会协调发展的保证。 人文奥运对北京建设和谐社会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对城市文明素质的整体提升;对城市文化建设的促进;对城市以人为本可持续发展的推动。 (一)人文奥运对北京城市文明素质和城市文明水平的整体提升 北京2008年奥运会将为提升北京城市文明素质,树立北京良好的国际化大都市形象提供广阔的发展平台,也对北京城市精神文明建设提出市文明风貌等方面。北京奥运会的举办,给北京提升市民文明素质和加强城市文明建设提供了难得的机遇。北京奥运会将成为展示现代中国人精神风貌的窗口,成功举办奥运会不仅取决于赛事的准备,更多地取决于是否具有一流的市民素质、一流的城市人文环境、一流的奥运服务水平和一流的社会风气。人文奥运对市民文明素质的影响过程,是包括了礼仪教育、法制教育、诚信教育等内容在内的社会精神文明建设过程。人文奥运以其丰富的精神内涵,对北京城市现代化的各个主要方面产生着积极的影响:一是以经济起飞、技术发展、体制完善等为主要内涵的社会层面的现代化;一是以素质提高、生存方式和文化模式转型为主要内涵的人自身的现代化。我国社会转型期的精神文明建设,在很大程度上有赖于社会的整体文化建构和以人的文化转型为核心的人的自身现代化的发展。在经济全球化的影响下,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不断冲突和交融,构成了我国独具特色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文化基础。北京建设和谐社会,人文奥运作为一种体育文化发展理念,其“以人为本,和谐发展”的观念对北京的城市发展产生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影响到人的思想、道德观念,精神风貌,价值观念,社会公德,文明素养,为城市构建和谐社会提供高质量的软环境平台。 (二)对城市文化建设的促进 文化是奥林匹克的灵魂。人文奥运作为一种文化理念对城市的文化建设产生着积极的促进和推动作用。随着我国社会现代化进程的深入,人文体育的思想作为一种文化观念形态对社会转型和人的现代化转型日益发挥着重要作用。体育文化在以人的文化转型为核心的人的现代化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中介转化作用。体育作为人类身体文化的组成部分,是促进人的发展的重要中介。在物化层面,体育通过各种运动形式、方法、手段满足人们对身体运动的需要;在精神层面,体育以其文化形态渗透在人们的价值体系中,影响和改变着人们的精神世界。奥林匹运动克的文化价值在以文化转型为核心的人自身的现代化的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潜移默化地促进着“中国民众由凭借经验、传统、习俗、情感而生存的自在自发的传统主体,向凭借理性、规则、法制而生存的自由自觉的现代主体的文化转型”[3]。这是我国社会现代化转型过程中体育发展的关键环节,对于北京建设和谐社会,提高国民素质和开发人才资源有着积极的影响。 (三)对城市以人为本可持续发展的推动 人文奥运不仅是一个文化理念,而且是一个具有实践特性的可持续发展的文化发展战略。[4] 其核心理念是和谐,其用意旨在以奥运促发展,以城市的发展带动奥运的筹办。它把城市的可持续发展目标定位放在城市建设的硬件设施和软件的优化相结合,经济增长与市民人文素质、生活质量的提高有机结合起来。 人文奥运提出的以人为本可持续发展理念,与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强调指出的“要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更好地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相契合。其中,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中具有十分特殊的意义。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是保持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迫切要求,也是保证人类健康的生存环境、保证人的全面发展的迫切要求。在人文奥运的实施过程中,立足于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把人文奥运、绿色奥运作为北京城市、社区建设的首要目标,立足于“以人为本”这一结合点,加强城市环境建设、组织体系、社区服务、文化宣传和体育活动等,以奥林匹克运动为纽带,带动城市社区建设,建立健康、文明的体育生活方式,推动城市可持续发展。

当代奥林匹克运动与奥运经济浅议

当代奥林匹克运动与奥运经济浅议

当代奥林匹克运动与奥运经济浅议刘捷【摘要】当代奥林匹克运动与奥运经济关系十分密切。

离开了奥运经济即围绕奥运开展的一系列商业运作,当代奥林匹克运动将陷入困境。

萨马兰奇以改革创新的精神,用商业运作的方式,解决了国际奥委会面临的经济危机,为奥林匹克运动打下了牢固的经济基础,也为举办国城市的经济发展提供了契机。

%There is close link between Olympic movement and Olympic economy.Without the Olympic economic,the commercial operations around Olympic movement,the contemporary Olympic movement will be in troublesome.With reform and innovation spirit,through commercial operations,Mr.Juan Antonio Samaranch solved the economic crisis faced by the International Olympic Committee.He laid a solid economic foundation for the Olympic movement and also provided an opportunity for the city'economy in hosting Olympic Games.【期刊名称】《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年(卷),期】2012(030)002【总页数】4页(P68-71)【关键词】萨马兰奇;奥林匹克;经济【作者】刘捷【作者单位】广东纺织职业技术学院,广东佛山52804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G80-052现代奥林匹克运动是在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下的产物。

奥林匹克运动(公共)

奥林匹克运动(公共)

奥林匹克运动
(课程编号:993311)
一、课程性质:本课程是为各专业学生开设的公共选修课,36学时,2学分。

二、课程目标
1、让学生初步掌握奥林匹克运动发展的历史轨迹、基本结构、与社会的主要关系和在中国的发展。

2、使学生初步了解当代国际体育的基本格局。

3、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内容
四、考核方式
(一)考核类别
根据教学计划规定,本门课程为考查课。

(二)考查内容
1、考查本学科教学大纲所规定的基本知识点。

2、考查学生的理论联系实际能力
(三)考查方法
本门课采用开卷方法进行考查。

(四)成绩评定
1、平时成绩占20%(提问、作业、出勤、学习态度、课堂纪律等)
2、期末考试占80%(理论40%、能力40%)。

奥林匹克学(第三版)课件第九章奥林匹克运动与体育全球化

奥林匹克学(第三版)课件第九章奥林匹克运动与体育全球化

一、体育全球化的时代背景
当代的全球化表现出以下特征: 从技术角度,全球化是人类利用先进的技术手段, 不断克服自然地理因素的障碍而进行相互交往的过程; 从经济的角度,全球化被认为是经济活动的相互依赖, 逐步超越民族国家的界限在全球范围内自由流动和有效 配置;从政治角度,全球化被一些人理解为各国之间在 政治价值和政治制度上的认同趋势;从文化角度,全球 化被一些人看作是各民族和地域文化在相互交流过程中 逐步达到文化认同和价值认同。 总之,所有这些都会对当代体育的全球化进程产生 深刻的影响,决定或影响着体育全球化的基本方向和态 势。
1987年在国际奥委会大众体育委员会的倡议下,开 始举行“奥林匹克日长跑”活动,目的是促进大众的开 展。长跑的距离因性别、年龄不同而异,平均距离约为 10公里。
第四节 奥林匹克运动与民族传统体育问题
奥林匹克运动在其发展的过程中,一方面大量吸收 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以不断充实和丰富自己的体育竞赛 活动内容,如核心内容的英国户外运动,扩展内容的美 国篮球以及后来的日本柔道等等;
第二节 国际体育合作的形式与内容
一、地源性国际体育合作 包括:第一,区域性体育合作。如最早的区域性体 育合作出现在北欧。 第二,大洲体育合作。大洲范围的体育合作也开始 于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前。 第三,洲际体育合作。由于历史的原因,地中海沿 岸的欧洲和非洲国家之间、阿拉伯地区的亚非国家之间, 历来保持着较密切的联系。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这些地 区的国际体育关系依然沿袭了这种格局。
思考与探索
1.谈谈奥林匹克运动与现代体育发展的联 系。
2.简述奥林匹克运动发展对民族传统体育的 影响。
谢谢大家!
高等教育出版社
Higher Education Press
以奥林匹克运动为代表的现代体育成为衡量一切民 族形式体育文化是否符合现代社会要求的首要标准,许 多民族形式的体育活动在此过程中被边缘化甚至渐渐消 失。

第6讲 经济与奥运

第6讲  经济与奥运

二、奥林匹克营销
2、奥林匹克营销的内容
(1)奥运会(奥运会营销) (2)奥林匹克标识(奥运会标识营销)。 可口可乐公司副总裁弗洛伊特(Chuck Fruit)所言:
“奥林匹克是特殊的,它不仅仅是体育,它是人 文价值。”
二、奥林匹克营销
2、奥林匹克营销的内容
(1)奥运会(奥运会营销) 门票出售和电视转播权出售 (2)奥林匹克标识(奥运会标识营销) 奥林匹克赞助商 奥林匹克供应商 营销许可证 奥林匹克纪念币 奥林匹克几年邮票
2004
2008
雅典
北京
14.77
16.97*
北京2008全球赞助商(全球合作伙伴TOP)
北京2008国内赞助商(北京2008合作伙伴)
奥林匹克供应商
国际奥委会的供应商和国内奥林匹克组织的供 应商。主要集中在航空、公路交通和电信等服务 领域,这些商家主要通过提供服务,其参加者获 得的营销权和机会要少于赞助商。目前国际奥委 会的主要供应商有: 奔驰公司(Daimler-Benz) 汉莎公司(Lufihansa) 兄弟公司(Brother) 美津浓(Mizuno)
营销许可证(特许经营)
它是国家奥委会和奥运会组委会发放给商家,准许其在 产品上使用奥林匹克标识的证明文件。获得该证的商家需将 其产品10%—15%的营销额上交国家奥委会和奥运会组委会。
夏季奥运会组委会营销许可收入状况 持营销许可证的商家数量 组委会收入(亿美元) 奥运会 1988年汉城 62 0.188
一、奥林匹克运动的经济问题
2、 奥林匹克的经济危机
到1976年,国际奥委会的账面资金仅剩有2000万美元,几乎到 了难以维持运作的困难境地。 1976年,蒙特利尔奥运会亏损9.97亿,该市纳税人为此一直 背负债务,直到20多年后才还清负债。 雅典:第l届奥运会上,花费了大约54.2万美元。 2004年奥运会花费90亿欧元(116亿美元),相当于第l届奥运会 费用的2l402倍。据测算,雅典从本届奥运会中能获得大约8亿 欧元的收入,这意味着雅典成为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之后首个 亏损的奥运会! 希腊政府一项研究表明,如果想要维持奥运会 后众多体育场馆的正常运行,政府每年还要投入80,50万欧元。

奥林匹克与经济腾飞 奥林匹克经济

奥林匹克与经济腾飞  奥林匹克经济

奥林匹克与经济腾飞奥林匹克经济在那遥远的古代,在那片曾经制造出绚烂无比的文明的大地上生活的人唯恐做梦也不会想到,他们开创的奥林匹克运动会在几千年后会成为整个世界都为之瞩目的盛事,更不会想到奥林匹克运动竟然还能给一个城市和一个国家带来巨额的经济利益,甚至还负担了民族振兴的重望。

从一隅之地走向全世界,从一场献给神的运动会演化为滚滚财源,奥运会经受了一番曲折而苦痛的历程。

献给神的运动会与今日奥运会相比,古代奥运会要简洁得多。

但是这并不表示古奥运会是个纯粹的运动会。

假如从它的起源来讲,古奥运会首先是战斗的产物,担当了人们在战斗间隙的休息和放松、发泄和狂欢的功效。

从过程讲,古代奥运会则是祭神活动和庆典的一部分,在奥运会期间,还要进行祭祀天神宙斯,朝拜、祝寿众神等活动。

奥林匹斯山在希腊神话中被认为是诸神寓居之所,为了讨好这些主宰人间祸福的神,希腊人将自身最美妙、最健壮的一面表现给神。

也正是由于如此,古希腊人认为,在竞赛中弄虚作假是对神的亵渎,所以,那些违犯者将受到严峻的惩处。

第98届古代奥运会上,一拳击运动员买通了另外3名对手,从而获得了成功,结果,这4个人都被罚以重金。

人们用这些罚金雕刻了4尊宙斯像,并在其中一尊雕像上刻了一句警句:奥林匹克的成功不是用金钱买来的,而需依靠飞速的两脚和健壮的体魄。

同样是由于上面的缘由,对古奥运会优胜者的嘉奖主要是精神名誉方面而不是物质嘉奖。

奥运会历史上第一个冠军柯诺依波斯的嘉奖只有一头羊。

从公元前752年的第7届奥运会起,开头授予冠军橄榄枝编织的桂冠。

古希腊人认为,橄榄树是雅典爱护神雅典娜带到人间的,是神赐予人类和平与幸福的象征,因此用橄榄枝编织的橄榄冠是最神圣的奖品,能获得它是最高的荣誉。

假如3次夺冠,优胜者则可在奥林匹亚立像纪念。

虽然古奥运会的进行是出于政治和宗教方面的考虑,但是单纯从奥运会的进行过程来看,并没有经济商业因素掺杂在里面,奥运会真正与商业发生联系则是在很久之后的19世纪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随着电视的出现和普及,出售电视转播权成为奥 运会营销的主要内容。其途径是国际奥委会将奥 运会电视转播权出售给广播公司获得经济效益, 广播公司通过赚取企业的广告费获利,企业则由 于广告提高了其品牌效应,从观众(消费者)身上 获得利润。 对奥运会进行电视转播始于1936年的柏林奥运会, 当时共播出138小时,有16.2万观众。1948年伦 敦奥运会时,英国广播公司曾付给组委会l000几 尼(相当于3000美元)获得电视版权,共播出以小 时,伦敦周围50英里范围约50万人观看了转播。
第三,在利益的分配中,尚未考虑到奥林匹克大 家庭的整体利益;第四,过于关注商业利益,危 及到奥林匹克品牌的声誉,如奥运会圣火接力, 任何人不论是小伤还是暴徒,只要出3000美元, 即可高举圣火跑1公里。尽管通过这种方式集得 1090万美元,却受到社会舆论的批评。 国际奥委会认真总结了洛杉矾模式的经验与不足, 进一步探索,最终发展出一套完整的奥林匹克营 销理念和切实可行的操作模式。
第一节 现代社会提供了奥林匹克运 动所需要的经济基础
体育是以社会的经济基础为依托的。现代奥林匹 克运动之所以不会发生在古代农业社会中,除了 其他原因外,还因为农业社会无法提供它所需要 的经济文持。如果把人口的平均生产总值作为一 个社会经济增长的主要标志,那么可以看到在人 类社会仍处于前工业社会的1775年,世界人口约 7.5亿,世界生产总值约1500亿美元,人均产值 仅为删美元。工业革命大大地解放了生产力,使 社会的财富迅速积累起来。1975年世界人口达到 40亿时,世界生产总值达到7万亿美元,人均产 值1750美元,社会经济增长了近8倍。
奥林匹克标识是指奥林匹克组织(国际奥委 会、奥运会组委会及国家奥委会)的符号、 标记(如会微)和标志性物品(如吉祥物)。 奥林匹克标识营销是指商家通过向奥林匹 克组织提供一定数额的货币,或折合成货 币的实物(value in Kid)及服务,换取在 自己的产品上使用奥林匹克标识的许可。 商家这样做的目的,是利用这些标识所承 载的奥林匹克文化价值,来增强其产品的 市场竞争力(图9—4)。
1995年国际奥委会开始实施长期电视版权销售战 略,将一届一届的零售改为若干届奥运会的联合 销售,与一些大广播公司签订长期合同,将奥运 会电视版权的出售时间范围扩大到2008年。这样 做的好处在于: (1)避免市场波动影响,提高 经济收入的可靠性; (2)有利于奥运会主办者 制定更为切实的计划; (3)使广播公司有长期 打算,提供更高质量的转播; (4)强化赞助商、 广播公司和奥林匹克大家庭之间的联系。
这就极大地扩大了奥运会报道的范围o 2000年悉尼奥运会的电视观众高达37亿人, 比4年前的亚特兰大增加了20%,地球上有 电视的人口的9/10观看了这届奥运会的部 分内容。洲年雅典奥运会实况转播达到 4000小时,覆盖了220个国家和地区o 1994年利勒哈默尔冬季奥运会电视转播覆 盖面达到120个国家和地区,并首次正式在 非洲转播。
(二)奥林匹克标识营销
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前,出售电视版权是 奥林匹克运动的主要收入,1980年占其总 收入的95%,而且其中85%来自美国的广 播公司。为了防止广播公司以此进行要挟, 危及奥林匹克运动的利益,国际奥委会在 1981年12月成立了新财源委员会(1997年改 为营销委员会),并于1985年开始按照奥林 匹克周期实施奥林匹克标识的营销计划。
有20年商业经历的航空公司老板尤伯罗斯 被选中,委以奥运会组委会主席的重任, 组成了一个“私人委员会”。国际奥委会 别无选择,只得听之任之。大权在握的尤 伯罗斯一改过去奥运会组织者的做法,把 奥运会交给了市场,开始了奥运史上前所 未有的商业运作,在经济上取得巨大成功 (表9—1)。
商业运作成功的洛杉肌奥运会,是奥林匹 克运动发展史上的一个转折点,标志着游 离于市场之外的奥林匹克运动在市场经济 中找到了自己的位置,奥运拥有人们难以 想像的经济价值。但是,洛杉肌模式在获 得成功的同时,也存在着以下不足:第一, 其营销多出于临时应变的需要,缺乏长远 考虑;第二,营销主要局限在主办功的关键在于是否 有用于交换的有价值的产品。正如著名营销管理 学家菲利普·科特勒(philip kotler)所说; “营销是个人和群体通过创造产品和价值并同他 人进行交换以获得所需所欲的一种社会管理过 程。”从交换的角度来看,奥林匹克运动的“产 品”只有两个,即奥运会和以五环为核心的奥林 匹克标识。在一般人的限里,这两样东西的商业 价值似乎都十分有限,因为当今世界五花八门的 体育赛事,如锦标赛、杯赛、拉力赛、大奖赛等 等多如牛毛,而奥林匹克标识也不过是由五个普 普通通的圆圈构成的一个图案。
奥林匹克标识营销可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1.奥林匹克赞助商 奥林匹克赞助商分为两个层次,一是奥运 会全球赞助商(the Olympic partner,即 TOP),二是国家或地区内的赞助商(或称地 方赞助商),如赞助舆运会组委会的或国家 奥委会的商家(表9-6)。
悉尼舆运会期间对参与奥林匹克营销企业 家的一项调查表明,92%的企业家认为, 投资于舆林匹克赞助,对其公司形象有显 著的积极作用。对国际灸委会来说,舆林 匹克营销是以市场机制运作公益事业的大 胆创新。
奥林匹克营销模式的实施,使舆林匹克运 动与社会在经济上建立起良好的互动关系, 这对舆林匹克运动的发展具有非同寻常的 意义。其一,使舆林匹克运动与企业界建 立起长期、稳定的互惠关系,形成双赢局 面;其二,为奥运会的举办提供了可靠的 经济保证;其三,使奥运会的商业运作规 范化,处于可控制的范围内;其四,强化 了参与奥林匹克运动各方的利益认同,促 进了灸林匹克大家庭的团结。
销售采取套票和单项票两种形式*套票又有 两种:一是“大套票”,即开幕式、闭幕 式及所有比赛完整的一套票;二是“小套 票”,即某—项目全部比赛场次的门票, 或若干项比赛组合的套票。门票价格需上 报国际典委会,门票收入的5%需上交国际 奥委会。由于比赛场地的设施条件、观众 的观赏兴趣和比赛的激烈程度等因素不同, 各项比赛门票价格有差别。同一项目不同 场次的门票价格亦有较大差别。
然而,最重要的是,它使舆林匹克运动在 经济上获得自我造血的能力,大大增强了 它的独立性,有力地促进了舆林匹克运动 自身的发展。 奥林匹克营销的核心内容是“出售“观赏 性文化产品——奥运会的电视版权以及高 附加值的无形资产——奥林匹克标识,如 图9—2所示。
国际奥委会的全部营销策略和营销措施都 是围绕着这两种产品展开的。 (一)奥运会营销 奥运会的营销分为向现场观众出售门票和 向电视媒体出售转播权两种方式(图9—3)。
但是,国际奥委会以其敏锐目光注意到, 随着社会的进步,商业自身已经经历了一 个由关注生产、产品、推销、营销,继而 到社会营销的发展过程。现代社会的营销 理念已经由注重产品到强调服务,由注重 短期效益到强调长期效益,由单纯注重经 济到兼顾社会效益,商家越来越注意为自 已树立一个良好的社会形象。于是改善企 业形象,体现人文关怀,已成为今日商业 营销总的发展趋势。
第九章 奥林匹克运动与经济
第九章 奥林匹克运动与经济
任何社会组织的存在都需要一定的经济条件,任 何社会运动的发展都需要消耗一定的物质能量。 对舆林匹克运动这样一种规模罕见的社会运动来 说,大量的经济能源更是不可缺少的。舆林匹克 的各种活动,特别是四年一度的舆运会,涉及到 世界范围内人、财、物等各种资源的大规模流动。 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舆运会规模的扩大及奥 运会商业运作方式的出现,奥林匹克运动已经成 为现代社会中一个宏大的经济现象。
正是在这一点上,奥林匹克鲜明的人文主义的社 会形象对商家具有特殊的吸引力,正如可口可乐 公司副总裁弗洛伊特(chuck fruit)所言: “奥林匹克是特殊的,它不仅仅是体育,它是人 文价值。” 奥林匹克营销是奥运与商家互惠互利的商业行为。 对于企业来说,可借助奥林匹克的人文价值以改 善企业形象,从而提高其产品的竞争力;对于奥 林匹克运动来说,则可获得其生存与发展的经济 资源。企业对人文形象的需要和奥运对经济资源 的需要,构成这个互惠营销模式的基础(图9—1)。
但后来该广播公司声称经济困难,有君子 之风的奥运会组委会没有兑换该公司开出 的支票。尽管如此,“奥运会电视版权” 的概念从此确立。 1958年,电视版权列入《奥林匹克宪章入 宪章第49款写道:“经国际奥委会批准, 该权力由组委会出售,并依照国际奥委会 的指示对收入进行分配。”
1960年罗马奥运会首次对欧洲18国实况转播, 199年东京奥运会开始卫星全球实况转播,从此 改变了人们观看奥运会的方式,出售电视版权的 重要性大大增加。由于东京奥运会成功地进行了 卫星转播,各广播公司需要量加大,因此,1972 年日本的NHK公司全面制作电视资料,以供各广 播公司根据自己的需要选用。 1992年巴塞罗那奥运会首次在若干国家采用了多 层次结构的电视营销方案,主广播公司司向有线 或卫星广播公司发放许可证,播放更多的节目。
近四年,奥运会门票价格变化不大。如巴塞罗那 奥运会平均票价20美元,高于汉城、莫斯科和蒙 特利尔奥运会,但低于洛杉肌、慕尼黑和亚特兰 大奥运会。洛杉肌奥运会平均票价为32美元。亚 特兰大奥运会共售出约831.8万张门票,平均票 价40美元。悉尼奥运会有500万张门票在澳大利 亚国内销售,其中350万张价格在60澳元以内 3150万张价格在10—19澳元之间,主要发售对象 是学校和社会福利团体(表9—2、表9—3)。
1998年长野冬奥会将电视转播覆盖范围进 一步扩大到I邱个国家和地区,并首次在澳 大利亚实况播出。长野冬奥会还创造了多 项第一,如首次发放名为“奥林匹克荣耀” 的70毫米影片,提供长达500小时的录像镜 头、三维高清晰度电视转播等。2002年盐 湖城冬奥会的电视观众人数达到创冬奥会 纪录的21亿。伴随着奥运会电视观众人数 的增长,近20年来奥运会电视版权收人呈 持续上升的态势(表9—4、表9—5)。
1.奥运会门票出售 奥运会门票出售是主办典运会重要的收入之一, 但在樊运会总收人中所占比例越来越小。门票一 般由组委会的销售公司负责,多以预售为主,其 益处包括以下几点:①为国外观光客提供机会; ②减少观众席位空置带来的经济浪费;③为主办 地提供一种形象宣传;④有时可为集资进行义卖。 奥运会门票出售往往提前两三年进行。樊远会组 委会门票外销一般通过各国国际旅行社进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