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旅游相关理论基础
国外生态旅游环境教育研究综述

国外生态旅游环境教育研究综述一、概述随着全球环境保护意识的日益增强,生态旅游作为一种新型、绿色的旅游方式,正逐渐受到全球范围内的关注和追捧。
作为生态旅游的重要组成部分,生态旅游环境教育在提升公众环保意识、促进可持续发展等方面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本文旨在对国外生态旅游环境教育的研究进行综述,以期为我国生态旅游环境教育的发展提供借鉴和参考。
国外生态旅游环境教育的研究起始于20世纪后半叶,伴随着生态旅游的兴起而逐渐发展。
在此过程中,研究者们从不同角度对生态旅游环境教育的概念、目的、内容、方法和效果等方面进行了深入探讨。
这些研究不仅丰富了生态旅游环境教育的理论体系,也为实践提供了有益的指导。
国外生态旅游环境教育的研究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研究视角多元化,涉及生态学、环境科学、教育学、旅游学等多个学科领域二是研究方法多样化,包括案例分析、实证研究、问卷调查等多种方法三是研究内容广泛,包括生态旅游环境教育的理念、课程设计、实施策略、效果评估等方面四是研究与实践紧密结合,注重将研究成果应用于生态旅游环境教育的实践中。
通过对国外生态旅游环境教育研究的综述,我们可以发现,生态旅游环境教育在提升公众环保意识、促进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同时,国外的研究者在理论探索和实践应用方面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这些成果不仅为我国生态旅游环境教育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的经验,也为我们深入研究和实践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1. 生态旅游的定义与发展生态旅游是一种独特的旅游方式,其核心在于探访和体验生态环境及其文化资源,同时强调与自然和谐共处,倡导低碳、环保、绿色的生活方式。
这种旅游方式以满足人们对旅游的需求为基础,同时注重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当地社区的福祉。
生态旅游的定义中,包含了其对于环境、文化和社会责任的重视,以及对可持续发展的追求。
生态旅游的发展可以追溯到20世纪60年代,当时人们开始关注旅游业对环境和社会的影响。
生态旅游培训计划

生态旅游培训计划第一部分:理论基础1. 生态旅游概念及原理- 介绍生态旅游的定义,强调与传统旅游的区别- 解释生态旅游的原理,强调对环境的保护和社区的发展2. 生态旅游的意义与价值- 探讨生态旅游对环境、经济和社会的影响- 引用相关案例和数据,论证生态旅游的重要性3. 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 介绍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和原则- 讨论生态旅游的可持续性,强调平衡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发展第二部分:生态旅游管理1. 生态旅游目的地规划与开发- 分析生态旅游目的地规划的重要性- 强调合理规划和开发对于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2. 生态旅游资源保护与管理- 探讨生态旅游资源的特点和保护方法- 介绍生态旅游管理的相关政策和法规3. 生态旅游项目设计与营销- 分析生态旅游项目设计的原则和方法- 讨论生态旅游营销的特点和策略第三部分:生态旅游实践1. 生态旅游体验活动- 安排生态旅游体验活动,如徒步、骑行等- 强调在活动中对自然环境的尊重和保护2. 生态旅游社区参与- 安排参观当地社区,与当地居民交流- 强调生态旅游对当地社区的发展和带来的影响3. 生态旅游案例分享- 邀请相关领域专家分享生态旅游成功案例- 讨论案例中的经验和教训第四部分:生态旅游实践技能培训1. 生态旅游导游技能- 常见生态旅游导游技能的培训,如解说、危险情况处理等2. 紧急情况处理- 生态旅游中可能遇到的紧急情况的处理培训,如野生动物袭击、自然灾害等3. 生态旅游纪录和宣传- 生态旅游纪录和宣传技巧的培训,如摄影、视频制作等第五部分:结业评估与结业证书对参训人员进行结业考核,通过考核的学员颁发结业证书,以资鼓励和鼓励。
以上是生态旅游培训计划的主要内容和安排,通过这样的培训计划,希望能够提高生态旅游从业者对生态环境的保护意识和技能,促进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同时也希望能够通过这样的培训计划,提高参训人员对生态旅游的认识和理解,从而进一步推动生态旅游事业的发展。
《生态旅游》第二章 生态旅游的理论基础

第二节 生态美理论与生态旅游
一、生态美概念
1. 自然美到生态美的过渡 2. 生态美及其分类
• 生态美包括两大类:一类是自然生态美;另一类是人文 生态美。
• 自然美中众多的生命与其环境所表现出来的协同关系与 和谐形式称为自然生态美。
• 人类遵循自然规律和美的创造原则,与自然共同创造的 人与自然和谐协调之美称为人文生态美。
遵循生态学规障 (2)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战略 (3)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 • 国内和国际
三、可持续发展理论的生态旅游价值
1 生态旅游的目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是可持续发展
2 生态旅游者应持可持续发展的观点 3 生态旅游从业人员应以可持续发展作
为工作准则
案例:卡斯卡伊斯地区 荣获最佳 可持续发展城市奖
葡萄牙里斯本卡斯卡伊斯地区(Cascais)2014年荣 获世界最佳可持续发展城市大奖,以表彰卡斯卡伊斯 政府在 Duna(沙丘) da Cresmina 和Pisão(位于 辛特拉和卡斯卡伊斯自然公园内)区域内恢复自然环 境所做出的巨大努力。
1 生态旅游者是自然的朋友
2 生态旅游开发者应该有人与自然共生的 正确观点
3 生态旅游管理者要慎重保护自然
案例分析:南非芬达自然保护 区的森林度假区
思考与讨论: (1)你认为该案例中,旅游者、当地社区
居民与芬达保护区的自然环境之间是一种什 么关系? (2)从该案例中,你能总结出哪些生态旅 游开发的成功经验?
3. 自然美与生态美的区别 • 从审美基础上看 • 从美的形成上看
二、生态美的特点
1. 活力美 3. 创造美
2. 和谐美 4. 参与美
三、生态美理论的生态旅游价值
1. 生态旅游者追求生态美
生态旅游概述

(三)生态旅游的理念
回归大自然 保护 社区参与 环境教传统的大众旅游忽视了对旅游对象的保护,生态旅游的主要贡献是 在规划时注重保护,实际上是注重目的地的管理。
环境教育
生态旅游重点应该突出其环境教育功能,通过旅游活动和游客对 旅游产品的认识,达到其唤醒民众环境意识的环境教育功能,开展生 态旅游是进行生态环境教育的一种最好的方式和方法。不仅教育游客, 也教育所有的旅游受益者如开发者、决策者和管理者,最终目的是提 高全民的环境素养。
恳请各位老师提出宝贵意见! 恳请各位老师提出宝贵意见! 谢谢 !
生态旅游概论 1.知识点 1.知识点 (1)生态旅游概念、内涵及标准; (2)生态旅游的基本特征及要求; (3)生态旅游与其它形式旅游的关系; (4)生态旅游的理论基础。 2.教学要求 2.教学要求 本篇重点介绍了生态旅游的概念、内涵、基本特 征、理论基础等基础知识。通过讲授使学生掌握 生态旅游的概念及特征,了解生态旅游的发展及 研究现状,了解生态旅游与其他形式旅游的关系, 掌握人与自然关系理论、生态美理论、可持续发 展理论。
生态旅游
闫守刚
一、生态旅游概述
生态旅游” (一) “生态旅游”一词的提出 生态旅游(Ecotourism)是经过一定的学术酝 生态旅游(Ecotourism)是经过一定的学术酝 酿,由国际自然保护联盟(IUCN)特别顾问、墨 酿,由国际自然保护联盟(IUCN)特别顾问、墨 西哥专家谢贝洛斯.拉斯喀瑞于1983年首次提出来 西哥专家谢贝洛斯.拉斯喀瑞于1983年首次提出来 的。 (二)生态旅游的定义 生态旅游的定义很多,有100多种,各自从不同 生态旅游的定义很多,有100多种,各自从不同 角度出发:有侧重于旅游的、有侧重于旅游开发 的、有侧重于旅游管理的、有侧重于旅游业的等。 正因为各自的角度不同,所以很难说清孰是孰 非。
3第三章_生态旅游的理论基础

四、生态旅游系统
(一)旅游系统
1.六要素说
1 吃
2
3 4 5 6 娱 行
住
游
购
四、生态旅游系统
(一)旅游系统
媒体:媒介物
客体:旅游资源 或旅游吸引物
2.三体说
主体:旅游者
四、生态旅游系统
(一)旅游系统
本地市场 政策法规
客源市场 系统
国内市场 国际市场
支持系统
环境保障 人力资源保障
交通
4.游憩论
加 拿 大 班 夫 公 园 功 能 分 区
绝对保护区
杜绝人类干扰的荒野区
加 拿 大 班 夫 公 园 功 能 分 区
加 拿 大 班 夫 公 园 功 能 分 区
自然风景观光区
加 拿 大 班 夫 公 园 功 能 分 区
娱乐区
加 拿 大 班 夫 公 园 功 能 分 区
旅游城镇区
“生态旅游系统”则是生态旅游的研 究对象,生态旅游作为一种活动,从 系统的角度出发,我们根据生态旅游 活动得以实现的基本条件,提出了 “四体生态旅游系统”。
四、生态旅游系统
(二)“四体”生态旅游系统
1.生态旅游系统的四体模式
载体(生态旅游环境)
主体(生态者)
媒体(生态旅游业) 客体:生态旅游资源
载体(生态旅游环境)
原始适应
三个阶段Βιβλιοθήκη 顺应改造理解要点
1 2
3
4
人是 自然 演化 的产 物
依附 适应 自然 阶段
顺应 自然 阶段
改造 自然 阶段
一、人与自然关系理论与生态旅游
(二)对自然价值的重新思考 1.自然对人类的价值
创 造 性 价 值
生 存 价 值
生态旅游理论基础演示文稿

可以看出,解决旅游自然生态环境问题的最有 效的途径,应该是从根本上改变游客、当地居民、 旅游从业者传统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在此基础 上形成共同认可,自觉遵守的环境伦理规范。只 有从价值观上摆正了大自然在旅游活动中的位置, 在旅游者与大自然之间建立了一种新型的伦理情 谊关系,旅游者才会从内心深处尊重和热爱大自 然,旅游者在与大自然亲密接触的旅游过程中, 才可以真正做到热爱环境、保护环境,从而实现 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旅游生态学系统地介绍旅游生态系统的基本概念、 组成、结构及其服务功能,一些基本的生态学和 旅游科学的基本理论,旅游地自然生态环境对旅 游者的影响,旅游地社会文化环境对旅游者的影 响,旅游活动对自然生态环境和文化环境的影响, 旅游资源评价与生态规划,生态旅游的基本概念 及其规范化建设,旅游生态管理、旅游可持续发 展以及旅游的生态化建设等方面的内容。
尔斯岩(AYERSROCK)是领略北领地之神 秘的首选地,这个地区的得名源于一块石 头。这块石头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整块不 可分割的单体巨石。由于被土著人赋予了 图腾的含义,被当地人誉为象征澳大利亚 的心脏。
据说距今已有5亿年历史。长3.62公里,宽2 公里,高348米,岩面上镌刻着无数平行的 直线纹路,形状像两端略圆的长面包。岩石 色泽赭红,光溜溜的表面在太阳下闪着光芒, 在空寂无物的广袤沙漠上突兀挺拔,直刺苍 穹,既雄伟壮观又神秘莫测。
思考题:澳大利亚生态旅游发展的成功
经验?
第二节 生态旅游的理论基础
一、生态旅游的核心理论 可持续发展理论是生态旅游的核心理论。
可持续发展的概念是1972年在斯德哥尔摩召开 的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提出“连续的和持续的发 展”的新概念之后才逐渐形成理论的。
《生态旅游》教案

[ 与 时 间 分配 ] 教学内容
时间安排:
生态旅游者的概念
20 分钟
生态旅游者的权益与责任 生态旅游者的分类
30 分钟 30 分钟
本章小结
10 分钟
讲课提纲
基本内容
6
辅助பைடு நூலகம்段和时间分配
一、生态旅游者的概念 1、生态旅游者的界定;
怀特等定义:“生态旅游者的范围既包括 有特殊兴趣的专家,如鸟类观察者、摄影师和 科学家,又包括对自然区域与不同文化兴趣的 普通人”(1994)—狭义定义的代表
时间安排:
生态旅游的核心理念:
10 分钟
生态学基本原理: 人类生态学理论:
10 分钟 20 分钟
生态美理论与生态旅游
20 分钟
生态旅游系统理论 本章小结
20 分钟 10 分钟
讲课提纲
基本内容
4
辅助手段和时间分配
一、生态旅游的核心理论——可持续发展理论 多媒体
1、可持续发展的概念与内涵
10 分钟
可持续发展是指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危
多媒体 20 分钟
多媒体 30 分钟 多媒体 20 分钟
本章小结
多媒体 10 分钟
7
桂林理工大学旅游学院教案 分页
教研室: 生态旅游教研室
教师姓名:
课程名称
生态旅游
授课专业年级班级
授课内容
章节(单元、专题)
内容
班级人数 第四章 生态旅游者的形成
第四章 生态旅游者的形成
授课学时 教学目的与要求
教学重点与难点
生态旅游对环境的良性影响30分钟生态旅游对环境的不利影响30分钟生态旅游环境问题与保护对策20分钟本章小结10分钟讲课提纲基本内容辅助手段和时间分配29一生态旅游对环境的良性影响1生态旅游促进自然生态环境良性循环2生态旅游开发促进区域经济发展3生态旅游促进区域社会进步二生态旅游对环境的不利影响1生态旅游对自然生态环境的不利影响1生态旅游对自然景观的影响2生态旅游对植物的影响3生态旅游对水体的影响4生态旅游可能对大气环境质量的影响5生态旅游对野生动物的生长栖息捕食等环境的影响6生态旅游对地质地貌的影响2生态旅游对旅游区经济环境的影响3生态旅游对旅游区社会环境的影响4生态旅游对旅游区文化的影响5生态旅游对人和动物精神的不利影响三生态旅游环境问题与保护对策1生态旅游环境问题的形成原因2生态旅游环境问题的类型3生态旅游环境保护对策本章小结多媒体30分钟多媒体30分钟多媒体20分钟10分钟30桂林理工大学旅游学院教案分页教研室
旅游规划和开发理论基础以及技术方法

旅游规划和开发理论基础以及技术方法旅游规划和开发是一个复杂而又充满挑战的领域,它不仅关乎旅游业的发展,也影响着地区的经济、社会和环境。
要实现成功的旅游规划和开发,必须建立在坚实的理论基础之上,并运用科学合理的技术方法。
一、旅游规划和开发的理论基础1、可持续发展理论可持续发展是旅游规划和开发的核心理论之一。
它强调在满足当代人旅游需求的同时,不损害后代人满足其自身需求的能力。
这意味着在旅游开发过程中,要充分考虑资源的合理利用、环境保护以及社会文化的传承。
例如,在开发自然景区时,应制定合理的游客承载量,避免过度开发导致生态破坏;在建设旅游设施时,应尽量采用环保材料和节能技术,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2、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认为,旅游地的发展如同产品一样,会经历不同的阶段,包括探索期、参与期、发展期、巩固期、停滞期和衰退期。
了解旅游地所处的生命周期阶段,有助于制定相应的规划和开发策略。
在探索期和参与期,重点应放在基础设施建设和市场推广上;在发展期和巩固期,要注重提升旅游产品的质量和服务水平;在停滞期和衰退期,则需要进行产品创新和重新定位,以恢复旅游地的吸引力。
3、区位理论区位理论关注的是旅游目的地在地理空间上的位置和与周边环境的关系。
良好的区位条件能够为旅游地带来更多的客源和发展机会。
例如,靠近大城市或交通枢纽的旅游地,更容易吸引游客;而与其他旅游地形成互补或集聚效应的区位,也有利于提升旅游地的竞争力。
在旅游规划中,要充分考虑旅游地的区位优势和劣势,合理布局旅游项目和设施。
4、消费者行为理论了解游客的消费行为是旅游规划和开发的重要依据。
消费者行为理论研究游客的旅游动机、决策过程、满意度等方面。
通过分析游客的需求和偏好,可以开发出符合市场需求的旅游产品和服务。
例如,针对追求休闲度假的游客,可以开发温泉度假、海滨度假等产品;针对喜欢文化体验的游客,可以打造历史文化街区、民俗村等项目。
5、系统理论旅游系统是一个由旅游客源地、旅游目的地、旅游通道和旅游产业等要素构成的复杂系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态旅游相关理论基础————————————————————————————————作者:————————————————————————————————日期:生态旅游相关理论基础-旅游管理生态旅游相关理论基础毋茜杨哲张子俨生态旅游是可持续发展旅游产业的重要部分,如何可持续的运用当地自然、文化资源实现当地经济效益已经成为当今十分重要的课题。
本文运用相关文献搜集的方法,分析总结出生态旅游一些相关的重要理论基础,以期对生态旅游研究提供一些理论性借鉴。
一、理论基础(一)可持续发展1、经济社会背景经济的发展带来了一系列巨大的变化。
“上个世纪,世界经济呈现出有史以来最好的状态,从1950年到1998年,世界经济增长了6倍”。
随着经济的发展,特别是从上世纪50年代开始人口增长进入一个高速发展的时期。
预计到2050年,人口将达到96亿。
这种改变会导致很多资源供应不足。
然而,这些问题不能完全被经济和技术的发展解决。
现实是,我们已经造成大量资源的浪费,破坏了环境和生态。
截止到2002年,人类已经消耗了50亿吨的自然资源,照这样的速度发展下去,到2020年,我们将需要80亿吨的自然资源。
在2030年我们对能源的需求将比现在高出50%。
如果每个人利用资源的方式不改变,我们将至少需要三个地球,但不可改变的是,我们却只有一个地球。
因此,如何能够在不牺牲环境和资源的前提下,实现长期经济发展,既能够适应当前的资源需要而又不损害未来的需求,这个课题已经变得尤为重要。
2、可持续发展为了实现长期的健康发展,我们应该保持平衡的发展方式,我们称作为可持续发展。
可持续发展并不仅仅是一个目标,它还是人类发展尤为重要的方法。
很多机构已经把可持续发展作为实现长期发展的重要原则。
可持续发展这个概念提出至今已经有几个世纪了,但直到1987年,报告“我们共同的未来”才定义可持续发展为“以不损害后代的需求而适应当前的需求”(Our Common Future, 1987, p. 43)。
这份报告用到了“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可持续性”这样的术语,强调了社会公平,经济生产率和环境质量之间的联系(Hopwood, B., Mellor, M., Oacute;Brien, G, 2005)。
进而,可持续发展作为一个指导性的原则被很快用于许多领域,并且,许多专家学者已经在很多领域定义了可持续发展这个概念的细节(Shiva, 1992; Drummond Marsdem, 1999; Jiang J, 2008; Dale, 2001; Overton, 1999; Boff, 2003)。
主流的可持续发展概念分为三个部分:社会、经济和环境的可持续性(图1),它们被描述成很多种形式:支柱、同心圆、连环圈(The World Conservation Union, Report of the IUCN Renowned Thinkers Meeting, 2006)。
我们应当保持这三方面的平衡性(Sirakaya, Jamal, and Choi, 2001)。
社会和经济元素的交叉是形成社会公平的基础,必须要考虑经济和环境的共同利益,同时社会的稳定发展也依赖于环境资源和服务。
然而这三者的交叉点在于可持续发展(Tom Theis and Jonathan T omkin, 2013)。
从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到可持续发展对于保护环境,以至达到可持续发展目标的重要性,应当维持三者的平均水平,并且三者的关系应该是平衡的。
3、可持续性发展旅游业旅游和发展有着紧密的联系,旅游一直是发展的重要、积极的战略之一。
可持续发展旅游产生的背景于两个方面,首先,像其他产业一样,随着科技和经济的发展旅游产业也快速蓬勃的发展起来。
另一方面,旅游产业也会通过对水、噪声、空气,以及对土壤、海滩的侵蚀等对生态系统造成破坏(Wilkinson, 1989; Buckley and Pannel, 1990。
人们已经以3S (太阳、海洋和沙滩)为主的旅游转向新的旅游内容,随着环境保护意识的加强,以自然相关的旅游需求也大大发展起来。
1995年,世界贸易组织(WTO)定义了可持续发展旅游的概念:“可持续旅游的发展适应了当下旅游者的需求,和东道主国家保护和加强环境的需求。
这种方式可以使经济、社会和审美需求达到一致平衡,保持文化完整性、生态生物多样性等。
可持续性旅游可以保持当地环境、当地居民、文化的和谐”。
从上面的定义我们可以看出,可持续旅游具备可持续发展的普遍特征(Blamey, 2001),因为它建立在不以牺牲后代资源的前提下(France, M.F.M, 2010)。
因此,可持续旅游被认为是可持续发展的一种旅游产业。
目前,可持续发展旅游这个概念已经被广泛的运用,并被官方的机构和组织承认。
比如欧洲委员会(The European Commission)已经规定生态旅游作为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的重点项目(Ibid, pp.11-13,19)。
然而,可持续旅游产业还包括很多方面,比如以自然为基础的旅游,生态旅游和文化旅游(UNESCO, Teaching for a Sustainable World, 2010),和一些相关的术语包括:负责任的旅游、绿色旅游、民族旅游等(KIMURA Hirotsune, 2011)。
这些旅游内容并不一样,他们的旅游形式一般是以小规模的可持续活动为特征的。
(二)生态经济学20世纪60年代,美国经济学家肯尼斯·爱瓦特·鲍尔丁首次提到了生态经济学这个概念。
生态经济学涉及到跨学科的研究领域,旨在解决时间和空间上人类经济和自然生态系统的进化(Anastasios Xepapadeas, 2008),生态经济学的目的在于改变生产、消费的模式,更加有效率的运用资源,研究生态和经济的合并,以生态学原理和经济学原理为基础的二者的复杂关系。
除此之外,生态经济学提供了一个实现可持续发展和战略性部署的经济发展方式,它强调用生态意识进行可持续发展(Sderbaum, P., 1999)。
生态经济学三个相互依存的目标为:可持续规模、公平的分配和有效的配置(Costanza, R., Cumberland, J. H., Daly, H., Goodland, R., Norgaard, R. B., Kubiszewski, I., Franco, C., 2014)。
(三)自由市场环保主义自由市场环保主义强调市场作为解决环境的有效办法。
一些学者认为自由市场相对于政府来讲可以更加成功的解决环境问题(Stroup, R, 2008),比如限制来访者的数量(W.L., 2008)。
就像其他产业一样,生态旅游源于市场和消费者的需求。
目前很多旅游者已经倦于大众旅游,在可持续发展的意识影响下,他们渴望更多的原始生态旅游,在这样的前提下,生态旅游到来了,那些从事生态旅游的公司为了更加具有竞争力,也更加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
因此,在自由市场环境下,不仅自然和文化被得到保护,生态旅游市场也被规范化。
由泰瑞. 安德森(T.L. Anderson)和唐纳德. 利尔(D.R. Deal)所著的《自由市场环境主义》是将自由市场和环境保护两个观念结合的重要著作。
作者认为,我们需要运用激励的方式、市场的方式以实现我们想要到的。
作者还举例说明自由市场环保主义如何解决资源缺乏和环境问题:比如土地、水、海洋、资源浪费、全球气候变化等。
(四)生态承载力旅游是采掘业(Bryan, 2003),数量和容量决定了旅游的基本行为。
1921年,帕克和伯吉斯提出了承载力这个概念,并且认为一个地区的承载力可以根据该地区的粮食资源来决定,进而,生物学家和生态学家根据土地退化、环境污染、资源枯竭、人口膨胀等概念把承载力应用到人类生态学(Wang, X., 2010)。
国外的研究主要以物种生态力的角度定义生态承载力(Bailey J.A. etc, 1984),包括经济承载力和生态承载力,生态承载力属于野生动物管理的范畴,指的是物种与环境的平衡性,且不受干扰。
(A.C.smaal, T.c.Prins et, 1998)认为生态承载力是指在特定时间内由特殊生态系统所支持的最大物种。
(Andrew, T. Hudak (1999)认为在特定时间内由植被产生的最多的物种。
总之,生态承载力强调和维系自然资源和消费者之间的平衡关系。
二、生态旅游在这个部分,我将介绍一些生态旅游相关的理论,比如:概念、特征、积极的影响以及有争议的观点。
生态旅游是目前全球旅游产业发展最快的部分(Roberts and Thanos, 2003; Place 1998),是可持续旅游业的子组成部分(Weaver, 2001),被公认为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战略(Sharpley and Telfer, 2002)。
至今,许多国家已经把生态旅游定义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政策(BD Buchsbaum, 2004)。
生态旅游可以保护自然、文化遗产,通过当地居民的参与,给游客带去生态旅游经历,是社会、经济的发展的长期的解决方案(Wall, 1997; Alexander&Whitehouse 2004)。
生态旅游包括乡村旅游、自然旅游和文化旅游(图2)。
除此之外,以目的地划分,生态旅游还可以被分类为山脉荒野生态旅游、乡村生态旅游、城市生态旅游、国家生态旅游(Gibson, Dodds, Joppe and Jamieson , 2003; Higham and Luck, 2002; Zhang and Ma, 2006; K BUNRUAMKAEW, 2012),这其中,城市生态旅游是新兴的发展趋势(A Gioson, 2003)。
(一)概念出于不同的观点、标准和侧重点,生态旅游至少有85个方面的定义(Fennel,2002),包括关于生态旅游的动机,用户的动机,存在的规模、环境,社会和经济的影响,以及提供服务的质量等(Ross, S., Wall, G, 1999)。
塞巴洛斯·拉斯奎林(1987)首次提出生态旅游具有的两个方面:即关于观光游览和自然景物的旅行。
他建立了生态旅游概念的基础框架,在此基础上,其他学者进行补充和修改。
1、生态旅游是以自然为基础,出于学习、研究和观赏自然风景和野生动植物目的,为当地居民创造就业机会并提供环保教育(Boo, 1991b: 4)。
2、”可持续发展的”和“可持续发展”开始出现在一些生态旅游定义中(Forestry Tasmania, 1994; Richardson, 1993; Australia Department of Tourism, 1994; Lindberg McKercher, 19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