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视觉综述
2024 机器视觉综述与进展

2024 机器视觉综述与进展机器视觉的兴起与发展机器视觉,即计算机通过获取、处理和理解图像或视频数据,模仿人类视觉系统实现图像或视频的感知、识别和理解。
随着计算机视觉技术的不断进步与发展,机器视觉在各个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在过去的几年里,机器视觉取得了显著的进展。
首先,在图像处理方面,机器视觉算法的精确度和速度得到了大幅提升。
通过使用深度学习技术,机器可以自动学习并识别复杂的图像特征,例如物体、人脸、文字等。
同时,随着计算能力的提高,机器可以更快速地处理和分析大量的图像数据,从而实现实时的视觉识别。
其次,在机器视觉应用方面,各个行业都开始利用机器视觉技术来解决实际问题。
例如,在制造业中,机器视觉可以用来检测产品的缺陷或错误,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
在医疗领域,机器视觉可以辅助医生进行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更准确的医学图像分析结果。
在自动驾驶领域,机器视觉可以帮助车辆感知和理解周围的环境,从而实现自主导航和安全驾驶。
此外,随着人工智能的发展,机器视觉也开始与其他技术相结合,例如语音识别、自然语言处理等,实现更综合的智能系统。
这些综合型系统不仅可以通过图像识别和分析来感知环境,还可以与人进行交互和沟通,进一步拓展了机器视觉的应用范围。
综上所述,机器视觉在过去几年里取得了显著的进展与发展,应用领域也越来越广泛。
然而,机器视觉仍然面临一些挑战,例如复杂场景下的准确性和鲁棒性、数据隐私保护等。
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创新和完善,相信机器视觉会在各个领域发挥更重要的作用,并为我们的生活带来更多便利和进步。
此外,机器视觉在安全领域也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
例如,机器视觉可以用于监控系统,帮助识别和追踪可疑行为或危险物体,以提升安全管理效果。
在边境安检中,机器视觉技术可以有效地辨识被隐藏的违禁品,从而协助安全检查人员提高监测效率。
此外,在公共交通场所,机器视觉技术可以用于人脸识别,帮助识别潜在的安全风险,并提升公共安全。
2024 机器视觉总结与展望范文

2024 机器视觉总结与展望范文2024年的机器视觉是一个充满活力和潜力的领域。
过去几年间,机器视觉技术在自动驾驶、人脸识别、图像处理等领域取得了巨大的进展。
随着技术的不断成熟和应用的广泛推广,机器视觉在未来几年中有望实现更大的突破和进步。
首先,2024年的机器视觉技术将更加智能化和高效化。
随着深度学习和神经网络的不断发展,机器视觉系统将能够更准确地理解和解释图像内容,并作出更为精准的判断和决策。
同时,高性能硬件的不断升级也将为机器视觉提供更大的计算能力和处理速度,从而进一步提升系统的智能化水平和工作效率。
其次,机器视觉在安全领域的应用将进一步扩大。
2024年将迎来大规模的智能交通运输和智慧城市建设,机器视觉在这些领域的应用将成为关键。
通过实时监测和分析路况、车辆和行人的行为,机器视觉系统可以帮助提高交通安全,减少事故发生的可能。
此外,机器视觉还可以应用于安防领域,通过人脸识别和行为分析等技术,提供更为安全和高效的监控系统。
再者,机器视觉在医疗健康领域的应用将得到进一步推广。
2024年将是以人为中心的医疗健康服务的发展阶段,机器视觉技术将成为其中的重要一环。
通过图像识别和分析,机器视觉可以辅助医生进行疾病诊断和治疗方案选择,提高医疗服务的质量和效率。
同时,机器视觉还可以应用于康复领域,通过实时监测和评估患者的运动和姿势,为患者提供个性化的康复指导和建议。
最后,在教育和娱乐领域,机器视觉也将发挥重要作用。
机器视觉在教育领域可以通过图像识别和分析,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学习资源和辅助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兴趣。
在娱乐领域,机器视觉可以为游戏和虚拟现实等应用带来更逼真和沉浸式的体验,提供更有趣和多样化的娱乐内容。
综上所述,2024年的机器视觉将进一步智能化、高效化,并在安全、医疗健康、教育娱乐等领域得到更广泛的应用。
机器视觉的不断发展和突破将极大地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和工作方式,为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带来更多的机遇和挑战。
机器视觉技术发展现状文献综述

机器视觉技术发展现状文献综述机器视觉技术是一门涵盖计算机视觉、模式识别、图像处理等多个领域的学科,旨在使计算机系统能够模拟人类的视觉功能,实现对图像和视频的理解与分析。
随着计算机硬件性能的不断提升和计算机视觉算法的不断发展,机器视觉技术已经在很多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如工业制造、无人驾驶、医疗影像分析等。
本文将综述机器视觉技术的发展现状,主要从硬件、算法和应用三个方面进行讨论。
首先,从硬件角度来看,机器视觉技术的发展离不开计算机硬件的支持。
随着计算机处理器性能的不断提升,计算机视觉算法的执行速度得到了极大的提高。
同时,图像传感器的发展也为机器视觉技术提供了更好的数据支持。
目前主流的图像传感器有CCD和CMOS两种类型,CMOS传感器由于其低功耗、高集成度等特点逐渐取代了CCD传感器,使得机器视觉系统的性能得到了进一步提升。
其次,从算法角度来看,机器视觉技术的发展极大地依赖于计算机视觉算法的研究和发展。
经过多年的积累和发展,计算机视觉算法在识别、分类、检测和跟踪等方面取得了显著的进展。
其中,深度学习算法如卷积神经网络(CNN)在图像分类和目标检测方面表现出色。
此外,基于特征描述符的方法如SIFT、SURF等也广泛应用于机器视觉任务中。
随着深度学习和传统算法结合的研究不断深入,机器视觉技术在各类应用场景中的表现将会更加出色。
最后,从应用角度来看,机器视觉技术已经在许多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在工业制造领域,机器视觉系统能够对产品进行质量检测和缺陷分析,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品质。
在无人驾驶领域,机器视觉系统能够感知道路状况、检测交通信号和识别物体,实现智能驾驶。
在医疗影像分析领域,机器视觉技术能够辅助医生进行疾病诊断和手术规划,提高医疗效率和准确性。
此外,机器视觉技术还在安防监控、智能家居、农业等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综上所述,机器视觉技术在硬件、算法和应用三个方面都取得了显著的进展。
随着大数据、云计算和物联网等技术的不断发展,机器视觉技术有望在更多领域发挥作用。
机器视觉文献综述

一、机器视觉与图像采集的研究的意义“作为一项关键性的自动化技术,机器视觉在发展中国家中对经济的现代化非常重要。
为了在世界市场中进行竞争,发展中经济不能无限期的依赖于廉价劳动力。
“ AIA市场分析员Kellett说。
同样地,现代化必须实现高效率、高生产率以及高质量。
这也是机器视觉的作用所在,”对机器视觉长期需求这样的趋势是发展中国家实现经济现代化的基础。
因此,机器视觉对于世界经济的发展将越来越重要。
”二、机器视觉与图像采集的研究的现状国外机器视觉发展的起点难以准确考证,其大致的发展历程是:在机器视觉发展的历程中,有3个明显的标志点,一是机器视觉最先的应用来自“机器人”的研制,也就是说,机器视觉首先是在机器人的研究中发展起来的;二是20世纪70年代CCD图像传感器的出现,CCD摄像机替代硅靶摄像是机器视觉发展历程中的一个重要转折点;三是20世纪80年代CPU、DSP等图像处理硬件技术的飞速进步,为机器视觉飞速发展提供了基础条件。
国内机器视觉发展的大致历程:中国正在成为世界机器视觉发展最活跃的地区之一,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中国已经成为全球的加工中心,许许多多先进生产线己经或正在迁移至中国,伴随这些先进生产线的迁移,许多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机器视觉系统也进入中国。
对这些机器视觉系统的维护和提升而产生的市场需求也将国际机器视觉企业吸引而至,国内的机器视觉企业在与国际机器视觉企业的学习与竞争中不断成长。
三、机器视觉与图像采集技术在各个领域的应用视觉技术的最大优点是与被观测对象无接触,因此,对观测与被观测者都不会产生任何损伤,十分安全可靠,这是其它感觉方式无法比拟的. 理论上,人眼观察不到的范围机器视觉也可以观察,例如红外线、微波、超声波等,而机器视觉则可以利用这方面的传感器件形成红外线、微波、超声波等图像. 另外,人无法长时间地观察对象,机器视觉则无时间限制,而且具有很高的分辨精度和速度. 所以,机器视觉应用领域十分广泛,可分为工业、科学研究、军事和民用4 大领域.3. 1 工业领域工业领域是机器视觉应用中比重最大的领域,按照功能又可以分成4 类:产品质量检测、产品分类、产品包装、机器人定位. 其应用行业包括印刷包装、汽车工业、半导体材料/ 元器件/ 连接器生产、药品/ 食品生产、烟草行业、纺织行业等.下面以纺织行业为例具体阐述机器视觉在工业领域的应用[9 ] .在纺织企业中,视觉检测是工业应用中质量控制的主要组成部分,用机器视觉代替人的视觉可以克服人工检测所造成的各种误差,大大提高检测精度和效率. 正是由于视觉系统的高效率和非接触性,机器视觉在纺织检测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10 - 12 ] ,在许多方面已取得了成效.机器视觉可用于检测与纺织材料表面有关的性能指标见表4. 目前主要的研究内容可分为3 大类: 纤维、纱线、织物. 由于织物疵点检测(在线检测) 需要很高的计算速度,因此,设备费用比较昂贵. 目前国内在线检测的应用比较少,主要应用是离线检主要的检测有纺织布料识别与质量评定、织物表面绒毛鉴定、织物的反射特性、合成纱线横截面分析、纱线结构分析等. 此外还可用于织物组织设计、花型纹板、棉粒检测、分析纱线表面摩擦。
《2024年计算机视觉技术应用研究综述》范文

《计算机视觉技术应用研究综述》篇一一、引言计算机视觉技术是人工智能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模拟人类视觉感知为核心,通过对图像、视频等视觉信息的处理和分析,实现自动化识别、分析和理解。
随着计算机硬件的飞速发展以及深度学习等算法的持续优化,计算机视觉技术在众多领域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本文将对计算机视觉技术的基本原理、发展历程、应用领域及研究现状进行综述。
二、计算机视觉技术的基本原理与发展历程计算机视觉技术是通过模拟人眼感知外界的机制,利用计算机及相关设备对图像、视频等视觉信息进行采集、处理、分析和理解的技术。
其基本原理包括图像获取、预处理、特征提取、图像识别等多个阶段。
计算机视觉技术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上世纪60年代,早期主要依靠图像处理技术对图像进行简单的分析和处理。
随着深度学习等算法的兴起,计算机视觉技术得以快速发展,逐渐实现了对图像的高效识别和理解。
近年来,随着硬件设备的升级和算法的不断优化,计算机视觉技术在识别速度、准确率等方面取得了显著进步。
三、计算机视觉技术的应用领域1. 工业领域:计算机视觉技术在工业领域的应用非常广泛,如机器人视觉、产品质量检测等。
通过计算机视觉技术,可以实现自动化生产线的智能化管理,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
2. 医疗领域:在医疗领域,计算机视觉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医学影像分析、病理诊断等方面。
例如,通过深度学习算法对医学影像进行识别和分析,辅助医生进行疾病诊断和治疗。
3. 交通领域:在交通领域,计算机视觉技术被用于智能交通系统、车辆识别等方面。
通过实时监控和识别道路上的车辆和行人,提高交通管理的智能化水平。
4. 军事领域:在军事领域,计算机视觉技术被广泛应用于目标识别、战场监控等方面。
通过高精度的图像识别和分析,提高军事行动的效率和安全性。
5. 其他领域:此外,计算机视觉技术还广泛应用于安防监控、无人驾驶等领域。
在安防监控方面,通过实时监控和识别异常情况,提高安全防范的效率;在无人驾驶方面,通过图像识别和自动驾驶技术,实现车辆的自主驾驶和智能化管理。
机器视觉综述

系统架构设计
设计高效、稳定的系统架构,包括图像采 集、预处理、特征提取、分类识别等模块
,并实现模块间的协同工作。
深度学习框架
引入深度学习框架,如TensorFlow、 PyTorch等,实现复杂的图像识别和分类 任务。
可扩展性和可维护性
考虑系统的可扩展性和可维护性,采用模 块化设计思想,方便后续功能扩展和系统 升级。
镜头选型
根据相机参数和视场要求选择合适的镜头,考虑焦距、光圈、畸变等 因素。
光源及照明方案
针对具体应用场景,设计合适的光源和照明方案,以提高图像质量和 稳定性。
图像采集卡
根据相机接口类型和传输速度选择合适的图像采集卡,确保图像数据 的实时传输和处理。
软件架构设计思路
图像处理算法库
集成常用的图像处理算法库,如OpenCV 等,提供基本的图像处理和计算机视觉功
采集。
图像处理算法研究进展
经典图像处理算法
基于深度学习的图像处理算法
包括滤波、边缘检测、二值化等基础算法 ,为图像处理提供了基本工具。
通过训练神经网络模型实现图像分类、目 标检测等复杂任务,取得了显著成果。
实时图像处理算法
三维图像处理算法
针对实时性要求高的应用场景,研究快速 、高效的图像处理算法,如实时视频流处 理、实时目标跟踪等。
发展历程
机器视觉的发展经历了从模拟图像处理到数字图像处理、从二维图像处理到三维视觉理解、从可见光图像处理到 多光谱图像处理的历程。随着计算机视觉理论的不断完善和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机器视觉在工业自动化、智 能检测、遥感图像处理、安全监控、智能交通等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工作原理与核心技术
工作原理
机器视觉系统通过图像摄取装置(如摄像机)将被摄 取目标转换成图像信号,传送给专用的图像处理系统 ,根据像素分布和亮度、颜色等信息,转变成数字化 信号;图像系统对这些信号进行各种运算来抽取目标 的特征,进而根据判别的结果来控制现场的设备动作 。
机器视觉技术综述

机器视觉技术综述机器视觉技术是一种基于计算机视觉和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它通过对图像和视频进行处理和分析,实现对物体、场景、动作等的识别、跟踪、分析和理解。
机器视觉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工业、医疗、交通、安防、军事等领域,成为推动智能化发展的重要技术之一。
机器视觉技术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上世纪50年代,当时主要应用于工业自动化领域。
随着计算机技术和图像处理技术的不断发展,机器视觉技术逐渐成熟,应用范围也逐步扩大。
目前,机器视觉技术已经涵盖了图像处理、模式识别、机器学习、深度学习等多个方面。
在图像处理方面,机器视觉技术可以实现图像增强、图像分割、图像配准、图像拼接等功能,从而提高图像的质量和清晰度。
在模式识别方面,机器视觉技术可以实现物体识别、人脸识别、车牌识别等功能,从而实现对物体和人员的自动识别和跟踪。
在机器学习和深度学习方面,机器视觉技术可以实现目标检测、目标跟踪、行为分析等功能,从而实现对场景和动作的自动分析和理解。
机器视觉技术的应用范围非常广泛。
在工业领域,机器视觉技术可以实现对产品质量的自动检测和分类,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在医疗领域,机器视觉技术可以实现对医学影像的自动分析和诊断,提高医疗效率和诊断准确率。
在交通领域,机器视觉技术可以实现对车辆和行人的自动识别和跟踪,提高交通安全和管理效率。
在安防和军事领域,机器视觉技术可以实现对目标的自动识别和跟踪,提高安全防范和作战效率。
机器视觉技术的发展还面临一些挑战和问题。
首先,机器视觉技术需要大量的数据和算力支持,这对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的要求非常高。
其次,机器视觉技术需要解决复杂场景和光照条件下的图像处理和分析问题,这需要不断提高算法和模型的精度和鲁棒性。
最后,机器视觉技术还需要解决隐私和安全等问题,保障用户的个人信息和数据安全。
总之,机器视觉技术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技术,它已经成为推动智能化发展的重要力量。
随着计算机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发展,机器视觉技术将会在更多的领域得到应用和发展。
机器视觉技术及其应用综述

机器视觉技术及其应用综述机器视觉技术及其应用综述一、引言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发展,机器视觉技术也逐渐成为一个热门领域。
机器视觉技术是指利用计算机视觉以及图像处理技术来模拟人类视觉系统,从而对图像、视频等进行分析、处理,实现自动控制、检测等功能。
本文将从机器视觉技术的基本概念、发展现状、应用领域三个方面进行综述。
二、机器视觉技术的基本概念1.计算机视觉计算机视觉是机器视觉技术的核心部分,它是将人类视觉系统的一部分或全部过程转化成算法和程序。
它旨在通过计算机来获取、处理和分析数字和视频图像,以实现自动化。
2.图像处理图像处理是计算机视觉的重要组成部分,它通过对数字图像的处理、复原、分析和识别来提高图像质量、信息提取和图像分析。
3.模式识别模式识别是计算机视觉的重要分支,利用机器学习算法对数字图像的特征进行提取和分析,从而实现图像识别、分类等功能。
三、机器视觉技术的发展现状1.机器视觉技术的发展近况随着深度学习、计算机硬件、传感器技术的不断发展,机器视觉技术逐渐成为人工智能的重要组成部分。
当前,机器视觉技术主要应用于机器人、自动驾驶、安防、智能家居等领域。
2.机器视觉技术的发展趋势(1)深度学习的应用。
深度学习技术可以实现对图像的高效处理和识别,预测能力更强。
(2)数据获取的可靠性。
数据获取是机器视觉技术的重要前提,如何保证数据的可靠、准确是机器视觉技术发展的关键。
(3)交互性和智能化的提高。
随着技术的发展,机器视觉技术将会逐渐实现更多的智能化交互,以及更高效的分析处理。
四、机器视觉技术的应用领域1.机器人领域机器视觉技术在机器人中的应用主要有路径规划、目标追踪、物体抓取等领域,实现了机器人的自主控制和智能决策等关键功能。
2.安防领域机器视觉技术在安防领域中的应用较为广泛,如人脸识别、行人追踪、监控等。
它可以有效提高监控的性能和效率,大大降低人力成本。
3.智能家居领域机器视觉技术在智能家居领域中的应用主要包括家庭监控、人体姿态检测、智能安全等,在提高家居生活的质量,保障家庭安全方面,具有很大的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机器视觉综述机器视觉是一门涉及人工智能、神经生物学、心理物理学、计算机科学、图像处理、模式识别等诸多领域的交叉学科。
机器视觉主要利用计算机来模拟人或再现与人类视觉有关的某些智能行为,从客观事物的图像中提取信息进行处理,并加以理解,最终用于实际检测和控制。
近年来,随着计算机技术尤其是多媒体技术和数字图像处理及分析理论的成熟,以及大规模集成电路的迅速发展,机器视觉技术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研究,取得了巨大的经济与社会效益。
笔者在阅读大量文献的基础上,对国内外机器视觉技术的发展及应用做以概述。
1 机器视觉概念1.1 机器视觉的定义简单来讲,机器视觉可以理解为给机器加装上视觉装置,或者是加装有视觉装置的机器。
给机器加装视觉装置的目的,是为了使机器具有类似于人类的视觉功能,从而提高机器的自动化和智能化程度。
由于机器视觉涉及到多个学科,给出一个精确的定义是很困难的,而且在这个问题上见仁见智,各人认识不同。
美国制造工程师协会(SME)机器视觉分会和美国机器人工业协会(RIA)自动化视觉分会关于机器视觉的定义是:“Machine vision is the use of devices for optical non-contact sensing to automatically receive and interpret an image of a real scene in order to obtain information and/or control machines or processes.”译成中文是:“机器视觉是使用光学器件进行非接触感知,自动获取和解释一个真实场景的图像,以获取信息和(/或)控制机器或过程。
”目前我国还没有哪个官方协会或组织给出一个中文的正式定义。
历经多年的发展,特别是近几年的高速发展,机器视觉已经形成了一个特定的行业。
机器视觉的概念与含义也不断丰富,人们在说机器视觉这个词语时,可能是指“机器视觉系统”,“机器视觉产品”,“机器视觉行业”等。
机器视觉涉及到光源和照明技术、成像元器件(半导体芯片、光学镜头等)、计算机软硬件(图像增强和分析算法、图像卡、IO卡等)、自动控制等各个领域。
将所需要的这些不同技术集成到一起本身也是一门技术,需要各领域技术人员的参与和合作才能促进机器视觉的快速发展。
本文希望能够起到抛砖引玉的效果,引起大家的兴趣和讨论,给出一个能够得到大家认可的关于机器视觉的正式定义。
1.2 机器视觉的组成及工作原理机器视觉系统处理的核心目标是“图像”,一目标物体的“图像”被单帧或多帧采集量化为数字化信息,反之可以说,用一些离散的数字化数值阵列就可以表示一目标物体的“图像”。
对于复杂的“图像”或需要进行更高精度的处理来说,采集量化的数字化信息则要求更大。
即处理精度与数字化信息量成正比。
一般来说,图像用多级亮度来表示并进行量化采集,即所谓灰度法。
以灰度来表示图像量化的每一个像元素特征。
基于灰度法的机器视系统框图由图1所示。
机器视觉系统包括:光路系统、面阵摄像机(CCD)、量化存贮单元、模板库、专用高速处理单元、监视单元等大模块。
其中光路系统由程控光源、变焦伺服机构、自动光圈、光学镜片组等组成。
图1 机器视觉系统组成框图对于以灰度进行量化处理的机器视觉系统而言,图像亮度是一个尤为重要的参数,而决定这一重要参数的因素便是光路系统的质量。
一般来说机器视觉系统为了避免环境自然光线或灯光对其工作状态的影响,光路设计均采用自足光源,程控光源要求亮度大、亮度可调、均匀性好、稳定性高,以抑制外界环境各种光对图像质量产生较大影响而导致机器视觉系统故障或误判行为。
其次,光路系统设计需满足视场需求和图像分辨率要求。
它的设计质量决定了图像质量,决定了机器视觉系统的准确率。
工业生产中采用的机器视觉系统,灰度级差异较大,小到二值图像、大到256灰度级,以及特殊需求可更大。
采用的灰度级越大,数字化图像越逼真清晰,越接近原视图。
一般来说,人眼能分辨的灰度级约为50~60级之问。
因此64级灰度足以提供必要的观察信息及辨认需求,这是许多机器视觉系统采用64级灰度级的原因。
但是,要使机器视觉系统具有很强的精密区别目标的能力,一般采用的灰度级为256级,但是由于要处理的信息量很大,要求处理单元有足够快的运算能力。
例如采用512×512阵列像元图像量化为二值图像,一帧图像信息量为262 144Bit,而按256级灰度时,一帧图像信息量为2 000 000 Bit。
因此,实用化的机器视觉系统除尽可能选用专用高速处理单元外,还应根据不同应用需要选取,在识别处理精度、处理时间长短、像元灰度级等因素之间进行综合平衡,以达到高效、实用的目的。
机器视觉系统常用的摄像机一般为固态CCD或线阵摄像机,面阵分辨率可为300~700线或更高,线阵分辨率则可多达4 048像元以至更高。
根据需求进行取舍配置。
机器视觉系统的精度取决于摄像机视场和所包含的像元数量,视场越小,每个像元代表的距离也越小,识别精度也越高。
标准CCD像元阵列为768×576和512×512二种。
另外,为满足某些需要较大视场较小分辨率的要求,可设计多路CCD将视图分割为一个个较小视场,又可提高分辨率。
机器视觉系统的核心是专用高速图像处理单元,如何把存入存贮单元大量离散的数字化信息与模板库信息进行比较处理,并快速得出结论是处理单元软、硬件面对的问题。
运算信息量大,意味着处理结果的准确率高,但如果运算时问较长,机器视觉便失去其存在的意义。
这种信息量与运算速度之问的矛盾已成为世界各国微处理器研制生产厂商必须面对的课题。
目前,已有多种视觉专用硬件处理器芯片、DSP芯片等等不断涌现并被广泛应用于计算机、通讯、娱乐等产品之中,进行高速图像计算、数据压缩,解压缩、贮存与传输。
除去硬件因素,选用适当的算法,可以提高处理运行效率,减少存贮容量、提高运算速度及准确度。
图像处理算法软件及技巧也成为高效机器视觉系统需要精益求精、探索不止的目的和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机器视觉系统的特点是测量精确、稳定、快速、可大幅度提高生产的柔性及自动化程度以提高生产效率,且易于实现信息集成,是实现计算机集成制造的核心技术之一。
如在一些不适合人工作业的危险环境;在当前大批量工业自动生产过程中,用人工检查产品质量效率过低且精度不高;和其他一些人工视觉难以满足要求的场合,机器视觉正在迅速取代人工视觉。
事实上,也正因如此,在世界上现代自动化生产过程中,机器视觉已经广泛用于工况监控,成品检验及其他质量控制等领域。
在我国,这种应用也逐渐被认知,对机器视觉的需求也越来越多。
2 机器视觉理论基础2.1 机器视觉计算理论视觉是一个古老的研究课题。
到了70年代末、80年代初,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马尔(Dr.Marr)教授创立了视觉计算理论[2](博京孙,蔡自兴,徐光佑编著.人工智能及其应用.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7),使视觉的研究前进了一大步。
视觉可以看作是从三维环境的图象中抽取、描述、和解释信息的过程,它可以划分为六个主要部分:①感觉;②预处理;③分割;④描述;⑤识别;⑥解释。
再根据实现上述各种过程所涉及的方法和技术的复杂性将它们归类,可分为三个处理层次:低层视觉处理、中层视觉处理和高层视觉处理。
➢感觉感觉是指获得图象的过程即数字图象的采集。
常见的图象采集装置有摄像机、线型CCD 像感器(Line Scan Image Sensor)、面型CCD像感器(Area Scan Image Sensor)、扫描仪及目前推出的数字相机等:根据用途不同可采用不同的传感器,它们一般是通过采集板连接到计算机的总线上。
➢预处理普通图象的预处理的方法很多,主要考虑计算机的运算速度和低成本的要求;主要有二种预处理方法:一种是基于空域技术的方法;另一种是基于频域技术的方法。
它主要解决图象的增强、平滑、尖锐化、滤波以及伪彩色处理间题。
➢分割分割是将图象划分成若干有一定含义的物体的过程。
它是视觉技术中重要的一步,常用的分割技术有灰度阈值法、边缘检测、匹配和拟合、区域跟踪和增长、迭代松弛法以及运动分割等。
➢描述描述是为了进行识别而从物体中抽取特征的过程。
在理想情况下,描述符应该含有足够多的可用于鉴别的信息,以便在众多的物体中唯一的识别某物体。
描述符的质量会影响识别算法的复杂性,也会影响识别的性能,描述可分为对图象中各个部分的描述以及各部分间关系的描述。
➢识别识别是一种标记过程。
识别算法的功能在于识别景物中每个已分割的物体,并赋予该物体以某种标记。
识别方法可分两大类:决策理论方法和结构方法。
决策理论方法以定量描述为基础,即统计模式识别方法;而结构方法依赖于符号描述及它们的关系,即句法模式识别方法。
➢解释解释可以看作是机器人对其环境具有的更高级的认知行为。
例如,对于装配线上的机器人。
可通过安装于传送带上的视觉系统自动地识别出装配所需要的零件,测量出空间坐标,命令机器手进行装配。
2.2 视觉检测常用算法在机器视觉系统中,总是以图像输入作为对外界世界的感知手段,同时要求系统具有识别、理解和判断分析客观景物的能力;所以,计算机内部应存储大量结构巧妙的知识信息。
机器视觉系统的目标检测和识别理解过程是内部知识结构与图像输入实体的结合、匹配过程,是将一个层次的实体与另一层次的实体进行匹配的过程。
匹配的结果是建立一个输入数据的解释,解释是计算机表达的模型与外部客观景物的对应性的说明。
所以,匹配将不同的表达联系起来,从而建立现实世界中不同表达的解释之间的联系。
为了在图像中检测出已知形状的目标物,使用目标物的形状模板与图像匹配,在约定的某种准则下检测出目标物的图像,即“模板匹配法”。
它能检测出图像中的直线、曲线、边缘图案等。
图像分析是为了使图像更便于测量。
首先将图像的相关特征(如线型、角)转换为标量、向量、字符串送人计算机进行处理,同时进行特征提取(如对直线和曲线检测的H变换)以及测量光强、纹理和形状特性,如傅立叶描述、边缘稀释、边缘连通和连接等,从而实现对线段、区域、孔洞、裂缝的视觉检测。
图像分析的最终目标是模式识别,通过特征提取实现目标分类。
机器视觉领域中采用的图像处理算法主要有:神经网络、模糊神经网络、遗传算法等。
神经网络已在商业、医学、地质学以及物理学等领域中被广泛应用于解决预测、分类、控制等问题。
神经网络是由大量类似的基本处理单元(神经元)相互连接构成的网络。
神经元按层排列,分层对数据进行处理。
每一层处理后的数据均通过网络最终传递至输出层。
在有监督的训练学习模式中,神经网络会根据具体情况、先验知识,自动调节神经元的权值。
通过有效的训练,神经网络可以处理大量工业视觉领域内的图像分析处理任务,从简单标定问题到高级分类问题,如故障诊断、光学特征识别、操作预测、工程监控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