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利用规划的必要性及意义

合集下载

土地整治规划的重要意义

土地整治规划的重要意义

一 编制的目的意义XXX正处在新型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加快发展阶段,面临保护耕地和保障发展的双重压力,为贯彻落实XXX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10-2020年)确定的相关指标,实现区域耕地占补平衡,保障县域济平稳较快发展。

通过科学编制土地综合整治规划,积极引导全县土地综合整治健康有序推进,确保农村土地综合整治目标顺利实现。

根据河北省关于土地整治规划的有关精神,结合XXX实际,特编制本方案。

1 土地整治规划是规范有序推进土地整治活动的现实需要,当前土地整治已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已由过去单纯的农地整理走向了农地整理和村庄土地整治相结合的重要发展阶段。

土地整治已成为破解“双保”难题的重要抓手,促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的重要手段,推进新农村建设与城乡统筹发展的重要平台,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途径,构建国土生态安全的重要措施。

科学编制土地整治规划,对于有效整合各类资源,优化用地结构,规范有序推进土地整治各项活动,促进耕地保护和节约集约用地,对于统筹协调农村土地整治、资源环境保护和经济社会发展,促进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对于统筹推进农民居住条件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农业产业化发展和农村环境治理,更好地发挥土地整治在新农村建设和城乡统筹发展中的基础平台作用 均具有十分重要意义。

2 编制土地整治规划是落实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迫切需要,为细化落实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目标任务,统筹安排土地整理、复垦和开发等各项土地整治活动,合理布局土地整治重点区域、重大工程和示范项目,指导各地规范推进土地整治工作,有必要开展土地整治规划工作。

二 指导思想、目标任务1、指导思想适应土地整治的新形势和新要求,既要落实总规纲要的土地整治目标任务,服务于土地整治工程和项目的实施,落实两个“最严格制度” 又要体现新要求,把新农村建设和城乡统筹发展纳入整治规划统筹安排,充分发挥整治规划在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中的调控作用。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全面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土地整治的决策部署,以落实“两个最严格”土地管理制度、促进城乡统筹发展和新农村建设为根本目的,以整体推进田、水、路、林、村综合整治为平台,以优化城乡用地结构、增加有效耕地面积、提高耕地质量和改善生态环境为重点,合理确定土地整治的目标任务,统筹安排土地整治活动,协调好土地整治与耕地保护、产业发展和城乡建设等的关系,促进XXX经济社会科学发展、跨越发展 为土地整治工作规范有序开展提供科学依据。

土地综合整治与生态恢复

土地综合整治与生态恢复

土地综合整治与生态恢复土地综合整治与生态恢复是一项重要的工作,旨在通过综合治理手段,改善土地利用现状,恢复和改善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

本文将从土地整治的背景和意义、生态恢复的重要性、土地整治与生态恢复的关系以及实施土地综合整治与生态恢复的策略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背景和意义随着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和人口增长,我国面临着严峻的土地利用压力。

大规模城市化进程导致大量农田被占用、工业用地不断扩张等问题。

同时,过度开发和不合理利用导致了许多环境问题,如水源污染、水土流失等。

因此,进行土地综合整治与生态恢复势在必行。

进行土地综合整治和生态恢复旨在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保护环境质量,并为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

通过统筹规划和科学管理手段,可以实现农田保护、城市扩张控制以及资源节约利用等目标。

此外,在经济发展的同时,还能够改善生态环境,提高人民生活品质。

二、生态恢复的重要性生态恢复是土地综合整治的重要目标之一。

生态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对于维护人类健康和促进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而过度开发和不合理利用土地会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和污染,进而影响人们的健康和经济发展。

通过进行土地综合整治和生态恢复,可以修复受损的自然资源、改善水质、保护植被等。

同时,还可以提高土地利用效益、增加农田面积等。

这些措施不仅有助于改善环境质量,保护自然资源,还能够提高农田产量和经济效益。

三、土地整治与生态恢复的关系土地整治与生态恢复是紧密相关的概念。

土地整治是通过对现有土地进行规划、开发利用和管理措施等一系列综合手段进行调控和优化。

而这些手段往往会影响到自然资源利用状况以及生态环境质量。

生态恢复则是在土地整治的基础上,通过恢复和改善生态环境,提高土地的生态功能。

通过采取合理的措施,如植被恢复、水源保护、土壤改良等,可以修复受损的生态系统,提高土地的可持续利用能力。

因此,土地整治和生态恢复是相辅相成的。

只有在进行土地整治时充分考虑到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的因素,才能够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

浅析基本农田保护规划及意义

浅析基本农田保护规划及意义

及优质耕地资源的浪费。国土资源部发布的《 县级土地利 田保护 目标 、 保 护 区布 局 及管 制规 则 , 在 土 地利 用 总体 规 用总体规划编制规程》 指出: “ 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调整要 划 批准 之后 3个 月 内完成基 本农 田划定 工作。 基 本农 田划
优 先安排 生 态屏 障 用地 , 保护 耕地 和 基本 农 田” , 这些 要求 定 后 , 实行永 久 保 护 , 任何 单 位和 个 人 未经 批 准 不 得 改 变 的提 出 为基 本 农 田保 护 空 间规 划 方 法在 实 践 上 提 出 了新 或者 占用。 与此 同时 , 注 重完 善基本 农 田保护 区管理 。 的挑 战 , 也 为基 本 农 田空间 规划 研 究指 明 了新 的方 向。按 2 保护 制度 照 国土 资 源部 、 农 业 部 的要 求 , 永 久 基 本 农 田划 定 工作 和 《 中华人 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 、 《 基本农田保护条例》
在 一 块 组 成 一 个 新 的
般情 况 下 , 传统 的道路 养护 X在 1 0 0 ~ 3 0 0元 之 间 ,
其指标 完 全大 于普 通预 防性 养护 指标 , 所 以建议 养护 指 标 P越小越 好 。 除此之 外 , 可知 当 x = 2 0 0时 , 维修 道 路 的性 能
用超 过每平 方米 2 0 0元 时 , 建议 新建 。
切 实做 好土地 利 以 及 实 现 国 家可 持 续 发 展 都 有 着 重 要 意 义。 本 文 对 此展 开 研 究 探讨 。 土 地管理 工作 中的基 础地位 和 引领作 用 ,
关键词 : 基本农 田 规 划 持 续 发 展 重要意义 研究 方向 用 总体 规划 实施 管理 工作 , 不 断提 高土地 资 源对 经济 社会

浅析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在土地管理中的作用

浅析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在土地管理中的作用

浅析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在土地管理中的作用摘要:要想实现城市土地利用效率的优化,土地管理发挥着尤为重要的作用。

通过土地管理,可以有效提高城市土地的利用效率。

随着中国城市化的发展,在城市中,建筑占地面积在不断增加,各种相对应的能源和资源也在逐渐减少。

土地是众多资源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不可再生资源。

因此,在城市化进程过程中,我们要实现城市土地的优化利用。

接下来本文在研究过程中,分析了土地利用总规划对土地管理的作用。

其次,针对我国普遍存在的土地管理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

关键词:土地利用总规划,土地管理,作用分析前言: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否科学,会直接影响到土地资源的利用效率,也会影响到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

当下在经济发展过程中,我们要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实现对每一寸土地的合理利用,贯彻落实保护耕地的基本国策。

这就要求我们在土地管理过程中,要做好对土地的总体规划。

一方面,政府要制定出相应的土地利用管理政策。

要引导人们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实行严格的土地管理制度。

另一方面,政府要做好区域土地利用的规划工作,提高土地的集约化效率。

1、土地管理的概念土地管理是为了实现城市土地的综合利用,通过土地管理,使城市土地的利用方式和利用结构符合社会经济发展目标,这样才能最大限度提高城市土地资源的产出效率,实现全市生态环境的改善。

在土地管理过程中,要在既定的城市空间范围内,按照城市发展和规划的总体要求,采用不同的措施和手段,完善城市土地的利用结构;实现全市土地的优化管理,提高城市土地管理中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土地管理的实质是为了合理促进城市土地的开发利用,最大限度提高城市土地资源的利用效率和经济承载力。

因此在进行城市土地管理的过程中,不仅要考虑土地管理的近期效率,还要考虑长远效率,要将土地管理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相结合。

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发挥城市土地资源的作用。

2、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在土地管理中的作用分析2、1有利于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土地管理水平会直接影响到我国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土地资源的利用效率是与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相关的。

第二章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第二章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土地利用与规划第二章学习辅导第二章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一、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概念在1998年修订后的《土地管理法》中,对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定义是: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在一定区域内,根据国家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和当地自然、经济、社会条件,对土地的开发、利用、整治、保护在空间上、时间上所作的总体安排和布局。

规划的目的:“加强对土地利用的宏观控制和计划管理,合理利用土地资源,促进国民经济协调发展”,因此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土地管理的重要内容,是土地管理科学化、法制化的基础,同时亦为实行用地分区和用地审批相结合的土地管理制度提供依据。

规划的特点:具有战略性、地域性、政策性、综合性、动态性,也兼有近期实施的可操作性。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法定的最权威的土地利用规划,是土地利用的总纲,对城市规划、基本农田保护区规划等专业、专项规划的规模和布局起控制和指导作用。

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性质1、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土地资源配置的战略性规划2、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社会总体利益的要求3、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强调自上而下,逐级控制4、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作用是因地制宜,合理配置土地资源三、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内容不同层级政府的职能不同,地域空间尺度不同,各级政府负责编制和实施本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任务和内容也不尽相同。

总的来看,国家、省、市、县、乡五级规划体系中,从上至下,规划任务和内容由宏观逐渐向中观,进而向微观转变。

1、全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纲要国家和省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属于高层次的政策性规划,主要起宏观调控作用。

2、省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以全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纲要作为省级规划的依据。

3、地(市)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主要内容地区(市)级规划是由由省级规划向县级规划过渡的中间层次,其中,市域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仍属于政策性规划的范畴,中心城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则属于管理型规划。

∙根据省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要求,结合地区土地资源及社会经济发展的情况,确定土地利用目标和方向;∙根据本地区土地利用的自然、社会、经济条件和经济布局进行地域分区,确定各地域土地利用方向和管理措施;∙研究分析土地的供需情况,综合研究进行土地利用结构与布局调整;∙确定本地区与周边地区在中心城市职能、产业结构、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建设上的分工与协作关系,确定中心城市建设用地规模和范围,处理好土地开发、利用、保护、整治的关系,确定基本农田保护、土地开发整理和生态环境保护建设的重点地区,确定重点建设项目及土地开发、整治和保护的重点地区,并将耕地等重要土地资源的控制指标分解到县级政府;∙制定实施规划的政策措施。

浅议国土规划的重要性及措施

浅议国土规划的重要性及措施

浅议国土规划的重要性及措施摘要:要对国土资源进行合理的开发利用,规划设计就必须以全国国土规划为主体结构制定出一套完善的经济发展策略,加强对国内市场一体化体系的建立与完善,使其充分满足全国国土规划的发展需要,为全国国土规划设计提供更多准确、真实的市场信息资料,促使全国国土规划工作的顺利发展,真正发挥自身的重要作用与有效价值。

国土规划是重要的国家发展任务,在国土规划编制的过程当中相关人员要明确国土规划的定位和编制理念,从而让国土规划对于国家发展的作用最大化,实现地区环境资源保护和社会经济发展的统一。

关键词:国土规划;重要性;建议引言:国土资源部门肩负着“保障发展”和“保护资源”的重要使命,国土资源事业的基础在基层,重点在队伍,而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干部队伍,是国土资源事业健康、持续发展的基本保证,更关系到国土资源管理的兴衰。

要切实履行好国土资源行政职能,为基层群众提供高效服务,必须要有一支素质高、战斗力强的干部队伍。

近年来,为适应新时期工作要求,国土资源部门不断创新干部制度改革,把国土资源部门干部队伍建设摆上了重要议事议程。

一、国土规划的重要性分析1 国土规划是改进资源管理方式的重要前提在推动资源管理模式转变的过程中,我国一直没有找到有效的途径,在不影响经济建设的前提下促进资源管理模式的转变。

从长远来看,资源管理模式中存在的问题越来越多,短期内无法解决,影响了我国的发展和建设。

因此,要积极推进国土资源规划发展战略,适应时代要求,逐步实现我国制定的五年规划。

在今后的建设中,要注意这一点,注重目标的管理,通过有效的策略来实现,不能只注重解惑而忽视了过程的实现。

相信在这样一种和谐的前提下,我们最终一定能够将生态、资源以及经济的发展有机的结合起来,实现最终的目标。

2、国土规划与人口有密切联系为了维护可持续发展,我国需要促进环境与发展的和谐稳定发展。

土地资源规划与人口密切相关。

我们国家人口众多,那么这就给国家经济发展带来一定压力。

土地整治的必要性和重要意义 肖锋

土地整治的必要性和重要意义 肖锋

土地整治的必要性和重要意义肖锋摘要:土地整治是贯彻落实国土资源管理政策的重要手段,同时也是推动国土资源管理有效进行的重要措施,基于土地整治的重要性,我们应当认识到开展土地整治工作的重要意义,并结合国土资源管理实际,制定有效的土地整治措施,保证土地整治工作能够得到全面有效的开展,为国土资源管理工作提供有效的支持。

关键词:土地整治;必要性;重要意义一、前言从目前国土资源管理工作的开展来看,土地整治是一项基础管理手段,土地整治不但能够强化国土资源管理的有效性,同时,土地整治还能够落实国土资源管理政策,对国土资源管理政策的落实情况进行检验。

再次,土地整治还能够对国土资源管理产生直接的影响,使国土资源管理在管理实效性和管理效果方面得到有效的提高。

因此,我们应当认识到土地整治的必要性和重要意义,在实际的土地整治过程当中认真制定有效的应对策略,保证土地整治工作能够得到有效开展,同时提高土地整治工作的有效性,更好的为国土资源管理工作服务。

二、土地整治是强化国土资源管理有效性的必要手段1、在国土资源管理中,土地整治是基础管理手段在国土资源管理中,土地整治作为一种基础的管理手段,对国土资源管理工作的开展有重要的影响。

土地整治是一种有效的治理手段,能够对土地违规使用和土地未按规划使用等问题进行有效的治理。

通过土地整治工作的开展,能够进一步规范国土资源管理工作,使国土资源管理能够获得有效的手段支持和管理方法支持。

所以,土地整治是国土资源管理中的基础管理手段,对国土资源管理工作而言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是做好土资源管理工作的基础。

2、土地整治是强化国土资源管理效果的重要方法随着我国土地集约化管理工作的深入推进,如何提高国土资源管理效果成为了重要目标。

为了有效的规范土地使用行为,使土地能够按照规划使用,提高土地的利用效果。

有效的开展土地整治,能够对土地不规范利用的现象进行有效的整顿和治理,并且改变错误的土地使用行为,使土地利用能够符合规划规定和土地用途,减少土地的浪费。

国土空间用途分区的目的意义

国土空间用途分区的目的意义

1、国土空间用途分区的目的对国土空间实施用途管制,这是国际上实现空间治理的通行做法。

中国政府于2018年在国家层面全面推进的空间规划体制改革,其目的就是要形成以国土空间规划为基础,以统一用途管制为手段的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制度。

对所有国土空间分区分类实施用途管制,是国家空间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内容。

国土空间用途分区的目的,主要就是为了落实国家战略,全面协调国土空间开发利用保护的矛盾,克服国土空间开发利用的负外部效应,推进国土空间规划落地生效,优化配置国土空间资源,实现国土空间的可持续发展。

国土空间用途分区的目的,具体阐述如下:(一)降低负外部性国土空间开发利用,是具有高度外部性的过程,也就是某一块国土空间开发利用活动对相邻或区域国土空间开发利用质量、开发利用方式选择、国土空间价值产生都会有显著的影响。

比如,采掘工业、冶金工业、大中型机械制造工业、化学工业、造纸工业、制革工业、建材工业等三类工业用地,与居住用地、公共设施用地、道路广场用地、市政公用设施用地、绿地等分开,危险品仓储用地与居住用地、公共设施用地、工业用地、对外交通用地、道路广场用地、市政公用设施用地、绿地、特殊用地等分开,都是国土空间开发利用负外部性的典型例子。

因此,国土空间治理必须详细研究国土空间开发利用的负外部性问题。

不少经济学家试图通过市场的途径来解决国土空间开发利用的负外部性问题,但均未取得预期效果。

庇古(A.C.Pigou)认为对付负外部性最有效的方法是,可以通过课税或补贴予以解决;科斯(R.H.Coase)相信可以通过市场机制解决负外部性问题。

但是在实际操作上,因为信息不对称和不完全,寻找和信息成本、议价与决策成本、检验与执行成本均很高等,事实上都无法解决国土空间开发利用的负外部性问题(吴次芳等,2019)。

国土空间用途分区管制就是国家采取社会控制手段对造成环境和他人损害的国土空间用途类型和相互之间会受到损害国土空间用途类型从空间上严格分离,防止国土空间开发利用负外部效应的发生,从而协调个人和社会的发展目标,解决市场不能防止负外部性发生的失灵问题,保障国家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2 新时期的土地管理工作需要土地实行规划利用
2.2.1 土地利用规划是实行土地用途管制的依据
土地利用规划的编制程序是:编制规划的准备工作;调查研究,提出问题报 告书和土地利用战略研究报告,编制土地利用规划方案;规划的协调论证;规划 的评审和报批。土地利用规划报告是土地利用规划主要成果的文字说明部分,包 括土地利用规划方案和方案说明。编制土地利用规划方案是在土地利用现状分 析、资源分析、土地利用战略研究的基础上,根据规划目标和任务而进行的。规 划方案的主要内容有:导言、土地利用现状和存在问题;土地利用目标和任务; 各部门用地需求量的预测、地域和用地区的划分;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的调整; 实施规划的政策和措施。规划方案说明的主要内容包括:规划方案的编制过程; 编制规划的目的和依据;规划主要内容的说明;规划方案事实的可行性论证等。 随着我国人口总数的不断增加及耕地总量的逐年减少,土地的使用要以贯彻实践 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需要计划与合理分配。因而土地利用规划的重要性更是不言 而喻。
Key words: Land use planning Necessity Effect Significance
1.土地利用规划的认识
1.1 土地规划的含义 土地规划指一国或一定地区范围内,按照经济发展的前景和需要,对土地的 合理使用所作出的长期安排。旨在保证土地的利用能满足国民经济各部门按比例 发展的要求。规划的依据是现有自然资源、技术资源和人力资源的分布和配置状 况,务使土地得到充分、有效的利用,而不因人为的原因造成浪费。土地利用总 体规划是在一定区域内,根据国家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和自然、经济、社 会条件,对土地的开发、利用、治理和保护在空间上、时间上所做的总体安排和 布局。 1.2 土地规划利用的含义 土地规划利用是按照土地利用规划和土地利用计划规定的用途和条件对土 地加以利用。 土地利用规划是对一定区域未来土地利用超前性的计划和安排,是依据区域 社会经济发展和土地的自然历史特性在时空上进行土地资源合理分配和土地利 用协调组织的综合措施。
长久以来,盲目以需求确定土地供给的导向已经成为一些区域经济发展过 热、产业结构不合理、房地产空置率高的主要原因。土地政策在 2004 年首次成 为除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以外的第三个宏观调控手段,是土地管理工作的重大突 破。土地储备与出让是调控房地产市场的直接环节,科学合理编制土地储备规划, 有计划实施土地供应,理应是土地政策参与宏观调控的重要途径之一。通过土地 储备规划的编制和实施,可以有效避免当前土地储备与出让的主观随意性大,受 领导意志控制强,土地市场不健康,开发建设过热等问题出现。
关键词:土地利用规划 必要性 作用 意义
Land use planning, the necessity and significance of
Abstract: Land resource is the human survival and the development material carrier, is "all production and the fountainhead of all existence". However, as a kind of natural resources, land is not renewable, geographical position is fixed, a limited number, irreplaceable, use of permanent natural attribute. Especially in the industrial era, along with the population increase, economic development, human because of its development needs to consume the land resources is increasing, but due to human after centuries of exploitation, now available for human dominated land resource less and less, the supply and demand contradiction and confliction between growing. At the same time due to improper human exploitation, land pollution and ecological damage is becoming more serious, serious threat to human life and property safety, human settlement environment. Therefore, do a good job in the land resources utilization of the planning of great significance. This article through to our country land resource current situation review, illustrate the land use planning necessity and effects.
2.1.5 水资源与土地资源分布不平衡
我国水资源总量为 2 800 多亿 m3,居世界第 6 位,但人均只相当于世界人均 的 1/4,列第 88 位。长江、珠江、浙、闽、台及西南诸河流域的水量占全国总水 量的 82·3%,而这些地区的耕地,仅占全国耕地的 36%。黄河、淮河及其它北方诸 河流域水量约占全国总水量的 17%,而耕地却占全国的 63·3%。我国地处季雨地 带,水资源的时空分布不平衡,季节性和地区性缺水更为尖锐。这一特点决定了我 国的土地利用将受到水土资源不平衡因素的制约。
土地储备工作对完善土地一级市场,建立公开、公正、公平的市场环境,促 进房地产市场发展,提升国有土地资产价值,提供城市建设资金等诸多方面作出 了重要贡献。然而在本轮房地产市场过热的情况下,土地储备与出让的主观性、 随意性、无计划性等问题逐步显现。土地储备制度的完善需要进一步引入创新机 制通过土地储备规划可以达到以下目的:
2.1.3 全国土地类型很多,但山地多于平原。
山地、高原、丘陵约占全国土地面积的 69%,很多山地由于海拔高、气温低、 坡度大、土地薄和不便等因素,农业、林业和牧业生产条件较差。
2.1.4 土地资源的地区分布不平衡
我国平原、丘陵主要分布于东部,山地、高原主要分布于西部。大兴安岭 经太行山、巫山至湘桂西部山地一线以东地区的土地大部分是海拔不到 500m 的 平原,面积约占全国的 1/3,但分布着 2/3 以上的农业人口和耕地。此线以西的大 部分土地是海拔 1 000m 以上的山地、高原和盆地,其面积约占全国的 2/3,是我 国的主要牧区、林区,大部分是干旱和半干旱地。这种情况决定了我国不同地区 土地人口承载力差距大的状况,东南部大于西北部和西部。
2.2.2 土地利用规划是实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市规划有效手段
土地储备机构应突出行政性、非营利性和专门性,其作用应体现在参与宏观 调控、加强土地资源管理、盘活土地资源和落实城市规划等方面。土地储备规划 的主要作用就是以市场供求和经济发展为依据,将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控制指标和
城市规划的方案通过土地出让落实到地块。它可前瞻性地平衡征地指标和用地指 标,解决城市规划与市场脱节的问题,解决由于规划和房地部门信息不对称、更 新不及时造成的土地信息不完备等问题出让地块的配套设施完善,保证土地正常 使用。
3.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作用
3.1.土地利用规划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
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是当今世界各国的主要战略选择,其核心是谋求经济 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的综合协调,以实现经济社会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土地在人口、资源、环境三者中处于基础地位。土地是人类不可或缺的最重要的 自然资源,同时也是自然环境的主体,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是经济社会可持续 发展的前提。我国人多地少的基本国情、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用地需求和改善土 地生态环境的迫切需要,客观上决定了我们必须从长远和全局出发,综合协调、 统筹安排各业、各类用地,妥善处理保护与发展的关系,实行土地用途管制,加 强土地的宏观管理。正是根据这一客观需要,党中央、国务院提出了认真做好土 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修订和实施工作的任务,《土地管理法》强化了土地利用 总体规划的法律地位和作用。可见,不能将土地利用规划简单理解为一项部门规 划或地方规划,而是国家加强土地管理,统筹安排各业用地,保障经济社会可持 续发展的一项重要措施。
2.1.2 难以利用的土地面积大,后备土地资源不足
难以利用地土地包括沙漠、戈壁、冰川及永久积雪、石山、裸地等。它约 占全国土地面积的 1/3。我国有悠久的土地开发历史,绝大部分宜开垦的土地早 已被耕种,土地的后备资源十分有限,而且质量较好地易开垦荒地资源为数更少。 据初步统计,我国现有土地资源为 18·8 亿亩,其中易垦土地约为 5 亿亩。在 5 亿亩易垦土地中,质量较好、易农的只有 2 亿亩。如按现有的技术条件进行综合 开发、综合治理,土地垦植率以 50%计算,全面开垦出来,耕地面积最多增加 1 亿 亩。据初步预算,到 2025 年,全国非农业建设用地将占土地 3·4 亿亩,其中需占 耕地面积 1·9 亿亩,同时在现有耕地中约有 1 亿亩需要退耕,两项相加占有耕地 2·9 亿亩,减去开垦地变为耕地的面积,净减少耕地 2 亿亩。
土地利用规划的必要性及意义
作者:李亮 指导老师:王保平
摘要:土地资源是人类得以生存与发展的物质载体,是“一切生产和一切存 在的源泉”。然而,作为一种自然资源,土地具有不可再生性,地理位置固定性, 数量有限性,不可替代性,利用长久性等自然属性。特别是进入工业时代以来,随 着人口的增加,经济的发展,人类由于自身的发展需要消耗的土地资源越来越多, 但是由于人类经过前几个世纪的开发利用,现在可供人类支配的土地资源越来越 少,这种需求与供给之间的冲突和矛盾正日益加剧。同时由于人类不当的开发利 用,土地污染与生态破坏日趋严重,严重的威胁着人类的生命财产安全,人居环 境。因此,做好土地资源的规划利用意义重大。本文通过对我国土地资源现状回 顾,说明了进行土地利用规划的必要性及其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