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的发展及分类
计算机的发展历史

计算机的发展历史引言概述:计算机的发展历史是人类科技进步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从最早的机械计算工具到现代高速计算机,计算机的发展经历了多个阶段和重大突破。
本文将从五个大点阐述计算机的发展历史,包括机械计算工具、电子计算机、集成电路、个人计算机和云计算。
正文内容:1. 机械计算工具1.1 简易计算工具:早期的计算工具如算盘和计算尺等,用于执行基本的数学运算。
1.2 齿轮计算机:随着工业革命的到来,齿轮计算机被发明出来,能够执行更复杂的计算任务。
2. 电子计算机2.1 电子管计算机:20世纪40年代,第一台电子管计算机诞生,使用电子管代替了机械装置,实现了更高效的计算。
2.2 晶体管计算机:20世纪50年代,晶体管的发明使得计算机更小、更可靠、更快速,为计算机的发展打下了基础。
3. 集成电路3.1 集成电路的出现:20世纪60年代,集成电路的发明使得计算机的规模进一步缩小,功耗降低,性能提升。
3.2 微处理器的诞生:20世纪70年代,微处理器的出现使得计算机能够在单个芯片上集成更多的功能,推动了个人计算机的发展。
4. 个人计算机4.1 IBM PC的推出:20世纪80年代,IBM推出了第一台个人计算机,标志着个人计算机的普及和商业化。
4.2 操作系统的发展:随着个人计算机的普及,各种操作系统如Windows和Mac OS等相继问世,提供了更友好的用户界面和更丰富的功能。
5. 云计算5.1 云计算的定义:云计算是指通过互联网提供各种计算服务,包括存储、计算、网络等。
5.2 云计算的优势:云计算提供了高度可扩展的计算资源,使得用户能够根据需求灵活使用,降低了成本和维护负担。
5.3 云计算的应用:云计算在各个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如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等。
总结:计算机的发展历史经历了机械计算工具、电子计算机、集成电路、个人计算机和云计算等多个阶段。
从简易计算工具到现代云计算,计算机的规模不断缩小、性能不断提升,为人类社会带来了巨大的变革和进步。
计算机的特点、分类及发展趋势

计算机的特点、分类及发展趋势计算机的特点:运算速度快由于计算机采⽤了⾼速的电⼦器件和线路并利⽤先进的计算技术使得计算机可以有很⾼的运算速度,运算速度是指计算机每秒能执⾏多少条基本指令,常⽤单位是MIPS ,即每秒执⾏百万条指令。
运算精度⾼由于计算机内部采⽤浮点数表⽰⽅法,⽽且计算机的字长从8位、16位增加到32位甚⾄更长,从⽽使处理的结果具有很⾼的精度。
具有记忆能⼒计算机内部的存储器具有记忆特性,存储器能够存储⼤量的信息。
具有逻辑判断能⼒由于采⽤了⼆进制计算机能够进⾏各种基本的逻辑判断并且根据判断的结果⾃动决定下⼀步该做什么有了这种能⼒计算机才能求解各种复杂的计算任务进⾏各种过程控制和完成各类数据处理任务。
存储程序由于计算机可以存储程序,从⽽使得计算机可以在程序的控制下⾃动地完成各种操作,⽽⽆须⼈⼯⼲预。
计算机的分类:1:按处理对象分类按照计算机处理的对象及其数据的表⽰形式可分为数字计算机、模拟计算机、数字模拟混合计算机。
(1):数字计算机:该类计算机输⼊、处理、输出和存储的数据都是数字量,这些数据在时间上是离散的;(2):模拟计算机:该类计算机输⼊、处理、输出和存储的数据是模拟量(如电压、电流等),这些数据在时间上是连续的;(3):数字模拟混合计算机:该类计算机将数字技术和模拟技术相结合,兼有数字计算机和模拟计算机的功能。
2:按⽤途分类按照计算机的⽤途及其使⽤的范围可分为通⽤计算机和专⽤计算机。
(1):通⽤计算机该类计算机具有⼴泛的⽤途和使⽤范围,可⽤于科学计算、数据处理、过程控制等。
(2):专⽤计算机该类计算机适⽤于某⼀特殊的应⽤领域(如智能仪表,军事装备的⾃动控制等)。
3:按规模分类按照计算机的规模可分为巨型计算机、⼤/中型计算机、⼩型计算机、微型计算机、⼯作站、服务器、以及⼿持式移动终端、智能⼿机、⽹络计算机等类型。
(1)巨型计算机该类计算机主要应⽤于复杂的科学计算及军事等专门领域。
(2)⼤/中型计算机该类计算机也具有较⾼的运算速度,有较⼤的存储容量及较好的通⽤性,但价格较贵,通常被⽤来作为银⾏,铁路等⼤型应⽤系统中的计算机⽹络的主机来使⽤(3)⼩型计算机该类计算机的运算速度和存储容量略低于⼤/中型计算机,与终端和各种外部设备连接⽐较容易,适合于作为联机系统的主机,或者⼯业⽣产过程的⾃动控制。
计算机的发展历史及趋势

计算机的发展历史及趋势计算机是人类历史上最为重要的发明之一,其发展历程经历了数百年的演化和数十年的飞速发展。
从原始的计算装置,到现代的超级计算机和人工智能系统,计算机的发展历程展现出了人类智慧不断追求科技进步的历史过程。
本文将从计算机的发展历史、计算机技术的分类、计算机应用的领域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等几个方面对计算机的发展历程进行全面地探究和介绍。
一、计算机发展历史计算机可以被追溯到几百年前,其历史可以分为四个时期:力学计算机时代、电子管计算机时代、晶体管计算机时代和集成电路计算机时代。
1.力学计算机时代早在古代,人们就已经使用石骨牌、珠算、算盘等简单的计算工具进行计算。
但第一台“计算机”可以追溯到17世纪的莱布尼兹发明的莱布尼兹轮,它可以用来进行乘法和除法,这是一种纯机械计算器。
此后,Babbage(巴贝奇)发明了差分机和解析机,并提出了“编制程序”的概念,是计算机史上第一次提出这样的思想,成为计算机技术发展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但由于当时机械水平和工艺技术的限制,这些巨型机器都没有被完全制造出来。
2.电子管计算机时代在20世纪40年代,美国的艾克特和莫奈利发明了第一台可以工作的电子管计算机ENIAC,作为人类历史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它的体积巨大、功耗高、运算速度慢只能执行简单的运算,但开创了数学、物理、经济管理、自然科学等领域进行高效计算的新局面,人们的计算方式开始从力学计算转向电子计算。
3.晶体管计算机时代1950年代中期,晶体管被用于计算机设计中,它取代了电子管,处理速度、准确度和可靠性得到了极大的提高,计算机的大小和功耗也大大减小,这时传统的二进制逻辑设计和冯诺依曼结构成为了计算机的标准配置,并应用到高性能计算机、特种计算机等各种不同方向的计算设备中。
4.集成电路计算机时代在集成电路技术的推动下,1960年代开始研制出集成电路计算机,成为现代计算机发展的基础,最初的集成电路微处理器是由英特尔公司制造,其可以用于计算、控制和存储计算机程序,此后,计算机出现了各种新的设备和软件,如计算机网络、分布式计算、微型计算机等等。
计算机介绍3篇

计算机介绍第一篇:计算机的发展与分类计算机是一种高度自动化的、高速运算的、数据处理的先进机器,它的发明已经改变了人类的生活方式和工作方式。
计算机的发明可以追溯到二十世纪初期,随着科技的发展和进步,计算机也不断发展和完善,现在已经成为现代社会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根据计算机的用途和性能不同,可以将计算机分为四个基本分类:超级计算机、主机计算机、微型计算机和嵌入式计算机。
超级计算机用于高效运算和科学计算等,主机计算机用于大型企业和机构等,微型计算机用于个人和家庭等,嵌入式计算机用于各种智能设备、控制系统、机械设备等。
计算机的发展可以分为四个主要阶段:电子管时代、晶体管时代、集成电路时代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时代。
电子管时代主要使用电子管作为计算机元器件,晶体管时代主要使用晶体管作为计算机元器件,集成电路时代主要使用集成电路作为计算机元器件,超大规模集成电路时代主要使用超大规模集成电路作为计算机元器件。
随着计算机的发展和应用,计算机的功能和性能也不断提升,它现在已经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
计算机的特点和优点是高速度、高效率、高准确度、高可靠性、高扩展性和多功能性,它为人类提供了前所未有的便利和发展机遇。
总之,计算机作为一种高度自动化的、高速运算的、数据处理的先进机器,已经成为现代社会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我们可以通过对计算机的分类和发展了解,更好地理解计算机的原理和应用,为未来学习和工作做好准备。
第二篇:计算机的结构与原理计算机是由硬件和软件组成的,它的核心结构包括中央处理器、内存、输入输出设备和存储设备等。
计算机的功能实现主要依靠计算机的原理,其中包括存储器原理、运算器原理、控制器原理和指令系统原理等。
计算机的存储器原理是指计算机内部的存储器。
现代计算机的存储器主要包括主存储器、辅助存储器和高速缓存等。
其中主存储器用于临时存储程序和数据,辅助存储器用于长期存储程序和数据,高速缓存用于提高计算机运行速度和效率。
计算机的运算器原理是指计算机内部的运算器。
计算机发展及分类

1、计算机的发展1946年2月,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莫尔学院的莫克利(John W. Mauch l y)和埃克特(J. Presp e r Ecker t ),研制成功了世界上第一台大型通用数字电子计算机ENI A C(爱尼亚克),这台计算机最初专门用于火炮弹道计算,后经多次改进后,成为了能进行各种科学计算的通用计算机。
ENIAC 不是一台机器,而是一屋子机器(如图1-4),它大约使用了18000个电子管,1500个继电器,重30t ,占地面积约170m2,总耗资达48.6万美元。
1955年10月2日,ENIAC 正式退休,实际运行了80223小时。
但是,这台计算机仍然采用外加式程序,尚未完全具备现代计算机的主要特征。
新的重大突破是由数学家冯·诺伊曼(John Von Neuma n n)领导的设计小组完成的。
1945年他们发表了一个全新的“存储程序式通用电子计算机”设计方案,1946年6月,冯·诺伊曼等人提出了更为完善的设计报告《电子计算机装置逻辑结构初探》。
1949年,英国剑桥大学数学实验室率先研制成功EDS A C (电子离散时序自动计算机)。
至此,电子计算机发展的萌芽时期遂告结束,开始了现代计算机的发展时期。
2、现代计算机的发展 在现代计算机诞生后的60年中,计算机所采用的基本电子元器件已经经历了电子管、晶体管、中小规模集成电路、大规模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4个发展阶段(见表1-1)。
第一代计算机采用电子管作为基本电子元件。
当时,主存储器有水银延迟线存储器、阴极射线示波管静电存储器、磁鼓和磁心存储器等类型。
由于电子管体积大、耗电多,这一代计算机运算速度低,存储容量小,可靠性差及造价昂贵。
在计算机中,几乎没有什么软件配置,编制程序用机器语言或汇编语言。
计算机的发展史及分类课件

生物计算机
生物计算机的主要优势在于其具有极高的并行性和计 算速度,能够处理大量数据和复杂计算任务。此外, 生物计算机还具有低功耗和低污染等优点,能够满足 未来绿色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的需求。
单击此处添加正文,文字是您思想的提一一二三四五 六七八九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文, 单击此处添加正文,文字是您思想的提炼,为了最终 呈现发布的良好效果单击此4*动控制技术被广泛应用 于机械制造、化工生产、航空航天等领域。 通过实时监测和调整设备参数,保证生产 过程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辅助设计
总结词
辅助设计是指利用计算机进行产品设计和开 发的工具,可以提高设计效率和精度。
详细描述
辅助设计技术广泛应用于机械、电子、建筑 等领域,通过CAD、CAE等软件进行产品设 计和模拟实验,减少试验次数和成本,加快 产品上市时间。
数据处理
总结词
数据处理是指利用计算机对大量数据进行收集、整理、分析和呈现的过程,是计算机应用的重要领域之一。
详细描述
数据处理广泛应用于企业管理、政府机构、金融行业等领域,用于处理员工信息、客户数据、财务报告等各类信 息,为企业决策提供支持。
自动控制
总结词
自动控制是指通过计算机对生产过程进 行自动调节和监控,以提高生产效率和 产品质量。
按规模分类
1 2
3
巨型计算机
巨型计算机是指运算速度快、处理能力强、存储容量大、功 能完善的计算机。这种计算机通常用于大规模科学计算、工 程设计、天气预报等领域。
大型计算机
大型计算机的规模比巨型计算机小,但运算速度和处理能力 也很强。这种计算机通常用于企业、机构的数据中心和大型 数据库等应用。
小型计算机
小型计算机规模较小,价格相对较低,适用于中小型企业和 学校的计算需求。随着技术的发展,小型计算机的功能也逐 渐强大,能够满足各种数据处理和信息管理的需求。
计算机的发展阶段

计算机的发展阶段引言计算机是二十世纪最重要的发明之一,它的发展经历了数十年的演进。
本文将介绍计算机的发展阶段,并探讨每个阶段的重要里程碑和技术突破。
第一阶段:电子管时代计算机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二十世纪四十年代末,当时计算机使用的是电子管作为基本元件。
这个时期的计算机体积庞大、价格昂贵,并且非常不可靠。
第一台电子管计算机是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的ENIAC,它于1946年投入使用。
ENIAC使用了大约18000个电子管,每秒能够进行累加运算5000次。
尽管电子管计算机存在很多局限,但它们奠定了计算机的基础,并且迈出了第一步。
在这个阶段,计算机的应用主要集中在科学研究和军事领域。
第二阶段:晶体管时代上世纪五十年代,由于电子管计算机存在诸多问题,人们开始寻求新的解决方案。
晶体管被发现,并且很快就被应用于计算机。
晶体管比电子管更小巧、更可靠,而且能够进行更高的频率运算。
1951年,英国的曼彻斯特大学开发出了世界上第一台使用晶体管的计算机——Mark 1。
Mark 1计算机性能相对较弱,但标志着晶体管计算机时代的开始。
晶体管的引入让计算机变得更加小型化和可靠,同时降低了成本。
这也为计算机的普及打下了基础。
计算机逐渐进入商业领域,被广泛应用于数据处理、银行业务和科学计算等领域。
第三阶段:集成电路时代上世纪六十年代,集成电路的发明推动了计算机的发展进程。
集成电路将数千个晶体管集成在一个芯片上,大大提高了计算机的可靠性和性能。
1964年,美国的IBM公司发布了一台基于集成电路的计算机——System/360。
这台计算机具备了前所未有的处理能力,被广泛用于科学、商业和政府等领域。
集成电路的使用加速了计算机的普及,也降低了计算机的价格。
计算机开始进入家庭和学校,成为人们日常生活和学习的重要工具。
第四阶段:个人计算机时代上世纪七十年代末,个人计算机的时代开始了。
在这个时期,个人计算机的价格进一步下降,性能有了显著提升。
同时,图形界面的出现使得计算机更加易于使用。
计算机的发展史及分类

复习思考题
课后作业:
1. 计算机经历哪些发展? 2. 计算机的发展趋势,特点是什么? 3. 计算机的分类有哪些? 4. 联系生活实际,接合上网搜索的资料,计算机的应用领
域都有哪些呢?
1.第一代计算机(1946~1958年) 其主要特征是采用电子管作为主要元器件。
2.第二代计算机(1958~1964年) 其主要特征是由电子管改为晶体管。
3.第三代计算计算机导论机(1964~1974年) 其主要特征是用半导体中小规模集成电路代替分立元件的晶体管。
4.第四代计算机(1974年至今) 其主要特征是以大规模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为计算机的主要功能部件。
事先存储的程序
输入
计算机
输出
任务一:计算机的发展史
手动式计算工具——算盘
计算工具发展史上第 一次重大改革是算盘,也是 我国古代劳动人民首先创造 和使用的。算盘由算筹演变 而来,并且和算筹并存竞争 了一个时期,终于在元代后 期取代了算筹。
元代后期
任务一:计算机的发展史
2.计算机的发展:
(1)机械式计算工具——帕斯卡加法器
分时、实时数 据处理、计算 机网络
运算速度
特点
5000~1 万 次/秒
体积大、耗电 大、速度慢
几万~十几 万次/秒
体积、耗电减 小,速度提高
十几万~几 百万次/秒
几千万次 到百亿条 指令/秒
体积、功耗减 小、运行速度 提高
性能大幅度提 高,价格下降 ,应用到社会 各个领域
任务二:计算机的发展趋势
3.计算机的发展趋势:
任务三 计算机的分类
4. 小型机: 特点:规模小,成本低,用途广泛,用于网络服务器
5. 工作站(超级微机): 特点:速度快,存储容量大,易联网,用于图像处理和辅助设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计算机的特点及应用
❖ ⒈计算机的特点 ❖ ⒉计算机的应用
⒈计算机的特点
❖ ⑴ 运算速度快 ❖ ⑵ 计算精度高 ❖ ⑶ “记忆”能力强 ❖ ⑷ 具有逻辑判断能力 ❖ ⑸ 高度自动化
⒉计算机的应用
❖ ⑴ 科学计算
❖ ⑵ 信息处理
❖ ⑶ 过程控制
❖ ⑷ 计算机辅助系统
❖ 计算机辅助设计(CAD)
⒉ 计算机的发展
❖ 第一台计算机ENIAC诞生于1946年,每秒运 行5000次。
❖ 电子管 ❖ 晶体管 ❖ 集成电路 ❖ 大规模、超大规模集成电路
❖ 巨型机 ❖ 大型机 ❖ 小型机 ❖ 工作站 ❖ 微微处理器的集成度可划分为九代: 看P2的表
❖ 计算机辅助制造(CAM)
❖ 计算机辅助教育(CBE)
❖
包括计算机辅助教学(CAI)计算机辅助测试
(CAT)计算机辅助教育管理(CMI)
❖ ⑸ 人工智能
❖ ⑹ 网络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