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脏系统药物药理(1)
药理学(1)复习知识点总结

药理学名词解释1.毒性反应:用药剂量过大,治疗过程过长或消除器官功能低下时药物蓄积过多引起的危害2.半衰期:血浆药物浓度下降一半所需要的时间3.副作用:也称副反应,药物在治疗剂量时出现的与治疗目的无关的作用,可能带来痛苦或不适4.首过消除:口服药物在进入体循环前在肝脏和胃肠道被部分破坏,使进入体循环的药物量变少的现象称为首过消除(首过效应)。
5.变态反应:也称过敏反应,是少数人对某些药物产生的病理性免疫反应。
6.后遗效应:指停药后血浆药物浓度已降到阈浓度以下时残留的生物效应7.药理学:是研究药物与机体相互作用规律的一门学科,包括药动学、药效学8.药效学:是研究药物对机体的作用,包括药物的作用、作用机制、临床应用不良反应9.最小有效量:能使机体产生药理效应的最小用药剂量也称阈剂量/浓度10.停药反应:指患者长期应用某种药物,突然停药后病情发生变化的情况11.抗生素:是微生物的代谢产物,能抑制或杀灭其他病原微生物12.不良反应:凡是不符合用药目的并给患者带来痛苦与危害的反应称为不良反应。
13.特殊反应:指与药物的药理作用无关,难以预料的不良反应。
14.抗菌药:是指能抑制或杀灭细菌,用于预防和治疗细菌性感染的药物,有的可用于寄生虫感染,包括人工合成和抗生素。
15. 抗菌谱:抗菌药抑制或杀灭病原微生物的范围。
16.最低抑菌浓度:是指在体外试验中,药物能够抑制培养基内细菌生长的最低浓度。
17.最低杀菌浓度:是指在体外试验中,药物能够杀灭培养基内细菌的最低浓度。
选择题1.药理学研究的中心内容是药效学、药动学及影响药物作用的因素。
2.副作用是在治疗量时产生的不良反应。
3.普鲁卡因的浸润麻醉作用属于局部作用。
4.药物是用以防治及诊断疾病的化学物质。
5.药物的两重性是指预防作用与不良反应。
6.受体拮抗剂的特点对受体有亲和力,无内在活性。
7.部分激动剂的特点无亲和力也无内在活性。
8.药物的半数致死量LD50指引起半数动物死亡的剂量。
药理作用(1)学习

还原型谷胱甘肽(绿汀诺、阿拓莫兰):保肝药物。
病毒性、药物毒性、酒精毒性及其它化学物质毒性引起的肝脏损害。
注意:有罕见皮疹,食欲不振,恶心,呕吐,胃痛的发生。
多烯磷脂酰胆碱(易必生、易善复):恢复受损的肝功能及酶活性,调节肝脏能量平衡,促进肝细胞再生,稳定胆汁。
注意:新生儿及早产儿禁用,与多种药物反应,避光冷藏保存,禁用电解质溶媒配制。
异甘草酸镁(天晴甘美):抗炎、保护肝细胞膜及改善肝功能,降低转氨酶,减轻肝细胞损伤及纤维化。
注意:严重低钾血症、高钠血症、高血压、心力衰竭、肾功能衰竭的患者禁用。
如出现发热、皮疹、高血压、血钠潴留、低钾血等情况,应予停药。
促细胞生长素(威佳):促进新生肝细胞的DNA合成,保护受伤肝细胞,降低转氨酶和胆红素,缩短凝血酶原时间。
注意:少数病人可能出现低热,应注意观察,出现高热者应停药。
少见皮疹,停药后即可消失。
复方甘草酸苷(苏来乐):抑制肝细胞损伤,改善肝功异常,治疗湿疹、荨麻疹、皮肤炎。
注意:可能出现过敏反应;皮疹、头痛、发热等症状;严重低钾血症、高钠血症、高血压、心力衰竭、肾功能衰竭的患者禁用。
丁二磺酸腺苷蛋氨酸:适用于肝硬化前和肝硬化所致肝内胆汁淤积。
适用于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
注意:过敏者禁用。
配伍禁忌:碱性液体、含钙离子液体,多烯磷脂酰胆碱呋塞米,林舒巴坦钠,注射用奥美拉唑钠,复方甘草酸苷。
硫普罗宁(诺宁):保护肝脏组织及细胞的作用,改善肝功能。
有抗炎抗过敏作用,对皮炎、湿疹、痤疮及荨麻疹有较好疗效。
注意:偶见皮疹、皮肤瘙痒、发热等变态反应。
也有恶心、呕吐、腹泻和食欲减退等胃肠道反应。
氧核苷酸:用于急﹑慢性肝炎白细胞减少症,血小板减少症及再生障碍性贫血等的辅助治疗。
注意:过敏症禁用,偶有一过性血压下降。
参素:用于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治疗。
注意:偶有头晕、恶心、呕吐、口苦、腹泻、皮疹、胸闷、发热等,一般症状可自行缓解。
过敏、严重肝肾功能不全者、肝衰竭者慎用。
地尔(凯时):改善心脑血管微循环障碍,抗栓治疗,缓解低氧血症,用于慢性肝炎的辅助治疗。
药理学:血液、内脏及内分泌系统药理学(一)习题与答案

一、单选题1、糖皮质激素用于慢性炎症的目的在于()。
A.抑制肉芽组织生长,防止粘连和疤痕B.稳定溶酶体膜,减少蛋白水解酶的释放C.具强大抗炎作用,促进炎症消散D.促进炎症区的血管收缩,降低其通透性正确答案:A解析:注意:慢性炎症2、糖尿病患者应慎用()。
A.糖皮质激素B.奥美拉唑C.青霉素D.硫糖铝正确答案:A解析:糖皮质激素可升高血糖,故糖尿病患者慎用。
3、糖皮质激素的药理作用不包括()。
A.抗休克B.抗病毒C.抗炎D.抗免疫正确答案:B解析:糖皮质激素对病毒没有杀灭或抑制作用。
4、经体内转化后才有效的糖皮质激素是()。
A.氢化可的松B.倍氯米松C.泼尼松D.地塞米松正确答案:C解析:泼尼松须在肝内转化为泼尼松龙才能发挥作用。
5、糖皮质激素可通过增加下列哪种物质抑制白三烯的合成()。
A.脂皮素B.磷脂酶A2C.前列腺素D.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正确答案:B解析:糖皮质激素可抑制磷脂酶A2,进而抑制前列腺素和白三烯类等炎症介质的生成。
6、不宜用糖皮质激素治疗的疾病是()。
A.麻疹B.湿疹C.荨麻疹D.风疹正确答案:A解析: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疾病,而糖皮质激素没有抗病毒作用。
7、有关肝素的药理作用机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直接与凝血酶结合,抑制其活性B.直接灭活凝血因子Ⅱa、Ⅶa、Ⅸa、ⅩaC.拮抗Vit KD.增强抗凝血酶Ⅲ的活性正确答案:D解析:肝素的主要作用就是增强抗凝血酶III的活性。
8、对于新生儿出血,宜选用()。
A.维生素DB.维生素AC.维生素CD.维生素K正确答案:D解析:新生儿由于缺乏合成维生素K的细菌,可导致新生儿出血,故可补充维生素K治疗。
9、丙基硫氧嘧啶的作用机制是()。
A.破坏甲状腺组织B.抑制甲状腺激素的合成C.抑制甲状腺摄碘D.抑制甲状腺激素的释放正确答案:B解析:硫脲类药物的主要作用机制是抑制甲状腺过氧化为物酶,进而抑制酪氨酸的碘化及偶联,从而抑制甲状腺激素的生物合成。
作用于内脏系统的药物

牛瘤胃臌气
(一)制酵药
凡能制止或减弱胃肠内细菌发酵产气的药物。 制酵药有抑制胃肠内细菌发酵或酶的活力,
防止大量气体产生的作用。 常用的制酵药有鱼石脂、大蒜酊等。
大蒜酊 鱼石脂
轻度的肠鼓气
使用要点:制成合理的剂型,经口给药,饲前5~30min 给药,不宜反复使用。
常用药物(Drugs)
龙胆 大黄 马钱子酊
适应症(Indication)
主要用于食欲不振, 消化不良,某些热性 病引起的消化不良 (常与其他健胃药配 合应用,多用于病情 恢复期。)
注意事项:经口投服,饲前给药;不宜反复使用; 用量不宜过大,合理剂型。
盐类健胃药
氯化钠 作用:小剂量—健胃 1-3%创伤洗涤 10%静脉注射作为反刍兴奋药 0.9%生理盐水,体液补充剂
注意: 猪、家禽比较敏感,中毒可用溴化物、 脱水药、利尿药解毒。
人工盐 (Artifical carlsbad salt)
由干燥硫酸钠44%、氯化钠18% 、碳酸氢钠36%(小苏打) 、硫酸钾2%混合制成。 水溶液呈弱碱性(pH8~8.5)。
第二节、呼吸系统药物
Drugs Affecting The Respiratory System
祛痰药
祛痰药
凡能促进气管与支气管粘液分泌,使粘液变稀,易于排出 的药物成为祛痰药。
祛痰药作用机理
1、促进粘液分泌,稀释痰液,易于排出
2、分解痰液内粘性成分,降低粘性,易于排出
恶心性祛痰药
止泻药的合理选用
腹泻往往是原发病的临床症状之一,不能盲目止泻。
毒物引起的腹泻:不应急于止泻,先用盐类泻药促进毒 物排出,再考虑用活性炭以吸附残余毒 物,或用次硝酸铋等保护受损的胃肠黏膜。
内脏系统药理学

内脏系统药理学内脏系统药理学是一个涵盖有关内脏器官的药物作用、药物相互作用和药物代谢的学科。
该领域涉及的器官包括心脏、肝脏、肾脏、胃和肠道。
它的目的是了解药物如何影响这些器官,以及如何优化药物治疗效果和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心脏药理学是内脏系统药理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心脏是人体最重要的器官之一,药物对其有着重要的作用。
常用的心脏药物包括β-受体阻滞剂、钙通道拮抗剂和心脏糖苷。
这些药物可以改善心脏的功能,并减少心血管疾病发生的风险。
肝脏药理学是指药物在体内的代谢过程。
肝脏是体内最大的代谢器官,其主要功能是将药物转化为可排泄的形式。
药物在肝脏代谢的过程中,通常会与肝细胞中的酶发生相互作用。
研究药物在肝脏的代谢过程,可以帮助医生确定药物的最佳剂量并预测可能的不良反应。
肾脏药理学是药物在体内的排泄过程。
肾脏是体内最重要的排泄器官,其主要功能是将药物及其代谢产物从体内清除。
药物的排泄过程通常是通过肾小球的过滤、肾小管的分泌和重吸收来完成的。
研究药物在肾脏的排泄过程,可以帮助确定药物的剂量和调整药物剂量以避免不必要的药物累积。
胃肠道药理学是指药物在消化道内的吸收、转化和排泄过程。
药物的吸收过程通常是通过肠道上皮细胞的转运、中通道转运和淋巴管负载来完成的。
药物在消化道的吸收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食物、胃液、胆汁和肠道氧化还原状态等。
了解药物在消化道内的吸收特点,可以帮助医生在药物治疗中优化药物剂量。
总之,内脏系统药理学涉及到人体所有重要器官的药物作用和药物代谢。
它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领域,可以帮助医生确定药物对内脏器官的影响及其最佳使用方法。
对于疾病治疗来说,内脏系统药理学的研究非常重要,因为许多疾病需要针对特定器官的药物来进行治疗。
2022专升本药理学内脏系统试题及答案

内脏系统单选1、关于呋塞米不良反应的论述错误的是(C)A 低血钾B 高尿酸血症C 高血钙D 耳毒性E 低氯性碱中毒2、使用下列哪种药物可治疗尿崩症的是(D)A 氨苯蝶啶B 螺内酯C 甘露醇D 氢氯噻嗪E 呋塞米3、以下属于高效利尿药的药物是(B)A 氢氯噻嗪B 呋塞米C 氨苯蝶啶D 乙酰唑胺E 甘露醇4、关于利尿药的作用部位,叙述错误的是(C)A 呋塞米作用于髓柈升支粗段B 氢氯噻嗪作用于远曲小管近端C 螺内酯直接作用于远曲小管远端和集合管的Na+通道D 氨苯蝶啶作用于远曲小管远端和集合管的Na+通道E 乙酰唑胺作用于近曲小管5、不属于呋塞米适应症的是(C)A 充血性心力衰竭B 急性肺水肿C低血钙症 D 肾性水肿 E 急性肾功能衰竭6、噻嗪类药物的描述错误的是(D)A 有降压所用B 影响尿的稀释功能,但不影响尿的浓缩功能C 有抗利尿作用D 长期用药引起高血钾症E 引起高血糖,高尿酸血症和高脂血症7、因具有耳毒性,不宜与庆大霉素合用的利尿药是(C)A 乙酰唑胺B 螺内酯C 呋塞米D 氢氯噻嗪E 氨苯蝶啶8、竞争性拮抗醛固酮的利尿药是(B)A 氢氯噻嗪B 螺内酯C 呋塞米D 氨苯蝶啶E 乙酰唑胺9、降低颅内压的首选药是(D)A 呋塞米B 氢氯噻嗪C 螺内酯D 甘露醇E 乙酰唑胺10、关于噻嗪类利尿药降压作用机制,描述错误的是(E)A 排钠利尿,是细胞外液和血容量减少B 降低动脉壁细胞内钠的含量,使胞内钙量减少C 降低血管平滑肌对血管收缩剂的反应性D 诱导动脉壁产生扩血管物质E 长期应用噻嗪类药物,可降低血浆肾素活性11、高血压伴有支气管哮喘时,不宜应用(B)A 利尿剂B β受体阻滞剂C α受体阻滞剂D 钙拮抗剂E 血管进展素转换酶抑制剂12、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作用的特点不包括(B)A 不易产生耐受性B 在降压时可使心率加快C 长期应用不易引起电解质紊乱D 能改善高血压患者的生活质量,降低死亡率E 可防止和逆转高血压患者血管壁的增厚13、会出现“首剂现象”的是(C)A 普萘洛尔B 卡托普利C 哌唑嗪D 硝苯地平E 氯沙坦14、ACEI抗充血性心力衰竭的药理作用错误的是(D)A 降低血管紧张素Ⅱ的生成B 降低血管阻力C 逆转心肌肥厚D 降低心排出量E 降低左室舒张末期压力15、卡托普利属于哪类药(D)A 钙通道阻断药B 肾上腺素手受体阻断药C 利尿降压药D 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药E 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药16、氯沙坦治疗慢性心功能不全的机制是(C)A 正性肌力作用B 抑制血管紧张素转化酶C 阻断血管紧张素Ⅱ受体D 钙拮抗作用E 抑制肾素释放17、强心苷的正性肌力作用的机制是(C)A 兴奋迷走神经B 兴奋β受体C 增加心肌细胞内的Ca2+含量D 促进交感神经递质释放E 抑制迷走神经18、下列哪项不是普萘洛尔治疗心绞痛的作用机制(C)A 抑制心肌收缩力B 减慢心率C 直接扩张冠脉D 增加缺血区供血E 促进氧合血红蛋白解离,增加供氧19、下列对硝酸甘油不良反应的叙述错误的是(E)A 头痛B 升高眼内压C 升高颅内压D 皮肤潮红E 心率过慢20、抗心绞痛药共有的药理作用是(C)A 降低儿茶酚胺的生成B 扩张冠状动脉C 降低心肌的耗氧量D 降低外周血管阻力E 减慢心率21、硝酸甘油用于防治心绞痛时,效果最好的给药途径是(B)A 口服B 舌下含化C 雾化吸入D 软膏涂于前臂、胸及背部皮肤E 直肠给药22、硝酸甘油扩血管作用机制(E)A 阻断α1受体B 激动β受体C 阻断M受体D 激动多巴胺受体E 作为NO的供体23、缺铁性贫血的患者可服用下列那个药物进行治疗(C)A 叶酸B 维生素B12C 硫酸亚铁D 华法林E 肝素24、叶酸可用于治疗下列哪种疾病(B)A 缺铁性贫血B 巨幼红细胞性贫血C 再生障碍性贫血D 恶性贫血E 所有贫血25、对于恶性贫血,大剂量叶酸可纠正血象,但不能改善神经症状,治疗要以(A)为主;A 维生素B12B 硫酸亚铁C 非格司亭D 肝素E 氯吡格雷26、维生素K属于哪一类药物(B)A 抗凝血药B 促凝血药C 抗贫血药D 纤维蛋白溶解药E 升高白细胞药27、双香豆素类过量引起的出血可用哪个药物解救(C)A 肝素B 硫酸亚铁C 维生素KD 尿激酶 D 维生素B1228、维生素K的作用机制是(D)A 抑制抗凝血酶B 促进血小板聚集C 抑制纤溶酶D 作为羧化酶的辅酶参与凝血因子的合成E 竞争性对抗纤溶酶原激活因子29、氨甲环酸的作用机制是(A)A 阻止纤溶酶原活化B 促进血小板聚集C促进凝血酶原合成D 抑制二氢叶酸合成酶E 减少血栓素的生成30、肝素过量引起的自发性出血可选用的药物是(C)A 右旋糖B 阿司匹林C 鱼精蛋白D 垂体后叶素E 维生素K31、下列对于肝素的叙述哪项是错误的(C)A 可用于体内抗凝B 可用于体外抗凝C 为带正电荷的大分子物质D 可静脉注射E 口服无效32、肝素在临床上不能用于治疗(D)A 心肌梗塞B 肺栓塞C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症的早期D 脑出血E 脑梗塞33、下列不属于抗血小板的药物是(D)A 阿司匹林B 氯吡格雷C 双嘧达莫D 尿激酶E 前列环素34、下列关于抗酸药叙述不正确的是(D)A 口服后直接中和过多胃酸B 有些抗酸药可形成胶状保护膜C 每日应服用7次D 可调节胃酸分泌E 可能造成反跳性胃酸分泌35、西咪替丁抑制胃酸分泌的机制是(B)A 阻断M受体B 阻断H2受体C 阻断促胃液素受体D 促进PGE2合成E 抑制质子泵36、奥美拉唑的作用机制是(E)A 阻断M受体B 阻断H2受体C 阻断促胃液素受体D 促进PGE2合成E 抑制质子泵37、能选择性阻断M1受体抑制胃酸分泌的药物是(C)A 阿托品B 后马托品C哌仑西平 D 东茛菪碱 E 异丙基阿托品38、竞争性阻断促胃液素受体,减少胃酸分泌的药物是(B)A 雷尼替丁B 丙谷胺C 哌仑西平D 米索前列醇E 奥美拉唑39、米索前列醇抗消化性溃疡的作用机制是(E)A 中和胃酸B 阻断壁细胞胃泌素受体C 阻断壁细胞H1体D 阻断壁细胞M1受体E 保护胃黏膜作用40、沙丁胺醇治疗哮喘的作用机制是(B)A 激动β1受体B 激动β2受体C 阻断β1受体作用D 阻断β2受体E 阻断M受体41、糖皮质激素治疗哮喘的主要机制是(C)A 提高中枢神经系统兴奋性B 激动支气管平滑肌上β2受体C 抗炎、抗过敏作用D 激活腺苷酸环化酶E 阻断M受体42、为减少不良反应,用糖皮质激素平喘时宜(E)A 口服B 肌肉注射C 皮下注射D 静脉滴注E 气雾吸入43、预防支气管哮喘发作的首选药物是(E)A 肾上腺素B 异丙肾上腺素C 倍氯米松D 异丙托溴铵E 色甘酸钠44、伴有心衰的支气管哮喘发作应首选(E)A 肾上腺素B 异丙肾上腺素C 克伦特罗D 麻黄碱E 氨茶碱45、缩宫素可用于下列哪种情况(C)A 治疗年崩症B 乳腺分泌C 小剂量用于催产和引产D 小剂量用于产后出血E 治疗痛经和月经不调46、缩宫素兴奋子宫平滑肌机制是(A)A 直接兴奋子宫平滑肌B 激动子宫平滑肌的β受体C 阻断子宫平滑肌的β受体D作用于子宫平滑肌细胞上的缩宫素受体 E 以上都不是47、麦角新碱治疗产后出血的主要机制是(B)A 收缩血管B 引起子宫平滑肌强直性收缩C 促进凝血过程D 抑制纤溶系统E 降低血压多选题1、呋塞米可能引起(ACE)A 低血容量B 血栓形成C 碱血症D 高血钾E 高血糖2、氢氯噻嗪对尿中离子的影响是(ABCE)A 排K+增加B 排Na+增加C 排CI-增加D 排Ca2+增加 E 排Mg2+增加3、长期应用可引起低血钾的药物是(AB)A 呋塞米B 氢氯噻嗪C 氨苯蝶啶D 螺内酯E 甘露醇4、静注甘露醇的药理作用是(BC)A 泻下作用B 脱水作用C 利尿作用D 增高眼内压作用E 增加眼房水作用5、普萘洛尔降压机制是(ABCDE)A 阻断心脏β1受体,减弱心肌收缩力,减慢心率,减少心输出量B 阻断肾小球旁器的β1受体,减少肾素分泌,抑制RAAS系统C 阻断去甲肾上腺素能神经突触前膜β2受体,消除正反馈D 阻断血管运动中枢的β受体,抑制外周交感神经张力E 促进前列环素生成6、强心苷药理作用有(ABCD)A 增强心肌收缩力B 减慢慢性心功能不全患者的心率C 利尿D 抑制RAASE 阻断钙通道7、强心苷的不良反应是(ABCDE)A 胃肠道反应B 室性心动早搏C 视觉障碍D 室性心动过速E 室颤8、下列哪些药物可用于变异性心绞痛(CD)A 硝酸甘油B 阿替洛尔C 硝苯地平D 维拉帕米E 美托洛尔9、硝酸甘油抗心绞痛机制包括(ABCE)A 扩张冠状动脉,增加心肌供血B 扩张容量血管,降低前负荷及耗氧量C 扩张阻力血管,降低后负荷及耗氧量D 减慢心率降低心肌收缩性E 扩张侧支血管,增加缺血区供血10、硝酸甘油与普萘洛尔联合应用治疗心绞痛,作用相互对抗的因素是(ABE)A 心率B 心室容积C 血压D 侧支血流量E 心肌收缩力11、有关双香豆素类的正确说法是(BCDE)A 体外抗凝药B 口服有效C 对已形成的凝血因子无抑制作用D 体内抗凝药E 维生素K的拮抗剂12、维生素K临床可用于(ABC)A 新生儿维生素K不足所致出血B 香豆素类过量所致的出血C 梗阻性黄疸所致的出血D 肝素过量所致的出血E 纤溶亢进的出血13、奥美拉唑的药理作用有(ACD)A 抑制胃酸分泌B 中和胃酸C 保护胃黏膜D 抗幽门螺杆菌E 以上都是14、气道扩张药包括(ABC)A β受体激动剂B 茶碱类C 抗胆碱药D 抗组胺药E 糖皮质激素15、关于前列腺素对子宫的作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BCDE)A 对妊娠各期子宫都有兴奋作用B 地诺前列素对妊娠子宫及非妊娠子宫均有收缩作用C 地诺前列酮对非妊娠子宫有松弛作用D 地诺前列酮对妊娠子宫有收缩作用E 地诺前列酮能兴奋支气管平滑肌哮喘患者禁用。
如何讲好药理学内脏系统药物

医院 ・ 医学
了 良好 的基 础 。
参考 文 献 [ 1 ]杨 迎 暴, 罗 景 慧与 l 临床相 结 合, 改 善药 理学 教 学质 量[ J 】 _ 基础 医学教 育
2 0 0 2 , 4 ( 1 ) : 4 - 5
药物 , 而且这些章节 的药物有 时候 是较 多类 型的疾 病都能使 用 ,针 对 这 种 现 象 ,学 生 更 容 易 混 淆 ,不 知道 具 体 哪 些 药 物
相 互 补 充 ,教 学 相 长 ,这 样 可 充 分 调 动 学 生 学 习 的 积 极 性 ,
环的特点 。只有学生 比较清 晰的了解 了这些 内容 ,教师才 能 把内脏系统药物讲的彻底,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被激发起来 。
让他 们学 以致用,但是这也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抗 高血压药 物涉及 的降压 药物 比较多 ,学生记忆起 来容 易混 淆,我们 在讲授这一章节时,围绕临床 上常用降压 药物 的使 用 ,选取几个 具有代表 性的病例 ,如合 并有 支气 管哮 喘的高 血压 患者 、合 并有糖尿病或心绞痛 的高血压 患者等 ,让学生
度 调 整 等 。 图 7为 O V7 9 1 0的 S C C B 接 口设 计 图 。
-
廿 I H — b L bt
1
r F 1 } { j
}
_ ; l
毒
I
糕
{
P _
l } ;
f : ~
、
F
F }
管 紧 张 素一 醛 固酮 系 统 的 激 活 , 以 及 心 肌 的增 生 肥 厚 ;抗 心 绞 痛 药 先 复 习 生 理 学 中 的 影 响 心 肌 耗 氧 量 的 因素 和 冠 脉 循
药理重点(1)

一.名词解释不良反应:凡与用药目的无关,并给患者带来不适或痛苦的反应。
副作用:指药物在治疗剂量时出现的与用药目的无关的作用。
毒性反应:是指用药剂量过大或时间过长,药物在体内蓄积过多时对机体产生的危害性反应。
拮抗药:亦称阻断药,是指与受体有较强的亲和力而无内在活性的药物。
首过消除:有些口服经胃肠道吸收的药物,首次通过胃肠粘膜和肝脏时,部分被该处的药酶代谢灭活,使进入体循环的药量减少的现象。
半衰期:是指血浆中药物浓度下降一半所需要的时间。
稳态血药浓度:按一级动力学消除的药物,当以恒速恒量给药时,体内药量逐渐蓄积,经4~5个半衰期,从体内消除的药量和进入体内的药量相等,血药浓度维持在一个相对稳定的水平。
抗生素:是某些微生物产生的,能抑制或灭杀其他微生物、寄生虫和恶性肿瘤细胞的化学物质。
抗菌谱:是指抗菌药的抗菌范围。
抗菌谱是临床选择抗菌药的基础。
抗生素后效应:是指抗菌药发挥抗菌作用后,当抗菌药物浓度下降,低于最低抑菌浓度或被消除之后,细菌生长仍受到持续抑制的效应。
化疗指数:是衡量化疗药物临床应用价值和安全性评价的重要指标。
细菌的耐药性:又称抗药性,一般是指细菌与抗菌药反复接触后,对该药的敏感性下降甚至消失,致使药物的疗效降低,甚至失效。
二重感染:长期应用四环素类等广谱抗菌药,敏感菌被抑制,不敏感菌乘机大量繁殖,破坏了菌群共生的平衡状态,形成新的感染。
二.镇痛抗炎药:阿司匹林药理作用:1.解热镇痛和抗炎抗风湿作用。
(为风湿性和类风湿关节炎对症治疗的首选药)2.影响血小板的功能。
不良反应;1.胃肠道反应 2.凝血障碍(大剂量或长期应用所致凝血障碍用维生素K可预防)3.过敏反应(某些哮喘患者服用阿司匹林后可诱发哮喘,成为阿司匹林哮喘)4.水杨酸反应 5.瑞夷综合征 6.对肾脏的影响 7.药物互相作用三.利尿药高效能利尿药:呋塞米药理作用:1.利尿作用(利尿作用迅速、强大而短暂)2.扩张血管作用临床应用:1.治疗严重水肿 2.缓解急性肺水肿及脑水肿 3.防止急、慢性肾衰竭4.治疗高钙血症 5.抢救药物、毒物中毒不良反应:1.水、电解质紊乱(表现为低血容量、低血钾、低氯性碱血症)2.耳毒性 3.高尿酸血症 4.其他中效能利尿药:噻嗪类:氢氯噻嗪、氢氟噻嗪药理作用:1.利尿作用 2.抗利尿作用 3.降压作用临床作用:1.水肿 2.高血压病 3.其他不良反应:1.电解质紊乱 2.代谢异常 3.过敏反应(与磺胺类药物有交叉过敏反应)四.脱水药特点:1.不易从血管进入组织液中 2.在体内不易被代谢 3.易经肾小球滤过 4.不易被肾小管重吸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节律性兴奋。窦房节、房室节和传导系统等。
快反应自律细胞:如蒲肯野氏细胞 慢反应自律细胞:窦房结和房室交界区(房结区,结希区)细胞
☆非自律细胞:心房和心室肌细胞等。
快反应非自律细胞:心房肌、心室肌细胞 慢反应非自律细胞:结区细胞
根据心肌细胞动作电位的电生理特征(特别是0除极速率),把心肌细胞所产 生的动作电位分为两类:快反应电位和慢反应电位,而把具有这两不同电位的细胞 分别称为快反应细胞和慢反应细胞。
促成。
快反应和慢反应电活动
细胞 膜电位 除极 传导 离子变化
快反应 电活动
心肌、 传导系 统细胞
大
慢反应 电活动
窦房结 房室结 细胞
小
快 快 Na+内流 慢 慢 Ca2+内流
心肌病变时Leabharlann 缺血缺氧,可使快反应细胞变为慢反应细胞。
心律失常的发生机制
☆冲动形成障碍
–自律性异常(升高): 1、自律细胞4相自发性除极速率加快或最大复极电位变小可
使冲动形成增多而引起异常; 2、自律/非自律细胞膜电位减小到-60mv或更小时,可使冲
动形成增多而引起异常;
-后除极和触发活动
后除极: 继0相除极后所发生的除极。 特点:频率快、振幅小、震颤性波动、不稳定,易引起异 常冲动发放,称为“触发活动”。 –早后除极:发生在2或3相,Ca2+内流增多引起 –迟后除极:发生在4相,胞内Ca2+过多诱发短暂Na+内流引起。
3相
快速复极末期。由K+外流所致。膜电位复极到静息电位水平。
4相
静息期。Na+-K+泵和钙泵使心肌细胞离子恢复到极化状态。
5 Phases
Phase 0 快速上升 钠离子内流入进入细胞进行除极
Phase 1 快速复极初期:钾离子外流
Phase 2 平台期: 持续的钠离子内流和缓慢 钙离子内流和钾离子外流
☆冲动传导障碍
–单纯性传导障碍:传导减慢、传导阻滞、单向传导阻滞 (与ERP长短不一或传导递减有关)
–折返激动(reentry)
指冲动经传导通道折回原处而反复运行的现象。
折返激动可发生在心脏的任何部位,大部分心律失常都 可能由于折返激动而引起。
单个折返—早搏; 连续折返—心动过速、扑动; 多个微型折返—颤动。 凡能消除单向传导阻滞(改善传导)或使其变为双向传 导阻滞(加强传导抑制)以及延长ERP的药物均可消除折返,具有 抗心律失常作用。
0相 为快速除极,细胞膜上的快Na通道被激活,大量Na流入细 胞内,使静息电位由负转为正。-90mv---- +30mv。最大上升 速率(Vmax)表示兴奋传导速度。
1相
快速复极初期,K+ 短暂外流形成CI-通道开放,CI-内流,K+ 外 流,膜电位下降。
2相
平台期,膜电位呈等电位状态。Ca2+及少量Na+内流,K+外流 所致。是缓慢复极过程。
窦房结(SAN)是心脏的正常起搏点,正常的窦房结功能是心脏泵功能得以实 现的前提条件.窦房结内以胶原纤维为基本网架,主要由3种细胞组成:起搏 细胞(P细胞)、过渡细胞(T细胞)和心房肌细胞。位于窦房结中央部位的P细 胞是心脏电生理活动的起源点,其外周为T细胞,并将P细胞的电活动传导到 心房肌细胞。
正常心肌电生理
正常的心 脏跳动
第一节 心律失常的电生理学基础
心律失常是心动频率和 规律的异常表现。心房、 心室的正常激活和运动顺 序产生障碍,从而使心脏 的泵血功能产生障碍。
分型:缓慢型和快速
型心律失常。
☆ 正常心律: 窦房节(右心房上由特殊细胞构成的小结节)可以自动地、有节律地
产生电流,电流按传导组织的顺序传送到心脏的各个部位,从而引起心肌细 胞的收缩和舒张。这就是“心脏起搏点”。窦房结每发生1次冲动,心脏就 跳动1次,在医学上称为“窦性心律”。窦性心律一分钟60到100次都正常。
Science Vol 280,April 1998(膜片钳技术)
正常心肌细胞跨膜电位
静息电位 (resting membrane potential ,RMP) 细胞在静息时, 膜电位呈外正内负的极化状态,所测得的电位差为静息膜电位。
动作电位(action potential, AP) 心肌细胞兴奋引起膜去极和复极过程形成动作电位。
心律失常的分类
➢快速性心律失常
心房纤颤、心房扑动、阵发性心动过速(室 性或室上性)、室性早搏、二联律、三联律、 心室纤颤等。
➢缓慢性心律失常
窦性心动过缓、传导阻滞等
抗心律失常药物的作用机制
降低自律性
阻断β受体,降低窦房结自律性 促K+外流,降低自律性 阻断Ca++通道,减小内流 阻断Na+通道,减小内流
Phase 3 快速复极末期: 钾离子外流
Phase 4 静息期
正常心肌的电生理
快
➢心肌及心脏传导系
反 应
统细胞的膜电位较大 (负值较大),除极 速率快,传导速度也
和
快,呈快反应电活动,
慢 反 应
其除极由Na+内流所 促成;
➢窦房结和房室结细 胞膜电位小(负值较
电
小),除极慢,传导
活 动
也慢,呈慢反应电活 动,除极由Ca2+内流
内脏系统药物药理-1
重点掌握:心律失常的发生机制 各类抗心律失常药的药理作
用 强心甙治疗心力衰竭的药理
作用
第二十章 抗心律失常药
正常心律的产生机制
Na+、Ca2+、K+、Cl-离子 通过心肌细胞膜上相应 的离子通道跨膜迁移
心肌细胞 除极-复极
心肌细胞由静 息到动作的节 律性转变
传导细胞的正 常传导
离子通道和离子泵
由细胞产生的特殊蛋白质聚集起来并镶嵌在细胞膜上,中 间形成水分子占据的孔隙,这些孔隙就是水溶性物质快速进 出细胞的通道,称离子通道.其活性是细胞通过通道开放和关 闭以调节相应物质进出细胞的能力。生物膜对无机离子的跨 膜运输有被动运输(顺离子浓度梯度)和主动运输(逆离子 浓度梯度)两种方式。被动运输的通路称离子通道,主动运 输的离子载体称为离子泵。
ERP(心肌的有效不应期):指心肌由0期去极化开始 至3期复极到膜电位-60mV这一段时间。在除极开始到 复极-55mV,Na+通道由激活变为失活,因此不论给予 多强的刺激,都不会产生兴奋; 当复极电位在-55到-60mV时,Na+通道刚刚开始复极, 但还没有恢复到激活的备用状态,因而当给予强大的 刺激,可产生兴奋,但是不能产生动作电位。